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10月26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满目青山夕照明
——叶剑英同志晚年生活片断
本报记者 艾丰 罗自苏 孟晓云
岭南春色,蓝天白云,翠竹滴绿,红棉似火。叶剑英同志伫立在高大刚劲的英雄树下,神采飞扬,凭高远眺,目光深邃而有所思。——公元1978年5月3日,时年八十一岁的叶剑英同志,留下了这样一幅彩照。照片右侧,是他笔力遒劲的题诗:
“百年赢得十之八,老骥仍将万里行,
小憩羊城何所遇,英雄花照一劳人。”
诗与照融为一体,寓意深长,发人遐想。叶剑英同志为祖国、为人民、为共产主义事业,数十年戎马倥偬,历尽艰辛。而他的晚年,特别是年逾古稀之后,更是波澜壮阔,瑰丽辉煌。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叶剑英晚年的业绩如同他毕生的贡献一样,将是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永垂青史。
“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毛泽东同志对叶帅的这个评价,早为世人所知所认。素有儒将之称的叶剑英同志,学识渊博,精明果断,常在关键时刻显示他的关键作用。南昌起义、长征途中,他的果敢睿智之举,将传为历代佳话。他坚持“务得事实,每求真是”。正是这种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使他具有惊人的洞察力,成为有远见的军事战略家。
1971年底,林彪反革命政变阴谋被粉碎不久,年已七十五岁高龄的叶帅,临危受命,主持中央军委工作。当时,军队遭受林彪一伙破坏甚剧。他不辞辛劳,宵衣旰食,在可能范围内消除林彪流毒的同时,致力于部队的训练、通讯、装备、编制、作战和后勤等方面的整顿和建设。这些基础性的工作,在后来相当长的时期内,都对部队建设发生了重大作用。
叶帅晚年,作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更致力于祖国统一的大业。许多事例,将永远传为佳话。
1982年初秋时分,新疆的天池,湖面碧波粼粼,天空湛蓝如洗。一位老年日本妇女,特意来到这传说中的王母娘娘洗脚的地方,将双脚浸泡在这世界最高湖的湖水里,她双手合十,虔诚地祷告着:“祝愿叶剑英委员长长寿”。按照当地传说,在王母娘娘洗脚地方洗脚时的心愿,总是能够实现的。
这位日本妇女,是原国民党驻日本军事代表团团长商震将军的夫人安田作子。她和她的家人深切地崇敬和爱戴叶剑英同志。
1974年、1975年,叶剑英同志两次亲切会见回国参观访问的商震夫妇。叶剑英同志,作为一个伟大的爱国者,早就引起商震夫妇的敬佩。民族大同、祖国统一,自然就成了他们谈话的主题。叶剑英同志以老朋友的身份,详细地询问了商震夫妇的生活情况,了解一些老朋友在海外的境遇,欢迎他们随时回国参观,鼓励他们为祖国统一做出贡献。这些谈话深深地感动着商震先生,他当场引用曹操《短歌行》中的诗句来赞扬我们党宽容大度,以民族利益为重,和平统一祖国的诚意:“山不在高,海不在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商震先生逝世以后,叶剑英同志又于1978年、1979年、1980年三次接见商震先生的遗孀安田作子及其子女,并责成有关部门很快解决了他们在北京的房产问题,使他们回到中国时居住更方便些。叶剑英同志的关怀,使商震先生的海内外亲人和朋友更生动具体地感受和认识了我们党的立场和政策。
祖国的统一,民族的强盛,是叶剑英同志毕生为之奋斗的目标。年仅十八岁的时候,他在《油岩题壁》一诗中,曾写下这样气势恢宏的句子:“放眼高歌气吐虹,也曾拔剑角群雄。我来无限兴亡感,慰祝苍生乐大同。”1981年9月30日,叶帅已经八十四岁的时候,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的身份,发表了震动中外的《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的著名谈话。这篇谈话提出了实现祖国统一的九条具体政策,建议举行国共两党对等谈判,实现第三次国共合作。发出了寄希望于台湾当局、寄希望于台湾人民,共同促成祖国统一的号召。
叶剑英同志早年投身革命,曾任黄埔军校教官,亲身参加过两次国共合作;而这篇谈话中提出的九条,尊重历史,尊重现实,既考虑到国民党台湾当局的处境,又充分照顾到台湾各方面的利益。这就不能不产生巨大的感召力。它发表之后,被海内外许多同胞誉为“合情合理、仁至义尽”的主张,影响深远。
在叶帅晚年,他所做的祖国统一的工作又何止于此。由于“左”的错误的影响,特别是在十年动乱期间,一些旧友的感情遭受了严重的伤害。早在1973年5月,叶剑英同志就明确指示有关部门,不能忘记在历史上跟我们合作过或帮助过我们的人,他说:“不能用则提,否则踢”。以后的年月,虽然年事已高,但他仍然不辞辛劳,分别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九次接见海外的故旧袍泽。和这些老朋友叙旧情、拉家常,那些情真理确的娓娓话语,就象细细的春雨,洒在对方的心田。
1979年3月,叶帅在上海接见了原国民党军第十一战区长官司令孙连仲将军的儿子和儿媳。1946年,叶剑英同志在北平军调处三人小组工作时,就住在总布胡同孙连仲的住宅里。回忆起这些往事,叶帅深情地对他俩说:“孙将军给我的印象是一个忠厚老实人。你们见到令尊令堂,给我带个信,欢迎他们方便的时候回来看看。”临分别的时候,叶帅又特地送了两瓶茅台酒,请他们转送给孙连仲夫妇。
1981年,叶帅在广州再次接见了孙连仲将军的儿媳,并对她说:“宋美龄想送蒋先生的灵柩回奉化,我们欢迎。”同时欢迎蒋方人员的第二代参加和帮助祖国的四化建设。
