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2月2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西哈努克民族主义军突袭越军司令部
  民柬电台要求苏联停止援越侵柬
新华社曼谷1月31日电 (记者杨木)民主柬埔寨西哈努克民族主义军的一支部队不久前向驻守在金边郊区的越南军队发动了第一次进攻,对民柬联合政府的抵抗力量是很大鼓舞。
这一消息是西哈努克民族主义军总司令诺罗敦·拉那列亲王今天晚上在这里向新华社记者透露的。
拉那列说,去年12月6日晚八时,他的一支部队向距离金边市中心四至五公里的百事可乐工厂附近的一个越军据点发起攻击,战斗持续了三十分钟,打死越军十六人,打伤敌军多人。西哈努克民族主义军方面五人牺牲、一人受伤。他们攻占了敌人的据点,直到晚十时才乘船沿洞里萨河撤到沿岸的莫卡普村。
拉那列说:“这个重要消息没有及时报告,因为内地同我们的司令部之间通信联络不便。但是我们在金边附近的军事存在事实上已经表明了抵抗力量的发展。”
这位总司令还说,成功袭击越南侵略者的另一次战斗1月6日凌晨一点发生在磅湛省省会。二百八十多名西哈努克民族主义军的战士突袭越军七七零九部队司令部,经过三十分钟激烈战斗,越军在战场上丢下三十二具尸体,西哈努克民族主义军缴获一大批弹药和军用物资,四人阵亡、一人受伤。
拉那列说,值得称赞的是,西哈努克民族主义军和民柬国民军为团结战斗打击内地的敌人树立了榜样。在马德望市以东十公里处一条河的南北两岸,有两个越军哨所。西哈努克民族主义军1月20日凌晨三时三十五分突袭北岸哨所,国民军同时向南岸哨所发起进攻。由于配合得好,两个越军哨所几乎同时被摧毁。西哈努克民族主义军方面击毙十二名越军,并缴获一门迫击炮、一支火箭发射器和大批军事装备。
拉那列总司令最后说:“听到这个好消息,我非常高兴。我期待同国民军和高棉人民民族解放军进行更多顺利而又成功的军事合作。”
据新华社北京2月1日电民主柬埔寨电台今天广播一篇评论说,如果苏联真正想解决柬埔寨问题,就应停止援助越南,向越南施加压力,迫使它从柬埔寨撤出全部侵略军。
评论说,苏联成倍地增加对越南的援助,继续把坦克、大炮、武器弹药源源不断地运往柬埔寨,以供侵柬越军在这个旱季发动攻势,扑灭柬埔寨爱国武装力量的反侵略斗争。这表明,在柬埔寨问题上,苏联的立场没有任何改变。(附图片)
  西哈努克民族主义军的战士们得知前线胜利喜讯时振臂欢呼。
新华社记者 陶俊峰摄


第6版()
专栏:

  苏联外长重申
  不改变政治解决东南亚问题方针
新华社莫斯科1月31日电 苏联外长谢瓦尔德纳泽今天重申,苏联“不改变关于政治解决东南亚问题”的方针,支持最近召开的越南、老挝和金边政权外长会议提出的所谓“建设性建议”。
据塔斯社报道,谢瓦尔德纳泽今天在接见韩桑林政权驻苏联大使贺南洪时重申了这一立场。
此间观察家注意到,连日来,苏联同越南和金边政权频繁接触。本月26日,苏联外交部副部长贾丕才接见了越南、老挝和金边政权的驻苏大使,23日至29日苏联和越南在莫斯科举行了“政治磋商”。


第6版()
专栏:

  美国举行遇难宇航员追悼仪式
  里根说要继续实施太空计划 打捞工作获更大进展
本报华盛顿2月1日专电 记者景宪法报道,昨天下午,在美国得克萨斯州休斯敦约翰逊航天中心的草坪上,举行了悼念
“挑战者”号航天飞机七名遇难宇航员的仪式。
一万五千名航天工作者和他们邀请的客人参加了追悼仪式。其中有七名遇难宇航员的家属和亲友以及英国、印度、墨西哥、沙特阿拉伯等国的代表。这个宇航中心的几个大厅里摆满了数百计的各种花饰,其中有约旦国王侯赛因送来的白兰花花圈。与会者在休斯敦郊区的住宅前院的树上挂了黄色丝带。全美国观看电视实况转播。
美国总统里根和夫人出席了仪式,在仪式前接见了遇难宇航员家属,然后一同坐在会场的第一排,并发表了讲话。里根在讲话中,逐一赞扬七位遇难宇航员的一生和成就,表示要继续实施太空计划,包括建立太空站。他说,“我们要达到新目标并取得更大的成就——这才是我们悼念‘挑战者’号上七位英雄的办法。”里根讲话结束后,空军乐队奏起哀乐,四架喷气式飞机在上空轰鸣。
据美联社报道,美国海岸警卫部队在失事地点的打捞工作,取得了出乎航天局意料的收获。打捞人员还在31日发现了五大块残骸,特别重要的是一个小型潜水艇在海底探测到的一个大的金属物体,认为这可能是“挑战者”号的座舱,如果属实,宇航员的遗体可能留在里面。但有的警卫队官员认为它不是座舱,还有待查明。
帕特里克空军基地的医生仔细检查了漂到卡纳维拉尔角以南五十六公里的海岸上的一块骨头和细胞组织,以确定是否属于七名宇航员中的一个人的。这块骨头上还附着一只蓝袜子。航天局意识到有可能发现人的遗体,特别在举行追悼会的31日发表声明说,“出于对宇航员家属的尊敬,国家航空和航天局官员今天将不就有关个人财物或遗体的任何情况发表看法”。(附图片)
1月31日,在美国休斯敦的约翰逊航天中心,一万五千人举行了悼念七名遇难宇航员的活动,里根总统(前排右)和夫人、遇难者的家属及应邀前来的外国客人参加了这次悼念活动。图为举行悼念活动现场。右上为悲痛欲绝的遇难者的家属。 本报电视照片


第6版()
专栏:

  阿富汗游击队挫败苏军较大规模进攻
  袭击敌军一个师部 击毙敌师长和两名苏军顾问
本报伊斯兰堡1月31日专电 记者史宗星报道,阿富汗游击队最近在楠格哈尔省挫败了苏联—卡尔迈勒军队的一次较大规模的进攻。
据报道,1月上旬,一支苏联卡尔迈勒军队在大批飞机和坦克配合下,向楠格哈尔省的科士蒂县的游击队基地发动进攻。该县一百多名游击队员英勇反击打退了敌人的这次进攻。敌人在撤退时丢下了七十具尸体。游击队员打落了敌军的一架武装直升飞机和一架米格战斗飞机以及七辆坦克。科士蒂县距侵阿苏军的贾拉拉巴德空军基地只有十公里,那里的游击队非常活跃,经常对整个空军基地发动突然袭击。
1月10日,在坎大哈省的阿吉斯坦县,当苏军的直升飞机在游击队基地上空侦察时,游击队用高射机枪打中了其中的一架。飞机着火坠落,机上四名苏军士兵丧命。三个小时后,敌人又派来几架直升飞机,其中两架在飞机残骸附近着陆,抢走了这四具尸体。
本报伊斯兰堡1月29日专电 记者史宗星报道:阿富汗游击队最近在帕克蒂亚省袭击了敌军的一个师部,打死了敌师长和二名苏军顾问。
巴基斯坦国际通讯社今天报道说,游击队的这次袭击行动发生在靠近阿富汗和巴基斯坦边界的加吉地区。游击队用火箭击中了苏联顾问的住房,有九名苏联士兵同苏军顾问一起被打死。在这次袭击中,游击队还击毁了敌军的一个瞭望所和一座弹药库,并打死了四名卡尔迈勒政权的官员。
另据阿富汗通讯社今天报道,在加兹尼省的加卡里县,游击队最近伏击了一支苏联军队,使之受到重大损失。消息说,游击队得到敌军来犯的情报后,事先埋伏起来,并在敌军必经的道路上埋了地雷。当苏联军队经过时,地雷爆炸,先炸毁四辆坦克,接着游击队猛烈射击,敌人乱作一团,丢下许多尸体急忙后撤。在这次伏击中,游击队还用高射机枪击落了一架武装直升飞机。
阿富汗通讯社还报道说,最近,在阿富汗第二大城市坎大哈,市民举行了一次大规模示威游行,抗议苏联—卡尔迈勒军队的野蛮搜查行为。游行群众高呼“俄国人滚出阿富汗”等口号。(附图片)
  阿富汗游击队战士乘吉普车奔赴前线。


