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9月19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世界舆论认为中国揭开了历史新篇章
  指出中国现代化和经济改革的基础将进一步巩固
本报讯 第三世界、西欧、日本、美国等许多国家的报纸和通讯社认为中共四中全会和全国代表会议揭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中国现代化和经济改革的基础将进一步巩固。
泰国《中华日报》17日发表评论说,中国领导机构进行的“举世瞩目”的调整,“说明了近几年来培养第三梯队的工作已取得了良好成就,这对于确保现代化政策的连续性是非常重要的决策”。《曼谷邮报》同日发表评论认为,中国领导层恢复活力,将有助于推进改革,改革的速度将会更快。
拉美社16日报道四中全会的消息说,这次人事变动是中国政治领导班子十年来最大的一次调整,是“在经济改革、对外开放和现代化计划中取得的一次辉煌胜利,因为它为忠实于这一战略的中国新一代领导人打开了权力机构的大门。”阿根廷、巴西、智利、委内瑞拉、厄瓜多尔、哥斯达黎加和古巴等国的报纸和通讯社也突出报道和评论中共四中全会局部调整人事的决定,认为是为经济改革、对外开放和现代化计划深入开展打开畅通的道路。
埃及报纸指出,中共中央六十四名成员的引退,“为中央委员会向年轻化过渡打开大门,并将加速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步伐”(《消息报》)。“中国所发生的变化,是中共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变化”(《金字塔报》)。
多哥洛美电台16日在报道四中全会的决定时说,中共一百多名老干部今天退休,使“中国面貌焕然一新”。尼日利亚国家电台同日的报道认为,这是“给较年轻的人让路,使他们能加速实现中国经济现代化的任务”。
刚果电台16日报道说,中国人事调整是“使党的干部年轻化运动中的一个重大阶段,随之而来的将是加快中国经济和社会的改革”。
南斯拉夫《政治报》17日报道说,中共十二届四中全会“再次证明中国共产党同全国人民一道,决心进行巨大的改革”。罗马尼亚、匈牙利、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和苏联各报都报道了中共四中全会的决定。
法国《世界报》17日发表文章认为,中共四中全会的决定“揭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结束了干部终身制的状态”,有利于促进中国现代化的进程。
英国《金融时报》16日的文章说,中共全国代表会议可能成为使中国的务实主义政策延续下去的“里程碑”。
芬兰各大报纸17日发表文章普遍认为,中国领导机构的重大调整,是为了确保中国领导人制定的经济改革路线继续下去而采取的“重要和必不可少的步骤”。
联邦德国《世界报》的报道认为,中国调整领导机构“人数多得惊人”,进一步证明中国政权的“巩固”。
日本《朝日新闻》17日报道说,中国共产党的很多老干部确实将退出拥有最大实权的中央委员会,年富力强而又具有专业知识的有能力的专家型领导人将进入中央委员会,“中国现代化路线的基础将进一步得到巩固”。
澳大利亚《悉尼先驱晨报》和《时代报》17日发表的消息说,一批中国高级领导人为比较年轻的、受过较好教育的领导人让路,这是一个“惊人之举”,它“将改变中国领导层的面貌”。
美联社17日说,中共全国代表会议将为实现新老交替“采取一个独特的进程”。
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17日发表文章说,“这一行动达到了中国问题专家戈德曼所说的‘中国党的新老交替’的高潮”。《华盛顿邮报》文章认为,中共领导机构的大变动“为老青交替的过渡铺平了道路”,“年青一代将担负起促进中国开放政策的任务”。


第6版()
专栏:

