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11月13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我首次提出的裁军草案在联大一委获一致通过
新华社联合国11月11日电(记者王宪鹏)联合国大会负责裁军及安全事务的第一委员会今天下午一致通过中国代表团提出的决议草案,敦促苏美两国率先采取行动,停止核军备竞赛,为早日达成大幅度削减核武器的协议进行认真的谈判。
决议注意到苏美两国领导人就核裁军问题所表示的愿望,以及两国就此进行的双边谈判。决议重申,在核裁军过程中,双边谈判与多边谈判应相互补充和促进。
这是中国代表团首次就裁军问题向联大提交决议草案。中国负责裁军事务的大使范国祥在表决前的解释性发言中指出,苏美两国拥有的核武库最多、最大,它们对核裁军负有特殊使命。他说,中国提交这一提案,旨在推动上述两个核大国早日就大幅度削减核武器达成协议,以便为其他国家参加核裁军的进程、进而消除一切核武器创造必要的条件。
范国祥重申,中国作为核国家决不回避自己的责任。中国将按照自己一再声明的立场,为反对核军备竞赛,实现彻底销毁一切核武器的目标作出自己的贡献。


第6版()
专栏:

  核电继续成为经济发展重要能源
联大通过决议肯定和平利用核能
新华社联合国11月11日电 (记者周慈朴)四十一届联大今天通过一项决议,肯定了和平利用核能对促进世界经济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
决议要求世界各国加强合作,以促进对核能的合理利用,并采取必要的有效措施来进一步加强核设施的安全。
决议呼吁国际社会向“特别需要核技术援助”的发展中国家,提供更多的技术援助与合作。
决议欢迎更多的国家签署《及早通报核事故公约》和《核事故或辐射紧急情况援助公约》。这两项公约是今年9月在国际原子能机构举行的一次特别会议上通过的。据报道,迄今为止,大约六十个国家在公约上签了字。
决议通过之前,联大全体会议听取了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汉斯·布利克斯代表该机构所作的1985年工作报告,并对此进行了审议。
布利克斯说,1985年,又有三十二座新核动力堆投入运行,使运动的核动力堆总数增加到三百七十四座;目前,全世界核动力堆总装机容量已达到二百五十千兆瓦;在世界发电量中核电量占15%。他指出,核电将继续成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能源。
布利克斯说,无论是用水、煤、油、气还是用核能来生产如此大量的电都不能确保没有危险,问题在于世界各国在核电站的设计和运转方面要强调确保尽可能高的安全系数。
在会上发言的各国代表赞扬国际原子能机构在发展和平利用核能和提高核安全方面所作出的贡献,并表示支持它的工作。在提倡发展和平利用核能的同时,他们还一致敦促苏美两个超级大国真诚地进行核裁军。
中国代表石继成说,中国目前正在发展核电,中国十分重视发展核电安全的国际合作。
他重申:中国在与他国开展和平利用核能的双边合作时,将继续恪守不主张、不鼓励、也不帮助他国发展核武器的既定政策。


第6版()
专栏:天下事

盛衰兴亡之道
朝阳
美国总统里根前不久在答巴西《阅读》杂志记者问时说,尽管历史上各大帝国都经历过上升、鼎盛和衰落的周期,但是美国可以成为“历史规律的第一个例外”,“将不会经历衰落”。
美国是否已经走过了它的鼎盛时期,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是否可能出现不会衰落的帝国,这些都是需要宏论巨著加以讨论研究的问题,不是本文的目的。笔者想谈的是,纵观历史长河,从古代的埃及、罗马帝国、唐王朝、印加帝国等,直到近代的一些殖民帝国,或因内乱外患,或因穷兵黩武,或因天灾人祸,或因时变势易,都经历了从兴盛到衰亡的过程,无一例外。不过,研究一下它们的兴衰史,倒可以发现一条规律:和平稳定的内外环境,是国家民族兴旺发达的根本条件,而战乱,特别是恃强凌弱,侵略别人,则是衰亡的重要原因。就拿美国来说,它建国以后一百多年,在太平洋、大西洋的保护和限制下,埋头开发建设,成了全世界数一数二的强国,可是二次大战以后几场战争打下来,就疲惫不堪了。这是值得政治家和历史学家加以认真总结的教训。
当然,一个国家的领导人希望自己的国家久盛不衰,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不过,这里有一个前提:必须保持长期的和平。这包括维护国家的安全和决不对别国进行侵略扩张。历史已经证明,我国和其它一些亚洲国家共同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使世界得以长治久安、繁荣兴旺的一项行之有效的政策。
当今世界,弱肉强食的殖民主义时代已经成为过去,靠强权政治和侵略掠夺,决不会使国家走向富强。觉醒起来的世界人民现在需要的是没有战争威胁的和平环境,盼望的是迅速发展经济所带来的幸福生活。任何一个国家的政府,只有顺应这种历史潮流,制订谋求和平与发展的内外政策,才能赢得本国人民的信任和国际社会的支持,进而实现和保持国家的昌盛。如果离开这个前提,以为自己的国家将自然而然地“久盛不衰”,那只不过是一种主观愿望罢了。


