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2月24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求实之路
——访汕头经济特区
本报记者 计泓赓
新年前后南下经济特区采访,事有凑巧,在不同的场合听到了相同的议论:
“汕头特区的路子对。”深圳蛇口工业区一位老资格的“开荒牛”说。
“量力而行,讲究经济效益,你们不妨去看看。”广东省主管部门的一位负责人说。
“看来他们的工作比较扎实。”北京一位经济学家说。
于是乎,下决心去汕头特区一窥“庐山真面目”。
汕头经济特区,起步较晚,1982年才动工兴建第一批通用厂房。论“气派”,谈不上,大多数的建筑物才五六层,最高的十一层大楼——特区办公楼也仅竖起了个外壳;论面积,不过“巴掌大”,目前才开发建设了零点四四平方公里,楼宇集中的地方,不用坐车,步行很快就能转一圈;新盖的宾馆只有一座,楼层不高,床位不多……
别瞧它貌不出众,可内秀哪!
“0.2”起步
汕头经济特区,原是市东面的一片荒滩、海塭。国务院第一次批准汕头特区的范围是一点六平方公里,面积不算大,但是他们衡量了当时的主客观条件,又把它切成五小块,逐片开发。第一片小区是零点二平方公里。在建设的头两年,他们就是在“0.2”上做好文章的。
1984年,他们又着手开发第二个小区,一步一个脚印地开拓。
是开发一片,建设一片,投产一片,获益一片,还是忙于铺摊子,上规模,上速度?有人认为,一口一口地啃,太慢了。特区领导者认为:汕头历史上就是通商口岸,著名的侨乡,轻工业基础好,商品经济比较发达,但是过去因为地处海防前线,建设发展慢,机场、交通等条件尚差,大铺摊子,广建楼宇,能填满吗?填不满岂不成了包袱?潮汕籍的华侨、华商,遍布港澳、东南亚和世界各地,筹集资金并不难,有些原籍潮汕的外国银行董事长,就很愿意借钱给汕头特区。特区领导者再三考虑,现在大铺摊子没有必要,该借的钱要借,可借可不借和没有必要借的钱就不借,借钱要还,还得付利息呢。1984年底,国务院批准汕头特区范围扩大至五十二点六平方公里,他们重新订了发展总体规划,依然坚持逐片开发的原则。
就这样,他们盖一座楼,填满一座。如今,轻工业厂房楼已建起了十二幢,九幢已经摆满,余三幢已陆续租出。已投入生产的外国独资、中外合资、内联企业有四十八家,准备投产的有二十家。工业的特点是“小、轻、精、新”。有全广东之最的中港合营华宝制衣有限公司,先进的设备工艺,使生产出来的西装美观笔挺,远销欧美。被誉为“彩色的路”——中新(新加坡)合资地砖厂,引进联邦德国先进设备,就地取材,生产现代化的建筑材料。那黑、灰、红、褐镶色的曲波地砖、云絮地砖、工字地砖、曲波状草饰地砖,好象多色点心,机器一压就出一大盘。用它连锁铺地,可以美化庭院、街道。还有外商、港澳客商独资的地毯厂、电子玩具厂及生产卫星地面接受站的内联企业等。
特区专用码头,原来选定的地方范围大,要填平大片海滩,修三公里长的公路,四百米长的新堤,五百米长的引桥,工程量大,施工期长,投资要三千多万元。经过反复比较,他们另选新址,地盘虽然小了些,但吞吐量与实际需要相符,不用填滩修路,引桥只百米长,投资可减一半还多。这个专用码头上得快,见效快,从打第一根桩到验收、试生产,前后只用一年功夫。1985年12月份的进出口货物达七千吨。
着重抓外向型工农业
