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1月10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

学习周恩来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实事求是的思想
  刘焱
周恩来是举世闻名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一生提倡实事求是,讲真话,办实事,并且身体力行,言行一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的这种精神,体现了我们民族的优良气质和我们党的优良作风,获得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衷心爱戴。
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列主义的根本原理。中国共产党有着实事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传统。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党培育出许多无产阶级革命家,周恩来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从建国之初到1976年去世,周恩来一直担任政府总理。他昼夜操劳,日理万机。举凡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教育、科学卫生的大事,都要他过问处理。从世界大事到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无一不在他的关怀之中。在复杂繁忙的工作中,他始终坚持谦虚谨慎、不说空话、实干苦干。在他的许多文章、讲话和实际行动中,都闪耀着实事求是精神的光芒。
1956年初,我国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工农业生产有了较快的发展。在这种好形势下,党内有些同志头脑开始发热,出现了急躁冒进情绪,提出了“提早完成工业化”的口号,把说实话、实事求是当成右倾,错误地开展了反右倾保守的斗争。当时,周恩来敏锐地觉察到这种不实事求是、不尊重客观经济规律的错误倾向,以对革命高度负责的精神和无私无畏的勇气,发表了《经济工作要实事求是》的重要讲话,批评了急躁冒进情绪,明确指出:“不要光看到热火朝天的一面。热火朝天很好,但应小心谨慎”,“现在有点急躁的苗头,这需要注意”。他提出警告说:“超过现实可能和没有根据的事,不要乱提,不要乱加快,否则就很危险。”他坚决反对说空话大话,反复强调要实事求是。他明确指出:“绝不要提出提早完成工业化的口号。冷静地算一算,确实不能提”。他要求“各部门订计划,不管是十二年远景计划,还是今明两年的年度计划,都要实事求是”。他尖锐地指出:“领导者的头脑发热了的,用冷水洗洗,可能会清醒些。”他强调指出:“各部专业会议提的计划数字都很大,请大家注意实事求是”。(《周恩来选集》下卷第190—191页)
同年四、五月间,他发表了《关于昆曲〈十五贯〉的两次讲话》,表扬《十五贯》思想性很强,反对主观主义、官僚主义,“称赞了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作风”,并指出:“群众本质上是实事求是的,但有时也会被大浪压下去。所以我们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周恩来选集》下卷第198页)
这一年的九月,周恩来在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做《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的报告》,又一次指出:“在我们政府的工作中,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是决不容许我们有丝毫的骄傲自满”。“在我们这样一个地区广阔、情况复杂并且经济上正在剧烈变革的国家里,任何疏忽大意,都可能发生重大的错误,造成重大的损失。因此,克服主观主义和官僚主义,对我们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他强调指出:要“实事求是地估计到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国内外的各种条件,进行全面的规划。这样,才有可能使计划既积极而又稳妥可靠。”(《周恩来选集》下卷第224页)
党的“八大”接受了周恩来等同志的正确意见,通过了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既积极又稳妥的方针。1957年的经济工作,由于认真执行了这一正确方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不幸的是,这一正确方针没有被认真坚持下去。由于对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不足,更由于一些领导同志在胜利面前滋长了骄傲自满情绪,急于求成,夸大了主观意志和主观努力的作用,不按客观规律办事,没有经过认真调查研究和试点,就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加之,政治上的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的影响。因此,当时又把说真话、实事求是当成右倾,错误地开展了反右倾斗争,大大助长了“左”倾思想的发展,使得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地泛滥开来,使国民经济和党的正常民主生活遭到严重损害,使国家和人民遭受重大损失。
从1960年冬起,党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并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周恩来随即和毛泽东等中央其他领导同志一起,主持制定和执行了一系列正确的政策,采取有效措施,纠正“大跃进”的错误。
1961年3月,周恩来在中央工作会议中作了《调查研究,实事求是》的讲话。指出:“进城以后,特别是这几年来,我们调查研究较少,实事求是也差,因而‘五风’刮起来就不容易一下子得到纠正”。他提出要提倡调查研究之风,发扬实事求是精神,并且在当时那种情况下难能可贵地指出:“是好是坏,要从客观存在出发。不能从主观想象出发。进行调查研究,必须实事求是”。(《周恩来选集》下卷第313页)他身体力行,亲自到河北农村蹲点,深入调查研究。他根据所了解的农村真实情况和绝大多数社员的真实意见,提出了取消过早实行的供给制、解散公共食堂、让社员回家做饭、恢复高级社评工记分的办法等正确意见。
1962年1月,中央召开了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总结“大跃进”中的经验教训,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周恩来针对几年中发展起来的说假话、大话、空话、弄虚作假、浮夸的歪风,发表了《说真话,鼓真劲,做实事,收实效》的重要讲话。他指出:“这几年来,党风不纯,产生了浮夸和说假话的现象。我们要提倡说真话”,“即使是讲过了火的也要听。唐代皇帝李世民,能听魏征的反对意见,‘兼听则明’,把唐朝搞得兴盛起来。”他尖锐地指出:“他们是君臣关系,还能做到这样,我们是同志关系,就更应该能听真话了。”“大家都说假话,看领导的颜色说话,那不就同旧社会的官场习气一样了吗?”
