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3月13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燃烧自己,奉献一片光和热
——记共产党员、房山县第二煤矿矿长陆志明
本报记者 袁建达
记者在北京市房山县采访,县委的同志说:“你写写陆志明吧!他是全县共产党员的表率。很多人听了他的事迹,都感动得流泪呢!”
在漆黑、泥泞的矿井,满脸煤黑的矿工动情地对记者说:“陆志明是咱矿的顶梁柱,哪方面都没的说,我们服他!”
找到陆志明,这位三十八岁的年轻矿长只是淡淡地说:“有什么可说的呢?我是个矿长,可首先是一名共产党员啊!”
陆志明说的是心里话。
危险地方,共产党员要带头上
1974年,陆志明当上了一名煤矿工人。俗话说:“家有一碗粥,不下门头沟”。采煤工既苦又累又危险,陆志明不是不知道。他对人说:“国家建设需要煤,人民生活需要煤,如果大家都不干,煤从哪里来?”他暗暗下定决心要象煤炭一样发光发热,把青春献给祖国的煤炭事业,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共产党员。
十几年来,陆志明先后当过矿工、组长、队长、副矿长和矿长。不论在哪一级岗位上,他都兢兢业业工作,多次被评为局、矿先进生产者。
1979年元旦,当时已被批准为预备党员的陆志明,和徒弟一起下井作业。来到采煤工作面,只见塘口煤泥陷脚,虽说看不出塌方的迹象,也采取了必要的安全措施,但陆志明仍隐隐感到有些危险。工作中,他一直坚持在前边干。徒弟几次要换他,都被他拒绝了。他想,自己虽不是正式党员,可也要用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危险的地方,共产党员要带头上。几个钟头后,十几米的巷道突然出现了大面积塌方。徒弟脱险了,陆志明却被沉重的柱木和岩石压在地上。他在病床上躺了半个来月,伤势稍有好转,就急着要下井上班。妻子望着他一头一身的伤疤,心疼地说:“你这条命是拣来的,就是你不下井,也对得起矿上。”妻子的话不是没有道理,可陆志明想得更多更远。他恳切地劝慰妻子:“你不是常常鼓励我要起先锋模范作用吗?如今矿上出了事故,大家情绪不稳定,影响生产。如果我下井,至少能稳定一下人心。”妻子拗不过丈夫,只得含泪同意。次日早晨,陆志明拿起工具,出人意料地回到了井下第一线。
人生在世,事业为重
1982年底,陆志明被任命为房山县第二煤矿矿长。他深感自己责任重大,特地书写了“人生在世,事业为重”的条幅,贴在办公室的墙上,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房二矿是县办中型煤矿,地质复杂,设备简陋,条件比较差。漆黑、泥泞的巷道,走一圈要用七八个小时。有的干部下井,习惯把矿灯提在手里。陆志明却喜欢把矿灯戴在帽子上。每次下井,他除了指导生产、检查安全情况外,还常常接过工人手中的煤铣干一会儿。工人们亲切地称他为“矿灯始终安在帽子上的矿长”。
他身为矿长,但每次在井下遇见险情,总是身先士卒,冲锋在前。1983年9月,煤矿西线运输斜井突然漏水,深达七米的污黑煤水淹没了价值一万多元的水泵等设备。见到这一情况,陆志明二话没说,脱掉衣服就要下水挂钩打捞。在场的同志拉住他说:“你是矿长,万一有闪失怎么办?”陆志明诚恳地说:“你们水性不熟,又有病,下去不合适。正因为我是矿长,是共产党员,才更应该挺身而出。”说着,他用一根绳子系住腰,屏气潜到冰冷刺骨的污水中,冒着生命危险挂上了钩。国家财产保住了,陆志明却冻得昏迷过去。
人人都起党员作用,何愁党风不正
矿上的工人都说:陆志明当矿长,尽给自己找罪受,从不见他给自己或亲友捞半点好处。
1984年11月,矿上一名干部瞒着陆志明,把他的弟弟陆志亮从井下调到运输队当副队长。当时,一些干部子弟通过种种关系,从井下回到地面,严重影响了一线队伍的建设,原煤产量明显下降。几百双眼睛盯着陆志明,看他有什么法子治这股歪风。陆志明从外边开会回来,立即把弟弟叫到身边,动员他说:“目前咱矿人员倒流现象严重。我是矿长,如果你脱离井下,别人会怎么说呢?我的工作怎么做呢?你若能理解哥哥,还是回到一线去。”陆志亮深明大义,他说:“你放心,我不脱离井下一线。”
不幸,去年年初,陆志亮在一次塌方中牺牲了。陆志明悲痛欲绝,七天水米没沾。更难熬的是,各种非议、责难象成吨的煤块压过来。有人说他对亲兄弟“无情无义”,家里亲友也不愿理他了。陆志明经受了严峻的考验,他甚至产生过不再当矿长的念头。但是,共产党员的责任感,再一次扬起了他生活的风帆。整党中,他严格剖析自己,批评自己在事故发生后的一段时间内不该消沉。他说,让煤矿为国家多做贡献,就是对死者最好的纪念。共产党员要经得住任何考验。
他重新振作起来,配合其他领导,进行改革,动员大批职工返回了井下第一线,改变了干部子弟不下井的状况。
当然,也有人感到改革不舒服,扬言要上告。有人劝陆志明:“全国四千多万党员,就少你一个?你就不会随和点。”陆志明回答:“不错,全国四千多万党员,如果人人都起党员作用,何愁党风不正!”他努力实践着自己的誓言:象煤炭一样燃烧自己,为祖国和人民奉献一片光和热。


