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9月30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

祝贺你,亲爱的故乡
——献给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三十周年
赛福鼎·艾则孜
序曲祝贺你,我亲爱的故乡,采来鲜花一束,双手向你献上。光辉的成就来之不易啊,斗争的岁月要永志不忘。
共命运美丽的家乡象一座葱茏的花园,自古以来遐迩驰名的祖国边疆。苍茫大地,健儿们鹰隼般矫健,驰骋着骏马,活跃在草原山岗。持节的张骞曾受到隆重的款待,人们拥抱他,紧贴住炽热的胸膛。“欢迎您,中原的使者,请上坐!”餐布上摆满了肴馔珍馐,美酒佳酿。东土和西域是情同骨肉的兄弟,在相互学习中补短取长。龟兹乐在长安响遏行云,杜康酒在高昌散发醇香。英雄们并肩筑起铜墙铁壁,刀剑盾牌闪烁着耀眼的寒光。来犯者遭到了迎头痛击,伏尸遍野,魂飞魄丧。屈原和李白象烛天的火炬,西域人吟诵着他们的华章;黄河的涛声欢腾澎湃,也传来对马合木德和优素甫的赞扬。胼手?足在一起把绿洲开拓,兄弟共同用汗水浇灌戈壁洪荒。不仅为自己,也为让别人分享,文明的硕果从丝路传播到远方。
胜利黑暗和野蛮笼罩着往昔的岁月,帝王伯克的皮鞭飞舞在人民头上。痛苦呻吟的百姓终于盼到了这天,伊里奇·列宁给人类指明了方向。忍无可忍的各族人民揭竿而起,用炮声宣告了暴政的灭亡。共产党率领的铁流所向无敌,胜利的凯歌回荡在中原和边疆。正义的闪电象雪亮的利剑,把专制的乌云一扫而光。温暖了企盼光明的人们的心灵,向东方眺望光辉灿烂的朝阳。佩带着梅花的中原少女,绽开笑颜欢呼这鲜红的太阳;在举国欢腾的盛大庆典里,翩翩起舞着于阗的姑娘。
欢庆故乡,今天你已是另一种形象:浑身充满活力,脸上焕发容光。英俊豪迈的小伙,俊俏活泼的少女,为你建起林立的高楼,巍峨的殿堂。三十年前,你刚睡进黄金的摇篮,象婴儿在襁褓中幸福地成长。慈祥的母爱促使你健康地发育,今天,大家为你长大成人欢庆举觞。怎能不为你高兴,亲爱的故乡!对你的祝贺来自四面八方。此刻我向你献上这束鲜花,献上一个儿子对母亲祝福的衷肠。花束上还带着晶莹的露珠,露珠映射着朝晖——希望的光芒。我们这一代未能完成的事业,在英雄的下一代手中定会如愿以偿。他们是崭新的一代,气宇轩昂,他们将写下一页页崭新的历史篇章。智慧勇敢,他们是斗争的英雄歌手,理想在他们胸中汹涌激荡。骄傲吧,为你的时代,为你的后辈,欢笑吧,为你的成就,为你的理想。希望的星辰在你面前熠熠闪耀,笑得眯起眼睛,心中无限欢畅。过去的三十年是胜利的岁月,你为自己赢得了巨大的荣光。同心同德创造更加光辉的未来,是你十三个儿女共同的义务和愿望。让美好的希望展翅飞翔吧,你掌握了自己的命运,道路宽广。迈开矫健的步伐走向明天,每一步足迹都会有鲜花怒放。
尾声哦,洒客*,请将酒杯斟满,在这幸福的时刻怎能不饮个欢畅。来,朋友,请举起你的金樽,干杯!为了喜庆,为了明天,为了我们的理想!
1985年9月,北京
〔王一之译〕
*洒客:维吾尔语原为Saki,意为斟酒人、把盏者。——译者注。


第8版()
专栏:

送给你一束沙枣花
——献给塔里木的开拓者
李幼容
每想到塔里木,我就想起那飘香的沙枣,想起那些曾经赴汤蹈火、南征北战的老南泥湾人——光荣的三五九旅英雄和他们的后代——今日的新疆兵团战士,中国西部的拓荒者!
今年5月,正是沙枣吐香的季节,我来到了塔里木西部边缘的叶尔羌河畔的军垦农场。在场部会议室里,我看到了一束盛开的沙枣花,它插在满是锦旗的洁白的墙壁上,虽然仅有几枝,却已使满室浓香了,场长笑着告诉我:“噢,这束沙枣花,是今早我们欢迎北京农学院来的几位大学生,把它插在这儿的!你看我们拓荒者的队伍不是在壮大吗?中国西部是大有可为的啊!”说完,他自豪而爽朗地大笑起来。
他又用手指着窗外说:“看,他们正跟老战士学歌呢!”歌声从窗口飘了进来:
“……不敬你香奶茶,
不敬你哈密瓜,
敬一杯雪山水,
盛满了知心话:
来吧来吧,年轻的朋友亲
爱的同志们,
我们热情地欢迎你——
送给你一束沙枣花!……”
听着听着,我的心不能平静了。这首《送给你一束沙枣花》的歌,不正是二十年前我们在塔里木腹地军垦农场欢迎上海支边青年时写的吗?我的思绪不禁飞回1964年那个沸腾的日子。那也是沙枣花飘香的5月,我们兵团文工团的创作人员到塔里木农场深入生活,正赶上数万名上海知识青年听了王震将军的报告后,在老南泥湾人的感召下,成群结队地涌向塔里木来。在阿克苏,在阿拉尔,在塔里木的所有军垦农场里都可以看到那些青春的笑脸、活跃的身影。当时,我站在老战士的队列里,摇动着沙枣花束,欢迎这远方而来的革命兄弟姐妹,我的心和震天响的手鼓声、唢呐声一起跳动着,欢腾着。眼前这些朝气蓬勃的年轻人,个个身穿没有领章帽徽的军装,肩背军用挎包,那上面绣着的“建设边疆,保卫边疆”的八个金字在阳光下格外耀眼。他们那形象,那风采,多象一棵棵绿叶金花的沙枣树!我激动极了,急忙抽出笔来,在手掌心上写下了《送给你一束沙枣花》歌词的最初诗行……
“……塔里木安下家,
绿洲把根扎,
要学沙枣抗风沙,
青春花开香天涯……
来吧来吧,年轻的朋友……
送给你一束沙枣花!”
在塔里木,我遇到了一位老南泥湾人,他是个即将离休的师长,已经在塔里木度过了三十六个春秋。说起沙枣,他充满了深情:“这可是个芳香而勇敢的开拓者,在风沙戈壁滩上,在盐碱窝里,它都能深深地扎根,那密密的枝叶迎着风沙生长,而且还把芳香的鲜花和累累的果实献给人们……”
说起农场战士,老师长更是亲切而充满了感情:“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这是被外国探险家诅咒的‘死亡之海’、视为畏途的‘生命禁区’。英国的斯坦因,瑞典的斯文海定都没能涉足这里,而我们的部队1949年进疆后,便冒着风雪酷寒,忍着疲劳饥渴,从阿克苏长驱直入,横穿塔里木,胜利地到达了那遥遥相对的边城和田,第一次揭开了塔里木那神秘而恐怖的面纱。从那时起,我们也就在这叶尔羌河畔扎营屯垦,建起了第一批军垦农场。对,说起这个,我又想起那件关于沙枣林的故事来了。”老师长点燃一支莫合烟吸了一口。望着窗外的沙枣林,便陷入了动情的追忆之中。
“……记得那年部队离开阿克苏时,我的房东维吾尔族老大娘阿依汗,抹去了留在眼角的最后一滴悲苦的奴隶眼泪,爽快地提起从‘巴依’(奴隶主)家收回的半袋沙枣,悄悄地在每个战士的挎包里塞了一把,这是奴隶翻身后的第一次胜利果实啊,她舍不得吃,给了我们。行军路上,战士们发现了挎包里的沙枣,问我该怎样处理?我说:‘大家用它来充饥吧,以胜利完成这次任务的实际行动来报答老大娘的疼爱。’可是,在断粮两天的情况下,大家也都没舍得吃一颗。就这样,一直精心地保存了两三年,等到在这里建设农场时,才全部拿了出来,播种到这戈壁滩上。你看,那一排排青绿青绿的沙枣防风林……”
老师长掐熄了烟蒂,取下墙上的沙枣花,无限深情地说:“有了它,风沙被击退了,农场才开拓了出来。在第一次大丰收的那年,我们特意派人给阿依汗大娘送去了两大坛甘美醇香的沙枣酒。……”
我望着老师长手中那束沙枣花,眼里映出一个纯朴而倔强的开拓者的形象:呵,那是我们的农垦战士!我愿不时地摇着沙枣花束向远方召唤——
“来吧,送给你一束沙枣花!”


