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11月11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一得集

俺要和群众一起改变面貌
山东省嘉祥县大山头镇黄岗村党支部书记 翟守才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我们村那穷劲简直没法说。村里群众一年劳动下来,每人收入不到八十元,最要命的还是当时村里的一些干部,不但对群众的疾苦不闻不问,反而拿着集体的公款去赌博。本村的钱赌光了,他们竟以大队名义到邻村借来八千元继续赌。
面对这番情景,群众都有一肚子牢骚,作为一个共产党员,我也感到痛心!1977年,我担任了村党支部书记。当时我接的摊子是:一把借条,集体账本上仅有四十八元六角现金,五百斤麦种,办公桌上连一张写字的纸也没有……听说我要担任支部书记,亲戚、朋友们都劝我:你要动真的把事情办好,就要得罪人,弄不好,连条“退路”都没有。爷爷、父亲指着我的鼻子说:“放着清闲日子不过,你要找死啦!”我心想,解放已经三十年了,黄岗的群众还是这样受穷、吃苦,党员的脸面有什么光彩!党培养自己多年,能再眼睁睁地看着群众吃苦受穷吗?我就是搭上命,也要和群众一起改变面貌,过上好日子。
我上任以后的第一着棋,就是清退干部贪占挪用的公款。不解决这个问题,群众的气难消,办一切事情都无从谈起。村里原来的干部一下子和我翻脸了,有的甚至放风说:“这小子的头是想往高粱地里放了。”可我不怕,硬是坚持一查到底。作为一个党员,就是要为了人民的利益而敢于碰硬,不怕得罪人。公社一位负责人从村里拿走两千元公款,许多人都把眼睛盯在他身上,看我怎么办。我拉下脸面,亲自上门跑了六次。他扬言要改组我们村的党支部班子,撤我的职,但未能得逞,不得不如数归还欠款。其他占用、挪用公款的人,一见新支部动了真的,也都纷纷还款。我们一次就收回现金和实物折价款四万六千多元,到1982年收回了全部欠款。我们用这些钱购买了一台拖拉机、四台石子粉碎机,打了四眼机井。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件事,群众看到了希望,党支部的威信提高了。
一年后,我村农业生产有了发展,粮食亩产超过一千四百斤,但是群众在经济上仍不富裕。党支部决定利用本地山石资源,大上工副业项目,以工补农。资金不足,我把亲戚朋友的钱都借来了。有一次,我去马村窑厂借钱,人家看我村穷,怕以后还不起,答应可以给些砖,不愿意借钱。如果我们办不成事,他们可以把砖再拉回去。人穷就是这样被人瞧不起,我心理非常难受,但也坚定了改变落后面貌的决心。此时,我家里连遭不幸,县医院一下子住进了我家四口人。怎么办?建砖窑投资那么多钱,没个主事人,弄得不好前功尽弃。我白天在工地指挥建窑,晚上去医院护理病人。村上群众见我累成那样子,心疼得流下了泪。经过五个多月奋斗,大窑提前投产,一年给村里增加十万元收入。后来我们又办起了水泥厂、玻璃纤维厂、大型恒温库、机动车运输队,全村工副业年收入达到二百四十一万元。
黄岗有了钱,有了物,我是支部书记,管那么大的家业,权力不算小,不少亲戚、朋友找我开后门。我有一位表叔找我买低价砖建房,我硬是不答应,他气得把一桌酒菜都给掀了。县里有个部门的领导干部的外甥,要把两万条不合格的水泥袋卖给我们,我们坚决不接受。这位领导干部卡了我村水泥厂两年的生产用煤,我们宁可用高价煤,也决不向歪风屈服。有人提出帮我们推销水泥,但要求在发票上每吨多开十几元,好让他捞取一笔钱,我们把他轰出了门。这几年,我家里接连不断有病人,欠了两千多元的账,有人劝我:“你们路广,该想法子弄几个钱还账呵。”我说:“我是村支部书记,哪能把大伙撇在一边,为我个人去赚钱呢!”
经过短短几年努力,黄岗村的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1985年全村总收入达二百六十五万元,人均收入一千一百多元,公共积累达三百四十万元。全村家家户户住上了新房,有的买了彩电、录音机,装了电话。困难户的日子也变了样。看到这些,我这个共产党员的心里别提有多乐了。


