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3月27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论坛

调整农业结构一定要遵循生态规律
华中农学院 陈聿华
调整农业生产结构,一定要遵循生态规律。但有哪些生态规律需要遵循呢?我认为有:
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规律
我们知道,只有当生物与其居住的环境条件高度适应时,生物才能最大限度地利用环境方面的优越条件,获得自身的良好生长,并表现出最大的增产潜力。实现这种“适应”,一是改造环境以适应生物的需要;二是选择适宜的生物来适应一定的环境资源条件。虽然农业生产的发展是在不断改善环境条件下进行的,但大范围自然环境条件的改造不仅困难,并需要较大投资和较长时间才能见效。因此,应是“改造”与“适应”相结合,而重在适应。也就是说,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时,既要考虑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又要按照自然资源条件合理安排,以发挥优势,做到农作物“适地适作”、林木“适地适树”、家畜家禽“适料适养”。
“系统整体”的规律
任何一个农业经营单位(或一个农场、或一个农户)都构成一个农业生态系统。但系统整体所表现出来的功能不等于各组成部分功能的简单相加,如各组成部分之间联系紧密、配合良好,系统的整体功能常大于它的各部分之和。种植业畜牧业之间,客观上存在着粮多猪多,猪多肥多,肥多粮多的关系。但这种交互作用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充分发挥出来的,要是种植业只知道种植稻麦,提供给畜牧业的是单纯饲料,不能满足牲畜良好生长、发育的需要,那么饲料转化率低,使“养猪不赚钱”,结果是“卖粮不养猪”。要是种植业除生产稻麦外,增种玉米和豆类作物等,不仅可收到种地养地之利,还可为牲畜提供配合饲料,促进畜牧业发展。
循环利用和循环平衡的规律
就农业生态系统而言,物质不是任意循环到哪里都可以实现循环平衡的。根据循环的路径可以分为有产品产出的生产循环和无产品产出的非生产循环。水土流失把大量营养元素冲蚀进江河、海洋就是非生产的循环。而当物质沿着食物链各营养级转移循环时,每一次转移循环都将有产品产出,也有废物丢失。为了利用这些废物,可在原有食物链上加“环”。秸秆或粮食养畜,蛋白质的转化率低,如将禽畜粪便用来养蚯蚓或蝇蛆,蚯蚓、蝇蛆是禽畜的高蛋白质饲料,就提高了禽畜对秸秆或粮食的转化率。通过食物链加“环”,实现多级利用是有效的方法。
生物之间互济互补和相互制约的规律
自然界的动植物和微生物形成相互制约的各种食物链关系,如果为所欲为,不遵循这种规律,就要受到惩罚。当前各地出现的鼠害就是一例。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靠成立灭鼠指挥部、发放鼠药和奖励交老鼠尾巴的办法,还要从保护老鼠天敌入手。生物之间互济互补,“顺天时地利之宜,知阴阳消长之理,则百谷之成,斯可必矣。”要想使有限的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就必须遵循这一规律。农田中的作物,森林中的林木,池塘中的各类鱼虾贝类,都应采取多样种植和混合喂养的方法。
此外,调整生产结构时还必须遵循三大效益兼顾的原则:既要追求社会与经济效益,还要同时兼顾生态效益。即在发展生产的同时,保护好生态环境;在充分利用资源的同时,使资源不断更新,永续利用。


第5版()
专栏:

加强玉米生产的建议
针对当前玉米生产存在的问题,全国杂交玉米顾问组提出了以下六项建议。
要稳定玉米种植面积
1980年我国玉米种植面积为三亿多亩,到1984年下降至二亿七千多万亩。玉米种植面积的急剧减少,给作物布局、种植制度、生产投入以及畜牧业发展等带来了不良影响。顾问组专家认为,首先应当把玉米单纯作为粮食的看法改变过来,树立起玉米是粮饲兼用作物的新观点。发展玉米生产要有一个长远设想,原则上应采取“稳定面积,提高单产,改善品质,发展加工”的方针。
重视优质蛋白玉米的研究和推广
国外经验表明,玉米是发展畜牧业的主要饲料来源。我国畜牧业产值1984年仅占农业总产值的16%,如果提高到30%,则绝大部分玉米将供作发展畜牧业的饲料。我国近年来选育的高赖氨酸玉米杂交种,是发展猪禽的优质饲料,与普通玉米相比,有促进生长、节省饲料、提高肉质、增加经济效益的好处。在我国氮源不足,添加剂原料比较昂贵的情况下,对高赖氨酸玉米更需要加以扶持。为此,要把高赖氨酸玉米的科研、种子生产和养猪养禽业很好地结合起来,以便发挥玉米在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利用方面的多功能效益。
加强杂交玉米种子管理,提高种子质量
为了避免杂交种子的大调大运,防止以次充好,哄抬价格,建议全国种子总站迅速掌握各类种子余缺情况,统一调剂,并严禁非法经营销售种子。各地种子公司要尽可能做到不用越代种;对陈年种子要做好发芽率测定,按质确定播量;并选用优良的双交、三交品种,以弥补种子的不足。加强种子信息交流,建立良种预购合同,实行按质论价。对特殊用途的玉米
(如高赖氨酸玉米、甜玉米、饲用玉米等),要给予优惠价格,以利推广。
增加化肥施用量,提高玉米单产
增施化肥是当前玉米增产的重要措施之一,近两年各地给玉米施肥量显著减少,因而玉米增产潜力发挥不出来,加之管理粗放,单产已明显降低。有关部门应当重视化肥生产问题,适当调整化肥售价,对玉米专业户给予适当优惠。有些地区对超交粮食采取奖励化肥和柴油的措施值得仿效。
对越区引种生育期长的品种要采取审慎态度
种子站等有关部门要严格执行品种审定规定,根据当地生态条件推广适期成熟的玉米良种,切忌贪图晚熟高产。引进生长期过长的品种,必须经多年试验示范,并认真听取科技部门的意见。
有计划地扩大南方新
区玉米种植面积
据了解,福建、湖南、江西等稻区,有70%—80%的养猪户用大米喂猪。这样做成本高,饲料报酬低,北调玉米又很困难。
随着畜牧业的发展,南方一些省份玉米种植面积近几年内应有所增加。
建议开展南方稻区水旱轮作(玉米—晚稻)技术及其经济效益的研究;积极开展高赖氨酸玉米示范、推广和利用,为新区发展玉米饲料生产和畜牧业提供技术贮备。
(中国农科院供稿)


第5版()
专栏:

油气勘查战略与技术革新
谢学锦
找寻油气矿床,多年来主要是依靠地震方法与地下地质方法来找寻对油气储集有利的背斜构造,但很大一部分背斜构造并不含油,因而找油的成功率一直很低。例如,1970年美国共钻了五千九百七十四口勘查井,见油气的为五百六十六口,成功率为9.5%。尽管如此,石油工业界仍从其中获得了巨大利润,故这种低的成功率一直被普遍容忍与接受。
七十年代采用了磁带记录、多次叠加技术、数字地震仪、三维地震方法,并与更为完善的地下地质方法相结合,找油成功率有所上升。据1980年统计,美国所钻的勘查井中,成功率增至20.8%。但由于所用技术与设备日趋复杂,地震勘查成本从1970年到1980年十年内增长了大约九倍。因而,维持或提高现有的找油成功率,同时抑制勘查费用的上升,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另一方面,世界上许多重要含油区内大多是背斜构造油田,特别是那些较大的和较浅的,都已靠地震方法及地质方法发现。在近年的新发现中,形形色色的非构造油田所占比例越来越大。要发现这些油田就不得不发展更复杂的地震方法,并大量进行随机钻进或方格网钻进,这就要付出更高昂的勘查费用。
这些情况都表明在油气勘查方法技术领域探寻新的思路、新的战略与战术的时机已经成熟。这也是近年来各种非地震的地球化学与地球物理方法取得引人注目的发展的重要因素。
这些非地震方法与地震方法不同之处主要在于地震方法是一种间接方法,它找寻的不是油气田本身,而是有利于油气储集的构造(近年来地震方法也在向直接找油方向努力,但付出的代价是高昂的)。而各种非地震的地球化学与地球物理方法找寻的都是油气田存在的直接证据,包括油气及与油气有关的物质——由油气田渗漏出来在地表留下的印记,以及这些物质在垂直运移过程中对上方环境造成的化学的、物理的及生物学上的变化。
根据近年来国内外的经验,直接找油气的地球化学方法之中,应用最有效的是测量土壤——壤中气及水中痕量烷烃、各种荧光物质、放射性、汞蒸气及细菌的方法。
在地球物理方法中,各种电磁法,地温场方法,高精度磁法及重力方法都已在油气勘查中实验应用。也已使用各种航空物化探及遥感方法,如多波段红外扫描、航空放射性、航空电法、航空磁法及空中气体遥感方法等。
这些方法中有不少早在二三十年代就已提出及试用,但由于当时技术条件远未成熟,加之石油勘查一直处于根据背斜构造找油的阶段,地震方法屡获成功,因之它们很快销声敛迹,或者停滞不前。但近年来,由于仪器测试技术的突飞猛进,使这些方法完全改变了面貌,以比地震法低得多的成本获得比地震法高的成功率,因而开始引起世界石油工业界的注视。
但是,要取得好的找油效果,不单纯是方法技术问题,更重要的是正确的战略部署。只有充分发掘非地震的地面地球化学与航空地球物理方法的高效率大面积扫描,迅速控制全局的能力,才能使这些方法立于不败之地。
今年8月份要在伦敦召开“油气勘查革新方向会议”,可以看作是世界油气勘查战略与方法技术革新的一个信号。我们应当重视这个问题。在我国,非地震地球化学与地球物理方法的研究如果得到有关部门的支持,在今后一二十年内可与地震方法很好地配合,相辅相成:
一、这些非地震方法可以高效率地评价大的盆地的含油性,并圈定重要的含油地段,为地震工作及勘查钻部署的轻重缓急提供依据。
二、可以有效地搜寻各种非构造油田存在的迹象,缩小靶区,再用地震法进行验证。这样可以减少地震法在普查这类油田时付出的高昂代价。
三、可以系统检验过去多年地震法圈出的构造的含油性。这样可以销去一大批不含油的构造,减少干井的数量,大大提高勘查钻的成功率。
四、可以在地震法难以工作的地区进行工作。


