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12月9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把集体企业所有权还给农民
勉县改革乡村企业发展股份合作
  财产折股到户 利润按股分红 股金证可流动
本报讯 陕西省勉县在乡镇集体企业中试行“清产核算、作价折股、分股到户、合股联办、按股分红”的改革。其基本的出发点是,把集体企业的所有权还给农民,把经营分配权还给企业,恢复乡镇企业“民办”的本来面目。
这项改革自1983年开始在两个乡试点,以后逐渐推广,现已在全县二十九个乡、一百八十三个村普遍实行。其具体改革内容如下:
——清产核资,折股到户。乡村分别组织有干部、职工和村民代表参加的清财小组,对各个企业逐一进行清产、核资、折价。40%—60%的资产折股到户,其余作为公股(乡经委作为公股股东);村办企业资产全部折股到户,不留公股。
——改革管理制度和人事劳动制度。股东代表会是企业最高决策机构,审议计划,进行经营决策,审查并批准财务预、决算,选举董事会,决定人事任免。厂长(经理)由董事会选聘,职工按合同录用,工资实行浮动制。
——改企业利润大部或全部上交为按股分红。乡办企业税后利润,公股分得的红利用于企业扩大再生产、技术改造和支农;10%—15%交乡政府办公益事业;20%—25%按股分红。村办企业利润中,50%留厂用于扩大再生产,20%—25%兴办村公益事业,25%—30%按股分红。1983年至1985年,农民已分红利三十八万二千元。
——改革股金管理制度。“农民股份基金会”发放的股金证具有股票的性质,属有价证券,允许自由流动。股东凭股金证可以向全县范围内的不论全民、集体、乡镇企业及联合体投股,企业也可以发行股票的形式吸收各方面的资金。
——股份制企业有权择优录用人才,提高了职工的素质。实行股份制,使企业不是附属物、“小金库”。(柴庆 厚德 君健)


第2版()
专栏:

