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11月23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教育

让学生成为学校各项活动的主人
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北京市宏庙小学教育实验研究组
从1983年9月开始,我们以培养二十一世纪的主人为目标,进行了小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实验。这项教育实验,是根据系统科学的理论把学生看做发展的整体(系统),对教育工作进行整体实验设计,做到各要素的最佳结合,使教育措施整体优化,发挥最佳功能,促进学生发展。实验的目的,是揭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探索学生在德、智、体及知、情、意、个性特征等方面得到充分发展的教育途径。
培养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教学内容陈旧,方法死板,老师一味地讲,学生被动地听。对此我们进行了大胆改革,强调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培养学生探求和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兴趣是学生获取知识、扩大眼界、发展智力的一种巨大推动力。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求知上进的心理,喜爱接触具体、形象、新奇事物的特点,激发儿童学习的兴趣,把课堂变为儿童乐园。为此,我们开设各学科兴趣课,对低年级的小学生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如语文老师为激发学生学语文的浓厚兴趣,首先引导学生热爱书、热爱语文学科。于是安排了兴趣课——“有趣的书”。这堂课学生的兴趣可高了,老师在学生面前展示各式各样的书。这节课使学生大开眼界,并教育学生,要想看懂这些书,就要学好语文,和书交朋友。
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桥梁”和“阶梯”;是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人的重要标志。一年级小学生首先要学会使用教科书。我们从教学生如何观察插图开始,教会学生如何读懂例题,一步步地教会学生看书。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发现和揭示知识之间的联系和规律,使他们逐步领会、掌握归纳分析法。如通过形声字的归类教学“钩、枝、抢、腿、轮……”,使学生认识“偏旁表义,基本字表音”的构字规律,既掌握了学习方法又提高了识字能力。在教给方法、培养能力时,教师的指导要有“教”、“扶”、“放”的不同层次。当学生不懂不会时,教师要认真地教;当学生似懂非懂时,教师要适当地扶;当学生已懂已会时,教师要大胆地放。
实验班的学生经过这样三年的培养,经过多次科学测查,其智商和创造力以及数学运算能力、语文阅读写作能力等均大大高于对比班。
培养学生做集体的主人
为达到教育实验目标,我们在思想教育方面主要是进行以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为核心的共产主义思想品德教育。教育学生在学校要做班集体的小主人,学校的小主人,长大了做国家的主人。
儿童入学后就成为班集体的一员。我们研究组认为,集体主义教育是对学生进行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教育的主要内容。要通过集体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具有热爱集体、关心他人、团结友爱的思想品质,以及文明礼貌的基本道德修养。
为了培养学生具有做集体主人的思想和能力,我们首先注意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符合集体要求的行为习惯。从小就教育他们学会过民主生活,学会自己管理自己,民主选举小干部,并使小干部在教师的帮助下独立地开展班级工作。还要让每个学生都有为集体服务的岗位,实行一人一职制。学生在为集体服务的过程中,把对集体的认识和小主人思想具体化,逐步把自己和班集体结合在一起,服从集体决定,完成集体任务,把集体的荣誉当作自己的荣誉。
培养学生做实践活动的主人
人是在各种实践活动中认识和改造世界,同时发展自己的。儿童的实践活动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基础和源泉。我们按照“三个面向”的要求,不仅积极引导学生从课堂教学获取知识,而且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校外活动,为儿童创造一个获得比较全面充分发展的优良环境,让他们接触自然,接触社会,从中获得大量有用的信息,并积极参加实践活动,使学生学用结合,手脑并用,增长才干,促进发展。根据学生的爱好和初步显露出来的特长,组织他们参加体育、音乐、美术、写字、数学等各种小组,我们还积极组织学生参加象为抢救大熊猫捐款这样的社会活动。少先队中队搞了“我入队了!”、“集合在中队旗下”、“庆新年”、“我在队旗下过生日”等富于创造性的中队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我们注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做实践活动的主人。如“我在队旗下过生日”的主题队会,少先队员把入队一年来所取得的进步,通过各种方式在活动中进行汇报。一小队把一年来队员练习绣花、小制作等成绩向大家汇报,并把作品献给大家;二小队模拟和外国小朋友通电话;三小队以“小记者采访队员”的形式汇报本小队队员的进步;四小队把本小队队员拾金不昧的事迹编成小话剧表演;五小队队员把自己的理想画成一组画。最后,在愉快的生日气氛中,队员们点燃了象征自己入队一周年的小蜡烛……
人的发展需要德智体几方面的有机结合,形成一个促进发展的综合体;客观事物对人的影响也是一个整体的综合的影响过程。所以,我们在教育实验中,一是注意培养学生有优良的精神状态,二是努力探索科学的教育措施,三是创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学校与家庭协调一致的、开展丰富多彩活动的教育环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他们成为二十一世纪社会主义中国的主人打好基础。
(中国教育学会供稿)


