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2月16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本报记者分析阿富汗冬季战局
今冬阿富汗的战斗比以往任何一个冬季都要激烈。苏军强化军事进攻,遭到游击队奋勇抵抗。喀布尔电台承认,阿富汗抵抗力量的作战富有成效。事实证明,阿富汗人民是不可征服的,整个战局继续朝着有利于阿抵抗力量置敌于被动的方向发展。
本报伊斯兰堡2月14日专电 记者史宗星报道:同过去的六个冬季相比,阿富汗今冬战场的特点是:苏军强化军事进攻,阿富汗游击队奋勇抵抗,双方短兵相接,战斗连续不断。用阿富汗抵抗人士的话说,“今冬的战斗,比以往任何一个冬季都要激烈”。
侵阿苏军的兵员没有明显增加,但运进了许多先进武器,其中包括新型飞机、远程大炮和重型坦克。苏军在战术上,除继续利用“空中优势”对游击队活跃地区狂轰滥炸外,从去年开始,经常派遣小股突击队,对游击队发动突然袭击。抵抗人士说,苏军往往先派特务进行侦探,获得情报后,就用直升飞机把装备精良的突击队迅速运往作战地点。这种“突袭”战术,一度使游击队遭到损失。
苏军今冬的进攻矛头,依然是指向各大城市和重要军事基地周围、东西边界附近、交通要道两侧,但特别加强了对东部和东南部靠近巴基斯坦边界一带的重点进攻。苏军这样做,怀有军事和外交的双重目的。在军事上,企图封锁边界,加重游击队的冬季供应困难,想把游击队困阻在冰天雪地之中。在外交上,向巴基斯坦施加压力,妄图逼巴基斯坦政府在政治谈判中放弃原则立场。最近一个时期,苏联和卡尔迈勒当局派遣大批特务渗入巴基斯坦境内,大搞恐怖活动,也是它这个军事进攻计划的一部分。
面对敌人的军事压力和冬季供应困难,游击队依然斗志旺盛,广泛而巧妙地开展游击战争,取得了新战果。入冬以来,此间每天收到的战场消息表明,阿富汗各地的游击队普遍活跃,一向比较沉静的中部各省,也不断传来游击队重创敌军的消息。对游击队来说,今冬的一个明显特点,是加强了在靠近苏联边界的北部各省的战斗活动,袭击敌后军事设施。这种“骚扰敌后”的战术,在一定程度上牵制了苏军对阿富汗其它地区的攻势。另一特点是,游击队在歼灭敌人有生力量的同时,很注意增加战场缴获。游击队袭击的目标多集中在敌军的运输队、兵营和仓库,从敌人手里夺得了大批武器、弹药和粮食,从而缓解了抵抗力量冬季的供应困难。此外,游击队在战场上协调行动和联合作战的趋势又有进一步发展,开展游击战争的经验也比以往更加丰富。
喀布尔电台2月初的一则广播从反面证实,阿富汗游击队今冬的作战是富有成效的。广播承认,今年1月份仅在阿富汗的六个省就有五百多名苏联—卡尔迈勒军士兵被游击队打死,数百人被游击队俘虏。尽管这个数字是被缩小了的,但它还是能表明游击队给敌人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
目前,苏军的冬季进攻还在继续,同时也在为发动春季攻势作准备。人们预料,待整个冬季结束之后,苏军对阿富汗抵抗力量的军事进攻将会更加凶猛,游击队将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但过去六年的经验证明,不管侵略者多么猖狂,凭借武力是不能征服整个阿富汗民族的。阿富汗的战局,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还将是僵持局面,但它的基本趋势将朝着有利于抵抗力量置敌于被动的方向发展。(附图片)
图为被阿富汗游击队击毁的苏军坦克。


第6版()
专栏:

