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2月2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土地虽多知节省 惜地守法受益多
黑龙江省依法管理土地见成效
本报讯


第2版()
专栏:

  惜土如金 造福子孙
  山朵村建房不占耕地
本报讯 “房屋照建,耕地未占”,湖南省嘉禾县肖家乡山朵村做到了这一点。近年来全村先后盖新房一百多间,全部用的是旧宅基、村中空坪或山坡,未占一分水田。
山朵村地处丘陵山区,人多田少。这几年要求建新房的农户越来越多。村干部经常向大伙宣传国家有关土地法规以及县、乡禁止占用耕地建房的规定。他们和大伙算帐对比,使群众充分认识珍惜耕地的重要性。这个村1952年人均占有水田一亩。近年来下降到半亩,每年生产的粮食仅能供本村人吃饱。帐一算,大伙说:“田土不能生崽,用一点就少一点。我们不能夺子孙后代的饭碗。”
认识到珍惜耕地的重要性后,这个村建立了土地管理制度。如实行集体审批制度,先由建房户提出申请,经村民小组讨论通过,再报村委会批准;建房户必须做到“三要”、“三不准”,即:粮食要过关,公款要还清,计划生育措施要落实;不准占用耕地,不准毁坏树木,不准违反村庄建设规划。(文辉)


第2版()
专栏:

  我国远洋渔业初战取得可喜成果
本报讯 去年刚刚起步的我国远洋渔业已经取得可喜的成果。第二批鱼货近二千吨已于一月二十四日安全运抵天津港。
这次运回的品种主要有带鱼、鲳鱼、鲷鱼等十多个品种,都按照国际标准经过冷冻处理。
(徐英杰)


第2版()
专栏:

  西安铁路分局连续安全生产千天
本报讯 记者景险峰报道:近三年,郑州铁路局西安分局实行了连续一千天无责任行车重大事故和大事故。这个安全生产纪录,居郑州铁路局所属八个铁路分局之首,并跃入全国各铁路分局安全生产前十名,荣获铁道部安全奖杯。
西安铁路分局贯彻执行从严治路方针,严格作业标准化,从违章作业抓起,防微杜渐,加强科学管理,从分局到各站段,直至每个车间,自上而下都建立了安全质量保证体系,促进了安全生产形势一年比一年好。


第2版()
专栏:

  宁夏供销社安排两千多剩余劳力
本报讯 据宁夏日报报道:宁夏回族自治区供销系统广开门路,积极为农村剩余劳力找出路,近两年来,已为两千六百多名农民安排了工作或找到了施展才干的门路。这个区改革用工制度,吸收农民进供销社参与企业经营。目前,全区供销社从农民中共吸收合同工一千一百多人,占基层职工总数的百分之二十二点六。他们还改变经营结构,为农民开辟就业场所。全区供销社投资四百六十多万元,自办或同社队企业、农民联办生产、加工、服务等企业九十八个,安排农民八百四十多人。


第2版()
专栏:

  广灵县靠技术开发扭转贫困局面
本报讯 地处恒山腹地的山西省广灵县,靠技术开发扭转了贫困局面。去年,全县十五项经济指标创历史纪录,农村人均收入由一九八四年的一百八十四元上升到二百三十八元。到去年底,已有广灵大尾羊核心群选育、大尾羊当年育肥和肉牛育肥、优质鱼苗孵化、山楂和葡萄育苗定植、大理石板材加工和雕刻等项目显露出商品优势。


第2版()
专栏:

  珍惜每一寸土地
  本报评论员
“田土不能生崽”,山朵村农民用自己的话,通俗地道出耕地这种生产资料不可再生的特性。为此,他们十分珍惜耕地,采取有效措施,严格管理,建房上百间,未占一分耕地。
人要吃饭,而五谷杂粮、瓜果蔬菜,是在土地上生长的。这个道理,庄户人懂,城里人也懂。但懂是一回事,做又是一回事。许多地方、单位和个人,占地盖房时,往往忘了这个妇孺皆知的道理,忘了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尽管有关部门三令五申,有些地方滥占耕地的现象非但没有制止,而且日趋严重。据统计,近两年来,单是建设占地全国一年就要减少上千万亩耕地。这样下去,后果不堪设想。
随着城乡经济的发展,建设规模的扩大,一点耕地都不占用是不可能的。但是,要严格控制耕地减少的速度,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处理好吃饭与建设的关系,使人们真正明白只有吃饱饭才能搞建设的道理。同时,要象黑龙江省那样依照管理法规,约束滥占、浪费土地资源的做法。
有人说,世界上不是已经出现了在车间里无土栽培农作物的新事了吗?这一点不错,但先进科学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大面积生产,需要经历相当长的过程。即使在遥远的将来实现了这一点,人类生活也永远需要大片大片的绿色原野。不论当前还是长远,都必须采取坚决措施,严格控制滥占耕地,尽量保护耕地。要积极推广先进的科学技术,鼓励农民经营好每一寸耕地,不断提高土地产出率,以弥补建设中必要的占用耕地所造成的损失。


