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3月30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
专栏: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言人答新华社记者问
制止党政机关和干部经商办企业 确保改革开放政策实施党风好转
允许党政机关为方便职工生活开办后勤服务业,为解决职工子女就业兴办劳动服务公司 科研教育事业单位完成国家计划任务后可以面向社会从事技术转让、咨询等经营活动
新华社北京3月29日电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制止党政机关和党政干部经商、办企业的规定》(中发(1986)6号,以下简称《规定》)下达以后,在执行中有些单位和地区提出了一些问题,新华社记者为此访问了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言人。发言人回答了新华社记者的提问。
问:为什么要严格规定党政机关和党政干部一律不准经商、办企业?
答:这是由于党政机关的性质和党政干部的职责所决定的。党政机关和党政干部经商、办企业,不仅有碍于正确地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和公正地履行职责,而且还可能利用职权谋取私利,败坏党纪、政纪和社会风气,有损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望,危害是很大的。中共中央、国务院这一次发布《规定》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坚决刹住目前有的党政机关和党政干部利用职权,借经商、办企业谋取私利的不正之风,以确保我国对内搞活经济,对外实行开放政策的贯彻执行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促进党风和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因此,各级党政机关和党政干部必须认真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这一《规定》。
问:什么是党政机关和党政干部经商、办企业?
答:党政机关和党政干部经商、办企业,是指党政机关和党政干部用公款(包括行政经费、事业经费、特需经费等)、贷款以及各种形式的集资经商、办企业,为本单位和个人谋取私利。这里有两种情况例外:一是党政机关为改善后勤服务工作,方便职工生活,开办的主要为本机关服务、有条件的也同时向社会开放的小卖部、洗衣房、理发室、浴池、招待所、礼堂、印刷厂等,不属于禁止之列。二是党政机关为解决职工子女就业而兴办的劳动服务公司和其他经营网点,对解除干部、职工的后顾之忧,促进社会安定团结起到了积极作用,应当继续兴办;但必须以待业青年为主,着重发展服务业和加工业。上述企业应当遵守国家有关规定,从事合法经营。主办机关对他们应当切实加强领导。
问:科研、教育等事业单位进行技术转让、咨询、服务等经营活动是否允许?
答:根据《中共中央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和国家有关规定,科研、教育等事业单位,在完成国家计划任务的前提下,可以面向社会,从事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承包等经营活动,但不得从事与本单位业务、技术无关的经营活动。科学技术人员在完成本职工作和不侵犯本单位技术权益、经济利益的前提下,可以业余从事技术工作和咨询服务,并按照规定合理取得报酬。
问:党政机关如何与所办企业彻底脱钩?
答:《规定》中所说“彻底脱钩”,是指企业在人、财、物方面与党政机关分开管理:企业人员不得列入行政编制;企业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照章纳税、承担经济责任,其经济收益党政机关不得占用;企业占用机关的房屋、设备、运输工具等,必须有偿使用,合理收费。
问:党政机关的干部能否在企业中兼职?
答:党政机关的干部不得到企业或其他有经济收入的单位兼职;个别因工作特殊需要的,须按规定报经中央、国务院批准,但不得在兼职单位领取报酬。党政干部在完成本职工作和不违反有关规定的前提下,可以外出兼课、从事翻译、著书立说,为报刊撰稿等,并合理取得报酬。
问:《规定》中对领导干部的子女、配偶经商、办企业问题作了特殊规定,这里是指哪些领导干部?
答:《规定》中所说的“领导干部”是指在职的和退居二线的县、团级(含县团级干部)以上的干部。


第1版()
专栏:

国务院发出紧急通知
要求各地加强护林防火工作
对肇事者和失职人员要从严处理
本报讯 为确保林区安全,最近,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切实加强护林防火工作的紧急通知。通知要求:
一、各级人民政府要切实加强春季护林防火工作。对当前防火情况要进行一次认真检查,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指定一名领导同志负责,抓好落实工作。特别是今春森林火灾比较严重的地区,要认真吸取教训,防止火灾的发生。
二、严格执行野外用火规定,严密控制火源。要结合林区放开、搞活新情况,完善防火措施,落实护林防火责任制,对违犯规定的,要严肃处理。
三、广泛开展护林防火宣传教育。通过各种形式,深入宣传《森林法》和有关护林防火的规章制度,做到家喻户晓,使广大林区群众知法、懂法,自觉护林防火。
四、凡易发生森林火灾的林区,要组织和加强季节性的专业扑火队;武装森林警察部队和航空护林站等专业队伍,要集中全力做好防火、灭火工作;林业公安部门要与有关单位密切配合,加强防范。
五、按照《森林法》的规定,健全护林防火机构,充实专职人员,掌握火情动态,加强指挥和联络。一旦发生火情,主要领导干部要及时组织扑救。对于大火灾、特大火灾和造成人身伤亡的,公安部门要立案调查,对肇事者和失职人员要从严处理。


