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9月8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今古人物

吊伏契克就义处
纪念9月8日——伏契克慷慨就义的日子
杨成绪
这是红砖堆砌的牢房。
牢房尽头,一根钢梁悬挂着八个绞索铁钩。右侧一座断头台……幽暗的灯火……
当我伫立在这排绞刑架前时,丝毫也没有阴森之感。因为,我想到捷克斯洛伐克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尤利乌斯·伏契克。
“我爱生活,并且为它而战斗。”
“我为欢乐而生,为欢乐而死。”
“让我的名字在任何人心里都不要唤起悲哀。”
这些一直鼓舞着我的字字句句,此时此刻又映现在我脑际。
伏契克,这英雄的名字,对我国四五十岁的人来说并不陌生。他在希特勒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后,勇敢地从事地下反抗活动。后来不幸被捕,在狱中写下了震撼世界的《绞刑架下的报告》。这本书五十年代初已被译成中文,在我国青少年中广泛流传。去年初秋,我怀着与当年阅读《绞刑架下的报告》时同样激动的心情,参观了伏契克就义的地方。
这是座落在西柏林西北郊普勒岭湖畔的监狱。为了纪念在法西斯暴政下被害的人们,战后这座曾被法西斯用于行刑的牢房被完整地保存下来。牢房前建起一座花岗石的纪念碑,上面刻着“献给1933—1945年法西斯专政下的受害者”字样。碑的右侧有个略低于人的石龛,里面存放着从各个法西斯集中营收集来的泥土。如今这里绿草如茵,纪念碑前置放着一簇簇鲜艳的红玫瑰。
1943年6月9日,意识到自己即将被解押去“帝国”处决的伏契克,写完了《绞刑架下的报告》最后一页。第二天,他就被押往德国,送到鲍茨的牢狱。8月25日,伏契克在柏林法庭上面对敌人的威逼,英勇不屈,正义凛然地进行了无畏的斗争。法西斯法官理屈词穷,匆匆地以莫须有的罪名判处他死刑。法西斯法庭不敢在审判记录中留下伏契克的片言只语。但是,与伏契克同时受审的另一个捷克人柳德米拉·芭拉佳幸存下来了。战后,她追忆起伏契克在法庭上的斗争:整个审判从上午九时进行到十二时零五分,伏契克一一驳斥了法西斯审判官的荒谬控告。在宣判前,伏契克慷慨陈词:“现在你们即将对我做出宣判……这个判决不外乎处我以死刑。但我早已对你们作出了判决:法西斯主义必败。生命属于人们,未来属于共产主义!”
次日清晨,伏契克被押往普勒岭监狱。8月最后的一天,伏契克在给他的姐妹们的信中写道:“即使砍掉一个人的头,也不能使这个人变得渺小。我真诚地希望你们,在我死后不要怀着悲哀,而是带着欢乐想念我……。”这是伏契克一生中留下的最后一封信。
9月初,普勒岭监狱的外墙在空袭中被炸毁,监狱侧翼着火了,不少囚徒跑出来。惊慌失措的法西斯当局下令将这里已判死刑的政治犯立即处决。初秋的柏林之夜,凉风袭人。隆隆的炸弹声连绵不断,阵阵闪光不时划破夜空。9月7日夜幕降临,法西斯刽子手在惨淡的烛光下开始了一场血腥的屠杀。这个牢房内的八个绞刑架被分别用黑纸板隔成一个个小间,每批八人同时被处以绞刑。仅两天内就有一百八十六人被绞死。伏契克是在9月8日英勇就义的。一位名叫鲁道尔夫·贝德利希的人曾和伏契克囚禁在同一牢房内,他清晰地记得,伏契克被宣判死刑后押回牢房时泰然自若,好象压根儿没事那样。临刑前夜他非常安详,从容地对贝德利希说:“我们懂得我们为何而死。我们的死将带来美好的未来。”次日清晨约五时,突然进来两个看守人员,取下伏契克的镣铐,要他脱下身上唯一的一件衬衣。伏契克被带走前向贝德利希伸出手说:“向同志们问好!”这慷慨就义前的最后一句话,使人对他走向绞刑架的情景留下英雄、悲壮的想象……
参观过这个纪念地后,我又翻阅伏契克1943年3月28日在狱中写给他夫人的一封信,想起他倾注了真实、纯朴的感情写下的感人至深的话语:
“我还记得在风和日丽的时节,我们象孩子般手挽手在河畔漫步。看来我们重温这一美好旧梦的希望已很渺茫。
……你知道,我多么热爱自然风景,煦丽的阳光和狂风暴雨!我多么冀望自己象小鸟在蔚蓝色的天空中翱翔,象云朵在天际漂荡,象流浪者走遍天涯海角。但是多年以来我却和命运的树根一样生活在地下。这些树根不好看,泛黄色,周围是菌和阴暗。不过,地面上的绿树正是借它以维持生存。任凭强劲的暴风也刮不倒深根的大树。这就是树根引以为骄傲的。而我,我就是树根。我从来没有因为在地下而悻然,我决不会因而抱恨终身。我已经尽力为之,并且心甘情愿地克尽我的职责。……借我们以生存的绿树将会开花结果,生长一代又一代新人……他们也许能说出我要说而没能说出的话,而且说的比我要说的更好。”
这是何等崇高的胸怀啊!我一遍又一遍地读着这封信,我想,伏契克在狱中写下的那些回忆过去、憧憬未来的书信,在法庭上正义凛然的斗争,以及就义前从容不迫的音容,不正是他或以笔迹或以行动留下的第二部《绞刑架下的报告》吗?


