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2月21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太空定点记
新华社记者 陈智强 新华社通讯员 孙磊
2月20日十七时,我国2月1日发射的实用通信广播卫星,在东经一百零三度赤道上空定点成功。从此,它开始与地球的自转同步运行,从地球望去总是停留在那个位置,执行着规定的通信广播任务。
从成功发射到准确定点,十九个日日夜夜,我国航天测控人员付出了多少心血!他们运用现代科学手段,依靠精湛的技术,使三万五千七百多公里外的卫星听从调遣。
2月2日上午,秦岭脚下,航天测控中心。我国航天测控人员正在对星箭分离后的卫星,进行点火姿态控制的调整。这是测控工作的第一仗,也是保证广播实用通信卫星能够最后定点的一个关键。
早上八时三十分,国务院副总理李鹏赶来了,他下车后便大步直奔指挥大厅,观看测控人员的紧张操作。
3日上午,卫星进入星上远地点发动机预定点火圈。扣人心弦的太空点火时机成熟了。
指挥长向李鹏副总理报告:“星、地所有仪器设备运行正常,已具备最佳点火条件,可按预定计划实施点火。”李鹏副总理赞扬说:“好!”
十时零六分,卫星最佳点火时机来到。“远地点发动机点火!”刹那间,遥控系统自动向太空的卫星发出一串点火指令。
“××指令发出!”
“××指令执行!”
坐在测控指挥大厅参观的人们都“呼”地站了起来,眼睛一齐投向大厅正面的巨大显示板,只见图板上标志卫星倾角的曲线迅速下跌,近地点高度的标线呼呼地往上窜……
点火成功了,卫星进入准同步轨道!指挥大厅人声鼎沸,掌声雷动。
这时,进入准同步轨道的卫星,却跑到了预定位置的东面。为着叫卫星向西飘移,完成定点任务,测控人员开始了新的紧张战斗。他们先将卫星轨道提高几百公里,然后叫它按照地面的意志,逐日向西飘移——二千二百公里、一千四百公里、七百公里、三百公里……逐步向定点位置接近。
当卫星飘移到东经一百零三度上空、取得了定点成功的重要时刻,测控中心大型抛物面天线立即向卫星发出了“刹车”指令。好动的卫星真听话,很快停止飘移。太空中似乎有只无形的巨手,将卫星从准同步轨道准确地拽入了同步轨道。高悬在三万五千七百公里赤道上空的这颗灿烂新星定点成功,标志中国卫星通信由试验阶段进入实用阶段。
(本报有删节)(附图片)
凝聚着中国科技人员智慧的“神箭”——“长征三号”运载火箭的雄姿。
邹毅摄
卫星发射中心参试人员将实用通信广播卫星吊上“长征三号”运载火箭顶端,进行星箭对接。邹毅摄
远望号远洋航天测量船在太平洋上启动测量设备,跟踪卫星。
陈仲华摄


第3版()
专栏:

愿作绿叶
——远洋航天测量随船见闻
本报记者 周庆
海在动,船在动,天上的火箭卫星也在动。远洋航天测量工作区别于地面测量的最大特点,就是“以动对动”。
遇到十级以上风暴,70%以上的人都会爬不起来,再加上温差、时差反应,高频电子设备的辐射影响,生活在钢铁躯壳之中,没有食欲,失眠,是通病。出海一次,人员体质下降很大。即使在这种情况下,船还要昼夜有人开,船上的任务,都要一点不打折扣地完成。所以,长年在远洋船上工作的人,被锻炼成最能忍受、最能吃苦的人。我们的远洋航天测量队伍,就是由这样一些人所组成。他们在艰苦的条件下,创造了一等的工作:
为确保成功,每次执行任务,一条船上要订出几百个、上千个应急方案;
为了电压稳定,测量时,连走廊里一支几十瓦的照明灯开关,都要落实到专人看管,禁止启动;
发射运载火箭,船上数传工作时间一百零七小时,两次任务误码率为○;
发射实验通信卫星,空中目标位置和船位测量精度全部满足总体方案要求;
发射实用通信广播卫星,测量精度又优于总体方案要求,做到了“打一仗进一步”。
正是坚持严细作风,不打无把握之仗,远望号航天测量船才能五下太平洋,都是成功的业绩,没有一次失败的记录。
我国著名火箭专家钱学森赞叹地说:“这支海上测量队伍不愧是一支思想、技术、作风过硬,具有战斗力的科研试验队伍。”
然而,测量设备,不是他们所发明,火箭卫星,不是他们所研制。他们始终只是绿叶,而不是红花。
船上年纪最大的工程师殷伯英,已经五十二岁,是建船之初从首都一个研究所调来的。他终年以船为家,只要有任务,就没有上下班时间,整天滞留在机房里。当年留在大学、研究所的同学、同事,最低都已是副教授了,他还是一个过着两地分居生活的普通工程师。谈到自己的余年,他说:“等到退休之后,再和家人团聚吧。”
总体室主任羊全才,曾就读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也是船上第一任计算机控制部门的负责人。他以埋头苦干赢得了标兵和优秀共产党员的称号,去地方厂、所学习,去上海开会,曾三过家门而不入。家里的困难,从不向领导提起。领导家访时才发现,他们一家四口,只住九点五平方米的住房。他每次探家时,孩子就打地铺睡觉。他爱人对领导说:“老羊愿干多久就干多久,家里的担子我已经挑到现在,愿意再挑下去。”看来,在浩瀚的大海和狭窄的住房之间,也有共同点,那就是测量战士及其亲人对祖国远洋航天测量事业的忠诚。
船上的领导同志,也属于这一代人。老船长朱鹏飞,这个解放前生活在孤儿院的人,曾是我们国家自己培养出来的第一代有技术的海军干部。现任船长傅永生,海上生涯已有三十一年。他爱人卵巢长了瘤子,医生建议立即动手术。去年7月,爱人千里迢迢从青岛赶到测量船基地,希望在当地医院开刀,他说没时间照顾。爱人请他一同回青岛,他说任务在即离不开。走路都已困难的爱人,只好一个人返回青岛。
共产党员的心肠不是铁打的,但在祖国人民需要的时候,忘我工作的,应是共产党员。这种献身精神,正是远望号的“船魂”,它已成为宝贵的精神财富被青年一代继承下来。
船上的技术干部,多数三十几岁,他们没有可以炫耀的学历、资历,也没有上一代人那样巩固的“后方”。但他们以这些人为榜样,抹着一把把汗水承担起工作、学习、生活三副重担。
二号船首屈一指的计算机软件设计人员王晓德,只上过初中,开始不过是西安航天测控中心的炊事员。他刻苦自学,掌握了测量船上万次计算机的应用程序和系统程序。我国实验通信卫星、实用通信广播卫星海上测量中心计算机、光笔显示计算机、遥测数据处理机的软件方案,就是由他设计、由专家会议审定付诸实施的。他爱动脑筋。一次,他正琢磨技术问题,爱人让他给孩子买一袋奶粉。他来到商店,左顾右盼不知该买什么,最后买了一件玩具汽车回去“交差”。
有一位助理工程师,爱人在1985年12月30日才抽出时间探亲,坐火车四天三夜,行程一千七百多公里,一下火车,丈夫又为她买了两天后回去的车票,因为他要按时出海。他的爱人是中学教师,家里一个孩子已经七岁了,因住得离小学校较远,无人接送,还没有上小学。
在远望号船上,各部门的负责人、技术骨干,目前就是这些三十多岁的人,他们已成为扛大梁的一代。
目睹以上两代人的精神风貌,一些新上船的大学、中专毕业生,开始深思人生的真谛,开始对事业这个字眼作出新的理解。那是今年1月20日下午,测量船已接近试验海区,青年人以他们特有的激情,召开了“为国防科技事业献青春讲演会”。船舱外,海水滔滔,船舱内,一片安静。一位上船不到两年的共青团员在倾吐自己的肺腑之言:“周围这些年过半百的老同志,用行动证明,事业就在工作中。他们放弃了研究所优越的工作条件,放弃了成为教授、学者的机会,带着兢兢业业的作风、丰富而娴熟的技术,来作一名具体的操作人员。要说事业,他们比我更有资格。我还徬徨什么,怀疑什么?让别人去当红花吧,我当绿叶。远望号上,将留下我们光荣而自豪的回忆。”
这不光是讲演者一个人的心愿。去年毕业于华中工学院无线电工程系的程宇锋,在学校时就立志做一位企业家。他自学了不少管理方面的书籍,刻意培养自己组织、社交能力,为去工厂做了充分的准备。一个学工的,准备去工厂,这本是顺理成章的事,组织上却分配他上了测量船。开始,他想不通。一年后,他通了,他找到了新的事业,投入了扎扎实实的工作。
季红星可算是他们中有代表性的一个。他1982年毕业于大连海运学院。离校时,就拿到了在远洋轮上当二副的执照。可是,在远望号上,他只能从航海员开始船上生涯。三年多时间,他从航海员到见习副航海长再到副航海长,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了过来。工作之余,他阅读了大量船舶资料,细致分析了测量船的船体结构和船型特点,把计算机技术和航海技术结合起来,编制了劳兰A位置线网络、快速定位程序、天文定位程序、船舶避碰程序等,把十多个小时的人工计算变成了几分钟的机器计算,为提高效率、保障安全,做出了贡献,荣获“边陲优秀儿女”银质奖章。
在远望号上,谁也无法忘记,首次执行任务时,能够独立驾驶万吨巨轮在大洋上闯荡的,只有两船的正副船长。如今,一支成梯形结构的远航技术力量已经形成。他们是完成测量任务的重要保证。当年,船上测量工作的技术中坚,是五十、六十年代毕业的大学生。如今数以百计的二三十岁的青年工程技术人员,已经成了主力。他们愿作绿叶,甘当配角。他们的献身精神,换来了我国远洋航天测量事业的累累硕果。这才是最美的花,因为这花开在祖国人民的心上。