  第四十届联合国大会隆重开幕
  反对军备竞赛维护世界和平将是本届会议的主题
本报联合国9月17日专电 记者陈忆村报道:联合国大会第四十届会议,今天下午在这里的大会议厅隆重开幕。来自一百五十九个联合国会员国的代表出席了今天的开幕式。会上一致选举西班牙前常驻联合国代表海梅·德皮尼斯为第四十届联大主席。
本届联大会议是在联合国成立四十周年,国际局势继续紧张动荡的情况下举行的。大会除了将审议通常的一百四十七个议题外,其突出和重要的任务是,近百个国家的元首和政府首脑将聚集一堂,共商如何加强联合国的职能和作用,以便更有效地担负宪章所规定的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神圣使命。可以预见,反对战争和军备竞赛,维护世界和平,将是本届联大的鲜明主题。在10月14日至24日联合国成立四十周年纪念会议期间,将有六十多个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连日来,联合国秘书长佩雷斯·德奎利亚尔和上届联大主席卢萨卡,分别在不同场合多次发表讲话,一致肯定了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国际合作,发展经济和实现非殖民化等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德奎利亚尔说:“我并不悲观,我不相信我们和人类正走向衰亡。相反,我相信我们仍处在世界社会的早晨。”
卢萨卡在总结发言中,主张应当全面客观地评价联合国。他说,1945年以来,世界各地共发生了一百四十次冲突,约有二千万人被夺去了生命,目前世界共有一千二百万难民。但是,联合国仍是解决危机的“安全阀”。他在9月17日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还强调说:“联合国是绝对需要的,今天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联合国。”
新任联大主席德皮尼斯在开幕式上致词认为,联合国正处在成熟阶段,四十周年是一个好的年岁,具有更好的判断力。他强调,联合国应加强预防行动,以阻止冲突的发生。
本届联大举行的开幕式气氛热烈,三、四楼的旁听席坐满了听众,反映了人们对本届联大的重视和关注。但是,联合国观察家预测,本届联大即将讨论和审议的某些重要议题,仍将会遇到种种困难,不易达成协议或付诸实施。本届联大现有一百四十七个议题,其中有纪念联合国成立四十周年、柬埔寨局势、阿富汗局势、中东局势、中美洲局势、两伊武装冲突、巴勒斯坦问题、纳米比亚问题、南非政府的种族隔离政策等议题。
今天开幕的第四十届联大会议,还选出了联大属下的七个委员会的主席,同时委任九个国家包括中国、美国和苏联,成立了证书委员会。大会将从9月23日起举行为时三周的一般性辩论,约有一百五十个国家的代表将在大会上发言。(附图片)
九月十七日,第四十届联合国大会开幕。图为大会会场。
               本报电视照片


第6版()
专栏:

  联合国举行纪念国际和平日仪式
本报联合国9月17日专电 记者洪蓝报道:今天上午,一百多位联合国的高级官员和新闻记者,聚集在联合国大厦前院,举行纪念国际和平日仪式。由二十多人组成的合唱队放声歌唱和平赞歌。
联合国秘书长佩雷斯·德奎利亚尔在仪式上发表了简短而有力的演讲。他指出,今年在联合国成立四十周年的日子纪念国际和平日具有特殊的意义。他强调说,联合国已经为实现联合国宪章的基本目标,阻止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为了加强世界和平的基础,必须制止军备竞赛,裁减军备,发展公正和稳定的全球经济制度,消除种族隔离政策。
联合国秘书长讲完话后,迈步走上悬挂着巨钟的亭台,手握扎着黄色彩带的木棍,连续三次撞击巨钟。钟声悠扬,久久不息,象征着人类对和平的寻求和祝愿。这口巨钟是日本联合国协会1954年赠给联合国的纪念品,它是用日本人民捐献、筹集的无数铜币铸造而成的。巨钟的两侧写着“世界和平万岁”几个金光闪闪的大字,表达了遭受战争灾难的广大日本人民反对战争、要求和平的共同愿望和坚强意志。它已成为成千上万到联合国参观访问的旅游者瞻仰的纪念物。


第6版()
专栏:

