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2月24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

重视企业微观经济调节的辅助作用
詹武
随着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发展,城乡经济体制改革的展开,企业自主权的扩大和经济活力的增强,在农村合作经济内部、城乡工商企业内部和工商企业之间逐步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经济调节。我把这种调节称为微观的经济调节。它作为国家进行宏观经济调节的辅助力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三种微观经济调节的情况和作用
这种微观调节,现在大体在三个领域中存在和发展,都起着良好的作用。
首先,在农村合作经济内部,实行以工补农支农,促进工农业全面发展。
近几年来,在农村商品经济特别是乡镇企业迅速发展中,由于农村加工业和第三产业劳动效率的提高快于农业,加上价格体系中工农产品间不合理差距难以在短期内完全调整合理,因而使工业和第三产业收益的增长快于农业尤其是粮食种植业和某些畜牧业,差距日益扩大,越来越影响着农民种粮养畜的积极性。为了缓解这一矛盾,许多合作经济组织依靠乡镇工业的利润,对种粮和其他低收益的产业实行了各种形式的补贴和支援。
这种以工补农办法,大致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实行多种形式的补贴;第二类,在生产、经营、服务条件上给予各种优惠;第三类,以工副业的资金和劳力支持农业扩大再生产。如乡镇企业在农忙季节让出劳力搞农业,修建排灌渠道、水利设备,拨出资金进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整修工程,保护农田;或创造条件开展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等。
凡认真实行了这种以工补农支农办法的地方,就能做到在粮价和粮食收益偏低的情况下,使种粮户的收入水平显著提高,使粮食专业户得以稳定发展,使粮食总产保持稳步增长。浙江鄞县由于坚持并逐步完善了贴农制度,全县去年乡镇企业职工收入增长10%,而务农农民人均收入增长20%,一些乡镇企业发展较好的乡村,务农收入和务工收入已基本持平,有的甚至超过了在厂工人。山东、河北、北京、天津等省市去年粮食所以能够增产,坚持和完善以工补农办法是一个重要原因。
其次,在工业企业之间实行内部结算价格,有利于缓解苦乐不均和推进专业化协作与联合。
江苏省常州市试行较早,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由利润率高的零部件厂向利润率低的总装厂适当让利,另一种由利润率高的成品厂向利润率低的原材料厂适当让利,效果均较好:(1)大大加快了专业化协作联合的发展和企业组织结构的合理化;(2)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由于价格严重背离价值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的消极影响,促使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把联合改组与技术改造紧密结合起来,靠加大批量、减少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来增加盈利,使产量、利润大幅度增加。
上海也有许多工业企业根据实际情况,在行业内部通过内部结算价格和调剂利润留成比例等方式,调节了各企业间的经济利益,缓和了企业间不合理的苦乐不均,促进了生产平衡发展。
东北地区一些城市的工业企业,也要求允许他们在跨地区联合体中使用内部价格,调节彼此经济利益,以促进和巩固横向经济联合。
再次,商业企业对工业对农民实行让利,保证了收购货源,有利于稳定市场。
上海市商业批发企业,对因原材料提价后自行消化有困难的工业企业,采取内外贸让利、补贴等经济调节措施,效果很好。去年一至六月,他们对市场紧俏商品如缝纫机、电视机、手表、部分针织品、纺织品等,采取加价让利办法进行收购,保证了收购计划的实现。商业利润率虽有所降低,但收购货源增多,对稳定市场、平抑物价、满足消费者需要起了积极作用。同时,由于购销总额增加了,他们的总利润额并未减少。对工业来说,也促进了扩大再生产。
