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1月30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

科学工业园区——新兴产业的先驱地带
上海交通大学 韩建民
科学工业园区是一种将智力、资金高度聚集于特定区域,从事高科技研究并对其成果进行中试、生产的新兴产业开发基地。根据不同的功能、结构、范围和特点,它常被称为“科研工业区”、“新产业开发区”、“高技术密集区”、“科学公园”、“科学城”等等。目前,许多国家正在以此作为发展新兴产业的一项重要措施,迎接新技术革命挑战的基本对策之一。
科学工业园区正在世界范围兴起
科学工业园区正在世界各地不断涌现。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世界已建立各类科学工业园区一百多个。
世界上第一个科学工业园区是1951年正式创立于美国加州的“斯坦福科研工业区”。至今,在六百五十英亩的园区内,已荟集了近百家微电子、计算机、生物工程、化工和制药方面的高科技机构。由其发源而成的“硅谷”,是世界最著名的科学工业园区,已成为美国最大的电子工业研制中心。
世界上较有影响的园区还有苏联的“新西伯利亚科学城”、法国的“索菲亚·安蒂波利斯科学公园”、英国的“剑桥科学公园”、美国的“128号公路工业区”、日本的“筑波科学城”、我国台湾省的“新竹科学工业园区”、新加坡的“肯特岗科学园区”等。美国是兴办园区最多的国家,共有八十余座,绝大部分以大学为依托。西欧国家更多地是兴办小型的科学公园,这种园区往往将现代科技、文化、教育、新兴产业有机地融为一体。日本为在下个世纪形成科技城网络,以推动各地平衡发展新技术,已规划在全国十九个地区选点建设“科技城”,政府着重支持宇航、生物工程、电脑、机器人、信息处理、新材料等十四种新产业。苏联则根据本国情况,在大城市兴办科技园区,并在建设新城镇时有计划地兴建“科技城”。
实践表明,科学工业园区对高科技的开发并迅速转化为生产力有着重要作用,它是建立与发展新兴产业的先驱地带,并对传统产业技术的普遍升级及国民经济结构的合理变革具有先导和催化作用。在它那具有信息社会特征的组织形态中,人才大量集中,智力高度发挥,信息快速流通,成果激烈竞存,人类才智的精华神奇般地转化为巨量的经济价值。它又是一条培养造就高水平的开拓型科技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的成功途径。它代表了科技教育与社会经济同步发展的一个很有希望的方向。此外,它还有可能成为日后信息社会的一种城镇模式。
不同的开发模式
不同的地区、内外部环境及开发动因,形成科学工业园区不同的开发模式。
从管理体制上看,大致有三类:
一类属市场机制调节型(也称“民办”),以美国“硅谷”为代表。它以民间自发组合、风险投资为基础,以市场经济为动力,各种关系均由价值规律进行调节,就连政府的干预也是以采购订货及相应的研究开发费用资助等市场经济的间接形式来进行。这种体制对搞活微观有积极作用,但难于进行总体规划和协调。
另一类属中央集中计划型(也称“官办”),苏联的“新西伯利亚科学城”是典型例子。它完全由中央投资组建,按中央指令性计划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这种体制能有效地进行宏观控制,有利于各方面的合理协调,但从竞争和长远的角度看,容易统死,束缚自身活力而影响发展。
再一类属政府经济指导型(也称“官民结合”),突出代表为日本的“筑波科学城”。政府以颁布立法、设立专门机构、入股投资等措施,指导、协调并直接参与民间资本的经济活动。它有利于调动政府和民间的积极性,能将宏观控制同微观搞活较好地结合起来。
不论采用任何方式,总的趋势是中央或地方政府通过规划、投资、资助、管理、立法、政策等方面的作用,予以更直接、更有力的干预,加速高科技的开发和新兴产业的发展过程,并使之纳入政府经济的全局轨道。
从活动的表现特征来看,基本有三种。一种是内向型,即资金、技术、智力、劳力等主要依靠本国,办园区主要是为开拓高科技及其成果的商品化。这在发达国家常见,因其技术先进、资金充裕、科学工业的基础和环境较好;另一种是外向型,以引进和利用外国先进科技设备、资金、智力为主,注意对外开放,逐步揉进自己的新兴产业,并以消化的先进成果带动传统产业进步,这在发展中国家常被采用;再一种是二者兼蓄的双向型。
从主体作用来看,也基本有三种。一种以大学为依托,另一种以政府科研机构为中心,再一种以大企业为核心。
我国台湾省的“新竹科学工业园区”和新加坡的“肯特岗科学园区”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较典型的代表。两者都采取种种措施,以优惠待遇吸引国外的资金、人才、先进技术(尤其鼓励外国企业将先进的研究开发活动直接移植到园区内),同时大力扶植发展自己的高科技和新兴产业。两者都由中央或地方政府制定相应的立法、政策和规划,并有专门管理设施。如台湾颁布了《科学工业园区设置管理条例》和《新竹科学工业园区管理局组织条例》,并成立了由政府各部门参加的负责决策、指导和监督的“园区指导委员会”,还有主持日常工作的“园区管理局”。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科学工业园区
以党和国家的科技方针为指南,建设我们自己的科学工业园区,对我国的高科技研究开发、新兴产业发展、加速传统工业改造,对推动现代化建设事业,对迎接世界新技术革命浪潮,都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国一些地方正进行这方面的尝试。中国科学院与深圳市合办了“深圳科技工业园”,以微电子、光电子、精密机械、新型材料为重点领域,将成为科研、生产、教育、技贸相结合的新兴产业基地。广东省正在筹办“广州王山科技开发区”。北京中关村“科技教育新兴产业开发区”的规划工作已在进行。上海市正筹建以开发微电子技术及产品为主体的“漕河泾微电子工业区”。上海交通大学正筹办一座包括研究、中试、展览、交流等多功能的“科学公园”,探索如何使大学将高科技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新路子。其它,如杭州的“江南科学城”以及天津等地的各类科学园区,也都在进行前期开发或筹划过程中。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底子薄、资金少、各地差异又较大,在建设科学园区时必须根据我国国情和各地区的具体情况来进行。
在兴建科学园区的一系列复杂工作中,要注意到这种园区与传统产业区的区别;要充分考虑当地的工业基础、科技教育资源、投资环境、地理条件等因素;借鉴国外经验,积极而又慎重地分期分批进行;认真做好选点、选题工作,切忌一哄而起、贪大求全。鼓励多形式的联合发展、多方面的协同攻关、多模式的大胆探索,积极创造良好的工作、信息、生活、交通、环境等条件,建立健全适合科学园区特点的管理体制。由于园区建设是一项耗资多、周期长、牵涉广、研究开发项目对国家或地方经济有不小影响的事业,所以它的建设和发展工作应纳入政府的科技发展规划和经济建设计划,充分发挥政府和民间两方面的积极性。
建设科学园区还有许多重要课题亟待我们探索。譬如,如何制定、论证、实施切实可行的开发规划和优惠政策;如何多渠道筹措并合理利用资金;如何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引进智力、技术、设备等等。只要认准方向,既大胆进行创造性的工作,又脚踏实地地循序前进,一批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工业园区将会在我国各地涌现。它们将象灿烂的明珠,点缀在祖国大地上,发出夺目的光彩。