第6版()
专栏:

加拿大泰国比利时举行各种活动
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一百二十周年
本报渥太华11月12日电(记者马海亮)今天,加拿大首都渥太华、工业中心多伦多和西部重镇温哥华举行各种活动,隆重纪念中国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诞辰一百二十周年。
中国驻加拿大使馆举行盛大电影招待会,放映了《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和《孙中山的家乡》两部纪录片。驻多伦多总领馆在该市景色秀丽的河谷公园举行了向孙中山铜像献花仪式。驻温哥华总领馆同当地华人的纪念委员会联合举行电影专场,放映了故事片《非常大总统》,并举行了孙中山事迹图片展及演讲会等纪念活动。
参加今天纪念活动的有加拿大联邦政府官员、国会议员、省市政府官员、加各界友好人士、加籍华人团体、中国旅加留学生、港澳同胞和台湾同胞。
连日来,加拿大其它城市的华人社团组织和群众也相继举行了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
孙中山先生为从事革命活动,曾三次来到加拿大,成为中加交往史上的一段佳话。1897年7月,孙中山首次来加拿大,在蒙特利尔,温哥华和维多利亚宣传革命达一个月之久。1910年2月,孙中山二次来加,在温哥华和维多利亚发动侨胞,筹措军饷,历时一个月。1911年1月,孙中山第三次来加,在温哥华就中国民主革命和推翻满清封建王朝统治的问题一连进行了四天演讲。孙中山先生三次访加在侨胞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当时,加拿大各界侨胞纷纷捐款,支持中山先生的革命事业,为辛亥革命的成功作出了巨大贡献。
本报曼谷11月12日电 (记者刘爱成)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一百二十周年,此间华文报纸今天纷纷发表社论、署名文章以及大量照片,介绍孙中山先生的生平,回顾孙中山先生的革命历程。这些报纸赞扬孙中山先生为中国推翻封建帝制,争取民族独立所作的巨大贡献,希望海峡两岸的中国人能够遵循孙中山先生的遗愿,以民族大义为重,早日实现国家的和平统一。
《中华日报》发表题为《纪念孙中山先生盼早日和平统一》的社论。社论说:“在这个意义重大的历史性日子,相信所有的中国人都会恳切希望大家以国家和民族为重,为实现孙中山先生的革命目标,消除互相敌视的态度,早日实现和平统一。”
一些文章还介绍了孙中山先生为了中国的民主革命,在公元1906至1908年间多次来到泰国,在曼谷华人区向旅居泰国的华侨发表演说,宣传救国道理,筹集活动经费的情形。
今天下午,中国驻泰国大使张德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一百二十周年在中国大使馆举行了纪念会,约有二百多名华侨、华人出席了纪念会,会后放映了由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的彩色宽银幕故事片《非常大总统》。
据新华社布鲁塞尔11月11日电 (记者刘方安)旅居比利时王国各界华人和友好人士四百多人今天下午在布鲁塞尔蚬壳大厦举行大会,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一百二十周年。
旅比华侨联合会主席黄潮普先生在大会上发表讲话,阐述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思想和革命活动,号召旅比华侨继承孙中山先生的伟大爱国精神,为祖国统一大业作出贡献。
中国驻比利时大使刘山在讲话中,称颂孙中山先生领导推翻封建帝制的丰功伟绩,并赞扬旅比侨胞同祖国人民同心同德,决心实现祖国大统一的强烈愿望。
会后放映了国产彩色故事影片《非常大总统》。