南共联盟二十五中全会决定改变选举方式
将以无记名投票选举中央领导机构
新华社贝尔格莱德2月14日电 南共联盟中央委员会今天在这里举行的十二届第二十五次会议上决定,在定于今年6月召开的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上将改变南共联盟中央领导机构成员的选举方式。
按照今天通过的中央全会的决定,南共联盟十三大将以无记名投票选举中央委员会、南共联盟章程问题委员会和监察委员会的成员。迄今为止,南共联盟上述中央领导机构的成员是采取由各共和国与自治省以及军队的共盟组织选定后再由代表大会认可的方式产生的。
据南斯拉夫报刊报道,近些年来南共联盟内出现了过分强调各共和国与自治省共盟组织的独立性、想用协商一致来取代民主集中制的“联邦化倾向”,而中央领导机构成员由各共和国与自治省共盟推选的办法是导致南共联盟“联邦化倾向”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前年和去年开展的全党讨论中,广大共盟盟员纷纷要求改变中央领导机构的这种选举办法。
在今天举行的中央全会上,南共联盟章程问题委员会主席布·武卡希诺维奇就修改南共联盟章程问题发言时强调,南共联盟是南斯拉夫工人阶级的统一的革命组织,而不是各共和国与自治省共盟组织的联合体。历史经验证明,进一步发展作为统一的革命组织的南共联盟是正确的,这在今天尤其必要,如果南共联盟不能在思想政治上、特别是在行动上步调一致,那么它将无力对克服目前困难和使社会进一步实行革命变革产生影响。
武卡希诺维奇强调,实行民主集中制是南共联盟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他说,修改后的南共联盟章程将授予南共联盟中央委员会以更大的权力,如果共和国或自治省的共盟不贯彻执行南共联盟中央的决定,中央有权进行干涉,包括有权提出召开共和国或自治省的共盟非常代表大会或代表会议。
今天举行的二十五中全会还讨论通过了南共联盟中央将在十三大上作的工作报告的基本内容,并决定将此文件提交公众讨论。


第6版()
专栏:

两伊继续在南部战线激战
联合国秘书长呼吁双方停火
新华社德黑兰、巴格达2月14日电 伊朗方面说,伊朗军队自9日对伊拉克南部前线发动进攻到今天,共占领了伊拉克七百五十平方公里的土地,打死数千名伊拉克士兵,俘虏一千八百名士兵;伊拉克方面说,伊拉克军队总共打死打伤二万五千名伊朗士兵。
据德黑兰电台14日晚广播的一项战报说,伊朗军队在占领伊拉克南部法奥港后,打退了伊拉克军队的多次反攻。伊朗军队加固了在法奥港北面的阵地。
伊拉克军方14日晚发表的一项战报说,伊拉克军队在过去的二十四小时中在第七军团战区包围了前来进攻的所有伊朗部队,并正在歼灭这些企图突围的敌军。战报说,伊拉克海军完全控制着海湾水域,并在这一水域击沉一只伊朗指挥船和两只导弹发射艇。
新华社联合国2月14日电 联合国秘书长佩雷斯·德奎利亚尔14日再次“紧急呼吁”伊朗和伊拉克立即停火。
秘书长对在两伊冲突中使用了化学武器的说法表示“极为关切”。据报道,他正计划派一小组去战区对这一说法进行调查。
他要求冲突双方“立即停止敌对行动”,以便调查工作可以顺利进行。


第6版()
专栏:

邦尼奇总理等接见本报记者组时强调
马耳他一贯主张维护地中海和平与稳定
赞赏中国对地中海和平事业的关切和原则立场
本报瓦莱塔2月14日专电 马耳他总理邦尼奇今天晚上在总理府亲切接见了人民日报记者组,进行了友好的谈话。
邦尼奇总理在回答本报记者的提问时阐述了马耳他政府为维护这个地区的和平而采取的政策和行动。他指出,当前地中海局势日趋紧张。出现紧张局势的直接原因,是美国宣布对利比亚的经济制裁和采取的军事威胁。
美国在这个地区已动用了第六舰队等武装力量,并在利比亚附近海域进行军事演习。利比亚宣称对它的任何攻击将导致报复。如果美国、利比亚发生冲突,就会波及地中海的另一些国家,和平就会受到严重威胁。对邻近国家以及两大军事集团都将产生严重的影响和后果。他还认为,在苏联介入地中海的情况下,即使不发生直接冲突,美国和北约为了地中海地区的军事平衡,势必加强它们在这个地区的军事力量,从而不是减缓而是增加了本地区发生军事冲突的危险。
邦尼奇总理说,马耳他一贯主张维护地中海的和平与稳定,而地中海的势态发展与马耳他上述政策背道而驰。为此,马耳他政府最近提出了一系列建议,如建议美国与利比亚对话,利比亚与意大利的领导人会晤,召开由南欧和地中海部分国家领导人参加的会议,以及举行新的地中海不结盟国家外长会议,商讨缓和局势的对策。与此同时,马耳他还请前欧洲共同体委员会主席谢松和奥地利前总理克赖斯基利用他们的影响,开展和平活动。马耳他政府建议有关各国承诺不对任何其它国家发动攻击,不让自己领土上的军事设施被用来反对别的国家,并承诺不帮助、不支持在别国进行恐怖主义活动。
在谈到马耳他和中国的友好合作关系时,邦尼奇总理高兴地说,马中两国自1972年就建立了很好的关系。中国对马耳他的支持同样表现在对马耳他的地中海政策的支持上。他表示,希望中国对地中海地区发挥积极影响。在谈到发展马耳他—中国经济技术合作关系时,他希望通过马中友协的工作增加中国文化对马耳他的影响。他相信,中国人民的良好道德传统对马耳他是有益的。
会见时,中国驻马耳他大使华人琴在座。
同日中午,马耳他外交部长希布拉斯·特里戈纳会见人民日报记者组时也谈到,马耳他政府呼吁南欧国家与地中海国家加强合作,共同对付面临的紧张局势。他赞赏中国政府对地中海和平事业的关切和所持的原则立场。


