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12月6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

门类美学天地广阔
蒋孔阳
我国美学研究目前发展的趋势,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继续进行哲学的、心理学的、艺术学的综合探讨,着重从理论上来探讨美学上的各种基本问题,如美的本质、美感、美的创造、美学范畴等;二是从历史上来进行纵向的研究,追本求源,探寻美学发展的规律及其已经取得的重大成就,在中国美学史、外国美学史以及一些重要的流派和思潮方面,都有人披荆斩棘,辛勤耕耘,从而取得了不少成绩;三是横向的联系,适应近代各门学科相互分工而又相互渗透的发展趋势,美学也就突破了自身传统的范围,与各门艺术、各种科学以至各个社会生活的领域发生联系,从而形成了各种各样的门类美学。从艺术方面来说,有多少门艺术,差不多就有多少门艺术的美学,如文艺美学、绘画美学、音乐美学、建筑美学、摄影美学、舞蹈美学等。从科学方面来说,当人类科学技术的活动,不仅仅涉及到物质的生产,同时也关系到人的精神面貌的时候,它就常常与人发生审美的关系,从而形成了不同门类的美学,如科学美学、技术美学、生产美学、工业美学、生物美学、体育美学等。至于社会生活,那更因为领域的不同,而成为不同的美学研究的对象和范围,如环境美学、服装美学、家具美学、语言美学、生活美学等。因此,门类美学的天地非常广阔。
清人叶燮说:“凡物之美者,盈天地之间皆是也。”那就是说,天下到处都有美。既然到处都有美,任何事物都可以给人美和不美的印象,因而也都可以与人发生审美的关系,成为美学研究的对象。艺术固然要美,生活也要美。艺术是在按照“美的规律”在创造,人类的一切活动也都在按照“美的规律”在创造。人要把世界改造成为“属人”的世界,他不仅要使这个世界满足自己物质的需要,而且也要满足他的精神需要,使之成为自己的“创造物”。这样,他所到之处,他都感到这个世界是他的“自我创造”,是他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因而他处处感到亲切,感到美。那么,研究人与现实之间不同方面的审美关系,不同方面的美,也就不仅无可非议,而且是非常必要的了。门类美学,就是对于不同方面的审美关系的研究,对于不同方面的美的研究。
云南人民出版社组织出版了一套《门类美学探索丛书》,这是一件好事,有利于我国美学事业的进一步繁荣和发展。目前,出版这样一套丛书,我认为至少有两方面的重要意义:第一,加强门类美学的研究,扩大美学研究的范围和领域,使之从单纯的哲学理论的探讨,深入到各个艺术门类、科学门类、生活门类,从而使美学走向各个方面的实际,加强美学理论与实际的联系。门类美学可说是美学研究中理论联系实际的一个重要环节和步骤。第二,加强美学理论的社会作用,使美学理论能够象其它理论一样,积极地在现实生活中发挥作用。美学要发挥作用,就得走向现实生活的各个方面去,参与和解决各门艺术、各种科学以及生活各个方面所存在的美学问题。
因此,门类美学不仅扩大了美学研究的对象和范围,而且是美学联系实际、美学发挥作用的重要途径。


第8版()
专栏:

  他们是真正的创作者
  尤小刚
电视连续剧《凯旋在子夜》和广大观众见面了,我作为导演是怀着赤诚的激情把它奉献给观众的。这部电视剧真正的创作者不完全是我,也不完全是我们的摄制组,而是正在南疆前线浴血奋战的战士们。
八个月以前,我曾向前方将士立下军令状,保证拍出一部真实反映前线战斗生活的电视剧。这并不是我“狂气”,导演这部电视剧的全过程中,我的脑子里时时刻刻闪现的都是我在体验生活和拍摄中所见到的那些满面血污的战士,那炮弹横飞的阵地,那阴暗潮湿的猫耳洞。他们今天还战斗在南疆,他们和我肩靠肩地在炮声中介绍着情况。当我把这些动人的细节用到剧中后,又是他们带着一身的硝烟尘土作为演员参加了我们的拍摄,有的在拍摄完的第二天就壮烈牺牲了。面对着他们,我还敢说假话、空话吗?我敢立军令状并不是说我在艺术处理上多么高明,而是说这部电视剧那些宏壮的场面,那些质朴的语言,那些感人的细节都是真实的,那参加拍摄的战士们都是第一流的大写的“人”。
我们这一代青年人经历过中国历史上的一次大浩劫,那混乱年代所发生的一切,恰使我们变得冷静。反思的结果使我们认准了明天的道路,中华民族的腾飞应当在我们的手中实现。前线战士是我的同龄人,因此我敢于导演此片的信心就在于此。
我的这部连续剧是在前线拍摄的,许许多多的情节就是眼前正发生的事情,艺术固然需要提炼、选择、加工,但根基只有一个,那就是真实的生活。我的创作伙伴们都经过艺术专业学习,但是那书生狂气的奢谈,那津津乐道的自赏,那自命不凡的清高,到了质朴无华的战士面前,到了严峻激烈的战斗中间,就马上自惭形秽了。因此我说这部电视剧真正的创作者是战士们。我在阵地猫耳洞里和一位连长聊天时,电话铃响了,传来一位战士哭泣的恳求声,他就是那位提着罐头要开后门参加突击队的万元户战士,那些台词不是我编的,那是阵地上的真实对话。那位不愿当排长,又要参加突击队,打完仗要回去考大学、为当兵的争气的战士,是我的好友。那因枪走火犯了错误,又上前线立了大功的战士,今天还战斗在南疆。同样,那追问守阵地有多少奖金的学生,也是我亲眼所见,那回答他的指挥员铿锵的话语,今天还在震颤着我的心灵。生活是那么丰富,美丑分得多么鲜明啊!战士们劝我,司令员也劝我,删了这一段吧,不要伤了我们那位大学生,可我还是坚持写上这一笔,因为我也是大学生(这部片子也是我在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的毕业实习作业),我也有过那位大学生同样的想法。战士们爱护我们,部队首长爱护我们,我们自己却无权姑息原谅自己。我相信,那位不知深浅的大学生也和我一样,会感到自责的。我问过许多战士干部,你们最需要什么?回答都是一个——“理解”。我们全摄制组的同志愿望也只有一个,让我们这部电视连续剧在前方和后方之间,在我们的同龄人之间架起理解的桥梁。(附图片)
  《凯旋在子夜》剧照 陈卡摄


第8版()
专栏:

  看影展 听春潮
  ——《江西上高县农民摄影作品展览》参观随想
  向前
蓝天下,绿堤上,青青竹林边,扑过来一队浩浩荡荡的雪白的鸭群,它们欢叫着,奔腾着,如云又如潮……农民丁文文为之陶醉,为之动情,端起了随身携带的相机:“咔嚓”——这幅命名为《春潮》的作品,以她那虚实、动静、明暗相映的画面效果,和深邃悠长而鲜明的思想内涵的巧妙融合,在1986年全国农民摄影比赛中一举夺魁,获得金牌。而丁文文的伙伴赵宜礼、万小平、李万淼、蔡中林、黎志来,则分别以《夺标令下》、《小夜曲》、《阳光灿烂》、《好不快活》、《闲情》获纪念奖——他们六人,仅仅是江西上高县数百名农民摄影爱好者的代表。最近,应中国摄影家协会之邀,来自上高的数十位农民摄影家,用他们勤劳而灵巧的大手,将一百零五幅漾散着泥土气息和花草芬芳的清新精美的照片,挂进了王府井大街的《摄影之窗》。
如果说,对家乡的痴情,是农民爱上摄影的潜在因素的话,那么,家乡经济的腾飞,则是推动他们开始摄影的直接驱力。不管是因了富而摄影,还是为了富而摄影,总之,农民摄影和农村致富是密不可分的。上高县正是在农村日见富裕,农民人均收入已达五百余元的经济基础之上,农民摄影这株新苗才得以在各级组织的扶植、关怀下破土而出,茁壮成长。1983年以来,全县十八个乡(场、镇)中,已有五个乡成立了农民摄影协会,十三个乡(场、镇)成立了摄影小组。农民摄影会员发展到近四百人(其中田心乡还成立了由四十多名姑娘组成的“三八”摄影社),共拥有相机三百余部,他们虽然难免稚嫩的作品,却因为立足乡土,面向农民,陶冶情操,礼赞四化,而赢得了广泛的称誉,已发表、展出近六百幅,有的在国内获奖,有的还选送出了国。
更加意韵深长的是,在这支庞大的农民摄影队伍中,大多是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的年青人,也不乏各种门类的专业户,他们富而思乐,乐而思美,美而思文。他们的追求,集中反映了八十年代中国农民的追求;他们的变化,隐约昭示了本世纪末中国农村的发展趋势:经济的繁荣,势必带来文化的繁荣,而文化的繁荣,又定将进一步促进经济的腾飞。
站在寒风凛冽的王府井的《摄影之窗》前,面对着“上高农民影展”,我们不是可以听到一股发自祖国四面八方的不可遏止的轰鸣而来的滚滚春潮吗?