一些乡镇集体商业在对农民产品收购中,也实行了这种主动让利的收购办法。如浙江余姚县塘后乡调整产品结构,压缩一千余亩棉田改种蔬菜后,农民担心蔬菜销路无着或跌价,当地第二菜场(乡镇企业)就及时给予支持,按略高于当地市价的“保护价”负责收购,并签订了合同。结果,第二菜场仅去年头四个月的蔬菜销售业务就超过了前年全年的销量,其中一半用于出口,比前年全年超过十倍。这既保护了农民利益,又发展了集体商业本身的业务。
企业进行微观经济调节的优越性和重要地位
以上三种微观经济调节,比之国家运用经济杠杆进行宏观经济调节,有其自己的特点和优越性。主要是:
第一,它依靠企业自己的力量进行调节,并不增加国家负担。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来说,以工业利润补贴农业的资金,只占乡镇企业利润总额的较小部分。如北京去年以工补农资金共一点三五亿元,占乡镇企业全部利润的18%;无锡县西樟乡去年贴农资金十万元,占乡镇企业利润的3%。对乡镇企业比较发达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来说,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主动进行这种有利于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的调节,不用国家财力支持。
第二,它在企业内部或企业之间用利润贴补、让利或内部结算价格等形式,在局部范围内进行调剂,不会影响社会价格,不象国家调整价格那样会引起对国民经济的广泛影响和连锁反应。因此,它可以在国家暂时还不能调整有关的价格体系的条件下,进行局部的微调。
第三,它体现了企业内部、企业之间、工农商业之间的互利互助,很有生命力。参与这种经济调节的各方,都存在着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的关系,这种调节符合他们各方的利益。例如乡镇工商业的发展,不论原材料供应或销售市场的开拓,都离不开农业的兴盛。反过来说,只有乡镇工商业发展了,才有更大的力量补贴和支援农业,农业也才能更加兴盛发达。同样,工商之间和工业内部联合协作的双方,也都是利益与共、相互依存的。他们这种在互利基础上进行的经济调节,也是很有生命力的。
这种微观经济调节,有利于横向经济协作与联合的发展,有利于打破条块分割,有利于企业进一步搞活,有利于推进和帮助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同时,它更有利于我国工农商业协调发展,避免发展中国家在发展工业的过程中往往出现的农业萎缩的畸形状况,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当然,也要看到,这种微观经济调节是受着一定条件的局限和制约的。一方面,它是某些局部范围内的调节,起的作用毕竟有限,远不如国家运用经济杠杆进行宏观调节的作用那样广泛。另一方面,它受到有关企业的经济能力的限制。例如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内部能够实行以工补农办法的,只限于乡镇企业比较发达的地方,而这在全国目前还不占多数。当然,从长远来看,随着乡镇企业的发展,这种以工补农的实力是会逐渐增强的。
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里,运用经济调节手段是多层次的。主要有中央有关经济部门、各级地方政府和企业三个层次。如果说中央有关经济部门和各级地方政府都是代表国家运用经济杠杆进行宏观经济调节的话,那么,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的经济调节,就是企业运用自己的力量不依赖国家而自动进行的微观经济调节。一般说,国家的宏观调节起着广泛的主导的决定性的作用,企业的微观经济调节则是配合国家进行经济调节的重要辅助力量。在国家暂时还不能运用变动价格、税率等进行宏观经济调节的条件下,固然需要这种企业的微观经济调节,就是在国家进行着价格、税收、信贷等宏观经济调节的条件下,由于各地区、各行业、各企业发展的不平衡,国家宏观经济调节也不可能把每个企业每种产品的利益都安排得很适当,因此,仍然需要这种企业内部与相互间的局部的调节作为补充。微观经济调节虽然只在局部小范围内进行,但它可以积少成多,仍可起着相当大的作用;同时,微观经济调节虽然受着一定经济实力的制约,但国家运用价格、税收、信贷等经济杠杆进行宏观调节时,也同样受着国家财力、资力及其他条件的制约。因此,两者各有优势,不可互相取代,而要有机结合起来,相互促进。