  小山沟里大学堂
  ——访忻州地区农村青年实用技术培训基地
吕书奎 刘允洲
树丫形分布的一条主沟、五条支沟,八十四孔窑洞,三百亩的耕地,一千三百亩的小流域……在莽莽太行与吕梁之间,在梁峁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这是一条很不起眼的小山沟。然而当我们步入山沟,却象进入一片新奇的天地。新奇的,倒不是被称为“九龙”的沟名,而是沟里的这个“大学堂”——山西省忻州地区农村青年实用技术培训基地。
不是寻常农家景
秋色正浓。沟里一方方的农田,西红柿挤架,大南瓜压垄,齐胸高的籽粒苋,丛丛紫穗秀挺……庄稼都熟啦,熟得实实成成。“这里作物多是外来的优良品种,籽粒苋来自美国”,听我们不住称道庄稼,同行的团地委副书记徐安存解释道。
溯沟而上,不远的四排平矮砖舍,是笼养鸡和瘦肉型猪饲养场。雪白的鸡,健壮的猪,都养得很出色。砖舍棚顶崭平,据说打算来年培土种庄稼,这样可以利用房顶搞“立体农业”。
往前,三方亮汪汪的鱼塘。叫人纳闷儿的是塘面绿草丛丛。小徐说:“这是自然状态下的养鱼试验,鱼与草,本来就可共生。”
过了鱼塘,我们随着两位推车的女同志钻入玉米地。她们从车上卸下菌苗,植入玉米棵间一个个长方形的小土坑。嗬,那边早植的菌床,挤挤挨挨地长着硕大的白菇,看上去那么地鲜润肥嫩。姑娘说,玉米间菌,也是立体种植的一项试验。
再往前,又岔出两条沟,一条林木葱茏,一条庄稼茂密。我们兴致勃勃,正想去看看还有什么新道道,小徐笑着拦住了:“里面有放养的毒蛇,包括可怕的眼镜蛇哩。”我们望而却步,忙问他养蛇何用。小徐说:“蛇是捕鼠能手,有了蛇,这一片庄稼就不怕老鼠了。”对了,这是利用生物相克的生态学原理。
小徐又指着一片树林说:“通过用投食、筑巢等办法,还引来四十多种鸟。基地的农作物、果木林有了这批得力的‘卫士’就不用怕虫害了。”新的知识,就这样使无形的生物链,被协调地安在小山沟这架生态系统的活机器上。
山沟不大,还真有学头哩!
黄土窑里知识多
九龙沟里有学头的东西还多着呢。且不说那一排教学用窑洞——有教室、图书室,是青年们学习书本知识的场所;也不说那些综合实验用的窑洞——洞里竟有一流的教学实验设备,包括一台值十数万元的精密分析仪器;就是那些小小的工业加工车间——肝素钠加工、调味品生产、饲料加工、食品糕点制作……又何尝不是学习的好场所。
离开沟田,又参观黄土崖下这些虽然不大、却安排了丰富的生产、教学项目的窑洞,我们深深感到,九龙沟之所以能成为忻州地区农村青年向往的地方,是毫不奇怪的。一年多来,这里共举办各种培训班十七期,系统培训青年五百多人,函授四千多人,咨询一万三千人次。
在基地家禽育雏室门口,我们遇到两位朴实腼腆的农村姑娘——连巧英和孙英梅,她们在这里培训后,自愿留下工作。
“为什么愿意来基地呀?”我们问。“能学到文化,学到技术呗!”连巧英回答说。
来自忻州市上社乡上社村、下庄村的这两位姑娘,今年都才十七岁。她们初中毕业后,家里责任田的那点活轮不到她们干,一听九龙办技术培训班,就跑来了。她们在基地学文化、学技术,一边上课,一边工作,每月还有四十五元的收入,回到村里,不少人登门来请教孵鸡技术,她们心里甭提多美了。
在和学员交谈中,我们得知,基地采用半工半读、勤工俭学的办法,上午安排课堂学习,下午到实习场、车间劳动。
基地的培训,大都是农村发展的实用技术,例如,“瘦肉型猪饲养管理”、“鸡蛋储存和加工法”、“糕点制作技术”、“乡镇企业经营管理”,都是发展商品生产所需,因而深得农民欢迎。经基地培训的青年,象颗颗科技种籽,撒向周围十里八乡。
保德县贾家峁村二十一岁的女青年贾月英,先后参加了基地举办的养猪、养鸡培训班,掌握了科学饲养技术,去年全年收入一万二千元。今年她又自办饲料加工厂,实行了“鸡——猪——蚯蚓——鸡”的立体循环养殖。接着,她办起了“接力”培训班,将自己学到的这些技术无偿地传授给了当地青年,一项新技术就这样在更大的范围内推广开了。
基地出才又生财
使我们难以相信的是,培养了一批又一批青年的九龙沟,不但不用国家投资,而且经营有利。九龙沟不仅出人才,也出经济效益。
九龙农村青年技术培训基地,是在忻州地委、行署的支持下,由团地委组织一批青年于1984年筹建,1985年启用的。安营扎寨之初,只有二十几孔窑洞,十几名职工,基础薄弱,经费严重不足。但基地很快办起了养殖场,一个一个的小加工厂,经营名贵花卉和风景树,一方面为学员提供实习条件,一方面又为基地开辟了经费来源。他们还承担外单位的有偿研究项目,有偿提供技术转让。去年,基地禽畜一年收入达四万元,农业、加工、技术转让等收入达十七万元。这样,基地就具备了自我发展能力。如今,基地的固定资产已达三十多万元。
“基地要上课,教师从哪里来?”我们问小徐。他说,目前主要靠外聘。这里光从北京、太原等地聘请的兼职教师就四十多人,其中副教授、副研究员以上职称的二十七人,他们先后来九龙授课已达一千三百课时。基地还同山西农业大学、太原工业大学建立了联系。两所大学及时向基地传递最新科技信息,经常派人前来讲授实用技术知识。
不只“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当地有经验的技术人员、农民企业家也受聘任教。忻州“瘦肉型猪培育大王”岳安林,从美国进修归来的地区农牧局技术员杜俊卿,都是受基地学员们欢迎的教师。
为了培养基地后备师资力量,去年,他们挑选了八名优秀学员,送到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电子工业部十二所等六家科研单位进修,他们回来后,基地就有自己的教师了。
年轻的“九龙”,年轻的事业。是呵,你会有无限美好的未来!