第6版()
专栏:

  民主也门最高人民委员会表示
  将继续加强同阿拉伯国家关系
本报开罗2月1日专电 记者王士芳、安国章报道:民主也门最高人民委员会主席团昨日发表声明,表示将继续加强同阿拉伯也门的联合,维护并巩固同所有阿拉伯国家的兄弟关系。
声明说,将采取一切措施,将阿里·纳赛尔及其同伙逮捕法办。民主也门领导人阿塔斯1月30日在亚丁举行记者招待会也强调,要同沙特阿拉伯发展“兄弟关系”,并希望同邻国阿拉伯也门和阿曼建立“强有力的关系”;同时将继续同苏联发展“热乎的”关系。只要美国尊重民主也门的主权和独立,他的政府不拒绝同美国建立“真诚的关系”。他还表示,欢迎同所有国家,包括那些“尊重我们主权和独立、不干涉我们内政”的西方国家建立良好关系。
被认为已遭处决的地方行政部长阿里·萨利姆·比德,昨天在亚丁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描述了这次内战爆发前夕的某些情况。他说,1月13日,正当执政党的政治局委员们准备开会时,阿里·纳赛尔的警卫人员突然冲进来向他们开火,前国防部长安塔尔和他的继任者卡西姆等被当场打死。他本人则在以后的战斗中负伤,进医院治疗一段时间后出院。


第6版()
专栏:述评

  阿斯科纳总统面临的希望与挑战
  本报记者 姚春涛
1月27日,洪都拉斯新总统、五十八岁的何塞·阿斯科纳在发表就职演说时,受到台下四万多名听众的热烈欢迎。看来,人们对新总统寄予不少的希望,到洪都拉斯采访的各国记者认为他面临着许多挑战。
刚从洪都拉斯回到墨西哥的一位美国记者说:“谁都知道,洪都拉斯是中美洲最贫困的国家,但许多人并不清楚那里的居民已穷困到什么地步。”洪都拉斯目前欠外债约三十亿美元,全国大约有三十五万人失业,六十万人半失业。在农村,外国记者亲眼看到,穷苦的农民“不得不靠摘野果挖根茎植物充饥”。因而,发展经济是新政府在对内政策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阿斯科纳总统在就职演说中表示,新政府要恢复经济,努力战胜贫困,为近百万人寻找就业机会。而当他强调决不让人民加重饥饿和贫困而去偿还外债时,全场群情激动。但是,新政府要实现这些诺言,并非易事。这位美国记者认为,上届政府留下了巨额财政赤字,而工农业却停滞不前,外贸下降,“许诺同现实的可能性相距太大”。对付经济困难无疑将成为阿斯科纳政府面临的一个挑战。
在对外政策问题上,阿斯科纳总统在就职演说中指出,不干涉政策是其中美洲政策的基础。他对孔塔多拉集团继续进行和平斡旋表示坚决支持。有消息说,阿斯科纳总统与前来参加他的就职仪式的尼加拉瓜副总统塞尔希奥·拉米雷斯于27日举行了会谈,双方就恢复中断多年的双边接触达成一致,并商定两国总统还将举行会晤,进一步商讨两国关系问题。阿斯科纳总统在中美洲问题上采取的这种立场如能坚持下去,无疑将有助于缓解在中美洲和谈进程中出现的僵冷气氛。但是,也不能不看到,洪都拉斯在对外政策上、特别是在军事上,美国在洪都拉斯的势力和影响十分强大。目前美国的中美洲政策依然强硬,如它仍然不能对孔塔多拉集团新的和平努力作出配合行动,洪都拉斯新政府能否独立自主地实践自己的许诺,无疑是对阿斯科纳的严峻考验。
洪都拉斯长期受军人统治,1981年才建立文人政府,这次两届文人政府进行交接是近五十年来的第一次。但总的来说,军人在政界仍有很大影响。同时,阿斯科纳这次当选上台带有某种偶然性。参加这次选举的有九名总统候选人,代表四个政党,而阿斯科纳的自由党拥有四名总统候选人。由于选举按候选人得票总和票数最多的党所推举的得票最多的候选人任总统的方式进行,对自由党十分有利,阿斯科纳才战胜对手。因此,他的政治基础并不牢固,在执行其内外政策时,不能不受到多方牵制。看来要真正把他就职演说中提出的政策贯彻下去是不容易的。
不过,墨西哥和拉丁美洲的舆论仍然对阿斯科纳总统寄予希望,希望洪都拉斯在他的领导下能够有所前进,能够为中美洲和平作出贡献。(本报墨西哥城1月29日电)