第4版()
专栏:

牢记党的根本宗旨 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内蒙古农牧区党员带领群众勤劳致富
本报讯 记者傲腾报道:在农村牧区经济改革的新形势下,内蒙古自治区基层党组织把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当作新时期实现党的根本宗旨的具体内容,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扶贫工作,充分发挥了党组织的堡垒作用,大大提高了党在农牧民群众中的威信。
据不完全统计,自1984年以来,全区三十万农村牧区党员包户扶持的贫困户达二十五万家。经二年的扶持,其中20%达到中上等的生活水平,还有20%的户基本脱贫。他们的主要办法有:
一是从“领导者”变为“服务者”,组织群众共奔致富之路。过去党员在农村牧区任职务的多,农村牧区实行生产责任制后,他们担任职务的减少了,于是在新形势下以“服务者”的身分,带领群众致富。如呼和浩特郊区攸攸板乡原党支部书记徐美玲,1981年开始不担任支部书记后,她把全村无资金、无技术、无劳力的十六家贫困户包下来组织成工农联合组,自己拿出一千元开办砂石场,大干一年,户均收入达到两千元。她让已富的户出组自立,重新吸收贫困户,几年来她组织的工农联合组富一批送一批,被群众誉为“女牛百岁”,她的工农联合组被称为“致富学校”。
二是落实党员联系贫困户的办法,实行具体的致富指导。据调查,目前农村牧区贫困户中有5%是由于智力原因,不会安排生产与生活所致。党员分户包干后给他们当参谋,教他们安排生产与生活的本事,同时又给他们指出致富门路,提供信息,开展多种经营,使他们很快走上了致富之路。
三是在自愿原则下,一些富裕起来的党员从自己的畜群中拿出一部分牲畜,组成扶助贫困户脱贫的流动畜群,无息让给贫困户放养,使用畜产品。这一办法既解决牧区扶贫资金困难,又有利于克服贫困户坐等救济款的思想,鼓励他们劳动致富。这一方法得到民政部的表扬。
内蒙古农村牧区广大党员的这一先锋模范作用大大提高了党在群众中的威信。群众说:共产党员在民主革命时期推翻三座大山的斗争中是无畏的战士;在新时期带领群众致富,是无私的人。去年以来,内蒙古农村牧区提出入党申请的各族群众达八万人之多,这一情况是前所未有的。


第4版()
专栏:

北京、广州、南京、上海、武汉等地举行纪念活动
纪念孙中山先生逝世六十一周年
新华社北京3月12日电 首都各界人士今天上午在中山公园中山堂举行仪式,纪念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逝世六十一周年。
肃穆的中山堂里悬挂着孙中山先生的遗像,下面摆着翠柏和鲜花。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周谷城,全国政协副主席杨静仁、刘澜涛、费孝通,参加了纪念仪式。
纪念仪式由全国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副主席钱昌照主持。各界人士在孙中山先生遗像前肃立,行三鞠躬礼。胡子昂代表全国政协,阎明复代表中共中央统战部,屈武代表民革中央,陈昊苏代表北京市人民政府,侯镜如代表民革北京市委向孙中山先生像敬献了花篮。廖梦醒也献了花篮。
参加纪念仪式的还有:
有关方面负责人江平、李定、平杰三、周绍铮、彭友今、刘大年、杨拯民、陆平、程思远、罗涵先、孙轶青、宋德敏、刘小萍;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政协常委林丽韫、钱端升、雷洁琼、方荣欣、孙承佩、孙起孟、孙晓村、苏子蘅、李文宜、李纯青、李铁铮、聂真、凌其翰、高天、黄维、葛志成、李觉;
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有关人士冯梯云、蒋达宁、赵伟之、陆榕树、樊陶斋、徐萌山、程元、陈修和、金冲及、经普椿、杨新人;
民革中央副主席郑洞国、贾亦斌、孙越崎、彭清源、李赣骝,民革中央常委、中常委顾问王枫、宁光堃、许宝骙、苏从周、吴京、吴秀峰、沈求我、张克明、张素我、陈建晨、邵恒秋、赵子立、黄翔、覃异之、傅学文、焦实斋、廖运周、谭惕吾、袁晓园,民革中央委员、候补中委、中委顾问王奇、王彦亭、王静如、冯弗伐、刘瑶章、杜建时、李沛钰、沈性元、张丰胄、张廉云、陈久敬、罗西欧、宗之发、骆介子、梁蔼然、颜明宜、潘素、韦大卫、孙惠书、沈学斌、张子伊、姜亚农、夏从本、蒋建国、万枚子、文强、尹文堂、刘春方、李泰华、杨玉清、杨伯涛、余湛邦、张立钧、张德尊、陈树华、周锡卿、郑庭笈、祝修林、唐鸿烈、李健达、段绍浩;
北京市各界人士李伯康、许顺、任宁芬、王宝亮、吴惟诚、关世雄、陶大镛、叶恭绍、陈明绍、邓季惺、夏翔、巫宝三、丁贡南、甘英、莫艺昌、梅向明、陈炳基、贾似曾、赵琪璠、王恺谋、赖钟声、田象奎、张思浚、祝步唐、宁向南等。
新华社北京3月12日电 广州、南京、上海、武汉等地今天分别举行纪念活动,纪念孙中山先生逝世六十一周年。
广东省、广州市各界人士一百多人,今天上午在广州中山纪念堂孙中山塑像前举行纪念仪式。纪念仪式由民革广东省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州市委会主任委员方少逸主持。广东省副省长杨立、广东省政协主席吴南生、中共广东省委统战部部长郑群、民革广东省委副主任委员秦元邦分别代表有关方面向孙中山塑像敬献花篮。
南京各界人士二百多人今天上午在松柏环抱中的中山陵举行谒陵仪式。仪式由民革江苏省委副主任委员杭鸿志主持。江苏省和南京市人大、江苏省和南京市政府、政协江苏省和南京市委员会、中共江苏省委统战部和南京市委统战部、民革江苏省委员会和南京市委员会,分别在祭堂内孙中山先生坐像前敬献了花篮。
参加谒陵的省、市各界负责人有:李执中、凌启鸿、钱钟韩、李庆逵、陈邃衡、周一峰、徐镳、徐芝纶、陈钟英、王晏清、徐时辅、邓昊明、高觉敷、左爱、陈敏之、程秉文、刘星汉、沙人麟、孙一山、徐英锐、章臣桓、史复亭、丁毅忱、夏琫瑛等。
上海市各界人士今天上午在“孙中山故居”举行瞻仰活动。中共上海市委副书记杨堤,市政协主席李国豪,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靖基、吴若安、谈家桢,副市长谢丽娟以及各界有关人士七十八人参加了活动。
市人民政府、市政协、市委统战部、民革市委会和中国福利会在孙中山遗像前献了花篮。
仪式结束后,各界人士瞻仰了中山故居。
参加纪念活动的还有市政协副主席毛经权、杨士洪、杨恺、徐以枋、叶叔华、唐君远、董寅初、吴文祺、周壁、张瑞芳。
湖北省和武汉市各界人士今天在当年湖北军政府旧址——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礼堂举行纪念仪式。纪念仪式由民革湖北省委副主任委员钱远铎主持。湖北省和武汉市人民政府、省市政协、中共省市委统战部和民革省市委领导人王利宾、赵宝江、史子荣、陈越、许光度、周启新、刘叔鹤、何元恺分别向孙中山先生遗像敬献了花篮。
参加纪念活动还有有关方面负责人和知名人士李夫全、陶述曾、王之卓、李泊、翦天聪、梁之彦、孙耀华、周咏曾、余金堂、王际清、梁希杰,辛亥老人喻育之、傅希奕,以及辛亥革命志士后裔、台胞、侨胞、少数民族、宗教界代表等二百多人。