第2版()
专栏:

  该控的控 该松的松
  农行确定改善信贷管理措施
本报讯 记者何加正报道:今年农业银行将根据党中央、国务院有关精神,在加强宏观控制的同时,努力改善信贷管理。2月1日结束的农业银行全国分行行长会议已研究确定了几项改善措施。
减少指令性指标,扩大指导性贷款范围。去年,为了有效控制信贷,很多指标都是指令性的,项目之间不能调剂。今年总行核定分行的指令性指标有三项:借款额度、技术改造贷款和乡镇企业设备贷款。其他各项贷款指标,可根据当地实际需要,项目之间进行互相调剂,统筹资金来源与资金运用。
允许多存多贷。会议决定,存款增加总额超过年度计划的部分,可用于除指令性计划指标以外的各项贷款项目。这一规定既有利于在不影响货币发行计划的前提下,改善信贷总量,缓解资金供求矛盾;又有利于调动各级农行组织资金的积极性,把更多的消费资金转化为生产建设资金,稳定市场物价。总行要求各行注意合理使用这部分“多贷”的资金,重点增加对农业的投入。
根据各地经济发展不同程度,区别对待。就一个地区而言,总行要求各地也应区别对待。在贷款项目上,决定今年也实行区别对待的方针。严格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适当松动对流动资金的贷款。
调整贫困地区信贷政策,适当降低信用社存款准备金的比例;降低贷款的自有资金比例;增加贷款规模并适当延长开发性贷款的期限;今年将划出三亿元扶贫专项贷款支持贫困地区发展商品经济。
提高资金运用质量。改善宏观控制不能片面理解为只是资金数量的增加。要完善资金管理体制,改进信贷管理办法,管好用好信贷资金。总行要求各级行、社严格按照信贷原则与规章制度办事,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上狠下功夫。
会议认为,在加强宏观控制的条件下,改善宏观控制,对金融部门的工作要求不是低了,而是更高了。既要保证不突破指令性计划,又要通过灵活的纵横交错的资金调剂和融通,提高资金效益,做到该控的控,该松动的松动,没有一定的经营管理水平是难以办到的。因此,要求各级行必须加强经营管理,教育和培训好职工队伍,提高工作人员素质。


第2版()
专栏:

  贯彻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
  吉林省鼓励农民种好粮食
新华社长春2月1日电 (记者辛明华)记者从最近结束的吉林省农村工作会议上获悉,吉林省委和省政府学习贯彻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决定采取一系列鼓励性政策措施,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力争今年全省粮食生产恢复到灾前水平,推动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
这些政策措施主要是:
调整粮食收购价格。今年合同定购的大豆,恢复原来较优惠的收购价,水稻、小麦按“倒二八”比例计价;玉米仍然按“倒三七”比例计价,可供出口的玉米,继续实行价外补贴。定购合同外的玉米、水稻、小麦收购价格随行就市,市场粮价高时,则按高于比例价收购,最高不超过原来的超购价。这样,农民种粮收入将有所提高。
保证用于粮食生产的贷款及时投放,适当放宽受灾户和贫困户的贷款条件。由于1985年受灾,农民恢复生产的自有资金严重不足。省人民银行和农业银行在上年少回收贷款的情况下,多方筹集,使今年农业贷款仍可保持1985年净投放金额,并优先保证今年春耕生产所需资金。
此外,还实行平价优质化肥与定购粮挂钩。今年春播前卖给农民的氢铵化肥一律降价出售。今年还将最大限度地减少农民代国家储粮食数量,适当提高农民代国家储粮的报酬。
吉林省是我国商品粮重要产区,去年因洪涝灾害,粮食减产。党中央、国务院对吉林省粮食生产非常重视,要求吉林省把粮食生产尽快恢复到灾前水平。今年,国家在吉林省定购的粮食数量约占全国十分之一,出口玉米占全国60%。粮食生产任务十分艰巨。吉林省委、省政府对今年粮食生产进行了认真研究,做了大量扎扎实实的工作,各项生产准备工作正在抓紧进行。


