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11月5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

黑非洲三国经济稳步发展
国内政局比较稳定,优先发展农业,建立混合经济体制,对外资实行保护和利用政策
本报讯 目前,黑非洲国家的经济困难状况有所缓和,但危急的经济情况在非洲一些国家依然存在。在这种情况下,喀麦隆、科特迪瓦、肯尼亚三国的经济发展成就引人注目。
独立二十多年来,喀麦隆、科特迪瓦、肯尼亚三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超过5%;粮食基本能自给,主要经济作物产量跃居世界或非洲领先地位;加工工业初具规模;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这在非洲国家中是罕见的。
这三个国家经济获得较快发展的原因之一是政局比较稳定,又获得了比较安定、和平的建设环境,保证了政策的连续性和经济的持续发展。
在经济政策方面,喀麦隆、科特迪瓦、肯尼亚三国均选择“有计划的自由经济”,逐步建立了以私人经济为主体,国营、私营和合营经济并存的“混合经济”体制,这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要经济部门的发展也大体平衡,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的构成中各占30%左右。
这三个国家都重视农业的发展。它们都是以农业为主的国家,都通过优先发展农业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它们对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投资居各部门之首,并建立了较完善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和农业信贷机构,制定较合理的农产品价格和税收政策。
同时,它们对外资和外援也实行了较稳妥的政策。喀麦隆、科特迪瓦、肯尼亚三国在独立后均颁布了外资法案,对外资实行“保护和利用”的政策,并提供优惠条件,从而吸收了大量外资和外援。但对外资也加以适当控制,通过赎买、入股等办法,政府逐步控制了一些有关国计民生的重要部门和企业,并扶植本国私人民族资本的发展,稳步推行“非洲人化”,从而使民族资本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有较大的增长。


第7版()
专栏:国际科技

欧洲正在兴办科学商店
正在欧洲兴起的科学商店尽管多种多样,但它们的宗旨是相同的:除了赚钱之外,还有加强科学同社会的联系以及普及科学知识等作用。
这类科学商店于1977年首先在荷兰出现,现在已有三十多家。它们大都设立在大学内。阿姆斯特丹科学商店已成为阿姆斯特丹大学的一个组成部分,生意兴隆。今年它的收入将占该大学科研预算的15%。学生们可从科学商店所经营的有关生物、化学、物理、翻译和法律等业务中得到正式收入。科学商店的业务范围涉及到卫生、运输、安全生产、能源体系、通信以及实用农业等方面。在法国的巴黎、马赛也有类似的科学商店。
在英国没有这类商店,但有多种多样的其他安排。例如,它有一百五十个情报技术中心,在伦敦有建立在多种学科基础上的、从高级的微电子技术到一般技术的技术情报网。
科学商店并不是研究组织。它首先是帮助顾客选择科研题目,然后聘请有关科研机关和个人承担研究项目,再由顾客、科学商店和承担研究项目者三方签订有关合同。
(守政)


第7版()
专栏:国际科技

人体内不稳定氧分子能损伤心肌和脑组织
约翰斯·霍普金斯医学院的科学家们说,有新的迹象表明,心脏病发作初期阶段造成的损害和中风造成的脑损伤,可能部分是由体内不稳定的氧分子引起的,这些不稳定的氧分子就象火焰喷射器似地袭击细胞。
这种有损害作用的氧分子叫自由基。它们外壳的电子数是不平衡的,因此它们处于高度活动和不稳定状态。它们仅存在极短暂的时间,但如果数量多到一定程度,就能造成很大的损害。
科学家们认为,心脏病发作时造成的心肌损害并不都是由缺氧引起的,起码某些初期损害是由自由基的大量释放造成的。 (柯杰)


第7版()
专栏:国际科技

“软地毯”
荷兰一家公司生产了一种汽车轮打空时能顺利通行的“软地毯”。
这种称之为“软地毯”的实际上是由五个金属薄板相互用橡胶节连接的带子。薄板的上面呈网纹状,能更好地与保护层相联接,下面有铁棘刺扎入土壤。把这种“地毯”放在车轮下,汽车可以通过泥泞地、沙地和雪地。
(致)(附图片)
下图:车轮下为“软地毯”。


第7版()
专栏:国际科技

润湿空气器
最近,联邦德国新发明了一种润湿空气器,颇受顾客的欢迎。润湿空气器能使干燥的空气变成按医学要求的湿润空气——杀死病菌和细菌。它还能净化浑浊的空气、过漏灰尘和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如在装有暖气的房间里安上一个润湿空气器,会使人感到既舒适又暖和,并能节省20%的电费。
(步青)