第5版()
专栏:经验交流

让群众挑选能挑重担的人
忻州地委依靠干部群众推荐出各类人才三千四百六十三人,经过组织部门严格考核,已筛选出县级优秀干部四百零九人
中共山西省忻州地委积极推进干部体制改革,他们一改选干程序上的“神秘化”做法,让群众来推选自己的领导。截至目前,全区共推荐出各类人才三千四百六十三人,经组织部门严格考核,已筛选出县级优秀干部四百零九人。
为了拓宽用人渠道,使最优秀的人才走上领导岗位,今年4月,忻州地委在挑选地区财税局局长人选时,专门由地委组织部和行署人事局的同志组成一个考察小组,深入到地区财税局进行座谈、个别走访,同时又把荐才卡片发到本局干部、职工手中,通过无记名投票,共推荐出七名局长候选人,其中原副局长李莲香得票最多。接着,地委组织部又以同样方式,召集地直各部、委、局、室等县级单位的主要负责人,进行了民意测验,结果,还是李莲香得票最多。之后,在全区财税局长会议上,考察组又进行了个别走访。这三次民意测验都表明,推荐李莲香的人数最多。然而,究竟她能否挑起这副重担?地委组织部又经过专门考察,发现李莲香不仅有基层工作经验,而且工作大胆泼辣,熟悉业务。于是,地委向地区行署推荐,由李莲香担任地区财税局局长。李莲香上任后,财税局的工作很有起色。
这个成功的经验启发了地委。今年7月,地委通过组织部门正式向全区发出《关于开展群众性荐才活动的通知》,先后把一万五千份
“干部荐才卡片”下发到全区十四个县市和一百多个地直部、委、局、室和企事业单位。在荐才活动中,他们采取民主推荐、民意测验、集体座谈、个别走访等形式,广泛挖掘人才。他们还对推荐出的人才进行反复酝酿讨论,并把推荐理由填写在荐才卡片上,然后逐级上报。经过层层筛选,地委组织部又对上报的优秀人才进一步考察。除从品行、实绩、历史等方面考察外,有的还采取专题答辩、述职演讲、文化考核、智能测定等形式进行考评。
为了防止“漏荐”,组织部门还提倡“毛遂自荐”。从今年7月起,地、县两级组织部门已接待自荐人才一百一十名,收到自荐书信二百余封。
目前,忻州地区推荐筛选出的这批优秀人才,有的已走上领导岗位;有的正在进一步考察;还有的将作为后备干部储入“人才库”。
(张美明 高信生)


第5版()
专栏:

湘阴县航运公司党委订规立矩端正党风
在“三子问题”上“礼让三先”
湖南省湘阴县航运公司党委在纠正不正之风中,制定了党委成员“六不”规矩,即:不优先安排子女工作;不优先安排住房;不优先享受调资、奖金等待遇;不收礼受贿;不拖欠公款;不搞任何特殊化。党委成员自觉按规矩办事,在“儿子、房子、票子”问题上“礼让三先”,促进了党风的好转,受到群众称赞。
几年来,这个公司先后录用了二十多名青年职工担任行政干部,派出十多名青年到大专院校深造,通过办厂等各种途径安排待业青年四百四十八名,都是一般职工子弟,没有一个党委成员的子女。党委书记杨云根的子女至今还在待业。
在住房方面,公司共筹集八十万元,建了一万多平方米宿舍,大部分职工都迁入了新居,结束了随船漂泊的生活。可是党委成员无一人搬迁新房。副经理王晓阳年过半百,全家七人住在离公司两公里多的两间土坯房里,既潮又暗,下雨天,还漏雨。其他几位党委成员的住房条件也不好,职工多次提议让领导先住进新宿舍。党委书记杨云根表示:要等全公司干部职工都搬入了新居,党委成员再搬。他说:“古人都知道,‘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我们共产党人更应该先人后己。”今年上半年,企业调整工资,他们把升级奖励指标都分给了贡献大的一般职工。全公司支部书记以上的党员干部没有一个奖励升级的。由于党委和干部在调资中风格高,全公司一千九百多名职工的调资升级工作十分顺利。在落实经济责任制中,党委成员主动取消了固定工资,和一般职工一样实行浮动工资。
党风正,民意顺。今年在能源不足,业务不景气的情况下,公司各项经济指标都超额完成了年度计划,被县政府评为先进企业。
(明正 光华 年胜)


第5版()
专栏:新风赞

联系实际 边整边改
巴中县委变“三必去”为“三不陪”
最近,在四川省巴中县全县干部会上,新任县委书记任绍辉,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许多负责干部“三必去”(开会必上台、宴会必祝酒、游览必随行)的问题,作了深刻的剖析,并宣布改“三必去”为“三不陪”(不陪会、不陪吃、不陪游)。
以往,这个县无论大小会议,许多机关团体的领导干部都要上主席台亮相,有时台上坐了四五排,台下只有两三排,台上人比台下人还多。有些单位来了客人,那里的大小领导人必去祝酒,往往是一两个客人,十多个主人。还有一些离乡多年的老同志、知名人士和外地客商来县观光,有关单位从领导到工作人员前呼后拥,随行伴游。群众对这种“三必去”很不满意,议论纷纷,给他们编了一个顺口溜:“排排座,把水喝;罗汉请观音,客少主人多;随员一大路,车子排长串。”
在整党中,县委针对“三必去”的实际边整边改,宣布改“三必去”为“三不陪”:一不陪会,县、区、乡各级部门召开会议,由分管的领导和有关人员参加,其他人员一律不上台作陪;二不陪吃,来客就餐,由有关负责同志及业务人员参加,其他领导同志及职工一律不赴宴陪吃;三不陪游,外来领导或客人参观,游览名胜古迹,由单位确定一名领导同志或一名工作人员随行,其余同志一律不参加陪游。
任绍辉说到做到。在他的带动下,巴中县各单位“三必去”的不良风气大为好转。群众普遍反映:“三不陪”好!
(白民道 钟从知)