第5版()
专栏:科学家专访

探索海洋与气候关系的奥秘
——访巢纪平教授
阮秉森 陈祖甲
1985年12月12日,国家海洋局“向阳红十四号”科学考察船,载着中美科学家从广州出发,到热带西太平洋进行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的调查。这是中美科学家合作的一项新计划的开端。在调查船出发前夕,我们访问了中方首席科学家巢纪平教授。
现任我国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预报中心主任的巢纪平,原先是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所研究员,在运用流体力学探索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的规律方面颇有造诣,博得国际同行专家的赞誉。
为什么这次要重点调查热带西太平洋呢?巢教授事先已知道了我们的来意,回答问题开门见山,他说:太平洋的地域很大。从科学上看,有两个独立的特别的自然现象,影响着全球的气候。一个是海洋上的、被称为“埃尔尼诺”的现象。这主要发生在东太平洋秘鲁的沿岸,在纬度正负10°的海洋里,每隔几年海水相对变暖,这种高温持续时间一至两个季度,甚至一年以上,涉及的海域范围大,使得秘鲁沿海的鱼鸟大量死亡。“埃尔尼诺”的出现已有五十年历史了。
另一个是气象上的现象,叫作“南方涛动”,就是秘鲁沿海的气压与西太平洋的印度尼西亚周围的气压有对应的变化。从历史资料统计来看,好象有一块横跨太平洋的跷跷板,一头气压高了,另一头就低。
过去,一些科学家对这两种现象分别作了研究。比如,中国著名气象学家涂长望先生在三十年代对“南方涛动”作过研究,有很大的贡献。但他们都是单纯对某一个现象进行研究,而对两者的相互关系则缺乏探讨。六十年代中期,一位美国科学家提出“埃尔尼诺”与“南方涛动”有关系的假设。这从道理上是成立的,因为大气和海洋的运动有着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巢教授站起来用手势在墙上向我们比划着说:“由于热带西太平洋的暖水团很大,它很可能既影响了东太平洋的水温,又通过加热等过程影响大气,因此可能为认识‘埃尔尼诺’和‘南方涛动’现象的发生机制提供重要的信息。热带的海域辽阔,吸收的太阳辐射热比较多,释放的热量相对地也要多一些。这里的季节摆动,对南北半球的海洋和大气都有关系,通过海气相互作用进而影响全球的气候。八十年代初,国际政府间海洋委员会和海洋研究科学委员会,发起了一个名叫‘热带海洋和全球大气’(简称‘托格’)的海洋与大气相互关系的调查计划。这个计划是世界气候研究计划的一部分,为期十年,前五年要在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进行调查船的考察和施放浮标等,后五年还要放海洋卫星进行观察,世界上有不少国家参加。”
巢教授接着说:“中国是西太平洋沿岸的国家,热带西太平洋的变化影响着我国的气候,同我国经济发展有很大关系,中国科学家理应对这项研究作出贡献。中美合作进行热带西太平洋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的调查,就是对‘托格’计划的贡献”。
作为中方首席科学家,巢教授向我们介绍了这次合作的经过:1979年,中美两国由中国国家海洋局和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局签订了政府间的“渔业和海洋科学技术合作的议定”。其中一个重要项目就是合作调查热带西太平洋海气相互作用。1984年7月19日双方正式就这个调查签订了合作方案。中国方面由国家海洋局牵头,国家气象局与中国科学院参加;美国方面的牵头单位是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局,另外还有一些大学参加。
美国要到西太平洋调查,路途遥远,补给困难;中国方面,先进仪器设备不足。因此,双方的合作完全是平等互利的。方案确定四年的合作研究,进行八个航次的海上考察。调查的范围在南北纬10°和东经170°到120°之间。由中方提供考察船“向阳红十四号”和部分仪器,美方提供部分仪器、资料和培训中方青年科技工作者,调查所得的资料共享。
我们问:“您对这次调查的结果有什么设想?”巢教授说:“可以获得一批极有价值的资料,有利于加深对西太平洋区域海洋及大气相互作用的基本特征和长期演变规律的了解。这对提高海洋环境和大气长期变化的预报能力,对开发海洋资源和保障海上交通安全,促进我国海洋科技的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