原北伐军“铁军”第四军军长张发奎将军,在北伐期间,曾经是叶剑英同志的“老上级”。后来,张发奎担任过国民党第四战区总司令、第二方面军司令官。1980年3月,张将军在香港病逝。叶帅闻知这样一位故旧辞世的消息,心中不胜感慨,立即给张发奎将军的家属发了唁电。唁电说:“惊悉向华将军逝世,不胜哀悼。乡情旧谊,时所萦怀,特电致唁,尚希节哀”。这封唁电使海外人士甚为感动。身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的叶剑英同志,对寄身于香港的张将军,不忘“乡情旧谊”,甚而“时所萦怀”,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叶剑英同志赠送的花圈和所发唁电,被张将军的亲属摆放在灵堂的显要位置上。
叶帅的博大胸怀、高尚情操,也表现在他的日常生活中。
粉碎“四人帮”后第二个年头——1977年的5月14日,是叶帅的八十寿辰。叶帅身边的工作人员,不约而同地生起这样一个心愿:能不能为老人小小地庆贺一下?
他们知道,提起“做寿”,叶帅从来是反对的,多少年从未做过生日。因而,以前谁也不知道叶帅的生日是哪一天,有一次还闹了笑话。那是1975年春天,当时小平同志出来主持工作,全国形势有所好转。叶帅,当时已经七十八岁了。自从1967年2月,在怀仁堂首先拍案而起,痛斥林彪、“四人帮”的倒行逆施以来,他一直成为这帮坏家伙监视和要整的重要目标。叶帅忧国忧民,心情一直是抑郁的。此时,形势有了转机,他心情也有所好转。工作人员们拐了几个弯儿,打听到叶帅的生日是3月27日。于是在这一天,他们比平时多加了几个菜,还把家人招呼回来。目光敏锐的叶帅,看到这种场面,立刻猜出了八九。大家围坐在桌前吃饭的时候,他端起饭碗,瞧着“策划”这一切的工作人员只是“哧哧”地笑,然后打趣地说:“哈,我正好还能吃一顿。”后来,从叶帅的弟弟那里知道,3月27日是农历,正确的日期是5月14日。
工作人员们也还记得这样的令人气愤和心酸的事。1975年底,王洪文也搬到西山,住在叶帅附近。叶帅当时就对一些老同志说:“王洪文是来监视我的,西山不可久留。”1976年元旦到了,新年的饭菜做得十分简单。工作人员心里很难过。他们想,我们自己拿酒,弄点午餐肉,吃顿夜餐,总可以吧。谁知,很快王洪文、江青就到处散布,说“叶剑英不在家好好养病,却大宴宾客……”他们背着叶帅,假借“健康状况不好”,解除了他在中央军委的领导职务。叶帅身边的工作人员气得不行,他们对询问叶帅身体状况的人,总是如实地这样回答:“他心脏血压正常,身体很好。”这是对“四人帮”的揭露和抗议!
1976年,周恩来、朱德、毛泽东同志相继去世,悲痛和忧虑使老帅常常独自徘徊,暗暗落泪。当然,他更在思考着,酝酿着。在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命运的大是大非面前,在历史的转折关头,他意识到了,自己又一次处于关键性的位置上……
如今,震惊世界的“十月春雷”已经响过,为党和人民再次建立了巨大功绩的叶帅,已年满八旬了。在他度过八十寿辰的时候,难道不可以“有所表示”吗?
这次,叶帅没有拒绝。
这一天,天气晴朗。北京暮春的和风,吹拂着白杨新叶,沙沙作响。聂荣臻、徐向前、王震、余秋里几位同志,都闻讯赶来了。加上各家的人,两张桌子挤得满满的。正要进餐的时候,邓小平同志和家人一起也赶到了。小平同志一进门,看到这热闹的场面,高兴地说:“啊,老帅们都在这里了!”叶剑英同志迎过去,高声说:“你不也是老帅吗?你还是我们的领班呢!”说着,大家笑起来,工作人员连忙为小平等同志找椅子,加座。
当时,小平同志在所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中被整下去之后,还没有出来工作,叶帅的这些话,表现了年长八岁的叶剑英同志对小平同志的尊重、敬佩,也显示了这两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之间的深厚情谊。这种情谊是在半个多世纪的革命斗争中熔炼出来的,而且又经受了十年动乱的严重考验。在那雨暴风狂的日子里,他们的心是那样紧紧相连。
1973年12月12日,毛泽东同志在中南海宣布邓小平同志出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叶剑英同志深深知道,“得贤则昌,失贤则亡”。在“四人帮”中的张春桥等人觊觎总参谋长要职已久的时刻,这个任命的意义自然是相当重大的。为使小平同志出来能更好地工作,他亲自给小平同志安排医生、护士和司机,为小平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1975年,他俩共同主持了军委扩大会议,对部队进行了具有深远意义的整顿。
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之后,叶帅立即考虑到请小平同志重新出来工作的问题了。在当时中央还没有做出相应的正式决议的时候,叶帅就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凡我看的文件,都要送给小平同志,让他看,熟悉情况”。1977年3月中央工作会议上,叶剑英同志排除阻力,积极主张请邓小平、陈云等同志出来,主持党和国家大计……
今天,可以说是叶剑英同志有生以来最热闹的一次生日了。他面对亲密的战友们,遥想十亿神州,感受到伟大祖国一个新的时期已经开始。无比的欣慰,联翩的浮想,迅速地凝结成跳动着的诗句。他饱蘸酣墨,欣然命笔,写下了《八十书怀》:
“八十毋劳论废兴,长征接力有来人。
导师创业垂千古,侪辈跟随愧望尘。
亿万愚公齐破立,五洲权霸共沉沦。
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
这气度非凡的诗句,如今已成为广为传诵的格言,而叶帅一生包括他波澜壮阔的晚年,为党、国家、民族建立的功勋,必将万代流芳!(附图片)
1976年10月,叶剑英同志在首都百万群众热烈庆祝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的伟大胜利的集会上。
(新华社供稿)


