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2月4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纵横集

烧海参和烤白薯
杜文远
河北省首次举行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洽谈会,外宾云集河北宾馆,照常情,餐桌上应是山珍海味了;可是端上来的却是烤白薯、老玉米、煮毛豆、咸驴肉,这对外宾来说是太稀罕了。客人们边吃边议论,称赞这饭菜风味非凡。饭后,大部分菜单被拿走了。
外宾如此,内宾如何呢?耀邦同志视察任丘油田时,在宴春楼就餐,吃的是玉米面饼子、熬小鱼、卤小虾、火烧夹驴肉。饭后,耀邦同志高兴地同饭店的职工合影留念并题词。
我不知道这算不算接待上的改革,但这种新的接待法的社会效果和经济效果都是十分良好的。因为这不仅显示了生动活泼,从实际出发、因人制宜,颇对胃口,而且解决了在对外开放、对内搞活中如何送往迎来上的一个大问题。近一二年,交易会、洽谈会、定货会、协作会骤增,检查团、验收团也不少,这都要招待一番,四菜一汤已过时了,六菜一汤也看不上眼了,规格越来越高,次数越来越多,陪者越来越众,风气也越来越恶劣。对上边来的人不宴请,有轻慢之嫌,还有怕穿小鞋之虑;到下边,不吃请,罢了饭,也要得罪人。既要请人吃,又要吃人请,既挥霍了国家的资财,又浪费了时间,不只成了灾难,也影响极坏。还有明知这样做违反制度,嘴里吃着,心里打着鼓,想着也许明天就有人告状,后天就要写检查,主人和客人都吃得不舒心。有人说:嗟来之食,吃下去要肚子疼的。是耶?非耶?
这样就形成了一种陋习,仿佛只有大吃大喝才能表示招待热情周到,只有海参鱼翅才能表示情谊深厚。其实外宾从南走到北,席间总是那一套,都吃腻了,为什么不可以清淡一点,搞点地方风味呢!经过一番试验,地方小吃,地方酒水,实行分餐,既卫生,又实惠,内外宾都欢迎。
地方风味甚多,其潜力还有待发掘,现只就河北风味举其一二,有人读后怕也会嘴角生津的。
冀南风味,有邢台牛舌头火烧、永年驴肉汤、邯郸一篓油水饺、大名二毛烧鸡、五百居香肠、郭八烧饼。
冀中风味,有任丘卤小虾、南皮贡品窝头、饶阳杂面、白洋淀藕片。
冀东风味,有京东栗子鸡、唐山小山锅贴、乐亭肉末烧饼,玉田空心面汤。
塞外风味,有京屏扒口蘑、坝上羊肉串、莜麦窝头、蔚县山药烙饼、承德的大扁、蕨菜、鹿肉、山鸡。
这些地方风味,既可显示各地物产的丰富,又说明劳动人民的技艺精湛。在席间,还可由此引出许多话题,介绍这些饭菜的来历、创始人和制作工艺,联系燕赵的悠久文化历史和风物人情,说古道今,风趣自然。
可是,这小小的改革也不容易哩!这首先要有破俗的勇气和识见,不要怕人家说寒碜。要知道我们看来是“土”的,外宾看就是“洋”的;我们认为丰盛的,外宾不一定满意;相反,人家会一眼看穿,你还未达到小康水平,何必这样摆阔气、闹排场!对内宾来说,大多数是喜欢简朴的,你慷国家之慨,铺张浪费,不能表明你的高尚,反而会被视之为鄙俗。餐桌上是可以看到一点风格高低的,就是要理直气壮地“脱俗”,以简朴为荣,以铺张为耻,树立起这样一种新风气。
另外,还有一批“跟着龙王吃贺雨”的人,你一破俗,他们会不高兴的,这就需要有点主见和风骨,不要听他们瞎嚷嚷才行。


第8版()
专栏:

  雪下大了
  丁浪
元旦之夜,五十年代的同学聚在一起,天南海北,谈得痛快。不知谁把话题转到一位老同学身上,说他最近被提拔了,“官”不大,脾气可变大了。由此,我想起了一件事情,是早些年听谢觉哉同志的警卫员讲的。
1953年严冬,北京下过一场大雪。大街小巷铺上了一层白毯子,大大小小的树枝都挂着松软的毛茸茸的雪,一片白漫漫,北京城一夜之间变成了童话世界。那天清早七点多钟,办公室电话响了,警卫员接电话,是徐特立同志家打来的,问谢老上午是否外出,徐老想八点钟来。
窗外,天色灰蒙蒙的,飞雪遮住了整个天空,雪越下越大了。谢老估计徐老有什么要紧事,吩咐警卫员回电话,他在家里等候徐老。
半个钟头工夫,眨眼即过。谢老看表,已经八点十分了,徐老还没有到。他深知徐老最遵守时间,从不失约。不会是雪厚路滑,车子出什么事吧。他心里一沉,立即往警卫员房间走去。房间里静悄悄,警卫员正在埋头复习,准备明天夜校考试。谢老走近他身边,轻声细语地问:“徐老怎么没来呀?打个电话问问。”
“糟了,我忘记通知门卫了。”小伙子象触电似地惊叫起来,拔腿就往院子跑去,边跑边冲着大门口门卫问:“徐老来了吗?”
“哪个徐老?没来。刚才有个小老头找谢老的,我让他在外面等着,正要给你挂电话哩。”门卫不慌不忙,似乎任何事情也没发生。
“什么小老头,准是徐老!天那么冷,你怎么不让车子开进来?”警卫员性急,语调变得粗声大气。
“哪来的车子?”门卫回答得也挺愣。
警卫员顾不上争辩,三步两步走出门口,站在门背的正是徐特立同志。只见老人脸上和大衣领全落满雪花,鞋也变白了,眉毛胡子挂着雪片刚溶化的水珠。“徐老,快请进。下这么大雪,您老怎么不坐车子?”警卫员一边说一边手忙脚乱地拍掉徐老身上的片片白雪。
徐老笑眯眯地说:“难得下这么大的雪呀,空气新鲜,我想在雪中练练腿力。”
门卫看见这个情景,吓了一跳。怎么回事?眼前这个衣着简朴的小老头真的就是徐老?就是毛主席的老师?就是自己上学时听人讲得最多的一位老前辈?一连几个问号后,他的眼神从惊诧到后悔,怎么能让一位德高望重的首长站在门外面等那么久呢!他有点害怕起来,说什么也不会原谅自己的,他象犯了大错误的孩子一样,不知所措地立在那里。
警卫员一旁解释说:“不关他的事,是我的责任,我太粗心了,接电话后忘记告诉他了。他是刚从湖南调来的新兵,不认识您。”
徐老还是笑眯眯的,操着很重的湖南口音说:“莫(没)关系,莫关系。”说话间,把新兵拉到自己身边,亲切地问道:“湖南老家有双亲大人吧?北方冷啊,习惯吗?没有看过下这么大的雪吧?”
一句乡音,象一条暖流流进心房。仿佛是自家的爷爷在问长问短,小门卫望着老人,想说什么,喉咙哽得说不出话来。几片晶莹的雪花飘在他的脸颊上,和夺眶而出的泪水溶在一起。
这时候,谢老也顶着大雪来到门口,两位老人温和地看了看警卫员和新兵,几乎是异口同声地说:“雪下大了,雪下大了。”
他们相互搀扶着往里面走去,一串笑声随着雪花飘洒在空中……


第8版()
专栏:

  等待下文
  伏琛
那还是1961年3月间的事。谢觉哉同志收到从甘肃劳改农场寄来的一份申诉材料,写信人叫张志远,判刑十年,已坐了八年牢,还不断地申诉。这是个冤案,在谢老的干预下,此案平反了。张志远特地来北京向谢老表示感谢。谢觉哉很不安,说法院让人家白白坐了八年牢,自己是从事法院工作的,不仅不应接受人家的感谢,倒该向人家道歉。
最高法院负责人认为自己该向冤案的受害者道歉,而不是让他向法院致谢,我认为这不仅显示了谢老的胸襟宽广的风度,而且是切切实实地摆正了司法者与人民之间的关系:前者是为后者服务的;搞错了,就该纠正,并向受害者致歉。
在有些国家,不单是道歉而已,还得拿出冤案赔偿金,还该惩戒冤案制造者。法不为尊者讳。提倡法治,对于执法者故意犯法,是尤其必须严加查究的。
但是我们却还在等待这样的新闻报道的下文:贵州省有个县水电局工程师,因县有关负责人轻信了一二人的伪证,县公安局以贪污罪把他收审,不久被县法院判刑三年缓刑三年。地区政法委员会认定工程师未构成贪污罪,由县法院庭长两次通知立即释放,县公安局副局长拒不执行。公判之日,工程师被捆绑挂牌游街,尔后续押三天才予以释放。
看起来,对于冤案受害人的“善后”,就有这样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谢觉哉主张道歉;副局长主张挂牌游街,他还确确实实这样干了!
这是什么行为呢?
是的,在那个叫人目瞪口呆的动乱年代,人们曾把违法乱纪、执法犯法视为“革命行为”。副局长的所作所为,也许还是沾了那些年代的流风余韵吧。但粉碎“四人帮”已经九年了,时间已不算短,副局长的步履为什么那么艰难,为什么不能转到拨乱反正的轨道上来呢?
恩格斯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我们付出的代价已经够多了。如果那个副局长之辈仍坚持认为制造冤案、给受害人挂牌游街等等,是他们的“革命特权”的话,那么用法纪治一治这样的特权者,现在也该是时候了,人们在等待下文。