第1版()
专栏:

人大代表继续审议、政协委员继续讨论赵总理报告
回顾“六五”改革给各行业带来活力 展望“七五”改革要不断深入和完善
据新华社北京3月29日电 出席六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代表在分组审议赵紫阳总理的报告时强调指出,“七五”期间一定要坚持把改革放在首位。不少代表回顾过去,瞻望未来,认为“六五”期间取得的巨大成就是改革带来的硕果,要完成“七五”提出的任务,也要用继续深入的改革作保证,一定要充分认识改革的深远意义,坚定不移地把改革继续进行下去。
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胡克实代表说,赵总理的报告突出了改革,对于统一全国人民的思想,指明前进的道路,引导我们去夺取新的胜利,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六五”期间我们在经济改革方面初步摸出了一条新路子,虽然还不配套,但是再过五年、十年就会逐步完善起来。“六五”期间,改革中出现了很多新事物,一是农业生产推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二是经过调整,农、轻、重,积累和消费等方面的比例关系逐步趋于合理;三是扩大了企业的自主权,企业开始变活了;四是农村乡镇企业有了很大发展;五是实行了开放政策,引进外资、技术和人才;六是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一重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概念;七是落实了知识分子政策,充分发挥了知识分子的作用;八是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实现现代化的关键;九是把教育工作放到了战略位置上。总之,这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新路子,是我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的重要保证。
国务院秘书长陈俊生代表说,“六五”期间我国取得的成就是多方面的,其中最大的成就是成功地进行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并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他在谈到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特点时说,这一改革是一次深刻的革命,它触动了旧的经济体制模式,正在创造着一个有中国特色的新的经济体制模式,这对今后中国历史的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改革赢得了人民的广泛支持,已经成为亿万人民群众参加的革命实践活动和不可逆转的历史发展潮流;改革已经取得了很大成果,突出的成果之一是解决了十亿人的吃饭穿衣问题,使全国绝大多数人在经济上得到了好处,这不仅在中国历史上而且在世界范围内也是一件具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的事情,而随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中国的经济必将更加繁荣,给人民带来更大的实惠。此外,改革在政治上也使人民民主权利不断扩大。
辽宁省省长全树仁代表在发言中说,“六五”开始,辽宁经济困难重重,徘徊不前。经过改革,特别是后三年,农业丰收,工业持续稳定增长,经济中的各种比例关系趋于协调,对外开放有了较大进展,老工业基地焕发了青春。“七五”期间,国家把辽宁列为技术改造和基本建设的重点地区之一,我们一定要坚持把改革放在首位,进一步理顺经济关系,突出技术改造和重点工程建设,集中力量把辽宁经济搞上去。
吉林省委书记高狄代表说,我们国家的出路在于改革。这次大会闭幕后,我们要认真传达贯彻会议精神,发动全省各族人民、各行各业、各个部门、各个单位,认真讨论“七五”计划,制定出各地区、部门、单位以至农村每个农户的计划。
陕西省省长李庆伟代表说,我们要充分利用陕西的优势,进一步解放思想,积极引进外资,加快对外开放的步伐,重点把陕北、陕南建设促上去。陕北重点抓好地下黑色宝库的开发和地上绿色宝库的建设;陕南重点抓好有色金属宝库和山货土特产宝库的开发和建设。同时要充分发挥陕西名胜古迹和文物资源丰富的特点,积极扶植和发展旅游业。
解放军总政治部副主任周克玉代表说,“七五”计划制定得很及时,阐述得很全面,并且作了周密的科学的论证,使我们看到了光辉前景。我们要进一步统一对形势和政策的认识,尤其要提高对经济工作实行三个战略转变的认识。军队建设要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的大局,搞好精简整编;要用保卫祖国边疆安全的实际行动,促进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要积极参加国家重点工程的建设,搞好军民共建精神文明的活动,培养更多的军地两用人才;要发扬解放军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搞好军队的各项工作。