为了更好地发挥企业的微观经济调节作用,根据各地的经验,需要掌握几条原则:一是要坚持互利原则和鼓励先进的精神,不可吃大锅饭,不可平调。二是具体方法要适当。如内部结算价格只能适用于经济联合体内部。凡属国家定价的产品,应对外坚决执行国家现行牌价,不能损害消费者利益。以工补农的方式也要适当,要真正起到促进粮食生产的作用,不可造成买粮食交任务的虚假现象。三是国家要重视和加强指导。在扩大企业自主权时,就应包括企业有正确运用微观经济调节之权。在国家(包括中央部门和地方)进行宏观经济调节时,自觉地把企业的微观经济调节当作重要助手,指导它,完善它。随着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发展,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企业经济活力的增强,特别是横向经济联系的蓬勃兴起,这种企业、行业内部和企业、行业之间微观经济的自我调节还将扩大其应用的范围。例如供销企业和农民的购销合同中实行生产资料和农民产品挂钩,粮食、生猪、蔬菜及其他农产品在产地与销地之间、调出地与调入地之间的经济组织实行联营或其他经济联合,农商企业联合、工商企业联合或农工商企业联合,也都可以进行适当形式的经济调节,从而使这种经济合同、联合和联营能跨过目前价格体系不合理和行政界限的限制而实现。


第5版()
专栏:书刊评介

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宝贵财富
——介绍《郭沫若全集·历史编》
萧远强
《郭沫若全集·历史编》八卷本,由人民出版社从1982年陆续分卷出版以来,已于1985年底全部出齐。这是我国编订的第一部郭沫若史学著作全集。
郭沫若是我国杰出的作家、诗人和戏剧家,又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学家和古文字学家。他著作等身,量多面广。《郭沫若全集》除《历史编》外,还有《文学编》和《考古编》,三编合计三十八卷。其中《历史编》八卷,卷次自为起讫,收入了郭沫若从1923年至1972年近五十年间研究中国古代社会史、政治史、经济史、思想史、文化史的一系列专著、论文、考释、随笔、序跋和整理中国文献古籍的著述。除这些专门的史学著述外,在郭沫若的考古学著述中,以及他的四部自传、历史剧和有关的杂文、诗歌、书信里,还包含着许多精辟的史学见解和丰富的历史内容。据专家粗略估算,郭沫若著作涉及历史内容的文字,不少于七百万字,在现代中国史学家中首屈一指。
郭沫若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收入《全集》的《中国古代社会研究》、《青铜时代》、《十批判书》和《奴隶制时代》四部名著,就是他的代表作。成书于1930年的《中国古代社会研究》,是我国第一部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中国古代社会的重要历史学著作,这部拓荒者的巨著,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侯外庐最近在他发表的回忆录《韧的追求》里,还深情地说道:“我一见郭沫若的《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立刻就沿着他开辟的‘草径’(何等光辉的一条‘草径’),研究起王国维的遗产和郭沫若的方法。”至于问世于四十年代的《十批判书》,更是郭沫若的史学名篇,它不仅凝聚了郭沫若关于中国古代思想史研究的心血,而且标志着他运用马克思主义探索中国古代社会的研究更加成熟。这部在中国现代史学史上影响很大的名著,在这部《全集》中单独成卷,重现光彩。需要特别提出的是郭沫若关于中国古史分期的问题。郭老的《十批判书》和在前的《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以及后来五十年代写成的《奴隶制时代》、七十年代初的《中国古史的分期问题》等著作,都涉及这个问题。是郭老开创并一直推动了这个问题的深入研究,它伴随着郭沫若的史学研究生涯长达半个世纪。专家们公认,这与促进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密切相关,它的意义远远超出了古史分期讨论本身的范围。郭老在1954年1月为《历史研究》发刊而作的《开展历史研究,迎接文化建设高潮》一文中,提出了开展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研究的问题,他主张“从历史发展中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高民族自信心”,并希望“从历史研究这一角度来推进文化建设,促成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现”,这些见解至今仍有新意。象这样具有现实意义的文章,读者可以从《全集》的《史学论集》中见到。《史学论集》是这次新编集的,不仅收编了郭沫若的成熟之作,而且还收入了不见之于史学专书的早年的《中国文化之传统精神》、《王阳明礼赞》等论文,反映了郭老学术思想的发展过程。其中《中国文化之传统精神》一文,《沫若文集》中没有收入,只见于1925年光华书局印的《文艺论集》初版本中,现在已很不容易见到。
