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9月20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各国舆论高度评价中共一系列重要会议
埃及和沙特报纸发表评论
  中国领导机构改革独一无二
本报开罗9月19日专电 记者王士芳、安国章报道,中东一些国家报纸重视中共高层机构人事变动,认为这是“一次大胆行动,旨在向党输入新鲜血液和思想”,以确保经济改革持续发展。
埃及《金字塔报》今天在国际版发表消息说,中国实行高龄领导人离休制具有很大的历史意义,这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一次实践,从而保证了新的经济政策的连续性。
《埃及新闻》报指出,中国领导机构的改革,在共产党国家中是“独一无二的”,终身制被打破了,年轻干部进入领导机构,“将加速中国经济的现代化进程”。
沙特阿拉伯《阿拉伯新闻报》以《中国的变化》为题发表述评说,中国领导层的年轻化使党的领导机构能不断的增加新生力量。述评说,在中国农村进行的经济改革,“已使农村人民的生活条件和方式发生了明显的看得见的变化”,目前正在进行第二阶段的城市经济改革。
  南通社认为中国走上新的起点
  共同社说节制增长将推进改革
本报讯 各国通讯社和报纸驻北京记者纷纷报道了中共全国代表会议的开幕,对胡耀邦的开幕词和赵紫阳的说明表示十分重视,并作出了评价。
南通社的报道说,这次代表会议对全国的经济和政治生活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认为“随着新的一代在党和国家各级领导机构中接班,中国已走上了一个新的进步的起点。近日来全国的普遍精神状况,特别是政治情况显得十分平静,说明政治上高度团结,人们对工作十分关心,人民群众情绪高涨。”
日本共同社认为,“值得注意”的是七五计划确定的目标“相当有节制”。时事社说,这种节制是“为推进改革创造条件”,“确保一个稳定的社会和经济环境”。
美国《华盛顿时报》发表的题为《北京的人事变动预示着变化时代的到来》的新闻分析说,“现在改革很可能会更迅速地向前推进”,“加速现代化各个阶段的试验步伐”。《华尔街日报》的文章认为,七五计划旨在巩固实行的改革,“对西方人来说,这项计划很可能提供许多机会”。
委内瑞拉舆论界普遍认为中共许多老一代领导人辞职“为党的最高领导机构的年轻化开辟道路,有助于加速完成经济改革和现代化任务。”
智利《信使报》社论说,中共新老交替将“为迅速地实现社会经济变革打开畅通的道路”。
巴西《圣保罗报》说,年老的领导辞去职务“使改革路线得到加强”。
纽约各界华人普遍认为
  中国人事调整是一大好事
本报讯 据《美洲华侨日报》18日报道,纽约各界华人对中共领导成员的调整反应强烈,普遍认为这是好事情,表明国家政治稳定,将使国家管理工作更有效率。
在美国定居的前国民党将领宋希濂听到消息后,第一个反应就是认为这是好事情。他说这表明了国家的政治稳定,老的可以放心下去,提拔新的上来,新陈代谢,使得国家的管理工作更有效率。
纽约市立大学亚洲系主任唐德刚教授说,这是“大家所期望的好事”,证明中国干部的“四化”能够一步一步地发展。他曾访问中国,对“第二梯队”的年轻领导“印象极好”,他说,这批四五十岁的专业知识分子,都有新思想,由他们上来接班,对中国来说是件好事。
纽约大学政治系教授熊玠说,这次调整可能预示中国现行政策在今后得到更加彻底的贯彻执行,不会有什么大的改变。
在亨特大学任教二十多年的伍承祖教授认为,能够让年轻人出来是件好事,并说他在访华期间看到不少在位的老资格干部自动退休,表现出“以国家民族大义为重的精神”,理解国家改革的重要性。他对此感到宽慰与感动。


第6版()
专栏:

