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3月26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

水碧情长
赵淮青
我们的车子行进在滇桂边境的崇山峻岭中。车窗外,一条明丽清澈的小河,淙淙作声,从迷茫的云雾中来,穿过崎岖的山路,时而匍匐远处,闪着绿晶晶的波光;时而奔来眼底,推出雪莹莹的细浪。
进入广西境内,河面变得宽阔起来,向着望不断的云山流去。哦,这就是右江!我心中向往已久的右江!
我们沿着右江,来到桂西重镇——百色。百色环抱在右江和它的支流澄碧河之间。从一个冬日的薄暮,我步上澄碧河一座铁船联结的浮桥。浮桥紧挨着一个小小的码头。当年邓小平同志来百色发动起义,就是在这个码头登岸的。
那是1929年10月中旬的一天,小平同志乘一艘机船,从南宁邕江启碇,沿着右江向百色驶来。同船的是由我党掌握的国民党广西警备区一部分队伍。船上还装载有准备起义的武器和弹药。岸上,张云逸同志骑一匹枣红马,带领一部分队伍,日夜兼程,担负护航任务。
当他们跋涉几个昼夜到达百色时,正是傍晚。江岸上黑黝黝的,只有几座木板楼,露出星星点点昏黄的灯光。小平同志一身戎装,英姿飒爽,随着队伍跃上码头,拾级而上,穿过蓬门破巷,折向北再走几十米便到达目的地——粤东会馆。从此,百色开始了它的新的历史篇章。
我们瞻仰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旧址——粤东会馆。这是清代粤商巨贾集资兴建的,原为商业活动场所,有庭院、甬道、庑廊、殿宇,建造得古朴典雅。1929年12月11日百色起义时,这里是党的领导机关和部队的指挥部。担任红七军前敌委员会书记兼红七军政委的邓小平同志,红七军军长张云逸同志,没有住在豪华的厅堂,却拣了一间狭小的厢房阁楼,作为办公室兼卧室。他们的床铺是由条凳、木板架起来的,床前置一小桌,坐在床上办公。多少个夜晚,一支为外人所不见的灯光彻夜不息,邓小平、张云逸同志,还有韦拔群、李明瑞等同志,聚集一堂,商议计划起义的每一个步骤,乃至每一个细节。短短几个月,建立了十多个县联成一片的左右江革命根据地。
我走上新建的右江大桥,面对流向天际的江水和江上那点点渔帆,仿佛觉得小平同志依旧活跃在那些扎着靛青色包头的船夫中间。当年,他往来于右江南北,深入旧军队的营房,开展士兵运动;出入各族群众的土墙茅屋,发动农友进行土地革命。……那时候,江上没有桥,他乘坐一叶扁舟,划破右江的宁静,划破悠悠碧波上火焰般的凤凰花树的倒影,送走多少个黑夜,又迎来了多少个黎明……五十多年风风雨雨的岁月过去了,而他那时时和群众溶为一体深深扎根于人民之中的形象,应当成为我们今天的领导干部的楷模。
怀着依依惜别之情,我们在右江南岸的山坡上临风而立,俯瞰江城。但见江水与长天相接,机帆如织,苍茫浩淼;旧屋与新楼相衬,厂房林立,绵延逶迤。今日之百色,呈现一派生机勃发的动人景象。
哦,右江,苍山碧树、绿原鲜花挽不住你;巉岩危崖、暗礁险滩挡不住你。碧水如染,戴着对往事的美好回忆;激情荡漾,奔腾着永不止息的奋进精神,流入珠江涌向海,永远与大海一同歌唱!