第2版()
专栏:

  经委水电部联合召开电话会
  确保春节人民生活用电
本报讯 2月1日,国家经委和水电部联合召开电话会议,要求各级电业部门进一步做好供电工作,保证春节期间人民生活用电。
今年元旦以来,各大电网发电、供电形势较好,1月份全国发电量比去年同期增长8.5%,但仍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增长的需要,一些地区拉闸限电频繁。
电话会议强调,各省、市、自治区经委和电力局要采取切实措施,缓和电力供求矛盾,保障人民生活用电。
一、各地区、各部门要严格按计划用电。任何单位都不应超分、超用。对超用的单位要严格按规定扣还用电量或实行罚款;
二、保证轻纺企业、交通运输、通讯和广播电视系统用电;
三、确保春节期间居民生活用电和城市市政公共设施用电需要;
四、各级电业部门要加强对发电设备、输变电设备的检查、维护工作,做到安全、经济、稳发、满发。


第2版()
专栏:

  定西地区梯田坝地技术承包增产
本报讯 长期低产贫困的甘肃省定西地区,去年四万三千农户实行梯田坝地丰产技术承包,户均增收粮食四百四十六斤。全区直接承包的三十二万亩粮食作物,平均亩产二百六十斤,比承包基数增加六十斤,超过承包指标的百分之十三。
喊叫多年而未落实的深施化肥、按配方施肥、药剂拌种等技术措施,承包后基本得到落实,直接承包和间接指导的百万亩田中,良种推广面积占百分之七十五,药剂拌种面积占百分之八十二,配方施肥面积占百分之七十,土内施药灭虫和灭鼠技术也有进展。
这项由地区旱作农业科研中心牵头的技术承包项目,要求在一九八五年到一九八七年的三年时间,使粮食亩产由二百斤提高到三百斤,油料作物由一百斤提高到一百五十斤。目前,四万多农户中的主要劳动者已掌握基本技术,一批农民出身的农技员正在形成。


第2版()
专栏:长话短说

  愚公精神万岁!
  江畅
神州大地愚公多。通讯《绿色丰碑》就是一曲愚公精神的赞歌。
塞罕坝地处高寒地带,一眼望不到边的荒原,年平均气温在零下1.9℃,最冷时达到零下44℃。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建设新的林区,谈何容易!然而,一批批创业者,从林学院、林校等来到这里,建起了林场,扎下了根,经过二十五个春秋的拚搏,使一千多平方公里的荒原披上了绿装。他们靠什么?靠愚公精神。
在塞罕坝造林,要经得起艰苦的考验,要吃得大苦、耐得大劳才行。他们经受住了。虽然生活艰苦,可是他们同艰苦奋斗,乐在其中。你看林区的那副对联,上联:一日两餐有味无味无所谓;下联:爬冰卧雪苦乎累乎不在乎;横联:志在林海。有了这种崇高的思想境界,他们战胜了艰难困苦,无论是在“困难时期”,还是“动乱年代”,都能脚踏实地,干出成绩来。
有一阵,愚公精神被人曲解为“光着膀子傻干”,认为治穷致富靠“北山愚公”的办法不行了,得请“河曲智叟”。这种认识是不对的。就说塞罕坝机械林场,如果没有坚定的信念,没有科学知识,不实实在在地干,树木能在这样恶劣的地方成活、生长吗?如果象智叟那样评头品足,不干实事,这“绿色丰碑”树得起来吗?可见,今天治穷致富,仍然离不开愚公精神。愚公精神并不是傻干、蛮干,而是意志、智慧、实干的统一。
要搬掉“穷困”这座大山,根本改变祖国山河面貌,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发扬愚公精神,治穷致富,是一场韧的战斗。建设塞罕坝林海,经历了一代人的呕心沥血。许多人,象张启恩、李兴源、丁克仁等,到林场时是血气方刚的青年,如今都是五十上下的人了,为创造新的业绩,创造美好的未来,献出了青春。让祖国富强、人民富裕,需要的时间更长,需要一代以至几代人的努力奋斗。十亿人民团结一心,坚韧不拔,埋头苦干,象愚公那样“搬山”不止,“穷困”之山又有什么搬不掉的呢!