第6版()
专栏:

汉城集会抗议当局企图强行解散在野团体
本报平壤11月12日电(记者徐宝康)据来自汉城的消息,南朝鲜在野团体推进民主化协议会四十多名成员,11日在汉城举行集会,抗议当局企图强行解散“民主统一、民众运动联合会”等在野团体。
南朝鲜当局11月8日向以民主人士文益焕牧师为首的“民主统一、民众运动联合会”发出“警告信”,要求这个组织自动解散。10日,南朝鲜当局再次威胁说要解散四十多个在野团体。当局的这一行动激起了在野团体的强烈抗议。
昨天抗议集会的参加者在推进民主化协议会大楼的墙壁上书写了“打倒军事独裁”,“停止逮捕民主人士”等标语,并发表一项声明。声明要求撤销解散令,停止镇压民主势力。
推进民主化协议会共同议长金大中在前往参加集会的途中被警车阻拦,五十多名警察包围了他乘坐的汽车,并逮捕了二十多名金大中的同行者,其中包括两名“国会议员”。


第6版()
专栏:

中南经济合作将迈出新的步伐
双方代表聚集卢布尔雅那广泛交换意见
本报卢布尔雅那11月10日电 (记者朱维群)中南贸易会议今天下午在南斯拉夫卢布尔雅那市闭幕。
在历时四天的会议中,中南双方近三百名外贸部门、经济联合组织、生产企业、科研机关及银行界的代表,就如何加强两国在贸易、生产技术、财政金融等领域的合作进行了广泛、热烈的讨论。与会者共提出四十多项报告。在这些报告中,代表们讨论了在财政金融、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及能源和换货等方面发展和扩大合作的可能性,并在共同投资、生产合作及共同进入第三市场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建议。
南斯拉夫经济联合会对外事务部部长尼·菲利波维奇在闭幕会上指出,通过这次会议,两国经济合作将迈出新的步伐。双方为解决贸易不平衡已经采取了一系列重要措施。我们希望通过共同努力增加中国对南斯拉夫的出口,使两国贸易达到新的水平。
中国代表团团长、中国国际经济信息中心主任赵公达在发言中说,这次双方代表深入交换意见,增进了相互了解,无疑将会对今后的中南贸易关系产生深远影响。
会后,中方企业家应南斯拉夫四十多家企业的邀请,将分头进行参观考察。


第6版()
专栏:特写

人质归来之时
彦芬
昨天晚上,一架载着两名法国人质的飞机在巴黎奥利机场降落。这两名人质是八十五岁的松达日和五十四岁的古达里。他们在黎巴嫩遭绑架后分别被扣押了六个月和九个月。
松达日先生八十五岁的老伴由希拉克总理搀扶着,同古达里的儿子等一起缓缓走近飞机舷梯。松达日第一个走下飞机,和老夫人紧紧抱在一起,激动地互相拍打着肩臂。老太太还把一副新助听器交给丈夫,因为他两耳重听。随后,一对老人同总理挎着手臂走向机场贵宾室。松达日夫人不断向人群招手,古达里先生则高呼“法兰西万岁!”
欢迎人群中,还有今年6月获释的人质和仍然在押的人质的家属。松达日夫人抱着戈德曼夫人激动地说:“我多么为自己高兴、为您难过啊!……”
前天,两名人质即将释放的消息传出后,电视台记者曾全天跟随松达日夫人采访。老人一整天高兴得不得了,一再说“是个梦”。今年5月在西贝鲁特,她是眼睁睁地看着绑架分子把丈夫给带走的。
昨天,密特朗总统致信获释人质的家属。希拉克总理等晚上提前半小时到达机场,他在向新闻界发表的谈话中,衷心感谢叙利亚、沙特阿拉伯和阿尔及利亚等国的协助。他表示,法国政府将在维护法国的荣誉和尊严的前提下,争取其他在黎巴嫩被绑架的法国人质获释。目前被扣押在黎巴嫩的人质还有十四名,其中法国人六名,美国人五名,英国人、意大利人和南朝鲜人各一名。
一位电视评论员昨晚在评论中说,人们不知道法国为此做出了什么牺牲,但是,当看到两位八十五岁的老人紧紧抱在一起的情景时,人们会觉得,为拯救人质而努力是一种光荣。
(本报巴黎11月12日电)(附图片)
在黎巴嫩被绑架的法国人质11日晚从大马士革回到巴黎时,在奥利机场受到亲属和法国总理希拉克时欢迎。 本报电视照片