第7版()
专栏:

二次大战中惊心动魄的密码战
严瑞池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通信保密和密码破译的斗争十分激烈。美英都出版过专著,透露过这方面的一些情况。就几个重大战役来看,密码破译对这些战役的胜败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不列颠战役 1940年6月,希特勒占领法国。7月,希特勒制定了从海上入侵英国的“海狮”计划,企图依靠空军数量上的优势,先消灭英国空军,夺取制空权,然后渡海登陆。英国空军总司令道丁通过密息情报,了解到德国人的意图,并具体掌握了每次德国空军空袭的计划,采取了以少量战斗机冲散或攻击德国空军轰炸机群的战术,保存实力,避免决战,把己方飞机的损失减少到最小程度,大量消耗德国空军的力量。德国人由于未能消灭英国空军,一再推迟渡海登陆计划,后又为进攻苏联,将空军东调,不得不放弃“海狮”计划。
大西洋之战 二次大战初期,伪装商船的德国袭击舰“大西洋”号缴获了英国海军部颁发的“商船密本”。德国人从译出的商船密报中,掌握了同盟国商船的行踪,使用潜艇攻击商船。盟国商船的损失急剧增加,仅1941年3、4、5三个月,被德国潜艇击中的船只就达一百四十二艘。美国当时拥有探测德国潜艇通信的大西洋高频测向站弧形网,能够发现潜艇。1944年6月4日,美国海军在法属西非布兰科角附近以深水炸弹击中正在水下航行的德国“U—505”潜艇,俘获受伤的潜艇,缴获了艇上的密本、密表、密码机及密钥表。德国潜艇部队密码的失落,使它此后的活动计划暴露无遗。同盟国在密息情报的帮助下,在欧洲战场结束战争以前的十一个月中(1944年6月—1945年5月),击沉德国潜艇近三百艘,打败了德国的潜艇战。
偷袭珍珠港 1941年12月7日,日本飞机偷袭珍珠港,美国太平洋舰队损失惨重。造成珍珠港被袭的原因很多,美国最大的教训是疏于戒备。在珍珠港事件前,日本尽量推迟同美国外交谈判的破裂时间,日本最后通牒的递交时间也比开战时间晚五十五分钟。而在攻击前三小时又五十分钟,美国通过破译密码就知道了通牒的内容,但因麻痹而未采取防备措施,因而吃了大亏。这是破译虽取得成果,但未被重视的少数实例之一。
中途岛海战 1942年春,美、日双方为争夺中、西太平洋区域的控制权展开了激烈的斗争。美军的破译人员从破译日军的密码电报中,得知“AF”将是日军下一个攻击目标。“AF”是哪里?破译人员绞尽脑汁,查对了各种资料,发现“AF”就是中途岛。为了证实这一点,美国太平洋舰队通信情报负责人罗彻福特指示中途岛守军以明码拍发一份佯报,说中途岛上“淡水蒸馏器发生故障,不能使用”。严密监视日方通信的美军情报人员,两天后收到日军情报部门报告“AF”缺乏淡水的电报。谜终于解开了,“AF”就是中途岛。5月20日,日本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山本五十六发布了作战命令,但是山本有所不知,他从旗舰“大和号”上发出的这些电报,均被美军无线电技术侦察单位截获和破译,美国对日本方面的编队、指挥官、舰船、航线以及攻击时间了如指掌。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尼米兹集中了所能集中的力量,包括航空母舰“企业号”、“大黄蜂号”和“约克城号”,埋伏在中途岛东北约三百海里的代号为“幸运点”的阵位。6月4日,日本舰队驶入中途岛附近海域。美国鱼雷轰炸机立即分批轮番攻击,先后击沉日本航空母舰“赤城号”、“加贺号”、“苍龙号”、“飞龙号”等四艘,击毁大批舰载机,迫使山本放弃对中途岛的进攻。
击落山本五十六座机1943年春,太平洋战争的战局对日军越来越不利,日军被赶出了瓜达卡纳尔群岛,补给线受到盟军空军的袭扰,前线部队陷入困境。日本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山本五十六海军大将为了亲自掌握战局,决定前往位于南太平洋珊瑚海的所罗门群岛进行视察。关于山本视察日程的绝密电报被美军破译。4月17日下午,美军所罗门地区航空部队指挥官米彻尔海军少将,召集有关人员详细研究伏击计划,决定派出十八架战斗机拦截山本座机。4月18日上午八时正,山本一行的飞机编队按预定时间起飞,一个多小时后,双方机群在布干维尔岛附近的上空相遇。美军朗菲尔中尉及其僚机飞行员巴伯用长时间的、猛烈的火力向座机射击。一瞬间,山本座机的右发动机着火,接着右翼爆炸起火,随后机翼脱落,下坠在布干维尔岛上的密林中。(附图片)
为争夺中、西太平洋的控制权,美、日展开剧烈争斗。图为美机在攻击日舰