第5版()
专栏:正气篇

在万元“酬金”面前
——记湛江市霞山农副业大队党支部书记吴昌义
今年9月30日中午,一个姓陈的中年男子来到广东省湛江市霞山区霞山农副业大队党支部书记吴昌义的家里。他拉着老吴的手,笑嘻嘻地进入一间小房子里,压低声音说:“吴书记,我发了财,全托您的福,现给您一万元作酬谢。”说着从提包里掏出一扎一扎人民币,放在床上。
一万元,数字可谓不小;巨额“酬金”的诱惑力不谓不大。然而,共产党员吴昌义却毫不迟疑地拒绝了,他说:“这钱不是我的劳动所得,请你收起来!”
陈某为何如此慷慨,把万元巨款送给吴昌义呢?这要从今年4月说起。
当时,霞山农副业大队的坎坡村要填平一口水塘,计划建造村民住宅区和一幢六层商品楼;填土约三万多土方,每方价七元八角,共二十四万多元。经村民委员会研究,决定交由陈某承包。工程验收和支付工款后,陈某即拿出一万元要送给吴昌义,一方面表示感谢,一方面想让老吴把建造村民住宅和六层商品楼的工程承包给他。然而,他万万没有想到在老吴面前碰了钉子,希望变成了泡影。
最近,中共湛江市霞山区委表扬了吴昌义的模范行为,号召全区共产党员向他学习。
(叶秀荣 黄常桂)


第5版()
专栏:来信

预备党员不宜提前转正
编辑同志:
我部在整理全市退伍军人档案材料时发现,近几年来,有少数部队退伍战士《入党志愿书》上的预备期不满一年,就提前转正了。
一些部队单位为什么给战士预备党员提前转正呢?据了解,原因有三:
一是因部队精简整编,怕预备党员调出后,新的单位不了解情况,延长其考察时间;
二是怕战士退伍回乡后,所在单位党组织不能按时讨论其转正问题(有些农村党组织也的确存在不关心退伍战士转正问题的现象,短则一两年,长则三五年,甚至七八年还在继续“教育和考察”);
三是把提前转正作为一种奖励,以调动预备党员的积极性。据原在江苏徐州某部的一位班长说:他就是因为表现突出,提前三个月转正的。据他所知,他原所在的部队还有好几名预备党员也因表现突出而提前转正。
党章明确规定:“预备党员的预备期为一年。”这是为了对预备党员更好地进行教育和考察,以保证党员的政治质量和党组织的纯洁性。如果缩短预备期,就难以对预备党员进行必要的考察和教育。经验证明,党章规定的时间是一个比较适当的时间。因此,在一般情况下,预备党员不宜提前转正。目前,部队正在进行复员退伍工作,希望部队有关党组织注意这个问题。
浙江省临海市人武部 李伯忠


第5版()
专栏:言论摘编

言论摘编
“内耗”是危害改革的一大弊端
社会生活中的“内耗”大体有以下几种表现:拉帮结派,明争暗斗;嫉贤妒能,我不行,也不许你行;台上握手,台下踢脚;互相猜疑,互不相信;打小报告,制造谣言;落井下石,恨人不死;夸大人短,吹嘘己长;不搞事业;拨弄是非,等等。“内耗”是社会生活中的一大弊端,减少“内耗”,是保证改革、开放稳步前进的需要,也是搞好党风、促进两个文明建设的需要。
摘自山东《支部生活》
正确慎重地运用控告权利
当你拿起笔写控告信时,不仅要懂得控告是每个公民和党员的权利,任何一级组织都无权剥夺这种权利,还要懂得切勿乱用、滥用这种权利,而应正确慎重地运用这个权利。能在本单位解决的问题应向本单位反映,本单位解决不了的一般也应逐级反映为好,这不仅有利于问题的尽快解决,也有利于领导机关的工作。最后还要清楚,诬告是犯罪行为,是党纪国法所不容的。
摘自陕西《支部生活》
“非我而当者,吾师也”
遇上别人非议自己怎么办?这里有一个修养问题。首先要判断一下这非议当与不当,荀子说:“非我而当者,吾师也。”非议如果说的是事实,即使出于恶意,也不妨视为良师,用为警策。非议如果纯属造谣中伤,也不必一触即跳,事实和时间总会向人们证实一切,人品之高下也会不辨自明的。
摘自内蒙古《党的教育》
发展党员不能搞“论资排辈”
现在我们有些基层党组织发展党员“论资排辈”,不管条件够不够,一般喜欢先发展那些年纪大、工作时间长、提出申请比较早的老同志入党,而把那些申请入党稍迟,但迫切要求入党,并已具备入党条件的中青年排在后面。这是不符合党的组织发展原则的。发展党员不能搞“论资排辈”,不能按申请入党时间的迟早来排队。只要具备了入党条件并符合标准的,就应及时发展。
摘自广西《支部生活》