第7版()
专栏:国际科技

巴西用橙皮制汽车燃料
巴西科学家利用橙子皮制汽车燃料获得成功,全国第一批两座这样的加工厂已经在圣保罗州建成并投产。用一百标准箱的橙皮可以制成五十一点二公升的燃料油。根据设计,每座加工厂一年内能生产三千二百五十万公升的橙皮燃料。
(有)


第7版()
专栏:国际科技

高效吸尘器
经过普通吸尘器过滤器的空气仍留有百分之三十的气流夹带着灰尘。现在,日本开始生产带有涡流式吸尘器的吸尘器,几乎能使空气达到百分之百的纯净。(和)


第7版()
专栏:巴西通讯

垃圾巧处理 市容更美观
本报记者 吴志华 兰才基
如何处理大城市每日出现的大量垃圾,这不仅关系到市容的整洁美观,而且关系到千百万市民的卫生与健康。巴西利亚联邦区新建的垃圾处理工厂的使用,使这个城市的难题得到很好的解决。据说在同类型的垃圾处理工厂中,这是世界上第二大厂,我们专程去作了一次参观。
工厂座落在离市区三十多公里的卫星城塞依兰蒂亚的南区,周围是一片空旷的丘陵地带。全厂占地面积约二十万平方米,垃圾处理车间就设在工厂的中央。车间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正方形的厂房内安装了两座用来筛选垃圾的过滤罐,后一部分是两座圆形的垃圾催化清洁炉。过滤罐与清洁炉之间有一条条传送带相连接。此外,还设有特殊垃圾处理车间、储存毒性液体垃圾池、机械维修车间、肥料储存场和管理人员办公区等。
在车间的电气控制室里,陪同我们参观的若泽·比藤考尔工程师指着生产示意图详细介绍了处理垃圾的过程。每天城市清洁车源源不断地把垃圾运到这里,倒入一个巨大的垃圾池内,然后通过安装在垃圾池上方的两个抓钩吊车装入过滤罐中。垃圾筛选要经过两道工序,才能进入催化清洁炉。第一道工序是粗筛,垃圾在过滤罐内经过旋转筛选,去掉纸箱、塑料、玻璃瓶等大型垃圾,然后经传送带输送到磁性过滤器,吸出铁质垃圾,如铁皮罐头、铁钉等。第二道工序大致相同,但筛选得更加精细,使垃圾变成颗粒细小、均匀的有机物,送往清洁炉。而剔出的塑料、玻璃、铁皮罐头、橡胶皮革等则分门别类,高压打包,送到有关工厂回炉利用。
清洁炉是一个十四米高的大圆桶,炉内直径也是十四米,随着高度的不同,每层的温度也不同,大致在常温到八十摄氏度之间。这座清洁炉的作用就是使垃圾发酵和杀菌,变成可以利用的肥料。垃圾进入炉内需经九十至一百二十个小时才能变成肥料出炉。炉的顶端是进料口,炉底是出料口,一个圆盘耙不停地旋转,将肥料提出,经传送带集中到肥料场上。
整个垃圾处理过程都由电气控制室操作,只需少量工人巡视即可。这个垃圾厂每天可处理垃圾六百吨,提炼有机肥料四百吨。比藤考尔工程师告诉我们,工厂全部投资约一千万美元,从动工到投产用了十八个月的时间,整套垃圾处理技术是从法国引进的,但全部设备则是在本国制造的。
“在此之前,巴西利亚是如何解决垃圾问题的呢?”对这一问题,比藤考尔回答说,巴西利亚包括卫星城人口约一百五十万,平均每天有七百七十吨垃圾。六十年代,巴西利亚曾建一个小型垃圾厂,每天处理垃圾二百五十吨,提炼肥料八十吨,但大部分垃圾的处理办法象许多大城市一样:深埋。每天需在郊区深埋五百多吨垃圾,不仅占去大片土地,还造成环境污染。因此建立了这座新垃圾厂。工厂在今年二月建成后,基本上可以满足巴西利亚及卫星城的垃圾处理需要。
随后我们来到特殊垃圾处理车间参观。所谓特殊垃圾包括作废的纸币、政府文件和医院垃圾、病死小动物以及其它有毒性或污染性的废弃物。这些垃圾由特殊垃圾清洁车运到这里,投入高温焚烧炉。整个处理过程,垃圾不与操作人员接触。焚烧后的灰烬和炉内排出的废气都要经过化学药剂的处理,因此不会污染环境。
我们在参观过程中,看不到灰尘飞扬,闻不到呛人的垃圾臭味。原来,工厂十分注意清洁卫生,每天有专门的工人负责打扫;输送垃圾的清洁车在此卸完垃圾后都要经过清洗、消毒才能出厂。厂内看不到老鼠、蟑螂、苍蝇、蚊子,防止了工人由于职业关系而传染上疾病。
当我们结束参观驱车返回巴西利亚时,看到市内花木葱茏、绿草茵茵、地洁人净、环境优雅,深切地感到现代化的垃圾处理厂对一个大城市所具有的意义。(附图片)
图为巴西利亚垃圾处理工厂车间内景。