第7版()
专栏:

沙加掠影
陶国臣
沙加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七个酋长国之一。
一踏上它的土地,简直象进了烤箱,烈日炎炎,沙海莽莽。我们赶紧钻进汽车。汽车的空调煞有介事地呼呼直叫,但却无凉意。
沙加市区很美,有风格各异的新楼阁和办公大楼,还有特意保留下来的棕叶顶房屋。整个城市建筑呈现淡雅的色调:米黄、乳白、浅蓝、淡绿等。
经过“统治者广场”时,导游告诉我们,几年前那里的一棵大树被劈成两半,居民们痛心疾首地要求当局对这棵惨遭厄运的树有所表示。于是,一座荫护着一株假树的纪念碑很快便拔地而起。在这里,人们对树木是多么珍惜啊!
公路两旁,到处可见怒放的鲜花和绿油油的青草。而就在这些娇生惯养的花草旁边,却是一片广袤无际的沙漠。在不远的地方有几棵叫不上名字的树,墩墩实实地挺立着,它们和那些花儿、青草一起在那里默默地受着赤日的洗礼和热浪的冲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然而也恰恰是它们,给了这无垠的荒漠以斑斑点点的绿色和盎然生机。它们是大自然的骄子,也是美化这荒原的勇士。
我们的车朝着油井废气燃起的两条几十米高的火舌驰去。那奔突的火焰柱,象冲天的旋风。在距火炬不远的一家工厂的外面,有一只骆驼平心静气地趴卧在露天,仰着头,望着火,慢腾腾地咀嚼着。它曾是当地主要的交通运输工具,自从被汽车顶替之后,它只能在孩子们赛骆驼时才能一显昔日的威风。如今,这位昔日的运输能手,是在坐享阳光的恩赐,还是在回味往日的艰辛呢?
触景生情,感慨良深。归途,同行的一位记者不无诗意地说:“沙洲起绿岛,荒漠建花城,不容易啊!”我望着车外的繁花绿草,打心里感谢它们净化着空间,美化着大地。然而,我更敬佩那些为绿草繁花洒下了无数汗水的人们。


