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11月17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严峻的挑战 巨大的希望
——第二次中日经济讨论会侧记之一
本报记者 林晰
11月中旬的东京,气候开始转冷,但在大仓饭店的会议厅里鲜花盛开、温暖如春。中日两国经济界、学术界和新闻界人士近二百人聚首一堂,就两国间的经济贸易问题,寻求进一步合作的道路。
互利是一条原则
由本报和日本经济新闻社共同举办的“中国对外开放政策和中日经济技术合作讨论会”,1984年11月曾在北京举行第一次会议。整整两年的时间过去了,双方的经济贸易在这个期间有了很大的发展。然而,一个严峻的事实是,中日之间的贸易不平衡状况十分突出:1985年中国方面对日贸易的逆差达到六十亿美元;1986年估计为四十亿美元。这对正在发展中的中国来说是一个十分庞大的数字,与会双方代表一致认为这是阻碍两国贸易进一步发展的核心所在。日本伊藤忠商事社长米仓功在会上说,日中贸易不平衡有六十亿美元,仅次于美国,“痛感有必要充分表示关切。”他认为,如果每年重复同样的不平衡,那么“中国就不得不控制进口,这是不言自明的道理”。这番话真不失为有识之言。
双方代表就解决中日贸易不平衡问题提出了许多有益的见解和建议。中方代表、蛇口工业区管理委员会主任袁庚认为,当前世界各国贸易与投资的巨大不平衡正日益威胁着世界经济的发展,由此而引发了各种贸易壁垒和新的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他说:“唯一积极的出路就是建立一种新的互利互惠的贸易和经济关系了。”互利则兴——这个论点被与会者普遍接受了。
显然,真正解决贸易不平衡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但需要有一种紧迫感,需要双方共同做出努力。许多代表就谋求贸易平衡的方法和措施作了精辟的论述。日本朋友诚恳建议中国方面一定下大力抓好出口创汇的事业。他们说,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日本经济濒临十分困难的境地,当时举国上下贯彻一个口号:“或者去死,或者拚命去干!”日本人民选择了后者,他们把出口创汇作为战略任务来抓,诚恳地希望中国也如此去做。一些有影响的日本经济界朋友表示,他们愿意协助中国建立出口基地,加强出口专厂的建设,以便日本从中国多进口适销对路的商品,而且可以依靠日本的销售渠道向第三国出口中国货物。中方代表欢迎这种积极合作的态度,也指出行动要比言辞更为重要。在贸易不平衡问题上,我方代表也不回避矛盾,说明这两年贸易逆差如此之大,主要原因在我方,去年我国经济发展速度过快了,进口过多了,当然最根本的原因则是中国经济相当薄弱,管理水平很落后,因而出口的能力很小,但我们正在采取有力的措施迎头赶上去。
相互“熟悉”起来了
1979年中国实行开放政策以来,中日两国的交往日益频繁,经济合作项目与日俱增。但人们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即日方对华投资和在技术转让方面的步子迈得不够快,不够大。原因何在呢?日本野村证券公司会长田渊节也作了这样的回答:“主要原因在于日中双方对对方‘还不熟悉’”,以致在不少事情上花费了时间而效果不佳。中方代表坦率地指出,日本经济界在向中国投资和输出先进技术方面还是相当保守的,甚至远远不如一些欧美国家,希望更放手些、更大胆些。日本朋友同意这一论点,但尖锐地指出,中国方面一定要努力改善投资环境,特别是要提高办事的效率,今天在这些方面虽然有了认识,但还有待用实践去证明。他们说,资本是一种胆怯的东西,它总是要回避风险的地方。因此,中国要有一种更为强烈的紧迫感,把生产者、经营者和运输、港口等方面的工作有效地联结起来,否则就很难办了。中方代表接受了这些善意的建议和批评。的确,由于我国长期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在对外经济活动中还缺乏经验和应有的办事效率,不少部门官僚主义盛行,这都是有待于我们尽快去改变的;但是日方对中国商品人为地限制过多,则不能不是引发贸易摩擦的重要原因之一。