  叙利亚总理和约旦首相会谈结束
  双方分歧缩小并在一些问题上取得谅解
本报大马士革9月18日专电 记者陈积昌、周国铭报道:由阿拉伯协调委员会倡议举行的叙利亚和约旦总理级会谈,昨天下午在沙特阿拉伯的吉达市结束。
据报道,叙利亚总理卡西姆和约旦首相里法伊在沙特王储阿齐兹的主持下,举行了为期两天的会谈。会谈结束后,阿齐兹在一项声明中宣布:叙约双方一致同意下月在沙特再次举行会谈,讨论进一步完善和加强双边关系的步骤。他说:叙约对话缩小了分歧,在一些问题上取得了谅解,并就进一步谅解与合作的一些步骤达成了协议。据沙特《中东报》报道:这些步骤包括叙约双方同意停止相互间的敌对宣传,取消对边境贸易的限制,扩大和增加双边经济贸易往来。
这次叙约和解会谈是自1978年以来两国政府首脑间的第一次会晤,也是阿拉伯协调委员会最近访问叙利亚、约旦和伊拉克三国所取得的积极成果。
据利雅得电台广播:沙特国王法赫德昨晚召开内阁会议,讨论阿拉伯协调委员会的努力和叙约和解会谈的结果。内阁会议认为:叙约会谈的良好结果是消除阿拉伯国家之间分歧,实现阿拉伯团结的一个令人鼓舞的开端。今天约旦各大报都发表社论,欢迎叙约和解会谈的结果。


第6版()
专栏:

  朝鲜北南双方举行第四次经济会谈
本报平壤9月18日专电 记者刘正学、冯志远报道:朝鲜北南第四次经济会谈今天上午十时在板门店举行,继续讨论双方进行经济合作与交流的问题。
双方在会谈中各自提出了关于实现北南经济合作及商品交流,成立副总理级官员为委员长的北南经济合作联合委员会的协议书草案。
北方代表团团长李成禄在发言中强调,由于双方富有诚意的努力和互相让步,前三次经济会谈取得了一定成果,双方提出的协议书草案都同意建立以副总理级官员为委员长的北南经济合作联合委员会。
双方会谈虽然还存在某些分歧,但会谈是在良好的气氛中进行的。为了早日达成协议,双方决定11月20日再次举行会谈。


第6版()
专栏:

  日本决定新防卫五年计划引起新争议
本报东京9月18日专电 记者孙东民报道:日本政府今天举行国防会议和临时内阁会议,正式决定了1986年度至1990年度五年期间防卫费总额为十八万四千亿日元的新防卫计划(中期防卫力量整备计划),在此间引起新争议。
按照经济企画厅对这一期间国民生产总值实质增长4%的估算,新防卫计划的防卫费总额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038%,这一期间单年度的防卫费用极大可能要突破1976年三木内阁时期内阁会议决定的防卫费用不超过国民生产总值1%的保证。内阁官房长官藤波会后发表谈话表示,这一决定是基于要达到防卫计划大纲的水平,重申日本坚持专守防卫,不做威胁他国的军事大国;中曾根首相也表示,“尽量努力使防卫费用不超过国民生产总值1%的范围”。
此间报纸认为,新防卫计划的防卫费用总额与1976年内阁做出的不超过1%的保证是矛盾的,按照大藏省的试算,要完成新防卫计划,需要财政预算每年平均增加7.9%。新防卫计划实质上是为今后政府的财政预算中防卫费用突破国民生产总值的1%铺路,日本“防卫政策由此进入新阶段”。
社会党、公明党发表声明说,这一计划有可能使军事费用再次膨胀,主张坚守防卫费用不超过国民生产总值的1%的范围,为此将在国会上“彻底追究”。各在野党和一些知名人士强烈要求政府废除这项防卫计划。