新华社北京3月29日电 出席全国政协六届四次会议的委员今天继续分组讨论赵紫阳总理在六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的报告和有关文件。委员们强调指出,要完成“七五”计划,必须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及时解决改革中出现的问题,使改革不断深入和完善。
一些委员认为,赵紫阳总理在报告中用很长的篇幅阐述了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问题,其中专门讲到如何正确看待目前改革的形势,这对统一全国人民的思想认识,坚定大家对改革的信心是十分重要的。原国家计委副主任林华委员说,近几年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就有目共睹,特别是农村的改革在国内外得到一致好评。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我们迈出了第一步。改革给各行各业都带来了活力。由于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我国的钢铁工业、有色金属工业、机械工业和轻工业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当然,我们在改革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但是瑕不掩瑜,我们对改革要有一个总体上的认识,那就是改革的发展是健康的、顺利的。北京市第六建筑公司副经理王学礼委员说,改革的成果在建筑行业表现得尤为突出。六建公司的年产值1980年为六千多万元,1983年上升到八千多万元,去年一跃达一亿四千五百万元。同样的公司同样的人,能取得如此惊人的发展速度,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采取的一系列改革措施,调动了广大职工的生产积极性。事实说明,改革符合历史发展趋势,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讨论中,委员们普遍反映,他们最感欣慰的是从赵总理的报告中看到了中央要把经济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进行下去的决心。民革中央副主席、九十三岁高龄的孙越崎委员说,改革是我们中华民族生存的唯一出路。改革之举,贵在坚持,也难在坚持。改革中肯定会出现偏差和失误,古人如此,国外如此,我们也必然是如此。而古今中外之改革成功者,无一不是坚定决心,披荆斩棘而义无反顾。改革是一场广泛、深刻而持久的变革,它对固有模式、传统观念和习惯势力的冲击是前所未有的,人们必然会对改革中的问题有不同的认识。我们应该这样来看:改革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问题,只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这些问题就一定能够解决。社会学家费孝通委员从社会学的角度谈到,经济体制改革给中国带来的变化绝不仅仅局限于经济领域,它将对我国长时期形成的历史传统、社会结构、道德伦理观念等方面产生巨大的冲击。他说,人们发现改革中出现的许多问题超出了经济范围,这些问题仅仅用经济手段是难以解决的。前一段时间有些人把改革想得过于简单,过于理想化,现在有些人又把出现的问题看得过重这显然都是不对的。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一个极其伟大的社会变革,中国真正要变了。每个中国人对此要有思想准备,不能光想索取,而要准备付出代价。
委员们在讨论中认为,“七五”期间改革的任务十分繁重,我们要发扬积极探索的精神,把改革推向前进。安徽省副省长杨纪珂委员说,大家必须充分认识到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特别是有些历史遗留下来的旧习和弊政一时还不易铲除,有少数地区人民尚未达于温饱,所以大家还要顾全大局,放眼长远的国家利益,牺牲一点近处的局部利益。只有举国上下,弃旧图新,艰苦奋斗,坚韧不拔,通力协作,使经济体制在改革中理顺完善,才能促进“七五”计划的胜利完成,才能为全国人民达于小康之境铺平道路。全国政协法制组副组长、民盟中央常委林亨元委员说,赵总理报告中关于一手抓改革和建设,一手抓社会主义法制的提法非常正确,因为在改革、开放和搞活经济中出现的经济犯罪和不正之风,主要就是由于这方面的法制还不够健全,给一些违法乱纪分子钻了空子。所以,加强立法工作十分重要。有了法,就可以依法对违法乱纪者进行制裁。同时,法制对于改革和建设不仅具有保证作用,还有着促进作用。因为“法”,并不完全等同于“罚”。有关的法律,对于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的商品经济关系,还可以起到调节的作用。我们要向人民广泛宣传法制,使大家认识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促进改革的顺利进行,保证改革的健康发展,巩固改革的胜利成果。