会议的重要议题之一是,当前日元升值,大量的日本资金需要寻求出路。一位有影响的日本财界人士说,在这个时候,我们“需要重新估价中国的地位”。他认为日本对华投资,肯定会向多种行业、向高附加价值化发展,因此中国有必要尽快改善经济特区和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的经济开发区现有的体制,建议在这些城市设立旨在引进高技术、高附加价值型合资企业的“出口加工基地”。还有些日本朋友表示,当前日本资金过多地流入美国,表示要积极地引向中国或东南亚地区,这对中国是个极好的机会,也是极大的挑战,它势必促进中国进一步改善投资条件。11月12日,中曾根首相在接见本报代表团时明确表示,“将按照中国的意愿来加强双方的经济合作”,他还指示日本通产省尽快提出向中国投资的意向书。
令人高兴的是,这一次的讨论会同第一次讨论会相比,双方真正做到了真诚相见,坦率直言,以求实精神展望未来,使人们对两国经济合作的前景产生了巨大的希望。通过交换看法,直截了当地摆出各自的观点,其结果是对双方的共同点和不同点都加深了认识。我国政府不久前认真总结了前一段对外开放工作,制定并公布了更为优惠的鼓励外商来华投资的二十二条规定,中方代表正是在这种新形势下来到东京的。我们详尽地阐述了诸如在平衡外汇、税收、工资、土地使用费以及其他方面,中国将尽力提供符合国际条件的投资环境,从而获得了日本朋友的赞赏。一位日本企业家高兴地说:“中国方面为促进合资事业做出的努力,大大增强了我们的勇气。”
希望来自哪里?
讨论会认为,亚洲是在今后世界经济中高速发展的地区,太平洋新时代正在来临,中日是其中最重要的两个国家,因而两国经济的密切合作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从发展经济的诸要素来看,代表们都认为日本有的,如资金和技术,中国缺乏;中国有的,如资源和劳力,日本缺乏。如果这两者真正的紧密结合起来,必将产生了不起的经济效果。这也就是人们对中日经济合作的前景充满巨大希望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日方重点发言人之一——关西电力会长小林庄一郎讲演的题目是:《中国的社会资本与技术转移》。小林先生今年9月间作为关西财界访华的一员访问了北京,得知我国“七五”计划的重点是发展能源和交通等基础设施,因此专门围绕关西地区电力建设中的经验和教训来发言,目的是介绍如何筹措资金和引进技术来发展能源建设。他的发言对我国能源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真可谓推心置腹、坦诚相见了。当然,在两天的会议中,双方代表的有些意见针锋相对,也还包含着批评与自我批评。应当说,这种坦率交换意见的方式,比那种不解决问题的客套话要有意义得多。这是双方合作关系趋向成熟的标志。看来,中日进一步加强经济贸易合作的巨大希望,就寓于这种真诚、坦率、务实的精神之中。
远亲不如近邻。中日两国一衣带水,文化上有着很多共同的传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需要日本,而日本的进一步繁荣需要中国——这就是讨论会气氛热烈并取得圆满成功的基础。


