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3月9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改革给蔬菜购销带来明显变化
十五城市有关部门负责同志认为,当前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信心,完善改革措施
本报讯 在最近召开的大中城市蔬菜工作会议上,来自广州、上海、天津、重庆、沈阳、西安等十五个城市的市长和商业、农业、物价、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负责同志,共同回顾、总结了1985年蔬菜产销体制、价格改革的情况和经验。普遍认为,在这样一个同人民生活关系密切的领域,蔬菜购销体制改革已经迈出了重要一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也增强了进一步完善改革的信心。
十五个城市的代表,把改革后的情况概括为四个主要的变化。
一,市场上的蔬菜,从“老大粗”变成“早鲜嫩”。鲜菜、好菜普遍增加,居民们说,过去买菜吃一半丢一半,现在菜嫩、干净,丢掉的少了。提倡多年的净菜上市,开始变为现实。往年,旺季烂菜是各地最头疼的事,实行改革以来大多数城市旺季烂菜现象大大减少。武汉去年就要少烂菜五万吨。
蔬菜的品种多,能均衡上市。西安市往年8、9月份上市蔬菜品种单调,去年同期市场上保持了十几个品种,而且数量充足。西红柿一直卖到10月中旬。过去冬季只能吃到土豆、大白菜等少量品种的沈阳市,去年冬季市场上的蔬菜也增加到十几个品种。
二,经营活了,渠道多了,群众购买感到方便,而且可以挑选。在城市里,国营菜店、农贸市场和遍及小巷、楼群间的个体摊贩相互竞争、相互补充,使蔬菜市场十分活跃。居民过去是围着菜场转,现在是菜贩围着居民区转。竞争也促进了国营蔬菜公司和国营菜店的经营作风有了改变,在调剂余缺方面开始发挥主渠道作用。
三,菜农生产积极性高涨,市场观念增强。在统购包销体制下,农民不关心市场变化,现在市场缺什么菜,居民欢迎什么菜,就种什么菜。菜农的生产投资普遍增加。
四,各大中城市的领导和有关部门树立了“无菜不安”的观念,普遍加强了对蔬菜购销体制改革的领导。
到会代表一致认为,当前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做过细的工作,国营商业部门要发挥主渠道的作用,制订一套适应新形势的具体措施,以进一步改善蔬菜购销体制的改革,切实解决好大中城市居民的吃菜问题。 (求远)


第2版()
专栏:

变被动为主动
——进一步搞好蔬菜购销体制改革
本报评论员
去年,全国大中城市相继实行了蔬菜购销体制改革。改革进行得怎么样?这是消费者普遍关心的问题。
最近召开的十五城市蔬菜工作会议认为,改革的路子是对的,发展的趋势是好的。敞开“城门”之后,上市蔬菜品种增多,质量提高,以往大量烂菜的现象减少了;放开流通渠道,购销网点增加,消费者感到方便;按价值规律调整收购价格后,菜农收入增加,有利可图;多数城市蔬菜价格上调幅度比较合理,并趋于平稳。但目前部分城市零售价格上涨幅度过大,消费者仍有怨言。
蔬菜购销体制改革是一项艰巨复杂的工作,需要针对现实中出现的矛盾不断地解决,并逐步加以完善。某些城市在改革中出现一些问题,主要是由于蔬菜购销体制改革过程中,大中城市国营公司、菜店对如何参与市场调节、发挥主导作用,缺乏经验和必要的经济手段,有些菜贩乘机哄抬菜价,使国营商业的蔬菜经营处于十分被动的地位。
国营商业要积极参与这项改革。放开、搞活蔬菜市场,决不意味着减弱国营商业主导地位,更不能撒手不管。恰恰相反,国营商业在购销体制改革的新形势下,担子不是减轻,而是更重了。城市居民天天要买菜,对市场蔬菜价格很敏感。平抑菜价,使购销价格维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上,是国营商业的重要职责。能否做到这一点,又是检验蔬菜购销体制改革成果的一个标志。在放开、搞活的情况下,蔬菜的购销价有一定幅度的上升,是合理的;但上涨幅度过大,消费者就难于承受,就会有意见。蔬菜大量上市时,如果收购价过低,会挫伤菜农的积极性。这就要求国营商业掌握供求信息,运用经济手段及时调节生产、经营和消费等方面的关系,实行浮动价格以利于搞活市场、促进流通;积极平抑集市价格,保持价格不大起大落。
当然,保证城市居民吃菜,平抑菜价,根本的一环是按照市场需求指导生产。抓好“菜园子”才能丰富“菜篮子”。国营商业只有掌握一定货源,才能在平抑菜价上发挥作用。指导蔬菜生产,首先要保证种植面积,正确地运用经济的和行政的手段,使菜农按照市场需求安排生产。做好这项工作,关键在于国营商业部门如何从政策以及工作方法上探索适合新形势的办法,改善农商关系,更好地调动菜农的生产积极性。
农贸市场提供的商品菜,已成为城市消费者吃菜的重要来源,除国营菜店平抑菜价外,物价部门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运用行政手段加强市场管理。在一定的时间内,对某些涨价幅度过大的蔬菜品种可采取限价措施;对欺行霸市的,要加以取缔。
消费者是从“菜篮子”看改革的。每个人天天都要吃菜,“无菜不安”,“菜篮子”事关重大。国营商业在蔬菜购销体制改革的新形势下,任重而道远,可以开辟的领域还很多,例如发展横向联系,办好蔬菜批发市场,互通有无,调剂地区间或淡旺季的余缺,以及为多种流通渠道提供各种社会服务等等。总之,国营商业要努力变被动为主动,在蔬菜购销体制改革中,充分发挥作用。


