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3月5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专论

欧洲共同体的共同农业政策刍议
李树勋
共同农业政策的实施,曾迅速改变了工业发达国家相对落后的农业面貌,大大提高了农产品自给率,促进了农业结构改革和农业现代化的实现,但也表露出种种弊端和问题,改革现行的共同农业政策势在必行,但也不可能是轻快的。
共同农业政策和工业关税同盟是欧洲共同体的两大支柱,也是共同体在经济范畴内两项主要内容。自六十年代初以来,随着共同农业政策的逐步实施,农业已成为共同体一体化程度最高的部门,被西方舆论誉为世界经济史上的一项创举。
共同体的六个创始国都是工业较发达的国家,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对农业的发展重视不足,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多年后,农产品仍然严重依赖进口。西欧农业生产成本也远高于世界水平,农业人口收入普遍低于非农业人口,导致五十年代农业人口大量流向城市,农业凋蔽。为维护各国农业的生存和发展,协调一致对付世界市场廉价农产品的倾销,共同体遂实行共同农业政策。
共同农业政策的基本内容有两个方面:
第一,实行统一的农产品价格管理制度。在自由流通过程中,农产品价格只能在一定范围内即在“目标价格”与“干预价格”之间自由波动。前一种价格是共同体农业生产者可望得到的最高价格,后一种是保证可以得到的最低价格。共同体通过收购、储存及控制进出口等手段,使市价浮动于目标价格之下、干预价格之上,保障生产者的收入和消费者的利益。此外,共同体建立对外共同关税壁垒,确定进口农产品的“门槛价格”,对廉价的外来农产品征收进口差额税,使它们进入共同体市场后,只能以相当于目标价格和干预价格之间的市价销售。对于农产品出口,共同农业政策给予补贴,成员国生产短缺农产品,亦发放短缺补贴以资鼓励。过剩的农产品,只要是属于产量限额范围内的,可以得到干预价格。
第二,是建立欧洲农业指导和保证基金。共同农业基金的来源从1962年起靠各成员国捐款筹集,数额按各国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确定。从1967年起,各成员国对从共同体外进口农产品征收的差额税,全部划归共同农业基金,不足部分再按各国国民生产总值在共同体中所占比重分摊。1971年开始,农业基金纳入共同体预算,以“自身财源”制度取代各国摊款。
“自身财源”由下列三部分组成:一是成员国向消费者征收的商品销售税,二是从共同体外进口工业品征收的关税,三是从共同体外进口农产品征收的差额税。
共同农业基金的用途分“保证部分”和“指导部分”两项。所谓“保证部分”主要用于农产品的干预收购(包括贮存、运输、转售等处理费用)、出口补贴等方面。此项开支近十多年来通常占预算支出的三分之二至五分之四。“指导部分”主要用于农业结构改革,推广先进技术,改善生产设施以及农产品的加工和销售条件等。
共同农业政策的实施,迅速改变了发达工业国相对落后的农业面貌。首先,大大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使农业就业人口逐年减少。1958年,共同体六国农业就业人口为一千九百万,占全部劳动人口的24%,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为12%。1984年,共同体十国农业人口仅为八百万,约占共同体全部劳动人口的5—6%。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甚至超过工业劳动生产率。近三十年中每个农业工人供养人口增长六倍多。
其次,是大大提高了农产品自给率。六十年代,谷物、棉花、肉类、蛋品和食糖需靠进口,七十年代初,自给率已达85%,到七十年代后半期,已自给有余。从1981年起,共同体已成为净粮食出口者。现在几乎所有农产品都有剩余出口,而且相当一部分农产品已严重过剩。
再者,共同农业政策还促进了农业结构改革和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农牧业的繁荣,不仅使农产品贸易迅速增长,还带动了食品工业的大发展。最后,共同农业政策使共同体各国对农产品的不同需求得到保障,市场价格得到稳定,使共同市场免受世界市场价格的影响,从而保护了消费者的利益。
但是,进入八十年代以来,共同农业政策实施中碰到的困难越来越严重,其弊端也日益暴露出来。它的价格政策加剧了农产品的过剩。粮食、黄油、牛肉堆成“山”,牛奶、葡萄酒流成“湖”的过剩成灾现象已成为共同体一大棘手问题。随着农产品的这种过剩,农业费用也急剧膨胀,使共同体财政连年出现亏空,陷于入不敷出的困境。加之共同体各国在农业规模上差别很大,农业补贴受益不均,造成成员国在预算分摊问题上长期争执。此外,补贴农产品出口造成国际贸易摩擦。欧美农产品战近几年连连不断,就是因争夺销售农产品市场引起的。
共同体改革现行农业政策已提上日程。目前已就控制农业费用、解决生产过剩采取了一些措施和对策。但是,由于共同农业政策是共同体一体化事业的基石之一,多数成员国都是其既得利益者。加之共同体是由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历史文化传统的国家所组成,因而改革起来也非易事,每走一步都要付出艰巨的努力。但欧洲共同体作为一个整体,既有农业,又有工业,就不能光着眼于农业的利益。何况共同农业政策已明显地表露出种种缺点和不足。而当前世界科技的迅猛发展又要求西欧各国进一步联合。因而从这一大局出发,欧洲共同体改革共同农业政策已势在必行,不过由于步履艰难,走起来不可能太轻快。