第2版()
专栏:

安庆地区农业生产条件退化
各方呼吁改善生产条件使农业再上新台阶
本报讯 素称“鱼米之乡”的安徽省安庆地区,近年来农业生产出现了明显的“滞后”现象。1985年,农业总产值增长速度降慢,已由1979年居全省第二位降到第四位,粮食总产从第四位降到第五位,人均农业总产值由第一位降到第八位,人均收入降到第六位。
历史上农业比较先进的安庆地区,为什么与省内外同类传统农区拉下距离了?最近该区农经委组织各县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发现最主要的原因是农业生产条件没有随着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同步改善,相当一部分乡村的农业生产条件在逐步退化,甚至恶化。
建国以来,安庆地区投资二亿八千万元修水利,使生产条件得到一定改善,但是,依然是“大雨大灾,小雨小灾”。1979年前的三十年中,年年都有旱涝灾情,其中成灾百万亩以上的就有十一年。1981年以后,农业生产条件(主要是农田水利条件),有些地方改善了,有些地方则退化、恶化了;有些地方仅仅是某些方面有所改善。就整体而言,全区农业生产条件改善的速度落后于退化的速度。
首先,水利设施“老弱病险残”多。如潜山县干支流堤坝计有险工险段一百零三处;病涵病闸占总闸数的33%;中小型水库中,病库就占65.8%。
其次,机电排灌设备老化,且毁坏严重。太湖县1979年后添置抗旱动力设备五十七台,有四十三台全部报废。由于机械设备年久失修,遇到旱情只好“两桶(粪桶、水桶)上阵,一车(水车)当家”。
第三,水土流失严重,生产和生活条件渐趋恶化。1985年中度以上水土流失面积占山区和丘陵区总面积的51.29%。同时,耕地也逐年减少。
第四,农机总量虽有增加,但实际用于农业的农机总量及其田间作业量却大大减少。扁担、粪桶、锄头、锹在一些地方又唱起了主角。
第五,农业生产服务力量薄弱,60%的乡没有农技员。
由于农业生产条件恶化,灾害发生频繁,1981年后就有三年成灾面积达一百万亩以上。
调查认为,安庆地区出现目前这种状况,一方面与上级有关部门长期采取“取多予少”的政策有关;一方面是各级干部认识上的偏差造成的。再不赶快扭转这种状况,农业登上新的台阶是不可能的。


第2版()
专栏:

高投入带来高产出
——北京市海淀区高里掌渔场的经验
本报记者 黄彩忠
秋去冬来,清塘工作即将结束,北京市海淀区高里掌渔场传来喜讯:今年放养的鲤鱼种平均亩产达到六百五十公斤;加上鱼种池套养成鱼,平均亩产达到八百五十公斤。验收那天,来自天津、太原的同行一个劲摇头不敢相信,就连几位从广东、浙江来的专家也露出惊讶的目光。这个渔场今年还养了四十亩成鱼,也获高产,以那十五亩鲤鱼为例,亩均产量达到七百五十公斤,这在我国北方是少见的。
我国三北地区流传一句俗话:有水就有鱼。过去养鱼,哪有谁往池里投料啊?最多象种田一样,施点肥就不错了。投资少,产鱼少,是常见的。象高里掌渔场那样,高投入,高产出,倒叫人觉得新鲜。高里掌渔场是1984年开始养鲤鱼种的。鱼种还没有下池,市水产研究所的同志就送来一张鱼饲料配方。渔场冯场长把算盘一拨,每公斤料要投资两元,他首先就想不通。心想“鲤鱼杂食,往池里多倒几桶粪,产量不就上去了”。他们买了些豆粉、麸皮、次麦面……一掺合,往池里一撒就万事大吉。年终算帐,每公斤料成本花了八角钱,亩产可只有二百公斤。水产研究所给他们下的保证是亩产五百公斤,他们没有照人家的办,得了一个教训。  新的一年开始了,渔场和市水产研究所一起进行颗粒饲料配方试验。平常的饲料配方是无法和那个配方相比的,上面写着蛋白质、脂肪、粗纤维、氨基酸等不下三十几项,鱼在不同生长阶段,投饵料量还不相同。研究所的同志告诉大家:这就是科学。说来也简单,小孩光吃馒头能长好吗?过去我们的鱼饲料,营养成分过于单调,尤其是含蛋白量太少,20%都不到。实际上要满足鱼苗的生长发育,饵料内蛋白含量必须在40%至43%之间。
看来,“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的事儿是没有的。渔场的同志咬咬牙,下决心加大投资养鱼了。鱼苗在7月7日入池,到9月17日,喂了两个月零十天,经测试,每条长到一百零二克,算细帐,亩产够五百公斤。有了成绩,他们又怀疑:成本是否太高了?每公斤料两元钱,实在太贵啊!在这节骨眼上,他们又停止按配方喂料。10月20日他们再次撒网捕鱼测试,发现每条鱼只剩八十四克了,不但没长反倒缩了。这当然是个类似“人哄地皮、地哄肚皮”的错误。冯场长事后算了一笔帐:五十五亩鱼苗池最少损失三万元,若当时坚持按配方喂料,最多多花五千块钱成本就够了。
接二连三的教训坚定了高里掌渔场科学养鱼的决心。年近六十的冯场长原是个小学教师,有一定的文化基础,这些年他养鱼着了迷,渔场成了他的家。俗话说,要想鱼儿钱,伴着鱼儿眠。在渔场工作的农民三班倒,夜班在凌晨一点上班,大家都能做到不迟到一分钟,真有点象城里的工人。有了科学的饲料配方,他们还坚持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与其配套,严格做到喂养定时、定位、定质、定量。今年,他们试着加重了植物蛋白的分量,每公斤料成本已从去年的两元降到一元六角钱,虽说今年鲤鱼每公斤从五元八角降到五元,他们的亩均纯收入仍达到将近三千元,比去年还多二百五十元。冯场长说:“我们养鱼是为了投放市场,只要能象现在这样高产出,多花点本钱也是值得的。”