第2版()
专栏:

广九铁路将增开第四对直通客车
据新华社广州3月8日电 国务院最近批准广(州)九(龙)铁路增开第四对直通旅客列车。
广九铁路自1979年4月恢复直通客运列车以来,乘坐直通列车来往于香港广州的旅客不断增加,1985年达一百六十五万多人次,比1979年增长四点五倍。
目前,广州流花口岸各单位正在做好准备工作,争取在4月初增开第四对客运列车。届时,每天将有八个列次的客车来往于广州至香港的九龙之间。


第2版()
专栏:

安徽五十万妇女从事第三产业
据新华社合肥3月8日电 (记者张传宣)安徽省城镇从事第三产业的队伍中出现一支拥有五十万人的娘子军,她们针对社会的需要提供服务,大大方便了群众的生活。淮南市是以采煤业为主的新兴工业城市,工人们迫切要求解决孩子入托的问题。市妇联采取多种办法组织妇女兴办幼儿园。一年来,全市已办起民办幼儿园、托儿所一百五十一个。


第2版()
专栏:

福州加快实现电子产品国产化
据新华社福州3月8日电 (记者褚言义)招标投标方法对加速福州市电子产品国产化发挥了积极作用。前不久,在福州市组织的第一次电子产品国产化招标会上,彩电、收录机和计算器等电子产品需要的一百多个元器件实现了省内供货,不用再花外汇进口。
电子行业是福州市的支柱工业之一。市委、市政府决定采取招标投标会的形式,联合各方力量,推进全市电子产品国产化的步伐。在2月初开办的首次电子产品国产化招标会上,三十多个电子元器件专业生产厂家纷纷推出最新产品参加投标。


第2版()
专栏:

石家庄多孔粒状硝铵工程投产
新华社石家庄3月8日电 全国第一个大型多孔粒状硝铵工程最近在石家庄化肥厂建成投产。
多孔粒状硝铵是一种新型工业炸药的主要原料,用它制成的铵油炸药水分低、吸油率高、流动性能好,爆破力强,为实现炸药装填机械化,提高安全提供了条件。


第2版()
专栏:

利用耕地以外土地水面建设林牧副渔基地
江苏全面合理开发农业自然资源
本报讯 记者朱维群报道:江苏省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合理开发利用现有耕地以外的滩涂、荒山、内陆水面等农业自然资源,初步建成一批林、牧、副、渔商品生产基地。
江苏现已利用的耕地近八千万亩,全省人均耕地不足一亩二分,是我国人均耕地最少的省份之一。但在另一方面,却有二千三百万亩内陆水面、八百万亩荒山荒坡、九百多万亩沿海滩涂和七百多万亩堤坡圩岸长期处于闲置或半闲置状态。近几年来,由于农村改变了单一搞粮食的状况,对开发性生产放宽了政策,以及贸工农体制逐步形成,各地日益重视利用这些潜在的后备资源发展商品生产。
沿海市、县初步开发利用了二百多万亩滩涂发展海水养殖业,“六五”期间创利一亿元,创汇三千三百多万元。苏北废黄河黄泛区冲积土面积二百二十六万亩,土层透水性好,气候温暖,除耕地外,已发展果品林木十二万亩,年产果品一百多万担,成为全省温带果品主要产地。苏北里下河地区群众利用水资源,连干两个冬春,开挖改造鱼池两万多亩,营造基地林四万亩,出现一批池塘亩产鲜鱼超过五百公斤的高产典型,去年全区淡水鱼产量占全省17.5%。此外,洪泽湖、太湖等大中型水面以及苏南、苏北的丘陵山地的开发也都取得初步效益。


