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11月20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

“诸公”的哭笑
司马一孔
10月20日,《人民日报》八版刊一杂文,题《“某公”与“诸公”》。
这篇杂文提出的属于公民意识的“新观念”,我不知道是对,还是不那么对?只是一事当头,萦绕脑际,思而不解。我本人就具有“两重性”,从“某公”角度上说,我是“某公”,从“诸公”角度说,我是“诸公”。所以,更说不明白“某公”与“诸公”之论了。
杂文说:“大大小小的一言堂之所以能巍然矗立于神州大地,除了堂长‘某公’的不民主外,实在也离不开堂员‘诸公’对不民主的纵容和屈从。只谴责‘某公’的不民主,而过于原谅了‘诸公’对不民主的屈从,怕是摧毁不了一言堂的。”
我感觉“诸公”在“屈从”这个问题上,有点冤。闭着眼睛也可以想想现实,如今呼声之高的,是“某公”不给民主,还是“诸公”有了民主不会用呢?说句理论家的“行话”吧,是“某公”不民主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还是“诸公”对不民主屈从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呢?如在一言堂的地方、单位或部门,对堂长“某公”,对堂员“诸公”各打四十大板,且重责于“诸公”,那么一言堂就会摧毁了?这公道还是不公道呢?当然“诸公”群起而发挥民主的威慑力量,那“某公”一言堂自在粉碎之列。但这需要条件,就是确实实行民主政治和法律对民主的保证。我们讲的虽是给“诸公”有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而“某公”发放“民主”的权柄那么大,又一定问罪“诸公”的屈从,也实在是恭维“诸公”的能量了。
事情的本末,“诸公”本是民主的自身,“某公”的权力则是“诸公”给的。而如今有人有事却倒置了,民主成为“某公”的施舍物。其原因,大概是正在实践着的马克思主义,往往蒙上一层浓重的封建主义色彩。“某公”不是以民心之向背转动世界万物,而是以官位为轴心制动东西南北中。如是官阶重重,森严壁垒,同是委员会的成员,同是人民之代表,实有大小高低之分;同是民主集中制的集体领导,其一言一票之权却也有轻重之别。职务、权限本已分明,却又划出三六九等,一把手、二把手、三把手、四把手、五把手之类便是一例。到了“诸公”那里,人民群众主宰历史的作用,又在“某公”的眼里有多少位置?这样一套封建性的东西不革掉,民主便是外壳,集中则是实体。“诸公”又有何不屈从“某公”之理?说句公允的话,“诸公”之中屈从于“某公”的还是少数人,有些“唯唯诺诺”者,除个人品质不端者外,也多半是“某公”长期着意培育的形象,上有好者,下必甚焉。大多数的“诸公”,工人“诸公”、农民“诸公”,知识分子“诸公”,一般干部“诸公”,不知讲过多少条意见,甚至骂娘的话也出口了,可是“某公”听进多少,又采纳、实施多少?英明决策是“诸公”提出来的,还是“某公”提出来的?“某公”的一句顶一万句,“诸公”的一万句不顶一句的现象消除了么?说来是“奴隶创造世界”,实在是英雄造着时势。这大概算是民主“不足”所致吧?
所以说,无端的责备“诸公”,说“某公”的不民主,是因为“诸公”的宽容、懦弱、软骨头,甚至甘当小媳妇,给你的民主你不用,而使“某公”本性并非不民主而变为专横,因此“诸公”还得“负点纵恶之责”哩。按杂文如此“新观念”来看,也不无道理。可“诸公”也会率直地说,一点民主也不要了,免得担这么多罪名为好。
“诸公”被责实够可怜,哭一场也值得,马克思给“诸公”的民主,何以还要“某公”恩赐?笑一场也值得,马克思给“诸公”的民主,何以只会“一致通过”?