第2版()
专栏:

受欢迎的“庄稼医院”
 四川省苍溪县供销社热心帮助农民科学种田。五年来,他们无偿地为农民提供技术咨询和选种、使用农药及化肥等系列化服务,大大减轻了各种粮食和经济作物的病虫害。 孙恕摄(新华社稿)


第2版()
专栏:短评

改善条件 增强后劲
安庆地区农业生产条件退化,抗灾能力下降,生产出现“滞后”的现象,目前在不少地方同样存在。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近几年很多地方生产条件的改善没能与商品生产同步发展。有的水利设施年久失修,损坏严重;有的灌溉面积缩小,河道防洪能力下降;有的生产技术基础逐年削弱,田间机械利用率下降,抗病虫灾害的手段减少,生产常常遇到困难。这些情况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
发展农业,离不开生产条件的改善。只有当生产的发展和生产条件的改善保持同步时,农业才能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保持稳步增长。否则,就容易出现大起大落,甚至萎缩。前些年,我们已经取得连续丰收,要把这个势头保持下去,使农业生产登上新的台阶,必须积极采取措施,努力改善生产条件。
有人以为,发展农业生产只要抓好政策,提高农民的积极性就可以了,生产条件改善不改善关系不大。这显然是一种不全面的认识。农民积极性固然是重要的,但离开了生产条件改善这个物质前提,农民积极性不仅不能更大程度地发挥,而且难以持久。安庆地区的事实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改善生产条件,涉及面很广,不仅要农民自己努力,同时也要靠各部门同心协力。有些事情,农民办不了,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应加强对农业是基础的认识,自觉地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作出贡献。除国家投资建设一些大的水利工程外,要鼓励农民采取集资的办法,群策群力,改善生产条件。


第2版()
专栏:

京津沪等十五城市工商局达成协议
为横向经济联系拆墙铺路
据新华社广州11月16日电(记者江佐中、王志纲)京、津、沪、穗、渝等十五个城市的工商局长今天在此达成协议,决定加强工作协作,为商品经济的横向发展拆墙铺路。
这十五个城市还包括武汉、成都、西安、哈尔滨、沈阳、大连、南京、济南、杭州、珠海。“协议”规定,参加协作的十五个城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积极支持全民、集体、个体多种经济形式跨地区的横向联合和发展,要在办理登记、经营场地、原材料、劳动力等方面尽力给予帮助和支持。凡经过企业所在地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审查并出具证明,手续完备的,协作城市的工商管理部门一般应在二十天内发给营业执照。


第2版()
专栏:

沿海经济开放区发展创汇农业
上半年出口比去年同期增五成
新华社北京11月16日电 我国沿海经济开放区的长江、珠江和闽南厦、漳、泉三角地区今年上半年农副产品合计出口收购额达三十七亿元,比1985年同期增长50%,创历年收购额最高水平。
为了发展创汇农业,这三个三角洲(地区)适当减少了粮食种植面积,增加了经济作物面积。据统计,经济开放区共扩大菜、果、花、桑、茶、药、杂和鱼塘面积三百多万亩,约占开放区耕地面积的10%。经济开放区的市县两级已建和正在建立的农副产品出口基地约达三百多个。他们还注意利用邻近城市的人才、技术、资金等,使本地经济在向外向型发展方面更有活力。


第2版()
专栏:

襄城县供销系统改革迈出新步
农民入股承包供销社
据新华社郑州11月16日电(通讯员贾鹤亭)河南省襄城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让入股农民承包经营基层社,使一些长期亏损的门市部注入了勃勃生机,较快实现扭亏为盈。
近几年,襄城县有部分供销社门市部经营管理不善,连年亏损。这个县供销联社就采取招标承包的办法,由十三名入股农民承包了郭店等十一个亏损门市部。
农民承包门市部后,适应农村特点,立足服务,灵活经营,既方便了群众,又增加了营业额。郭店门市部去年亏损二千四百多元。今年元月份,由农民曹全承包。他根据农村特点整修门面,调整商品布局,延长营业时间,增加五金交电、建筑材料以及针头线脑等生产、生活资料二百多个品种。他逢集赶会,把商品送到市场。当农民育烟苗、红薯苗急需薄膜时,他千方百计组织货源,予以满足。承包九个月共上交纯利润四千一百七十五元,月月超额完成承包指标。
农民承包供销社后,对农民兄弟相敬如宾,以诚相待,用他们的满腔热情吸引着千万顾客。位于伏牛山余脉首山脚下的山头店乡供销社收购部,去年亏损一千六百多元,今年元月份,青年农民李书梅承包这个收购部后,把收购价列成表格四处张贴,将废品品种、规格公布于众,始终坚持公买公卖。


第2版()
专栏:农民企业家

蓬莱新“八仙”(二)
两兄弟攻关
肖涵
“简直难以相信,这是中国农民制造的产品!”一位日本洗衣机专家拿着一支喷淋管,一脸惊讶。这根有二十万到二十五万个微孔的硬质微孔塑料管,在机内旋起来,每分钟能达一千四百五十转,喷水通畅,对任何织物不挂丝,不损料,连布缝里的杂质都能抽净。是呵,日本到1980年才掌握制造这种喷淋管的先进技术,并享有此项专利。这种产品从图纸、各项技术指标,直到工艺过程,日本人都严密封锁。现在,这项技术的垄断竟被中国的一个乡镇企业打破了,而且产品寿命高近一倍,这怎能不出乎日本专家的意料。
这个乡镇小厂叫蓬莱县塑料滤清器厂。而喷淋管的研制者,便是这个厂的领导者、川王村从小就搭伴儿、胜似亲兄弟的王文化和王衍瀛。
1972年,村里铁匠铺改成了农具修配厂,乡里人头一次办工厂,就是他俩起的头。1974年办塑料厂,又是他俩合作。1976年,这个穷村的工业创利首次超过十万元。他俩胃口越干越大,1977年,又掉转龙头,研制起人工降雨器。不料,样品送到县里,连标个价的资格也没有,于是胎死腹中。县里某局派人下来,兴师问罪,关人,查帐,还没收营业执照,硬要把这个刚冒芽的乡镇企业当“资本主义的苗”压下去。  王文化,瘦高个,黑长脸,双手筋络饱绽,腰间别根旱烟杆,俨然是个饱经风霜的老农民。其实,他原是贵州省煤炭工业管理局的干部,1962年一批工厂下马时,离职回到家乡蓬莱。蓬莱,虽是传说中的神仙之境,但那时真穷啊。农民靠着海,却吃不起盐。一个月只有十多公斤地瓜干作口粮。他的伙伴王衍瀛,矮矮墩墩,不爱说话,书读得不多,但心灵手巧,是方圆百里闻名的能工巧匠。
王文化从贵州一到家,就买汽车,搞运输,为这在社教中挨了一顿批。1964年,两人又搞起了粉碎机、磨坊。文革中,还设计制造了手摇轧花机。这两位“老运动员”,场场运动不拉,而每次挨完整,照样干!
1983年春,王文化、王衍瀛得到一条信息:我国由于硬质微孔塑料制造技术还不过关,自己不能制造喷淋双桶洗衣机的塑料喷淋管,每年要花几千万美元从日本进口。轻工业部在南京召开塑料产品会时,提出要试制喷淋管,当时竟没有厂家承接。“咱们上!”已经搞了几年硬质微孔塑料的王文化、王衍瀛挺身而出,接过了任务。他们按照北京洗衣机总厂的总工程师陈敬智的建议和产品草图,开始了研制。
喷淋管需用乙烯共聚物制造,但乙烯家族有近百个成员。究竟选择哪些乙烯?按照怎样的比例配料?采取什么样的工艺?一切都靠试验、探索。做了多少实验?经过多少失败?记不清了。只知道试验中报废的各种乙烯材料,就有十吨多!然而,他们没有泄气。1984年夏,产品在北京试装成功。
更艰难的是要尽快形成喷淋管批量生产能力。可是,上哪儿去弄那么些外汇买成套设备呵!如果找有关厂家制造设备,有图纸也要一年半交货,需要四十万元!他们一时还拿不起这笔钱,更等不起!怎么办?自己动手!结果他们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改造了四台注塑机,制造了五台模具、两台粘接机、两台表面处理机、五个恒温成型箱。1985年,他们终于形成了年产一百万套喷淋管的能力。
自立于世的不只是喷淋管,还有一个由王文化、王衍瀛领衔的蓬莱县塑料滤清器厂,一个不久将建立的由农民企业家主持的“微孔塑料研究所”,加上一大批用新技术生产各种滤清器的新型的农村工人。