第8版()
专栏:

  一瓶圣洁的江水
  赵海洲
孩子,今天是你的生日。你看,公公从长白山给你捎回了什么礼物?是白桦木雕的玩具?不是。是人参?也不是!这是最常见的一瓶水,可能唤起各种人不同的喜爱。
有人跪倒在妙相庄严的观音大士的莲花宝座下,祈求大士用柳枝从宝瓶里洒下一滴甘露,即使是极细极小的一滴水珠,他们也心满意足了,因为他们认为获得了如意吉祥。
有人跟随清越的驼铃,晓风残月,在茫茫的大漠驰行,舌燥唇焦,突然发现一泓水潭,喝呀,疯狂地喝呀。
有人走到黄河边,掬着浑黄浑黄的河水,纵情地喝着,喃喃地自语:我的母亲,今天我喝着你的乳汁了。
孩子,你喝喝这瓶里的水吧!
孩子,你别噘着嘴,摇着头,对它这样冷漠,这是不公平的。
你知道吗?中国东北有这么一条江,唱着“我的家在松花江上”,它忽而呜咽,忽而咆哮,千万人拖儿携女,在炮火中离开了自己的木楞房,离开了自己的大豆、高粱、象秋风吹落的桦叶,到处飘泊。
你知道吗?在中朝边境上,又有这么两条江,碧绿有如绿豆,宁静胜似天池,惹得不少人去荡桨泛舟,有的人悠然自乐地钓着鱼。突然有一天,水上燃着火焰,烧着梁檩;水上漂着血,漂着腐臭的尸身。不久,水上就架着桥,划着船。“欢迎你,最可爱的人!”彼岸的人们狂呼此岸去的人。
孩子,你的眼角湿润了,是国家、民族和它的兄弟的灾难,被侮辱与被蹂躏的生活激发了你的悲愤?
你知道吗?如今在那条江上,不是江水呜咽,如泣如诉;而是轻歌曼舞,欢唱美丽富饶的松花江。
你知道吗?今天,在那两条江上,不是战火纷飞,而是中朝两国人民,在桥上纷沓的脚步声,相互的问候声,握手的寒暄声。
孩子,你的眉梢挂上了笑纹,眼神中隐隐地露出了迷惑。
不信吗?你喝喝这瓶圣洁的水吧!它是松花江、鸭绿江、图们江三江的母亲的乳汁。喝了它,往昔的历史会在你心幕上映现,而今天的生活浪花,又会在你的心潮上翻腾。


第8版()
专栏:

  乡村风景线
  宋虹一个农民,抽着大人参香烟,谈着他家的收入,五位数被他说得那么轻松。过去,买点盐也要发愁,十元的票子会引起一片震惊,没有光亮的夜晚,叹息塞满了一个个家庭。印在纸上的拖拉机,对农民来说,仿佛是不可企及的事情。但星星滑落,太阳出山,就发生在这静悄悄的黎明,中国,一下子跨过了地平线,地平线上,是壮丽的风景。


第8版()
专栏:新书架

  “文学新星丛书”
近年来,一批青年作家以他们出手不凡的作品闯进了文学之宫。为了扶植新人,促进文学创作的更大繁荣,作家出版社最近出版了一套“文学新星丛书”。列入这套丛书的均系文学新人的处女集。每个集子大体在十五万字左右。
“文学新星丛书”将分辑出版。第一辑共五本:阿城的《棋王》,王兆军的《蝌蚪与龙》,莫言的《透明的红萝卜》,刘索拉的《你别无选择》,何立伟的《小城无故事》。
当前出版业虽面临较大的困难,但作家出版社抱定繁荣文学创作的宗旨,以最大的热情和尽可能快的速度出版这套丛书。为在香港举行的“中国书展”上发行作者签名本,阿城的《棋王》,从发稿到出书,仅用了一个月时间。这套丛书为36开压膜本,既美观精致,又便于读者随身携带。(朱珩青)


第8版()
专栏:

  知识就是力量〔年画〕       杨树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