第8版()
专栏:

延河唢呐声
张志强
沿着弯弯的山间小路,我和省里几名医务人员赶到延河岸边一个叫大雁沟的村子去给老乡们看病。
天凉好个秋。满沟满岔的山地里,簇拥着齐人腰高的金黄的糜谷,还有山坡上的红高粱,崖畔的玉米田,绿得泛黑的甘薯地……山野里,到处是收割秋庄稼的忙碌的人们。
黄昏时分,沸腾了一天的黄土地渐渐平息下来,夕阳将高原濡染出一派迷离的桔黄色。随即,夜的帷幕又将起伏的山峦,被向日葵和红辣椒掩映的排排窑洞,以及那暮霭弥漫的延河,涂成了一幅色调朦胧的水墨画。没有风,没有月,静极了。
巡诊忙活了一天,吃完老乡们盛情招待的晚餐,我们刚要返回驻地时,突然听见远远近近的山沟里,传来婉转动听的唢呐声。这声音,忽远忽近,忽高忽低,缠绵悦耳,充溢着一股喜气。起初,以为谁家后生结婚,可陕北人很少在秋收大忙里办喜事。我问身边的一位大嫂,她只是抿嘴儿笑。还没打听明白,一眼便望见东沟里涌出一队灯笼火把来。等走近细细一瞧,领头的是七条配着彩鞍的小毛驴,七位花白胡须的老人,个个白袖衫,黑坎肩,兴致勃勃跨在彩鞍上,扬头吹起七把闪亮亮的黄铜唢呐,后面跟着一群婆姨娃娃,喜笑颜开地向大雁村走来。不一会儿,那莽苍苍的西沟山路上,也欢天呼地闪出一队人马。二十几个头上扎着白毛巾,腰勒红布带的小伙子,开着五、六辆小“手扶”,吹起短号唢呐,也向这边村头奔来。正看得入神,北山坳的斜坡下又被灯光照红了半个天,一支女子“轻骑”唢呐队,戎装素裹,开着十辆“嘉陵”摩托,浩浩荡荡地飞驰过来。
我又惊又喜,正要问个仔细,驻村的女乡长走过来凑近我耳边说:“这是本乡庆丰收的唢呐夜会,自发的。你们碰巧了,住下来看看热闹吧。”说着,我们步入聚满灯笼火把的打谷场,三支唢呐队先后来到,兴高彩烈地演奏开了。
朦胧的夜色中,落雁村的男女老少,以及随唢呐队来的外村乡亲,三五一群,熙熙攘攘挤满了打谷场。只见先到的东沟唢呐队里,一位六十开外的老者滚下鞍来,从毛驴身上卸下两捆沉甸甸的塑料布大包儿,揭开一看,原来是剪晒得修长厚实的烤烟。他托着朝女乡长快步走来,一抹胡须笑笑:“好乡长哩,当年我是小伙子时,曾随咱唢呐队到枣园,给党中央、毛主席报过丰收喜。今日我们这些个老后生,闲不着,赶上好年月,硬是叫渭北的大叶烤烟在咱大雁沟落了户。去年试栽受了益,今年产量翻了两番,外贸局早就订了合同。你们眼看看,手掂掂,咱这里人老几辈子,谁见过这么好的烤烟呢!”
话音刚落,西沟唢呐队的后生们也跳下拖拉机,扛起几条大麻袋,“哗!”地往场院中央一倒,碗口大的“红元帅”、“青香蕉”乱滚一地。小伙子拣起来,用毛巾揩干净,一一送给乡亲们尝。年青的队长是当年南泥湾垦荒战士“气死牛”的外孙,他姓高,外号“蛮子”,为了栽培苹果,他带着几个伙伴,在西沟的两面沙石坡上露宿了整整五年。而今,那昔日十年九旱的荒山沟,树成林,果成荫,还办起了苹果罐头厂,一村三十七户人家都富得眉开眼笑。
女子唢呐队的摩托车则绕场一周,忽然嘎一声停住,齐刷刷一举手,向乡长报喜:高原百花蜂蜜丰收。说着,两位骑手从摩托上卸下两只青瓷坛子,还未打开盖儿,就袭来一股扑鼻的醇香……。
女乡长高兴地说:“向乡亲们祝贺!咱陕北人有今天的好政策,有传统的延安精神,加上科学和信息,咋不能变成个金窝窝……。”
于是,三支唢呐队竞相吹奏起来了。
那动情的曲调,甜入心扉的百花蜂蜜和诱人的苹果香味,都溶入高原欢乐的夜色里。刚升起的弯弯的月芽儿醉了,静静流淌的延河醉了。我的心,也被今日陕北的光景引得醉痴痴的。