有一段时间,海南岛等地一股“赚大钱”的风也曾刮到这里。1984年、1985年上半年,这里也确实做过一些倒手买卖,但很快就刹住了。特区领导者认为,生意要做,但不能乱做,更不能钻政策的空子。他们着重抓了外向型的工业和农业、水产业,商业、服务业及其他第三产业的规模不大,正好适应小片区建设和生产、生活的需要。值得一提的是汕头特区唯一的新建宾馆——龙湖宾馆,它小巧玲珑,高不过三层,服务设施齐全,带卫生间,但房间只有五十套,一百零四个床位,只花了七百多万,经常宾客盈门,1985年已接待了二万一千人次。如盲目贪大求高,肯定会有不少房空灯黑,做赔本生意。有人说:“小宾馆反映了汕头特区的指导思想——从实际出发。”现在,建设发展了,小宾馆不够用了,他们正与香港合作,扩建三幢楼,最高一幢七层楼,增加二百套房间,预计今年年内就可投入使用。
特区一位负责人说:这里并不是没有压力,没有争议,也不是没出过问题,但最后还是回到实事求是道路上来。
汕头特区创办至今,用汇和创汇接近平衡。基本建设投资一点八三亿元,1984、1985年税利累计及回收资金,已达全部投资的45%。
经济硕果来源于正确指导思想之花。他们在对外洽谈和安排项目时,注意了要把生意做到海外去,产品以外销为主,并讲究经济效益。澳门客商独资开设的华达宝陶瓷制作厂有限公司,产品全部外销。一开始有人认为,潮州本已有那么多陶瓷厂,为啥还要让外商来办厂?结果办起后,这家厂不但利用了当地无出路的白坯,还给潮州陶瓷业在生产经营上提供了启示。这家厂靠信息吃饭,针对国际市场需要,精于设计,不断花样翻新。他们引进了国外五百多种彩色陶瓷样品,公司走廊里还挂着四百多种款式新颖的国外白坯造型照片。他们的设计既仿中国之古,又仿外国之古,还考虑了国际流行式。一种口宽腰细、棱形喇叭口的大花瓶,图案中部是几幅中国古人象,装饰边用西方的,造型是日本式的,中西合璧,惹人喜爱。这家厂的产品远销欧洲、美国、日本,国外订单收到1986年下半年。它吸引了潮州很多瓷厂前来参观,对比人家怎么搞出口产品,外销渠道是怎样打开的。给古老的潮州陶瓷业提出了新课题。
汕头特区创业者的眼睛除盯在能发挥本地优势的工业外,还盯在汕头另一优势——农业、水产上。他们吸引外资,加强内联,兴办了一批外向型的水产养殖场、果蔬场、特种农艺中心、野生动物养殖场,引进推广了十几个国外良种。现在汕头特区生产的潮州柑、木瓜、甜玉米、西兰菜、芥兰菜、甜椒、鳗鱼、对虾、螃蟹、龟、蛇,产品96%进入国际市场。去年农产品经特区加工出口,创汇近一千万美元。
海外海内请顾问
在香港,每五个人中就有一个潮汕籍的同胞;在东南亚以至世界各地,祖籍潮汕的人也很多。加上港澳,总计有六百多万。汕头特区成立了顾问委员会,聘请香港南洋商业银行董事长、潮汕籍知名人士庄世平担任了顾问委员会主任。庄老在香港请了二十位热心家乡事业的知名、有专长的人士组成了顾问团,两个月开一次会,一年开一次年会,又顾又问,出谋献策,沟通信息,穿针引线,成了汕头特区与港澳、与国外联系的一座重要桥梁。香港的顾问团已为特区和汕头市办了不少好事,如引进八十年代水平的超声波电路线板、塑料制品厂,其它如龙湖商场的兴办、龙湖宾馆的扩建等等,都有顾问们的功劳。香港顾问团介绍到汕头特区的项目共有几十个。1986年新年伊始,庄老又和顾问团人士来到特区开会,对进一步开发特区提出宝贵意见。
汕头特区还在北京聘请了十七位在海外较有影响的潮汕籍老同志担任特区顾问,还准备在世界其他地方聘请顾问。先着眼于潮汕籍的国内外人士,又不限于潮汕籍,争取逐步扩大。
汕头特区聘请海外海内顾问,不是赶时髦,而是切实使其发挥参谋、咨询、指导作用。特区有一位领导专门负责这项工作,每月向顾问们通报特区的综合情况,重要的专题信息随时通报,向顾问们提出一定时期内特区要探讨的问题和碰到的新课题,使顾问们心中有数,更有效地为办好特区出谋划策。


