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2月13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营口市委正确处理市染织厂“书记告厂长”的问题
搞改革的留任 告歪状的调离
本报讯 据辽宁日报报道:营口市委以继续改革为出发点,正确认识和果断处理该市染织厂“书记告厂长”的问题,支持勇于改革的厂长王振林在开拓中前进,在全市工交系统中引起强烈反响。
1985年,营口染织厂厂长王振林是在挨告中度过的。告他的人大多是干部,包括厂党委正副书记。上级有关部门曾多次调查王振林的问题,市、区检察机关也对王振林进行侦查。去年8月,市委派出由市委经济工作部和纺织局联合组成的工作组,到染织厂进行深入调查。前不久,根据工作组的调查结论,市委对该厂领导班子进行改组,决定王振林继续担任厂长职务,将正副党委书记和一名副厂长调离,重新配备党委正副书记和副厂长,与此同时,市检察机关领导同志也两次去该厂,先后向领导班子和中层干部说明情况:通过近两个月的调查,没有发现王振林在经济上有犯罪事实。工作组在考核厂领导班子过程中,充分肯定了王振林的改革精神和工作成就,同时也多次当面指出他的失误和缺点。
营口染织厂1970年以来,先后换了七任厂长。1983年8月,市委派没有文凭但有真才实学的王振林到该厂任厂长。王振林到任后,大胆起用受闲言碎语非难的知识分子,并从经营思想和管理体制入手,大刀阔斧地实行了一系列改革,当年就收到成效。1983年,该厂不仅消灭了潜在性亏损,而且盈利三十万元。1984年,该厂又前进一大步,盈利二百零四万元,是上一年的六点八倍。
改革触犯了某些人的私利,再加上王振林性格急躁,有时说话不注意方法,染织厂包括厂级领导在内的一些人,对王振林耿耿于怀,极力想把他排挤走。从去年2月开始,他们背后串连,歪曲事实,到处告王振林的状,仅市级领导机关收到的“揭发”王振林的材料就有一尺多厚。每当上级有关部门经过调查并做出“告发不实”的结论后,那些人就重新罗织罪名,再掀起一次告发王振林的浪潮。
王振林厂长在妻子身患重病、自己既有病又承受着巨大精神压力的情况下,仍然坚持改革,毫不气馁。有一段时间,他晚上躺在家里由卫生所医生做静脉输液,第二天照常上班抓工作。1985年,由于王振林在厂内有些指挥不灵,该厂没有实现盈利四百万元的计划。但是,在王振林和广大干部工人的共同努力下,该厂仍然获利润一百六十万元,上交税金二百零八万元。


第2版()
专栏:

鼓励跑得快的 帮助走得慢的
来安县五千贫困户逐步富裕
本报讯 记者许仲英报道:安徽省来安县五千多个贫困户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去年脱贫,他们在生产和生活方面,已接近现在的一般农户的生活水平。实践表明:在允许一部分农民勤劳先富的同时,做好扶贫工作,才能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来安县是率先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地方。1981年,大部分农民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有少数农民开始冒尖致富,与此相比,贫困户的问题突出起来。来安县委认为,在引导农民由穷变富的进程中,一方面要鼓励跑得快的,同时也要帮助走得慢的,才能保证这场变革的健康发展。通过对全县贫困户的调查,他们看到有的需要从生产资金或劳动力上给以必要的扶助,有的需要教会生产技术或经营方法,有的需要帮助医治疾病或提高生产劳动的积极性。每个贫困户都有自己的特殊困难,必须从实际出发,一户一户地解决具体问题。这是一项涉及多方面的工作,只靠民政部门不行,需要动员各方面的力量开展工作。来安县制订了包干扶贫的办法,由县的领导带头,组织全县各级领导干部以及党团员、民兵、群众团体,一户一户地去包干扶贫,直到按标准脱贫为止。去年年底,这个县检查扶贫工作,1981年原有的五千三百一十多个贫困户,占总户数6%多,除一百一十八户已划为社会保障户,由民政部门长期救济,其余五千二百多户脱贫,人均收入从1980年的六十五元上升为四百零七元(全县人均收入四百九十四元),其中有五百七十四户成了专业户,有四户收入超过万元。
由于生产发展不平衡或遭遇天灾人祸,近几年又出现五百五十多个新的困难户(占总户的0.7%)。他们对扶贫工作的要求不同了,前几年,一些贫困户“一要钱,二要物,三要干部来帮助”;现在的困难户要求向他们传授科学技术,帮他们寻找发展商品生产的门路,来安县为他们举办了科技训练班,包教包学有关科学技术,每个乡还建立了扶贫经济实体,为困难户解决生产门路。全县的扶贫工作在新的条件和水平上做得更加细致深入了。