周恩来明确指出:“我们要做实实在在的事,做实事,收实效,才会对人民有利。”他反复强调,最重要的是实事求是。他指出:“说真话,鼓真劲,做实事,收实效。这四句话归纳起来就是:实事求是”。“鼓干劲也要实事求是”。(《周恩来选集》下卷第349、350页)
十年内乱期间,周恩来处于非常困难的地位,但他仍机智勇敢地以各种方式坚持实事求是精神,反对极左思潮。他顾全大局,呕心沥血,任劳任怨,为继续进行党和国家的正常工作,为保护党内外大批干部,为尽量减少“文化大革命”所造成的损失,不论在政治、经济、外交或文教科技等方面,都尽力纠正“左”的错误,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破坏进行了各种形式的斗争,直至他生命的最后一息。在极其艰难复杂的斗争中,他的言行仍放射着实事求是精神的光辉!
怎样才能坚持实事求是精神呢?在周恩来的报告和讲话中,对此有许多重要论述,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第一,领导要以身作则。他指出:“要大家讲真话,首先要领导上喜欢听真话,反对说假话。”对于“大跃进”的错误,尽管在某些领导的急躁冒进情绪刚露头时,周恩来就提出过警告,反复坚持要实事求是。但当他无法控制局势时,又勇于承担领导者的责任,严肃地进行自我批评。他说:“你们反映的情况我听起来觉得很痛心。你们说假话当然不对,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压你们。从现在起,不要乱压任务、乱戴帽子了。”(《周恩来选集》下卷第349页)
第二,要注重调查研究。周恩来认为,调查研究与实事求是是互为条件、相辅相成的。要达到实事求是的正确认识,“首先要通过认真的调查研究”。而调查研究,又必须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为前提。他强调:“调查研究要实事求是,不能乱搞”。(《周恩来选集》下卷第350、346页)这对于领导者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只有认真调查,弄清客观真实情况,才能作出正确的决策。周恩来一贯十分注重调查研究。他在为党和国家做出重大决策时,经常以他特有的实干作风,采取多种形式,亲自进行认真的、系统的、周密的调查研究。
第三,要发扬民主。过去之所以出现说假话、大话、浮夸成风,说真话、实事求是的反而挨整,根本原因之一就是党内正常民主生活遭到破坏。周恩来认为:只有领导上发扬民主,有听取不同意见的民主精神,人们才敢讲真话,才能做到实事求是。他指出:“在战争年代,军队讲民主,就能打胜仗。……军队能够讲民主,为什么党内不能讲民主呢?”他反复强调:“党内要有正常的民主生活,要实事求是,要按照党章办事”,“党内正常的民主生活要尽快恢复起来”!(《周恩来选集》下卷第351、352页)
第四,要密切联系群众,坚持群众路线的工作作风。周恩来认为,过去战争年代,我们与老百姓的关系很密切,后来就不一样了,特别是某些运动的消极影响,使得群众不敢讲真话。因此,周恩来指出:“你要了解真实情况,就要与老百姓平等相待”。“要搞好调查研究,就要真正联系群众”。“智慧是从群众中来的,但对群众的意见领导方面还要加工,然后回到群众中去考验,在这基础上再加工。”他强调:“目前的毛病,还是我们发号施令太多,走群众路线太少。”他极有眼光地指出:“脱离我们的基本阶级群众,就会丧失党的基础。”(《周恩来选集》下卷第350、351、314页)
六十多年来,我们党所走过的曲折道路反复说明:坚持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革命和建设就会取得胜利,党和国家就会兴旺发达;反之,就会遭受失败和挫折,给革命事业和人民群众带来巨大损失。周恩来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实事求是的思想和作风,有力地证明了这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周恩来的这种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财富。在纪念周恩来同志逝世十周年之际,学习和发扬他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实事求是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5版()