第5版()
专栏:

在西双版纳的密林里
——科教影片《速生丰产林》拍摄散记
刘华松
在西双版纳的原始森林里,有许多被专家考证定名为西双版纳特有“速生丰产林”的树种,是我国热带雨林的珍宝。我有幸跟随云南民族电影制片厂的同志,到这里拍摄彩色科教影片《速生丰产林》,记录下一些珍贵场面。
森林之王——望天树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的象征树种——望天树,粗壮挺拔,高达七八十米,无分枝,无弯曲,长得快,树形美,被称为速生树种之王,是珍贵的高级建筑材料。它是《速生丰产林》影片的主要角色之一。要拍摄这角色,可真费劲,那么高的树身,超广角镜头也难捕捉它的全貌。要想拍好它的雄姿,摄影师必须躺倒在地,镜头由下向上移动着拍摄。瞬间,摄影机发出了“哒哒”的马达声和“沙沙”的卷片声,镜头先是从树的根部扶摇直上,然后又从上摇下,望天树那巨人般的形象才收入了镜头。
拍完了望天树,镜头又移向其他树种。团花树,枝繁叶茂,紫红色的叶片在蓝天白云衬托之下,就象列队撑伞的傣族姑娘。还有山桂花、八宝树、千果榄仁、红椿、麻楝……,在这原始森林的大家族里,都在争奇斗艳。
拍完一组镜头,晚餐的时间到了。怎么不见了编导彭光城?摄制组的同志们忙着到处寻找,突然发现他蹲在一棵扶桑花树下,伸着脖子正在呕吐。他脸色苍白,眼泪汪汪,原来是中暑了。当人们把他扶起来时,发现他的右腿裤口上有一片紫红,细看才发现是被蚂蟥咬伤流血染的。
“蒸笼”之中拍石梓
经过几天的艰苦跋涉,拍到了许多好镜头。现在同志们又来到尚勇自然保护区拍摄石梓。石梓树喜湿耐热,多生长在低洼处的深沟里。我们在望不见天空的热带雨林中找到它们。这里一点风丝也没有,活象在蒸笼里,旅游温度计显示着四十二点五摄氏度。在这种情况下,身体肥胖的摄影师王玉柱还要抱着笨重的摄影机躺在地上拍摄。他的汗水比谁流得都多,汗水与泥土混在一起,白衬衫变成了花褂子。
钉不动的铁力木
铁力木,多生在高山密林深处,木质十分坚韧,是西双版纳特有的高级经济树种,多用于国防建设上。常见的枪托上的护木、手榴弹柄等,就是用它们做的。我们曾亲自用铁钉向铁力木使劲地钉,结果是铁钉弯曲,而铁力木却不留痕迹。
另外有一种生长习性与铁力木相似的树木,叫铁刀木,长得比铁力木还要快,新芽一年就能长到茶杯粗细、四五米高。但它不能用作建材,把它种到房前屋后或马路边,既可供人纳凉,又可美化环境。(附图片)
图为速生经济林木——铁刀木。刘华松摄