第2版()
专栏:

莱西县干部包户扶贫效果好
一年时间近二千贫困户摘掉贫穷帽子
本报讯 去年年初以来,山东省莱西县委和县政府采取干部包户扶贫的办法,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全县已有一千九百多个生活贫困户基本上摘掉了贫穷帽子。
莱西县在对贫困户逐村摸底调查中发现,因身残、疾病和无劳力、没有致富门路而生活贫困的户有二千七百多个。为了帮助这些户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尽快富裕起来,县委和县政府实行县、乡(镇)、村三级干部每人分包一个贫困户的办法,帮助他们脱贫。县里在资金、物资等方面给予贫困户优先照顾的同时,二千八百多名包户干部深入到户,讲政策,教科学,具体分析各户的特点和优势,帮助出主意、想办法,寻找致富门路。很多贫困户激动地说:“党和政府没有忘记我们这些坠脚户,派干部上门帮俺致富。我们一定要争气。”院里乡岱术村农民李本旭,因夫妻二人长年患病,三个孩子都未成年,生活比较困难。县委书记桂占山便和他建立了包户扶贫关系,帮助他家调整作物种植,发展养猪、利用庭院栽果树等。今年李本旭家收入一千多元,比去年增加五百多元,贫困状况有所改变。
(王可庆)


第2版()
专栏:

农村改革见成效 富民政策结硕果
南通六十一万农户喜迁新居
本报讯 随着生产的迅速发展,江苏省南通市农村出现了“建房热”,草房变瓦房,平房变楼房的情景到处可见,建房数量之多,质量之好是前所未有的。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民收入逐年增加,要求改善居住条件的越来越多。“六五”期间这个市做好规划,定出标准,六个县和一个郊区新建农房面积达四千四百多万平方米,总投资三十五亿多元,有六十一万四千户农民迁进新居,占农户总数的百分之三十二点三。新建的农房普遍具有结构合理、通风采光好、质量坚固、居住舒适等优点。(陆兆芳)


第2版()
专栏:

采取优惠政策 健全服务体系
泌阳县农村出现“养牛热”
本报讯 “南阳黄牛”基地县之一的河南省泌阳县,把发展畜牧业作为振兴经济的突破口,大牲畜发展突破十九万头,畜牧业总产值超过五千万元。
一九八五年泌阳县加强了良种繁育、疫病防治、饲料、畜产品加工和信息技术服务五大体系建设,建立配种站、冷配站九十八处,发展个体种畜户一百一十户,兴建畜产品、饲料加工厂七十五个,县、乡、村、组层层建立了防疫网。各行各业采取各种优惠政策扶持和发展畜牧业,调动了广大农户的积极性,家家户户都养牛。
(李鸿禄)


第2版()
专栏:

用“入股分红”调动职工积极性
裕华实业公司经济效益好
本报讯 广东顺德县裕华实业公司是个乡镇企业联合体。公司把企业自有资产作价折股,吸引集体和企业职工入股分红,增强职工的“主人翁”精神,调动了职工积极性,去年每百元工资创造利润九百元。
(苏禹)


第2版()
专栏:

整顿企业出效益 技术改造见效果
云南电子企业去年无亏损户
本报讯 据中国电子报报道:云南省电子工业经过企业整顿和技术改造,见到效果,截至一九八五年底,全行业无一企业亏损,实现工业总产值二亿一千零五十八万元,利润二千万元。
云南省电子工业过去由于基础差,生产手段落后,产品没有销路,全省二十八个电子企业中就有二十六个亏损。一九七九年,经过改组后的省电子局领导班子确定了发展云南电子工业的指导方针:国内有并能保证供应的电子产品,云南一律不生产;国内有但不能保证供应,而从长远看确有前途的电子产品,云南就上。指导方针确定后,电子局就开始着手一个企业一个企业地进行整顿,指导企业搞适销对路产品。


第2版()
专栏:

要坚定不移地支持改革
赵阜
看一个人有无真才实学,不能只看“履历表”,而要看他做出的实际成绩。有这样一位同志,上级派他到一个经营不很景气的工厂当厂长。他大胆改革,开拓前进,不到两年半,工厂变了样。1983年消灭亏损,盈利三十万元;1984年,盈利二百零四万元;1985年,上交税金二百零八万元。他就是营口染织厂厂长王振林。人们称赞他是一位虽无文凭但确有真本领的人才,是一位勇于革新和创造的厂长。
可是,他在厂内不但得不到党委的支持,反而有些人互相“串连”使坏,其中包括这个厂的党委正副书记和一名副厂长,无中生有,歪曲事实,罗织罪名,到处告状。
值得庆幸的是,营口市委、市政府,站在正确的立场上,坚持实事求是,坚决支持改革,在查明事实真相后,当机立断,作出决定,彻底改组这个厂的领导班子,王振林继续任厂长,党委正副书记和一名副厂长立即调离。一场“书记告厂长”的官司,就此了结。
营口市委、市政府采取鲜明的态度,坚定不移地支持改革,对那些拨弄是非、专告刁状的人以严肃的处理,深得人心。这样做,实在好。现在,就有这样的人,身居领导岗位,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在他们所在的单位,形成一股势力,总想把不合他们心意的人排挤走,以便控制这个单位,使他们可以为所欲为,谋取私利。这样的局面不打破,行吗?这样的领导班子不改组,行吗?
“八分钱,查半年,搞不倒,也搞臭”。短短一句话,勾画出告刁状者的丑恶灵魂。一切正直的共产党员,一切正直的领导干部,可要警惕啊!千万不要让那些告刁状的人得逞!一定要支持那些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为改革作出奉献的领导者!
(原载辽宁日报,本报略有改动)


第2版()
专栏:

衡南县建设农村小城镇从长计议
利用山坡水面 尽力节约耕地
本报讯 湖南省衡南县在建设农村小城镇中,依山取势,充分利用山地、荒地、低洼地和水上空间,有效地节约了耕地。近年来,该县十三个镇扩建建筑面积十万多平方米,80%是利用的非耕地。
衡南县原有农村集镇规模小,街道窄,布局不合理,而且大多被农田环绕,发展余地很小。为此,县委、县政府于去年3月抽调一批城镇建设技术人员,对县辖十三个镇进行勘察规划,本着不占耕地、少占耕地的原则,根据各集镇的地势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建设形式:
利用山坡。该县原花桥旧镇,四周被田园环抱,街道狭窄、拥挤,向外扩建占用耕地面积大,于是就近迁上一座荒山。现已铺成水泥街道五百四十米,建房面积二万七千多平方米,新镇建设没占耕地。向阳镇一面靠铁路,三面是稻田,而对面则是山坡。该镇用一小块稻田作引道,将旧镇与山坡连接起来,为扩建新镇开辟新地盘,节约了耕地。
利用水面。江口镇、泉溪镇都是三面环田,一面临水。江口镇坐落耒水河畔。沿河老街是一条半边街,该镇就在临河面砌墩建房,把原来的半边街建成一条完整的街道。泉溪镇在临近的一条防洪水渠上建成一座拱桥,人在上面住,水在下面流,既未占用耕地,又创造了优美的生活环境。
(王芳信 贺广华)


第2版()
专栏:

石家庄乳业公司按消费者的需要经营
宁愿少盈利也要保证鲜奶供应
新华社石家庄2月12日电(记者于绍良 通讯员郭增顺)销售一吨鲜奶和加工一吨鲜奶相比,企业的利润要相差多少?一百四十元。石家庄市乳业公司从1月26日开始,偏偏减少了盈利多的乳制品生产,把鲜牛奶的日供应量从过去的两千公斤增加到三千五百公斤。并加紧新鲜奶消毒生产线的建设,为5月份以后在全市放开供应鲜奶作准备。这一决定大受石家庄市民们的欢迎。
石家庄市乳业公司是全市最大的鲜牛奶生产厂家,日产鲜奶占全市鲜奶总产量的60%。鲜奶供应直接面向千家万户,手续繁杂,而销售半公斤鲜奶只能赚三分钱,价小利薄。因而,近年来这个公司为了追求利润,把鲜奶的80%加工成乳制品,供应给居民的鲜奶下降到每天只有二千公斤。这样,去年公司实现利润虽然增加,但损害了消费者利益,全市吃奶难的问题更加突出,群众意见很大。
群众的尖锐批评使乳业公司受到很大震动。公司组织干部职工结合学习中央领导同志关于改革的论述,开展了“假如我是一个吃奶户”的讨论,纠正了一部分人只图多得奖金不顾社会效益的错误认识。在这个基础上,由职工代表大会正式作出了调整企业的经营方针,增加鲜奶供应的决定。石家庄市政府表扬了乳业公司重视社会效益、为群众生活服务的作法,并决定采取相应的政策鼓励他们经营鲜奶。


第2版()
专栏:

开发华北地热资源 建立京津副食基地
本报讯 国家科委华北地热联合开发规划研究室和中国农业工程研究设计院技术经济研究所有关专家最近提出一项可行性研究报告,认为利用华北现有的地热资源,兴建副食品供应基地,可以改变京、津等大城市副食品供应紧张状况。投资回收期短,经济效益高。
华北地区目前探明热水井五百多口,已喷水的有一百多口,水温平均在七十摄氏度左右,最高达九十五摄氏度。日喷水量多在五百至一千立方米,采用期一般为五十年左右。利用现有的自喷热水井,可兴建地热温室,种植蔬菜,栽培食用菌,养牛养羊,养鱼养虾及发展其它养殖业。
固安县独流热水井,去年由中国农业工程研究设计院设计,河北省外贸投资,县自行建设,从设计到建成投产,仅用三四个月时间,去冬今春向国家提供蔬菜八十万斤,盈利四十万元。
(樊小叶)


第2版()
专栏:

太行山上鱼儿肥
李果 高海峰
走进山西省沁县县境,不论山间水库,还是村旁池塘,随时可以看到一群群鱼儿嬉戏水面,泛起层层涟漪,一些外地人见了赞叹说:“想不到如今太行深处也成了鱼儿之乡!”
记者在樊村的两座池塘旁,看到五、六位农民正在拉网捕鱼。“这里的人也吃鱼吗?”记者问道,围在旁边的一些农民说:“吃,还不少吃呢!”沁县县委书记马贵书说:“前些年这里水库养了些鱼。当地人没有吃鱼的习惯,夏季鱼捕上来后,运不出去,天气又热,鱼干脆就地给埋了。现在呀,鱼已成为沁县农民餐桌上的好菜了!”
沁县共有八千二百亩水面,全县二十一个乡镇,养鱼专业户已达五十多个。城关镇农民杨志刚,在十六亩水面中,建起八亩多的成鱼池,产量五千斤,亩产达到五百九十多斤;七亩多为育种池,已有鱼苗三万五千多尾。从已收获的情况来看,今年全县可产鱼二十五万斤左右。
记者在沁县城西门外看到,几十亩鱼塘,象菜畦似的一排排整齐相列,碧波荡漾的湖水,在阳光照射下浮银耀金,煞是好看。有一群农民正在开挖新塘。一位五十岁左右的农民说,养鱼在咱这山里,已成了一个行业,只有舍得花本钱,才能有大收益!
为使得鱼儿长得又快又肥,沁县的农民从南方招聘来十七名技工,专门传授养鱼经验和技术。(新华社供本报专稿)