专栏:学点革命史

  陕北三战三捷
陕北三战三捷,是西北人民解放军于主动撤出延安后的四十多天中,在十倍于己的强敌面前,连续在青化砭、羊马河和蟠龙地区进行的三次成功的歼灭战。它沉重地打击了胡宗南集团,增强了陕甘宁边区军民的胜利信心,为彻底粉碎国民党军对陕北的进攻奠定了基础。
1947年3月,蒋介石集团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遭到惨败后,便集中主力向陕甘宁和山东解放区实施重点进攻。在陕北投入三十四个旅,二十三万人,主力是国民党最大的一支战略预备队胡宗南部,妄图首先解决西北问题,割断中共右臂,并且驱逐中共中央和人民解放军总部出西北,然后进攻华北,各个击破。
当时彭德怀、习仲勋指挥的西北人民解放军,仅有六个旅,二万余人,装备很差,弹药奇缺。中央军委根据我军情况和敌之企图,决定首先打击最猖狂的胡宗南部,将它紧紧拖在西北,使之不能增援其它战场,并各个歼灭其有生力量,争取全国人民解放军早日进行战略进攻。
3月13日胡宗南部向延安进攻。我军以一部兵力顽强阻击,在掩护党政军领导机关和人民群众安全转移并杀伤敌人五千余人后,于3月19日主动放弃延安,诱敌深入,寻机歼敌。国民党军占领延安后得意忘形,蒋介石大讲“雪我十余年之积愤”,陈诚重弹“三个月内可击溃共军主力”。青化砭等三次战役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进行的。
青化砭战役。青化砭位于延安东北,地处交通要道,形若口袋,便于设伏。中央军委判断,敌占延安后必将急于寻我主力决战,遂决定第一纵队向安塞以北地区转移,以其一部与敌保持接触,佯作掩护主力撤退,诱敌主力北上安塞;我军主力则隐蔽集结于甘谷驿、青化砭等地区,待机歼敌。
胡宗南占领延安后,认为我军“不堪一击”,已“仓惶北窜”,又为第一纵队的佯动所迷惑,即令整编第一军率五个旅于3月24日沿延河向安塞攻击,企图围歼我军于安塞东北地区,并令第三十一旅(欠缺第九十一团)于同日由拐峁向青化砭进发,以保障其主力侧翼之安全。
我军得到以上情报后,决定集中五个旅于青化砭以南地区,沿公路两侧布成袋形阵地,伏歼敌三十一旅。各部队本着“慎重初战”的原则作了充分准备,于24日6时半以前进入伏击阵地。当天,敌因补给粮食在拐峁未动,我军25日继续在原地耐心设伏。
25日拂晓,敌三十一旅由拐峁北进。10时,其先头部队进至青化砭附近,尾部通过房家桥,整个部队完全进入了伏击圈。我军拦头断尾,南北堵截,东西夹击,勇猛向敌冲杀。三十一旅前后不能相顾,陷入一片混乱。仅经一小时四十多分钟激战,即歼灭该旅二千九百余人,活捉其旅长李纪云。我军初战告捷,鼓舞了士气,稳定了西北战局。
羊马河战役。青化砭战役后,胡宗南才发现我军主力在延安东北地区,即令整编第一军、第二十九军掉头向东,分两路经甘谷驿、青化砭进击延川。整编第七十六师亦于26日占领延长后北上配合,企图寻我主力决战。我将计就计,仅以两个营兵力诱敌向延安东北前进,主力则隐蔽集结于蟠龙地区休整待机。
3月29日、31日敌相继占领延川、清涧,都扑了空;后又西折瓦窑堡,还是扑了空。胡宗南部由于东奔西跑,处处扑空,战线延长,兵疲粮缺,被迫以第一三五旅留守瓦窑堡,主力于4月6日南下蟠龙、青化砭地区休补。我军曾追歼途经永坪西北之敌第二十九军,未达到预期目的,随即转移至蟠龙、瓦窑堡大道两侧地区待机。
国民党军在蟠龙、青化砭地区得知我主力在瓦窑堡西南之李家川等地,即令其主力向该地进击,并以驻清涧的第二十四旅第七十二团接替瓦窑堡防务,令第一三五旅南下,配合主力围歼我军。当4月11日我获悉敌七十二团的行动情报后,毛泽东即指示西北部队注意侦察敌一三五旅的动向,并准备乘其南下时在运动中歼灭之,为此作了周密的部署。