第5版()
专栏:科技新成果

污水处理新装置
曝气器是污水处理的重要设备,其电耗占污水处理厂总电耗的50%至70%,国外目前已广泛采用低电耗的微孔曝气装置。我国普遍使用的是效率低、电耗高的穿孔管曝气装置。北京市政设计院与江苏宜兴大塍水处理设备厂、河北三河高楼给排水厂、中国科学院地质所共同研制成功的微孔曝气器,比穿孔管曝气提高效率四倍,可节电四分之三,技术指标与国外同类产品水平相同。
(刘学功 王炎根)


第5版()
专栏:科技新成果

铂厚膜热敏元件
航天部七○四所与江苏宝应自动化仪表厂合作,以厚膜微电子工艺在高纯氧化铝基片上制作“厚膜铂电阻”测温敏感元件,生产出SWK系列自动温控仪表。
这种厚膜铂电阻元件及与其配套的控温仪,克服了长期以来热敏电阻非线性严重、温控范围狭窄、性能极不稳定等弊病,比
我国现使用的铂丝绕制电阻成本低、抗震性优越、响应快、用料省。
(王九如)


第5版()
专栏:科技新成果

厨房保洁膜
为了保持厨房的清洁卫生,最近台湾推出了一种厨房专用的新产品——喷涂保洁膜。它的使用很方便,只要在灶墙、灶台、菜厨、冰箱等器物的表层上轻轻一喷,就能生成一层保护膜,可阻绝水、油、灰尘及其它化学性强酸碱流体侵入,具有防止器物积油垢以及生锈等效果。这种喷涂保洁膜可以轻易剥离,并根据需要随时更换。
(民信)


第5版()
专栏:

住宅厨房里的潜在威胁
沈阳建筑工程学院 林润泉
近年来,我国城市居民经常抱怨他们厨房里的门窗、墙壁上厚厚的油污洗不掉,呼吁解决厨房的污垢问题。其实,厨房里真正对人体形成危害的主要不是那些看得见的污垢,而是一些看不见的潜在污染,如炊事燃烧产生的污染物及炒菜的油烟中所含有的污染物一氧化碳、氮氧化物、飘尘以及苯并〔a〕芘(一种强制癌物)等等。这些看不见的污染在厨房不通风或通风不良时是会大部进入室内。特别是在冬季门窗紧闭时,厨房里的污染物会向住室扩散,这种空气污染是相当严重的问题。
中国建筑技术发展中心标准所曾在北京、沈阳、西安等地对住宅厨房中的苯并
〔a〕芘浓度进行测定,发现厨房中苯并〔a〕芘的浓度大大高出国家卫生标准及室外大气的最高浓度值。广州市肺癌研究中心经多年研究,对一些被认为与肺癌有关的因素,如人口密度、香烟销售量、生活用煤量、工业用煤量、汽油销售量等资料,进行大量收集和分析,结论是上述因素中厨房的污染与肺癌死亡率相关系数最大。
住宅厨房里的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的含量也是相当高的。最近,我们在北京海淀区的一套单元住宅内进行厨房污染实验及通风排污效果实验,发现在不通风时厨房里一氧化碳的日平均浓度值为国家卫生标准的五倍还多,氮氧化物日平均浓度值为国家卫生标准的十四倍。从已得到的资料看,在人类能够正常生活的空间里,住宅厨房中空气的污染是最大的。
国外已就这个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制定了相应的技术措施,并研制成了各种设备来降低厨房里的污染水平。由于生活条件不同,烹饪方式不同,我国住宅厨房污染相对要重一些。所以,我们有必要结合我国国情积极研究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案。
住宅厨房污染的特点是:污染物的成份比较单纯,污染空间有限,污染物浓度高。针对这些特点,可以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可以安装自然通风装置。这种设备比较简单,投资少,但此种方式易受室外气象条件干扰,效果不稳定;也可以采用机械通风装置。这种方式通风排污效果显著,不受室外气象条件影响。虽然要搞些投资,需要一点运行(电)费用,一般说来,用户都是乐意负担的。中国建筑技术发展中心、中国建筑科学院等单位已经分别研制成功机械式厨房排烟器。这些装置一般可将厨房内污染物降低80%左右;改进灶具,提高热效率,同时把一些有害物在燃烧过程中尽量燃烧尽,是减少燃烧过程中污染物产生的有效措施;对燃料进行前处理,可以减少燃烧过程中产生污染物。尤其需要从建筑设计上认真考虑解决住宅厨房污染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