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9月17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中共一系列重要会议引起世界瞩目
  国际舆论认为会议具有里程碑性质
本报讯 国际上获悉我国即将举行党代表会议和中央全会的消息后,反应十分热烈,认为这一系列重要会议具有里程碑的性质,我国中央领导机构的人事调整和第七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的确定是意义深远的战略决策。
我党十二届四中全会在16日举行的当天,各国驻北京记者就纷纷进行报道。美联社发出的快讯说,六十四名中国共产党的老战士退出高级领导职位,是三十六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新老交替。路透社的报道认为,中国领导人的调整将会为经济和社会实现更快的变革开辟道路,第七个五年计划将指导中国从1986年到1990年的经济发展,加速实现中国经济现代化。
泰国《中华日报》在15日发表一篇社论说,中共四中全会、党代表会议和五中全会的陆续召开,使北京充满节日气氛,引起举世瞩目。社论指出,中共调整人事使领导核心年轻化,关系到中国的命运和前途,除保证执行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之外,将对加速建设四个现代化具有深远意义的战略决策。
上月底以来,许多国家的报纸和通讯社就开始大量报道中国共产党将召开中央全会和全国代表会议的消息,并对此加以评论。日本《朝日新闻》指出,这次会议将成为为促进现代化路线而加强党的领导机构的一次会议。会议取得的成功,将使领导体制更加稳定,现代化路线的连续性基本得到保证。美联社的报道认为,中共一系列重要会议“具有里程碑性质”,将开始一项带有首创精神的最为大胆的工作——建立干部退休制度,解决两代人之间更替的问题,结束党和政府的领导干部的终身制。
一些报纸和通讯社还注意到我党中央会议前,已完成了省、市、自治区领导班子的调整工作。南斯拉夫《政治报》指出,现在各省、市、自治区党委和政府机构大体上都是新班子,他们比较年轻,多数受过高等教育,这样做向前迈出了一大步,值得注意。法新社和路透社说,在党全国代表会议之前完成的地方班子的调整,就可以让更多年轻人进入中央领导机构,保证中国现行政策的继续贯彻。
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苏联等国的新闻机构也都报道了中共一系列重要会议即将召开的消息。


第6版()
专栏:联合国通讯

  第四十届联大面临的课题
  本报记者 陈忆村
纽约市东河畔联合国大厦前院的一百五十九个国家的国旗迎风飘扬,联合国大厦里一片繁忙,人们正为迎接联合国大会第四十届会议的开幕,为隆重庆祝联合国宪章生效四十周年,而紧张地进行着准备工作。
定于9月17日开幕的第四十届联大会议,比历届会议更具有特殊的意义,因为它是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四十周年、这个最主要的国际组织成立四十周年的时刻召开的。四十年来,世界形势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殖民体系彻底瓦解,联合国已由五十一个创始会员国,增加到目前的一百五十九个成员国,其中三分之二是第三世界国家。第三世界国家的兴起,大大改变了世界力量的对比,大大增强了维护和平的力量,也大大改变着联合国的面貌。当今维护世界和平的力量空前壮大。
但是,由于两个超级大国进行全球性的激烈争夺和军备竞赛,使国际局势继续紧张动荡。因此,裁减军备,缓和紧张局势,维护世界和平,仍然是今天联合国面临的严峻任务,这也是本届联大会议将要着重审议和讨论的重要议题。
联大已经决定,10月下旬举行的纪念联合国宪章生效四十周年的主题是:“联合国追求一个更美好的世界”。据宣布,已有八十六个国家的元首、政府首脑和十八个国家的特使,决定出席联大的纪念活动,并将在大会发表演说。大会将在10月24日通过一项关于加强国际合作、维护世界和平的最后宣言,同时将宣布1986年为“国际和平年”,以便动员世界各国人民致力于防止核战争和遏止军备竞赛。
这么多的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聚集在一起共商关系人类命运的重大国际问题,这在联合国是罕见的。反映了各国政府和人民对维护世界和平的共同愿望。他们还将在会议期间开展双边活动,举行会谈,以增进相互了解、友谊和合作。
安全理事会已决定在9月26日举行外长级会议,纪念联合国宪章生效四十周年,其主题是:“联合国为了更美好的世界,以及安理会为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所承担的责任。”外长会议也将通过一项有关的决议或声明,以表达安理会对维护世界和平的决心。
由于国际局势的发展经常影响着联合国的工作,使联大会议的议题逐年增加。今年联大会议的议题,又从去年的一百四十四项增加到一百四十七项,大多是历届会议遗留下来的悬而未决的老问题。已有一百五十个国家的代表(包括十三个国家元首),报名在为期三周的一般性辩论中发言,阐述他们对当前国际局势的立场和主张。
象过去一样,裁军和安全,是本届联大会议所关心的问题,涉及这个方面的议题就有二十二项之多。目前两个超级大国争夺太空优势的军备竞赛愈演愈烈,正引起国际社会的严重关切和忧虑。据推测,即将举行的美苏首脑会谈也将涉及裁军问题。但是,由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在这个问题上谁也不肯让步,联合国一些人士认为,美苏首脑会谈将很难在裁军问题上达成实质性的协议。因此,联合国对一系列裁军议题的讨论估计不会有什么具体结果。
南部非洲局势也是令人关心的问题。由于南非当局推行种族隔离政策,宣布延长紧急状态法,疯狂镇压黑人群众,并顽固拒绝执行联合国计划给予纳米比亚独立,使南部非洲局势更加动荡不安。南非当局受到了国际舆论的强烈谴责,要求对南非当局进行制裁的呼声空前高涨。一些国家的代表和官员指出,今年是联合国通过“给予殖民地国家和人民独立宣言”二十五周年,联合国通过纳米比亚独立计划也已有七年。但是,纳米比亚至今仍处在南非当局的殖民统治之下,这是博塔政权对联合国的挑战,是国际社会所不能容忍的。在联合国成立四十周年的纪念活动中,将以适当方式,纪念“给予殖民地国家和人民独立宣言”通过二十五周年,以期加强国际社会对实现非殖民化的承诺。预料反对南非当局的种族隔离政策,要求早日给予纳米比亚独立,将是本届联大会议讨论的重要议题之一。
近年来,一些热点地区,包括阿富汗、柬埔寨、中东和中美洲,硝烟弥漫,战火连绵,局势继续紧张动荡,威胁着世界和平与安全。两伊战争仍在继续,塞浦路斯问题长期悬而未决。这些热点地区仍将是本届联大会议讨论和审议的重要议题。由于苏联态度僵硬,坚持对阿富汗的占领,使巴基斯坦和卡尔迈勒政权8月底举行的第五轮间接谈判未能达成协议。越南当局拒绝从柬埔寨立即撤出其侵略部队,并加强对柬埔寨占领和发动军事进攻也使柬埔寨局势恶化,问题难以解决。以色列在美国的支持下,拒不同约旦和巴解联合代表团会谈,并拒绝撤出所占领的阿拉伯领土,使中东问题的政治解决陷于僵局。由于外来势力的插手干预,使中美洲一些国家的冲突长期得不到解决。此间观察家对本届联大会议能否解决这些热点地区的问题,并不乐观。
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克服当前世界面临的经济困难,包括非洲饥荒、国际债务、贸易保护主义和南北谈判等,也将是本届联大面临的重要课题。从此可以看出,联大第四十届会议的任务是相当艰巨和复杂的。在庆祝联合国成立四十周年之际,人们期待联合国这个国际组织能够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消弭战争威胁作出积极的贡献。