第2版()
专栏:

陕西省实行八条优惠政策
鼓励企业多出口多创汇
本报讯 记者景险峰报道:陕西省人民政府把提高本省产品的出口创汇能力,作为进一步实行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经济的一个重大决策。为此,陕西省从今年起实行八条优惠政策,以鼓励企业多出口多创汇。
一、出口创汇企业百分之二十五的留成外汇全部留给企业。超计划出口创汇继续实行“倒三七”分成。省上统一调用企业的外汇时,每调一元外汇补贴一元人民币。
二、以一九八五年出口创汇的实绩为基数,在基数内每创汇一美元,奖励人民币三分钱,超基数创汇一美元,奖励人民币一角钱,一定三年不变。
三、生产出口产品的专业厂,职工的奖金可高于一般企业。
四、凡研制、生产可顶替急需进口产品的企业,可从节约的外汇中分出一部分奖励给企业。
五、允许企业在完成出口计划的前提下,通过正式口岸自找门路,外汇留成可以高于百分之二十五。
六、进一步贯彻落实一九八五年实行的出口产品退税办法。
七、对由于按计划出口而发生亏损的企业,除了让税让利外,不足部分亏多少由财政补多少。
八、中国银行对出口创汇企业优先贷款。
此外,陕西省人民政府要求,要遵循国务院的有关规定,加强对外贸出口的统一领导,结合本省实际,有计划、有组织地着手建立出口生产基地。


第2版()
专栏:

帮在实处
——记临汝县领导为农民服务的事
本报记者 高保生
地处伏牛山区的河南省临汝县,近几年商品生产发展很快。去年工农业产值超过五亿元,比上年增长20%;人均收入达到四百多元,在洛阳地区名列前茅。谈起山区经济的活跃,人们无不称赞县里领导干部服务工作做得好,为农民办了实事。

去年初,县委在总结工作时发现,全县有三十个村人均收入在百元以下,他们苦于缺乏致富门路,很难摆脱贫困面貌。
怎样帮助这些地方尽快富裕起来呢?县委书记李克荣说,对贫困乡村不能光靠介绍先进地区的经验。过去没有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发展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我们干部有责任。经济要上去,服务要深化。
去年3月,由县委和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带队,组织工商、银行、乡镇企业等九个部门的领导干部分头深入到贫困村,一个村一个村地调查研究,同农民一起研究落实脱贫措施,当场拍板解决问题。
李克荣深入到条件较差的杨起营村。这个村近几年为了赶上致富步伐,也办了一些企业,但不是因为产品无销路,就是技术力量不足而成了“落马工程”。李克荣看到,他们的困难主要是缺信息,于是根据县里掌握的情况,与省农牧厅联系,由农牧厅投资四万多元,与该村联营办起了食用菌厂。去年7月投产,到年底就实现产值七十多万元,不仅使这个村的农民得到实惠,还解决了全县棉籽壳的加工利用难题。
针对贫困地区农民资金、技术、人才三缺乏的状况,去年全县积极开展了三引进。先后解决资金一百一十多万元,引进人才二百多人。现在全县村村办有企业,不少贫困村初步改变了面貌。

临汝县有丰富的矿产资源,素有“百里煤海”之称。近几年农民办的小煤窑和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蓬勃兴起。但在发展中,也出现了不少新问题。由于农民缺乏经验,有的企业管理混乱,经营不善,造成很大浪费和损失。对此,县委领导同志坚持从帮入手,解决农民办企业中遇到的问题。
去年春,庙乡农民在外地一家大厂的帮助下,决定投资八十万元办玻璃丝厂。县主管部门经过考查后认为,玻璃丝市场竞争激烈,且设备、技术和资源不如外地厂家,从长远看站不住脚。县里根据本县铝矾土资源丰富的特点,说服该乡转办铝矾土厂。现在,工厂办起来了,并与外贸部门签订了产品出口合同,发展前景十分可观。农民高兴地说,领导决策正确,使我们避免了一次不应有的损失。
为了解决农民卖难买难问题,疏通流通渠道,去年县里投资近三百万元,建成了专业户一条街和工业品市场;投资六十五万元修复了发电厂,解决了杨楼、寄料等几个乡的用电问题。今年还准备完成汝河大河、汝州大道、汝州商业中心三大工程。水通,路通,电通,使临汝的商品生产更加活跃起来。