第6版()
专栏:

  南非非洲人国民大会发表声明
  谴责博塔继续推行白人统治的叫嚣
本报综合新华社消息:南非非洲人国民大会1月31日在卢萨卡发表声明,强烈谴责南非总统博塔在南非议会上的政策性讲话。博塔在讲话中仍然坚持要继续推行白人少数人统治的制度和入侵邻国的政策。
声明说,博塔所说的不同种族的人共处和共同分享权利的“民主理论”,只不过是掩饰少数白人统治黑人的一种手法。
博塔在南非议会上作政策性讲话时说,他准备“废除”限制有关黑人自由活动、寻找职业和居住地点的“通行证法”,放宽对黑人进入城市的一些限制。但他又表示要顽固坚持少数白人的统治权,强调必须保护少数人的权利。他还要挟邻国同比勒陀利亚建立“联合安全委员会”,否则,他的政府将“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自卫”,对付游击队的袭击。
另据报道,南非主教图图在为南非在押黑人政治犯的家属筹集了五十多万美元的基金以后,于上周末结束对美国的访问回国。
据报道,这笔基金将由南非教会理事会分发给南非被扣押的政治犯的家属。


第6版()
专栏:

  克拉克西总理阐明对地中海局势立场
  意大利将继续维护地中海和平
本报罗马1月28日专电 记者许庆美、史克栋报道:意大利总理克拉克西今天中午宣称,“目前地中海形势处于微妙的时刻”,意大利“将继续为维护这一地区的和平而努力”。
克拉克西在总理府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说,意大利和其它欧洲国家的政府应该承担义务,防止再次受到恐怖活动的袭击,地中海地区的国家也不应向恐怖分子提供物质上和道义上的支持。同时,意大利反对为制裁恐怖活动而采取军事行动。在谈到1月27日欧洲共同体外长会议通过的关于反对恐怖主义的声明时,克拉克西指出,“共同体十二国反对恐怖主义的立场是坚定的,措施是富于建设性的,有利于为地中海地区摆脱危险寻求解决办法”。
自去年罗马机场发生爆炸事件以来,意大利同南斯拉夫、埃及、土耳其以及奥地利、英国、法国、联邦德国等国家,就缓和地中海紧张局势,协调反恐怖活动进行磋商,并提出建立“反对恐怖主义活动网”,成立“常设的欧洲反恐怖协调机构”等主张。


第6版()
专栏:

  海地全国戒严加强镇压
本报讯 据报道,1月31日海地总统杜瓦利埃否认他的政府已被推翻,并宣布全国实行戒严,加强镇压措施。
前一天,海地议会通过的这个戒严令,停止公民的一切宪法保障。所有发表过反政府言论的几家教会电台都已被关闭。
1月31日,美国白宫发言人斯皮克斯对记者说,杜瓦利埃家族的政府已被推翻,让—克洛德·杜瓦利埃逃往国外。但几小时后,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又说上述消息是不可靠的。美国政府正在调查这个不可靠的消息是怎样传到国务院和白宫的。


第6版()
专栏:

  墨西哥和委内瑞拉总统发表联合公报
  要求产油国合作稳定世界石油市场
本报墨西哥城1月31日专电 记者姚春涛报道:墨西哥总统米格尔·德拉马德里和委内瑞拉总统卢辛奇在墨西哥南方名城坎昆进行了一整天会谈之后,于今天凌晨发表了一项联合公报。
这两个拉美最大的石油输出国总统的会谈,是在国际石油市场严重不稳定的时候进行的,双方对国际石油市场的目前状况深感不安,认为这将会直接影响石油输出国的外汇收入,危及他们的经济调整和经济复苏。
联合公报指出,发展中的石油输出国,尤其是象墨西哥和委内瑞拉这样面临着外债重压的国家,它们的支付能力将受到石油价格下跌的损害,同时还要受到发达国家的保护主义和高利率的影响,因此必须立即采取积极行动。
公报提出了一些具体行动计划,主要有:一、尽一切努力稳定石油市场,两国将在同生产国和消费国进行必要斡旋方面紧密合作;二、参加制订价格时,将执行灵活的政策;三、建立一个由两国政府能源部长参加的石油合作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交流情况,商量对策;四、近期内召开一次卡塔赫纳会议参加国的会议,分析石油市场危机对拉丁美洲债务国的不同影响;五、呼吁石油输出国生产不要超过市场需要;六、要求石油输出国不管是否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采取团结一致的行动,维护石油市场的稳定。
两国总统还在公报中建议卡塔赫纳集团召开会议,讨论世界石油市场危机对拉美债务国的影响。