第5版()
专栏:教育

要树立广义教育观
张启人
教育控制论认为,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过程是信息开发、传播、接收、处理、显示、外延和反馈的过程。在科学技术日趋发达的未来社会里,教育尤其负有左右经济建设、科技开发和社会发展的特殊历史使命,即教育对整个国计民生产生无孔不入的控制作用。这种把教育系统跟信息和控制两个概念联系起来的观点,是教育系统工程的观点,或者叫广义教育观。
狭义教育观仅仅把教育的对象、活动、作用限制在学校范围之内,忽视教育的社会控制作用和社会的信息反馈作用。在这种狭隘观点指导下,老师的作用无非是“传道、授业、解惑”,至于“道”、“业”、“惑”的解释,自然也是狭义的。由于我们长期受封建教育思想的影响,这种狭义教育观根深蒂固,我国教育事业上的诸多落后现象和弊端,就说明了这一点。
教育经费不足,跟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狭义教育观者看来,这是个无法克服的矛盾。果真如此?其实不然。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已明确提出:“鼓励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社会组织、离休退休干部和知识分子、集体经济单位和个人,遵照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采取多种形式和办法,积极地自愿地为发展教育贡献力量。”这就为我国筹措教育经费、减轻财政压力展示了广阔的前景。发展民办或私立学校,由举办单位或个人自己筹集资金。在发展初期这是公办学校的必要补充,而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势必成为与公办学校并行不悖地共同为我国教育事业作出贡献的一个重要形式。在公办体制之外发展民办,不但将大大增加教育投资,加快适应时代要求的人才培养工作。更有战略意义的是在办学体制中引进了竞争,从而为迅速提高教育效能和人才质量提供了体制上的保证。我们为搞活经济而让全民、集体、个体经济一道为商品经济服务,计划体制也作了相应调整。实践证明,这是振兴中华的英明决策。为搞活教育,促进早日实现教育现代化,采取与搞活经济相当的措施,也十分必要。
其次是师资问题。在我国,无论高校还是基础教育,普遍存在师资不足现象。可是,这毕竟是现象,而不是问题的实质。只要广泛实行聘任制,鼓励人才流动,支持校际交流,允许一师数兼,本来是可以迎刃而解的。无奈我国长期以来在人才管理上的“条块分割”和“部门所有制”,妨碍了从根本上解决师资问题。我们今天对人才的使用酷似对计算机的使用,一个缺乏新信息,一个缺少新软件。高校师资之间的交流基本上局限在为数不多的学术活动上,中、小学师资之间更谈不上信息资源共享。特别是,教师们崇高的智力活动极少有机会直接为社会教育服务,为知识更新服务,充其量办一点讲习班而已。很明显,师资问题上的狭隘小农观点不但不利于解决人才短缺,不利于联合攻关,不利于教育系统本身取得突破性发展,而且不利于迎接新技术革命挑战,不利于科学技术的高速进展和全线出击。
衡量学校工作的标准是培养人才的数量和质量。衡量整个教育工作的标准还在于系统效率和效能,或者说是否做到了“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财倍其利,事半功倍。”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体制,很大程度上是“大学办社会”。不论规模大小,必须肝胆俱全,有限的教育经费没有全都用在刀刃上。在“社会办大学”的前提下,学生可以走读,宿舍可以公寓化,食堂可以由社会承担,甚至教室、教学设施和实验设备也都可以数校并用。美国费城的许多大学,日本筑波城的大学和科研单位都是这种资源共享的典型例证。通过租借合同充分利用社会公共设施大兴教育,未尝不是一条少花钱、多办事、经费不够一样出人才的捷径。
培养人才的质量系于教学质量,而教学质量系于师资,更系于教育体制。就是说,要从宏观结构上找原因,质量问题仅从微观上找原因是很不够的。采用教育控制论的观点,把教育当成多因素、多层次、多约束、多目标的大系统,定性定量地开展教育评估是我们需要进一步解决的课题。树立广义教育观,对我们正在进行的教育改革有着现实的意义。