第6版()
专栏:

阿拉法特同穆巴拉克举行会谈
埃及外长说巴约谈判没有陷于僵局
本报开罗2月15日专电 记者安国章、王士芳报道: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执委会主席阿拉法特昨天在这里结束了为期两天的访问。
埃及外交部长马吉德同阿拉法特主席会晤后说,巴解组织和约旦之间的谈判没有陷于僵局,埃及将同约旦进行接触,并对它们双方的进一步会谈给予帮助。
阿拉法特13日到达开罗的当晚,就同穆巴拉克总统会谈,昨晚双方再次举行了会谈。
阿拉法特主席来开罗前,在伊拉克访问三天,同萨达姆总统举行了会谈。


第6版()
专栏:

美苏四月恢复直达通航
本报讯 据报道,美苏于13日达成了今春恢复两国之间直达通航的协议。两国之间的直达通航是1981年由于波兰实行军事管制法由华盛顿中止的。
国务卿舒尔茨休假时的代理国务卿约翰·怀特黑德和苏联大使多勃雷宁在国务院举行的一次仪式上交换了该协议的外交照会,最后确定了这项在去年11月里根总统与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最高级会晤之后不久达成的关于恢复两国直达通航的协议。
协议规定,苏联民航和泛美航空公司的国际航班的飞机将于4月29日开始在美苏两国之间的列宁格勒、莫斯科、华盛顿和纽约往返飞行,两国航班每周最多允许向对方飞行四次。


第6版()
专栏:

美军事演习结束 美利飞机频繁相遇
本报讯 据报道,美国海军在地中海举行军事演习以来,美国飞机曾同利比亚喷气式战斗机相遇一百三十一次,但双方没有发生冲突。
一位美国官员说,美国在地中海的演习是11日开始的,将持续到15日午夜十二点为止。根据美国第六舰队9日发出的意向通知,美国航空母舰“珊瑚海”号和“萨拉托加”号上起飞的飞机,一开始就在利比亚附近的上空飞行,第二天白天曾拦截利比亚十几架飞机,但利比亚飞机没有表现出敌对意图。
这次演习是美国两个多月来在地中海的第二次演习。


第6版()
专栏:

加拿大放宽对我国出口某些战略物资限制
新华社渥太华2月14日电 加拿大外交部长克拉克14日在渥太华宣布,加拿大已同其北约盟国以及日本一道放宽对中国出口某些战略物资的限制。加拿大现已批准向中国出口机床、半导体、实验设备、激光器、计算机、电话交换机等二十多种战略物资。


第6版()
专栏:

我在英留学人员欢度新春佳节
表示学成后回国为四化建设多做贡献
新华社伦敦2月14日电 (常愈超)巾国在英国学习的研究生、进修生和访问学者的代表六十二人,今天在中国驻英国大使馆欢聚一堂,共庆新春佳节。他们表示,要为祖国努力学习,以便学成回国为四化建设多做贡献。
目前,中国在英国的留学人员有一千四百人,其中自费生一百七十余人。从1982年以来,已有一百一十九人获得博士学位。他们当中除十几人需要延长在英国的工作期限外,其余已全部回国参加祖国建设。
八名在英国取得突出成就的留学人员,在聚会时分别介绍了他们刻苦学习,攀登科学技术高峰的心得和体会。他们在发言中一致指出,科研人员都要从祖国四化建设的实际需要出发,团结一致,悉心钻研,才能报效国家,振兴中华。
中国驻英国大使胡定一也在聚会上讲话。他鼓励留学人员抓紧在国外学习的时机,在学习和工作中取得更大成就。


第6版()
专栏:

2月12日,在泰国那空素旺举行的欢庆中国春节的舞龙节上,出现了一条五十六米长的中国巨龙。这条巨龙由一百六十多人操纵,忽上忽下,盘旋飞舞,观者如潮。最后,巨龙在舞龙者的操纵下,竟然沿着竖起的竹塔螺旋向上攀登。图为巨龙“登上”竹塔的情形。
本报电视照片


第6版()
专栏:在外国报刊上

日本军事问题研究家原顺一撰文指出
侵阿苏军不会取得决定性胜利
本报讯 日本《世界周报》不久前刊登军事问题研究家原顺一写的一篇题为《苏军不会取得决定性胜利——对阿富汗战争的全面研究》的文章,摘译如下:
苏军和阿富汗政府军队方面统治的地区依然是大城市和基地的周围地区,而且这种情况仅限于白天。而反政府游击队方面虽然面对侵略者仍保持着强烈的斗争心和潜在的力量,但是没有给苏联军队以致命的打击。因此,在双方都无法处于战斗优势的情况下,这场用新老方式结合在一起的战争,已更加趋于长期化。
目前阿富汗游击队依然拥有顽强的战斗力。它们分成几十个组织和集团,这些组织和集团是根据政治、部族或宗教组织起来的。估计圣战者组织拥有十万到十五万人。它们攻打的目标是敌人的驻扎地、航空基地、兵站、基地、运输干线和正在转移的部队。游击队的目的是给敌人以损害,破坏平时的治安、从而使敌人难以生存。它们利用熟悉地形的条件,出奇不意地给后来的车辆部队以沉重的打击,然后迅速撤退。他们不仅在地方上开展活动,而且还在城市的中心地区开展活动。不言而喻,首先是攻打城市中的军事和政治设施,打击军队首脑和卡尔迈勒政权的官僚们。这种做法取得了一些效果,譬如高级官员如果不坐装甲车就不能外出。圣战者组织人员说,他们从苏联军队和政府军队得到的武器弹药多。某游击队指挥员说,我们所有的武器80%是从敌人那里缴获的。他们的战斗意志比苏联强得多,大部分国民也都支持他们。但圣战者组织取胜的重大前提条件是,一直互相对立的游击队集团要团结起来。另一个重要条件是,圣战者组织要拥有良好的武器。
驻阿富汗的苏联军队,据说第一年侵略阿富汗时有八万一千人,1983年十五万五千人,到1984年约增加了三万人。估计现在是十三万五千人(占苏联陆军总数的约4%)。可是,仅靠这些兵力是无法打败反政府游击队的。也就是说,这次战争陷入死胡同的主要原因是苏联军队缺少兵力。
苏军以阿富汗为试验场,对许多新式武器进行试验。在这些试验中,直升飞机的运用是最重要的,它被用于侦察、火力支援、运输部队、兵站、指挥和控制。好象苏联军队在阿富汗正进行飞行员的实战训练似的。就现场试验来说,苏军使用化学武器是事关重大的。据美国国务院的详细报告说,在1980年到1982年期间,苏军至少使用了三十六次化学武器。由于这种残酷的攻击,三千多名既无报复能力、又无防卫能力的被试验者死去了。
对潘杰希尔谷地的几次作战表明了苏军对游击队扫荡所采取的方式。从这一点上来说,潘杰希尔谷地作战意义重大。
又窄又长的潘杰希尔谷地位于首都喀布尔的西北部,它是游击队的根据地之一,对从喀尔布经过萨兰山口穿过马扎里沙里夫通往苏联卡尔梅茨的干线公路造成了威胁。苏军决心对这个谷地的游击队进行扫荡,所以在1980年春季按照教典发起了进攻。圣战者组织方面的人不管在什么场合,不管是白天还是黑夜,都神出鬼没,出其不意地打击苏联军队,使苏军十分头痛。这样,第一次扫荡便以失败告终。事后,苏军每年进行强攻,可是也都没有取得成果。
高山纵横的地形和部队缺少路外机动能力,大大降低了苏军引以自豪的机械化部队的威力,再加上苏军不善于打反游击战和山地战,因此,苏联似乎把阿富汗高山连绵的地形看成是可怕的“敌人”。
一言以蔽之,苏军的缺点是,“缺少山地作战的经验”。连强大的苏联空军在山岳地带的反游击战中,也存在各种问题。因此,苏军在同拥有独创能力、对地形运用自如的圣战者组织开展山地作战时,尽管拥有绝对的优势,但是还是不能不失败。现在苏军好象开始认识到,要把适合于欧洲地形和情况的进攻要领改变成适合于阿富汗地形和情况的进攻要领,那是非常困难的。
苏军作战效率不高,原因在于苏联士兵士气低落。
