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9月22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胸怀博大 远见卓识
——访老革命家黄克诚
本报记者 魏亚南
9月18日,党的十二届四中全会召开期间,记者随唐棣华同志(黄克诚夫人)前往医院拜访了党内深负众望、受人爱戴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黄克诚。
请求引退心切情真
路上,唐棣华同志告诉我:
“黄老因病不能出席这次党的代表会议,但这几天他十分兴奋,身体恢复和精神之好连医生都感到吃惊。”原来,自今年初以来,黄老因患肺功能衰弱,手术以后一直住在医院里。病中,他仍然保持着关心国内外大事的老习惯,每天都要听广播,听秘书给他读报纸文件。这次党代表会议前,他听说党中央决定不失时机地加快中央领导机构新老交替的进程,于今年5月给陈云和胡耀邦两同志写了一份请退报告。报告说:“……我对按照干部‘四化’方针和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的原则,进一步实现中央领导机构成员的新老交替这一重大决策,表示衷心的拥护。使年高体弱的同志逐渐退出第一线,选拔优秀的年轻同志走上各级领导岗位,特别是加快党的中央领导核心年轻化的进程,这是我久有的心愿。听到在今年9月召开的党的全国代表会议上将进一步决定这个关系到党和国家根本利益的大事的消息,我由衷的高兴!我现年已八十三岁,身体不好,又双目失明,已经失去了正常的工作条件。事实上有相当一段时间,我已经无力过问职责范围内的事情了。身负党和人民的重托,而不能尽职尽责地去工作,心中深感不安。因此,我再次恳请中央批准我从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常委、第二书记的职位上退下来,尽快由优秀的年富力强的同志来承担这一领导工作。”党中央同意了他的请求,实现了他的宿愿,怎能不令他兴奋呢!
黄老在病房里接见我们,记者紧握黄老的手,向这位老革命家问候和致意。黄老穿一身深蓝色中山服,脚上是一双黑布鞋,面容清癯,态度和蔼、安详地坐在有扶手、可以活动的椅子上。他两眼看不见人,却尽量循着声音把脸朝向我们,听我说明来意,连连点头说:“你来访问我,谢谢你呀。”亲切的话语,使人深受感动。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记者请他就不再担任领导职务这件事谈谈感想,黄老操着浓重的湖南口音说:“党中央批准了我的请求,还特别发了给我的致敬信,我感谢党。我老了,今年八十三岁,再过十几天就进入八十四了。俗话说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找我自去。这么老才退是不适当的,早就该退了,还是那些年纪比我轻、又在担任实职领导工作的一批领导同志自动请退,值得钦佩。”
黄老一向主张,党内要有一个退休制度,除了保留少数必不可少、德高望重、能够继续胜任领导工作的老同志之外,其他同志到了年纪就应该退。早在五十年代,他主持军委工作,制订军官服役条例时,就已注意到领导干部将会面临的新老交替的问题,首先在军内提出部队干部到了一定年限,如不能再提升,就要转业或退休。
记者问,为什么一定要这样做呢?
黄老说:“按照马列主义观点,新陈代谢是宇宙间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老了不退下来,新的就上不去,党的事业就会受到损害。老的让位于新的,完全合乎党、国家和人民的最高利益和长远利益,也是共产党人服从事物发展客观规律,实事求是按马列主义原则办事的表现。这次党代会要促进中央领导层的新老交替,使党的事业保持旺盛的活力,具有组织建设上的战略意义。我完全拥护。”