第4版()
专栏: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马原认为
我国民事案件大幅度上升是正常现象
法院应及时合法办案 各方要协同综合治理
本报讯 记者苏宁、舒瑜报道: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搞活经济政策以来,民事活动空前活跃,人民法院受理的民事案件呈直线上升趋势,从七十年代末的二三十万件,猛增到去年的八十多万件,今年上半年又比去年同期增长14%。其中财产权益纠纷案件上升幅度最大,由过去占民事案件总数的百分之二三十,上升到50%左右,与过去占民事案件大多数的婚姻家庭案件持平,有的地区甚至有所超过。如何解释和看待这一现象?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马原日前对记者说,民事案件增多,是经济发展、政治昌明的体现。
为什么近年来民事案件会出现大幅度上升的趋势?马原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第一、实行体制改革、对外开放、搞活经济政策以来,我国经济有了很大发展,商品流通渠道扩大,公民与公民之间、公民与法人之间、法人与法人之间经济往来空前活跃。随着民事活动的日益增多,民事纠纷、民事案件也就相应增多。
第二、由于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不断加强和完善,由于近年来我们坚持不懈地向人民群众进行普及法律常识的教育,人民群众的法制观念相对来说有所增强,人们开始懂得并敢于诉请法院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敢于行使自己诉讼的权利。
如今的民事纠纷、民事案件具有一些新的特点:
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以后,农民的生产活动和自己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民事纠纷大多发生在生产领域里。过去农民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吵架斗殴等纠纷,如今已大大少于在生产活动中发生的涉及山林、土地、水利设施等纠纷。
由于农村商品经济及城市第三产业的发展,债权债务纠纷大幅度上升,今年上半年各地人民法院受理的债务案件比去年同期增长一倍以上,是民事案件中上升得最快的一类。新的债权债务案件与过去相比,具有“两多”“两少”的特点:借贷关系主体中,工人、街道青年、停薪留职人员多,农民少;为生产经营借债多,为生老病死等生活问题借债少。在这些新的借贷关系中,有的是因债务人经营不善赔了本,无法偿还债务;有的是在经济交往中不守信用,或出了问题互相推诿;有的是因借贷手续不完备,因而造成债权债务纠纷剧增。
一些新型的民事法律关系如知识产权、人身权的侵权赔偿问题,开始在法院出现。随着《民法通则》明年1月1日正式实施,这一类案件还会增多。
马原最后对记者说,过去有人说“民事,民事,民间的小事”,其实不然。民事活动、民事纠纷与社会的安定、“两个文明”建设,特别是精神文明建设密切相关。各级人民法院应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和优势,及时合法地处理民事案件,同时要“就案讲法”,处理一案,教育一片,减少不必要的纠葛和缠讼。人民法院不能局限于埋头办案,要抓好基础工作,理顺各方面的关系,进行综合治理,防患于未然,减少纠纷的发生,避免矛盾的激化。


