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9月19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

我国应当尽快制订农作物种子法
  武如春
种子蕴藏着生命的奥秘。农作物增产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改良种子。在农作物种子选育、试验、审定、繁殖、检疫、检验、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的流通过程中,我国迫切需要制订种子法。有了法,就可以依法治种,确保优质增产的新品种迅速形成生产力,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农作物种子,是科学性、技术性、计划性要求很严的特殊商品;选育推广良种,是投资小、见效快、收益高的最经济有效的增产措施。世界上一些农业发达的地区和国家,都非常重视抓种子。六十年代以来,国际上大力宣传的“绿色革命”,就是从菲律宾国际水稻研究所选育出水稻新品种、墨西哥选育推广小麦新品种开始的。印度过去长期缺粮,从六十年代起开始抓选育推广良种,到八十年代初基本解决了粮食问题。据联合国粮农组织调查,近三十年世界小麦产量增长一点七倍,其中良种的作用占三分之一。在农业生产实践中,许多国家的成功经验之一,就是重视种子法。早在1816年,瑞士就颁布了禁止出售掺杂种子的法令;1939年美国颁布了《联邦种子法》;1960年墨西哥制定了《种子生产、鉴定、贸易法》;1976年日本修订公布了《主要农作物种子法》;其他国家如加拿大有《种子检验和种子销售法》、智利有《种子科研与生产贸易法》,等等。
种子法是保护育种者、生产者、经营者和种子消费者正当利益的法律。一切选育的新品种,都必须通过试验、鉴定,提出申请,经审定合格,才能作为商品种源;一切商品种子进入市场,必须经检验、检疫部门进行田间鉴定和室内种子纯度、净度、含水量、发芽率等健康状况测定,合格者才准销售,违者依法制裁。
我国一直重视种子工作,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几位主要领导同志曾多次强调种子工作的重要,提议搞种子公司,制订《种子法》等等。我国的种子选育推广工作是分几步走过来的:五六十年代搞矮秆化;七十年代搞杂交化;八十年代搞优质化。三十五年来,选育、审定、推广了三千多个农作物新品种,使主要农作物良种在全国范围内更新换代三至五次,平均亩产比建国初期成倍地增长,如小麦增长三倍多,水稻增长两倍多,玉米增长二点五倍,棉花增长四倍多。大量生产实践证明:推广良种的数量和农作物的产量是成正比的。现在种子上不去,将来农业无后劲。
现在我国确实改变了过去那种“家家种地,户户留种,以粮代种”的状况,但是同农业先进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从当前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来看,也很不适应需要。当前在农业生产中,缺少突破性的新品种,在已推广的品种中,多数品质不很理想,种性也不稳定;在种子的生产、加工、销售工作上,手段还很落后,农作物良种繁育推广体系建设缺乏科学性、整体性、连续性,科研育种和繁殖推广工作长期脱节,计划供种的物质条件和渠道没有妥善解决,种子生产基地建设不健全,专业化生产水平很低,贮运条件很差,缺少必要的精选加工和质量检验的仪器设备等。现在广大种植专业户急需农作物良种,标准化的商品种子严重供不应求。据匡算,全国农作物每年总用种量为三百多亿斤。而目前各级种子公司供应的良种不足总用种量的六分之一,况且多为半成品种子,经过精选、检验的标准化商品种子仅占总用种量的十分之一左右。现在全国两千多个农业县中约有三分之二的县缺少懂科学技术、会经营管理的人才,缺乏设备、缺少资金,很难开展种子工作。基于上述情况,现在我国的种子工作基本上处于自成体系、重复劳动和农民自行串换的状态。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品种不经审定,就随意到处散发,任意扩种,造成事与愿违的后果;有些不懂种子专业知识的单位和个人,借机乱引乱调农作物种子,倒买倒卖不合格种子,以假乱真,以次充好,从中牟利,造成大田生产用种“多、乱、杂”和传播病虫害等后果。总之,我国种子工作尚缺少法律保障。
根据我国种子工作的实际需要,参照国外经验,我国应当尽快制订国家农作物种子法,组织修改有关规章制度,使我国种子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这项工作在当前是完全能够做到的。事实上我国已经陆续制订和颁发了一些有关农作物种子的法律规范,如1962年国家作出《加强种子工作的决定》,有关业务部门联合制定了良种经营、种子运输、种子检验等规定,国务院还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动植物检疫条例》,国家标准局发布了国家级农作物种子标准,一些地方如黑龙江、河北、河南、四川等省公布了省级《农作物种子管理条例》,我们在制定国家种子法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这些都为我国农作物种子法的制订,提供了切实的依据。


