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调查报告

改革考察方法 选准选好人才
北京市考察后备干部工作民主化科学化制度化
本报记者 陈维伟
中共北京市委组织部积极推进干部体制改革,在选拔和考察后备干部工作中,立足于选准人才、选好人才,探索出一套有效可行的新方法,为使组织工作进一步民主化、科学化、制度化做了有益的尝试。
 北京市委组织部从去年2月开始,结合选拔、考察后备干部的实际工作,着手进行考察干部工作程序化的探索,取得初步成效,为市里考察并选拔了一批品才兼优、群众拥护的干部。他们的做法,概括起来是“十个程序”,即:民主推荐、知识面考核、征求主管部门意见、民意调查、心理能力测试、走访考察对象周围的同志、面对面谈话、查阅档案、专家面试和市委领导面试。实际考察中,各种方法交叉使用,横向形成了“测”(了解干部心理素质及潜能、能力)、“评”(综合群众的意见、评价)、“考”(考察干部工作实绩)的评价体系,纵向形成了十个方法的考察程序。这种考察后备干部的新方法,对于传统的考察方法,是一个较大的改革。
向社会求贤,让群众评议,促进选拔后备干部工作民主化。为了避免选拔干部单纯靠少数领导拍板或临时动议所带来的弊端,使选拔出来的干部真正得到群众的认可和信任,同时让人才在平等的条件下竞争,北京市委组织部在考察干部中注意公开选干的客观标准,并全面了解群众反映,体现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去年3月,他们直接向全市党内外各界人士发推荐信近二千封,共推荐出各方面人才近七百人。经反复研究和测试,他们初步筛选出一百四十多名干部作为首批考察对象。市委组织部还邀请有关专家协作,借鉴国外民意测验的方法,设计了民意调查表,通过分层随机抽样,请考察对象所在单位的部分同志以无记名方式填写。约一百二十多单位的近六千人参加了这项工作。民意调查表共有十四个项目,对考察对象的工作成绩、能力威信、思想品质等分别进行评价,然后得出量的分析和综合判断评价,并进行横向与纵向的比较。一些基层群众反映,组织部门征求我们对局长、厂长的意见,是尊重了我们的民主权利。
用科学方法,请专家参与,促进选拔后备干部工作科学化。随着时代的发展,单纯凭资历和领导主观意愿选拔干部的做法遭到摒弃,如何使选干程序及方法逐步科学化?北京市委组织部积极引进心理学、社会学、现代行政管理学的一些原则,并请来有关专家出谋划策,共商选才大计。他们除了对考察对象以测验评分的形式进行知识面考核,还请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协助,研究测试考察对象的心理能力,以了解他们在领导和管理方面的素质和潜力。市委组织部将考察对象按专业分成八个系统十个小组,组织专家面试。他们共邀请了三十三位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的专家、教授和中央国家有关部委职能部门的领导同志,分别参加各小组的面试谈话。面试时,专家们向考察对象提出有关专业技术、理论发展和管理领域中的一些问题,其中大多是组织部门很难深入了解并提出的。专家们认为:让他们直接参与人事决策的活动,表现了组织部门敢于开拓的精神和尊重知识的态度。
搞系列程序,重全面考察,促进选拔后备干部工作制度化。北京市委组织部考察干部搞了十个程序,就单独某个程序来说,一些地方和单位过去已探索或实施过了。而他们的可贵之处,在于将这些零星的办法组织起来,使其有机地结合,并科学地形成系列,形成制度。在对选拔对象全面的考察中,他们注意将传统考察方法(调查、谈话、查阅档案、领导见面等)与现代科学方法自然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自然结合,按照干部“四化”要求,多角度、多层次地对选拔对象进行系统考察和评价,从而比较准确地获得他们的“立体形象”。这套选拔和考察后备干部的方法,既有一定的科学深度,又简单易学,深入浅出,便于推广,便于运用。
北京市委组织部在实践中探索出选拔考察后备干部的“十个程序”,提高了组织部门选才识才的水准和考察工作的效率,以较短的时间详细、深入地了解了一百四十多名干部的德才情况,得到一批高质量的人才,同时对指导这批干部的发展有了更准确的依据,受到各方面的好评。


