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11月17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探索与争鸣

时代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要求
——为《现代哲学》创刊一周年而作
黎克明
三十年来,时代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它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第一,新技术革命和现代科学的巨大进展,要求马克思主义哲学改革、充实和发展自己的体系、内容和形式。
五十年代起,以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海洋技术等为主干的新技术革命,已经促使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技术基础从高度机械化向全盘自动化过渡。新技术革命以现代科学为先导,又推动现代科学迅猛发展。从本世纪初的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到四、五十年代以后,相继出现了一系列新兴学科。各学科之间互相渗透,形成边缘学科、交叉学科、综合学科、横断学科和“软科学”,组成了新兴学科群。以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为代表的系统科学就是一组典型的新兴学科。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并不是通常的某一科学发现或某种技术进步,而是一场改变世界面貌和人们的世界图景的革命。因此它要求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个别地补充一些概念、范畴,略为修改一下原理的论证方式,而是依据现代科学的发展,改革自己的体系、内容和形式,全面扩大和加深自己的原理、范畴的广度和深度。
现代科学的新特点是对世界图景的思维方式具有整体性、主体性和相对性。整体性是指事物或过程的分化和综合的统一、部分和整体的有机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必须在现代科学的基础上,综合地、立体地、全方位地考察事物或过程。主体性是指主体在认识和实践的过程中改造客体的能动性。新技术革命极大地提高了人类控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赋予人的能动作用以充分的物质基础,人们的智力和文化科学水准在现代社会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体能动作用原理应该发展到一个崭新的阶段。相对性是指事物或过程的精确性和模糊性的统一、确定性和随机性的统一。现代科学思维中模糊思维占有突出地位。相对性要求我们跳出牛顿——拉普拉斯的机械因果决定论的思维方式(在一个独立的封闭系统内,从线性的因果决定论出发去寻求事物的终极原因),因为任何社会现象或社会过程都不是单变量、单值的线性因果关系,而是多变量、多值的非线性因果关系。
第二,传统的垄断资本主义正在向现代资本主义逐步过渡,要求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此作新的概括。
自动化时代以计算机、机器人为标志。据科学家预测,再过二十年,计算机的功效将是今天的一千倍。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目前脑力劳动者已占了劳动者的多数,今后科学技术的发展,可能将生产力推进到接近消除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差别的高度,从而开辟智力劳动者管理社会的前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科学技术的进步有没有可能改变社会革命的形式?有的西方社会学家将社会历史分为渔猎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遗传工程社会,同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五种社会形态的划分能否统一起来?唯物史观在一定程度上认为人类社会发展具有的单线决定论的特点,有没有科学论据可以证明人类社会发展不是非单线决定论的多线发展模式?回避这些问题并不能解决问题。历史唯物主义同样需要在原有基础上修改、补充、丰富和发展。
第三,传统的社会主义向现代社会主义逐渐过渡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要求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此作出新的概括。
最初是五十年代南斯拉夫的改革,然后是六十年代匈牙利的改革,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中国的改革异军突起,不断发展。苏联目前也正在准备改革。现代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和表现形式正在发生变化,传统的计划经济逐步转向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国营经济必将逐步转变成更有利于发挥劳动人民积极性的新公有制形式,无产阶级专政向着高度民主和法治的方向发展,不久的将来在社会主义国家内部出现资本主义特别行政区,即一国两制,等等。这一系列新问题,要求马克思主义哲学从理论上加以概括,回避上述问题就很难使哲学现代化。
一方面时代飞速发展变化,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却落后了,两者形成鲜明对比。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老化”,也是本世纪三十年代由于对斯大林个人迷信所导致的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都逐渐停滞不前的结果。马克思主义哲学现代化,必然要求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都现代化,因为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
科学社会主义方面,由于俄国和中国革命前都具有浓厚的封建专制传统,加上长期战争环境的影响,因而无论革命学说、国家学说、政党学说、战争与和平学说和社会主义经济模式都不免或多或少带有军事的封建的痕迹,作为社会主义革命实践的理论概括,在当今出现了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以及当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世界面前,已经越来越不适应了,需要修正了。
政治经济学方面,《资本论》经受了一百多年的历史检验,它的绝大部分原理至今还是正确的,站得住的,它的历史作用是无与伦比的。当然,不能因此就认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就不需要发展了。关于无产阶级绝对贫困化,小生产会不会迅速消失,阶级斗争的发展趋势如何,社会主义是否会很快取代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社会能否取消商品货币等等,都是需要根据新的情况加以研究的。列宁在新的历史时期写了《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发展了马克思的《资本论》。它经受住了历史的检验,它的基本原理是正确的。两次帝国主义世界大战死了几千万无辜人民,充分表现了垄断资本主义的腐朽。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资本主义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新的时代需要对现代资本主义作出新的概括。至于现代社会主义,它刚刚艰难地从传统社会主义脱胎出来,对现代社会主义进行科学的、全面的、系统的概括条件还不成熟,政治经济学现代化的任务是十分艰巨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是最高层次的抽象,一百多年的历史发展已经证实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所概括的关于自然、社会、思维的最一般规律是正确的。但是我国现行哲学体系和它的范畴、原理的内容,以及它的论证形式、表达方式同新技术革命时代的科学进步脱了节,同现代资本主义和现代社会主义的现实脱了节。主要缺点是:(1)强调单变量、单值的线性因果决定论的思维方式,忽视事物和过程的整体性发展。(2)片面强调客观世界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自然历史过程,忽视人的主体能动作用,同时将人性、人格、人的价值、人的全面发展、人道主义、人的异化等一系列人的哲学问题排除在外。哲学的这种落后状况必须改变。为了使马克思主义哲学不致人为地违反它的本性而变成“古典哲学”,就要提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现代化。