第7版()
专栏:世界艺苑

点点斑斑皆成画
魏崴
8月31日在中国美术馆开幕的《法国近代艺术展览》上,展出了丰富多彩的美术作品。有肖像画、静物画、风景画以及青铜雕塑等,反映了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的法国印象派、立体派和野兽派等流派的艺术风格和发展过程,其中包括莫奈和毕加索等对现代绘画有过重大影响的著名艺术家的作品。《井边的妇女》(下图)是新印象派画家西涅克(1863—1935)1892年的作品。他常以海岸风光为绘画题材,画面的形象由五彩缤纷的色点组成,被称为“点描法”。因其重要的特征是表现光的色彩、光的辉亮和抖动,有人又叫它“光彩派”。《井边的妇女》以金黄、天蓝和绿色为三种主要表现色,以细密的色点组成对比强烈而又简洁的色区,表现了一种静谧和平的生活气氛。


第7版()
专栏:

有视力和触觉的机器人
在美国汽车城底特律的一间“厂房”里,人们睁大着好奇的眼睛观看两个机器人为汽车发动机安装油泵。一个机器人沿传送带移动着,用“眼睛”(摄像机)搜寻传送来的各种铸件,很快拣出一个零件,并把它安装在油泵底部。另一个机器人正在为油泵安装齿轮。它的“眼睛”奇怪地长在手臂上。它先把第一个齿轮固定在轴套中,再找另外一个对准安装,但装上后两个齿轮啮合得不好。机器人手腕上的传感器立即“觉察到”了这点,马上着手扭动调整,直到两个齿轮丝丝入扣、传动自如方才罢手。整个安装过程犹如两名熟练工人在操作。
这是在底特律举行的第九届机器人展出表演会上的情景。这两个机器人是由阿代普特工程技术公司制造的。以往的生产型机器人(或称机械手)只能在同一地方,机械地拿取和安装同一规格的零部件,如果零部件不在固定位置上,它们就“抓瞎”了。而现在这种有“视力”和“触觉”的机器人,不仅可以安装,还可以辨认、挑选和调整零部件。如果需要它做另一项新的装配工作,只要重编程序就行。要是给机器人更换各种不同的“手”,它们即可完成各种不同的任务。
 ·李江·


第7版()
专栏:域外拾零

因纽特人的困境
唐若水
随着现代文明的渗入,聚居在加拿大北部沿海一些终年冰天雪地村庄里的因纽特人(旧称爱斯基摩人),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古老的猎刀已让位于新的猎枪,机动雪橇取代了狗橇,传统的“卡亚克”(一种小舟)也“演变”成了今天的摩托艇,而且电视也已进入了千家万户,把偏僻的幢幢冰屋与繁华的世界紧紧连在一起。
可是,近年来当地因纽特人的处境却日益艰难。一些西方国家为了使不断减少的海豹免于灭绝,联合起来对加拿大的“猎豹业”进行声势浩大的抵制运动,海豹皮的价格已从原先的三十三美元下跌至今天的四美元(而且要有幸卖得掉)!而出售海豹皮是当地因纽特人谋生的最主要手段。
由于海豹皮成了不值钱的“垃圾货”,豹皮市场便日趋萧条,因纽特人也逐渐失去了这个主要的经济来源。在潘奈顿村,三分之二的成年人成了无事可干的“失业者”。一位优秀的猎手曼塔那决定另辟蹊径去打短工,否则便无法养活妻子和六个孩子。据统计,该村因纽特人有十三户背井离乡,破天荒地进城去谋生了,眼下村里大多数猎人饥寒交迫,依靠政府救济度日。虽然有些因纽特人仍在猎豹,但目的却只是为了把海豹肉当作食品(海豹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铁质和维生素A,是因纽特人不可缺少的“传统食品”),而不是为了海豹皮。一位老猎人不无伤感地说,“今天傻瓜才去卖海豹皮呢,还不够子弹钱!”因纽特妇女几乎个个都是制革能手,但今天,庭院中很少见到女人们在操劳。她们说,“卖皮太得不偿失了,还不如在家看电视!”
此外,出于国际上的压力,加拿大政府对因纽特人的“第二产业”——捕鲸业也作了限制,明文规定了每个村子每年的最高捕鲸数。这使本来就穷的因纽特人更是捉襟见肘。
因失业和贫穷引起的沮丧感象乌云似的笼罩在原先乐观豪放的因纽特人头上。虽然因纽特人传统上是严禁酗酒的,但现在却有不少男人借酒消愁,甚至还有人开始吸毒,殴打妻子出气的现象也层出不穷。于是,加拿大已有人向政府提出质问:“海豹固然应该保护,但谁来保护我们的因纽特人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