第8版()
专栏:

  闲情
       江西上高县农民 黎志来摄


第8版()
专栏:

  高亢激昂 情声并茂
——记京剧高派老生辛宝达
  赵晓东
“十旦易得,一生难求。”这是近些年来人们针对戏曲界女演员人才辈出,男演员相形见绌而发出的一种感慨。正因为这样,当北京军区战友京剧团老生演员辛宝达成功地演出了高(庆奎)派名剧《哭秦庭》、《逍遥津》,并为中国戏剧家协会《戏剧报》所推荐时,高派戏剧爱好者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半个多世纪以前,高庆奎开创的高派艺术风靡大江南北。高派剧目不但多有激越挺拔、响彻云霄的成套唱腔,而且同时有富于激情的念白、节奏强烈的表演,甚而有一般文老生难以胜任的繁重舞蹈和跌扑身段。如《逍遥津》中,汉献帝感叹寄人篱下无限悲凉的〔二黄〕唱段;《乌龙院》中,宋江忍无可忍被迫杀死阎惜姣时眉毛和眼睛作出的层次分明的面部表情;《战长沙》中,黄忠中了关羽的拖刀之计失足落马时的“抢背”身段等,都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辛宝达是高派的再传弟子。早年他毕业于河北省戏曲学校,宗法余、杨。从1976年起,拜著名演员李和曾为师,有计划、有步骤地学习高派艺术。他演出的《哭秦庭》(见右图)是高派代表作。这个表现春秋时期楚国将亡,楚大夫申包胥历尽艰辛,奔赴秦国,借兵复楚的历史故事本来就富于戏剧性,再经辛宝达充分发挥高派唱念做舞的“四功”之长,使整个戏高潮迭起,十分感人。
“行路”一折,辛宝达运用了丰富的舞蹈身段和“瘸步”、“吊毛”、“甩发”、“跪步”、“屁股座子”等一系列的高难跌扑技巧,形象地表现了申包胥只身奔走于荒山野岭之中的动人情景。人们通过申包胥那踉跄的脚步,那手抚双腿的痛苦神色,那在一番摔倒又重新爬起于凄楚中见刚强的身段造型,分明地看到了一个为救国家不惜个人牺牲的感人的强者形象。为打动秦王,借到秦兵,申包胥在秦庭上长哭七天七夜。这里,辛宝达演唱的长达三十四句的〔反二黄〕唱段,难度极大。其中三个翻高八度的“嘎调”,几处低回婉转的拖腔,既有优美的音乐欣赏价值,又是申包胥哀宛凄绝、痛不欲生的心情的形象写照。
最近,秦皇岛市有一位热爱高派艺术的观众陈彦明,从电视上看到辛宝达与李和曾同台演出的《哭秦庭》,高兴极了。她特意为《戏剧报》捐赠三千元钱,赞助推荐辛宝达演出和第四届“梅花奖”的评比活动,表达了群众对戏曲艺术的热爱之情。(附图片)


第8版()
专栏:音乐与舞蹈

  织锦般的湘西歌舞
  张苛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民族歌舞团来京演出的民族歌舞,犹如一幅幅新颖而又淳朴的织锦,为北京初冬的舞台增添了新的色彩。
他们为首都观众带来了一片美好、真挚的感情。来自贺龙家乡的桑植民歌《门口挂盏灯》,描绘当年红军夜行,鸡犬不惊,唯有脚步声声,阿婆隔着门缝瞧见后,连忙叫媳妇在门口挂盏灯照路……歌声好象情意的丝线在萦绕,牵动了人们的崇敬和怀念。这台晚会的《哭嫁歌》、《赶歌》等声乐部分,不仅表现了饶有情趣的民俗,在传统的载歌载舞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表演唱更具风采。
舞蹈部分给予观众丰富多采的观感中,还透出一些新意——节奏新,动作新,意境也新。土家族的《毕几卡的节日》呈现了祭祀仪式和怀念祖先的“毛古斯舞”,苗族《鼓舞》邀请当地“鼓王”参加表演,是颇有意义的尝试。和《铜铃舞》、《山魂》表现的刚阳之美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捞虾》,这个舞蹈轻淡、柔美,给人以新鲜感。他们在以民族民间舞蹈为依据的创作中,正努力于多方面的突破。民族民间乐器“打溜子”的演奏,或再现“八哥洗澡”的情景,或表现“火车穿山而来”的气势,是打击乐的交响,都会让观众激越在这“节奏的王国”里。
缺少独舞、双人舞,可能是这台晚会的美中不足,但是为什么要求每个文艺团体都要“全”呢?都要“一个样”呢?发挥自己的特点,根据自己的条件发展成独具特色的——譬如以载歌载舞、歌表演为主的风情歌舞——民俗、民情的文艺团体,岂不也很好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