第5版()
专栏:当代科技

田菁综合利用大有可为
国家科委工业局 汪宗荣
田菁作为一种绿肥植物,我国南北方农民,特别是江苏、浙江沿海广大地区的农民是很熟悉的。可是,作为一种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新型原材料被研究开发出来并逐步引起人们的重视,却是近几年的事情。
七十年代,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提出了如何使每口油井实现采油高产问题。国外使用压裂工艺增产石油的新技术,主要关键材料是瓜尔胶(在国际上被誉为王牌胶),而我国缺乏这种资源。经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和有关单位的多年研究,终于发现用我国田菁所产的田菁胶可代替瓜尔胶在油田中使用,从而打开了田菁胶在工业上开发应用的大门。
由于田菁胶与瓜尔胶同属一种半乳甘露聚糖,可用来改变水溶液的性质,应用领域相当广泛。造纸业使用瓜尔胶较多,田菁胶在造纸工业中同样能发挥很好的效益。在打纸浆时加入适量改性田菁胶,可使纸张的强度增加,已在卷烟纸和纸袋纸生产中试验成功。
对一般陶瓷生产来说,阳模滚压成型法是一种较先进的工艺技术。但是,这种成型法要求泥料的可塑性要好。适量加入改性田菁胶后,即便可塑性较差的泥料也能使阳模成型法得到推广应用。阳模成型法比原来使用的阴模成型法,半成品破损率要低85%,产品质量有较大提高,出口瓷合格率可增加10%至20%。在釉料中使用改性田菁胶后,在提高釉面光亮度等方面均有明显效果。
瓜尔胶在国外食品工业方面的应用范围很广,可归纳为饮料、冰糖点心、调味品、肉食粘合剂、干酪制品与冰淇淋、烤制食品等多种产品。我国“六五”科技攻关中研制的食品级田菁胶,其性能也达到了国家卫生标准。与国内现用的海藻酸钠、琼脂等添加剂相比,它具有资源丰富、价格低廉的优点。
水胶炸药是煤碳工业部门的重要材料,我们已使用田菁胶代替等量瓜尔胶生产出合格的水胶炸药,成本只有进口瓜尔胶的一半。
经过改性的田菁胶,用作纺织行业多种染料的糊料,具有得色均匀、渗透性能好、给色量高、花色鲜艳清晰、化学性能稳定等特点,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同时由于能直接溶于冷水,可以节约能源,使用也很方便。田菁胶还可作为干电池电解液的糊料和纸板电池中浆层纸的涂料。试验还表明,田菁叶中含有多种氨基酸和蛋白,经提取浓缩可获得蛋白含量高达65%到75%的产品。这作为高蛋白的动物饲料新来源,将是很宝贵的。田菁胶混合多种氨基酸后,应用前景也是十分广阔的。


第5版()
专栏:

世界十大名菜之一——治癌的芦笋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所 杨少东
芦笋,学名石刁柏,别名“龙须菜”,系百合科天门冬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嫩茎可作蔬菜食用或制罐头。由于近年来发现其有治癌和去结石的功能,因而身价陡增。
芦笋于每年春季自地下抽生嫩茎,经培土软化即可采收,食之甘香鲜美,有特殊风味,为欧、美等西方各国人民所嗜食,被誉为“世界十大名菜之一”。芦笋所含有的芦笋甙结晶体富含多种营养成份,并含有多种特殊的营养元素,如天门冬酰胺、天门冬氨酸及多种甾体皂甙物质。
据有关专家研究、验证,芦笋对高血压、心脏病、心率过速、疲劳、水肿、膀胱炎、排尿困难等症均有一定疗效。近年,美国学者发现其具有防止癌细胞扩散的功能,对淋巴肉芽肿癌、膀胱癌、肺癌、皮肤癌以及肾结石等均有特殊疗效。美国《癌新闻月刊》专文报道了芦笋治癌的若干病例。其一:一位已经被宣布无救的淋巴腺癌患者,在服用芦笋一年后经医生检查已无任何癌症迹象;其二:一位年已六十八岁的人,受膀胱癌之苦多年,经多方医疗(包括钴60照射)无任何起色,在服用芦笋三个月后,经医院检查膀胱肿瘤已消失;其三:一名肺癌患者在1971年3月手术时,医生发现其癌细胞严重扩散而无法开刀。同年4月他开始服用芦笋,至8月经X光检查,所有癌症迹象已完全消失;其四:一名被皮肤科权威确诊患“极严重”皮肤癌(种类达七种之多)的老妇人,以芦笋治疗三个月后,那位皮肤科权威宣称她的皮肤看来很好。该妇人说芦笋还治好了她的肾结石——为取出肾结石她已开刀多次,致使肾脏已无法再作手术。一位教授在所著的医学书中,已提及芦笋为治疗肾结石最热门的处方。
生化学家认为:芦笋之能治癌,是由于它富含组织蛋白。这是一种“使细胞生长正常化”的物质。而且芦笋还含有丰富的叶酸,含量仅次于动物肝,并含丰富的核酸。据《国际癌症友协会通报》称:病人食用芦笋后一般二至四个星期开始好转。但芦笋不宜生食,也不宜存放一周以上才吃;而且治癌过程不能中断,直到医学上确诊癌瘤已经消除为止。科学家们还认为,芦笋只是对某些癌病有一定疗效,还不可能治好每一个癌症患者。
芦笋原产于东地中海沿岸,小亚细亚及苏联高加索、伏尔加河与额尔齐斯河泛滥地区,西伯利亚及中国的黑龙江沿岸亦有野生种。经人工驯化栽培,作为罐头食品工业的原料,现在欧、美、日本、东南亚各国和我国台湾均在大量种植,特别是台湾,其出口额占世界芦笋交易额的51%,为台湾一大产业。
我国大陆从七十年代后期,有关部门也注意到芦笋的经济价值,于1976年引进后,在河南周口试种驯化成功,目前已推广到周口、信阳、许昌、驻马店、平顶山等几个地、市。我国还在1981年引进了芦笋加工生产线,在周口市建厂装罐,出口到日本和西德。浙江省农科院也在海宁、萧山、杭州等县、市,进行栽培试验、推广生产,作为增加农民收入、支援轻工业生产和外贸出口项目,取得不少成果。芦笋还在柴达木垦区落了户。现在,全国已有十多个省、市进行芦笋的引种驯化栽培。
据地处青海省西宁市的西北高原生物所栽培试验,芦笋的适应性很强,其根和地下茎可忍受零下十九至二十四摄氏度的严寒,幼苗亦能忍受零下十二摄氏度的低温。芦笋雌雄异株,四年生雄株茎粗二至三厘米,雌株粗壮,果实累累。芦笋每年四至十月抽出嫩茎,每亩年产千斤上下,每斤价值一元左右。


第5版()
专栏:科技文摘

甜椒新品种——“双丰”
“双丰”甜椒是中国农科院蔬菜所、海淀区农科所选用“上海园”和“北京茄门”杂交而成的优良新品种。经过四年多的培育和生产实践表明,该品种具有早熟、抗病、结果多、品质好等优点。它是目前北京地区保护地生产甜椒比较理想的一个良种,每亩比“茄门”品种增产二千八百斤,增收五百多元。据统计,全国已有二十五个省、市和地区引种推广,总面积达二千八百亩。这一新品种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摘自《北京科技报》)


第5版()
专栏:科技文摘

以塑代木新材料
国防科技大学与湖南岳阳市塑料建材厂联合研究出以塑代木的新方法。它利用已失去原有使用价值、并污染环境的废旧塑料填充锯末,加以改性,使之成为新的复合材料。每吨木质塑料可代替木材三至四立方米。
(摘自《工业技术》)


第5版()
专栏:

安徽省太湖县图书馆对全县四百二十七个专业户进行摸底调查,分类建立科技档案和跟踪服务卡,并根据专业户发展生产的需要,随时提供通俗易懂、专业性强的科技资料。一年来,他们已向各类专业户提供有实用价值的科技信息近千条。
新华社记者 于杰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