第6版()
专栏:

拉莫斯命令进攻菲共游击队
新华社北京11月12日电 马尼拉消息:菲律宾武装部队参谋长拉莫斯11日在政府同菲律宾共产党的停火谈判陷入僵局之后,下令军队向比科尔地区和布拉干省的菲共游击队发起进攻。
武装部队同日发表声明说,在押菲共领导人萨拉斯前不久的言论及菲共游击队最近对政府的袭击表明,菲共和新人民军同目前正在进行的停火及和平谈判毫无关系。同政府举行和平谈判的全国民主阵线不能真正限制菲共和新人民军实行暴力政策。


第6版()
专栏:

欧洲共同体关注莱茵河遭污染
新华社布鲁塞尔11月11日电 欧洲共同体十二个成员国的运输部长11日在布鲁塞尔举行的会议上一致对莱茵河最近遭化学品污染表示极大关注。
这次莱茵河污染事故被认为自苏联今年4月26日发生的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以来欧洲出现的最严重的一次,它再一次唤起公众舆论对环境污染问题的重视。
法国、西德和荷兰是莱茵河的流经国,它们的反应十分强烈,共同体其它成员国也都要求上述各国设置包括交流信息在内的早期警报系统。


第6版()
专栏:一句话快讯

一句话快讯
▲日本外务省12日表示,日本反对国际恐怖主义,同情并理解英国和欧洲共同体为制裁叙利亚采取的措施,但它不想改变它目前同叙利亚的关系。
▲苏联塔斯社11日报道说,苏联打击酗酒运动使苏今年头九个月的犯罪率下降9%。
▲海地一艘满载人和货物的近海轮船11日在太子港附近的海湾沉没,造成约二百人死亡,只找到二十五名幸存者。
▲孟加拉国执政的民族党12日举行仪式,庆祝“民主日”,纪念取消军管法和全面实施宪法。
▲美国战略空军司令部官员11日说,四枚MX导弹已部署在怀俄明州的沃伦空军基地,随时可以发射。(本报讯)


第6版()
专栏:国际要闻简报

国际要闻简报
埃及总统批准西德基新内阁
根据埃及总统穆巴拉克十一日发布的共和国法令,批准新总理西德基组成的新内阁。
新内阁中共有三十一名成员,其中二十一人是上届内阁成员。上届内阁中的四位副总理以及他们兼任的国防、外交、农业、计划和国际合作部长职务保留未变。经济、财政、卫生、教育等十个部长为新人。新内阁中还合并了几个部,并新设立了科学研究部。
经互会成员国首脑举行会晤
为期两天的经互会成员国首脑“工作性会晤”十一日在莫斯科结束。
据塔斯社报道,经互会成员国领导人着重谈到要进一步加强经济领域的关系,利用新的更进步的经济和科技协作形式,以便加快各成员国的社会经济发展。
报道说,各成员国首脑“支持苏联在雷克雅未克的原则性立场,强调为了进行销毁核武器、削减常规武器、巩固和平与国际安全的斗争必须加强共同行动”。
西德破获大型国际贩毒集团
据西德海关当局十一日在卡尔斯鲁厄宣布,不久前西德海关在西德和荷兰刑警当局的配合下,破获了一大型国际贩毒集团。集团的一百一十名成员分别在西德和荷兰被捕。据宣布,参加这一集团的有荷兰人、西德人、美国人。他们从一九八一年起,共从荷兰向西德的北巴登和南黑森地区偷运大麻三百一十公斤,可卡因四公斤和海洛因三公斤。这些毒品的买主主要是西德人和驻西德的美军官兵。
在北约驻军的西德雇员罢工
在北约驻西德部队工作的十余万西德文职雇员十一日早晨举行警告性罢工,要求增加工资。
据报道,为奥斯纳布吕克美国驻军服务的汽车司机今天拒绝出车,以致美国驻军官兵及家属无法上班,孩子无法上学。在北威州蒙兴格拉德巴赫美国驻军修理厂工作的工人和在莱法州、巴符州美国驻军基地工作的西德雇员今天也都拒绝工作。他们要求增加工资百分之六点五。
(据新华社)