第6版()
专栏:综述

  改善阿拉伯国家关系的新努力
  本报记者 陈积昌 周国铭
阿拉伯协调委员会9月10日至13日相继访问了叙利亚、约旦和伊拉克三个国家。在此之后,约旦运输部长9月14日首次访问叙利亚。16日,叙利亚总理卡西姆与约旦首相里法伊又在沙特吉达市举行1978年以来第一次总理级会谈。这一系列事态看来表明,阿拉伯协调委员会的努力已为改善阿拉伯国家之间关系创造了良好的开端。
叙约和叙伊都长期存在分歧和积怨。突出反映在三个问题上:一是中东和谈问题。约旦认为,“约巴协议”是谋求中东问题公正合理解决的“基础”,伊拉克表示支持。叙利亚则认为,“约巴协议”放弃了巴勒斯坦民族权利,支持巴解内部反对派“巴勒斯坦民族拯救阵线”,共同抵制“约巴协议”。二是两伊战争问题。约旦支持伊拉克,叙利亚则支持伊朗。三是与埃及关系问题。约旦去年9月恢复了与埃及的外交关系。伊拉克虽然未与埃及正式复交,但两国早已不断发展双边实质性关系,叙利亚则认为约埃复交违背阿拉伯国家首脑会议的决定。由于上述分歧和其它一些矛盾,叙利亚等五国没有参加上月在摩洛哥举行的阿拉伯首脑特别会议。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阿拉伯首脑特别会议为消除分歧,寻求团结,协调统一立场,决定成立两个协调委员会。其中一个由沙特、突尼斯和阿盟组成,负责调解叙、约和叙、伊关系。显然,阿拉伯协调委员会的使命关系到两次延期的第十三次阿拉伯首脑会议能否如期在沙特举行。
沙特阿拉伯在这次调解叙约、叙伊关系中起了积极的作用。沙特与叙、约、伊拉克都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并向三国提供财政援助。沙特在处理阿拉伯世界事务中历来强调团结一致。沙特对1982年阿拉伯国家首脑会议通过解决中东问题的非斯计划曾起过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预定 11月召开的阿拉伯首脑会议东道国,沙特正在积极调解阿拉伯国家之间的关系,为会议的成功召开创造良好的政治气氛。
此间一些中东问题观察家认为,由于阿拉伯世界形势复杂和外来势力的干扰,要根本改善阿拉伯国家间的关系,还需要有关各方长期的艰苦努力。正如沙特王储阿卜杜拉·阿齐兹曾指出,“阿拉伯国家基于兄弟情谊的联系比观点上的分歧要坚强得多”。只要阿拉伯有关各方都以大局为重,互谅互让,共同对敌,目前笼罩在某些阿拉伯国家之间关系上的阴影是有希望被驱散的。
(本报大马士革9月17日电)


第6版()
专栏:

  泰前总理江萨等被指控犯有叛国罪
新华社曼谷9月18日电 据此间报纸今天报道,泰国前总理江萨·差玛南和以森·纳那空为首的四名高级军官因参与9日的未遂政变已被指控犯有叛国罪,于17日被拘留。
据报道,泰国总理炳·廷素拉暖昨天在内阁说,所有参与未遂政变的嫌疑犯都将受到法院的审判。他已指示调查人员加紧调查,以便将这一案件尽快提交给法院。
另据报道,由于隶属于以江萨·差玛南为主席的国家民主党的泰国工业部长奥·瓦素拉和副部长巴若·暖参蒙分别在16日和17日辞职,泰国内阁可能在近期内改组。


第6版()
专栏:

  里根表示要认真对待美苏首脑会晤
本报华顿盛9月17日专电 记者张允文报道:里根总统今晚在一次大型记者招待会上表示,美国“非常认真”地对待今年11月举行的美苏首脑会晤,准备进行认真的谈判,并希望谈判“能导致两国关系的改善”。
里根在讲话中再次强调,苏联在战略防御武器和反卫星武器方面走在美国的前面,美国要赶上去。里根首次公开排除了以美国的空间武器换取苏联大幅度削减核武器作为交易的可能性。他说,他根本不把战略防御计划看作是“讨价还价的筹码”。他说,在最高级会晤时,他不想就此进行谈判,但是他认为应该讨论以防御性武器取代核威胁的问题。
在回答记者提问,他是否拒绝进行任何谈判时,里根说,美国在削减核武器方面至少已提出了六个方案,而苏联至今尚未提出任何建议。
另据报道,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麦克法兰16日在这里说,里根总统今年11月同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会晤时,将提出关于军备控制的“具体、明确、详细的”建议。