第2版()
专栏:短评

  走“九龙”之路
“九龙”技术培训基地是青年人干起来的,但它的意义远远超出青年工作领域。这是整个农村发展中一件有战略意义的新事。
改变农业的落后面貌,增强农业的发展后劲,需要采取多方面的措施。提高农民的文化技术素质,是其中极其重要的一项。“九龙”的经验,正是在这一点上提供了一条可资借鉴的路子。
“九龙”之路的根本点,是把人才开发、技术开发和经济开发结合起来了。“九龙”发展之初,一缺资金,二缺教师,为什么在短时间内能形成自我发展能力,培养出一批受农民欢迎的技术人才?原因是这里一面教授知识,一面实地搞开发,教的、学的、干的,都是农村经济发展中所急需的。这样做,不仅出人才,而且出产品,出经济效益,使学校因而有了强大的生命力。
缺科技,缺人才,缺资金,这使农村教育以至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受到很大的制约。“九龙”之路提供的经验却证明,只要重视人才、技术开发,坚持人才、技术开发同经济开发相结合,坚持依靠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更快更多培养有知识有技术的新型农民,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假如我国广大农村有更多地方走上“九龙”之路,经济发展的面貌一定会焕然一新。


第2版()
专栏:编后

  可贵的探索
近几年,在家庭企业异军突起的同时,乡村集体企业的管理体制改革,有了很大的进展。这两方面的变革,不断为乡村工业的发展增添活力。值得注意的是,目前还有相当一部分乡村集体企业,名义是“民办”,实则“官办”气十足,如政企不分,企业没有自主权,管理混乱,吃大锅饭等等。一些企业至今还是乡村干部安置亲友、照顾关系的“集散地”和随意挪用、请客送礼的“小金库”。最近一些乡村集体企业生产不景气,经济效益下降,不能说同这种弊端无关。这说明,加快乡村两级集体企业的改革,打掉“官办”气,搞活企业管理,势在必行。
勉县实行股份制,还权于民,还利于民,是对乡村集体企业改革的可贵探索。经过改革,企业有了更多的经营自主权,农民进一步成为企业的主人,使企业的责权利同生产者、经营者结合得更紧密,这对于革除乡村集体企业所存种种弊端,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增强企业活力,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改革就是探索。同城市国营企业改革一样,乡村集体企业的改革,路子也不妨多一些。只要有利于增强企业活力,增加农民收入,各种办法如经营承包责任制、租赁制等等,都可以试一试。路子多了,有个比较,乡村集体企业的改革定会搞得更扎实、更有成效。


第2版()
专栏:

  薄一波会见日本贸促会访华团
本报讯 记者刘燮阳、冯霄报道:由樱内义雄会长率领的日本国际贸易促进协会访华团一行四十六人,于12月8日访问我国。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名誉会长薄一波,8日晚在人民大会堂会见并宴请了代表团。
日本国际贸易促进协会访华团的主要成员,多系日本经济界有影响的人物。
薄一波在会见时说,我们谈的老题目总是如何发展两国经济贸易合作,巩固两国的友好关系。中日双方的贸促会为扩大这种合作都起了很好的桥梁作用。
他说,我国的产品质量和技术同发达国家相比,还较落后,希望日本朋友在日元升值,日本资本转移的机会,到中国来合作办事业;还希望朋友们为日本扩大中国产品进口作努力。