第2版()
专栏:长话短说

一步一个脚印
杨泓
汕头经济特区所走的路,是一条求实之路。他们一步一个脚印地干,不图虚名,不讲排场,产品出口比重大。他们在为发展外向型经济上默默地、扎扎实实地干着。
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想问题、办事情,都要从实际出发,有多大力量办多大事,决不可超越客观条件许可的程度去做一时难以做到的事。这就是要贯彻曾经反复强调过的量力而行的原则。
量力而行,说来容易,真正做到很不容易。经济特区建设要开发一片,收效一片,投资一片,获益一片,提出已久,汕头特区做得比较好。建设经济特区要做的事情很多,不可能一口吃成一个胖子。不是不要规模、速度,问题是要恰如其分。铺大摊子,百废俱兴,到头来是欲速不达。这些年已有不少教训。最近一些特区决定两三年内不再搞高级宾馆、酒店、商业性楼宇、大型商场等非生产性建设,把资金重点用在发展外向型工农业生产上,无疑是个明智之举。有限的资金要用在刀刃上,先上什么,后上什么,发展什么,控制什么,得从实际出发,切忌脑子发热。
搞经济建设不是为了图好看,一定要树立效益观。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就能出效益,就象有的同志说的那样:“不带水份地把工作搞好。”


第2版()
专栏:

大幅度调减棉田面积以后怎么办?
大曲村种植养殖加工三管齐下
去年人均收入一千六百多元,比上年增加一百二十七元
本报讯 记者吕建中报道:山东冠县大曲村由“单靠植棉致富”的老路转向发展多种商品生产,去年在大幅度调减了棉田的情况下,经济收入大幅度提高。
目前,鲁西棉区有相当多的乡村认为“离开棉花致富无门”。这些乡村的工业和农业基础都很薄弱,而干部却既忽视对农业基础的巩固,又对潜力巨大的家庭养殖业看不上眼,他们急于上大工业项目又苦于缺资金、无门路,有的盲目上了项目,又往往在原料、销路等方面发生困难而遭受挫折。
大曲村这一步是怎样走过来的呢?这个村的群众曾于1982年春节前夕写信向党中央汇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政策使他们开始踏上富路的喜悦和感激之情,并提出到1985年全村人均收入达到一千七百元的规划。中央领导同志热情关怀,派人去大曲村帮助和指导。1984年秋,按国家计划,全村棉田由一千八百亩调减为九百亩,要减少三十多万元收入。
面对这种形势,有人误以为党的方针政策变了,村党支部联系本村实际教育大家:近几年棉花生产发展过猛,光大曲村的棉花产量五年就增加了十倍。国家大量积压棉花,影响四化建设,也影响农民致富。现在国家按计划调减棉田,正是让我们转向更广阔的致富路。
究竟怎样合理调整产业结构?他们把眼光投向当地资源优势,转动村办、户办和联户办工业的三个轮子,大力发展榨油、轧花、木器家具、食品果品加工、造纸、建筑、运输、商业和多种修理业等。
工业的发展,需要坚实的农业基础。这一年他们继续加强水利建设,增添了八眼机井、十二个深水泵、三十多部柴油机,做到旱涝保收。他们又根据市场信息,把调减下来的棉田改为种花生、瓜、菜、辣椒、树苗、水果等经济作物,同时推行小麦套种棉花和棉田间作绿豆、芝麻、葱蒜等,进行集约经营,各种作物也更换上了良种。
由此,他们又看到了过去未放在重要位置的另一个优势——家庭养殖业。压缩棉田后腾出大量劳动力,增种花生等作物;有了更充足的饲草、饲料,这就为发展家庭养殖业创造了条件;养殖业又为种植业提供大量优质肥料,种植、养殖互相促进。他们做到多数户一户一头大牲畜,一至一头半猪,三五只羊,十几只鸡,许多农民还养兔、养貂、养蜂。村里重点扶持了一批专业户。家庭养殖业一般每户年收入一两千元,多的达五六千元。
1985年,大曲村在大旱之年粮食比上年增产十万多斤,是历史最高水平,交售的棉花质量高。由于增施畜禽肥,减少化肥,又降低了成本,仅种植业本身就大体补上了调减棉田后减少的收入。
村办户办工业容纳了全村将近50%的劳动力,收入差不多占工农业总收入的一半;全村人均收入一千六百多元,比上年增加一百二十七元,人均纯收入达到七百八十七元。集体经济进一步壮大,基础更加稳固了。