第7版()
专栏:经济札记

漫谈美元石油双跌价
张振亚
年初以来,牵动全球经济格局的两件大事:美元比价下跌和石油价格一蹶不振,使世界经济前景变得更难预料,将于5月在东京召开的七国首脑会议看来会面临更多难题。
国际石油市场几年来呈现严重的供过于求,这是油价暴跌的主因。一桶石油的“合理价格”究竟应当停留在什么水平?二十五美元?十五美元……无人能够说得清楚。何况美元汇价本身也在大幅度下跌,一年来同西方主要货币相比,已跌了30%,现在趋势如何,也颇难逆料。
不过,美元汇价下跌乃是美、英、法、日和联邦德国去年9月在纽约举行五国财长会议后所作的决定。这同石油价格听任市场力量冲击,失去控制,有所不同。但是,在促使各国摩擦加剧方面,两者却是异曲同工。
稳定油价牵涉到石油输出国组织及其他产油国,也涉及众多的石油消费国利益。它们处境不同,要求各异,看来还要大大经过一番周折,才能看出眉目。美元汇价的前景,在西方主要工业国家的消费物价趋向稳定的背景下,处理似乎较易,可是问题并不简单。
尽管五国财长就促成美元汇价下跌取得了协议,但是在日元于去年第四季度对美元比价上升20%以后,日本企业界叫苦之声就接连不断。日本的一些出口竞争力弱的中、小出口商就更难于支持。在日本大藏大臣竹下倡议下,日本内阁决定用低息贷款救济一切过份依赖出口的企业,特别是中、小公司。中曾根首相也向他的自由民主党党员宣称,日元对美元升值“恐怕也就到此为止了”。另外,传说日本银行(中央银行)也在考虑采取制止美元再跌的措施。另外,不同意美元继续跌价的不仅有日本的企业主,联邦德国和法国工业界也有类似反应。原因不外是对美出口受到了严重打击。
可是,去年外贸逆差达一千五百亿美元的美国,却认为美元汇价的下跌幅度还远没有到底。美国财政部长贝克已公开表示,政府“对美元有条不紊地下跌不会感到不快。”美国贸易谈判代表尤特支持这一主张,并对日本政府为出口企业提供低息贷款提出抗议,认为是变相出口补贴。但是,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对美元汇价下跌同政府的调子颇不一致,该委员会主席沃尔克警告说,美元已跌到接近“危险区”。
在上述背景下,美元汇价今后是涨是跌,就成了问题。它显然是东京首脑会议中伤脑筋的一项议题。
国际货币金融的稳定有助于世界经济的稳定。因此,稳定国与国之间的货币比价,彼此在财政和金融政策上进行合作是十分重要的。但是,从战后美元暴跌、暴涨的一长串历史情况看,结果常常是一些主要国家在困难来临时采取以邻为壑的政策,这就造成问题的严重性。
目前,尽管日本政府不愿日元升值,但是,由于按美元计价的世界石油和原料价格猛跌,美元汇价本身也在下跌,国内石油和原料几乎全靠进口的日本在价格上得到了双重好处,进口费用势将大幅度下降。它的国际贸易和国际收支在近期内也都会出现更大顺差。日元继续坚挺也是必然的。但是,由于日本很可能会采取措施人为地阻止日元升值,这就会使情况复杂化。
至于马克、法国法郎和英镑等,今年它们的价格浮动也会更趋剧烈。这一切都将给今年西方经济带来不稳定的因素。