第2版()
专栏:

环渤海地区形成金融联络网
环渤海地区十四个(地)市的工商银行14日协议成立了环渤海地区工商银行金融联络网。这个金融联络网包括丹东、大连、营口、盘锦、锦州、秦皇岛、唐山、沧州、惠民、潍坊、烟台、青岛、天津等十四个(地)市的工商银行。联络网成立后将建立短期资金拆借市场,开展商业汇票承兑贴现,办理省市间的委托、代理、租赁、咨询等业务。


第2版()
专栏:

上海经济区帮老区脱贫致富
上海经济区目前已同井冈山、大别山地区签订了一百五十多个意向性协议,以帮助这些革命老区尽快脱贫致富。
这些协议是上海经济区有关部门领导和专家实地综合考察之后签订的。如今,这些协议多半已经落实。


第2版()
专栏:

孙立华发明电缆检修保安工具
检修电缆断头时不易准确判断的问题被北京的一位八级电工解决了。孙立华发明的这种电缆检修保安工具已被我国选送参加第三十五届布鲁塞尔·尤里卡世界发明博览会。
四十多岁的孙立华是燕山石化公司东方红炼油厂电工。即将赴展的“电缆检修保安工具”,具有设计巧、造价低、携带方便、实用价值高等优点,最近已经获得了国家专利局授予的发明专利。


第2版()
专栏:

一村办厂为农工办养老保险
辽宁省本溪市明山区东兴村村办垫圈厂厂长王殿奎11月8日为全厂七十七名农工在市保险公司办了养老保险。工人们高兴地说:“我们也可以同城市工人一样,没有后顾之忧了。”
王殿奎办垫圈厂坚持改革,产品质量好,远销美国、加拿大、联邦德国和日本,去年创外汇十二万美元,今年头十个月又创外汇二十五万美元。工厂与本溪市保险公司签订合同,每月为全厂每个农工交养老保险金十五元。这样,工龄超过十年的,可以象城市退休工人一样享受劳保待遇。   (据新华社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