第6版()
专栏:巴基斯坦通讯

友谊路上飘茶香
本报记者 史宗星
在紧靠喀喇昆仑公路的一片沃谷里,最近出现了一个郁郁葱葱的茶园。茶树都还小,最高的不过三尺,却给巴基斯坦人带来了极大的喜悦。不论是当地农业研究人员,还是中国派来的种茶专家,都把这个茶园的诞生看作是巴基斯坦种茶史上的突破。
巴基斯坦人以其饮茶的嗜好闻名于世,不可一日无茶。但这个国家所消费的茶叶全部依靠进口。巴基斯坦现在是世界上仅次于英国和美国的第三大茶叶进口国。1984—1985财政年度,全国进口茶叶达八万四千多吨,花掉了两亿二千万美元的外汇,相当于该年度国家总出口额的9%。为节省宝贵的外汇,政府曾发动过“少饮茶”运动,但未获成效。目前寻求的另一条出路是在自己的国土上种茶。为此,国家新设了茶叶研究站,并请中国专家帮助考察和建立一个示范茶园。
望着一片茁壮可爱的小茶树,中国专家组的老胡满怀喜悦地向我们介绍:“多少年来,有一种论断,说巴基斯坦的土地上不宜种茶。经过我们详细考察,发现西北边境省的许多地区气候温和,雨量丰富,土壤呈酸性或微酸性反应,与我国江南茶区的自然条件非常相似,很适于种茶。”今年一开春,中国专家与当地农业技术人员一起,在这里试种了中国的黄山和祁门茶种,除苗圃育苗两市亩外,还直播了七十多市亩。眼下苗树长势喜人,枝条挺拔,叶子油绿,随着微风轻轻摇曳,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巴基斯坦国家茶叶研究站的负责人哈米德先生也高兴地说,“茶树试种的初步成功,为解决巴基斯坦人的饮茶问题展现了一个美好的前景。”他指着茶园的规划示意图介绍道,明年将大批地进行移栽,同时扩大直播面积。到后年,茶园规划的四百多亩土地将全部为茶树覆盖。茶园附近即将兴建一个年加工能力为二十五至五十吨的小制茶厂,还要建个实验室,使种茶、制茶和科研三位一体。他特别强调说,这个在中国专家指导下建立的茶园,将成为向全国所有适合种茶地区进行推广的样板和技术指导中心。
离开茶园,我们沿喀喇昆仑公路继续驱车半小时,来到了一个海拔一千五百来的高地。这里有一小片三年前种下的茶树,是巴基斯坦技术人员根据中国专家1982年考察的建议试种的。茶树虽成活了一些,但因缺乏适当的管理,长得很不理想。今年初中国专家来后,立即进行修剪、施肥,使茶树很快变得枝繁叶茂。春季,专家组同志从这里采摘了第一批嫩叶,用电炉加铁锅的土办法试制了几斤绿茶和红茶,送给国家农业研究理事会主席。主席又亲自将茶叶送到正在召开的联邦政府预算拨款会议上,请与会的部长和各省省长品尝。呷着翠绿清香的第一批国产茶叶,官员们个个兴高采烈,连声称赞茶叶质量好。就在这次会议上,政府决定拨款两千万卢比,建立示范茶园。
今年6月的一天,全国农业研究理事会主席带领几十名农业研究专家和农民代表,并请了巴基斯坦电视台的记者,一起来到新建的茶园现场。大家亲眼看到在被判为“种茶禁区”的土地上生长着这么好的茶树,真诚地感谢中国专家的辛勤劳动,农民代表则纷纷邀请中国专家到他们所在的地区指导种茶。第二天,电视台向全国报道了巴基斯坦第一个茶园诞生的好消息。看到巴基斯坦全国上下对茶园如此关注,中国专家组的同志更加深切地意识到,自己正在邻邦的土地上从事着一项意义非同寻常的事业。(附图片)
中国专家同巴基斯坦国家茶叶研究站技术人员在茶园苗圃检查幼苗生长情况。
本报记者摄


第6版()
专栏:

11月12日,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在首相官邸会见参加第二次中日经济讨论会的中国代表团团长、人民日报社社长钱李仁。
新华社记者 钱嗣杰摄(传真照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