  新加坡的腾飞
  王鲲
新加坡是一个仅有二百五十万人口、六百一十多平方公里的国家,多年来经济腾飞,跃居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前列,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这的确是十分了不起的事情。
新加坡不仅在六十年代、七十年代经济发展速度快,年平均增长率超过西方国家;而且在西方国家经济处于危机或刚走上复苏的1981年、1982年和1983年,尽管新加坡深受影响,但其经济年平均增长率也分别达到9.9%、6.3%和7.9%。1984年的经济增长率仍然保持在8.2%的水平,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一万四千五百九十五新元,人均收入一万二千三百五十三新元,且从出口所赚取的外汇多达一百四十六亿新元。目前,新加坡已成为世界上第三大石油加工中心;世界上有数的电子计算机和电子工业中心;东南亚地区重要航空中心,有三十六条航线经过这里,沟通着四十四个国家和七十二个城市;也是世界第一流的金融中心,至少有一百一十四个外国银行在此开展广泛业务;由于有现代化的会议设施,它被列为世界第六大国际会议中心;因为气候条件好,自然环境清洁美丽,它还成了各国旅游者的乐园。
新加坡之所以能崛起、能腾飞、能取得长期的巨大成就,主要是它的政府根据自己国家的情况,采取了符合本国实际的政策,走自己的发展道路。在腾飞过程中新加坡积累了一定的宝贵经验。
新加坡很注意利用本国的优势,比如拥有先进设施的港口、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有着技术水平较高的人民等;它也注意克服自身的弱点,比如资本不足,市场狭小等。因此,大力发展和扩大出口,“以出口推动经济发展”。它在很大程度上依赖西方市场,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约占其外贸总额的40%以上,其中美国又是它的最主要的出口市场。
新加坡主要以吸引外国私人直接投资的方式来吸引外资。外国私人直接投资同新加坡所借外债的比例为:九十八比二。从新加坡的情况看,它所吸引的外国私人直接投资,有利于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有利于建立本国的新兴工业部门。独立二十年来,它着重于公共建筑的投资;工业、特别是制造业的大规模发展;旅游业的兴建;重要国际金融的创建;先进运输、通讯事业的设立;巨额存款和外汇储备的积累,使本国经济具备许多优势。
当然,人们也注意到,自从今年年初以来,新加坡经济遇到了不少的困难。第一季度经济增长率仅仅2.7%,第二季度竟然出现负增长率,甚至还有继续放慢速度的趋势。
这究竟是什么缘故呢?从外部来看,主要是由于国际市场萎缩。比如,美国经济增长放慢直接影响新加坡的制造业,美国电子计算机工业不景气,也使新加坡的电子工业受到打击;又如,国际性航运业不景气,影响新加坡的航运营业额;而国际石油价格下降,也对新加坡不利。从国内分析,目前新加坡正处于经济重新组合,某些措施导致生产率的增长低于工资与其他营业成本的增长,造成产品成本高昂,削弱了竞争的能力;此外,建筑业情况不佳,地产房屋业市场萧条,也影响银行和金融公司。
面临着以上种种困难,新加坡政府正在采取对策,力图逐步加以克服。首先是抓紧提高生产力,减少税收,降低生产成本;再就是进一步发挥本国优势,开拓服务业和制造业的新领域;另外,还注重开阔国外新市场,为产品打开新的销路。由于新加坡长期高速度发展,经济上有着雄厚的基础,外汇储备相当丰富,人们对它的前景仍保持着“谨慎乐观”的态度。李光耀总理曾经说过:新加坡“将在两三年内恢复其竞争力”。(附图片)
  图为新加坡街景。


第6版()
专栏:短评

  南非当局侵略安哥拉的新罪行
南非大批军队在空军的支持下于9月16日再次发动对安哥拉的袭击,深入安哥拉内地进行骚扰和破坏。这是南非当局践踏国际法准则、明目张胆地侵犯安哥拉领土主权的粗暴行动,是它犯下的又一侵略罪行。中国人民对此表示愤慨和谴责。
今年以来,南非种族主义政权变本加厉地侵犯邻国。先是出动武装对博茨瓦纳首都进行突然袭击,造成数十人死伤;继而又接二连三地武装袭击安哥拉。此次入侵是在三个月内对安哥拉进行的第二次武装挑衅;它还支持莫桑比克、津巴布韦和安哥拉国内的反政府分子,进行颠覆活动。这一连串的事实表明,南非当局是南部非洲动乱的根源。
南非种族主义政权对邻国的侵略和颠覆,并不表明它的强大,而是反映它的虚弱。目前南非人民反对种族主义制度的斗争如火如荼,纳米比亚人民要求独立的呼声日益强烈,南非当局四面楚歌,十分孤立。它满以为加强对内镇压和对外侵略就可以摆脱困境,其实,只能适得其反,镇压只能激起更强烈的反抗。而且世界人民是站在反抗侵略、反对暴政的非洲人民一边,南非当局的胡作非为完全是徒劳的。


第6版()
专栏:

  许多国家谴责南非再次入侵安哥拉
综合新华社消息:南非当局借口追击西南非洲人民组织游击队,再次派军队入侵安哥拉,在世界上引起强烈愤慨和关注。许多国家纷纷谴责南非当局这一新罪行,要求南非立即从安哥拉撤军。
津巴布韦外交部9月17日发表声明,强烈谴责南非当局16日派遣部队大举入侵安哥拉的罪行。
声明指出:“这种侵略行径再次证明,南非比勒陀利亚政权一心要在整个南部非洲挑起战火,使局势动荡不安。”
声明呼吁整个国际社会,特别是西方国家,在所有方面孤立南非,对其实行经济制裁,迫使南非当局立即无条件地从安哥拉撤军。
声明重申,津巴布韦支持西南非洲人民组织争取纳米比亚独立的斗争。
巴西外长奥拉沃·塞图巴尔16日强烈谴责南非军队对安哥拉的入侵,并表示巴西不能容忍南非政权的侵略行径。
瑞典外交大臣布德斯特伦18日打电报给安哥拉外交部长,谴责南非最近对安哥拉发动的军事进攻。电报说,瑞典对南非向安哥拉发动新的军事进攻“感到震惊”,这是“对国际法的公然践踏”。
法国对外关系部发言人17日发表声明说,法国谴责南非当局武装入侵安哥拉。
葡萄牙总统拉马略·埃亚内斯18日打电报给安哥拉总统若泽·爱德华·多斯桑托斯,强烈谴责南非军队最近侵入安哥拉。埃亚内斯在电报中说,南非军队的入侵是“对安哥拉人民共和国主权的侵犯”。
美国18日敦促南非立即从安哥拉撤军,并呼吁纳米比亚和安哥拉边界地区的所有各方克制它们的行动。
美国国务院发言人伯纳德·卡尔布在记者招待会上说,使用武力,即使是自卫行动,也必须合情合理和与它受到的威胁程度相适应,“我们没理由相信南非面临这种威胁”。
他强调,“南非留在纳米比亚是非法的,这是美国政府和国际社会的一贯立场。”


第6版()
专栏:

  民柬部队在马德望重创越军坦克部队
本报曼谷9月19日专电 记者周修庆、刘爱成报道:泰国陆军占他武里府和达叻府边防军代表巴迪·参亚库上校,今天在记者招待会上说,8月31日凌晨四时,民柬抵抗力量大约四百人在马德望省西南十号公路附近袭击越军一支坦克部队,经过半小时的激战,打死越军一百二十七人,打伤二百二十名,摧毁了一批坦克。
泰国陆军代表纳罗敦少将在记者招待会上揭露,越南侵略军最近向柬埔寨增兵,运入各种军事物资,并在柬埔寨境内加紧军事调动,准备在旱季发动攻势。他说,越军从金边向马德望省拉达纳蒙增派了三千人,还向暹粒、奥多棉吉等地区增调军队和重武器。


第6版()
专栏:

  贝鲁特又发生武装冲突
  特里波利两派民兵进行巷战
新华社贝鲁特9月17日电 黎巴嫩首都贝鲁特经过三天的相对平静之后,东区的基督教派民兵和西区的穆斯林民兵今天上午又爆发了武装冲突。
冲突双方动用了大炮等重武器,冲突从东西区交界的绿线扩大到南郊和阿莱山区的村庄。数枚火箭还击中了在巴卜达的总统府大门、花园和接待室,使这座建筑遭到一些破坏,但未造成人员的伤亡。
双方的炮火在达成第四次停火协议后停熄了,但在东西区之间的绿线一带战斗还没有停止。东、西区之间的所有通道仍然关闭着。
新华社贝鲁特9月18日电 黎巴嫩北部城市特里波利的两派穆斯林民兵今天上午在该市蔬菜市场、粮食市场和居民区爆发了巷战,有八人在巷战中被打死。
亲叙利亚的阿拉伯民主党民兵和支持阿拉法特的伊斯兰统一运动民兵之间的武装冲突已经连续进行了三天。在三天的冲突中共有五十人死亡,一百二十五人受伤。
在贝鲁特,西区的穆斯林民兵和东区的基督教派民兵之间继续相互进行炮击。位于东区的国防部大楼被山区的德鲁兹民兵的火箭击中。东、西区之间的通道仍然关闭着。


第6版()
专栏:

  江南事件委员会主席发表声明
  要求美国政府追查江南事件元凶
新华社纽约9月18日电 旧金山消息:江南事件委员会主席王灵智在获悉美国当局逮捕和指控台湾“竹联帮”分子谋杀江南(刘宜良)和贩毒等的消息后,17日发表声明指出,这是美国联邦政府一年来首次对涉嫌杀害江南的凶手提出控诉,但起诉书却回避江南命案的关键人物汪希苓、吴敦,并把陈启礼列为共谋犯而非被告。
王灵智在声明中表示,江南事件委员会经过了一年的努力,终于得到了联邦政府公开对谋杀江南的嫌疑犯提出控诉。但是,他觉得很奇怪,控诉书中何以不提谋杀者侵犯江南人权的事实,而且对几个重要人物没有提出控诉。
王灵智指出,台湾当局的审判并没有抓住元凶。从江南事件证明,在美国的华人受到台湾情报人员的监视及恐吓,里根总统应该尽力保障在美华人的言论自由和生命安全。
王灵智表示,江南事件委员会将继续为找寻谋杀江南的真正凶手而努力。他们还将致力于要求台湾当局对江南家属作出道歉和赔偿。
江南的遗孀崔蓉芝表示,美国当局逮捕“竹联帮”分子的时机令她感到“非常奇怪”。她认为,联邦调查局既然已掌握了“竹联帮”分子在美国的犯罪证据,他们当然应当受到法律的制裁。她希望美国司法机关在审理此案时,能更深入地发掘出一些在台湾审理江南案时不为人知的事实,并公诸于世,使此案的真相大白。


第6版()
专栏:

  加拿大总理接见我人大代表团
新华社渥太华9月17日电 加拿大总理布莱恩·马尔罗尼今天下午在议会大厦会见了由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王任重率领的中国人大代表团,对代表团访问加拿大表示热烈的欢迎。
马尔罗尼总理说,两国领导人的互访大大加强了加中两国的友好关系。他希望加中两国在经济、商业、文化和两国人民之间建立更广泛的接触。
王任重副委员长向马尔罗尼转达了李先念主席和赵紫阳总理对他的问候并希望马尔罗尼总理在明年春天百花盛开时访问中国。
王任重副委员长希望两国不仅要发展贸易,而且也要增强两国在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方面的交流。
据新华社渥太华9月18日电 (记者熊昌义)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任重率领的中国人大代表团结束了对加拿大的访问,今天上午离开这里前往华盛顿。加拿大众议院副议长斯蒂文·帕普洛斯基前往渥太华国际机场为中国人大代表团送行。


第6版()
专栏:

  民主德国领导人接见我政协代表团
据新华社柏林9月16日电 (记者邢桂敏)德国统一社会党政治局委员、民主德国人民议院主席团主席辛德曼今天在这里接见由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委刘宁一率领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表团全体成员。
辛德曼在会见时说,民主德国人民对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怀有真挚的感情。正是这种感情把民主德国和中国联系在一起,共同为社会主义和维护世界和平而斗争。
据新华社柏林9月17日电 (记者邢桂敏)德国统一社会党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赫尔曼今天在这里会见由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委刘宁一率领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表团全体成员,并同他们进行了亲切友好的谈话。
赫尔曼在会见时赞扬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并高度评价民主德国和中国关系近几年取得的积极发展。他表示,民主德国愿意进一步发展同中国各个方面的友好合作关系。
刘宁一在谈话中介绍了中国对内对外政策,尤其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取得的进展情况。
据新华社柏林9月16日电 (记者邢桂敏)为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委刘宁一率领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表团访问民主德国,中国驻民主德国大使马叙生今晚在大使馆举行答谢宴会。
德国统一社会党政治局委员、民主德国人民议院主席团主席辛德曼,民主德国全国阵线全国委员会主席科尔迪茨和社会各界知名人士应邀出席宴会。
据新华社柏林9月19日电 (记者邢桂敏)由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委刘宁一率领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表团今天结束了对民主德国的友好访问,离开这里回国。
民主德国全国阵线全国委员会主席科尔迪茨和中国驻民主德国大使马叙生今天到机场送行。


第6版()
专栏:

  人民日报总编辑李庄访问南斯拉夫
本报贝尔格莱德9月18日电 人民日报总编辑李庄应南斯拉夫《政治报》社长阿·巴科切维奇的邀请,于今天下午到达贝尔格莱德,对南斯拉夫进行为期九天的访问。


第6版()
专栏:

  胡坤在梅纽因国际小提琴比赛中获大奖
据新华社巴黎9月18日电 (记者吴葆璋)二十二岁的中国小提琴手胡坤今晚在这里的梅纽因国际小提琴协奏曲级的比赛中获得“巴黎市大奖”。这是中国小提琴家在这类比赛中首次荣获“大奖”。
除“大奖”外,胡坤还在古典音乐级和独奏音乐级等比赛中获得三项奖。


