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10月28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维护公民民主权利 保证经济改革顺利进行
全国法纪检察工作取得成绩
本报讯 记者毛磊从10月27日闭幕的全国检察机关法纪检察工作会议上获悉:1985年全国检察机关受理各类法纪案件二万五千六百一十三件,比1984年上升25%,今年上半年受理一万六千四百六十五件,比去年同期上升31.5%,其中立案查处的大要案八百七十九件,比去年全年还多五十四件,立案查处的玩忽职守案件一千一百八十三件,重大责任事故八百八十八件,分别比去年同期上升三倍和82%。各地检察机关结合办案还积极开展了法制宣传,提出“检察建议”,促进发案单位的综合治理工作。
法纪检察是检察机关实行法律监督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保障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肩负着保护公民民主权利、人身权利,同国家工作人员渎职犯罪作斗争,保证经济体制改革顺利进行的繁重任务。这次会议提出,明年全国法纪检察工作的目标是切实加强对法纪检察工作的领导,彻底改变薄弱环节的状况,开创法纪检察工作的新局面。
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张思卿在会议闭幕时指出,由于法纪案件查处的对象大多是国家工作人员和基层干部,有的甚至是领导干部,犯罪行为一般与职务有关或利用职务犯罪,不少案件一人犯罪,多方说情、袒护,进行干扰。特别是一些地方的个别干部“以言代法,以权压法”,给检察机关办理法纪案件带来了极大困难。这种现象实质是把个人的意志凌驾于司法机关之上,把个人的权力凌驾于人民的权力之上,凌驾于反映人民意志的法律之上。检察机关独立行使检察权,依法查处法纪案件,既是同违法犯罪作斗争,也是同“以言代法”、“以权压法”的现象作斗争。
张思卿同志特别强调,人民检察机关要忠实于事实,忠实于法律,秉公执法,铁面无私,坚决、严肃、慎重地办理法纪案件,不为某些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以言代法”、“以权压法”的行为所动摇。要敢于冲破“保护层”和“关系网”,又要讲究方式方法,对于党委依照法律和政策提出的意见,要认真听取,严肃对待,积极依靠党委和人大常委会的支持、帮助和监督,排除办案中的阻力和干扰。
为期八天的全国检察机关法纪检察工作会议是由最高人民检察院在北京召开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院主管法纪检察工作的副检察长、法纪检察部门负责人,以及部分市、县检察院的负责同志出席了会议。


第4版()
专栏:

招干制度改一改 “飞鸽”换来“永久牌”
嘉山县实行区乡镇干部选聘招聘合同制
本报合肥电 记者赵希龙报道:“招干制度改一改,‘飞鸽’换来‘永久牌’”——记者在安徽嘉山县农村采访,不少村干部和农民都这样称赞县委、县政府关于农村干部选用制度的改革。
“飞鸽牌”和“永久牌”,是这里农民借以形容两种不同用人制度产生的两种不同干部的比喻。过去,对农村区、乡、镇领导干部和部门干部的缺员缺编,县委组织部、县人事局一般采取从县直机关在职干部和社会青年中提拔、招收,委派到农村。这些人家在城里,而且大都不懂农业,结果“身在曹营心在汉”,捉来的“雀子”安不了窝,干不了几年便通过各种渠道飞回城里。到头来,县直机关干部队伍越来越臃肿,而农村缺干部的状况依然如故。有的人还钻这种体制的空子,把下农村当作“曲线提拔”、“曲线转干”的跳板。农民把这种干部称作“飞鸽牌”干部。
近两年来,县委、县政府针对这种弊病,大胆改革,采取选聘与招聘相结合的办法:区、乡、镇党政领导干部由同级党代会、人代会选举,县委、县人大发文聘用;区、乡、镇部门工作干部按编制由县人事局公开招考,择优录用,订招聘合同。这几年,他们采用新办法,先后选聘了六十六名中青年农民担任区、乡、镇党委和政府中领导职务;招聘了一百六十九名回乡知识青年充实乡、镇各办事部门。
这项改革好处多:
——破除了几十年来在干部录用制度上存在的“铁交椅”和“大锅饭”的弊端。这些选聘招聘的农村干部,离土不离乡。干得好群众信任的可以连选续聘;工作一般化无政绩者,任期满后,根据群众意见可以不聘;任期中不为群众办事、以权谋私者可以中途解聘;落选和解聘者仍然回乡务农。
——选聘招聘的农村干部,只拿补贴工资,不转户口,不吃“皇粮”,他们的根仍然在农村,因此,“飞鸽型”变成了“永久牌”,改变了以往“区乡干部,象走马灯,干不了三年便回城”的状况,尤其是解决了一批边远穷困区乡干部长期严重缺员的问题。
——有利于杜绝过去在招干、提拔上的“关系网”、“后门风”,以及“曲线转干提拔”的不正之风,为农村中一批有德有才的回乡知识青年施展抱负提供了机遇,有利于发掘农村人才资源。
记者在采访中还发现,这项改革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目前,这个县选聘招聘合同制干部普遍存在两大思想顾虑:一是怕工作不稳当,随时有被解聘的危险;二是怕干到十几二十年后退下来,既无退休福利,又不能干体力劳动,生活无保障。前者顾虑应该说是好事,它使我们的农村干部时刻有“危机感”,这是一种动力;后者尚须进一步制订完善政策,利用多种渠道解决其后顾之忧,如能否通过社会保险的办法,解决退休生活保障问题。