黄老特别提到:“我要求退休,不是今天八十三了才提出来的,党的十二大之前,我就当面向中央领导同志提出不再担任领导职务的请求。”“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是黄老一贯的思想。黄老1923年参加革命,1925年入党,是人民军队的杰出将领和最早上井冈山的老革命家之一,为党、为国家、为人民军队建设立下了不朽的功勋。解放后,曾担任中央书记处书记、军委秘书长、国防部第一副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等重要职务。1959年在庐山会议被错误地定为“彭德怀、黄克诚、张闻天、周小舟反党集团”成员,撤销了党内外一切职务。“文化大革命”中又遭到林彪、“四人帮”的打击和迫害,整整二十年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但他始终保持着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和高度的革命责任感。1979年,党中央刚刚为他恢复名誉,补选为中央委员,并被选举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书记,他就在一次同陈云同志的谈话中,提到了党内干部老化的问题。他还向胡耀邦、宋任穷等领导同志建议,培养、选拔年轻的、有文化的、经过锻炼和考验的新干部进入领导机构,并逐步提拔到领导岗位。他对记者说:“我从‘四人帮’的班房里一出来,就感到这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老化不是办法,要及时考虑解决,使新干部有个锻炼和接班的时间。”
对于邓小平同志提出的领导干部的“四化”要求,他非常赞同,一遇机会就广为宣传,并以身示范,几次向党中央提出不再担任领导职务的请求。在他主持中纪委工作酝酿常委名单时,他就提出,除中央提议的常委之外,六十岁以上的委员一律不再进常委班子。去年,他又告诉王鹤寿同志:“我年纪大了,身体不济,中纪委的事情由你们作主办,不必向我请示报告了。”
重国求才,选好接班人
当然,黄老并不主张老干部一退了事,而是一定要选好接班人,这是一个能不能把革命进行到底的重要问题。那么,怎样才算选好接班人呢?黄老认为:“不可能设想百分之百都选得准。十个人中有七八个选得好,胜任领导工作,就算是成功的。对新干部的要求切忌不切实际,还要在实践中考验嘛。”
记者反映,有人感到选拔优秀年轻干部难。黄老的回答是:“关键看是不是真正重国求才,哪有真求贤而无人才的道理!”他甚至认为:不注重选拔接班人,将会误党误国,实际就是对党和人民的犯罪。
黄老指出:“这几年,党为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做了大量工作,现在明摆着的问题是新干部要上来,老干部应当退位。非常可喜的是,今天党内已经有一大批老干部带了这个头。”他相信中央领导机构经过这次新老交替的调整,全党一定会出现一个人才辈出、能上能下的新局面。对即将担任领导职务的新干部,黄老话语谆谆地请记者转致他的祝贺与希望:“希望他们戒骄戒躁,努力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既献身于党和人民的事业,就不要怕犯错误,只要不是为了个人,出了点毛病也是可以原谅的。”他还祝愿退下来的老同志,愉快地度过晚年,并要做到活到老学到老,严于律己。时刻不忘党、国家和人民的最高利益。黄老指出:“功高德厚,受人尊重是常情,越是这样,老干部越要自重。如果觉得自己无官一身轻便放松对自己的要求,热衷于游山玩水,兴师动众,劳民伤财,那就不好了。因为我们国家和人民还不富裕,正在艰苦奋斗搞建设,我们应该以四化大业为重,继续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黄老越说越有劲,使我也忘记了他是一位病未痊愈的老人。若不是医生提醒黄老需要休息了,我还不知道时间已经过去一个小时了。于是,记者只好别情依依地再次握起这位老革命家的手道别,祝他健康长寿。