第6版()
专栏:

  西德总理府一女秘书逃往民主德国
新华社波恩9月17日电 联邦德国政府发言人17日说,西德总理府的一名女秘书和她的丈夫逃到民主德国。西德联邦检察院17日发出通知,开始对这对夫妇的间谍嫌疑进行调查。
这名四十五岁的女秘书名叫赫尔塔—阿斯特利特,1973年11月以来一直担任总理府内务部社会政策和计划司司长柯尼希的秘书,8月12日同她丈夫维尔纳尔一起去西班牙度假,再未返回工作岗位。9月17日上午,她在民主德国通过给柯尼希送来一份辞职书,宣布她不再回来。信中还附有她丈夫维尔纳尔辞去弗里德里希—瑙曼基金会工作的辞职书副本。


第6版()
专栏:

  苏联又驱逐六名英国人员
新华社莫斯科9月18日电 据此间英方人士透露,苏联今天中午又宣布驱逐六名英国人员。这是继14日宣布驱逐二十五名英国人后的又一次报复行动。
今天驱逐的六名英国人包括英国驻苏使馆的两位外交官(文化一秘和武官)、使馆工作人员三人和路透社记者一人。限期三周内离境。在此以前,英国12日宣布驱逐二十五名苏联人,在苏联采取报复行动后,16日又宣布再驱逐六名苏联人。


第6版()
专栏:新闻分析

  美苏首脑会晤前的一场争斗
  方敏
近两个月来,美苏关系很不平静。一方面,两国已经商定11月间举行首脑会晤,并都表示对会晤抱有希望,另一方面,双方又在一些重大问题上一再公开发生激烈争吵,把气氛搞得相当紧张。
美苏之间争论最多、最为突出的问题还是它们的军备竞赛。这个问题也成为即将举行的首脑会晤的重要议程。今年年初,双方外长达成了恢复军备控制谈判的协议,从僵持走向对话,两国关系一度有所和缓,但两国军备竞赛并未因此停止,除了继续充实和提高核进攻力量,在核武器上较量外,则把争夺的重点转到太空方面,这就使问题更趋复杂化。美国宣布它要继续实施“星球大战”计划,以建立一个战略防御系统,对付苏联的核进攻力量;苏联虽然多年来在研制太空武器方面也有所作为,但它竭尽全力要打掉美国的“星球大战”计划,不能让美国在这新的至关重要的领域里占据上风。因此,今年以来,两国在军备问题上的争斗持续不断,两国关系也就经常风云多变,起伏不定。
随着首脑会晤的临近,双方在裁军问题上展开了激烈的宣传攻势,从报刊舆论到领导人出面讲话,连篇累牍,针锋相对,力图加强自己在谈判中的地位,争取舆论上的主动。
这场新争斗从7月下旬开始,首先由苏联采取攻势,先后提出了暂停核试验和防止宇宙军备竞赛两项倡议,要求美国作出响应。苏联领导人为此对美国《时代》杂志发表谈话,强调苏联的倡议旨在“寻求打破恶性循环并使限制军备进程摆脱僵局的办法”。苏联方面抓住和平、裁军的旗子,先声夺人,步步进逼。美国当然不能接受苏联的倡议,否则就无法进行新的核试验和太空武器试验,手里也就失去压苏联在战略核武器上作让步的牌。在苏联的攻势面前,美国除了拒绝苏联倡议外,把苏联倡议说成不过是“一种宣传手段”,是为了“阻止美国在军备上与苏匹敌”。
其实,核试验和反卫星武器试验一直就是美苏军备竞赛中长期争执、悬而未决的老问题。这次苏联领导人宣布从8月到年底单方面暂停核试验五个月,并要美国仿效暂停,正是美国计划进行新的核试验的前夕。苏联是选准了时机,也明知美国不会同意,但却可以把美国逼到墙角。结果,白宫官员也只得直截了当地声称,苏联为发展新一代核武器进行了大规模试验,现在美国也要试验,不能暂停。而且按照原定计划,于8月间相继进行了新的核爆炸和MX导弹的地下试验。
同样,反卫星武器试验双方也早都搞过。这次由于美国宣布要进行新的反卫星武器试验,并在几天前,首次进行了由飞机在高空发射导弹,袭击卫星目标的试验,就使苏联特别恼火。莫斯科眼看这一时期的和平攻势未能逼使美国退让,因而它采取了强硬的姿态,声言如美国不停止反卫星武器试验,苏联将“不再受不把反卫星系统送入宇宙的单方面义务的约束”,同时扬言美国试验反卫星武器将影响首脑会晤。
目前美苏争吵的加剧,无疑给首脑会晤蒙上了一层阴影。但出于相互都有着进行对话和谈判的需要,两国领导人在公开谈话中都表示“准备怀着真挚的诚意”进行会晤,希望建立两国“稳定的、加强合作的关系”。同时在其他一些方面两国也仍然频频接触。因而看来目前的美苏关系仍然是既要对抗又要对话的局面,有时以抗争为主,常常是为了争取对己有利的地位。