第5版()
专栏:一事一议

从“说好话”想到的
存方
近闻两件事,颇发人深思。
一是某单位调入一名干部,调出单位为了把他调走,为他说了不少好话,可调来后发现此人素质很差。
另一则是某单位想调出一位干部,却找不到接收单位。领导说,如果有单位想接收,咱们要多说点好话。
可见,在人事调动工作中,也浸染了说假话的不正之风。干部有缺点毛病并不奇怪。调动干部滥加美言,把一个不怎么样的干部吹得如何好,岂不与推销劣货所差无几吗?为了甩包袱而说假话,无论对干部调入的单位,还是对干部本人,都是不负责任的。
古代有个“卖牛不欺”的佳话,相传一个卖牛的不但不宣扬牛的长处,还把牛的毛病告诉买主。调动干部与卖牛虽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但这种实事求是的美德总还是应当发扬的。


第5版()
专栏:论坛

纪检干部要树立新观念
王威波
目前,我国进入了一个改革、创新、开拓的新时期。党的纪检工作要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就必须在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党性原则的基础上,树立新观念,学习新知识,支持新事物,了解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开创新局面;摒弃已被实践证明了的旧思想、旧观念、旧框框。
要有改革观念。有些人从个人利益出发,斜着眼看改革,认为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我们做纪检工作的同志,要认真学习中央有关改革的方针、政策,支持一切有利于发展生产力的改革措施。只要对改革、对发展经济、对社会有利,就要支持,允许其变通。对阻挠、压制改革的违纪行为,纪检部门就要干预。
改革一深入,必然会触及一些人的私利,遭到这些人的反对和非议,甚至暗箭中伤,恶意攻击。碰到这样的情况,纪检干部就要挺身而出,为勇于改革的同志撑腰、说话,做他们的坚强后盾。改革者有缺点、有失误,完全是正常的现象,纪检部门不应大惊小怪,而应实事求是地提出问题,帮助其逐步完善。
要有商品经济观念。比如,目前有些地方乡镇企业的发展还有许多困难,这就离不开社会各行各业的支持,也包括党的纪检部门的支持。这一点,对县和县以下的纪检部门尤为重要,乡镇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只要执行党的政策,不违法乱纪,就不要干涉。当然,对搞假、冒、骗的也要依法追究,同时警惕和防止商品交换原则侵入党的政治生活领域。
要有服务观念。许多经济部门的同志反映,他们在实际工作中,经常碰到一些政策界限不清,难于解决的问题,希望纪检部门能及时帮助指导,不要等问题出来再“秋后算帐”。只要纪检部门改变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学会“服务”的本领,就能使纪检工作向“服务”转化。一方面,要深入调查研究,善于发现和解决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另一方面,要熟悉经济、了解经济。纪检工作不但要查处严重违法乱纪案件,还有责任帮助那些没有把经济搞上去的地区和单位找原因,总结经验教训。
要有人才观念。纪检部门支持改革,支持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尊重、爱护和保护人才,尊重、关心、信任干部,支持他们的工作,不要轻易地伤害他们。实际工作中常常会有这种情况,一个人做了十件好事,可能未被我们发现,他做了一件错事,可能被我们发现了,去查处了,这样就容易伤害人。我们做纪检工作的就是要与那些妒才、抑才、谤才、毁才的坏风气作斗争,不能让多干工作的同志吃亏,更不能让那种“干的不如看的,看的不如捣蛋的”反常现象重演。就是对犯了错误的同志,我们也要满腔热情地帮助他们,使之认识错误,改正错误。


第5版()
专栏:经验交流

整党促经济 老区换新貌
戈阳县委在整党中为农民办了五件实事
江西省戈阳县委在县、乡两级整党中,把整党和加快老区建设结合起来,较好地完成了整党的“四项任务”,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帮助老区脱贫致富,改变面貌,从何入手?县委首先从转变县、乡两级干部作风抓起。各级领导干部和业务部门,真心实意帮助农民切实解决生产中的物资供应、技术指导、产品收购等问题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办了五件实事。
一是制订治穷致富规划,建立干部扶贫包干责任制,并从县直机关抽调了三十五名年轻干部到“特困”乡、村任职。
二是大力发展工业。县委协助县政府先抓了八个厂、矿、站的扩建和改造,接着又扩建了十四个厂(车间)。这不仅发展了生产,开辟了财源,还为农村三千名剩余劳动力找到了出路,一千多万斤粮食得到了转化,使老区人民年均收入增加了三十元。其次兴办和改造了二十二个乡办企业,此外还积极扶持了各种类型的专业户一千七百二十八户。
三是积极引导农民发展多种经营。去年仅经济作物和畜牧业产值就达二千五百零九万元,比上一年增长15.6%。
四是增加农业投资。今年县财政对农业的投资比去年增加了七十三万元。
五是对“特困村”实行优惠。
县委旗帜鲜明地坚持和支持改革,还针对横向经济联系较差、经济责任制不完善而造成的信息不灵、流通不畅的问题,制订了有关规定。为了增强企业的活力和竞争能力,他们还修订了有关奖励办法,进一步调动了企业发展和产品创新的积极性。去年,仅食品工业的新产品就有十八个,有些产品还填补了江西省的空白。
(江西省戈阳县委供稿)