第8版()
专栏:

求知的絮语
江霞
关于知识和能力的关系问题,现在在教育界和大学生中有些讨论,其中许多意见给人很好的启发。作为一个求知者,我也有一点书呆子式的想法。
一个学历史的,有历史知识却不善于交际,也就是缺少社交能力,这是不是能证明知识与能力无关,知识对能力的形成没有什么意义呢?恐怕不能证明吧。因为历史知识形成的能力,首先是分析历史的能力,今昔纵横比较、观古鉴今的能力等等,而不会迳直就是社交能力。如果社交中也用得上历史知识,那顶多只能说历史知识并非与社交能力全无关系,却不能勉强地说这种知识也能直接转化成社交能力。所以,“这种知识”与“那种能力”之间的某些不挂钩现象,并不能简单地引来作为可以抛开知识讲能力的论据。至于抛开规定的学业而醉心于各种社交能力的训练,并且认为八十年代青年最要紧的本领就是交际,那恐怕就缺乏根据、失之偏颇了。
有的人有些绘画知识却不会画画,这也不足以证明知识对能力没有作用。因为实际绘画能力的形成,除了一定的绘画知识及其它有关知识之外,还得有必要的日积月累的技法训练。倘若没有这种训练而知识又是间接知识,当然在绘画这一点上,就要表现为知识和能力的不一致、不平衡。假如有一天他真的学画了,开始了素描、速写等成套的技法训练,他就会感到,绘画知识是多么有助于他绘画能力的锻炼、成长和提高。
再如,在当今医疗过程许多环节日益专门化的条件下,治病可以分成许多局部来作技术处理。由于某些局部的技术处理日益精确化、程式化了,所以人们通过一定的职业训练就能掌握它,形成一定的能力,而并不需要具备多么厚实系统的知识底子。这就造成一种假象,似乎这种能力可以与知识没有多大关系。实际不是这样。这类局部技术处理的技能,也是知识的结晶品;要掌握他,也需要具有相应的知识。不然,这些技术处理的质量不能保证,甚至会出医疗事故。
学识与技能确实不能混为一谈。“作史三长才、学、识”,中国思想史上的刘知几和章学诚早已把它们区别开来。工厂里评技术等级,测试中也有“应知”和“应会”两大项,没有让它们互相代替,也没有偏废一端。中国古老传统中,确实有“重知识,轻技艺”的偏向,这随着科学技术作用的日益明显可见,已经被打破了,今后还要继续打破。但是无论如何,这一切都不意味着可以抛开知识讲能力,否认知识是能力的根基。知识的积累越厚实,综合而发为能力的劲头也就越大,越持久,这是万千学人和艺人的经验证明了的。在这个问题上,不可短视,我们更不要把自己的宝贵的时间和精力大部分花费到什么“社交能力”的训练上去。


第8版()
专栏:书林一叶

塑一颗热爱自然的童心
董智勇
大自然,多么令少年儿童喜爱和向往!
每年春夏,都有一批又一批的少年儿童戴着雪白的营帽,唱着豪迈的歌曲,到森林草原、江河湖海,去郊游或举办夏令营。在灿烂的阳光下,或在熊熊的篝火旁,科学家讲的那些野生动物故事更是迷住了一颗颗幼小的心灵。
我国幅员辽阔,有着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大熊猫、金丝猴、朱鹮、白鳍豚等,是举世公认的珍稀动物,动物世界的明星。摆在你面前的这本《野生动物世界》,不仅向你讲述了许多动物趣闻,还向你介绍了中外少年儿童和科学家热爱动物的故事。当你读到四个少年撵走一群豺狗,救出一只熊猫时,怎能不欢欣鼓舞?当你读到科学家为寻找懒猴深入密林古刈时,怎能不心潮澎湃?很显然,“热爱祖国”不是一句空话。热爱祖国,也包括热爱祖国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和活跃在祖国大地上的野生动物。
野生动物不仅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经济价值、观赏价值、医药价值,而且还有十分重要的生态价值。《野生动物世界》告诉少年儿童:野生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如果不爱护它们,人类将受到大自然的严厉惩罚。
世界“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的中外专家建议,向社会普及野生动物知识,特别要教育孩子,塑一颗热爱自然、爱护野生动物的童心。可不是吗,我们有些大人在逗孩子时爱教他们“打雀雀”,“打老虎”,让幼小的心灵留下了对野生动物的恶感。随着两个文明建设的发展,这些习惯应该改掉。今年,全国要举办选举“十佳”动物的活动,将进一步掀起热爱野生动物的浪潮。今年,可以说是野生动物知识大普及的一年。
四川省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和《科学文艺》杂志社组织科普作家在短期内编成了这本书,并邀请有关教授、专家进行认真的审订,做到了故事性强、趣味性浓、知识丰富、图文并茂。我相信,少年儿童会喜欢这本书。少年儿童都应成为大自然的小主人,保护和研究野生动物的小专家。祖国的大森林,期待未来的生物学家快快成长!