第1版()
专栏:

各地积极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
帮助农民解决生产经营中的问题
增加农业投资,调动粮农积极性,支持商品生产
据新华社北京3月29日电(记者邵永力)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积极贯彻中共中央1986年一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对农业的领导,制订深入农村经济改革和发展农业生产的具体措施,千方百计争取今年农业丰收,保持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今年以来,各地普遍召开了农村工作会议或农村领导干部会议,总结去年的经验,并针对农村经济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作了相应的部署。最近,各地都先后派出大批干部到农村基层宣传中央今年一号文件精神,并结合当地情况,狠抓落实工作,切实帮助乡村、农户解决实际问题。
各地正确处理“无工不富”和“无农不稳”的关系,自觉坚持以农业为基础的方针,普遍增加了农业投资,加强农业基本建设,大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江苏、安徽两省为保证今年农业增产,根据当地特点分别提出十条具体措施。两省今年的农业投资分别比去年增加了15%和26%。被誉为湖南省粮仓的洞庭湖地区,农业投资从去年的八百万元增加到三千万元,用以加固堤防,提高抗灾能力。广西的农业投资比去年增加一倍半。上海、广东、辽宁等工业发达的省市,出现了大城市和大企业对农村带、帮、扶,支持发展商品生产的新势头。
今年不论粮食调入地区还是调出地区,都重视发展粮食生产。从各地部署看,全国粮食播种面积和粮食计划产量都比去年增加。粮食主产区的四川、山东、江苏和去年受灾的东北三省,以及调入粮食的云南、贵州、广西、甘肃等省、自治区,对发展粮食生产都做了专题研究,制订了一系列保护和鼓励种粮农民积极性的办法和措施。各地对接受粮食定购合同的农户,在化肥、柴油、农具等生产资料供应和水、电、贷款使用上实行优惠政策。有些地方还发给一定数量的粮食预定金和运输补贴。四川省为了实现今年增产四十亿斤粮食的目标,采取“以工补粮”、控制生产资料价格等措施,调动粮农积极性。黑龙江省提出了要“一年受灾,一年恢复”,正在积极加强商品粮基地建设,大力推行先进农业技术。一些经济发达和多种经营门路多的地方,普遍推行“以工补农”办法,调剂从事粮食生产和从事工副业生产的农民经济利益,以保证商品粮的生产。
为了帮助农民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困难,各地领导机关还组织工业、水电、商业部门的人力、物力、财力,积极做好农民迫切需要的产前产后服务工作。


第1版()
专栏:

彭志忠严谨治学献身事业成果卓著
国家科委、地质矿产部作出向他学习的决定
新华社北京3月29日电 国家科委和地质矿产部昨天作出决定,要求全国科技人员和地质战线职工向著名结晶矿物学家彭志忠学习,学习他为国争光的雄心壮志,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治学作风,襟怀坦白的道德情操。
彭志忠今年五十三岁,是地质矿产部地质教育中心教授,全国人大代表。国家科委和地矿部的决定介绍说,1957年,年仅二十四岁的彭志忠就在世界上首次测定了复杂的葡萄石晶体结构。以后他又测出了星叶石等矿物的晶体结构,使这一领域的研究达到当时的世界水平。二十多年来,他领导的实验室共测定了五十多种矿物的晶体结构,单独或与有关单位协作发现并确定了三十多种新矿物和新变种。
1983年,彭志忠的肝已开始硬化,但仍忘我地工作,在世界上首次提出了“准晶体具有分数维结构”的理论和准晶体的两个构筑原理。但终因积劳成疾,身患重病,目前正在住院治疗。
决定说,彭志忠十分重视培养人才,始终坚持在教学第一线,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培养了一大批高质量的研究生和大学生,在我国形成了一支有较高水平的晶体结构和晶体化学研究队伍。彭志忠学术道德高尚,在学术活动中从不计较名利,尊老举贤,善于团结同志,真诚帮助别人。他是新中国培养出来的新型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


第1版()
专栏:

胡耀邦会见福格尔时说
世界和平是可以争取到的
新华社北京3月29日电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今天上午在中南海会见德国社会民主党副主席、联邦议院社民党议会党团主席汉斯—约亨·福格尔一行。
在友好的交谈中,胡耀邦同福格尔就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交换了意见。
在谈到维护世界和平问题时,胡耀邦说,最好的办法是世界各国人民团结起来反对战争、维护和平。世界和平的光明前途是可以争取到的。
福格尔对此表示同意。他说,世界人民应当致力于一个维护和平事业的长征。美国和苏联应当把他们从事军备竞赛的钱用于消除世界上的不公正现象、用于消除贫困。
福格尔在交谈中还赞扬了中国在经济改革方面所作出的巨大努力,并祝愿中国人民在经济建设中取得更大的成就。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胡启立等会见时在座。
联邦德国客人是应中国人民外交学会的邀请于3月26日抵京对我国进行友好访问的,将于明天离京去外地参观。(附图片)
胡耀邦会见福格尔一行,胡启立等在座。
新华社记者 胥志成摄