第4版()
专栏:

彩礼数额六年来涨了近十倍
革除农村婚姻陋俗刻不容缓
本报讯 新华社记者李尚志、本报记者张砚报道:中国妇女报、农民日报、中国青年报和全国婚姻家庭研究会最近提供的材料表明:农村婚姻陋俗已成为社会公害。这一问题已引起首都新闻界的关注,四十多家报刊的同志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提高农民的思想、文化素质,推动农村婚姻观念的变革,以促进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近年来,农村许多青年陆续给有关部门写信,反映婚姻高额彩礼情况和由此产生的严重后果。今年年初,全国人大常委会、全国政协分别给全国妇联转来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提出的议案和提案,要求有关部门对此予以关注。今年7月,全国妇联、中国妇女报等,对华东、中南、华北、西北部分农村调查的结果表明:农村彩礼数额近六年来上涨了近十倍。1980年,娶一个媳妇一般需花彩礼费一百元至三百元,1985年上升到一千元至三千元。彩礼三千元以上的地区,1980年只占全国农村的0.5%,目前已占10.5%,有的省高额彩礼地区几乎占全省农村的一半。这种婚姻陋俗败坏了社会风气,彩礼纠纷和抢婚、逼婚、自杀、凶杀等案件增多,妨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一些农民的脱贫致富。
农村的婚姻陋俗何以如此广泛存在?参加这次调查的同志认为,封建传统的伦理观念在农民头脑中的影响,他们认为彩礼多少是身份高低的标志,因而互相攀比。其次,小农经济思想使农民把索要彩礼看成是致富的途径。此外,许多地区行政组织瘫痪,文化生活贫乏,乡村干部不能以身作则也助长了婚姻陋习的发展。


第4版()
专栏:漫话

试点经验与“全面开花”
原辉
某单位搞政治教育改革的试点。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实践,他们向上级汇报时,认为自己的经验缺乏普遍性,不宜“全面开花”。
对此,笔者颇有感触。我们常常见到,试点就是搞一种模式,以后则照搬照用,不许走样,结果一个错了,大家全错。究其原因,一是试点单位未必将试点情况原原本本全部上报。二是试点经验开花结果,各级领导都脸上有光,评比有
“彩”,何乐而不为?试点即是刮风始,造成不良后果的屡见不鲜。
当然,试点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成功与否,对面上的工作都有借鉴作用,但未必都能“开花结果”。某单位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他们以负责态度和求实精神对待自己的经验,敢于否定自己经验的普遍性。这样,就可以避免其他单位照搬照抄。


第4版()
专栏:

舰进厂 人进校 兵成才
上海沪东等五大船厂为培养军地两用人才做贡献
本报讯 新华社记者黄彩虹、于航报道:记者日前在上海沪东、求新等船厂采访,看到上千名海军干部战士高高兴兴地从这些船厂领取了企业管理人才和二级技术工人等级证书。驻沪海军部队的领导告诉记者说:“现在是舰进厂、人进校,兵成才,上海沪东、求新、中华、江南和四八○五这五大船厂已成为培养军地两用人才的‘摇篮’。”
上海沪东等五大船厂每年要为海军维修和建造上百艘舰艇。过去,海军部队进厂后,由于舰艇停航检修,干部战士军事素质往往得不到训练提高。去年初,四八○五船厂采取了“舰进厂,人进校,兵成才”的做法,即根据舰艇专业、战士兴趣特长以及部队和地方人才需求,实行船厂技术培训中心和车间两级办学,组织干部战士学文化、学技术。求新造船厂今年为海军建造第一艘现代化训练舰。他们从新舰设备先进、技术复杂和接舰部队人员新的特点出发,专门办了两期技术培训班,举行了二十多种专业知识讲座。同时,选派优秀的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师傅与干部战士签订了师徒合同,实行包教、包学,不仅使干部战士在二个月内达到了工厂工人需要培训一年的技术水平,而且使他们迅速学会了掌握和操作新舰上的各种先进装备。
上海五大船厂还和海军近百艘舰艇建立了共育人才基地,把舰艇变成了培养两用人才的“海上流动大学”。他们定期为驻海岛和边远的舰艇举办育才函授班,经常派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师傅上码头登舰艇,给水兵们传授知识和技术。