第4版()
专栏:

当代农民的风格和襟怀
——来自辽宁灾区的报告
新华社记者 张民华
在和风、雹、洪灾的搏斗中,辽宁灾区人民显示了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团结互助的襟怀。
灾害没分界救灾同样没分界
今年汛期,辽河近四百公里长的干流两岸,大堤多次出现漏水、滑坡,加上沿河流域渍涝日重,辽河全线十分吃紧。在严重的灾害面前,两岸的千家万户摆脱了狭隘的地域观念,做到无灾支援有灾,轻灾支援重灾,重灾确保抢险,抢险不分界线,使行将出险的地段一次又一次化险为夷,辽河大堤干线没有出现一次决口。
8月7日晚,不断上涨的辽河水在新民县羊草沟突然鼓开一处排灌闸的坝墙。警报一响,邻近各村几百人都赶来抢险。离羊草沟十多里的小孤家子村农民听到消息,也纷纷把自家盛粮食的麻袋、塑料袋腾出来,集中了二百多条连夜送到出险的坝上。
“辽中县瓜茄岗子村辽河大堤严重漏水!”消息传到毗邻的台安县西佛、桓洞等乡,上百名农民放下家里的农活赶去帮助固堤。瓜茄岗子村地处辽河西岸,由于直通县城的公路桥引桥被水冲断,辽中县的抢险队不能很快赶来,险情仍在发展。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一千多名台安县民工赶来了,经过两个县群众的合力奋战,险情排除了,大堤安然无恙。辽中县的同志对赶来支援的台安县同志表示感谢。得到的回答是:“你们的险情就是我们的险情。灾害没有分界,救灾也同样没有分界。”
钱是人挣的,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是金钱买不来的
在辽宁洪涝灾区,人们请求为当地的运输专业户们记功。人们说:“平日里,汽车就是他们的命根子,可险情一出现,他们不光豁上车,还豁上了自己的性命!”
8月22日早晨,太子河大坝突然决口,滚滚急流扑向海城市高坨子镇。这个镇小马村的客运专业户陈丕芝听到消息后,立即迎着洪水将车开到了小河口。车一停,他敞开车门猛喊:“请老弱病残乡亲们在这里上车,我把你们送到安全地方去,不收钱!”登上车的乡亲们噙着热泪连连说:“这是救命车啊!”这一天,他往返三次,救出二百多名遇险群众。
丹东市郊区九连城镇是多次遭受暴雨、台风袭击的重灾区。抗灾期间,全镇一百三十五名运输专业户全部投入抗洪抢险。九连城村的潘福财刚从险区接出一批乡亲,妻子匆匆赶来了:“咱家进水了,东西也冲走了,你快回家看看!”潘福财答道:“救人更要紧哪!”便头也不回地驱车而去。
二十多天里,这些运输专业户始终坚持在抗洪救灾第一线,撇家舍业,救出上万名遇险的群众,而没有要任何报酬。他们认为,钱是人挣的,而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是金钱买不来的。
他们心里有大算盘
常听人讲,农民的心里都打的是自己的“小九九”。但在灾区采访过程中,记者了解了广大农民心里的“大算盘”,看到了他们的广阔襟怀。
有谁忍心自己扒堤淹没即将到手的庄稼?又有谁肯亲手毁掉千辛万苦修筑起来的水利工程?但是当全局需要的时候,辽宁灾区的农民都做到了。为了保证辽河大堤抢险取土的需要,辽中、新民等县的农民亲手毁掉了硕果累累的瓜园,让出了满畦碧绿的菜地。有的人还主动把已经夯实的房基土挖开,运到坝上。当凤城县二号坝大面积脱坡却又无处取土时,当地群众纷纷扒倒自家的院墙、献出了刚刚买来准备建新房的砖头、石料,装上草袋,筑进大堤。
受到党中央、国务院慰问团表扬的台安县农民,为了全局利益,在辽河流域的各县里最早扒开了七十九条小套堤和七条规划套堤,以十一万亩庄稼的绝收赢得了辽河泄洪速度的加快和水位的降低。紧接着,在下游连续出险、大坝告急的关头,他们又毅然关闭了小柳河上的四十多个排水闸的闸门,用自己四十万亩高产田的严重渍涝减轻了下游盘锦市区和辽河油田的压力。


第4版()
专栏:

革命英雄主义的最强音 开展理想教育的好教材
张亚平烈士生前录音带出版发行
据新华社上海9月21日电 (记者孙洪祥)在老山边防前线英勇献身的张亚平烈士的生前录音磁带,已由上海有声读物公司出版公开发行。这盘磁带上录有烈士进入前沿阵地前给他父母、家乡父老的话和他唱的歌。
6月23日,《人民日报》和一些省、市报纸刊登了新华社播发的张亚平烈士生前录音带震撼上海青年心的消息。这一消息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各地读者纷纷来信表达他们对烈士的崇敬心情和向烈士学习的坚强决心。辽宁省锦西市一位名叫韩青的高中毕业生给张亚平父母写信说:“我是一个高考落榜的青年,很是苦闷、颓丧。当我看到张亚平的事迹后,我感到羞愧万分。我在这样安宁的环境下,竟然为自己哀叹,不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安宁生活,整日在百无聊赖中度过。我要给亚平烈士,给为了我们现在的安宁而不惜流血牺牲的勇士们深深地鞠一躬,表表我这个不争气的人的心灵。”
广大读者认为,张亚平烈士的事迹体现了当代中国青年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生活的诚挚感情和勇于献身的革命精神,是当前开展理想教育的生动教材。他们迫切要求听一听那充满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的时代最强音。据张亚平烈士故乡青浦县大盈乡人民政府反映,两个多月来,上海市已有一百多个单位到该乡联系借放烈士录音磁带,有些单位还组织党员到烈士家乡听录音和举行新党员入党宣誓仪式。
国防部部长张爱萍对上海有声读物公司出版发行张亚平烈士录音带《震撼心灵的歌》、云南边疆演讲报告团录音磁带《保边疆,献青春》十分赞赏。他在最近听取这家公司的有关情况汇报后题词:“让英雄事迹传遍全中国!”“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保卫新中国!”