值得一提的是,这部《全集》用了相当多的卷次收编了郭沫若整理校释的中国古籍的著述,如五十年代的《管子集校》、《〈盐铁论〉读本》,六十年代校注的《崖州志》等,其中贡献最大的要数《管子集校》。正如有的研究《管子》的著名学者所指出的:“此书体例严密,规模宏大,所见版本之多,参考历来校勘书籍之广,不仅是以前学者所未曾有,而且也是解放以来第一部博大精深的批判继承祖国文化遗产的巨大著作,对学术界的贡献实在不小”。郭老整理校注《崖州志》,挽救了这部将近散失糜烂的地方志著作,《全集》这次将他校注的重要按语编辑成文,以使读者了解郭老在这方面的贡献。郭老关于历史人物的研究著作《历史人物》、《李白与杜甫》以及若干论文,都在《全集》中按写作时间先后作了分类编排。可以说,这部《全集》编入了迄今为止收集到的郭沫若的全部史学著作。
编入《全集》的著作,都根据郭沫若生前亲自校订的最后版本,参照其它各版或手迹、最初发表的报刊,重新作了校勘;引用的古籍文字,据郭沫若所用版本或原书,进行了复核,改正了过去通行本中文字标点和其它方面的不少错讹。应当说明的是,在编辑整理郭老《全集》的过程中,陆续发现了郭沫若从未发表过的有关史学论著的修订佚文、案语及其它方面的文字,在这次校勘、注释中,一一作了增补,使这部《全集》收编的原著,添加了新意。


第5版()
专栏:

改革企业管理体制 促进企业腾飞
李秀森
七十年代初期,我们湛江市家用电器工业公司还只是一个集体所有制的手工劳动为主的小五金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通过改革与联合,企业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在已变成一个由二十五个分厂组成的具有生产、销售、运输、科研等多种功能的联合企业。1985年工业总产值已增到一点五二亿元,等于1979年的二十四倍,税利更为1979年的二十九倍多。六年来提供出口产品共创汇二千二百一十万美元。今天,我们公司共生产四大类三十多个品种的家用电器产品,其中三角牌电饭煲和光管支架,在国内外都具有较高的声誉和很强的竞争能力。
回顾六年的改革,我们的体会是:企业要适应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不断开拓市场,就必须按照专业化协作的原则对联合起来的工厂进行改组,同时改革企业内部管理体制。经验证明,市场的开拓是企业顺利发展的外部原因;而企业内部各方面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则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内因。为了提高管理水平,我们遵照党的方针路线,抓住打破“铁饭碗”、“铁交椅”这个核心,正确处理企业内部各方面的关系,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大大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能力。主要有三条:
一、废除干部的终身任期制和工人的终身包揽制。
对干部实行选举和五年目标责任相结合的制度。具体做法是:公司各部门的负责人和各分厂的厂长,要由群众投票选举,得票超过半数,再由公司总经理任命。干部被任命后,都要编写五年的奋斗目标和实施方案。以后每年对干部进行考核时,同样要实行领导和群众相结合的原则。领导考核合格后,再实行群众投票,得票要超过半数,否则就要让位。我们还规定公司总经理要由公司及各分厂的全体干部和工人投票选举产生,副总经理则由总经理提名,由职工代表大会投票通过。他们同样都要实行五年目标责任制。实行这项干部制度两年来,干群关系亲密了,干部的精神面貌大为改观,基本上克服了过去终身制带来的惰性和马虎从事的作风,绝大多数干部精神振作,努力工作,以权谋私的现象大为减少。对工人废除终身包揽制,实行入股分红的制度。入股自愿,退股和离开企业自由。持有股份者,并不能端“铁饭碗”,吃“大锅饭”,而是实行计件工资,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工人入股后,把自己的命运和企业的命运联在一起,以主人翁的姿态出现,积极性大大提高。