12日,胡宗南部主力开始北犯。由于第一纵队的坚决阻击,敌误认我军主力在瓦窑堡、蟠龙大道以西,遂急令一三五旅南下。14日10时,当该旅沿瓦窑堡、蟠龙大道东西两侧高地南下进至羊马河以北地区时,预伏在此的西北野战军第二纵队及教导旅、新四旅立即全部出击,迅速将敌包围,战斗至下午6时,全歼该旅四千七百余人,并俘其代旅长。首创西北我军全歼国民党军一个整旅的范例。这一胜利给胡宗南进犯军以重大打击,奠定了彻底粉碎胡宗南军队的基础。
蟠龙战役。羊马河战役后,胡宗南又发现我军主力在瓦窑堡以南地区,即令整编第一军、第二十九军主力急进围歼,但我军此时已转移到瓦窑堡西北一带隐蔽待机。胡宗南部九旅人马爬山越岭数日,饥疲交加,又不知我军去向,只得于4月17日南下永坪、蟠龙地区休补。我军乘机于19日在新岔河地区予以截击,杀伤其二千余人后,转移至永坪东北地区。这时,蒋介石根据其所得到的中共中央及我军主力已开始陆续东渡黄河之情报,令胡部主力急速北进,并令榆林邓宝珊部南下配合,企图南北夹击,歼灭我军于葭县、吴堡地区。胡宗南乃以第一六七旅(缺第五○○团)和地方武装一部守备重要补给基地蟠龙,主力于26日北上。
我军在判明敌人的企图后,决心乘敌主力北上回援不及之机,攻歼蟠龙守敌。乃以小部兵力伪装主力,节节抵抗,并在沿途故意遗弃一些符号、物资,诱敌北上;三五九旅在永坪东北地区,准备阻击从绥德、清涧来援之敌;教导旅进至青化砭以北地区,准备阻击青化砭、拐峁北援之敌;三五八旅、独一旅、独四旅和新四旅集结于蟠龙周围,待机攻歼该地守敌。毛泽东5月2日电示彭德怀、习仲勋:“攻击蟠龙决心很对。如胜利,影响必大;即使不胜,也取得经验。”
5月2日黄昏,国民党军主力到达绥德,当夜我军即对蟠龙发起攻击。守敌一六七旅是胡宗南部一支最精锐的部队,又有坚固的防御工事体系,因之战斗异常激烈。经对蟠龙四周高地两天两夜的反复争夺,到4日16时我军英勇攻占东山的集玉峁主阵地后,敌之整个防御体系即趋于瓦解。4日傍晚,各部队居高临下,齐向蟠龙街区猛攻,至24时战斗结束,全歼守敌六千七百余人,俘虏了该旅旅长胡宗南“四大金刚”之一的李昆岗,并缴获大量急需物资。当敌主力回援抵蟠龙时,我军已转移到安塞休整数天了。
青化砭、羊马河、蟠龙三个战役结束后,5月14日,西北人民解放军在安塞附近的真武洞召开祝捷大会,周恩来代表党中央、毛泽东到会祝贺。
陕北三战三捷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光辉胜利。西北人民解放军遵照中央军委和毛泽东的指示,实行以歼灭敌军有生力量为主而不是以保守地方为主的方针,主动放弃延安,利用敌人急于寻我主力决战,以少诱多、调虎离山,并运用“蘑菇”战术与敌周旋。在诱和磨的过程中,我军主力则隐蔽休整,以逸待劳,捕捉战机;一旦抓住敌之弱点,即当机立断,以多击少,既打伏击战,又打攻坚战。在短短的一个多月中,我军以少胜多,三战三捷,迅速地扭转了战局,在人民解放军战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田耘生)


第5版()
专栏:书刊评介

  《怀念周恩来》一书介绍
  梁翔踪
为了纪念周恩来同志逝世十周年,最近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怀念周恩来》一书。胡耀邦同志为这本书题写了书名。这本书收入访问记和回忆文章共八十九篇。其中,有二十六篇是首次公开发表,包括根据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周恩来研究组的访问记录整理而成的十七篇,以及一些同志为纪念周恩来同志逝世十周年而特地撰写的专稿。其余的回忆文章,主要选自1980年以来的报刊,均属首次编入文集。此外,这本书还收入周恩来同志的珍贵照片二十三幅。
收入书中的文章的作者,除了从事史学或周恩来生平事业研究的工作者外,多数是长期在周恩来身边工作或直接在他领导下从事过各方面工作的老同志。在他们当中,有我们党、政府和军队的负责人,有周恩来同志的亲密战友和同窗好友,也有同我们党、同周恩来同志多年合作共事的党外朋友及其亲属。他们都以自己亲身经历的大量史实和生动事例,从不同的侧面,记述了周恩来同志在中国革命历程中的光辉业绩和思想风貌。