第4版()
专栏:

农工九三民进召开中常会扩大会议要求成员为精神文明建设做出贡献
本报讯 最近,农工民主党九届中央常委会第七次扩大会议、九三学社第七届中央常委会第十次扩大会议、民进七届中央常委会第十次扩大会议,分别在北京召开。各自的会议分别通过了认真学习和贯彻中国共产党十二届六中全会精神的决议,号召各自的成员发挥自己的才智和专长,以实际行动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做出切实的贡献。
这些会议认真学习和讨论了《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一致认为这个决议标志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党的正确路线又有了新的重大的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纲领性文件,具有关系全局的现实意义和影响深远的历史意义。它必将推动两个文明建设,促进全面改革和对外开放,使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取得更加伟大的成就。
这些会议要求这些民主党派的各级组织要按照决议指出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地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来规划和安排各项工作;继续发扬同中共长期亲密合作的优良传统,按照“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努力促进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以高昂的热情和崭新的精神面貌,组织引导各自的成员投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进行理想道德教育,普及和发展教育科学文化,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材方面,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为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坚持不懈,团结奋斗。
这几个民主党派的会议还就各党的自身建设问题和其他事项作出决议或安排。


第4版()
专栏:

青年智力决赛揭晓
本报讯 由团中央宣传部、中央电视台、中国科协青少年部和《青年文摘》杂志社联合举办的第四届“五四”青年智力竞赛,10月25日晚,在北京举行“蒲公英”电视公开决赛和授奖仪式。
严济慈、宋德福、聂大江、周文元等领导同志观看了决赛,并向优胜者颁发了奖杯、奖品和荣誉证书。
参加这次电视公开赛的三十名青年,是从全国近百万名参赛者中选拔出来的。决赛第一名:李少军;第二名:张仁静、穆慧忠;第三名:李晓明、龙文凯、周一华。
据悉,明年将举办第五届“五四”青年智力竞赛。
(曾祥平 卢向韬)


第4版()
专栏:

总政举办书画展览
本报讯 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从10月25日起举办以红军长征为题材的美术书法摄影展览。李贞、魏传统、朱云谦、黄玉昆、李敏、罗章、陈康、陈宏、邬先碧、兰文兆等都有作品参展。
(罗同松)


第4版()
专栏:

宁乡二万农村青年成为当家人
湖南省宁乡县的两万三千多名青年人,冲破千百年来“长者当家”的封建习俗,成为家庭的当家人,使这些家庭增添了生机和活力,加快了致富的步伐。
近年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农村经济迅速向商品经济转化,有文化的青年人提早当家,代替文化水平低、应变能力差的长辈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这种家庭权力的转移,对实现农村现代化,使广大农民迅速走上富裕道路,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刘金桐 张洪建)


第4版()
专栏:

昂纳克访问上海
新华社上海10月25日电 德国统一社会党中央总书记、民主德国国务委员会主席埃里希·昂纳克一行今天上午在上海参观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会址。
参观后,昂纳克在留言簿题辞,赞扬“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为中国工人运动和全世界革命斗争注入了强大的动力。”昂纳克向“一大”会址纪念馆赠送了反映德国共产党人和中国共产党人的战斗情谊的照片和历史文献复制品。
随后,昂纳克一行到复兴公园向马克思、恩格斯纪念像献了花篮。
昂纳克对上海市委和工人阶级为德国人民最伟大的儿子树立雕像表示感谢。
下午,贵宾们来到上海西北郊区嘉定县马陆乡。他们在这里参观了烛厂、童车厂及稻田、鱼塘,并访问了农户。
晚上,中共上海市委书记芮杏文、上海市市长江泽民在和平饭店举行宴会,欢迎昂纳克一行访沪。