第8版()
专栏:

甘草
梅绍静以为自己就是一棵草了吧想到没有 有一天有一个人来对你说你是一味药呀你也曾长着两根小辫子你也总是躲在无人之处悄悄写自己的诗没有人惊动过你不被放肆的目光注视在净土中生长过了我不会挖出你的根根黄土只允许我刨根不允许我问底对不起呵 我真是不小心好甘草 你伤皮裂肉儿筋骨却不断你这甜甜的味儿为什么总不变呵 说你甜还有比你更甜的那是蜂蜜你甜了,还有苦的呢那是麻黄你贱吗,可有贵的那是白果仁天性各自听天德行还得到同一个罐罐里涵养有些褐色药根初出茅庐静静地听着我的自语


第8版()
专栏:

江海平原的艺术新花
——观《南通书画院院展》
王仲
金秋时节是收获的时节,我在中国美术馆参观了《南通书画院院展》之后,也有类似的感觉——南通的美术家们在艺术上也获得了可喜的丰收。
南通素有鱼米乡、纺织城的美称,经济繁荣,文化发达,现在是我国对外开放的沿海港口城市之一,经济发展很快。这次看了《南通书画院院展》,又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南通滨江临海,风光如诗如画,历来是人才荟萃之地,曾培育过众多的书画名家。南通具有历史悠久的书画传统,1978年成立了专业性的“南通书画院”以来,群众性的书画创作更加活跃起来。
南通的艺术家们有很好的艺术素质,他们既有深厚的传统基础,又有勇于探索、创新的审美追求。这些生长在江海平原的艺术家,热爱生活,坚持深入到生活中去汲取艺术的灵感,同时也注意锤炼自己的艺术表达能力。这次展出的作品,题材多样,风格迥异。从内容看,既有表现革命历史事件和经济改革以来城乡新貌的作品,又有表现花鸟鱼虫、幽谷清泉的抒情小品。在手法上,有的激情奔放,有的写实叙事,但都带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乡土气息;分而观之,又各有自己独立的艺术个性。首都观众通过画展,可以看到今日南通丰富多采的地域风光和精神面貌。
南通艺术家取得的成果是丰硕的。当然,一个地域性的画家群要想在艺术上进一步提高,广泛地吸收外界新的艺术信息,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预祝南通的艺术家们在未来的艺术道路上取得更优异的成绩。


第8版()
专栏:新书架

《怀人集》
《怀人集》是魏巍同志缅怀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已故战友之作的荟萃。“怀人”,实是赞美,讴歌了革命战争年代里那种为民族为人民的崇高献身精神和对革命理想的执著追求。“怀人”也是召唤,唤起年轻的一代,在建设现代化中国的征途上继续发扬光大我们党和民族的光荣传统,做四化建设的中坚。作者的文字别具特色,娴熟酣畅,挥洒自如,流溢着如诗如画的优美情致。全书二十余篇,十余万字,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
(杨爱伦)


第8版()
专栏:新书架

《一九八七年军礼诗历》
一九八七年是伟大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六十周年纪念。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一九八七年军礼诗历》,是献给广大指战员和复员退伍转业军人的一份节日贺礼。
“诗历”是将日历与诗歌结合编排的一种出版物。专门为几百万解放军指战员和广大复员退伍军人而编辑出版的诗历,这还是国内第一本。这本诗历硬面精装,封面封底是威武的解放军战士行举手礼的彩色照片。
这本诗历荟萃了军旅诗歌一百余首。作者有艾青等诗坛前辈,有活跃在军内外的诗人,也有前线指战员。他们的作品,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旋律,唱出了对战士和军旅生活的热爱。
中央军委副主席徐向前同志为这本诗历题写了书名,国防部长张爱萍同志为诗历题了诗。
(道陵)


第8版()
专栏:

某片秋林的写照
易殿选都在按照自己的方式拚命占有空间膨胀自己的欲望不惜把枝丫伸进别的枝丫泥土下也不安宁——偷偷驱动根须企图侵入对方领地相遇在途中扭结在途中树叶却若无其事任鬓边厮磨、耳语表示着亲近或互送一个蝴蝶的舞姿


第8版()
专栏:

虎虎〔中国画〕 南通 张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