第2版()
专栏:

  绿色丰碑
  ——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艰苦创业史
  刘芳
  在“大漠风尘日色昏”的塞上高原,有一座广袤无垠的机械化大林场,那绵亘一千多平方公里的莽莽森林,象一片绿色的海,早已淹没了昔日的沙尘,犹如一颗闪光的明珠,被镶嵌在北国的大地上——这就是名闻遐迩的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
在这块海拔一千米至一千九百多米的高寒地带,年平均气温只有零下一点九摄氏度,最冷的时候约在零下四十四摄氏度左右。几乎整年都是白雪皑皑,风沙弥漫。全场三百六十多名干部和工人,就是在这样恶劣的气候条件下,斗风雪、战严寒,奋战了二十五个春秋,用去了一代人的青春和心血,才把这片荒原染上了绿色。现在全场的木材蓄积量已达一百二十多万立方米,其价值,已超过建场二十五年国家投资总数的八倍多。按四十年成林计算,再有十五年,全场每年将产木材两万立方米,价值两千多万元,永续作业,往复循环,价值无限,真是一座绿色的聚宝盆。更重要的,是它以它绿色的屏障,有效地阻挡了由蒙古高原南下的风沙和寒流,大大改变了京、津地区的气候,它象是一座功德无量的丰碑,屹立在祖国的北部高原上。
决策之前
一辆绿色的吉普车,象离弦的箭一样在雪原上奔驰,那呼啸而来的凛冽寒风,夹着团团雪花,肆无忌惮地在追逐着车轮。车里坐着的是林业部的几位专家和当时国营林场管理局局长、现在的林业部副部长刘琨同志。他们已在这风雪肆虐的草原上,奔跑三天了。在这样的不毛之地上,真的能够造出林来吗?那弯曲的车辙,如同一连串大大的问号,要前来考察的人回答。
小车来到围场坝上的北曼甸时,眼前象有一杆绿色的大旗在迎风飘舞,近前一看,却是一株参天松树,在寒风中傲然屹立!他们跳下车一量,直径有四十多厘米,高十几米,三天来第一次见到这么高的绿树,一股难以抑制的激情和喜悦,在刘琨心中油然而生,有树就有林。这有名的坝上一棵松,给林业工作者带来了希望。
接着,刘琨同志又带着大家来到了海拔一千九百多米高的练兵台,在那里,他们发现了许多残存的树根。这地方过去是清朝皇帝狩猎的地方,曾经森林密布,百花丛生,直到光绪二十七年才开禁种田,破坏了生态平衡,变成今天这个样子。
几天来的坝上之行,他们找到造林的依据,找到了信心和勇气。后经国务院批准,作出了在塞罕坝建设大规模的机械化林场的决定。
二十五年前的这一幕,老同志回忆起来,仍然历历在目。
“到塞罕坝去”
“到塞罕坝去!为祖国建设新的林区!”这响亮的口号,几乎成了当时林业战线一次向大自然进军的号令。当时我们的国家正经历着一场严重的饥荒,“低指标、瓜菜代”,在这样的困难时期,要朝坝上派人,其困难的程度是可想而知的。林业部党组认为,要别人办的事,必须自己先带头,他们决定派林业部机关最能干、最得力的高级工程师张启恩同志去挑这副担子,统管建场的技术工作。
张启恩四十年代初毕业于北京大学林业系,在旧社会,他虽有报效祖国的壮志雄心,但始终未能见诸行动。解放后,在党的领导下,他的聪明才智得到了应有的重视和肯定。部里决定叫他去塞罕坝机械林场当技术副场长,他二话没说,决心大干一场。
当时部党组考虑张启恩一家五口人,三个孩子在念书,到坝上去困难太大,劝他先不要带家属了。可作为林业工程师,张启恩深知建一座大林场绝非一两年能办到的,需要几十年,甚至一辈子才能完成。此次出征,说不定将要在坝上埋下自己的尸骨。自己不把家搬去,其他同志如何安心!
时值秋天,在北京女孩子还穿着花裙子,可这坝上,已是大雪纷飞,寒风凛冽的冬日了。望着冰雪覆盖着的大地,妻子无言地哭了,孩子也瑟缩着从皮衣襟里露出小脑袋,惊恐地呆望着这个陌生的世界。
打出一杆旗,带出一大片。随着张启恩的脚印,一批又一批的有识之才赶来了,东北林学院的大学生们来了,白城子林业专科学校的人来了,承德农校的学生也来了,短短的时间内,全国各地为塞罕坝送来了五十多名大学生和八十多名中专生;承德一中刚毕业的六名女学生,也迎着绿色的呼唤,毅然来到坝上造林。
