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11月1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剧评

非凡的《高加索灰阑记》
吴祖光
《高加索灰阑记》是一个具有哲理内含的剧作,是布莱希特对人性美和丑的赞赏和批判,也是他认为应用多种艺术媒介完成戏剧演出的一种创作实践。最近,看到中国青年艺术剧院重新复排的演出,使我很开眼界,整个舞台气氛清新明快,优美抒情;剧中所流露出的中国传统戏曲表现手段与布莱希特的间离效果相融相会,意趣盎然。
《高加索灰阑记》是布莱希特取材于我国元杂剧《包待制智勘灰阑记》的某些情节改写而成。我想,包公如果就任格鲁吉亚法官,喝几盅酒,哼哼小曲儿,也不足为奇,奇妙的是与中国十分严肃的包公截然不同。洋包公阿兹达克是一个不拘小节的喜剧人物,由乡村文书突然就任法官,遭遇十分奇特,他审的案子也都很奇特,这就是布莱希特以西方人的幽默塑造出的西方包公的形象。在表演法官的故事之前,作者以更长的篇幅演述了格鲁雪的故事。两条平行的戏剧线索先后展开,最后相合。它们既不是戏剧情节的前后部,也不用穿梭的手法交错进行;而是分段单独表述两个主要人物以及围绕他们所发生的事件,直至结局引出那个著名的“灰阑断案”。这是布莱希特戏剧中一个特殊的结构样式,说明作者对这两个小人物的重视,以及他的散文式叙述手法的运用。聪明的、具有非凡魄力的导演陈颙牢牢把握好对这两个人物的外形及内心的塑造,调动了布景、灯光、音乐……各种舞台手段,献给观众这样一台色彩斑斓、眩人耳目的好戏。
这场演出还取得了中国传统戏曲表演艺术家的合作,借用了戏曲表演的舞姿身段和脸谱造型,创造出很多的精彩段落。譬如格鲁雪投宿店家被逐,过冰山、铁索桥,以及结婚的场面,阿兹达克和大公、夫人,以及判“强奸”、“盗牛”案以及最后的“灰阑断案”都演得有声有色。青艺的演员们发挥了他们的高水平,精心设计了富有表现力的形体动作和组合造型,深刻揭示剧中人物的心理和情绪。那跋山涉水的圆场和云手身段,程式化的舞步,以及总督夫人的蛇拳……使中国戏曲的优美舞姿和高加索的生活联系起来了。观众在欣赏表演艺术的同时也产生了这个奇妙的“间离”感,使我也更加深了对布莱希特为何如此倾倒于中国的戏曲表演艺术的理解。
《高加索灰阑记》将做为参加“布莱希特在东亚”戏剧节的剧目到香港演出。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堪称为“学院派”的剧院,不但拥有一大批优秀的导演、演员、舞台美术家,还产生了一批优秀的理论家。他们以严谨的态度,热忱地探索中外戏剧流派的特长,并且进行大胆的、有创造性的实践。陈颙导演的这部《高加索灰阑记》颇有胆识地把布氏戏剧观念与中国戏曲的写意性结合起来,使这部名作展现新的风姿,焕发新的活力,我想它必将受到海内外戏剧界及广大观众的欢迎。