第2版()
专栏:

  新疆农业创历史最高水平
比去年粮增三亿公斤,棉增三点九万吨
本报讯 记者曾坤报道:新疆农业生产在连续八年丰收的基础上,今年又创历史最高水平。今年粮食总产首次突破五十亿公斤大关,达五十二点五亿公斤,比去年增加三亿公斤;棉花总产二十二点七万吨,比去年增产三点九万吨。


第2版()
专栏:

由“跑单帮”发展到联合进入市场
  我国农民创办一批新型商业组织
据新华社北京12月8日电 (记者曹绍平)我国农民已由“跑单帮”发展到联合起来进入市场,参与商品流通,创办了一批新型商业组织。
据江苏、浙江、湖北、广东、四川、陕西、河北、辽宁、黑龙江等省的调查,农民创办的新型商业组织形式多样,有乡村合作经济组织办的农工商(牧工商、渔工商)联营公司、多种经营服务公司、贸易货栈等购销服务组织;有从事同类生产的农民自发联合的专业协会;也有商商、农商、农工商联合兴办的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的各类专业市场、农副产品批发市场、贸易货栈等。这些商业组织已跳出单一销售商品的圈子,具有提供信息、指导生产以及收购、储藏、加工、销售等多种服务功能,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商品生产的发展。
黑龙江省对二十个县的统计,目前各种类型的产销服务社、购销服务社、信托公司、贸易货栈、农工商联营公司等新型商业组织已发展到九千三百多个。由乡村兴办的多种经营服务公司,已在江苏省乡一级基本普及。
按合理经济流向组织产销衔接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全国已发展到一千多个。在一些地方它已成为分散的小商品生产者进入大市场的重要依托,农民获取市场信息的重要场所。
专家们认为,支持农民组织起来进入商品流通,是农村改革向纵深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农村商品生产的发展,使农民越来越深切地体会到,分散的、单个的家庭难以把握市场供需的千变万化,要求组织起来进入市场,参与流通,以提高对市场风险的承受能力。对此,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应热情予以支持和帮助。


第2版()
专栏:

  “巧丽”绣衣夺魁 行销英法日美
  一村办企业产品年创汇六百五十万美元
本报讯 记者凌志军报道:陈德新过去进城开会,总往边上溜。可11月28日,在北京,十几位记者把他拥在当中。他身边放着一只耀眼的金杯,这是国家质量奖审定委员会刚刚授予“巧丽”牌真丝绣衣的。陈德新正是生产获奖产品的江苏省南通县绣衣厂的厂长。
他们厂是1976年建立的。那时只有几间草房、六十三元钱、三个农民。1980年,工厂转产手绣真丝绣衣。一年后首次出口日本,买主赞不绝口,主动加价10%。
这家工厂现在已是江苏省重点出口产品厂家,年产近二百万件真丝、化纤绣衣,其中92%销往英、美、法、日等五十四个国家和地区,今年创汇六百五十万美元。
“想当初,我第一次拿着产品到省外贸公司要求出口时,还在门口犹豫着不敢进哩。”陈德新说着,笑了。他应当笑。
近几年国际绣衣市场并不易进,为什么“巧丽”能挤进去?靠质量。1982年,“巧丽”在全国绣衣质量评比中获第三。今年又获全国第六届工艺美术品百花奖金杯奖。这证明其质量在全国已列前茅。
绣衣厂是个村办企业,现有三百多万元资产,五百多职工全是农民。“我们村叫黄金村”,陈德新说,“过去穷得叮当响,哪有金?现在才是黄金村走上黄金路。”