第5版()
专栏:

认真搞好经济区域发展规划
李智盛
要十分重视经济区域发展规划工作
经济区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必然产物。它既不是人为的行政区域,又不完全是仅具有自然联系的地区集合。科学而又合理的经济区域规划总是要遵循经济、自然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种有机的最优整体结构。区域经济规划的目标在于如何使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最优化,根本任务是如何不断提高利用自然资源、创造社会财富的能力。制订科学的经济区域规划,是使国民经济的发展走上充满生机与活力、富有效益的良性循环轨道的重要条件。
纵观世界上经济发达的国家,他们都十分重视经济区域规划工作。本世纪三十年代,美国制订了田纳西河流域综合开发规划,在这个规划指导下,经过数十年的努力,把田纳西河流域建设成了重要的工农业和旅游基地。战后,意大利南方地区在开发利用规划指导下所取得的显著成就也是典型例证。苏联自二十年代起就制订全国经济区域规划并不断修订,对西伯利亚和远东的发展规划已取得显著成效。日本采用“技术立国”战略,谋求用地区技术结构高度化来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等等。
在现阶段,我国区域经济问题并不单纯是经济建设问题,它同时又是体制改革问题。与西方国家在市场机制下自发形成的地域分工和苏联搞了近半个世纪的地域生产综合体均有不同,我们的经济区发展规划要为国家逐步实行宏观经济的分层管理奠定基础。长期以来,我们采用行政经济区划办法,按条条块块管理经济,人为地把经济技术的联系分割开,使国内的统一市场被分割,资源和技术都得不到合理利用,小生产的经济观念和管理方式严重束缚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社会主义的商品经济必须通过积极发展跨地区、跨部门的商品流通,扩大商品市场和生产资料市场,并开拓和建立资金市场、技术市场和劳务市场,使经济区的社会资源优势得以最大发挥,为经济区建立起既有动力又有压力的良好的外部经济环境,以便进一步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通过经济区规划工作,可以使我国计划体制由过去把主要精力用于订指标、批项目、分资金、分物资上面,转向主要搞好统筹规划、掌握政策、组织协调、提供服务、运用经济手段调节和加强检查监督方面。
经济区发展规划是进行国民经济建设总体布局的重要环节。我国国民经济建设总体布局的空间发展蓝图可以归结为以基本经济区为单元的经济区发展规划,但并不等于这些经济区规划的简单叠加,而在于这些经济区规划的协调。因为经济区发展规划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由各区域经济组合成的全国经济大系统是一个整体,任何一个系统的不协调,总的经济效益就会削弱。回顾建国以来的投资建设,真正发挥效益的也不过三分之二,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布局不合理。如在能源缺乏的地区建设了不少高耗能大工业,把运量很大的工厂建在运输条件很差的大山沟里,把用水量大的工业摆在水资源缺少的地区等。
立足国情,科学地制订经济区域发展规划
近年来,我们总结了以往经济建设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借鉴国外经济区规划工作的理论与方法,对我国基本经济区发展规划进行了大量工作,初步摸索出了一些方法。
要搞好经济区域发展规划,首先要确定经济区域的发展战略。所谓经济区域的发展战略就是指该区域根据现有水平制订的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最佳道路和措施。什么是正确的经济区发展战略,我们认为它必须服从国民经济全局发展的要求,与全国经济发展战略有最佳的结合;它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必须符合现代经济发展的趋势和特点;必须突破条块的束缚,以中心城市为依托,发挥经济网络的优势。
其次,要在经济区的发展战略指导下进行发展规划的制定工作。一是进行社会、自然资源的国土调查,拟订以生产力合理布局为主的国土综合规划,并为经济区发展规划提供依据。要弄清楚经济区的国土资源情况,有哪些资源可以开发、利用,哪些资源应当优先开发、利用,以及如何衔接配合得更好,以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另外,还必须把合理开发、充分利用资源与有效地保护资源和治理环境结合起来,从而发挥出最好的社会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二是研究经济政策与措施。就能源基地经济区而言,它既是国家的能源商品供应基地,又是一级经济区,为了加速其开发与建设,就需要研究制订一套相应的经济政策。例如实行国家修路、群众办矿、多方入股、共同得利的政策,把我国最丰富的煤炭资源和最庞大的劳动力队伍结合起来。又如对基地区内使用的煤电和利用铁路回空车辆运输矿石实行低价政策。国家对地方、部门办矿、办电、办路给予必要优惠,基地有关省区适当让利等政策,可以使基地对内对外具有强大的吸引力,促进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经济区的发展规划还要研究体制改革的问题。为了勾画区域经济发展的最优蓝图,把经济区建设成一个强有力的经济机体,必须对市场结构、生产结构、产业结构、管理结构和社会结构进行改革。这就使得规划工作更为复杂,它要求我们从体制的现状出发进行一系列调查研究,提出改革方案并预测改革带来的经济影响。
最后一点,经济区发展规划是经济、社会和科技三位呈一体化的发展,牵一发而动全局,所以在最优化方案实施之前,还应选择“突破口”进行试点,用以检验发展规划是否可行。
搞好经济区发展规划是一项极其繁重的任务,它在我国尚属新生事物,无现成模式可以套用,需要用很大的力量,立足国情,进行开拓性、创造性和探索性的工作。