第6版()
专栏:综述

  海地政局发生动荡
  方秋
自1月份的最后一周以来,地处加勒比海的黑人国家海地连续爆发反对杜瓦利埃独裁统治的群众抗议示威,政局随之急剧动荡。
这次群众抗议活动的起因是,去年11月28日,位于西海岸的戈纳伊夫市发生学生示威游行,警察开枪镇压,打死了三名学生。此后,群众的不满情绪日益高涨起来。今年1月7日,海地新学年开学,各地学生抵制开学。第二大城市海地角几乎全部罢课。戈纳伊夫市学生再次走上街头。在西南部的一些城市,示威群众高呼反政府口号,封锁道路并放火烧毁了政府机构大楼。在首都太子港也出现了号召人们起来反饥饿、反贫困的传单。
面对人民群众的示威抗议的扩大,海地当局下令关闭了所有学校,并指令军队“严厉镇压全国各种形式的示威”。同时,杜瓦利埃不得不释放一些被监禁的反对派领导人,并解散了不断制造失踪事件和严刑拷打事件的政治警察,撤换了包括海军、空军、总统卫队和国家安全部队司令在内的一批高级军队领导人。但是,当局的这些措施并未能阻止事态的进一步发展。从1月27日起,以第二大城市海地角为中心的群众抗议活动声势越来越大。参加抗议的人由青年学生扩大到其它阶层。29日,拥有六万人口的海地角就有三万多人走上了街头,愤怒地高呼“打倒杜瓦利埃”的口号,并向当地倾向政府的电台投掷石块。杜瓦利埃政治上的反对派也积极行动起来。1月31日,反对派要求废除总统终身制,立即举行大选,恢复立法机构或者总统辞职。有消息说,由反对党、宗教界和军界组成的一个军民联合政府准备接管政府。
海地在历史上曾以哥伦布发现美洲最初登陆的所在地和在拉美独立运动中建立世界上第一个黑人共和国而闻名。然而,在近几十年间,海地却一直处在杜瓦利埃家族的独裁统治之下,暴政与贫困已经成为这个国家的标志。1957年,老杜瓦利埃上台后,为了维护其独裁统治,组织了一支由信奉伏都教的教民组成的卫队,称为“通顿马库特”,意为“吃人魔王”,到处残害无辜。
1971年,老杜瓦利埃死去后,他十九岁的儿子让—克洛德·杜瓦利埃继续作为终身总统统治这个国家。小杜瓦利埃虽然作出一些政治开放的姿态,如改组吓人的“通顿马库特”、大赦政治犯、举行市政选举等,以改善一下国际形象。但实际上,他并未放松恐怖性的镇压。去年7月,小杜瓦利埃搞了一次所谓“公民投票”,表面上提出一些所谓民主化的措施,而实际上却为了让终身总统的地位更为合法化。反对党为了避免迫害而拒绝向当局进行登记和投票。
杜瓦利埃的家族统治已使海地人民难以再忍受下去。经济上,海地是西半球公认的最贫困的国家。海地人均年收入不到三百美元,但实际上在这个六百万人口的国家里,占人口不到1%的富人却占有国民收入的近一半,80%以上的海地人的年收入不到一百美元。城市中到处是贫民窟和失业的人群,农民则背井离乡大量流亡国外。不少无以为生的海地人甚至只得靠卖血度日。而杜瓦利埃家族等统治阶层则通过营私舞弊,侵吞政府收入,贪污国际贷款。
正是这种政治上的不民主和经济上的贫富悬殊使得广大海地人民反对杜瓦利埃家族统治的不满情绪日益加深。正如一家拉美报纸说的,“根深蒂固的致命性冲突已经动摇了它的统治根基”。当前,海地所爆发的群众性反政府活动,就是这种积蓄多年的政治危机的集中表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