第8版()
专栏:我与散文

让散文多姿多彩
关沫南
中国的散文有悠久的历史,它和以唐诗为代表的古体诗是世界诗歌的主流和高峰一样,在世界上同样应有自己的地位。
在我国文学发展史的几个时期,散文都曾不断变革,放出异彩。
散文可以说是多种创作的基础,有散文修养的作家,他的小说可以写得很优美。
古时散文是和骈文相对而说的,它不讲排偶、韵律、典故和辞藻,是一种自由的文体。我自己是从写散文开始学创作的,根据我的体验,写小说要构思一个艺术世界,写诗歌要推敲韵律和节奏,都不像散文那样可以任意纵横地写思想感情和见闻,最易表达内心世界。它具有一种直接性,便于直接反映变革的现实,应该关心它的写作、发表和出版。
在改革的今天,散文可以有各种各样的写法,但应该多些优美的深刻表现时代诗意的散文;可以允许存在带洋味的散文,也应该鼓励有民族特色的散文,可以写意识流式的,或者抽象抒情的散文,但还要而且应该提倡散文必须言之有物。英国意象派文艺批评家托·恩·休姆说:“诗是一个步行的人带你在地上走,散文是一辆火车把你送到目的地。”怕也是认为散文该有些实的东西。就是外国的柏拉图对话录,西塞禄的演说,蒙泰纳和培根的哲学笔记,伏尔泰和别林斯基的政论,不也是如此么?散文还要避免直、露、多、粗。鲁迅称《史记》是无韵的《离骚》,意思是说它是诗一般的散文。法捷耶夫曾说散文应当是飞腾的,指的都是要有激情和诗意;散文的形式与手法,还应该更加缤纷多彩,它比别的文体更有无限发展的可能性。在祖国如此壮丽的今天,散文应该进入一个新阶段,出现一个新姿态。


第8版()
专栏:文史小品

雕龙 雕虫 雕龙虫
刘湘如
自古以来,文人往往把“微不足道”的文章、著作比作“雕虫小技”;把“名篇巨著”,称为“雕龙大作”。这里的“雕虫”一词,最早出自汉代扬雄《法言·吾子》:“或问:‘吾子少而好赋?’曰:‘然,童子雕虫篆刻’。”“虫”指“虫书”;“刻”,指“刻符”。两者是西汉学童启蒙时期习学秦书八体中的两体,属于初写者的“小技末道”。后代文人常借用这个典故作自谦之辞。而“雕龙”一词则见于司马迁的《史记》:“故齐人颂曰:‘谈天衍,雕龙奭……’”,意谓“驺衍驺奭也”。汉代刘向说:“驺奭脩衍之文,饰若雕镂龙文,故曰‘雕龙’。”
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王力先生,学问渊博,著述甚富。他的书室取名“龙虫并雕斋”。新近他出版了一部知识小品文集,书名就叫《龙虫并雕斋琐语》。但作者却自谦说:“雕虫则有之,雕龙则未也。”之所以取“龙虫并雕”,是为了激励自己朝着“雕龙”方向努力。