第4版()
专栏:

天津市离休老干部安度晚年
新华社天津9月21日电 (记者马杰)中共天津市委老干部局从政治上和生活上关心离休干部,使他们愉快地安度晚年。
近五年来,天津市已有两万一千名老干部相继离休,占全市老干部总数的60%。他们中的多数人都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参加革命工作的。各区、局共建立了八十九个离休干部管理机构,配备了专职工作人员,定期组织离休干部看文件、听形势报告、参加必要的会议。工作人员还把有关文件送到一些年老多病、行动不便的老同志家里,使他们及时了解党的方针政策。离休干部可以到分散在全市的四百三十七个离休干部活动室看报纸,借阅图书和参加游艺活动。
各区、县、局为离休干部配备了二百一十辆专用汽车,以方便他们看病、开会等活动之用。在指定的医院里,有为离休干部设立的二百四十多张病床,有关方面还定期组织医务人员为离休干部检查身体。近三年来,全市已为离休干部新建住房十一万四千平方米。


第4版()
专栏:

牢记党的宗旨 不计个人得失
右玉县党政干部为民谋利
据新华社太原9月20日电 (记者王文亮、张怀京)“干部真心实意帮助农民致富,自己却辛苦多得利少”。这是山西省右玉县广大农民对全县许多党政干部的夸赞。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右玉县的党政干部把帮助农民致富,作为自己的中心任务和崇高职责,尽心竭力做好。县委书记袁浩基为了寻求高速稳步正确的农业发展战略方针,拜访农民群众,请教专家教授,翻阅历史资料,徒步考察苍头河,两上东部山区实地调查矿产资源,经过多次考察研究,为全县提出了“种草种树,发展畜牧,促进农副,尽快致富”的十六字方针,使右玉农民尽快地富、长远地富走上了科学的道路。县长姚焕斗为了全县种草业、畜牧业的发展,不辞劳苦上内蒙古,学习种草养畜和畜产品加工的先进经验;为了开发利用沙棘资源,给农民新开致富门路,风尘仆仆下山东,内引外联办起年产四千吨的沙棘饮料生产线。经委副主任胡喜顺为了发展乡镇煤矿,亲自参加煤田普查、矿井选点,参与设计任务书和开采计划的起草工作,跑上跑下办理审批手续。办公经费紧缺,他从家里拿出八百元垫资。在他的带领下,今年全县新开井口十八个,使全县的乡镇煤矿由去年的二座发展到二十座,为经济振兴打开了突破口。
在干部带领和帮助下,右玉县建成为“塞上绿洲”。但是,这里的干部却从来不伸手向国家和人民索取任何过高的报酬,仍然过着艰苦的生活。


第4版()
专栏:

新加坡总理李光耀离京赴大连参观访问
赵紫阳总理到国宾馆同贵宾话别
新华社北京9月21日电 新加坡总理李光耀和夫人今天上午由陪同团团长、电子工业部部长李铁映陪同离开北京前往大连参观访问。
国务院总理赵紫阳上午在李光耀总理临行前到国宾馆与他话别。
赵总理说,李光耀总理的这次访问标志着我们两国的经济合作进入了新阶段,这就是说,要在多种领域进行多种方式的合作。他说,李光耀总理向我们提出了很好的建议,这对我们有很大的帮助。李光耀对赵紫阳说:“我是中国的朋友,我应该以诚相待。”他说,他相信中国的发展、进步和繁荣不仅对中国,而且对亚洲,特别是对新加坡所在的东南亚都是有益的。
李光耀总理和夫人中午到达大连时,在机场受到辽宁省副省长白立忱、大连市市长魏富海等的欢迎。
下午,他们参观了大连港。晚上,白立忱副省长、魏富海市长举行宴会欢迎新加坡贵宾。


第4版()
专栏:

万里会见晏阳初博士
新华社北京9月21日电 国务院副总理万里今天下午在中南海紫光阁会见了菲律宾国际乡村建设学院董事长晏阳初博士一行。


第4版()
专栏:

胡启立会见贝宁人民革命党休假团
新华社北京9月21日电 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胡启立今天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由贝宁人民革命党中央委员、政府新闻与通讯部长乌杜·阿里率领的贝宁人民革命党休假团。
胡启立在会见时介绍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情况。他说,中国的改革是按照党的路线进行的,不会改变中国的社会主义性质;改革完成后,中国仍然搞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而不会象某些西方宣传所说的那样要完全搞市场经济;中国清醒地看到,由于实行开放政策,资本主义的影响会渗透进来,为此我们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来抵制资产阶级的影响。
阿里说,中国的建设成就给休假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休假团看到中国在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会见后,胡启立设晚宴招待阿里一行。
阿里一行是应中国共产党的邀请于9月5日抵京来我国休假访问的。


第4版()
专栏:

“老八路”的新贡献
今年7月下旬,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发出了表彰优秀离休干部的通报。其中一位受表彰的,是北京军区某军政治部原副主任董庆瑞。这位“老八路”,现在成了河北大学的模范教师。
1979年秋,董庆瑞离休迁居保定,不愿过舒适的生活,挥笔写下“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的条幅后,来到离干休所五里远的河北大学,向校领导表述愿当教师助手。学校领导通过了解,决定请他担任马列主义教研室的兼职党史课教师。
从此,老董风雨无阻地步行到河北大学教研室“上班”。有时赶不上吃早饭,他就买两根油条边走边吃。好多次他身体不舒服也坚持去讲课。
为了把课讲好,董庆瑞以当年上战场的拚搏精神,常常钻研问题、查阅资料和编写教案到深夜。他每年都要自费一百多元,订阅《党史研究》、《历史知识》等二十多种刊物和报纸,从中获取知识,丰富讲课内容。他经常和军内外十多所学校或研究单位联系,了解党史研究动态,索取教学参考资料,使党史教学搞得更加准确、生动、深刻。他虚心向教学丰富的老师学习,注意取长补短。五年多来,他先后听过河北大学教授、讲师讲授的古代汉语、历史等十多门课程。在讲课中每当遇到疑难问题,他就登门找马列主义教研室副主任、党史组组长苏旭求教。北京召开全国党史资料征集会议和党史学会年会,老董请求领导批准后,星夜赶到北京参加。他白天一场不拉地认真听报告,晚上又戴着老花镜埋头整理笔记。紧张的学习,使他血压升高,头昏目眩,同来的老师劝他休息,他说“机会难得”,依然坚持在会场上凝神听讲。1983年,学校让董庆瑞编写中共党史讲义“文化大革命”一章。老董深入到河北蠡县的城乡作社会调查,用大量生动、真实的材料,论证“文化大革命”是使历史倒退的一场悲剧,帮助一些学生澄清了对“文革”要一分为二等模糊认识。此外,他编写的一些教学实施方案,还被南京工学院、西北大学等院校列为教学参考资料。
董庆瑞为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讲道德、守纪律的人才,十分重视针对学生的思想脉搏,进行共产主义理想教育,让青年们懂得“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道理。有个时期,有的学生受某些不健康思想的影响,认为为共产主义奋斗太“渺茫”,讲实惠才“现实”。董庆瑞把历史与现实中为共产主义理想英勇献身的英雄事迹整理出来向学生介绍,并且运用部队做思想工作的传统经验和学生交朋友,谈心交心,循循善诱,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办法,使青年们树立起正确的目标。
董庆瑞患有轻度脑血管硬化和冠心病。前几年,学校领导只分配他担任一个系的课,但他再三恳求多教几个系。如今,他已给六个系的千余名学生讲过党史课,讲课时间达五百多个小时。有的“同行”老师病了,他便主动代课。学校为感谢董庆瑞,决定按月给他发讲课酬金,他却坚决谢绝;学校要让他享受老师们应有的一些生活优待,他恳切地说,人民已给了我一份薪金,我不能再要第二份。他始终未领过一次报酬。许多学生感动地说:“董老师不但向我们传授党史知识,还用共产主义思想火花照亮我们的心灵。”为了表彰董庆瑞的高尚品德,河北大学师生员工一致评他为“为人师表的模范教师”。
叶旭林 刘洪伟