第8版()
专栏:访问记

让更多人了解鲁迅
——访电视剧导演史践凡
本报记者 丁浪
五年前,史践凡编导了电视连续剧《鲁迅》(一至四集),第一次在屏幕上塑造了少年鲁迅的形象,引人瞩目。如今,在纪念鲁迅逝世五十周年之际,他又奉献出两部刻画青年鲁迅形象的电视剧《鲁迅》(五至六集)和《鲁迅在日本》,生动地描绘了青年鲁迅在南京、日本探索人生的轨迹。
伟人难写,鲁迅似乎更难写。但当鲁迅的形象出现在屏幕上,充满人情味和浓郁的地方特色,观众就欣然接受了,感到可亲可近。学术界和文学界一些专家看了,觉得它在创作真实可信的历史人物方面取得相当成就,并对编导史践凡的攻坚精神表示赞赏。
史践凡六十年代毕业于电影学院导演系,没有专门研究过鲁迅,为什么对拍鲁迅的电视剧有如此浓厚的兴趣和坚韧的毅力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说:“那是逼出来的,不是别人逼,是自己逼自己。鲁迅被誉为民族魂,家喻户晓,但真正了解鲁迅的人并不多,包括我自己在内,常把他看成是天生的硬骨头,是神。我是电视工作者,有责任运用电视这一有效的手段让更多人特别是青少年了解鲁迅。”他认为,如果广大青少年认识鲁迅的生活道路,了解他憎恶旧世界、热爱新世界并且奋斗不息的伟大精神,对于培养一代具有高尚情操的新人有深刻意义,为振兴中华需要一代代具有鲁迅精神的年轻人。这当然不是一个人、一部作品所能完成的。
我问他,创作最大的难度何在?他认为传记性电视剧应该通过对主人公形象的刻画去反映那个时代,难就难在对鲁迅的正确理解和认识以及对鲁迅所处的社会和家庭的把握上。对此,要付出许多精力,花费许多时间,而一些热门题材不是没吸引力的,得奖的机会也很诱人。但是,史践凡既然上了路,就决心走下去。这些年来,他钻研了鲁迅著作,研究了与鲁迅同时代的郭沫若、郁达夫、丰子恺等人的作品,查阅了辛亥革命史、留日史等史料,然后确定了写青年鲁迅的宗旨,刻意要写出一个不断成长的、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人来。
《鲁迅在日本》中,写了鲁迅加入“光复会”的经过以及同原配夫人朱安结婚的情节,有人担心会不会损害鲁迅的形象。他说:我拍传记片的原则就是可信。唯有真实,才能可信,才能使观众接受。只有接受了,才能达到普及的目的。为了坚持这个原则,他常常为了一个细节、一句对话而辗转寻找。比如,鲁迅在文章里多次提到南京水师学堂上操时要唱军歌。这首歌他找遍京、沪、杭,最后是在南京图书馆发现的,叫《学堂歌》,张之洞作词。书中只有词没有曲,他请上海音乐学院教授配上曲调,果然增强了时代感。尤其困难的是他没有去过日本,对当年的环境、服饰、风俗民情都不熟悉。他花了半年多工夫,通过拍摄根据日本小说改编的《金色夜叉》来摸索经验,这样,拍《鲁迅在日本》时就顺手多了。试播时,有些日本留学生看了,认为除个别道具外其余都很象。
访问结束时,我谈到有人认为拍鲁迅的戏越往后越难,问他是否还接着拍下去。他沉思片刻说:“还想试试,当然,不急于在三两年内拍出来,可能要更长时间的准备。我自知功力有限,但只要真实地、公正地去反映历史,困难总是可以克服的。我不是用电视再现鲁迅研究的成果,而是用电视去研究鲁迅。”他认为吸引广大青少年同自己一块去认识鲁迅,是人生一大乐事。


第8版()
专栏:今古人物

古馆焕新颜
薛年椿
最近,在庆祝古城苏州建城2500年之际,苏州戏曲博物馆在苏州古城区城东中张家巷内修缮一新的全晋会馆开幕了。该馆创建于清末光绪年间,是由旅苏的山西客商(简称晋)集资兴建的。它在苏州明清一百八十多座各地会馆中是保存得比较完整的古代建筑群。
这座古色古香的会馆,建筑面积约达一万平方米。现已修复的部分约为二千五百平方米。
全晋会馆原本作为商业活动的场所,亦兼备有演戏娱乐场地,显示了特有的文化气氛。会馆第一进就是画梁雕栋的戟门,飞檐绕角,一米多高的龙门脊,塑着一组传统戏《三国志》戏文,两侧细砖贴面墙上一对砖雕盘龙,蝴蝶墙上端装饰几组玲珑剔透的砖刻戏文,门厅整体雄伟壮观,令人瞩目。踏出门厅就是天井。东西两旁建有吹鼓楼,这是专为迎接宾客的建筑,在苏州也是少见的建筑。
古戏台是一座颇有艺术价值的华丽建筑物,整个戏台的宽是六米,深六米,形成正方四角形。舞台顶棚结构严密,装饰讲究。全部是广漆描金的木结构,正中的圆顶直径为四米,内层是用一千五百多块精细刻花木板螺旋状地镶造成的。这样的结构,装饰不是单纯为了追求其美观,而且还能求取舞台音响效果,显示了我国精湛的建筑技艺。
大殿朝西走,建有宽敞的楠木厅,精细的鸳鸯厅、花兰厅、回廊、半亭,参差环抱着湖石、水池,显得清静幽雅。
新建的苏州戏曲博物馆内陈列着具有苏州地方特色的戏曲、曲艺资料和乐器。如:古老的昆剧历史资料和实物,还陈列苏州独有的说唱艺术、美妙诙谐的苏州评弹的史料,以及苏剧、苏州民族乐器的陈列室。它们与古建筑群互相辉映,受到国内外人士和戏剧专家们极大的关注和称赞。(附图片)
苏州全晋会馆里的古典舞台
姚一鸣摄