第2版()
专栏:

运用经济杠杆满足市场需要
浙江省发展日用轻工产品
新华社杭州2月12日电(记者周岘峰)浙江省积极发展群众日常生活需要的日用轻工产品,为市场提供了丰富多彩的优质日用品。
去年初,浙江省日用轻工业公司就从市场需要和群众生活需要出发,运用经济杠杆,对所属企业实行指导性计划,组织制订了自行车、取暖器、家用编织机、气压热水瓶、双绕丝灯泡、搪瓷洗衣机内胆、灯具、食用香精、化妆品、洗涤用品等二十种产品的增产计划,并切实保证计划的落实。到年底,这些产品都超额完成了全年增产计划,增加产值七千三百八十多万元,仅自行车就增产了三十万辆。
浙江省日用轻工业公司还大力组织开发新产品。去年浙江省轻工行业开发了钢琴、轻便摩托车等机电产品二十六项;各种香药皂、洗涤剂、系列化妆品等日用化工产品三十一项;日用玻璃制品、日用搪瓷制品、灯具等硅酸盐行业产品二十七项。


第2版()
专栏:来信

要养好耕牛
润农编辑同志:
最近去农村检查冬季生产,发现不少地方耕牛死亡情况严重。有一个行政村,役牛入冬以来死亡达十一头之多,占全部耕牛的27%。在耕牛仍居田间作业主要地位的今天,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耕牛死亡的严重情况呢?究其原因,还是饲养管理不善。这些耕牛名义上是联户饲养,实际上是轮流“虚养”。管理责任不落实,草料不足,草质不好,牛舍失修,劳役过度等。牛体十分瘦弱。群众反映,有些牛实际上是饿死、冻死、累死的。
当前天气还很冷,那些管理不落实的耕牛仍处于饥寒交迫之际,有必要大声呼吁有关部门重视耕牛的管理,继续做好越冬工作。
不注意保护耕牛的关键是对牛在农村生产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因此,应该提高干部群众对爱护耕牛的认识。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情况下,尤其是在一些田块比较零碎的低山丘陵地区,在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耕牛还将在农村生产力中居于重要地位,必须克服那种有了“铁牛”何必还要耕牛的片面认识。耕牛得到科学管理利用后,其作用是“铁牛”难以替代的。
同时,要落实管理责任制。凡是联户饲养、轮流管理制不落实的,可通过协商,或承包给一户饲养。地方政府和基层干部要帮助养牛户备足质量好的饲草,并适当增加精料;要迅速检查、整修好牛舍,做到防风、防潮、防漏,养壮耕牛,为春耕生产打好基础。


第2版()
专栏:

凌波仙子报春来
本报记者 张安南
常言道:“天下水仙数漳州”。春节前夕,我来到漳州时,家家户户的案头、天井、凉台、走廊上,都摆着精心雕刻的水仙花盆景。那形似金色酒杯的
“金盏”水仙和状如飘逸百折裙的“百叶”水仙,只凭一勺清水,几粒小石,便竞相呈艳吐芳。阵阵清香溢出窗户外,令人陶醉!漫步花市,更有一番盛况。卖花的、买花的,人山人海。按蕊论价,一枝花蕊一角钱,那剪下来的鲜花,一束也才一角钱。处处堆满花头,一篓篓、一箱箱正车装船载,源源外运。
漳州原称芗城,意为花香故里。漳州水仙有五大优点:花头大、花箭多、花朵繁、花期长、花味香。漳州的水仙花,历来盛销国外,但过去以农工贸为序安排生产,栽种多少花,才外销多少花,所以一直面积不大、产量不高,出口率仅有30%。1985年,漳州市委和市政府作出决定,把“贸”调了个位置,从殿后改为打头,开始做扩大水仙出口创汇的文章。当年,水仙花面积扩大到二千四百多亩,产量突破一千万粒大关,出口也增加到六百多万粒。在面积、产量和出口三个方面,都创历史最高纪录。
据漳州市对外经贸委负责同志介绍,1985年水仙花出口率比往年高出一倍,达到了66%,创汇近七千万港币。这主要是因为在雕刻保鲜上、包装装璜上、交货日期上、销后服务上,都有很大改进。鼓励多渠道经销,除花木公司外,还有上千个专业户走南闯北推销。雕花名师能手也分赴海内外举办水仙花雕刻造型展览,献艺服务。今冬出售的水仙花头,雕刻的较多,增加了观赏价值,更富有艺术的魅力!在九湖乡花木公司庭院里,我见了几位花匠在雕刻水仙花头。案头上摆着各式各样的雕具,有平面刀、斜口刀、半圆铲。他们挥刀自如,刻工独到,几分钟就刻好一个花头。刻什么象什么,造型高雅优美,有的象“深谷虎啸”,有的似“孔雀开屏”,有的如“喜鹊报春”,千姿百态,妙趣横生,真是“盆盆皆景,盆盆皆诗”。恰如著名诗人黄庭坚的名句“仙子凌波巧打扮,游刃生辉千般美”。花匠还通过雕刻控制花期,叫花开随人愿,诸如“圣诞花”、“除夕花”、“元宵花”。也不象过去那样用粗大的竹笼装,现已开始改用纸盒包装,款式新奇,宛如花篮,装上花头,便可馈赠亲友。
为使水仙花成为漳州出口的拳头产品,花农在质量上、品种上也下了许多功夫。目前漳州水仙花只有黄、白两个颜色,九湖乡花农办的水仙花技术研究所,用激光处理培育多颜色的水仙花。这项试验已经取得了可喜的进展。福建省亚热带植物研究所的两项科研成果,更给漳州水仙花生产锦上添花。一是花期推迟至次年7月。过去水仙花只能在春节前后开花;如今经过冷冻处理,水仙花到夏天也能怒放。二是切花保鲜可达五十天。水仙花在鳞茎培育中开出的一批鲜切花,由于无法贮运远销,一直未打入国际鲜切花市场。现在用简易空调和保鲜剂等综合措施,可将蕾期采收的鲜切花储藏九十天,若是储藏五十天出库,鲜切花仍有十天以上的瓶插寿命,而且这种鲜切花经过包装,运销途中几天也不受损。
水仙花把幽香送向海内外,陶冶人们的情操;也将富有献给了辛勤劳动的种花人。九湖乡党委书记周德根告诉我:1985年水仙花丰收,一亩花收入三千元以上,主产水仙花的蔡坡村种水仙户人均收入上千元。我慕名来到圆山脚下形如琵琶的琵琶坡,饱览蔡坡村连片的水仙花田。这里得天独厚,上午面阳,下午受阴,风和水暖,适宜水仙花生长,加之花农“三种三掘”的高超栽培技术,真可谓得“天时、地利、人和”。此时虽是寒凝大地、百花凋零,可田里的水仙长得簇簇叶片,如蒜似兰,其间黄花朵朵,香飘四处,特别迷人!进村路上,遇见了有名的养花、雕花老人张德坚。他谈起水仙花来,双目生辉,喜形于色。他养花致富,今冬盖起了新房。全村几乎户户都有乔迁之喜。我见到一副春联表达了花农一片心,上联为“漳州开放第一春”,下联是“水仙含笑谢党恩”,横批:“香气喜气福气”。
“凌波仙子报春来,一盆玉蕊满堂春。”闽南厦、漳、泉三角地区开辟为经济开放区仅仅一年,水仙花已给千家万户带来了盎然的春意!


第2版()
专栏:

乐在全村都富时
山东济南市郊段店村农民祝德福(前)带领村里的农民舞龙灯,欢度春节。祝德福近几年办了十三个企业,优先安排贫困户,使全村六十三户人家去年户户收入都在三千元以上。
新华社记者 李锦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