第2版()
专栏:

紧中求活 少中求好 通力协作
四川省乡镇企业发展快
本报讯 四川省乡镇企业去年遇到的困难较大、矛盾较多,而发展速度却较快,经济效益也较好。这是各级干部和群众发扬自力更生精神,增强企业应变能力,克服资金短缺等困难,正确处理速度与效益两者关系的结果。据省有关部门统计,去年全省乡镇企业总产值、总收入达一百四十一点四亿元和一百二十一点五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9.3%和65.2%,上交税金增长29%。
四川乡镇企业起步晚,基础差,前二年人均产值和收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去年初全省各地准备发展乡镇企业时,正遇到国家紧缩银根,一些在建工程面临停建威胁。干部急,群众怨,出路何在?省委提出“紧中求活,少中求好,通力协作,渡过难关”的方针,教育干部群众理解加强宏观控制是发展国民经济全局的需要,采取多形式多渠道集资办法,另外从实际出发调整基建规模,保证资金用于投资少效益好的项目,经调查研究和可行性论证,停建缓建三千五百多个项目,压缩投资十四点二亿元,占投资总额的45.5%。保留项目中年底建成投产的占81.8%。
(尹汉卿)
(四川日报供本报专稿)


第2版()
专栏:

桃江县靠科学技术增产粮食
粮田减少近七万亩,总产增加三千多万斤
本报讯 湖南省桃江县靠科学技术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去年粮食种植面积减少六万九千亩,总产量增加三千零九十三万斤。
去年桃江县在推广常规栽培技术措施的同时,着重推广了早稻高产良种“浙幅802”,扩大了晚稻杂优面积,并运用电子计算机及时准确地预测水稻苗情,使科学技术在粮食增产中发挥出显著作用。
县科委1982年引进的早稻高产良种“浙幅802”,生育期短,单产每亩比同熟期品种至少增产一百四十斤。去年,他们大力推广这一品种,全县种植了十万余亩,增产粮食一千多万斤。这个县还扩大了杂交稻面积,全县仅杂交稻一项增加总产八百多万斤。县农业局年初制订了微电脑在水稻苗情中应用的研究计划,在水稻生长过程中,科技人员把观察、搜集到的禾苗生长的大量数据和对应的气象资料输入微电脑运算,预测正在生长的禾苗穗多穗少,谷粒轻重,产量高低等情况,然后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去年6月,他们预测早稻后期可能减产,县农业部门立即向全县发出通报,及时采取补救措施。据县农科所试验,采取了补救措施比没有采取补救措施的平均亩产高十八斤,全县仅此一项增产七百八十多万斤。
(肖爱冬)


第2版()
专栏:

安徽省一千四百多农民承包邮路
安徽省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入国营邮电部门承包邮路。据统计,一九八五年全省承包邮路的农民达一千四百多人,比一九八四年增加六百九十人,共承包邮路一千八百多条。全省农村通邮率已由一九八四年的百分之三十七提高到百分之五十三。


第2版()
专栏:

乌鲁木齐储蓄存款余额显著增加
据乌鲁木齐市工商银行统计,今年一月份,这个有九十多万人口的城市,储蓄存款余额增加了八百三十二万元,是历史同期的最高水平。它标志着:随着边疆地区经济的发展,各族居民的生活有了很大改善,收入显著增加。去年,乌鲁木齐城市居民储蓄存款总额达到七亿四千多万元,每人平均八百零四元。


第2版()
专栏:

草原牧区不产珍珠的历史已结束
位于科尔沁大草原的内蒙古自治区吐尔基山水库人工培育珍珠获得成功,结束了草原牧区不产珍珠的历史。首次采收的一百零七公斤珍珠,圆润光洁,和我国南方出产的珍珠没有什么两样。


第2版()
专栏:

香港银行业对投资内地增加贷放
据香港政府统计处公布,香港银行业去年第四季度贷放给投资内地的款额较第三季度增加八成,表明港商及海外投资者很有兴趣发展内地市场。
截至去年十二月底,香港银行业贷放给客户用于向中国内地投资的款额共六十二点六七亿港元,较第三季度末增加二十九点九七亿港元,增幅达百分之八十点三九。


第2版()
专栏:

新疆建设兵团大力兴办农贸市场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天山南北的绿洲集镇上兴办起了二百多个农贸市场,市场日均上市人数达二三十万,日均成交额一二百万元。
在这些农贸市场上,商品种类繁多。除了新鲜蔬菜、瓜果、肉、乳、禽、蛋、淡水鱼、加工食品以外,还有日用小百货、小五金、服装、家用电器、化工产品以及各种生产资料等。
农贸市场的建立,刺激了农场的商品生产的发展,不少农场开始由“单纯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转变,围绕市场需要组织生产和流通。(据新华社)


第2版()
专栏:

泰和县以户养为主建设商品牛基地
本报讯 江西泰和县在建设商品牛生产基地中,以户养为主,重点发展役奶兼用牛,去年全县养牛总数已近七万五千头,提供商品牛六千二百头,比建立基地前增长46.2%。
泰和县是1980年被列为全国商品牛生产基地县的。几年来,为实现户均一头牛的近期目标,全县以县城郊区为重点,集中繁养役奶兼用牛,并在草山草坡资源丰富的乡建立一批以肉役兼用牛为主的饲养基地。还抓了改良母牛、繁养杂交牛、改变牛群结构、对饲养户进行技术培训,并在二十四个乡镇设置畜牧兽医站,建立了一支拥有二百一十四人的兽医队伍,较好地解除了养牛户在畜病防治上的后顾之忧。(戴龙华)


第2版()
专栏:

浙江省嵊县皮塑鞋厂鼓励职工以“主人翁”精神,积极为提高产品质量、开辟新产品献计献策。该厂生产的男皮靴、女仿羊革彩色靴等新产品已畅销京沪市场。
图为该厂领导、技术人员和工人一起研究解决一个新产品的技术问题。 钱春雷摄


第2版()
专栏:我说经济改革

重视原料产地的经济利益
王海滨
当前在经济发展中,较发达的工业地区同不发达的原料生产地区(主要是边远地区)的矛盾愈来愈突出,尤其是表现在分配上的问题日趋严重。内蒙古乌兰察布盟有一定储量的铜矿,也具备一定的采掘和精铜粉加工能力。由于价格原因,在铜生产过程中的利润主要由冶炼企业和物资部门获得,铜矿却亏损。这种不利于刺激原料生产的情况同我们国家缺铜的局面是不协调的。又如羊毛绒是这里的优势,由于管理上的原因,价格浮动悬殊。当地只能按市场价格组织收购,按国家价格调出以完成指令性调拨计划,地区和经营单位赔钱。
乌兰察布盟察右前旗糖厂靠周围五个旗县种植甜菜生产,糖厂和前旗分别获利税都在百万元以上,甜菜种植旗县却要由地方财政负担农民的籽种、化肥等贷款贴息。所以,向盟内提供皮毛、甜菜等初级产品的旗县要求从加工产品的旗县分得一些利益。至于象大企业在开采白云鄂博矿时造成的占地、污染草场等更是老问题了。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在产供销方面企业日益显出其自主性和灵活性,而国家指导性计划也将加大,加之不发达地区又迫切需要发展资金,这些因素都促使原料企业和原料生产地提出参加“二次分配”的要求。重视研究工业地区同不发达地区的南北经济关系,合理解决二者的利益再分配问题,是当前经济活动中的重要课题。国家要继续从技术设备等方面支援不发达地区,加强跨地区跨行业的横向联系;同时要在税收政策等方面促进和刺激初级产品生产,为它注入活力,为此,上级有关部门考虑制定一个必要的利润“二次分配”方案,来协调“南北关系”,促进南北经济同步发展,看来是十分必要的。