第7版()
专栏:

巴西和世界债权银行达成协议
降低巴西延期外债的风险利率
本报巴西利亚3月3日专电 记者吴志华报道:巴西和世界债权银行昨天晚上在纽约达成一项协议,降低巴西延期外债的风险利率。
根据这项协议,延长巴西1985年和1986年到期的三百一十亿美元外债的风险利率,将从2.25%降低到1.125%。协议还将到期的一百五十五亿美元商业信贷和银行间在巴西海外银行的存款延长一年。
目前,巴西外债约一千零四十亿美元,其中欠私人商业银行的外债为六百六十亿美元。一个多月来,巴西一直在同债权银行就降低风险利率问题进行艰苦的谈判,而在巴西政府宣布实行一项全国稳定经济计划后两天,债权银行即同巴西达成上述协议。


第7版()
专栏:

微电子技术的发展趋势
吴宝坤
一架没有键盘的打字机,能以近乎完美的精确度把人的话音变为文字;汽车司机喝了酒,他要发动一辆小轿车,可汽车怎么也不能被起动;一种“看”得见东西的机器人,能拿起小如一只隐形眼镜或大至一辆载重卡车那样的物体;一种视频监视器,能领会人的眼神和手势,知道这个人想干什么并尽力为他代劳。这些都是1985年在实验室里发生的新事物,而它们的基础都是细微电路加工技术。
七十年代以来,微电子技术突飞猛进地发展,它是正在崛起的新技术革命的主要标志。这方面美国还有日本比较先进。微电子技术通过小型化、自动化、计算机化和机器人化,对经济和社会,对劳动和家庭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并将从根本上改变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1985年的微电子技术,正在向超大容量、超高速和人工智能的更高层次发展。
一百万位存储器芯片
1985年美国在实验室里已搞出了一百万位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这种片子在数毫米见方的衬底内集成了一百万只晶体管。它们是制作超大容量内存储器的必备器件。有了这样的存储器芯片,才有可能制作能分析识别声音的电脑。
逻辑电路芯片也在迅速进步。美国英特尔公司制作的一种新的微处理机片子,比国际商用机器(IBM)公司个人计算机内的微处理机片子快十七倍;它的内存储器寻址能力高达四十亿字节,而国际商用机器公司个人计算机内所用的微处理机的寻址能力只有一百万字节。
每秒一亿次运算
由于微电子技术的不断进步,电路的尺寸愈来愈小,因而电子脉冲在计算机内部跑过的距离愈来愈短,计算机的运算速度便不断提高。美国有一台超高速计算机(CrayⅡ),每4.1毫微秒完成一个计算周期。这个大约相当于光波传布五英尺所花的时间。这台计算机每秒钟可完成一亿次运算,比当前最好的个人计算机快十万倍。
有些科学家正在用一种新方法建造超高速计算机。他们把数千台微处理机联结起来,借以获取高运算速度,这种方法叫“并行处理”。并行处理的结构允许电脑同时处理大量数据,而一般的计算机一次只能处理一片数据。
一种最先进的并行运算的超高速计算机,预计1985年底将在美国马塞诸塞州某地验收交货。这部计算机由美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出钱研制,用来制定战场管理计划,发展无人驾驶攻击飞机,开发喷气机座舱内用于对驾驶员口令作出反应的控制系统等。
能听会看的计算机
世界各国的科学家正在把微电子技术等领域内的最新成就应用于计算机技术,制造能“听得懂、看得见”的新型计算机。1985年在美国出现的一些新机器有:
罗得岛的普罗维登斯市正在试验一种能迅速识别手写字符或机器打印字符的计算机,据说精确度已达99%,而且能自己“学习”新知识,不需人的帮助。
美国正在研制一种机器人,可在监狱里巡逻,这些机器人用超声波敏感装置和红外跟踪信标作导引,它能发现火光、非常的声音和运动,将这些情况报告警卫人员。
美国有不少公司已经有了能识别口语并把它打印成文的模型机。美国国际商用机器公司的机器能听懂五千个口语词汇,据说不久即可达到二万个。另外,一些美国和日本的公司正在研究“翻译记录”电脑,能听懂口语并即刻给出翻译后的文件。
麻省理工学院的一个实验室正在研究一种计算机,能识别人的手势,听懂人的谈话,还能跟踪人的眼睛运动。已造出了一台样机,与这台样机有过接触的人说,这台机器就好象一位“和气的、稍稍有点聋的管理员。”