第3版()
专栏:

国家计委等联合颁发“七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实施办法的若干规定
本报讯 据今天出版的《中国科技报》报道:最近,国家计委、经委、科委和财政部联合颁发了“七五”国家重点科学技术项目(攻关)实施办法的若干规定。
规定指出,“七五”国家重点科技项目计划,是国家指令性计划,由国家计委会同国家科委、国家经委,根据科技发展方针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在部门和地区工作的基础上进行综合研究和平衡后编制,由国家计委统一下达。国家重点科技项目分为项目、课题和专题三个层次。国家计划的组织实施,由组织协调部门、主持部门和承担单位负责,实行分级管理。
规定指出,国家拨给重点科技项目的经费,按不同类型实行分类管理、部分偿还的制度,改革过去那种经费由国家拨款包下来吃“大锅饭”的弊端。攻关专题分作三类。
A类:基础研究和部分应用研究,资源环境、劳动保护、气象科学、医疗卫生,计划生育和优生优育,一部分农业科技项目,以及国家为开拓新兴领域所组织的高技术风险项目,实行国家拨款,无偿支持。
B类和C类:指以实现科技开发成果转化成商品生产为目标,成果转化后有直接经济效益和偿还能力的项目。其中开发周期长、有一定风险的属于B类,要偿还国家拨款的30—50%,开发周期较短的,具有较强偿还能力的项目属于C类,其偿还额度为国家拨款的50%以上。
规定明确指出,国家重点科技项目,要积极试行面向社会公开招标,保证所有投标单位的同等权利,保证项目指标达到国家计划要求。改革条块分割、封闭式的、单纯靠行政指令分配任务的管理办法。
规定还指出,国家重点科技项目成果的所有权,属于国家。国家鼓励研究成果的有偿转让。除国家有特殊规定外,创造成果的单位有权进行转让,转让研究成果的收入,归创造成果的单位。


第3版()
专栏: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讨论会在京举行
据新华社北京2月20日电 为期四天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讨论会今天在京结束。来自十四个省市的八十多名社会科学研究工作者联系当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实际问题,着重探讨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思想建设的规律问题。
与会同志认为,几年来,对外开放、对内搞活这一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大大推进了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但与此同时,剥削阶级的腐朽思想继续渗入到我们社会生活里面,在党内和社会上滋长起不正之风。这种不正之风对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产生了消极影响。
讨论会指出,当前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端正党风和社会风气。因此,一方面要在全体人民中普遍地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教育;另一方面要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建设,从制度上防止不正之风的产生,坚决打击危害社会主义事业的各种犯罪活动。
会议是由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中央党校、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单位联合举办的。