成为征集对象的俄国年轻人,总的来说,他们把在阿富汗服兵役看成是不得已的。但是,最近在他们中间有一些人想通过不正当手段逃避服兵役,这也是事实。被征集的士兵没有经过特别训练,两周之内就被送到阿富汗去了,一般在那里服役六个月。这种新兵被派到阿富汗,因为训练水平较差和士气低落,在各个方面,都成了妨碍战斗行动的因素。苏军对自己呆在治安状况不太好的被包围的基地里,时常产生疑问:我为什么要呆在这个地方呢?有的人因为害怕战斗和感到无聊,所以想用喝酒和吸毒来解脱。苏军拚命防止吸毒现象在士兵中蔓延,但是,在阿富汗很容易搞到毒品,所以吸毒者很多。
不妨列举一下有关苏军在阿富汗遭到损失的各种情报。
据西方外交专家说:在1979年到1984年的五年里,估计阵亡人数约达八千五百人,负伤的人数约达一万六千五百人。
美国中央情报局透露:估计苏联仅在军事作战中,一年约消耗军费二十七亿美元。
我们不明真相。但是我们认为,假如累计阵亡人数约两万左右,每天耗资约一千万美元的话,那么对苏联来说,这是相当大的负担。
从1983年起苏军大大改变了作战的重点。也就是说,缩小作战的范围,使游击队的威胁达不到驻扎地和主要城市,反过来却加强了以断绝游击队和其支援的基础居民之间的联系为重点的焦土战和心理战。苏军调动飞机和直升飞机等优良的战术机动力和运用尖端的科学技术,有目的地烧毁农作物,不加区别地毁坏村庄和残酷地杀害居民和家畜。为了把游击队地区变成不毛之地,从散发装有炸弹的玩具、埋地雷,到大规模炮击,手段是各种各样的。这是为了把“反政府游击队这条鱼”从“支持反政府游击队的水中”清除出去。
苏联入侵以后,出现了大量远离农村的难民,其中大部分流落到了巴基斯坦。据说现在在巴基斯坦至少有三百五十万难民,在伊朗有一百万难民。没有希望回到故乡的阿富汗人生活在难民营里,一般是些老人、孩子和妇女,很少看到青年人。这是因为中青年并不在难民营里,他们去参加游击战。
苏联对从国外回来的游击队的活动感到束手无策,他们经常封锁边境,以达到阻止游击队同国外往来的目的。但是,由于边境线长和高山地形等缘故,这种战术收效不太大。
谁都无法估计日益激化的阿富汗战争何时结束。苏联在阿富汗本来就没有站稳,可以认为只有采取长期解决的办法,而且也只有通过军事手段才能解决。在这六年中,苏联热衷于在阿富汗国内充实军事设施,苏联试图把阿富汗建成为一大军事据点,以便监视波斯湾和印度洋,今后仍要注意这种动向。
苏联入侵阿富汗已达六年,从军事力量来说,任何一方都不能取得决定性胜利,另一方面,可以认为,即使想通过外交谈判在会议桌上得到在战场上得不到的东西,那也是徒劳的。苏联为这个山脉纵横的国家阿富汗花掉的费用太多了。可是很难想象苏联会象美国在越南那样,在没有取得胜利的情况下就把军队撤出,而且现在也没有那种征兆。


第6版()
专栏:

美国宇航局认为
“挑战者”号起飞时就出现故障
新华社华盛顿2月14日电 据此间报纸今天报道,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局公布的“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发射时的照片第一次清楚地表明,“挑战者”号的右侧助推火箭在起飞时就出现了故障。
报道说,航天飞机发射上天时拍摄的照片表明,在助推火箭点火后约零点六七秒钟,从航天飞机的右侧助推火箭的旁边冒出一股不寻常的黑烟。在正常发射情况下,右侧助推器不会冒烟。这股黑烟与正常的白烟大不相同,看来这股黑烟是在靠近右侧助推火箭的两个部分之间的连接处冒出来的。
美国宇航局现任和离任的官员都认为,这股黑烟看来证实了一种说法:助推火箭密封装置出问题,引起燃料泄漏,从而导致“挑战者”号机毁人亡。
报道说,宇航局的数据和设计分析小组目前正在继续进行详细的分析,以确定黑烟发生的准确时间、起因、大小,以及它的其它特点。同时,打捞人员正在加倍努力寻找右助推火箭的残骸。科学家认为,它的残骸掉到大西洋的海底去了。(附图片)
图中画圈的地方为航天飞机“挑战者”号右侧助推火箭出故障的地方。 本报电视照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