第5版()
专栏:教育

从实际出发坚持教改实验
黑龙江省青冈教育局 吴贵先
为了适应新时期教育发展与改革的需要,我县1983年建了一所实验学校,进行从幼儿园到高中,包括各学科在内的“一条龙”教学改革实验。
我们认为,现在有一部分毕业生,水平不高,知识欠账的现象比较普遍。而这种知识欠账是从孩子入小学就已经开始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决定从幼儿教育抓起,对五岁的幼儿进行一年的学前启蒙教育,把学前班的教学内容与小学一年级教学内容衔接起来。
在小学和初中阶段,我们集中进行语文、数学和外语的教学改革实验。同时对学制、管理体制等进行相应的改革:把学前教育列入教育计划。学前一年(五周岁);小学五年(六周岁入学);初中四年;高中三年。允许跳级、留级、提前毕业。管理体制上实行校长负责制,教师聘任制。学生从学前一年到高中一贯制。
三年来我们的实验取得了初步成效。仅以语文和外语为例,第一期实验班的孩子经过三年的学习,认识汉字二千三百个,近四千个词汇,能有头有尾讲述一般生活中的故事,儿童课内外阅读都超过十二万字,其阅读速度、理解程度、朗读技巧、写作能力和水平都超过普通三年级的学生。学生还毫不费力并满有兴趣地学完小学俄语课本上的基本内容,完成了小学俄语教学大纲规定的任务,能认写和正确拼读全部字母,学会了四百五十个单词和二十六个短语,能听懂十八个课堂用语。对学过的单词和短语,全班95%以上的孩子对答如流,测试的平均分为九十分。
我们认为,“一条龙”教学改革实验是从宏观上考虑整个教学体系的全面改革的实验,有利于对教育上诸如片面追求升学率等弊端进行综合治理,可以为全面改革中小学的教学打开新局面。
其次,“一条龙”教学改革的实验也为教育理论工作者联系学校的实际,进行理论探讨和研究架起一座新的桥梁。一方面纷繁复杂的实验现象,渴求教育理论工作者帮助研究解决;另一方面生动丰富的教学改革实验成果也吸引着教育理论工作者。这几年,我们的教改实验就得到中国教育学会、中央教科所等单位专家的肯定和鼓励。
第三,“一条龙”实验,可以为培养各种新型人才开辟新的天地。因为这种实验归根到底是改革传统教育,使我国的教育工作转入现代教育轨道的实验,最终目的是为现代化建设培养各种新型人才。


第5版()
专栏:教育

办好家长学校 促进教育改革
江西省南昌市第八中学 李静霞
去年以来,我们南昌市第八中学从初一、初二年级部分学生家长中招收了两期学员,举办了“家长学校”,受到家长的普遍欢迎。
上中学的孩子,由于生理上的发育而引起心理上的急剧变化,表现为“自我意识”迅速增强,他们希望得到父母的尊重,不愿听大人“摆布”;而父母则往往视之为“越大越不听话”。有的家庭因此而使两代人之间的感情越来越疏远。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家长学校”里讲了《少年儿童的生理心理特征及教育》,帮助学生家长认识这个时期孩子生理和心理的变化规律及家长应当注意的事项,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不少家长反映:“这一课好象是针对我的思想讲的。”
“家长学校”还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开展“听孩子心声”的活动,组织孩子和家长谈心。让孩子向自己的家长提出意见和要求,沟通两代人的心灵。初一有个学生从小随外婆长大,同父母的隔阂较深。孩子有时说了谎,父亲就把他吊起来打。通过“心声”活动,两代人在课堂上亮出了心底话,解开了思想上的疙瘩。后来,这个孩子学习努力,劳动积极,当上体育委员。期末,他和他母亲分别被评为学习积极分子和“家长学校”的优秀学员。
八十年代青少年有哪些特点?如何做一个八十年代的合格父母?“家长学校”给学员们讲了“创造型父母三要素”、“八十年代青少年的三多三好特点”和“家长素养”等,提出了新时期所需要的合格父母的条件。
最近,学校向学生作了调查,孩子们普遍反映父母参加“家长学校”后有了很大变化。他们最满意的是:父母不再“逼”自己读书了;自己不再提心吊胆,担心挨打受骂了。有的孩子赞扬爸爸入了“家长学校”后好象变成了另外一个人。有个孩子形容妈妈的变化:“妈妈的脸开始变圆了,不象以前那样整天拉长着脸”,“现在我妈妈变成了我心目中世界上最好的妈妈”。家长的积极配合,也有力地促进了学校的教育改革。