第4版()
专栏:

吉林隆重举行揭幕仪式
金日成主席铜像落成
据新华社长春10月25日电 (记者安一超)朝鲜人民的伟大领袖、中国人民的亲密朋友金日成主席铜像在吉林毓文中学落成。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人民政府今天上午在吉林市该校举行了隆重的揭幕仪式。
中国有关方面负责人和毓文中学师生和应邀参加揭幕仪式的朝鲜驻华大使申仁夏,正在我国访问的以朝鲜劳动党中央国际事业部副部长金壤建为团长的朝鲜劳动党中央国际事业部代表团全体成员和朝鲜驻沈阳总领事柳万福等参加了揭幕仪式。
金日成主席1927—1930年曾在吉林毓文中学读书和从事革命活动。解放后,该校校址被保留下来,并多次维修。1953年将金日成主席当年读书的教室命名为“金日成同志读书纪念室”。1964年,恢复了毓文中学校名,建立了金日成同志的塑像。现在又维修了纪念室,将塑像改铸成铜像,以表达中国人民对金日成主席的尊敬和对朝鲜人民的深情厚谊。
中共吉林省委书记高狄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驻华大使申仁夏在讲话中赞颂金日成主席的革命业绩和中朝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深厚友谊。吉林毓文中学和在吉林市的朝鲜咸镜北道实习生以及朝侨代表向金日成同志铜像献了花篮。揭幕仪式结束后,参加仪式的朝鲜同志参观了金日成主席在吉林市从事革命活动的纪念地。(附图片)
金日成铜像在吉林省毓文中学落成。
新华社记者 刘恩泰摄


第4版()
专栏:漫话

“知丑近乎美”
周树年
常言说得好:“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能不能由此类推出一句“知丑之心人皆有之”呢?恐怕未必。何以见得?有例为证。张口就是“国骂”,不先来这么一句,后面的话就出不来的人,随处可见。走在大街之上,张嘴就吐痰,谁见了都恶心,可他自己却压根儿不当回事。到书店偷书,或者将公用书刊里的佳作撕下,据为己有,其行为与扒窃并无多大区别,可他自己却洋洋得意。至于以权谋私,损公肥私的人,其灵魂之肮脏,有如腐臭,更是世人切齿,但他却自以为有本事,有能耐等等。
这几年,美学理论著作出版了不少,还有专门的《美育》、《美报》等报刊。什么叫美,如何审美,宣传得不少,社会效果不能低估。但我总觉得缺点儿什么。就象表扬和批评、奖励和处罚缺一不可一样,只讲什么叫美,不讲什么叫丑,就如一个人缺了一条腿,站不稳当。宣传美,同时不能忽视剖析丑(当然不是主张搞什么大批判)。如果人人既懂得审美,也懂得审丑,既能够用“美”来规范自己的言行,也能够用“丑”来约束自己的言行,对丑恶的行为“不以为丑,反以为美”之类的社会现象,一定会大大减少。
不是说“知耻近乎勇”吗?姑且套它一个公式,叫做“知丑近乎美”吧。


第4版()
专栏:

外事简讯
▲国务院副总理姚依林10月25日晚上在人民大会堂宴请以主席哈迈德·奥太巴为团长的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布扎比工商会代表团。
▲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丕显10月25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由中央组织委员会书记吴拉吞率领的缅甸纲领青年团代表团。
▲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王兆国10月25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由副总编辑金洪一率领的朝鲜平壤新闻社代表团。
▲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周谷城10月25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塞内加尔前驻华大使马马杜·塞义尼·姆邦格。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叶飞10月25日晚在钓鱼台国宾馆会见并宴请由李氏敦宗总公所顾问李广泉率领的美国李氏宗亲回国观光访问团。
▲全国政协副主席、宋庆龄基金会主席康克清10月25日晚上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美籍华人、宋庆龄基金会理事何清和夫人一行。
▲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人民争取和平与裁军协会会长周培源,10月25日下午在北京会见了以瑞典“和平大进军”和“拯救儿童基金会”代表伊冯·费格伯格女士率领的“和平大进军”代表团。
▲国防部10月25日上午在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工程学院举行罗马尼亚“军队日”四十二周年庆祝活动。
▲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会长爱丁堡公爵菲利普亲王一行,10月25日访问了江西鄱阳湖候鸟保护区之后,下午乘专机离开南昌前往成都。
▲比利时画家麦绥莱勒作品展览10月25日上午在中国美术馆开幕。这次展览展出了他的版画、油画和水彩画等作品。 (据新华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