第3版()
专栏:

全国政协京昆室举行京剧昆曲晚会
据新华社北京2月20日电 全国政协京昆室今天晚上在政协礼堂举行京剧、昆曲晚会。
王震、杨静仁、胡子昂、钱昌照、杨成武、陈再道、吕正操、马文瑞、荣高棠同在京的政协委员、各界人士,以及港澳同胞、海外侨胞一千多人,一起欣赏了京剧《龙凤呈祥》、昆曲《思凡》。


第3版()
专栏:体育

万里致电萨马兰奇感谢授予他金质奥林匹克勋章
新华社北京2月20日电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万里今天在这里打电报给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感谢国际奥委会授予他金质奥林匹克勋章。电报说:“我将同国际奥委会一起,为发扬奥林匹克精神和促进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继续做出努力。”中国奥委会副主席黄中今天也致电萨马兰奇,感谢国际奥委会授予他银质奥林匹克勋章。


第3版()
专栏:体育

上千少数民族体育健儿八月云集新疆
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规模将超过历届
本报讯 我国各少数民族体育健儿大显身手的盛会——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定于今年8月10日至17日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举行。
预计将有近千名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少数民族体育健儿,参加为期八天的比赛和表演。本届运动会的规模将超过1982年在内蒙古呼和浩特举行的上届少数民族运动会。正式比赛项目除摔跤和射箭外,增加了射弩、秋千、赛马、叼羊和抢花炮。自治区政府和新疆各族同胞正积极做筹备工作,欢迎各少数民族体育健儿。乌鲁木齐市的学生们还将在运动会开幕式上表演大型团体操。运动会上还将表彰一批少数民族地区体育先进单位。


第3版()
专栏:体育

笑迎春风球拍挥 老当益壮争金杯
四单位网球元老邀请赛结束
据新华社广州2月18日电 (记者何惠飞)1986年四单位网球元老邀请赛,经过三天竞逐,今天在广州结束。香港队的何歇浦和姚以仁夺得男子双打第一名,荣获“青松杯”。香港队的陈福海和林徐婉园获得男女混合双打冠军,捧得“天鹅杯”。
香港爱国人士霍英东先生参加了这次比赛,并与梁兼绍合作,获得男子双打第三名。获得男子双打亚军的是广州的赵廷瑶和王雄华。获得混合双打第二、第三名的分别是香港的李奕善和梁伍玉葵、广州的黎福俊和黄自华。
由霍英东先生赞助举办的四单位网球邀请赛始于1983年,每年举办一次,今年是第四次。
参加这次比赛的有来自解放军、辽宁、香港和广州四个单位的三十六名运动员。男运动员年龄在五十岁以上,女运动员年龄都在四十岁以上,不少运动员已年逾古稀。


第3版()
专栏:体育

新西兰体育活动见闻
本报记者 吴骅
位于南太平洋上的岛国新西兰,以其特有的田园式风光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新西兰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同样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优越的自然条件
从飞机上鸟瞰新西兰,绿草成茵,很少看到光秃秃的土地。在奥克兰市,无论是在中心城市和郊区小镇,还是在村镇相间的公路两旁,到处可以看到绿树和花草。尤其是到处铺着绿茵茵的草坪。
仔细观察,你就会发现,在这些草坪中有各种各样的体育场,有高低不平的高尔夫球场,有整整齐齐的板球场、垒球场、足球场和橄榄球场。这些体育场都归属于各个俱乐部和企事业单位,有专人负责管理、修整。在我所看到的体育场中,几乎每一个都可以与北京工人体育场的草皮场地媲美,一些草皮足球场的条件甚至超过了我们国家队训练的场地。
新西兰人正是充分利用了大自然所给予他们优越的自然条件,开展丰富多采的体育活动。
体育周末
我曾询问过不少新西兰人,他们如何度过周末,回答都是:“星期六体育锻炼。”
体育周末对不同职业、年龄、性别、爱好的人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每到星期六,全家出动,到俱乐部参加体育活动,人们或者相约聚集到某个赛场,进行一场板球、垒球或者足球比赛。周末更是中、小学生进行锻炼的大好时机,游泳、骑车、踢球等等,每个体育场上都很热闹,充满了活力。
一位俱乐部的负责人告诉我:“每个俱乐部的体育场都是免费向会员开放的,人们可以在任何一个俱乐部交纳很少的会费,就可以随时到体育场来锻炼。”
热衷于体育的志愿者
各个俱乐部都有不同年龄组、不同项目的业余代表队,执教的教练与美国、欧洲等的俱乐部大不相同,他们都是不拿分文的志愿者。这些教练员大都是下班后来帮忙,没有报酬,但是他们工作都非常认真、负责。甚至在大型的第六届世界女子垒球锦标赛的组织委员会中,拿工资的官员也仅有一人,其他官员和工作人员都是利用假期来帮忙的“垒球迷”和兼职教练员,他们也是不拿分文的志愿者。
最热门的运动项目
新西兰最热门的运动项目是板球、垒球、橄榄球和帆船比赛。夏季是板球和垒球的赛季,国内外各种比赛接连不断。而冬季则是橄榄球、足球的赛季。
每当赛季来临,报纸、电视、广播就充满了体育比赛的消息、实况。新西兰人对体育的狂热绝不亚于美国、日本棒球赛季的“棒球热”。他们顶烈日酷暑观战,有的甚至全家出动,带上野营用具,一看就是一天。
按新西兰人的话说,在他们的生活中,体育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没有体育,生活就没有意思了。