第2版()
专栏:在商品经济大课堂里

  范芙蓉“腿短”走近路
  魏忠坤
(与线长面广、流通设施先进的国营企业相比,“腿短”是个体户的一个短处。怎样才能变“短腿”为“长腿”呢?范芙蓉使自己的产品很快进入京津沪市场的经验,可供大家参考。       ——编者)
范芙蓉是位家庭妇女,浙江省余姚市泗门镇人。今年5月,她办起泗门清洁剂厂,专门生产用于清洗录音机外壳及磁头的清洁剂。
这个拾遗补缺的产品在市场上很受欢迎,全国只有广州等少数地区生产。有人对她说:你是家庭工厂的产品,能与广州货相比吗?在市场上肯定竞争不过人家。芙蓉翻开地图册,广州离上海数千公里,离京津更远。和广州相比,余姚离京津沪的距离却要近一半以上。货主叫得应,货物运距短,这不是“地利”吗?她暗暗地这样想。(腿长、腿短是相对的。路有远近之分,走近路,发挥地利优势,多搞就近销售,“腿长”的不一定能胜过“腿短”的。——编者)于是,范芙蓉把产品送到上海一家商场,对方果然满心欢喜,连连说象这样块把钱的小商品,顾客说要就要,广州货常常是远水救不了近火。这家商场当即答应包销范芙蓉的产品。两个多月时间,京津沪五十多家商店和她签订了到明年第一季度的供货合同。
不光“走近路”,范芙蓉还自己开新路。按常规,磁头清洁剂多由五金交电商店经营。范芙蓉既盯牢这些店,又把销售视野扩展到别人不注意的地方。她在分析了市场趋势后,联想到城市“读书热”、“学外语热”带来的有关教育、外语的拼音磁带畅销的信息,而这些磁带多数是由书店经销。范芙蓉比别人抢先一步进入书店,主动上门请人代销产品。上海外文书店、教育书店都乐于经销,最多的一家店一天销售一千支。(市场就在眼皮底下,不会象范芙蓉那样钻“冷门”,积极开拓新的市场,别说腿短,就是腿长,也难保货畅其流。——编者)
范芙蓉赢得了客户的信赖。产品从今年9月初投放市场到10月底,仅两个月就销售三万余支,月产值超过一万五千元。


第2版()
专栏:

创建于1915年的中国第一家造钟厂——山东烟台木钟厂生产的“北极星”牌木钟,有七十多个花色品种,畅销五大洲。图为烟台木钟厂和烟台闹钟厂生产的部分时钟。
新华社记者 戴纪明摄


第2版()
专栏:

  哈尔滨市一年建成十六项路、桥工程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今年开工的两座立交桥、五条干道、四处过人天桥或地道、一个广场和四处停车场等十六项工程,在封冻前已全部竣工投入使用。一年建设这么多的道路和桥梁,这在哈尔滨城建史上是没有过的。


第2版()
专栏:

  太康综合治理农田灾窝变成了聚宝盆
昔日“有雨涝灾,无雨旱灾”的河南省太康县,经过水、田、路、林的综合治理,如今已经变成沟渠纵横成网,机井星罗棋布,道路平坦相通的好地方。全县粮食产量和林木株数四年翻了一番多,成为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和平原绿化先进县行列。
今年这个县又出现历史上罕见的特大干旱,在这种情况下,全县一万五千二百多眼机井全部开动,日夜不停地抽水灌田,全县粮食总产量比去年增产四千八百多万公斤,再创历史最高纪录。


第2版()
专栏:

  远红外烘炒机制成糌粑加工不用手工
内蒙古粮食科研所专为西藏自治区研制的远红外谷物烘炒机,最近在呼和浩特通过技术鉴定。藏族人民传统主食——糌粑的加工方式将得到改进。
通过鉴定的这台远红外谷物烘炒机的样机,可日炒三吨青稞,从投料到炒熟只需几十秒钟。炒出的青稞熟脆均匀,香味扑鼻。


第2版()
专栏:

  萧山县五金工具厂产品畅销二十四国
只有几百人的萧山五金工具厂原是一个靠手工生产土钉的小厂,近年来通过工贸结合和不断开发新产品,已发展到年产五百万把花色钳的生产规模。产品的85%销往二十四个国家,一年为国家创汇二百万美元。
(据新华社讯)


第2版()
专栏:

一些企业总在为产品严重积压发愁,在宜兴县建材机械厂,来自各地的汽车却等着提货。请注意这个厂——
  产品畅销的本由
  耿坤华
当一些企业正在为产品严重积压发愁的时候,记者前不久在江苏省宜兴县建材机械厂看到,来自安徽、江苏的卡车,停在厂里等着提货。供销科的同志向厂长告急,这几天又订了上百万元的货,产品供不应求!
为什么这个乡办厂产品如此畅销?
有人说,因为这个厂有一支强有力的供销队伍。不错,这个有六百多职工的厂,却有一百多名供销员。他们常驻外地,负责定向推销和信息反馈。这些人在外跑,只有一顿饭两角钱的就餐补贴。工资收入根据销售额及反馈信息的价值,按比例提成,没有“铁饭碗”可端。供销员回厂清清账,马上就又出去了。他们常年奔波,“触角”伸向四面八方。
又有人说,建材机械厂产品畅销,是由于售后服务做得好。这也不错。在厂会客室里,挂着四百多面锦旗,都是对该厂采取“送鸡上门包生蛋”的售后服务的赞扬。凡是销出的产品,工厂都派专人免费安装,实行指导,直至投产。
不过,更多的人认为,建材机械厂产品畅销的本由是,质量过得硬。
今年10月,在该厂召开的订货会上,浙江省桐乡县湖山砖瓦一厂的同志谈到,上海宝山钢铁总厂需要大量抗压力强的砖。钢厂日本专家提出要从国外进口。后来,宝钢和浙江省将生产这种砖的任务交给了砖瓦一厂。这个厂使用宜兴县建材机械厂生产的400型制砖机组织生产,经国家有关部门和日方检测,砖的抗压强度完全符合要求。1983年,400型制砖机被农牧渔业部授予“优质证书”。现在徐州地区二十四个砖瓦厂,全部购买了这个厂的产品。
产品优质又从哪里来?这个厂的厂长兼党支部书记丁国强说,请看400型制砖机的设计者。他是设计生产制砖机颇有名望的上海砖瓦机械厂陈工程师。陈工一退休,他们就把他聘来。陈工根据自己的经验,又参照了该厂产品用户反馈回来的大量信息,采取新的设计方案,推出了使用寿命长、性能稳定、操作方便的制砖机。他们还请来了水泥机械立窑的专家、上海新建机器厂退休工程师庄德明。
但人才不能光靠“外引”,更重要的是自己的队伍开掘。这个厂在智力投资上是舍得花本钱的。1984年底,上海中华造船厂准备举办为期三个月的电焊工培训班,每人参加培训,要交六千元学费。有的人听到这个条件就咋舌。厂领导却认为,这个学费不能不花。于是派了两名职工参加培训。这两名职工后来双双取得国家船舶检验总局颁发的合格证。他们回厂后,又带出一批合格的电焊工。
去年,这个厂缓建招待所,又投资十二万多元创办职工学校。一年抽一部分职工脱产补习中学文化。暂缓新建招待所项目,投资办校,去年就读的第一期初中文化补习班已经毕业。今年,职工学校又开办了高中文化补习班,还请县科委来举办有八十多名职工参加的技术培训班。工厂变成了课堂。
这个厂每年输送六名职工上大学,每年派出三十名职工到外地参加短期技术培训。近三年花在职工智力开发上的投资达四十二万多元。
人才引进,人才开发,是富有远见的一着好棋,这三年,这个厂产品畅销,产值、利润翻了三番半,今年产值预计可达两千万元,就是一个力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