第7版()
专栏:

纽约和伦敦石油价格继续下跌
本报讯 据报道,纽约贸易交易所的期货油价2月28日已下跌到每桶十三美元以下,是1978年以来的最低点。接着,英国北海石油价格下跌到历史上最低点。
在纽约市场开市之前,传来了正在日本访问的沙特阿拉伯石油大臣亚马尼对日本电视台记者的谈话。他说,如果石油输出国组织与非该组织成员国不采取共同行动,石油价格“可能下降到很低的水平,也许会下降到十美元一桶”。美联社说,纽约石油价格下跌与此消息有关。
这天纽约市场开市时“油价跌得相当快”。于4月交货的原油合同价格最低时下降到十二点七○美元一桶,后来有回升,但这天已造成了每桶六十九美分的损失。
英国北海石油价格3月3日下降到历史上最低点,在欧洲现货市场上5月份的布伦特原油(英国标准原油)期货售价跌至每桶十二点五美元,交易结束时,5月份期货价格仅为十二美元多一点,比前三天下降了约六十五美分。
北海石油价格的再次下跌使英镑受到重压,这天在欧洲外汇市场上英镑对马克的汇率降至有史以来的最低点。英镑汇价从2月28日开始下降了三点五芬尼,降到了三点一八二五马克,然后略有上升,达到收盘时的三点一八九○马克。


第7版()
专栏:

工业发达国家去年外贸逆差增加
新华社华盛顿3月3日电 据《国际金融统计》说,1985年工业发达国家贸易增长较前一年缓慢,外贸逆差增加。
据统计,1985年工业发达国家的出口增长了3.4%,达一万二千五百六十亿美元,进口增长了3.9%,达一万三千六百亿美元,从而使外贸逆差从1984年的九百四十七亿美元增至一千零四十三亿美元。这是自1980年以来最大的外贸逆差,主要是美国外贸逆差的急剧增加,达一千四百八十五亿美元。
相反,在1985年,除法国和瑞士之外其他西欧国家都有外贸盈余。日本的外贸盈余额最大,为四百六十六亿美元。
去年工业发达国家的进口增长率还不及1984年这些国家进口增长率(9.1%)的一半,进口额比1980年还低。但是,美国进口增长仍然很快,增幅为6%,西德,法国,挪威和瑞典进口也有较大幅度的增长。日本进口减少,下降幅度达4.2%。


第7版()
专栏:答读者

何谓二十四国集团
问:报载二十四国集团在阿根廷首都开会讨论债务问题。请问什么是二十四国集团?
答:二十四国集团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内的二十四个发展中国家组成,成立于1972年1月,是这些国家在国际货币金融问题上制定共同斗争策略和协调彼此立场的政府间组织。这二十四个国家是:阿尔及利亚、阿根廷、巴西、哥伦比亚、埃及、加蓬、加纳、危地马拉、印度、伊朗、科特迪瓦、黎巴嫩、墨西哥、尼日利亚、巴基斯坦、秘鲁、菲律宾、塞内加尔、斯里兰卡、叙利亚、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委内瑞拉、南斯拉夫、扎伊尔。二十四国集团有自己的组织机构,包括:部长级会议、执行局、改革国际货币体系临时委员会等。
(铭)


第7版()
专栏:

英国第一家电子排版的报纸出版
本报伦敦3月4日专电 记者李云飞报道:英国第一家全部采用电子排版等新技术的彩色报纸《今日》今天开始在伦敦出版。
《今日》是在全国发行的通俗报纸,目前发行量估计为一百五十万份。由于这家报纸全部采用新技术,成本将比其它报纸约低二分之一,而且又是英国第一份每周七日刊的报纸,它的出版预示着英国报业界将会出现更加激烈的竞争。《今日》的主要竞争对象将是《每日快报》和《每日邮报》。今天,这两家报纸也出了彩色版。(附图片)
英国从3月4日起正式发行一份名为《今日》的新的日报。图为该报职工利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排版。
本报电视照片


第7版()
专栏:

1978年以来美元汇率变化
(原载美国《时代》周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