新闻联播 文字版 1986-03-09

1986-03-09新闻联播 文字版

黄秋园和他的艺术

第8版()<br/>专栏:<br/><br/> 黄秋园和他的艺术<br/> 潘絜兹<br/> 在我国画苑中,世世代代都有一些默默的耕耘者,他们甘守清贫,不逐名利,把一生奉献给艺术,为后世留下许多艺术珍品,永远为人们敬仰和纪念。黄秋园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人。<br/> 秋园先生离开我们七年了,他生前名不出闾里,艺术鲜为人知。1984年我才有幸拜读他的遗作,并略知其生平。对这位当代山水画大家奇迹般的被发现,我感到震惊,又不免夹杂一丝儿苦涩。野有遗贤,即使盛世也在所难免。人们认识这位艺术家太迟了,他得到的只是身后声名!<br/> 最近秋园先生的遗作在中国美术馆展出,人们观赏那一幅幅画在粗糙土纸上的呕心沥血的作品时,会得到什么启示呢?一个裱画店学徒登上画坛要有多大的坚毅精神?一个从三十年代直到老死都在银行供职的业余画家,为取得艺术上的成就要克服多大的困难?一个学传统学得那样透彻,优入法度,得其精髓,又能机参造化,驱遣百家,要有多大的胆识?一个真诚正直的艺术家,要怎样对待民族文化遗产,处理物质和精神的关系?这是秋园先生的作品一系列发人深思的无声提问。<br/> 秋园先生江西南昌县人,自号大觉子、半个僧、清风老人、退叟,这不是旧文人的风雅之道,而是有其丰富的内涵。他的一生对艺术执著追求,视富贵如浮云,确实具有佛子之虔诚、僧伽之苦行、通儒之博识、巨匠之技艺,但他并无出世思想,而有入世精神。在四凶横行、乌云压顶之际,他仍奋笔歌颂祖国壮美江山,以咏山林的高士自况,表现出对极左思潮的藐视。中国画有个重立品的好传统,秋园先生画品与人品俱高,更是一个难得的通才;他山水、界画精绝,人物、花鸟兼工,诗、书修养全面,不惟传统功力可跻古人,更难能的是他把传统精神注入自己对自然和生活的观察体验之中,抒发了他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情怀。他有艺术家真诚的赤子之心,他的画是“心画”,绝非食古不化、蹈袭前人仿制品,而是属于现代,属于他自己的创造。<br/> 当前中国画改革的呼声甚嚣尘上,少数激进者以反传统、学西方为现代化的标帜。我奉劝他们看一看秋园先生的画,传统是否已终止其活跃的生命到了穷途末路?中国画是否只能作为“保留画种”苟延残喘?我相信他们只要经过认真的学习和严肃的思考,就不会采取那种虚无主义态度。传统中国画重意象,重主客观世界的浑然一体,天人合一。西方现代主义重极端个人化的视觉样式,将宇宙万物分解为点、线、面、色相等基本元素,随意拼合,成为怪胎,脱离传统,脱离生活和人民,是不足取的。要说现代绘画的危机,应在彼而不在我。当西方艺术家日益注目中国画的丰富哲理性和人文主义精神的时候,我们正需大大宏扬东方的民族艺术传统,何须端着金碗向西方乞讨?我说这话毫无拒绝借鉴西方艺术包括现代派)之意,只是说要有抉择,不要把洋垃圾也当做至宝。我也反对借尊重传统之名而不断重复古人(也重复自己),大量制造伪劣商品,败坏中国画声誉的行为。秋园先生是一位严肃的艺术家,他不趋时,不媚俗,解放以后一直坚定地走党所指引的推陈出新的道路,这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br/> 秋园先生一生清贫,但精神是充实的、富有的,因为在艺术王国里他拥有一切,与伟大祖国的壮美山河和勤劳智慧的人民同在。我曾说,作品是艺术家生命的延伸,人生有限,而艺术可以不朽。秋园先生的艺术是经得起历史的筛选而流传后世的。(附图片)<br/> 山水 玉簪花 黄秋园

女画家作品选(图片)

第8版()<br/>专栏:<br/><br/> 女画家作品选<br/> △难忘的五十年代(中国画) 张平良<br/> 肖像(粉笔画) 蒋采苹<br/> 篆刻 肖德梅<br/> 逆光(油画) 何韵兰<br/> 生机(版画) 杨春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