第5版()
专栏:

领导功过 何人评说?
天水市基层干部评议领导干部
过去,领导干部的功过一般都由上级评说,今年7月底开始,甘肃省天水市委对所辖五县两区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成员的党风和政绩情况,请一千三百二十名基层干部评说。被评议的七十一名领导干部中,党风正、政绩显著的十四人;党风正、工作较好的五十三人;党风不正、工作差的有四人。群众恳切期望多数领导干部振作精神,为人民多做一些实实在在的好事。
天水市委组织基层干部背靠背评议县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成员,主要采取两种方法。一种是无记名填表,对每个领导干部的党风、政绩,从十个方面进行测评。另一种是基层干部在一定的会议上,对本县、区党政领导班子成员进行评议,肯定成绩,提出问题。
甘谷、张川、清水三县主要领导同志作风深入,工作踏实,不谋私利,在群众中影响好、有威信,评议中大家予以充分肯定。而对三名有以权谋私、违法乱纪行为,一名工作几年无起色的领导干部,则毫不客气地指名批评,要求组织上予以处理。
天水市民主评议干部,既加强了群众对领导干部的检查和监督、为组织部门掌握了解干部的全面情况提供了依据,又使被评议者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思想教育。一些领导干部把评议比作镜子,看到了自身的不足;一些则把评议当作给自己注射了一针清醒剂,正视了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振作了精神。不少参加评议的基层干部通过评议领导干部,也受到了启发教育,主动为县委、县政府分忧。
目前,天水市委对市直各部、县委级干部的评议工作正在开展,并准备将群众评议领导干部,作为一项制度坚持下去,使领导干部有效地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
(漆保东 田祖步)


第5版()
专栏:正气篇

“战士包公”刘振立
济南军区某部车辆检查站站长、共产党员刘振立忠于职守,不怕打击报复,运用手中的民主权利,坚决抵制顶头上司和其他领导以权谋私,为纠正不正之风作出积极贡献,荣立一等功。
刘振立是济南军区某部志愿兵,1972年入伍,1980年担任车辆检查站站长,先后担负过停车场、营门管理和车辆检查工作。他认真履行职责,不论是谁违反规定和制度,都严肃查处。有一次,部队一位后勤部长动用一辆解放牌汽车私自装运二千多公斤油料。当汽车经过营门时,刘振立发现手续不全,当场扣下这辆汽车,向部队纪委汇报情况。这位部长连夜给一位主持工作的副旅长打电话,指责刘振立诬告,然后提一大包烟酒找刘振立说:“请看在多年老交情的份上,高抬贵手。”个别领导也出面说情,刘振立坚持扣押这辆汽车。上级领导机关经过一个多月的调查,弄清真象,给予这位部长撤职处分。刘振立在工作中给自己立下一条规矩:站在哪里,就守住哪里的阵地,对歪风邪气寸步不让。部队精简整编时,有的干部离队搬家携带公物,刘振立知道这个情况后,整天把守营门。一位教导员搬家用汽车私运公物时被刘振立扣押,他请一名部队领导给刘振立打电话,命令放行。刘振立放下电话,找来几名战士,把车上的公物全部运进仓库封存起来,一根木头也不准带出营门。十四年来,刘振立卡下一些干部违反纪律私自携带的公物一万多件,价值六、七万元。
刘振立入伍十四年,由于抵制不正之风,得罪了某些干部,有的人明里暗里整他。他三次被作为党组织发展对象,都因批评了支部负责人以权谋私而被“继续考验”,一直“考验”到上级机关检查到此事以后,他才入了党。他的工作七次调动,从文书到给养员,从捅煤炉到挑大粪种菜,连队干部还派一名战士专门“领导”他,被称为“副战士”。有人向上级写信,说他抵制以权谋私是“打击迫害老干部”、“违抗上级命令”,还有干部竟然写信给刘振立家属所在的地方政府,说他在部队“犯了错误”,被判了刑。地方干部信以为真,摘掉他家的军属光荣匾。刘振立以一个共产党人的勇气,承受着各种打击和家中的不幸,顽强地抵制不正之风。他说:“被穿小鞋,是很难受的,但这恰恰时常提醒我,要搞好部队精神文明建设,少了唱黑脸的不行,唱黑脸不硬也不行。
刘振立秉公执法,得到了部队党委和群众的支持。当有些人骂他是“看家狗”,“二杆子”“不谙世事的冷血动物”时,群众赞誉他是“铁包公”“挡风树”,纷纷为他请功。有两名机关干部在他的房间里挂起一副对联:“坚持原则,誉为在世包公;敢抓会管,堪称治乱专家”。横批是“忠党正气”。当上级派人对指控他的三十多封匿名信进行调查时,部队主要领导如实反映情况,并根据群众评议,授予他优秀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集团军给他记了一等功。最近,济南军区党委通报全区所属单位,号召干部战士向他学习。 (毛建中)