第5版()
专栏:书刊评介

一部探索社会主义经济调节的新书
——《社会主义经济调节概论》评介
王积业
由宋则行和汪祥春两教授主编的《社会主义经济调节概论》一书,最近已由辽宁大学出版社出版。
本书包括十章,共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全书的基本理论部分,作者在论述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基础上,引伸出社会主义经济调节机制的形成和各种调节手段的划分及其基本特点、运用条件,进而阐述了经济手段的完善与经济体制改革的关系。
第二部分分别阐述了价格、财政税收、信贷、工资、汇率等经济手段的基本调节功能、作用特点、运用条件,以及进一步完善这些经济手段的途径和实际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第三部分阐述了各种调节手段的综合运用,各种调节手段怎样才能配起套来,说明调节手段配套的三个层次:经济杠杆本身的配套;经济杠杆与计划机制、市场机制的配套;经济杠杆与行政手段、法律手段以及思想教育手段的配套。
本书具有下列一些特点:
一、从有计划商品经济的运行规律出发,研究了社会主义经济机制,研究了计划机制和市场机制的相互关系,并且紧紧把握有计划商品经济这一主线,探讨了经济手段有效运用的条件,从而把经济手段的完善、市场体系的建立、企业行为合理化等联系起来进行分析。
二、每一经济手段的研究,不仅阐述其一般作用,而且与改革的现实密切结合起来,探讨了各种经济杠杆参数合理化及其有效运用的条件。
三、对经济杠杆作用的研究,有的侧重于微观经济活动,有的侧重于宏观调节。本书在总体上从搞活微观经济和改善宏观控制相结合的角度,探讨了经济杠杆双重功能的统一。
四、外汇和汇率作为经济调节手段,过去很少研究,是经济论著中的一个薄弱环节。随着我国对外经济技术交流的日趋扩大,外汇和汇率不仅关系到对外经济往来,而且与国内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汇率既不能完全随着国际市场变化而变动,又不能不顾国际市场而固定不变。在坚持独立自主、实行对外开放的条件下,怎样发挥汇率杠杆的作用,刺激出口,提高创汇能力,以利于国际收支平衡,是我国经济发展中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问题。本书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五、强调从系统观点出发,把经济杠杆体系作为社会经济调节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分析了经济杠杆体系中各种经济杠杆之间内在的多方面联系,同时从调节系统本身应有的功能出发,论证了通过功能互补形成的整体最佳功能。本书还研究了如何以决策目标为核心形成经济杠杆的合力,如何实现各种经济杠杆在不同调节活动中的合理组合,以及把调节活动作为系统活动过程,研究了调节目标、调节手段、调节依据、调节者和调节对象以及调节结果等诸要素的相互关系,从而为探索调节手段的有效运用提供了一些新的思路。
六、重视经济手段运用过程中数量关系的研究。例如,在《价格的调节作用》一章里,作者不仅全面而细致地分析了价格对需求量、供给量和资源合理分配的调节作用,并且探讨了它们的数量规定性,进而提出了计算需求交叉弹性的公式,借以衡量有关商品价格的变动对某种商品需求量影响的程度。在《信贷杠杆的调节作用》一章里,作者具体地研究了货币流通量的数量界限。这些,对于制定有关经济调节的具体政策,对在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和不同阶段有效地进行经济管理,保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具有现实的参考价值。
本书的附录,由国家计委从事经济调节工作的同志系统而概括地介绍了我国几十年来各种经济杠杆参数的变化、改革的进程以及实际运用中存在的问题。这无疑会引起经济理论研究和经济业务部门同志的兴趣。