第5版()
专栏:教育

不求升学率 但求成才率
——东北师大附中全面教育改革调查
新华社通讯员 郭锡起 新华社记者 陈明星
近两年来,东北师大附中的学生在全国、省、市各级竞赛中获奖者达二百一十六人;仅1985年,就有十三名学生在全国、省、市竞赛中荣获第一名;1985年科技活动月中,学生研制的多音电子琴、负离子发生器、氯化钠形成示教板、光控机器人、手提袋防盗器、无线电对讲机等科技新产品,被评为优秀作品。不久前,东北师大附中被国家教委评为先进单位。这是他们用新的教育思想,培养创造性的新型建设人才的结果。
现在人们往往只用升学率来衡量学校的教学质量。东北师大附中的教师们说,升学率是衡量教学质量的一个标志,但不是唯一的标准。在未来商品经济发达的信息社会里,对人才的要求是有广博的知识和较强的适应性、创造性,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献身精神和良好的身体素质。
学校的培养目标应当是:全面打好基础,发展个性特长,培养创造才能,提高人才素质。因此,教师要用心发现学生潜在的特异的才智和兴趣爱好,然后有针对性地因材施教,使他们在某一方面迅速“冒尖”。如,原高三学生杨巍,是电子计算机爱好者,在物理课学习和课外活动中,动脑、动手能力提高很快。1985年他编制了《物理世界》软件,可以完成整个中学物理教学中大部分动态演示和模拟图形以及复杂计算问题,获得全国科协颁发的优秀软件发明创造奖。
在学制、教学管理体制、教学内容等方面,他们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只要对培养创造性的新型人才有利,即使不是高考的范畴,也在课堂上讲授。学校在初中阶段增加了天文、气象、生态平衡、世界史的内容。把初中的政治、历史、地理合并编写为《社会科学基础》,物理、化学、生物、自然地理合并编写为《自然科学基础》,由宏观到微观的顺序,安排教材内容。这样,利于学生融会贯通,发展智力。
除了必修的文化课外,学校还设有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选修课和劳动技术课。记者在校园里看到有些学生正埋头于科技产品的研制,有的在踩缝纫机、在学习摄影、或捏着千姿百态的泥人……这些显然不在高考之列的活动内容能发展年轻人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高一的学生学习外文打字,平均五分钟能打一百多个字。其中一个“佼佼者”五分钟能打二百多个字,相当于正式二级打字员水平。通过家用电器选修课活动,不少学生学会了测试、检修各种家用电器。
在教学方法上,他们提出了“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的原则。经过几年探索,他们找到了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相结合,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相结合,教书和育人相结合,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规律。这四个结合,是他们“教学有法”的含义,也是他们的教学原则。这一原则运用到课堂上后,学生被动状态得以克服,教师鼓励质疑,并且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解疑,使学生思维呈积极状态。
记者曾目睹教师用“小论文答辩法”教授的一堂化学课。一位学生代表所在小组宣读着化学论文。这时,教室前方出现了录相投影,投影中有清晰的数学坐标图象。其他同学当堂质疑,小组同学立即答辩,然后,教师予以总结。
教材不同,学生各异,教师们的所长也不一样,教学方法不可能也不应该是“独花一放”。因此,他们又提出“教无定法”,主张根据教材及学生的实际确定教学法。例如,数学组的教师对高一二十名数学基础好的学生,就采用大学教授带研究生的办法,教师发给他们自学提纲,教给他们学习方法,允许他们不听正常教学进度的数学课,可以持“特别阅览证”到教师阅览室、大书库,查阅资料、书籍。学校还给他们订阅十种数学杂志。这些学生在高二上学期就学完了高中阶段全部数学教材。李征宇在1985年全国中学生数学竞赛中获吉林省第二名,今年被南开大学破格录取。年仅十四岁的鲁帆,数学成绩优异,今年到清华大学少年班学习。初一语文老师探索出全面训练学生的自学和读写能力的教学法,初二时就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达到了初中毕业的语文水平。


第5版()
专栏:教育

黑龙江省黑河市第三小学教师张桂荣,非常关心残疾学生许道军,经常和同学一起接送他上学和回家。 邱祥林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