第6版()
专栏:

  一些台湾“竹联帮”分子在美国被捕
  被控犯有贩毒暗杀勒索非法贩卖军火罪
新华社纽约9月17日电 (记者温述仙)美国纽约联邦调查局、纽约市警察局和司法部门于9月16日举行记者招待会,宣布十名台湾“竹联帮”分子及其关系人物分别在纽约、洛杉矶和休斯敦被捕。纽约联邦检查官随即对这十人和另三名“竹联帮”分子起诉,控告这个集团犯有贩毒、暗杀、勒索和非法贩卖军火等罪行。
在台湾服刑的暗杀江南的凶手、竹联帮头目陈启礼被列为共谋犯,但不作为被告。
美国当局的逮捕行动是在9月16日清晨突然发动的。在纽约被捕的有潘式明、马积奇、林苏、黄东尼和亚文;在洛杉矶好莱坞寓所被捕的有向拔京。在休斯敦被捕的有陈志一(外号黄鸟)、杨天运(又名杨彼得)以及波多黎各裔马尔斯、莎拉扎四人。另外被控告的三人是:洛杉矶的张安乐(白狼)、在逃犯董桂森和已在坐牢的刘乔治。
除了江南命案外,维蒂尔说,在今年6月至9月间,“竹联帮”分子陈志一、张安乐、向拔京、马积奇、亚文等人,计划向渗入“竹联帮”内部的美国联邦调查局侦探员转手销售三百公斤从泰国进口的海洛因。另外,他们还贩售六支杀伤力强的枪械。
美国联邦调查局纽约分局局长何根说,“竹联帮”是在台湾有二十八年历史的帮派,势力已伸展至香港、沙特阿拉伯、美国等地,全球约有一万五千名会员,其中在美国会员有数百名。了解“竹联帮”内幕的美国联邦调查局人员认为,“竹联帮”已是一个国际性犯罪组织,陈启礼是该组织国际性的首脑,张安乐(白狼)为美国地区头目。


第6版()
专栏:

9月16日,美国当局在纽约、洛杉矶和休斯敦逮捕了十名台湾“竹联帮”分子。图为采取逮捕行动后,纽约联邦调查局、警察局和司法部门联合举行记者招待会的情景。 本报电视照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