第5版()
专栏:探索与争鸣

略论企业短期行为问题
赵林如
现在很多国营企业都在喊资金不足,无力更新改造,生产难以发展。但是,我们也常常看到,许多企业在更新改造的财力不足的同时,却把包括折旧、大修理和生产发展基金在内的大部分资金用于消费或非生产性投资。这既和企业有许多欠帐要还有关,也和企业只注重眼前而不顾企业前景的短期行为密切相关。这是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一个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怎样解决企业的短期行为问题,目前不少人倡行股份制,以使工人、企业、国家三者利益紧密结合起来,使企业具有内在动力。我认为,仅靠实行股份制还不能解决企业短期行为问题。一般说来,目前倡行的股份制在实行中存在一些客观困难。许多企业的效益大都和不平等的经营条件密切相关。在这种条件下,效益好的企业的股息和红利高于其他企业时,其他企业收入分配上的攀比势必加剧,而且,入股工人所关心的是入股企业的前景和股息,而不一定是本企业的前景和利益。其次,据调查所知,有的实行股份制的企业本意是调动职工积极性,但客观上则是把国家应得的一部分收入以大大高于银行存款利息的股息、红利的形式转归个人所有。这样的股份制实际上变成实现企业短期行为的一种方式。还要看到,在我国现在条件下,短期行为的存在,并不限于国营企业。如目前有些实行租赁、承包的企业,一些个体户、农村承包经营等,也都缺少长期打算和规划,甚至存在掠夺性经营。这也表明在我国现在条件下,仅靠股份制难以解决短期行为问题。
克服企业短期行为,除了所有制方面的变革外,还要配合以经济、政治、社会环境条件的综合治理,进行系统的、全方位的改革。目前,人们担心政策多变,这是产生短期行为的一个原因。因此,要使我们的方针政策切实可行,有连续性可信性,真正做到一诺千金,使人们能够有个长远观念和长远规划,并为此去努力干。此外,还要有步骤地、有成效地实行一系列的配套改革,创造出一个真正发展商品经济的环境,使企业具有充分的动力、压力与活力。要尽量避免权宜的措施和对策,以免前面的动作成为后面行动的障碍,后面的改革又成为对前面改革的调整。在这样的条件下,再通过股份制和其他所有制改革的形式,把职工和企业的利益尤其是长远利益紧密联系起来,就有望克服企业的短期行为。
我还认为,为了克服短期行为,既可以通过所有制形式的变革,也可以通过经营管理方式的变革,在经营管理方式上多做文章。在这个方面,我认为目前较好的办法是实行由厂长负责的“任期目标责任制”。
“任期目标责任制”可以把企业的中、长期利益规范化、制度化,并且和厂长的任期联系起来,从而避免企业的短期行为。实行厂长负责的“任期目标责任制”要确定好任期目标,要赋予厂长相应的权力,要有对任期目标完成情况的考核和奖惩制度。


第5版()
专栏:

《严复集》出版
严复遗著有多种刻本,但这些本子内容都很不完备,有的校勘也不精细,遗漏舛误较多。中华书局最近出版的《严复集》,不仅增收了大量的未刊稿,而且对所录材料作了详细的校勘考订。全书共分五册,第一、二册为诗文集,所收严复文章较《严几道诗文钞》多出三四倍。第三册为书信,计三百五十余封,其中与师友书信近二百封,家书一百六十封。第四册为按语。严复译书,常加按语,且不少是评论性文字,很能反映他的思想。本册收录比较重要的翻译按语三百六十余条。第五册为著译、日记、附录。著译部分收录专著《政治讲义》和译著《天演论》。           (穆火)


第5版()
专栏:

简讯
△左春台著《量力而行与综合平衡》一书,已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              (郑)
△刘隆主编《中国现阶段个体经济研究》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王)
△〔日〕八卷俊雄、梶山皓著,采湘、毓朗译《广告学》已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         (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