育出自己的松苗
建场初期,遇到的最大难题是苗木奇缺。当时自己一无苗圃,二无设备,更没有在高寒坝上育苗的经验。每年造林,全靠从东北、承德进苗,由于长途运输,外地苗对坝上水土气候不适应,栽上的树,几乎全部枯死,头两年的造林失败了。干部、工人的情绪低落。在这关键时刻,场党委充分发挥广大知识分子的作用,号召他们献计献策,搞科研,攻难关,决心要在坝上高寒地区育出自己的树苗来。
李兴源是四十号苗圃的技术员。他在学校时曾被错划成“右派”,后来虽摘了帽,但文化大革命一开始,就被送到深山间窝棚里关押,李兴源忍辱负重,没有忘记自己的实验。为了准确地掌握落叶松在坝上播种的适宜深度,他把种子由浅到深,播了十几个层次;为了试验落叶松在什么样的温度下不会冻死,他每天夜间都守在小苗旁,注意测量,经过这样反复实践,终于找到了变下床为上床,以提高地温;变撒播为条播,以适应幼苗喜爱群生的特性;变遮阴育苗为全光育苗,以保证幼苗生长有充足的阳光等一整套育苗方法,落叶松终于在坝上扎下了根。
闪光的林海,闪光的人
“你千万不要写我,这无边无际的大森林每一棵树都浸透着全场职工的心血。”现任塞罕坝机械林场党委书记丁克仁同志对我说。这位1962年从承德农专毕业,来到坝上的知识分子,经历了非常曲折的人生坎坷,为塞罕坝的林业建设作出了宝贵的贡献,他一再声明“不要写我”,却赞不绝口地介绍别人的先进事迹:
俗话说,三分造林七分管,营林抚育更要操心费力。现在全场一百四十多万亩山场上的幼树,都已郁闭成林,广大干部和工人,常年都得钻进密林里,疏枝剪丫,合理间伐。去年冬天,坝上的气候特别冷,很多时候都在零下四十四摄氏度左右。人们就是冒着这样的奇寒,坚持每天上山。他们趟着一米多深的大雪,在密林里爬来滚去,树上的雪落到身上,很快结成了冰,晚上下山时,每个人的背上都象是背着一张大锅盖,敲起来当当响。最危险的活是拖坡,伐下的树和枝柴,捆到一块,由人拉着,坡上的雪滑得厉害,稍有疏忽,就会出现危险。尽管这样,干部和工人还是照样抢着去上山。在林区,有这样一副对联,上联是:一日两餐有味无味无所谓;下联是:爬冰卧雪苦乎累乎不在乎。横批是:志在林海。
塞罕坝林场有一座最高的山,叫大光顶子山,海拔一千九百三十九米。在这座高峰上,飘扬着一面小红旗,象星星一样在林海中闪光,这就是有名的夫妻望火楼。全场一共有七座这样的“楼”,它们象森林的眼睛,日夜监视着火情,保卫着百万亩林海的安全。“楼”上的人,几乎终年不能下山,几个月连一个人影也看不见。我怀着崇敬的心情,冒着风险,到大光顶子山去了一趟。当我披着满身的雪花推开主人的房门时,并排趴在炕上看小人书的夫妻俩全愣住了。他们既不说话,也不走动。那男的盯住我,上下掀动着嘴唇,干张嘴巴不说话。他出来进去折腾了三四趟,才拿来了半盒香烟和几根火柴。等我们都点着了烟以后,他才说,除妻子之外他已经好几个月没有看到人了。他叫陈锐军,是个老知青,妻子叫初景梅,夫妻俩承包这个望火楼已经一年多了。他们平时很少说话,唯一与人间的联系就是这部电话机。小初从外边端来一盆雪,放在锅里烧开,又放了点茶叶,给我沏了一杯浓浓的茶,可我刚抿了一口,就差点吐出来,强烈的松脂味使人难以忍受。他们不单要喝这水,还要用它去做饭。从8月开始,一直要吃到次年6月。由于各望火楼认真负责,建场二十五年来,这里没有发生过火灾,整个林场被评为全国护林防火先进单位。


第2版()
专栏:图片新闻

春节前夕,首都四大商场之一的北京市百货大楼,顾客盈门,生意兴隆。为迎接新春佳节,丰富节日市场,该店干部,从总经理到各科室的负责人,每天早晨全部走出办公室来到柜台前,与售货员一起精心做好营业之前的各种准备工作,既方便了顾客,又提高了工作效率。
图为食品部的职工正在捆扎盒装的北京特产食品。 刘晓非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