第2版()
专栏:工作研究

如何解决旅馆房费太高的问题?
最近,记者在呼(和浩特)兰(州)铁路沿线采访,发现一些大中城市旅馆业呈现兴旺发达的势头。只有六十多万人的呼和浩特,到去年底已有全民所有制旅店四十多家、集体旅店九十多家、个体旅店七百多家。全市一千二百零一户领取营业执照从事服务业的个体户中,开旅馆的占了60%以上。
旅馆业兴旺,在于利润丰厚。这可从以下对比数字说明:内蒙古有两家情况大致相同的个体户,一户开旅店,一户开理发店,去年理发店获利四千元,旅店获利一万二千元。近两年来,兰州、呼和浩特、包头等大中城市的大饭店、宾馆,大幅度上调了两至三次价格。以包头宾馆为例:甲级房(一人间)1983年一宿为十五元,现已调为二十点五元;乙级房(三人间)一宿由六元调为九元五角。据对呼和浩特新城宾馆、包头宾馆(国营)、包头知青旅社(集体)、呼和浩特玉林旅社(个体)三个档次旅馆的调查表明:规格越高,陈设越齐,价格越贵的客房,其利用率反而越高。上述旅馆平时床位总体利用率为45~60%,而甲级和特级房间一般却保持在90%以上。
旅馆客房规格越高租用率越高的反常现象,是由这一行业的消费者的特殊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造成的。据记者调查,中高档旅馆的住宿者,95%以上是可以“实报实销”的出公差的。高档客房的旅客除少数“够级别”的干部外,大多是来自沿海和内地各种“开发中心”、“贸易公司”的工作人员。
利润过分悬殊,也就刺激着一些有条件兴办旅馆的团体、单位和个人,纷纷把资金投向这个行业。各地一些理发店、洗澡堂也有“转产”加入旅馆业的。
旅馆档次的不断升格,客房价格的不断升高,其结果是各单位行政开支失控,国家财政负担加重。近年来,国家财政部门和不少省、市、自治区,已多次调高公出人员的差旅补贴和住房费标准,但仍赶不上旅馆业调价升档的节奏。而在丰厚的行业利润刺激下,那些“吃不饱”的旅馆,为提高竞争力,便施展各种坑国家利个人的不正当手段。如房费多收,吃饭补贴,发票多开等等。记者在包头知青旅社见到服务台橱窗上堂而皇之地写着:“凡住宿本店者,每人每日补助伙食费四角钱”。
如何解决上述问题呢?有关部门的同志认为:除用行政干预手段,加强对旅馆业的价格管理外,还需注意解决造成这个行业消费者特殊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的客观因素。
(一)各地在整顿各种公司的时候,应把健全财务、差旅制度列为一个重要的整顿内容。不整治好众多“来钱容易,去钱便当”、财务管理混乱的公司,旅馆业经营中的纵奢抑俭之风刹不住。
(二)改革差旅报销制度。具体设想为:定出一个住宿标准线,公出者若按标准住店,则享受规定的差旅补贴;若超标准住店,则按相应比例扣发差旅补贴;若降低标准住店,则按相应比例增发差旅补贴。这样可促使公出人员考虑旅宿价格,从而对整个旅馆业的价格产生制约力,防止一味追求客房高档化的倾向。
新华社记者 王志刚
(据新华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