第4版()
专栏:

澳门镜湖医院为建成的孙中山先生铜像举行揭幕仪式
新华社香港3月12日电 澳门镜湖医院为纪念孙中山先生早年在镜湖医院的革命活动,在医院正门建造的孙中山先生铜像,今天下午举行揭幕仪式。
铜像高三米,是由广州美术学院教授、著名雕塑家潘鹤设计塑造的。
港澳知名人士及澳门各社团共二百多人参加了揭幕仪式。


第4版()
专栏:

青年会计文志祥勇斗抢劫犯
据新华社长沙电 (通讯员罗清安、记者易凯林)会计员文志祥赤手空拳同抢劫犯搏斗,使四千多元现金安然无恙。
文志祥今年二十一岁,在桃源县陬郊信用社酒铺岗储蓄所工作。去年12月23日凌晨二时左右,万籁俱寂,一个犯罪分子翻墙进入储蓄所现金库房。罪犯一进门,就用一尺多长的砍柴刀,猛击正在熟睡的文志祥。小文左眼被击伤,痛得几乎昏迷过去,忙喊:“什么人!”罪犯威胁说:“不许吭声,吭声就杀死你,把钱交出来,放你条生路”。
在这生命危急关头,文志祥首先想到的是柜里四千多元现金,决不能让罪犯把钱抢走!他急中生智,假装摸着下床开柜,顺手拿起一把椅子,朝罪犯打去,砸掉了手电筒,并将罪犯推出了库房。这时罪犯抡起砍柴刀朝文志祥乱砍,但小文全然不顾,与罪犯展开了殊死的搏斗,终于从罪犯手中夺过了柴刀。这时罪犯夺门而逃。
文志祥边喊边追,终因流血过多而昏倒在地。当周围的群众闻讯赶来时,只见文志祥倒在血泊中已不省人事,大家立即将他送往医院抢救。第二天文志祥才苏醒过来。犯罪分子也被逮捕归案。


第4版()
专栏:

中央军委和驻京部队领导人参加植树活动
新华社北京3月12日电 中央军委和人民解放军驻京各大单位负责人,今天和指战员一起在青年湖公园植树。
青年湖公园是驻京部队和北京市的军民共建点。中央军委副秘书长、全军绿化委员会主任委员洪学智等领导同志来到这里,受到北京市长陈希同等的热情欢迎。军政领导同志并肩挥锹铲土,提水浇树,边劳动边亲切交谈。陈希同感谢解放军为绿化首都作出的贡献。洪学智说,绿化首都是北京人民的事情,也是驻京部队指战员的义务,军民都要为绿化首都作贡献。
近两年来,驻京部队帮助青年湖公园完成了十二个大的公益项目,使公园面貌一新,成为北京市的文明单位。今天,驻京部队领导同志和指战员又为公园增添了一片新绿。


第4版()
专栏:

云南老山指战员在前线焦土上植树
新华社昆明3月12日电 (记者李石元、通讯员周友)连日来,云南老山前线指战员冒着蒙蒙细雨,挖坑打穴,种树栽花。截至今日,人均植树一百二十棵,使边界线附近的三十多个“秃岭”披上了绿装。
云南边境老山一带原先到处鲜花盛开,四季常青。由于越军炮击,使许多地方变成一片焦土。被称为“老虎口”的某高地,落弹一万多发,茂密的山林化为灰烬。战士们在这里栽种了一排排云杉和马尾松。与越军相距不远的无名高地,到处是碎石和弹坑。指战员们趁着茫茫大雾,清除碎石,填平弹坑,栽上了五千多株云杉和樟树。


第4版()
专栏:

兰州军区表彰一批“贤内助”
据新华社兰州3月12日电 (记者苏新发)兰州军区在“三八”妇女节期间,通令表彰一批支持丈夫端正党风的“贤内助”。
受表彰的近三十人是团以上领导干部的妻子。她们有的是现役军人,有的是地方干部,有的是随军家属。某部幼儿园医生薛作荪,丈夫是一位老干部。她和丈夫一起支持儿子、媳妇、女儿、女婿五个孩子在云南前线。要求边防部队的领导把最艰巨、最危险的任务交给他们。她的儿子、儿媳、女儿、女婿,多次出色完成作战任务,分别受到表彰、嘉奖或荣立三等功。
青海省果洛军分区司令员王逢铭的妻子刘好娥支持丈夫扎根高原。王逢铭已在海拔四千米上下的高原上工作了二十八年。部队精简整编调整干部时,组织上曾考虑把王逢铭调到条件好些的军分区去。当他同刘好娥商量时,刘好娥支持他继续留在高原工作。司令员继续留在果洛,带动了下面的干部安心工作。