第7版()
专栏:

科学利用 变废为宝
英国垃圾发电将并入全国电网
新华社伦敦11月3日电 据最近一期《新科学家》周刊报道,英国第一座垃圾发电厂所发出的电力不久将并入全国电力网。
这座发电厂位于伯明翰,以垃圾场产生的甲烷为燃料,发电能力为三千五百千瓦,足够一个人口五千的小镇使用。
来自垃圾场的甲烷首先通过一水洗涤器,以除去硫化氢之类的脏而具有腐蚀性的气体。通过洗涤器后的甲烷的热值大约是天然气热值的一半。空气压缩机将空气同甲烷混合,并使混合气体的压力上升到二十个大气压。英国至少有六百六十九座垃圾处置场。所生产甲烷用于发电,其电力占英国全国电力的5%。


第7版()
专栏:

美国石油产量下降
新华社纽约11月3日电 从今年年初到目前为止,美国石油日产量平均为八百八十万桶,比去年平均日产量下降2.3%。
美国独立石油协会预计,如果每桶油价二十美元,明年美国石油日产量将下降3%,平均日产大约八百五十万桶。另据美国石油协会最近的调查报告,如果油价恢复到二十八美元一桶,美国石油日产量将增加到九百万桶;如果油价保持在目前的十五美元一桶的水平上,日产量将下降到八百万桶;如果油价重新回跌到十美元一桶,明年的日产量将减少到七百一十万桶。


第7版()
专栏:

内容丰富多彩 游客纷至沓来
捷克斯洛伐克发展旅游业效益好
新华社布拉格11月3日电 (记者俞浚民)捷克斯洛伐克旅游业近年来获得较大发展。
据报道,这个一千五百多万人口的国家,1985年接待了一千六百多万人次的外国旅游者,比1970年增长了三倍以上。其中来自民主德国的旅游者达五百多万人次,来自苏联的旅游者从1970年的七万五千人增至去年的四十一万人。去年来自联邦德国的旅游者达五十万人次。奥地利、意大利、美国、希腊、法国和瑞典等国的许多公民也前来旅游。
据报道,去年捷克斯洛伐克接待苏联东欧国家旅游者获得的经济收入达五十亿克朗,接待西方国家游客获得八千万美元的收入。
捷克斯洛伐克当局非常重视发展旅游业并为之创造良好的条件。为了更多地招徕国外旅游者,在精心维护全国现有的名胜古迹的同时,还不断开辟许多新颖的旅游项目。在六十个温泉疗养地设有三万五千张床位,吸引着大批来自联邦德国、奥地利和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的公民。这里的狩猎旅游也是深受西方游客欢迎的一种旅游形式。去年,联邦德国、意大利和法国的狩猎旅游者在这里猎获了近两千头鹿和摩弗伦羊、九万多只野鸡和野兔。丰富多彩的文艺、影视节目和体育比赛等也受到游客欢迎。


第7版()
专栏:

波兰决定扩大商店财政自主权
国营小商店将由家庭承包经营
新华社华沙电 据波兰报纸最近报道,波兰政府决定,为改善市场供应,改进商业服务质量,将扩大多数中等商店的财政自主权,国营小商店将由家庭承包经营。
波兰商业和服务部长耶·约兹维亚克在最近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宣布上述决定时说,波兰政府打算把目前享有很大财政自主权的商店数目增加一倍。小商店将由一两口人的家庭承包经营。他指出,波兰商业服务质量仍不能令人满意,售货员的工作态度仍待改进,而改善商业服务质量的条件是使工资同商店的经营效果密切联系在一起。
这位部长还谈到,从明年起,将取消对巧克力制品的凭票供应,大大缩小商品的分配制。中央控制的商品将由目前的五十七种减少到二十八种。购买家具、收音机、体育器材等可以分期付款。