《怀念周恩来》一书,朴实无华,亲切感人。这本书反映了周恩来同志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和必胜信念和对党对人民事业的革命热情和献身精神,反映了他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品德和谦虚谨慎、平易近人、严于律己、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周恩来同志无论在反动统治的白色恐怖的艰难岁月,还是在“四人帮”猖獗的动乱年代,无论环境多么恶劣,处境多么危险,他总是坚定沉着,从不退缩,永不消沉,机智勇敢地去进行斗争。他对同志对人民极端热忱。当革命同志遇险时,他总是千方百计组织营救;当革命同志遇难时,他总是想方设法照看烈士的遗属。我国什么地区发生了严重自然灾害或其它事故,人民遭到了不幸,他总是派人或亲自赶到现场,调查灾情,及时进行抢救。周恩来同志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在处理关系国家和人民利益的问题时,他总是反复听取各方面人士的意见,慎之又慎。许多在他身边工作过的同志都说,太阳有升有落,可是周恩来同志的工作却没有白天黑夜,就是在他身患癌症,住院治疗的最后日子里,也没有停止处理党和国家的大事,真是鞠躬尽瘁,死而未已。
《怀念周恩来》一书,内容丰富,史料翔实。它记述了周恩来同志从青年时代起,在半个多世纪里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所建立的不朽功绩,反映了周恩来同志在党的建设、政权建设和军队建设,在白区工作和根据地工作,在统一战线工作和外交工作,在经济工作和科学文化工作等各个方面所做出的杰出贡献。文章回顾了周恩来同志1921年参加共产党小组、1924年到黄埔军校当政治部主任、1927年领导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和1928年到莫斯科参加党的六大的许多具体情况,介绍了周恩来同志对第四次反“围剿”的英明指挥、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的功绩。建国以后,周恩来同志对各项建设事业的辛勤操劳,对各族人民和党外朋友的无微不至的关怀,这本书也有详细的介绍和回顾。这些回顾和介绍,都是作者亲身经历过的或者有文献档案记载的。


第5版()
专栏:书刊评介

  《中国大百科全书·力学》卷出版
《中国大百科全书·力学》卷已于最近出版。按出版先后顺序来说,这是《中国大百科全书》的第十一卷。《力学》卷共一百六十二万字,设有条目六百八十一条。我国力学界专家、学者三百多人参加撰稿,工程力学家钱令希、应用数学和力学家钱伟长等主持全卷编辑工作。
力学既是一门同数学、物理学一样的基础科学,又是一门应用广泛的技术科学。建筑工程、机械工程、核工程、航天工程以及其他工程部门都需要力学知识。《力学》卷内容丰富,共设十四个分支。其中有传统的力学分支学科,如一般力学、固体力学、流体力学、空气动力学;也有近三十年来崛起的新兴力学分支学科,如电磁流体力学、等离子体动力学、爆炸力学、生物力学,以及电子计算机问世后出现的计算力学。此外,还有力学实验方面的分支。力学是一门定量性的学科,一般公式较多,而《力学》卷的条目释文大都写得明白清晰,可供各方面读者阅读。
《力学》卷中的“力学史”条概述了人类从实践中积累起力学知识,建立经典力学,直到力学繁衍成为枝繁叶茂的知识之树。“中国古代力学知识”条勾画出我国力学知识发展的完整的轮廓,对《墨经》和《考工记》中有关力学知识、湖北出土的曾侯乙编钟的频率和振动、宋代建造的应县木塔的结构,以及欧洲经典力学同中国力学知识的融合等,都作了介绍。《力学》卷列有古今中外力学家八十人的传记条目,如中国的王徵、周培源、钱学森,外国的阿基米德、伽利略、牛顿、卡门等。书末附有《力学大事年表》。
《中国大百科全书·力学》卷是我国编纂的第一部大型力学工具书。作为一部知识覆盖面广阔的综合性力学工具书,在世界百科全书和辞书出版史上也不多见。 (黄鸿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