第1版()
专栏:凡人新事

罗诚梅免费传艺
湖南省衡南县泉溪镇泉长村罗诚梅的个体缝纫店,生意特别兴隆。她缝纫手艺精、服务态度好,附近不少农村姑娘登门学艺。
按当地习俗,带学徒要收费,少则四五十元,多则八九十元,一些家庭经济拮据的农村姑娘只得望“艺”兴叹。罗诚梅看着姑娘们一双双渴望求知的眼睛,动心了,决定不收学艺费,不受进师礼,不吃出师酒,免费传艺。
消息一传出,上门学艺的农村姑娘接连不断。有一段时间,罗诚梅家里竟同时住了六个学徒。为让学徒早日成才,走上社会自立,罗诚梅特地买了一块小黑板和各式粉笔,手把手地教;生活上细心照料。从1978年以来到现在,罗诚梅免费带了三十六个学徒,其中有的办起了服装加工店;有的活跃在街头巷尾,摆摊经营;有的走乡串户,上门服务。
衡南县委宣传部 王芳信


第1版()
专栏:

王妍在阜新创女子三千米场地竞走世界最好成绩
新华社沈阳3月29日电 (通讯员宋国军)辽宁十五岁的王妍,今天在阜新市举行的辽宁省第五届运动会暨春季竞走比赛中,以十二分三十九秒一的成绩,创女子三千米场地竞走世界最好成绩。
原来的世界最好成绩为十二分四十二秒一零,是澳大利亚选手库克于1982年创造的。
王妍于本月9日在江西省吉安市以二十一分三十三秒八的成绩,刷新了女子五千米场地竞走世界纪录。


第1版()
专栏:

人大会议政协会议今天休会
新华社北京三月二十九日电 六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经过五天的紧张会议之后,三月三十日(星期日)休会一天。三月三十一日(星期一),会议将继续分组审议赵紫阳、宋平、王丙乾的三个报告。
全国政协六届四次会议三十日也休会一天。


第1版()
专栏:每周论坛

请时间作答
刘革文
认识事物需要时间,甚至相当长的时间。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不经过必要的时间,大大的忠臣和大大的奸佞,怕要真的被颠倒了。
人也罢,事也罢,其发展都有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隐藏着的真面目逐渐显露出来的,有对立的两极相互易位的。因此,我们的认识也要相应地修正、发展、变化。不盖棺便论定,往往看错了人。只见到事情的一点皮毛,便匆匆忙忙画“句号”,往往论错了事。
公元前543年,子产在郑国执政。他从整顿车饰、衣冠、井田、连保等项制度着手,在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进行了改革。施政第一年,许多人对子产的改革措施很是不满,但到了第三个年头,舆论大变,纷扬于道的都是对子产的颂歌:“我有子弟,子产诲之。我有田畴,子产殖之。子产而死,谁其嗣之!”咬牙切齿的诅咒,变成了热情洋溢的赞颂,而且还想到了后事:子产百年之后,谁来继承他的事业、使新政保持连续性呢?人还是原来的人,面对的是同一事物,三年之间,态度竟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
或曰:既有今日,何必当初——当初为何对改革疑点重重呢?个中原因,我想起码有两点:一是在客观上,改革的好处是逐步显示出来的。新政伊始,不会立见成效。改革从提出方针、措施到开花结果,非经一个过程不可。二是在主观上,人们的认识是逐步提高的。在旧生活轨道上过惯了的人,对新事物往往看不惯,郑国人开始骂子产就是这个缘故。靠着时间老人的引导,他们不仅从心理上、习惯上适应了新政,而且尝到了改革使子弟受诲、田地增产的甜头,由是,认识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事物发展有个过程,我们对事物发展的认识也有个过程。由开始的不理解到后来的理解,由少数人的率先倡行到多数人的拥护响应,必得假以时日,这在改革中,可算得一条规律。几年前,农村刚实行责任制时,人们(包括笔者在内)曾有多少不理解呀!“辛辛苦苦三十年,一夜退到解放前”云云,简直到处可闻。到如今,回头想想当初的种种议论、牢骚,真有点难为情。
城市的经济改革也曾引起议论纷纷,有叫好、鼓励、“加油”声,也有嘘声、唉声、抱怨声。这些原不足怪。一场大的变革,刚刚开了个头,各色人物的认识怎么会一般齐?现在,一年过去,初战告捷,时间让我们看到了改革的成效,那确实是很不寻常的。当然,也暴露了不少问题,尽管大都是预料之中的,但非议也还有。不过,积历史之经验,我还是要向那些非议改革的朋友进一言:只有到改革的实践中去体察、去思考、去验证,才能对改革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找到切实的解决方案。这当然需要时间,而时间将会作出最好的回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