第8版()
专栏:

避暑山庄的蒙古包
冯秀娟
如果登临承德避暑山庄西北部山峦,俯视浅草如毯、乔灌丛生的万树园,就会看到一架架散置于碧草绿树中的白色蒙古包,在阳光照耀下,犹如一颗颗白蘑,耸立于草毯之上。这就是承德市文物局根据中国清代乾隆时期避暑山庄万树园蒙古包形制重新复修的大、中、小型蒙古包,共计三十一架。此外,还有西洋房四座,四柱三间木结构牌楼一座。
这些蒙古包,虽与清代蒙古包形制相同,实际上却具有现代化的设备。它们均是砖木结构,顶复岩棉保温被和白色帆布,包内设有空调、暖气和现代化的卫生间。
大型蒙古包史称黄御幄,原是皇帝的临时金銮殿。前有门厅,后带抱厦。包内顶部有中国传统工艺的二龙戏珠木雕透刻藻井。藻井四周天花灯具按北斗七星二十八宿方位布置。包中有四棵沥粉贴金盘龙玉柱。四壁贴有紫棕底色、金黄色“万字不到头”图案的金属壁纸,并有对开四角棂花窗。地面铺设新型硬木席纹地板。上首是仿楠木雕刻须弥台,上置皇帝宝座等文物。这架蒙古包金碧辉煌,富丽壮观。历史上乾隆、嘉庆两帝曾在这里接见扈从王公大臣、蒙古各部台吉、西北各少数民族首领、西藏六世班禅、台湾生番头目以及缅甸、安南、南掌、朝鲜、英吉利等国使节,从而使万树园蒙古包成为清代乾嘉时期京城以外“安塞固疆、怀柔远人”的重要活动场所之一。现在这里作为多功能会议厅和游艺厅。
中型蒙古包和西洋房,历史上是扈从王公大臣、少数民族头领和外国使节候旨、候驾之处。现在分别作为会议厅,酒吧间,少数民族用品、工艺美术品、旅游纪念品销售部和冷饮食品部。
小型蒙古包作为客房,富有强烈的民族色彩和生活气息。包顶是红色的天窗,红色的伞股梁,象征着艳阳高照和阳光四射;蓝色的天棚象征着朗朗蓝天;绿壁则象征着广漠无垠的草原。悬挂壁毯的雕花屏风把居室和卫生间隔开。居室中,地铺条毡和圆形地毯。上置双屉软床、条案、壁橱等红木家俱。
另设餐厅,经营中国清代皇家宫廷食品和蒙族风味食品。全部工作人员着民族服装服务,能用汉、英、日等语言简单会话。


第8版()
专栏:

吐鲁番的羊儿肥了
于书恒一顶彩绣小帽,那是草原的花儿开了;两只有神的眼睛,跟小城一起微笑。一根钢丝,串起了千里迢迢;一支牧歌,在炭火上燎烤。熟了,脆了,香了,新鲜小吃招来热闹,谁都想亲口尝尝,那醇香的民族味道。偌大的一个市场舞台,插进一曲新疆小调,题目就是——吐鲁番的羊儿肥了……


第8版()
专栏:大地漫笔

唱具有民族特色的歌
音乐表演,不排除仿效和学习外国演员的风格,唱得好,格调高,听众自然也欢迎。但是,一味醉心于仿效,为外国之味之声所倾倒,就可能丢掉我们固有的民族特色和表演风格。
据报道:天津市歌舞团的歌唱演员于淑珍、杨德富等,一直坚持唱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歌(包括民歌),到外地演出也如此,演出效果,并不逊色。看来,演什么,唱什么,不在于充斥舞台的洋味,也不在衣饰表演上的花梢,而在于用自己真正的艺术去打动观众的心扉。
邓颖超同志在给蒋大为同志的一封信中说:“要唱具有民族特色和人民大众所喜爱的歌,作一名优秀的人民的好歌唱家”。邓大姐在这里强调的“民族特色”和“人民大众所喜爱的歌”,值得我们深思。
杨连仲


第8版()
专栏:大地漫笔

学历高不如学历低?
由于工作关系,我常接触一些中小学领导。当他们谈起各种学历的教师在工作中表现时,不少人流露出这样一种看法:本科不如大专,大专不如中专,中专不如老高。这些领导人何以产生这种看法呢?经了解,原来是从对工作的所谓不同态度得出的。学历高的,早晨不早来,下班不晚走,教案写得不细……再进一步了解,发现一些领导说的“刺头”,也多是学历高的教师。
一般说来,学历高的教师,文化水平与业务能力,较学历低的教师要高一些、强一些。因而他们理解教材就快些,这样,自然他们在教学方面花的时间也少些。我想,学校领导评价教师好坏,不应只看坐办公室的时间长短,也应到课堂里去看看,到学生中听听反映。以在校时间长短来评价一个教师工作的优劣,是片面的。
一些学历高的教师,往往在会上会下对学校工作或领导提意见谈看法。因此,他们在一些领导眼里就不那么“老实”、“温顺”。这里也就反映出这些领导人自己的文化水平和思想水平了,不知这些同志可曾反躬自问一番?
张寿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