二、建立和完善层层承包的经济责任制。
我们在全公司范围内分细核算单位,实行四级承包,一级包一级,一包到底。公司对生产厂坚持五包五定。五定,是公司对生产厂实行定员、定产、定质、定耗、定价(产品内部结算价、产品计件工资单价、主要材料供应价);五包,是各生产厂对公司包上缴内部利润、折旧基金及行政管理费、产品成本和安全。分厂对车间,车间对班组,班组对个人,也依此类推,层层承包。这种四级承包的经济责任制,实行三年以来,产量年年增大,质量年年上升,费用年年下降,经济效益一年好过一年。
三、正确处理公司和分厂的权责。
处理好公司和分厂之间在生产、资金、供应、人事管理等方面的关系,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我们处理的原则是统分结合。一方面,公司实行统一经营、统一核算、统负盈亏,在引进技术、设备投资、产品试制、产品产量、进口材料等方面实行统一计划;另一方面,又按照公司、分厂的责任范围,把该给分厂的权力下放给分厂。主要有:(1)厂长组阁权。分厂的副厂长和车间主任,由厂长提名组阁。(2)招工权和工人的奖惩权。公司批准人数后,分厂可以根据生产的实际需要和按政策自行招收。(3)财权。超包干利润的收入部分,分厂有权支配,用于工人的集体福利和用于扩大再生产,但不得发到个人。(4)分厂对超计划生产的产品可自行按市场价处理,多收部分归分厂。分厂利用余力和边角料开发的产品,所获的效益也归分厂。这些权力下放的结果,大大调动起分厂生产和经营管理的积极性。分厂的活力越来越大,财力越来越多。几年来,分厂自我改造、自我发展的资金,大于公司投入的数字。经验证明,我们这样处理公司和分厂的关系,有利于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保证了公司和分厂的健康发展,是符合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的。


第5版()
专栏:

介绍《美学译文丛书》
黄德志
为进一步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美学理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从1982年开始出版由李泽厚同志主编的《美学译文丛书》。
《美学译文丛书》是一套偏重于介绍西方近现代美学理论的大型丛书。这套丛书现已出版了十余种。出版以来,受到了广大读者和学术界的好评。为了满足广大读者的需要,除加紧重印、增加印数外,又有几家出版社(如中国文联出版公司、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上海分社、光明日报出版社)主动承担出版部分译著的任务,以增加丛书种类。这样,每年能出版约十种左右,预计在1990年前后可基本出齐。
这套丛书有什么特色呢?
一、门类比较齐全。近现代比较著名的有代表性的西方美学论著基本上收齐。对美、英、德、法、意、苏、日等国的不同流派以及一些综合性著作,都作了不同程度的介绍。刚刚问世的美学著作、新兴的美学学科也将有选择地翻译介绍。
二、注意进行科学的评论。译著附有译者写的前言,对该著作中的观点进行客观的评论,帮助读者全面了解该著作的学术价值及其地位。
三、力求译文通俗、准确。考虑到广大读者的接受能力,译著尽量采取通俗的语言表述,个别的专用名词也作了浅显易懂的注释和说明。
为适应目前出版力量的现状,这套丛书采用了总的系列化和各出版社的非系列化相结合的办法,使之配套成龙。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译文丛书封底附有已出书目和部分选题目录。
1750年,鲍姆加通创立美学学科,美学从哲学中日益分化出来。二百年来,美学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具体成果也不少,如语言分析学派的精细,艺术史美学的具体,心理美学的深入等,但也有愈来愈支离破碎的倾向,致使某些含有合理因素的东西也蒙上了神秘的色彩,淹没在烦琐的讨论中。近代西方美学尤其是当代美学共同表现着三个基本特点:一是避开对美学中哲学根本问题的研究,把它们斥之为“形而上学”;二是常常由经验主义走向神秘主义;三是美学理论与其文艺创作实践和流派、思潮彼此呼应,相互配合。例如二十世纪现代艺术以背离人们通常的审美感受为能事,它们以苦为乐,以丑为美,要求表现某种独特的心理冲动、原始本能、变态情绪,于是十九世纪末以唯美主义为背景的快乐派美学便让位于容格、朗格等人的符号主义。这些,在这套丛书中都程度不同地得到反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