第8版()
专栏:听乐札记

喜听《民乐之声》
冯光钰
最近,中央歌舞团和山西省歌舞剧院在首都联合演出的《民乐之声》音乐会,为我国的民族乐苑增添了一束绚丽多彩的鲜花。
近几年,各种音乐演出活动丰富多彩,各种风格、样式、题材、体裁的音乐作品大量涌现。从事民族音乐创作的一些有识之士,也在努力发掘民族音乐与我们民族气质、心理、风俗、欣赏习惯有着密切联系的因素,把优秀的传统和现代审美意识融在一起,在作品中加强民族文化氛围和风俗人情的展现,以发展变化的民乐作品,贴近听众发展变化的欣赏心理。从这台音乐会演出的几部大型民族管弦乐《牡丹仙女的传说》、中国打击乐与乐队《金沙滩》、《壶口瀑布》素描、琵琶协奏曲《云岗印象》、《第二扬琴协奏曲》等作品中,我们感受到一种在民族音乐土壤中生发起来的民族情感。这些作品,在音乐语言、曲式结构及音乐风格上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
艺术贵创新。这次演出的作品不仅注意吸收外国现代手法,更注意用这些手法来表现当代中国的民族气质,使作品上升到更高的层次。景建树、王宝灿创作的中国打击乐与乐队《金沙滩》,较充分地发挥了中国打击乐的丰富音色和表现力,地方特色浓郁。同时,作曲者又大量地运用了非传统和声、逆行结构和即兴演奏等多种现代手法,把过去与现在,时间与空间的变化、错位,把战争与和平的主题恰当地描绘和展示出来,引起听众思考。朴东生根据《聊斋》中“葛巾”故事创作的《牡丹仙女的传说》,或如泣如诉,隽永遥邈,或婉转悠扬,悲愤深沉,历史感和现实感在不绝如缕的乐思中得以充分表达,作曲家真挚的情感沁入观众心田,诱人遐想。


第8版()
专栏:

简讯
△上海文艺出版社最近出版的《新时期文艺论文选集》,集中反映出新时期文学开创几年间文艺理论批评工作空前活跃的景象。这本选集分三辑。第一辑由周扬、巴金、陈荒煤、贺敬之、刘宾雁、王若水、刘再复等人写的十三篇总论性文字和理论专文组成;第二辑是二十五篇文学评论文章;第三辑是艺术评论文章。
(文秋)
△黄源、戈宝权主编的《国外鲁迅研究资料丛书》问世。丛书的第一种——日本著名汉学家竹内好的专著《鲁迅》已由浙江文艺出版社翻译出版。该书在日本初版四十余年来,影响历久不衰。丛书第一批还将译介日本、苏联、东欧、欧美研究鲁迅的专著九种。
(佘涉)
△王吉鹏的《〈野草〉论稿》已由春风文艺社出版。该书对鲁迅的《野草》进行了综合研究。(颜世贵)
△辽宁大学出版社最近出版了李仲元、董文等编的《中国书法百家墨迹精华》。该书以青年理想、道德修养、读书学习、友谊爱情等方面的诗文格言为内容,荟萃了当代一百多位老中青书法家的作品。(蒋秀英)
△《陶行之和儿童文学》最近由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该书精选了伟大教育家陶行之为儿童而写、写儿童的作品一百多篇,包括诗歌、童话,儿童剧、科学家传略、小故事、谜语等。(光裕)
△周惠泉、米治国选注的我国第一部辽金文学选本《辽金文学作品选》已由时代文艺出版社出版。选本还附有较详细的对作品的考辨订补材料。(木石)
△广西漓江出版社出版了李雁书法作品集《李雁狂墨》。该集收入从他近几年作品中选出的七十幅。(剑)
△韩中杰赴美指挥演出应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瑞德兰交响乐团之邀,中央乐团指挥韩中杰将于十一月上旬在美指挥该团演出中外交响乐作品。(晓温)
△为促进全国各画院之间联系与交流,中国画研究院展览馆于十一月二日举办《当代中国画联展》。展出的全国二十八个省、市、自治区级画院、美术学院提供的二百余幅作品,反映了各地区浓郁的地方特色和艺术风貌。中国画研究院还将在京召开“中国画学术工作交流会”。(沈希诚)


第8版()
专栏:

年近古稀的老将军李永悌,离休后刻苦学书,颇有所成。他1933年参加红四方面军。他写的条幅上常喜用一枚引首章“三过雪山草地”,记载了他光荣而艰辛的经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