第2版()
专栏:

山区治穷致富要大造经济林
程宝怀
如何发展山区经济,帮助山区农民治穷致富?这是各级领导十分关注的一个大问题。总结近年来开发山区的经验教训,一个重要问题是各级领导要在指导思想上,变过去单纯植树造林为在积极植树造林的同时,大力营造短期受益的经济林,以短养长,长短结合。
石家庄地区有宜林荒山四百八十五万亩,经过努力,绿化荒山达三百余万亩,占总宜林荒山面积的60%以上。但是,如果从经济效益来考虑,并不令人满意。以赞皇县为例,建国后三十年间,该县用于植树造林的总投资三百余万元,使全县有林地面积达六十点七万亩,但是,每年所得收入仅有三万元。收入和支出恰是一比一百。进入八十年代以后,他们认真总结以往的经验教训,在积极造林的同时,大力开辟周期短、见效快的经济林,发动群众上山嫁接枣树。短短三年时间,加之科学管理,获得了很好的效益,去年全县红枣产量达到五百多万斤,比1982年翻了一番,三年收入增加一百二十多万元,三年胜过三十年,全县森林覆盖率也由1981年的13.6%提高到18.5%,成为山区绿化荒山的先进县之一。
荒山造林是一项开发性事业,生产周期长,投资大,效益慢,全部由国家投资不可能。尤其对深山区的农民来说,就更加困难。据对二十四个承包百亩以上的林业大户调查,尽管他们热情高,干劲大,但都普遍遇有这样那样的困难,影响了荒山绿化,在已承包的二万六千多亩荒山中,至今,仍有43%的荒山因无资金等困难而无法造林。灵寿县后山村的武秀明,1983年承包荒山三千亩,两年投资二万七千多元,完成造林一千亩,由于林业长期无收入,后来卖掉了自己饲养的八头牲畜,筹措绿化资金。去年,又遇有资金困难,不得不停止幼林抚育和荒山绿化。
营造经济林则可以解决这方面的困难。其一,种植经济林也是绿化,而且是一种经济效益高、价值大的绿化。其二,营造经济林短期能有收益,山区农民看得见,摸得着,很有积极性。在这样的情况下,只有坚持在积极造林的同时,大力营造经济林,让群众得到实惠。农民手里有了钱,通过积累,用于植树造林,这样以短养长,互相促进,就会加快山区绿化步伐。


第2版()
专栏:市场随笔

提倡这种精神
徐伯荣 张咏
四川省资阳县长乐乡种植专业户王大存,发现自己种的咖啡是中药决明子,马上决定将已收到购买“咖啡”的一千四百元如数退还顾客,并附一张“我种植假咖啡上当受骗”的油印资料,希望他人警惕。
王大存是去年从外地购进假咖啡种子的,他发现自己的货是假的以后,实事求是,不以假当真,不再坑害别人。
古人云:“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以不损国家、集体、他人利益为前提,才是正当的生财之道。王大存在义与不义之间作了正确选择,这种精神是值得提倡的。


第2版()
专栏:

建立“流动畜群”扶贫解困
内蒙古加强牧区“造血功能”
本报讯 内蒙古自治区牧区近几年改变过去“输血式”的救济方法,通过建立“流动畜群”扶贫解困,收到了加强“造血功能”的明显效果,大批贫困户迅速摆脱了贫困,为牧区治穷致富提供了好经验。
扶贫“流动畜群”,先是在内蒙古最大的牧区锡林郭勒盟实行的。以前民政部门年年向贫困牧户无偿发放资金,救济生活困难,可年年不解决问题。为改变单纯救济的方法,他们从1981年建立“流动畜群”的形式,扶贫解困。扶贫“流动畜群”,就是用扶贫资金购买基础母畜,发放给列入扶贫规划内的贫困户饲养,在合同规定的饲养期内,所产仔畜、绒毛及其畜产品全部归被扶户所有,不计利息,不提留,不分成。扶助周期届满后,由被扶户按发放时的牲畜口齿、质量如数将“流动畜群”交回,再发放给列入下一批扶贫规划内的贫困户饲养,依此类推,不断周转。这个办法一般在两三年内就见效。以锡盟第一个试行这种新办法的西乌珠穆沁旗白音宝力格苏木新宝力格?查为例,旗民政局用两万元救济款购买了九百四十五只山羊,分给二十四户贫困户,一个扶助周期,扶贫畜就发展到两千二百零五只,增长二点三倍,三年内,二十四个被扶户总收入达七万二千元,户均三千元,有二十户摘掉了贫穷帽子。
自治区民政部门于1984年底召开全区扶贫扶优经验交流会,总结锡盟扶贫“流动畜群”的经验,向全区推广。1985年一年内迅速推广到全区五十一个旗县、二百五十三个苏木(乡),不仅在牧区而且在半农半牧区也得到了推广。据不完全统计,自推广锡盟经验以来全区共投资四百零六万元,购买牲畜七万五千多头(只),扶持七千八百多户,脱贫户达二千多户。 (巴拉吉尼玛)


第2版()
专栏:我说经济改革

办好生产资料贸易中心
陈洪奎
近几年来,生产资料开始作为商品进入市场,生产资料贸易中心起到了原有的分配型流通体制所没有的功能,给生产资料流通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当前的问题是,对生产资料贸易中心要进行整顿提高,采取积极措施加以完善。
目前,钢材、铝材等物资,一方面市场紧缺;一方面库存却日益增大。不少单位怕“无米下锅”,不惜占用大量资金抢购。更有甚者,有的生产单位制造种种借口,不按国家计划供货,拿出紧缺物资高价自销;有的单位还将国家分配的紧缺物资转手倒卖。因而出现了越是紧缺物资,社会库存量越大的反常现象,造成社会财富的极大浪费。鉴于这种情况,国家应该建立统一的生产资料市场。在这个市场里可以自由成交,在国家限价范围内灵活作价,调剂余缺。工商行政管理和金融、物资管理等部门应通力协作,坚决取缔黑市交易,进一步加强计划管理。对企业所需生产资料应制定消费定额,核定合理库存,对超库存占用的流动资金,提高利率,以促使备而不用的生产资料进场交易。同时,贸易中心可开展物资储贷业务,使企业有利可图,乐意进场;这样就可以加速整个社会的资金周转,做到货畅其流,物尽其用。
市场开放以来,重要的生产资料出现了两种价格,给企业增添了争优淘劣的动力和压力。但是,价差过大使不少企业难以消化,导致产品涨价,引起一些单位竞相经营生产资料,牟取暴利。因此,要逐步把计划价和市场价的价差缩小到适当程度。这样,有利于物资部门统筹货源,起到平抑物价的作用,在更大的程度上避免投机倒把和不正之风。
物资部门的专业公司和贸易中心,各有长短,只有互为补充,才能繁荣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市场。
(注:本文作者是河南省物资局副局长)


第2版()
专栏:

后夼村坚持以工养农改变落后面貌
本报讯 山东省招远县后夼村,在农村生产体制改革以后,针对近城山区人多地少的特点,注重发展工业生产,以工养农,使全村经济收入连续六年直线上升。
后夼村只有百十户人家,人均只有半亩耕地。他们利用紧靠县城的有利条件,先后投资六十万元,办起了铜铝铸件加工厂、农用喷灌接头厂、烤漆厂和灯具厂。聘请了二十三名工程技术人员。对村里的一些年老体弱和有劳动能力的伤残人员,安排到各厂做力所能及的工作,使全村二百三十多名剩余劳力,全部有了事做。
发展工业生产,使后夼村“死水变活”。他们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工厂劳动,每家每户的责任田,都是利用早晚的工余时间耕种管理,农忙季节,工厂派出车辆统一收种。还从外村外县招聘工人二百四十多名,不仅保证了工业生产,而且使村里兼顾了农林和副业生产。去年,全村总收入达七百一十二万元,粮食总产十五万三千斤,是历史最高水平。
(徐忠 青翠)


第2版()
专栏:

地处甘肃中部干旱山区的靖远县共和乡农民合理调整产业结构,积极植树种草,并不断改善树木的管理措施,使树苗的成活率不断增长,收到明显效果。
图为老庄村的农民进行林间管理。 张海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