第7版()
专栏:

美国利根川教授获罗伯特—科赫奖
新华社波恩11月3日电 美国坎布里奇大学教授利根川今天获得在波恩颁发的1986年度罗伯特—科赫奖。
罗伯特—科赫奖是联邦德国最高的科学奖之一,奖金总额为八万马克。
人体如何组织上百万个抗体有效抵抗病原体和异体物质的侵入,这是免疫生物学领域里一个不解之谜。利根川教授通过对生物抗体的结构研究发现,生产抗体的组织并不是以完整基因的形式,而是分成无数更小单位遗传下来的,它们可以互相结合,形成各种组合。


第7版()
专栏:

英国一家公司最近研制出一种新型计算机人机对话系统,它能识别人的简单指令并按指令运转。这种机器除能识别英语外,还能识别汉语、阿拉伯语。图为操作人员正在用语言操作计算机。本报电视照片


第7版()
专栏:莫斯科通讯

莫斯科农产品集市巡礼
唐秀山 张孟仪
以经营蔬菜水果为主的农产品集市,是今年入秋以来莫斯科出现的新事物,也是经济改革带给人们的一个变化。
每逢周末假日,莫斯科的居民便带着提包、篮子来到设在一些广场和闹市区的农产品集市,争相购置新鲜水果和蔬菜。在这些集市上临时搭起了一排排货摊,菜架上摆满西红柿、洋葱、圆白菜、胡萝卜、土豆等蔬菜;在一座座俄罗斯风格的尖顶小木屋的窗口上挂着一袋袋苹果、橘子或一串串葡萄;一辆辆卡车正在卸下从远地运来的土豆、西瓜和苹果。还有一些小摊撑起塑料伞蓬出售各种熟食、点心、咖啡或生活日用品。集市周围彩旗飘扬,扩音器里传来了欢快的乐曲,人们熙熙攘攘,非常热闹。
长期以来,莫斯科的蔬菜和水果供应不足。人们常常抱怨在商店里排长队,买蔬菜和水果难。为了解决这个“老大难”问题,莫斯科从今年8月中旬起在全市三十一个区分别开设了七十二个蔬菜、水果集市,向俄罗斯联邦十三个州和其他所有加盟共和国开放市场。莫斯科市为出售产品的农庄、农场等单位提供场地、磅秤和安排送货人员的食宿。集市上的设施由各区的工厂提供或建设。
参加这些集市的既有国营商店的售货点,也有各地农工联合公司直接出售其产品的货摊。顾客不仅可以在这里买到莫斯科市郊的农产品,而且可以买到阿塞拜疆的甜瓜、乌兹别克既甜又大的葡萄、亚美尼亚的蜜桃、阿斯特拉罕的花皮大西瓜等。
这些集市很受莫斯科人的欢迎和称赞。一位中年妇女高兴地对我们说:“多么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啊!有了这种集市就可以少花时间到商店排长队了。”
莫斯科多年来就存在着二十七个每日营业的农庄市场,供农庄和农民个人出售水果、蔬菜等农副产品。在这些由国家建设的宽敞大厅里,食品、蔬菜、水果也比较丰富,但一般比国营价格高出一两倍以上。而现在出现的农产品集市,商品价格虽比国营商店稍贵一点,但比农庄市场却便宜多了。而且农产品集市的商品具有品种多、质量好、货源足等特点。另外,农产品集市分布广泛,更为方便居民。
据有关部门统计,9月份,在这些集市上共销售了二十万吨蔬菜、两万吨葡萄、一万吨洋葱。格鲁吉亚农工综合体一天就运来了二百二十三卡车的苹果、梨、李子和西瓜。
一天,我们在花园街集市看见一辆卡车正在卸大西瓜。经打听,这是来自里海边阿斯特拉罕集体农庄的。我们问卸货人:“你们千里迢迢运到这里来出售合算吗?”他回答说:“当地西瓜每公斤只卖十五戈比,这里卖三十戈比,如果不合算,我们就不来了。”
莫斯科农产品集市的出现,正是农业政策放宽带来的变化。今年3月,苏联政府作出决定,允许国营农场和集体农庄自由出售超计划的和一部分计划内的产品。这一措施不仅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而且有利于搞活流通领域,改善市场供应,给群众带来了方便。
《莫斯科真理报》在评论农产品集市的出现时说,来自各加盟共和国的产品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对莫斯科的商业工作者提出了严重的挑战,使他们不能不寻求新的工作方式,重视产品的质量和研究市场的需求。(新华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