第4版()
专栏:

他们受到嘉奖
——记22次特快列车乘务员英勇排险的事迹
8月11日夜里,一列由上海到北京的22次特快列车由上海站准点始发了。在沪宁线上,列车风掣电驰划破夜空呼啸着前进。行至石圹湾至洛社途中,11号车厢突然传出恶臭的气味。正在清扫的列车员张新龙猛然抬起头来,瞧见车厢顶部全夜灯两侧在冒烟。
他立即跑到配电室准备切断电源,可门紧闭着,门锁的钥匙是检车员保管的!
他又跑去找检车员,检车员于昌连闻讯后跟他一起跑到配电室。
打开配电室,室内浓烟滚滚,于昌连果断地切断电源。
张新龙从12车厢提来消火器,此时,配电柜上端窜出了半尺多高的火舌……
火光就是命令,张新龙毫不犹豫地拉动列车紧急制动阀。
消火器白沫喷向火苗。
这时,送水员、空调班长、列车长、乘警、空调乘务员都赶到11号车厢。
飞速行驰的列车停了。一场火灾被扑灭了,列车得救了,一百二十多名旅客安然无恙。从紧急制动停车到开车,仅用了十七分钟。
在列车长指挥下,灭火、疏散旅客、清扫后旅客重新乘坐,22次列车充分发挥“三乘一体”的作用:列车、餐车人员、检车乘务人员、乘警等通力合作,团结一致,英勇果断,为排除险情、维持秩序、保证安全运行作出了贡献。
最近,铁道部北京铁路局发出通报,嘉奖了这个战斗集体——北京列车段京沪三组全体乘务员(包括检车员、乘警等)。
辛姜


第4版()
专栏:

方毅会见日本客人
据新华社北京9月21日电 国务委员方毅今天在人民大会堂会见由东京理科大学工学部教授玉井康胜率领的日本煤炭利用技术访华团。中国科学院院长卢嘉锡会见时在座。


第4版()
专栏:

陈慕华会见斯里兰卡中央银行行长
据新华社北京9月21日电 国务委员兼中国人民银行行长陈慕华今天在这里会见并宴请了斯里兰卡中央银行行长拉萨普特拉姆一行四人。斯里兰卡驻华大使萨马拉辛哈参加会见和宴请。


第4版()
专栏:

张劲夫会见伊朗经济代表团
新华社北京9月21日电 国务委员张劲夫今天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由工业部副部长加姆西迪率领的伊朗经济代表团。
宾主就发展两国间的经济合作、贸易和技术交流进行了友好的交谈。
代表团是应经贸部的邀请于9月12日抵京对我国进行友好访问的。


第4版()
专栏:

美国中文《国际日报》发行人
李亚频在台北被捕
新华社北京9月20日电 据报道,在美国洛杉矶出版的中文报纸《国际日报》发行人李亚频9月17日在台北被捕,递交“军法处”侦办。
她是在回台湾探亲和休养期间被捕的。
台湾“警备总司令部”宣布的罪名是,她“不断发表有利于中共的违法言论”,“明显触犯‘惩治叛乱条例’”。
李亚频现年六十二岁,原籍广东省梅县,1982年从台湾去美国定居。
台湾“警备总司令部”声称,李亚频在美国经常与中共使馆人员接触,利用她主持的《国际日报》,以专栏、社论、新闻等方式,不断鼓吹台湾应与中共和谈,建立通商、通邮、通航的关系,散播失败主义思想,打击“政府”威信,“为中共的统战阴谋推波助澜”。
根据台湾“惩治叛乱条例”,如李亚频罪名成立,将判入狱七年以至死刑。
另据香港《文汇报》记者自美国洛杉矶报道,李亚频的女儿、《国际日报》总经理陈英17日向记者发表谈话说:“台湾警备总司令部以《国际日报》为共产党宣传为理由拘捕家母,这是莫须有的罪名。我们是美国报纸,是客观理性的。我们采用路透社、法新社、美联社、合众社的电讯报道台湾海峡两岸的新闻,不同的是我们以中文出版。台湾的指控完全没有根据,应该合理合情合法地将李亚频释放。”


第4版()
专栏:

邓颖超在中南海会见老朋友、菲律宾国际乡村建设学院董事长晏阳初博士一行。 新华社记者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