第3版()
专栏:

甘肃发现一批武术器械和文献资料
甘肃省武术挖掘整理工作取得了较大成果,三年来,在省内发现了三百多件武术器械和收集整理了三百多部武术资料。其中,有在成县发现的吉鸿昌于一九二八年陇南国术大会上奖给拳师王步高的奖状、矛头和银盾,在武山县发现的明代骠骑将军王雄使用过的“春秋大刀”,以及一批宋、明、清等朝代的刀、剑、矛、鞭等器械。(据新华社)


第3版()
专栏:今日首都和各省市区报纸要目

一线接通上下 重庆市长公开电话非虚设 善举贵在坚持
两信分出正邪 岳阳农民揭发歪风受表彰 诚意全看行动
《重庆日报》市长公开电话坚持办公两年,接群众电话二万三千多次,整理出近四千条群众意见,基本做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交待
《湖南日报》岳阳县荆州乡两名青年农民写信揭露区、乡干部的不正之风,县委给予奖励,并聘请他们为编外农村政策研究人员
《宁夏日报》银川市清理取缔三十七家不符合条件或有严重违法活动的公司
《解放日报》我国第一艘在船坞里建造的轮船——三万九千吨散装货轮“安平2号”在江南造船厂下水
《安徽日报》总投资七亿多元的淠史杭—巢湖地区农业开发项目破土动工
《广州日报》春节以来,广州蔬菜日上市量一百一十万公斤以上,品种有四十多个,价格便宜,为蔬菜开放以来所少见
《四川日报》全省高等学校一百三十六个后勤工作先进集体、二百二十八名先进个人受到表彰
《青海日报》青海省成立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
《河北日报》全省农村村级整党春节后陆续展开
《云南日报》退休老教师邹宜经主动从湖南醴陵县来到云南边疆,在河口坝洒农场中学任教
《大众日报》山东临沂地区建立起地、县、乡三级培训网,已培训村干部五万三千多人
《北京日报》朝阳区领导干部带头清退非正常收入
《陕西日报》全省第一个邮政储蓄点在西安开始办理储蓄业务
《冶金报》我国最大的黄金冶炼厂将在三门峡市兴建
《中国妇女报》锦旗奖状多得没处放,困难问题长期无人管,梧州市蛇仓养蛇女工劳保、工资待遇问题亟待解决
《沈阳日报》沈阳输油公司领导在工程招标中,见彩电、金钱不动心,自觉抵制靠行贿揽活的歪风
《南方日报》广州市去年以来查处党员干部犯罪案件一百多宗
《新疆日报》乌鲁木齐铁路局党委制定纠正不正之风、改进机关作风的“十个不准”
《吉林日报》农安县去年生产的百万只雁鹅进入市场,增加收入二百七十五万元
《贵州日报》普定县表彰和奖励帮贫扶贫致富、对国家作出贡献的九十名农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