第5版()
专栏:

  浅谈生命科学发展的趋势
  厦门大学 黄渭铭
当前,人类对于自身的认识还十分肤浅。譬如,睡眠几乎占了每个人一生中三分之一的时间,而人们至今只知道睡眠是最好的休息形式、睡眠可以消除疲劳等肤浅的知识,至于人为什么要睡眠,能否缩短人类睡眠的时间等等,却不能作出科学而详尽的回答。
近几十年来,生命科学已受到普遍的重视,它的许多分支科学,如分子生物学、神经生理学、脑化学、心理生理学等应运而生。但是,它们都是将人体的各个部分单独进行研究的。其实,人体是一个有生命的整体,人体的各个部分是相互联系的。所以,从整体上来研究生命科学将显得更为必要。
人们研究人体解剖学、人体生理学已有几百年的历史,细胞生物学对细胞结构和各类细胞功能已揭示得一清二楚,应用场离子效应显微镜,对生物的大分子、小分子、无机水合离子等也能准确地加以辨别。尽管如此,仍未能完满地揭示人类生命运动的规律。因为解剖、显微所观察研究的东西毕竟是死的或者是离开了人的生命运动整体的。而生命由“生”到“死”,由在体到离体的过程中,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所以也就无法对生命活动的本质有全面、正确的认识。人体是一个高度非线性的系统,在神经中枢的指挥下,人体中多种细胞之间所进行的一系列复杂的相互作用,决定了人的生命过程。因此,单个细胞的构造、功能的总和,决不等于人的生命活动。同样,孤立的、局部组织的构造和功能,与它们在整体中的行为也不一样。人体又是一个多层次、多因素的非常复杂的系统,只想改变一个因素,在保持其它因素不变的情况下考察整个系统的反应,所得的结论当然是不可能正确的。然而,目前的生命科学的各个分支学科在研究人类生命运动的规律时,正是把它们分隔开来研究的。
诺贝尔奖金获得者、著名物理学家波利哥京曾经指出:“懂得了大分子、核酸、蛋白质,就可以理解生命,这曾经是生命科学的基本信条。这种观念根源于‘现实世界简单性’的信念,而当前,物理科学的整体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正处于结束‘现实世界简单性’的信念阶段,人们应当在各个单元的相互作用中去认识整体。”波利哥京还指出:“中国传统的学术思想是着重于研究整体性和自发性,研究协调与协同。现代科学的发展,更符合中国的哲学思想。”
在我国古代哲理中,“心”和“身”(即精神与肉体)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如《淮南子·道厚训》中就说:“夫形者,生之舍也;气者,生之充也;神者,生之制也。一失位,则三者俱伤矣。”也就是说,人是精神、气、肉体三位一体的。肉体是生命的基础,气是生命活力的体现,而精神则是生命的主宰。
著名的科学史专家李约瑟曾经指出:“谁知道心身有关概念的未来发展将会在医学中引起怎样进一步的发展呢?在这方面,中国传统的科学思想可能会在科学发展中发挥大于人们所承认的作用。”如果说分子生物学是当前生命科学的先锋,那么,综合的、整体的人类生命学将是生命科学潜在的、未来的主流。通过对综合的、整体的人类生命学的研究,必将会进一步揭示人类生命运动的规律。


第5版()
专栏:

  农房建材改革的新途径
  邹惟前
近几年我国农业连年丰收,绝大多数农民都不同程度地富裕起来。以安徽省凤阳县为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全县农民人均收入每年仅六十至八十元,而1984年的人均收入增加了六七倍。农民手头的钱多了,便想住得舒服一些。该县近几年已经建造了大量的农房,但仍有约五分之四的农民要求盖新房。这种大规模盖新房的趋势给建材工业带来很大压力,如仅发展传统的砖、瓦等供应农村,不仅远远不能满足需要,而且还将出现到处烟囱林立、大量农田被占的现象。因此,农村建房用材的改革也应受到重视。
农房一般都是独家独户,以平房和二层楼房居多,建材应选用农村最丰富、制造工艺简单、价格便宜、强度较大的材料。在一系列新的材料中,安徽机电学院研制并已试产的一年生植物纤维复合材料,是目前较为理想的一种农村建材。一年生植物纤维复合材料是由植物纤维和粘接剂复合而成。粘接剂的种类很多,视建材的用途(如作外墙、内墙、地板或天花板)而定。植物纤维全部来自农作物下脚料或当地多产植物,农业愈丰收,下脚料愈多。如稻草、麦秸、高粱秆、小米秆、棉秆、麻秆、菜籽秆、菜籽壳、向日葵盘、向日葵秆、茅草、蒲草、芦竹、芦苇等都是很好的纤维材料,今年用完,明年又长,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由这些原材料和粘接剂复合的农房建材,既能防火、防水,又能隔音、隔热。用它作墙体,在厚度相同时,隔音隔热效果较砖墙体高三倍以上,较水泥墙体高十倍以上。在墙体中夹以经过防火处理的夹层,总厚度为一百五十毫米左右,既可满足房屋内部的全部热工要求,还可将其压制成有一定形状的受力件和符合美学要求的艺术构件,如再配合其它轻型建筑材料如陶粒、钢制瓦、各种涂料和贴墙布等,就可建造价格低廉、外形美观、使用方便的农房和旅游房屋。
几千年来,我们的祖先一直利用稻草、麦秸、茅草、高粱秆等盖房,这类房屋近年来已近绝迹。但是以后用稻草、麦秸等建造农舍的事业还会大大兴旺起来,不过,它不是过去简陋茅屋的重现,而是由一年生植物纤维复合材料制造的现代化的新颖农舍、旅馆和游乐场所。


第5版()
专栏:争鸣

  开发西部资源致富
  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行政公署 袁庆中
我国西部地域辽阔,要想使其经济腾飞,我认为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必须走资源致富的道路。
具体讲有两方面:一是建立“良好的大农业生态体系”,大搞植被建设,恢复生态平衡。合理保护和利用农业自然资源,发展以肉、蛋、奶为主的食品工业,以绒、毛、皮为主的轻工业。生产优势产品,打入国内外市场,发展农村、牧区商品生产;二是把西部建成国家的能源基地,大力开发矿产资源,发展交通事业(不仅仅是修铁路),兴建工矿企业,提供能源物资,通过能源转换把潜在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现实的经济优势。
当前,迫在眉睫的问题是:一缺资金,二缺人才。怎么办?我觉得前者使用生财、聚财、引财之道,后者采取用才、育才、招才之法。既解决当务之急,也考虑长远之计。
总而言之,西部地区要开发,应顺天时、用地利,再不能“抱着金碗去讨饭”。


第5版()
专栏:国际科技

  国外大力发展强化传热技术
强化传热是六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改善传热性能的先进技术。为了解决能源的短缺问题,美、日、苏及西欧各国都在大力发展强化传热技术,并已收到巨大的经济效果。
美国把发展强化传热技术、改善换热器性能视为“有很大潜力的节能方法”,列为“直接影响节能计划实现”的一项重要工作。日本政府特别赞助强化传热技术的研究以及高效换热器的开发。苏联已陆续建立了一批科研机构,致力于这一新兴技术的发展。
由于许多国家的重视,强化传热技术已得到日益迅速的发展。现在,强化传热技术已从理论探讨向高效换热器的研制和开发转移,一大批科研成果实现了商用化,变成了巨大的社会生产力。当前,强化传热技术正朝着提高小温差传热效果、高温壁面的有效冷却以及开发利用低品位热能的方向发展。
(神家锐)