第5版()
专栏:

一次别致的党员大会
不久前,四川省绵竹县较偏僻的观鱼乡的全体党员,到乡里参加了一次别致的党员大会。会上既没有作报告,也没有读文件,而是让大家参观为农民开拓致富门路的技术市场。
二百多名党员仔细听了八十多个经营周期短、技术要求不高、见效快的技术项目的介绍,观看展出资料。有的党员马上要求订购草莓苗,有的买了饲养良种禽畜的技术资料。党员们反映,党员学习的内容要多样化,形式也要多样化,我们欢迎这种学习方式。(曹令鑫)


第5版()
专栏:工作研究

农村党的基层组织设置如何调整?
中共中央组织部组织局
1986年9月23日《人民日报》第五版刊登中共江苏省无锡市委黄胜平的来信,谈到应调整农村党的基层组织设置,以适应农村改革和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这是很对的。
对于这个问题,近几年各地都进行了一些探索。1985年11月,在中央组织部召开的全国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座谈会上,也曾对此进行了认真的讨论。今年2月,中央组织部下发了《关于调整和改进农村中党的基层组织设置的意见》,并根据各地的情况,提出了一些具体意见:
(1)乡镇企业,有正式党员三人以上的,可建立党支部;党员人数在五十人以上的,可建立总支部;正式党员不足三人的,可与临近单位联合建立党支部。这些党组织由乡镇党委领导,或由乡镇党委确定其隶属关系。(2)跨村、跨乡、跨县的经济联合体,相对独立、比较稳定、有正式党员三人以上的,可建立党支部;规模较小的,可设党小组。由联合体所在地党组织领导,或由所在地党组织确定其隶属关系。(3)村办企业或行政村内的经济联合体,有党员三人以上的,可单独设立党小组,由村党支部领导。行政村党员人数超过五十人,或者党员人数接近五十人、专业分工比较明显的,可建立总支部,所属党员按行业或居住远近建立党支部和划分党小组。(4)城镇个体工商户中的党员,包括进城镇务工经商的农民党员,应根据人数多少,按行业或从业地点远近,建立党支部和划分党小组,由城镇党委领导,或由城镇党委确定其隶属关系。(5)集体外出的党员,可根据他们外出时间长短和人数多少,建立党支部(临时党支部)或党小组(临时党小组),由原所在乡、镇或村党组织领导。外出时间较长、地点固定的,也可由所在地党组织领导。(6)对分散外出的党员,要加强教育和管理。党员外出前,必须向所在支部登记,说明外出理由和去向。党支部根据党员外出时间长短,地点是否固定等情况,按有关规定,给党员转移组织关系,或出具党员证明信,或要求党员定期向支部写思想汇报回来、参加党的组织生活。各城乡党的基层组织,对外地党员按规定转来的组织关系应予接纳,及时让他们参加党的活动。
据了解,目前还有不少地方对上述文件的精神宣传和贯彻不够。希望贵报刊登一下我部有关调整农村党的组织设置的具体意见,以便各地党组织负责人尽快了解,认真解决好这个问题。


第5版()
专栏:

难题
原载《西安晚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