第6版()
专栏:巴基斯坦通讯

  沿喀喇昆仑公路旅行
  本报记者 史宗星
  五、吊中国筑路烈士陵园
巴—中友协分会的成立大会刚散,友协的领导成员便和我们一起乘车奔向“中国烈士陵园”。分会主席阿巴斯颇动情地说:“当友谊之花盛开的时候,不能忘记当初用鲜血浇灌鲜花的人们,我们要去看看他们。”
在修建喀喇昆仑公路的日子里,有八十八位中国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他们的鲜血就渗透在“友谊公路”的路基上。
陵园位于吉尔吉特东北十多公里处,背靠拉卡波什雪峰,前临喀喇昆仑公路,是这一带最美丽和最肥沃的一片土地。
进入陵园,一座纪念碑肃穆耸立。碑体两丈多高,呈乳白色,中国式造型。碑的正面工整地镌刻着:
中国援助巴基斯坦建设公路
光荣牺牲同志之墓
1978年6月
纪念碑的后面便是墓地,分为均匀的四片。墓冢为混凝土所砌。墓前各立一块高约半米的碑石,上面用中文刻着烈士的名字。无论是墓还是碑,均排列得整整齐齐。
陵园守护人阿里·玛达特老人,六十岁了。从陵园建成的那一天起,他就在这里与中国烈士们日夜为伴。负责陵园绿化的是位中年人。陵园内高大茂盛的松柏树和整齐美丽的花草告诉我们,这位花工在中国烈士安息的地方洒下了不少汗水。
据介绍,不论假日还是平时,凭吊者总是络绎不绝。这天下午,我们遇到了吉尔吉特男子中学的副校长,他带着妻子和四个孩子绕墓地转一圈,又转一圈,久久不愿离去。记者迎上去请他谈点什么,他深情地望着墓地只说了一句:“这些中国兄弟,值得人们永远敬佩和纪念。”
六、深刻的变化
同行的小单同志是相隔七年后旧地重游,一路上他不停地作着介绍:“这些树是公路通车那年栽的,现在都这么高了!”“庄稼普遍比过去长得好。”“这家旅馆是新盖的。”“过去这里哪有这么多新房子!”他兴奋地为大家讲述着喀喇昆仑公路沿线发生的明显变化。
同北部地区专员交谈时,专员深情地对我们说:“喀喇昆仑公路的建成,使我们这个地区结束了与世隔绝的状态。现在,我们不仅与内地连成一气,同中国的往来也方便多了。通过边境贸易进口的中国货物,可以一直运到卡拉奇,内地的物资也能及时送到我们手里。”他还谈到,自公路通车后,有些世世代代务农的群众转向经商,在公路沿线开办了不少旅馆、饭馆、商店和修理厂。旅游业也兴旺起来,特别是到了夏季,有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旅游者沿着公路来到这里,登山、野营和观赏雪景。吉尔吉特每年接待的游客总数,同这个小城的总人口已不相上下。
从吉尔吉特的市面上不难看出,这个过去连盐巴、火柴都供应不足的小城,如今被注入了某些现代的气息。从家用电器、照相机、彩色胶卷,到
“可口可乐”、牛仔裤,都可随时买到。小汽车和摩托车在大街上往来穿梭,来自西方国家和日本的游客从旅馆里出出进进。连当地一些年青人的穿着打扮也不比卡拉奇的青年人逊色。
从吉尔吉特继续北上,行车仅两小时就到了游者向往的洪扎。而过去,这段路程有如“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而今,喀喇昆仑公路沟通了它与外部的联系,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在洪扎河的两岸,梯田层层,禾黍茁壮。小麦正在黄梢,麦穗沉甸甸的。当地的官员对我们说,由于用上了内地运来的化肥和良种,这里的粮食产量正逐年增长。
观看了世界著名的帕托拉大冰川的壮观景象后,我们在附近的古尔米特村住了一晚。由于交通工具的原因,我们旅行到一个叫帕苏的村庄就停止了前进,那里离喀喇昆仑公路的终点红其拉甫山口尚有一百二十公里。一步之差,无缘谋面,不免有些遗憾。但是我们这次旅行的基本目的已经达到,这就是深切体会到中巴两国人民亲密友谊的力量是足以战胜一切困难的。(续完)(附图片)
  图为中国烈士陵园纪念碑。 本报记者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