第5版()
专栏:剖析与思考

悔罪后的忠告
今年8月20日,在陕西省韩城矿务局召开的打击经济犯罪“宽严”大会上,一个年过花甲的老干部拖着沉重的步子走上主席台。几千只眼睛盯着这张熟悉的面孔。他不是报告,而是在忏悔,给人们留下了声声忠告。
这位老干部叫赵连才,先后任韩城矿务局下峪口煤矿党委书记、矿务局基建处处长。他1982年5月离休,1984年7月开始享受厅局级待遇。
赵连才离休后,想起自己二十八年才升一次工资,不觉叹息:“我太吃亏了!”他热衷于听一些小道消息:谁推销得了多少回扣,谁当咨询“顾问”捞了多少外快。他壮了壮胆,决定也冒冒险。
机会来了。1984年10月,下峪口矿劳动服务公司张某为了承包公司煤炭运销组找到赵连才,说:“请你给领导说说,事成之后少不了你的好处。”机不可失。赵连才运用“余权”办成了这宗“生意”,以“顾问”的名义领取了七百六十元的“工资和奖金”。
金钱的魅力诱使赵连才冒更大的险。1984年12月,晨钟居委会的无业居民陈某领着一个人来到赵家。陈指着来人介绍道:“这是晨钟旅社经理冯敬民,每月收入七、八千。”冯敬民说:“请你给运销处头头说说,我想买一两万吨煤,能挣很多钱。事成后,都能分一点。”冯敬民又说:“我把你们的钱分别存在家属的名下,存折给你们,这你放心!”赵连才兴奋地写出了他和其他两个领导干部家属的名字。
几经赵连才的周旋,1985年1月,冯敬民代表晨钟旅社与运销处以预付50%款为前提,签订了七千吨买煤合同。过了几天,冯敬民来到赵家,把赵连才叫到里间,轻声说:“你帮了大忙。我把钱拿来了,这五千元你收下吧!”赵连才半信半疑,半推半就:“这行吗?”冯敬民解释道:“我们都是单线联系。你不要害怕,这事万无一失。”赵连才拿到五千元之后,一千元给陈某,一千元给供销处王某,自己三千元。
去年初,矿务局开始整党。王某以合同中断为名把一千元退给了赵连才。赵连才感到不妙,想把钱全退给冯敬民,又舍不得。经过一番思想斗争,他把二千元退给了冯敬民,剩余的二千元他没有退。
在打击经济犯罪活动中,冯敬民落网了。赵连才心惊肉跳,坐卧不安。他想自首交待,但没有勇气,今年4月30日,他把剩余的两千元全部退给了冯敬民的妻子,但索取的收条的落款日期却是2月份。
6月2日,矿务局召开了打击严重经济犯罪活动的大会。赵连才陷入了极端的苦闷和矛盾中。请听赵连才的一段自白:“会后,我的思想斗争相当激烈。连续十几天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心里象刀绞一样,乱成一团。我入党几十年了,到了晚年怎么干出这么糊涂的事情?怎么对得起党组织?怎么对得起领导和同事?怎么向自己的子女交待?我每天在屋子里踱来踱去,那一段时间,精神几乎错乱。门外汽车一叫,摩托车一响,我都认为是抓我来了。”
在痛苦的思想交锋中,赵连才终于走上了弃暗投明的道路。6月20日,他向组织坦白交待了自己的犯罪事实,并当场交出未退的七百六十元现金。检察部门鉴于赵连才的悔罪表现,决定免予起诉。8月14日,中共陕西省纪委决定给赵连才留党察看一年的从轻处分。
赵连才的受贿罪结案了,但他给我们的教训是深刻的。我们的干部怎样运用人民给予的权力?我们的老干部怎样保持自己的晚节?请再听一次赵连才悔罪后的忠告吧:
“思想有破伤,菌毒就要侵入。”
“金钱的荧光,小心刺伤你的眼睛。”
(陕西《支部生活》供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