第5版()
专栏:卫生与健康

  脑血管病的防治
  北京友谊医院神经科 王芷源
脑血管病是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在死亡原因中居第一或第二位。目前,这种病人约占神经科住院人数的一半。由于病人瘫痪、意识障碍和失语等,家属的护理工作比较繁重。患者多为老年人。
脑出血或脑缺血都和高血压关系密切,高血压可造成血管壁破裂引起脑出血,亦易促使脑动脉硬化而引起脑梗塞(即脑缺血)。因此,高血压患者必须在医生指导下,经常服用降压药,不可间断;还了解自己血压的变动规律,以便调整药量。
典型的脑血管病容易诊断,往往由于工作劳累或情绪有大的波动,突然发病,症状是头痛,频发呕吐,口歪,一侧肢体瘫痪或很快意识不清,当时血压偏高,这种病症常系脑出血。还有一种情况是清晨或在安静条件下发病,或在大量失水后(如大汗、腹泻等)起病,病人神志清楚,感到一侧肢体发麻,乏力并逐步加重,头晕而头痛不明显,这种病症常系脑梗塞。
不论是出血性还是缺血性脑血管病,急性期都要送医院,在家治疗很困难。治疗时用药固然重要,护理更重要。对出血性患者,头部可稍抬高,后仰,侧卧位,以便使呕吐物从口角流出,避免吞咽性肺炎,使呼吸道通畅。由于患者频发呕吐,以禁食为宜,但呕吐停止以后则应酌量给流质食物,吞咽有困难者应给鼻饲饮食,以维持其营养和保持水和电解质的平衡。
药物治疗要根据病情来决定。不论是出血性或缺血性脑血管病,血压骤然降低,对脑供血、供氧均不利。对有合并症消化道出血的患者,我们的经验是服用云南白药和氢氧化铝凝胶,及多次少量地服用冰牛奶,这比过去常用的禁食和胃部加冰袋的办法效果更好。脱水剂如甘露醇、山梨醇等对出血性脑血管病必用,对缺血性之表现有颅内压增高者亦当用。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目前一般采用活血化瘀药物如川芎嗪、丹参、维脑路通、长春胺等,扩张血管药物如罂粟硷、4%苏打水,抗凝剂如肝素、钙肝素、尿激酶、去纤酶等。
近年来,临床上对脑血管病实行手术治疗也取得了良好效果。对脑出血患者,可开颅结扎正在出血的血管,或取出血块。对缺血性患者,可进行动脉内膜切除术,颅内一颅外血管吻合术,或实行游离大网膜颅内移植术等。不论出血性或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在急性发作期过后,部分病人常遗留偏瘫、失语、吞咽困难等后遗症。这时候做好病人的思想工作十分重要,使患者增强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对早期瘫痪肢体多用按摩和被动活动,当肢体稍能活动时即鼓励其主动锻炼,根据不同肌群的瘫痪程度,具体指导活动。针灸、川芎嗪穴位注射亦颇有效。对运动性失语,要从简便到繁杂重新练习说话,只要患者能积极配合,效果还是很好的。对吞咽困难者,可针刺上廉泉,切勿过早拔鼻管,以免发生吞咽性肺炎。
对瘫痪病人,建立家庭病床十分必要。目前一些城市的市区和郊区兴办康复医院,收留恢复期的脑血管病患者,效果很好。


第5版()
专栏:国际科技

  新型燃料——挥发性炭
瑞典马默尔市附近的隆德大学有一位教授,在政府能源部门的资助下,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验,研制成一种叫做挥发性炭的新型燃料。
这种新燃料的主要优点是:清洁、无污染,释放的热量与原油相当,而价格却比原油便宜30%,完全可以用作廉价的石油代用品。
据透露,这种新型燃料采用煤、水和某些化学剂按特殊的工艺流程精制而成(具体工艺属专利)。在加工阶段,原煤中的尘渣、重金属和其他污染杂质均被提取出去。因此,在燃烧时,这种新燃料既不会冒烟,又不会发出任何气味,不但不会造成对周围环境的污染,还能节省通常建造许多巨大烟囱所花费的昂贵投资。
目前,瑞典已建成一座年产量为二十五万吨的新型挥发性炭工厂,为两家工业制造公司和一个区的供暖部门提供这种新燃料。瑞典还计划向意大利、英国和朝鲜输出这项新技术。
(于夫 舒书)


第5版()
专栏:

湖南省水稻研究所在近几年培育成功十七个优秀水稻品种,其中有六个品种被湖南省定为优质稻。目前,这个所培育的部分优质稻种已在省内外各地小面积推广。这是该所科技人员正在测量优质稻的生长情况。 新华社记者 宁光前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