第8版()
专栏:

古希腊戏剧的光华
罗念生
最近,中央戏剧学院导演进修班在校园上演了古希腊悲剧《俄狄浦斯王》,采用希腊的传统方式,加上我们自己的表演手法,古希腊戏剧的光华闪耀在我国的舞台上。
古希腊文学先有史诗,后有抒情诗,前者是宫廷文学,后者是贵族文学。公元前六世纪末叶,雅典奴隶主民主制度建成,民主政治提倡公共生活,人民大众的思想情感要求用集体方式来表达,于是戏剧应运而生。教希腊人写戏的是荷马,因为荷马史诗中有大量戏剧性的对话。戏剧中的合唱歌的形式与风格取自抒情诗中的颂歌。雅典戏剧节于公元前五三四年首次创办,百余年间,戏剧日臻完善,成就辉煌,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崇高的地位。
古希腊戏剧通过神话故事以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剧场成为政治与教育的讲坛,谈论信仰神的问题、战争问题、民主制度、社会关系,家庭问题(不包括恋爱问题),使戏剧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
古希腊悲剧的特点是:布局简单而完整,人物少而性格鲜明,语言朴质简洁,风格雅致优美,富于抒情意味。古希腊悲剧在半圆形露天剧场演出,观众有一两万人。杀人流血的事件一般在景后发生,剧场上的气氛严肃而宁静。剧中的英雄人物与恶劣环境和残暴势力作顽强的斗争,他们的不幸遭遇令人同情,引人向上。
索福克勒斯(公元前496—406)是古希腊三大悲剧诗人中的第二人。他提倡民主精神,反对僭主专制,鼓吹英雄主义思想。他把演员的人数由两个增加到三个,削减歌队的地位以加强对话的作用,使悲剧艺术达到完美的境界。一生写了一百二十三部剧本,现存七部完整的,其中以《俄狄浦斯王》最为著名。这剧中的忒拜王子俄狄浦斯在出生时遭父母遗弃,被邻国的国王收养为太子。他成人后得知自己会杀父娶母,因此逃往忒拜,在路上杀死一个老年人(即他的生父拉伊俄斯)。当时有一个狮身人面的女妖编了一个谜语给忒拜人猜,所有猜不中的人都被女妖吃了。俄狄浦斯因为道破了谜语而被立为国王,并娶寡后为妻。这剧开场时,忒拜城由于老国王遭凶杀而发生瘟疫,俄狄浦斯为了拯救人民竭力追查杀害老国王的凶手,终于发现自己杀父娶母。他承担责任,刺瞎了眼睛,请求被放逐出境。诗人所强调的是人的自由意志与反抗命运的刚毅精神。他认为俄狄浦斯是个理想的英雄人物,有过失而无罪行。
这剧是典型的古希腊悲剧,以布局见长,曾受到哲学家兼文艺理论家亚里斯多德的高度赞扬。全剧的结构是一个有机整体,复杂、严密而又和谐,每一件事都是前一件的自然结果。就技巧而论,很少有剧作可以和这个剧本媲美。
古希腊悲剧对罗马戏剧和后世欧洲戏剧有深远的影响,有一些古希腊剧本,特别是《俄狄浦斯王》,从古代断断续续上演到今天。一九七九年,希腊国家剧院曾来我国上演埃斯库罗斯的悲剧《普罗米修斯》和欧里庇得斯的悲剧《腓尼基少女》(写俄狄浦斯的两个儿子为争夺王权而自相残杀的故事),演出采用传统的古典方式,严肃、完整、和谐,造型优美,表情真挚,为我们上演古悲剧留下光辉的典范。
这次由我们自己来演出古希腊戏剧作品还是首次,全体演出人员对原作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力求把握和体现原剧的精神。整个演出庄严肃穆、古朴简洁,具有雕塑美,语言和情感富于力度,有着强烈的感染力。这种大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值得庆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