第4版()
专栏:

北京军区某师四年培养军地两用人才七千多
本报讯 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某师培养军地两用人才注重社会效益,10月中旬,北京军区召开现场经验交流会推广了这个师的经验。
近四年来,这个师培养的军地两用人才,有七千一百多人获得了军队、地方共同签发的两用人才证书、技术等级证书或中专中技单科结业证书。其中四千四百多名战士退伍回乡后,在经济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有三百八十多人担任了干部,一千三百五十多人被国营、集体单位录用为职工,一千多人成了带头或带领群众致富的专业户。
头两年,这个师培养两用人才遇到了师资不足、缺少教学器材和实习场所、部队考核发证有些地方不承认等实际问题。全师很快与保定地区五县一市的二十一个局、二十所中专学校和十个厂矿企业、四所医院商定军地共育两用人才。四年中,地方共选派工程师、讲师、农艺师、技术员和其他行家里手二百四十多名到部队担任教员,并提供七十九个实习场所,提高了部队的教学质量。
这个师还实行了军事、政治、文化、民用一体化教育训练方法,统筹安排,解决了时间、经费、器材、场地等方面的种种困难;为战士们的学习创造了比较优越的条件。去年以来,这个师通过各种途径,使考核合格的两用人才得到了比较有权威的证书。(罗同松 崔景峰)


第4版()
专栏:

坚持“调防结合,以防为主”方针
昌平县大部分民间纠纷解决及时
本报讯 北京市昌平县在人民调解工作中,坚持“调防结合,以防为主”方针,把工作重点由预防一般纠纷转移到防止民间纠纷激化上来,进一步做好人民调解工作。
昌平县人民调解工作一直做得比较好。近几年来,每年都把95%以上的民间纠纷就地解决在基层,大大减少了民事诉讼案件,有效地促进了社会治安的好转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去年全国第二次人民调解工作会议以来,他们根据新的形势,把防止民间纠纷激化作为工作重点。到今年7月,全县共防止二十六起民间纠纷可能激化成行凶杀人、持械斗殴和自杀的案件,使近百人免于伤亡。
昌平县的主要做法是:
健全调解网络,畅通信息渠道。昌平县从1980年起恢复了各级调解组织,以后每年都进行一次组织调整,把一些政治素质好、政策水平高、联系群众广泛的干部充实到各级调解组织中来。现在,全县有调解组织六百二十八个,调解人员二千六百二十多名,做到每个村、每个工厂和企事业单位都有调解委员会,大的工厂车间和小单位都有调解小组或调解员。全县城乡形成了人民调解工作网络。调解组织的健全,畅通了信息渠道,避免了一些民间纠纷的激化。这个县已经防止的二十六起可能激化的民间纠纷中,有十八起就是由于发现快,反映快,到现场快,才及时避免的。
排查纠纷苗头,落实防范措施。昌平县把排查纠纷苗头和调解人员联系纠纷多发户、帮教重点人的工作制度化、经常化。全县各乡镇调解委员会每月召开一次例会,摆纠纷苗头,研究防范办法。平时,调解人员结合生产和工作,走门串户,开展谈心活动,及时了解情况。对于一些纠纷多发户和重点人,各乡镇基层调解委员会都安排调解人员专门负责联系和帮教。据统计,从去年开始,全县有一千一百七十八名调解人员联系一千二百七十一户纠纷多发户,帮教五百五十二名重点人。经过调解人员一年多来的工作,现在有九百四十三户没有再发生纠纷,有四百零一名重点人没有再发生问题。
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昌平县选派党支部副书记或副厂长、村委会副主任担任所在单位调解委员会的主任。     (张九恩 贾昭全)


第4版()
专栏:

菲利普亲王参观卧龙自然保护区
新华社卧龙10月27日电 (记者米丽蓉 夏凯旋)爱丁堡公爵菲利普亲王今天下午从海拔一千九百米的卧龙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所在地出发,徒步攀上了设在海拔二千五百米处的大熊猫野外观察站——“五一棚”。
他在这里询问了中外专家的生活、工作情况,对他们在艰苦环境下所做的工作表示赞赏。
随后他又登上了附近的一个林竹茂密的山头,了解了专门用来调查野外大熊猫生态习性的无线电跟踪装置的工作情况。
亲王一行是昨天从成都到达卧龙自然保护区访问的。
卧龙自然保护区是著名的“熊猫之乡”,也是中国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之一,面积达二十万公顷。
昨天下午,亲王参观了设在保护区内的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这个研究中心是中国和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合作建立的。
昨天下午,菲利普亲王还会见了在这个研究中心工作的八名中国专家和六名外国专家,他代表野生生物基金会向中外专家表示感谢。他说,中国政府为保护大熊猫做了很多工作,中外专家也为此做出了贡献。
明天,菲利普亲王一行将离开成都前往云南省思茅热带雨林区访问。


第4版()
专栏:

贺龙铜像在天子山揭幕
据新华社长沙10月27日电 一尊手持烟斗,身着元帅服,紧偎战马的贺龙铜像,10月26日在湖南省桑植县天子山揭幕。
铜像四周的石碑上,镶刻着胡耀邦、彭真、廖汉生同志的题词。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邓力群、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廖汉生、湖南省委书记毛致用等,出席了铜像揭幕仪式。


第4版()
专栏:今日长征路

又行长征路 再登六盘山
本报记者 黄翊明
“又行长征路,再登六盘山”。这是江华同志今年9月初旧地重游时留下的题字。
六盘山,在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南部。1935年10月上旬,毛泽东同志率领红一方面军越过这长征途中最后一座高山,胜利到达陕北。
六盘山,海拔两千九百多米。它曾经叫“鹿盘山”。六盘山真正出名,还是红军长征到这里时建立丰功伟绩以后。
记者曾多次访问过宁夏西吉县的单家集。1935年10月,红军在这里建立了一个以回民为主的苏维埃政府。1979年我找到的三位老人,就是当年苏维埃政府的成员。这一年,老人中最年轻的已经七十岁了。
今年中秋节前夕,记者又一次访问了单家集的单南村。村长把我领进一座土围墙的院子,里面有一幢坐北朝南的瓦房。毛泽东同志当年曾在这里住过一夜。这座院子的东面,是一座大清真寺,当年几百名红军战士就在那里过夜。
单南村汉民只占1%,几乎全住着回族群众。红军长征路过时,这里号称“小北京”,可见热闹非凡。“文革”中,这里的一些回族农民,种下地就去新疆了。一亩地只能收几十斤小麦,跑新疆是为了“吃饱肚子”。如今,全村温饱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三分之二的户盖了新瓦房或翻盖了住房。现在跑新疆的还有,不过是为了搞副业、做买卖赚钱了。这几年,由于政府实行“退耕还林还牧”政策,林草多了,畜牧业也得到很大发展,比承包前增加两倍以上。
离单家集二十几公里的公路上,有一处地方叫将台堡。红一、二、四方面军当年分别在甘肃省会宁和宁夏的将台堡胜利会师。邓小平同志当年还在将台堡传达过“瓦窑堡会议”精神。将台堡,现在是西吉县的乡政府所在地。
乡党委书记王连成是一位三十二岁的年轻人,他去年刚从宁夏农学院学习结业。他说,最近一两年,来将台堡的老同志不少,他们怀念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西吉县是个干旱山区。可将台堡却得天独厚,是一片山区里的川地,有山水灌溉。刚上任不久的王连成要在这块土地上大干一番。
告别将台堡,汽车行进在离西吉县城几十公里的路途上,穿行在起伏的山峦中,一会儿掠过一片片红色的荞麦地,一会儿沉浸在片片新绿洲的万亩林场之中。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西吉县山上是一片片不毛之地,连草根都被挖去当柴烧了。许多家庭的炕上,连张席子都没有;多子女的家庭,孩子们冬天穿不上裤子,冻得身上发紫。从1982年以来,西吉人民结合林草建设,综合治理水土流失,取得了很大成果,原来植树种草的四年计划三年完成。到1985年底,全县造林七十九万二千亩,种草七十七万亩,林草覆盖面积已由1982年的11.5%,提高到现在的37.2%;坡面、沟头土壤侵蚀量下降了60%。如今的西吉农民,人均纯收入比1981年提高了两三倍,原料、燃料、饲料俱缺的现象得到缓解。这个当年宁夏最贫困的县,人们穿红着绿,和一般县城里的人差不多了。当年卖掉国家救济的大衣,甚至卖掉门板换粮吃的地方,已经盖起了一座座新瓦房。在西吉县城的街头,有了现代化的招待所、电影院和设计入时的少年宫。胡启立同志近十年前曾在这个县当过县委副书记。今年8月下旬,他旧地重游视察西吉时,颇为激动地说:“十年不见,十年巨变,成绩可喜。”西吉确实是变了,山开始变绿,人开始变富,民族团结变得更好了。
9月11日,记者沿蜿蜒曲折的柏油公路而上,登上了六盘山上高峰。这是西安—兰州公路必经的一座高山。公路东南连接西安、平凉,北连固原、银川,西面途经隆德去兰州,这里成了陕甘宁三省(区)活跃城乡经济的纽带。它给山区人民带来了信息、繁荣和希望。
在六盘山主峰的北面山峰上,大功率的电视转播台高耸入云。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五十周年,一座建筑面积八平方米、高十二点七米、顶部是茶色琉璃瓦的“长征纪念亭”正在加紧施工,由胡耀邦同志题写的“长征纪念亭”六个大字,镶嵌在纪念亭上。纪念亭内一块汉白玉碑的正面,镌刻着毛泽东同志气壮山河的名篇《清平乐·六盘山》。
如今的六盘山,已是郁郁葱葱。它的南部泾源县的养牛业,已被列入全国“星火”计划,而小水电又是全国一百零三个重点县之一。为了帮助六盘山麓固原地区六个县一百四十三万回汉族人民彻底脱贫,为了使这个地区还有五分之一的群众的温饱问题得到解决,宁夏区党委和政府本着种树种草、兴牧促农、多种经营、以工致富的精神,因地制宜,正在一个一个县地制订发展蓝图。宁夏区党委和政府还把隆德县的五千多人、固原地区六县的两万多人,从山区搬到川区开发新灌区;在新灌区里,有的农民一两年内就解决温饱,少数人走上了致富之路。此外,隆德县还采取劳务输出的办法,让一万多人走出家门,从事建筑业、服务业,进入西安和银川市场。
这几年,六盘山地区乡镇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今天已经发展到一万一千六百多个,从业人员占农村劳动力的8%,总收入比1980年翻了两番。年产四万吨的六盘山水泥厂,已能生产高标号水泥,除满足本地区工农业建设需要外,还能外销一些。固原山区六县,一个年出口八百吨蕨菜的商业网点已经形成。利用当地资源由当地生产的沙棘饮料,已经外销。生产建筑材料“马赛克”的工厂正在扩建。至于当地的传统产品,如毛纺织品和皮革制品等等,正源源不断地进入区内外市场。
当记者结束采访时,感慨万千,这里的山好、草好、人更好。他们正以“不到长城非好汉”的精神,去建设更加美好的明天。(附图片)
宁夏六盘山是当年红军长征经过的地方。近几年来由于重视了林草建设,使昔日的荒山秃岭披上了绿装。
温炳光摄