第4版()
专栏:

外交部新闻发言人指出
越南外交部备忘录肆意歪曲中越关系真相
新华社北京3月12日电 外交部新闻发言人今天说,越南外交部最近发表的肆意歪曲中越关系真相的备忘录“根本不值一驳”。越南当局的诡辩和谬论骗不了任何人。
他说,越南外交部3月10日发表的备忘录,对中国进行无理指责和攻击,并企图用“对话”和“诚意”等虚伪言词来掩盖其坚持侵略扩张、与邻为敌的行动。新闻发言人说,今年2月12日我国外交部发表的备忘录已以无可辩驳的事实揭露了越南当局加紧侵柬和在中越边境制造紧张局势的真相。


第4版()
专栏:

中国人民争取和平与裁军协会代表团离京赴美
新华社北京3月12日电 应美国和平组织的邀请,以中华医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医院名誉院长吴蔚然为团长的中国人民争取和平与裁军协会代表团今天离京前往美国出席美国“医生对社会负责”组织的年会,并进行友好访问。


第4版()
专栏:

万里胡启立会见鸟居幸雄一行
感谢他们帮助改造天津港
新华社北京3月12日电 国务院副总理万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胡启立今天下午在中南海会见了日本神户港湾局原局长鸟居幸雄一行。鸟居幸雄1984年被聘请为天津港最高顾问,帮助制订天津港改造和发展规划。会见时,万里和胡启立感谢鸟居幸雄等日本朋友为改造天津港作出努力。


第4版()
专栏:

云南省政府代表团离昆明赴缅甸访问
据新华社昆明3月12日电 应缅甸政府的邀请,由云南省省长和志强率领的云南省政府代表团今天乘飞机离开昆明前往缅甸访问。


第4版()
专栏:

帮助部队培养军地两用人才
佳木斯市积极开展智力拥军活动
本报讯 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各行各业正在掀起一个智力拥军的热潮,积极帮助部队培养军地两用人才。佳木斯市智力拥军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把智力拥军作为市委、市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常抓不懈。去年,市委常委会议作出明确规定:全市各大专院校、工矿企业、乡镇技术单位,都要向部队开放;市里各单位举办的科技培训班,要拿出5%到10%的名额,免费为部队培养专业人才;选派农艺师、工程师、农机师和具有专业知识的各类教员,定期定点到部队任教,为部队各类人才考核发证等等。市委、市政府还帮助部队筹划、兴办了两所中专技校,并和部队共同组成调查组,到战士家乡了解人才需求情况。
二是形成了全市范围的智力拥军网络。现在,佳木斯市各个系统、各条战线已形成了智力拥军的群体。市机械局、服务局、电子局、郊区农牧渔业局等部门,帮助部队办起了中专班;市民政局负责检查城区和各县智力拥军情况;市工、青、妇各界,通过各自渠道把智力拥军队伍组织起来;市教育局把两万多册图书送到部队,帮助部队建立了“智力拥军图书室”。市纺织工学院放弃了在地方办班可以得到的经济收入,把微机设备搬到军营,免费为干部战士办班。去年,全市共帮助军队办了六所中专技校、七十三个大中专班和高中文化补习班。绝大多数单位都免费为部队育才,有的还主动捐献。市电视机总厂不但为部队的无线电修理班提供大量的电视机元件,还拿出三部电视机供战士实习用;拖拉机配件厂把两台拖拉机开到部队,供专业班教学使用;市中心医院规定,凡是在该院参加专业学习的战士,没有完成学业的,复员后可留在医院继续学习,医院负责食宿。
三是智力拥军已成为佳木斯市人民的自觉行动。市物资贸易中心轻化部女营业员皮国华,将业余时间精心收集、剪裁的文化学习、摄影、写作、美术、养殖、种植等方面的资料三百多份,连同买来的四十多册科技、政治、文化书籍,一并寄到部队。工学院农机系王怀玉等六名大学生,业余时间到部队农机班讲课。养鸡专业户丁育才,去年3月带着五百多个种蛋和自己编写的养殖专业教材,免费为部队开办孵化场。当部队付给他报酬时,他却分文不要。