第4版()
专栏:

沈阳军区原副司令员
刘德才同志逝世
新华社沈阳10月27日电 沈阳军区原副司令员刘德才同志因病于1986年9月30日逝世,终年六十九岁。
向刘德才同志遗体告别的仪式10月7日在沈阳举行。胡耀邦、杨得志、秦基伟、王震、李德生、陈锡联、廖汉生、杨成武等送了花圈。沈阳军区、辽宁省、陕西省、沈阳市、大连市和陕西省三原县的领导机关送了花圈。
刘德才是陕西省三原县人。1935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团长、师长、军长、旅大警备区司令员、沈阳军区副司令员、顾问等职。
刘德才参加革命五十多年,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革命事业。他为人正直,光明磊落,英勇善战,指挥果断,工作一贯兢兢业业。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他积极参加了陕北革命根据地的斗争;抗日战争时期,他参加了著名的平型关战斗和百团大战;解放战争时期,他参加了石家庄、平津、太原、宁夏等战役。他率领的团曾集体立功;他还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他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工作积极,敢于负责,团结同志,联系群众,生活艰苦朴素。他衷心拥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同党中央在思想上、政治上保持高度一致,为建设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作出了积极贡献。(附图片)


第4版()
专栏:

安徽省军区原顾问
程业棠同志逝世
新华社南京10月27日电 安徽省军区原顾问程业棠同志因病于1986年9月3日在上海逝世,终年七十四岁。
程业棠是安徽省六安县人。他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12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29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程业棠历任排长、连长、营政委、团政治处主任、团长兼政委、师长、安徽省军区副司令员、安徽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副司令员等职。程业棠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和军事指挥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