第4版()
专栏:

伟大的架桥者
——为中国《桥》杂志创刊而作
中国三S研究会顾问 路易·艾黎
每一个生活在国外,并且赢得四邻尊敬的中国人,都在他所生活的异国与他自己的家乡之间架设起一座桥梁。多少年来,有许多这样的架桥者,使我们想起了或许是所有这些人中最伟大的架桥者。
忆往昔,红军克服千难万险,在大西北,在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军的侧翼立住了脚。他们站稳了,建立了自己的指挥部,动员起中国的民众参加抗日大军。
这支军队的战士们把对于未来的一切希望,寄托在联合起来、为建立新中国努力开辟一个根据地。
如此众多的民众,为了一个共同的事业表现出如此伟大而忘我的献身精神,象这样的事情,在现代世界上从来没有过。
当时许多人都说,中国的事业是毫无希望的,而埃德加·斯诺这个年轻的美国作者却要去寻找真理。他在今天已经成为历史名人的马海德大夫陪伴下,到红色区域作了一次冒险旅行,在那里会见并采访了革命领导人,与那些参加过长征的年轻战士交谈,写出了了不起的著作《西行漫记》。这本书建起一座桥梁,恰好从延安通向世界上讲英语的国度里的许多人家,成为一部史诗,并且在世界各地被译成许多文字,使人们对于那些正在进行出色战斗的中国勇士们充满热望和信心。
这本书激励了许多作家,使他们沿着斯诺的足迹到达延安。他们后来都写书立著,加固了斯诺已经架起的桥梁。
他们的名字有许多许多。在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脑海里想起了一些人:杰克·贝尔登①、根舍·斯坦因②、哈里森·福尔曼③、伊斯雷尔·爱泼斯坦④、乔治·霍格⑤,以及其他许多人。
另外两位最著名的架桥者把斯诺的业绩又推向前进,她们是艾格妮丝·史沫特莱和安娜·路易斯·斯特朗。
伊万斯·卡尔逊⑥、约翰·谢伟思⑦和约瑟夫·史迪威⑧也帮助加固了这座桥梁。
《西行漫记》给天下的老百姓带来了希望,那就是,只要在一个共同的旗帜下团结工作,就能把大山移动。
这本书促成了印度国大党代表团的访华,以及汉斯·米勒⑨医生的来华,他在前线工作了十二个年头。
埃德加·斯诺把他在延安获得的启示带到中国工业合作运动(工合)中。“工合”是由他帮助创立的,至今仍然存在。
当斯诺写《西行漫记》这本书的时候,世界上有许多人面对法西斯在西班牙、意大利、德国的得势而沮丧,对这种威胁感到手足无措。《西行漫记》帮助了一切愿意捧读它的人,使他们对中国的正义斗争产生了新的乐观情绪和崇敬之心。这本书点燃了数百万青年心中的火焰,在他们寻找出路的时候,引导他们去思考,去分析。
对于埃德加·斯诺自己来说,在他对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果及余波进行估量之前,或许从来没有十分意识到他所取得的成就。只是在七十年代,当他最终消失在雾霭中的时候,人们才完完全全地看到,他做了每一个红军战士要做的事——为了人民,去争取新的胜利。
注:
①杰克·贝尔登:美国记者,著有《中国震撼世界》一书。
②根舍·斯坦因:美国记者,著有《红色中国的挑战》一书。
③哈里森·福尔曼:美国记者,著有《红色中国的报告》一书。
④爱泼斯坦:祖籍波兰,曾任美国报纸和通讯社记者,著有《人民的战争》等书,现为《中国建设》总编辑,中国三S研究会副会长。
⑤乔治·霍格:英国牛津大学毕业生,曾与路易·艾黎一起从事“工合”运动,在甘肃创办山丹培黎技工学校,1945年因破伤风去世。
⑥伊万斯·卡尔逊:美国友人,二次大战期间任美国驻华使馆武官,著有《中国的双星》等书。
⑦约翰·谢伟思:美国友人,二次大战期间曾任美驻华使馆外交官。
⑧史迪威:前美国陆军地面部队司令。
⑨汉斯·米勒:德国友人。
(刘力群译注)


第4版()
专栏:

三月十二日,全国政协主席邓颖超在北京中南海会见日本日中经济协会常任顾问冈崎嘉平太。
新华社记者 王传国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