第6版()
专栏:

  南部非洲前线国家举行首脑会议
  谴责南非种族隔离政策要求释放曼德拉
新华社北京9月16日电 马普托消息:南部非洲六个前线国家9月15日在莫桑比克首都马普托举行了首脑会议。六国首脑一致选举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担任前线国家主席的职务,他将在今年底接替目前由坦桑尼亚总统尼雷尔担任的这一职务。
会议结束时发表的一项公报说,六国首脑欢迎国际社会谴责南非政权的种族隔离政策,并且呼吁西方国家加紧对南非当局施加压力,促使它废除种族隔离制度。
公报说,六国首脑还要求南非当局释放曼德拉和其他政治犯。
南部非洲同南非毗邻和接近的六个前线国家是安哥拉、博茨瓦纳、莫桑比克、坦桑尼亚、赞比亚和津巴布韦。
新华社达喀尔9月10日电 (记者周维伯)南非非洲人国民大会驻达喀尔总代表戈诺今天在这里对新华社记者发表谈话时指出,美国总统里根9日宣布的对南非种族主义政权实行有限经济制裁的决定“毫无意义”。
戈诺说,里根的这个决定是一个阴谋,其目的是为了避免美国政府和国会之间发生冲突。他认为,“只有通过南非人民和国际组织的坚决行动,而不是什么制裁”,才能挫败南非当局推行的种族主义政策。
戈诺指出,非洲人国民大会“控制着南非的局势”。这种局势“正朝着有利于南非人民斗争的方向发展”。
戈诺最后强调指出,里根的决定“欺骗不了正在进行斗争的南非人民”。
新华社赫尔辛基9月9日电 芬兰十四个青年和学生组织9日向芬兰外长帕沃·韦于吕宁递交一份信件,希望芬兰政府采取行动,断绝芬兰和南非的一切关系。
这些组织在信件中对南非白人当局决定禁止黑非洲学生组织的活动表示忧虑。它们呼吁芬兰在联合国和其它国际组织中采取更加积极的行动,以便对南非实行制裁。


第6版()
专栏:

  民柬部队攻占罗克纳罗密镇
  高棉人民民族解放阵线深入村镇动员群众
新华社北京9月16日电 据民主柬埔寨电台16日广播,柬埔寨国民军9日分三路进攻了马德望省巴韦县罗克纳罗密镇。经过一小时激战,国民军攻占了这个小镇,炸毁一座十五米长的桥梁,摧毁越军一个办事处和八所营房,缴获子弹一千二百发,解放了该镇附近的七个村庄。
新华社曼谷9月6日电 高棉人民民族解放阵线发言人沃拉·圭干富今天在这里接受新华社记者的电话采访时说,在今后的反对越南占领柬埔寨的斗争中,将更加强调政治工作。
这位发言人说,一些政治干部将派往他们的乡村或城镇,以在群众中进行政治工作。他说,“我们这样做是为了更加有效地进行斗争。我们将继续进行军事活动,但重点将是政治工作。过去我们已这样做了,今后要加强。要集中力量搞好我们队伍内部的纪律。”


第6版()
专栏:

  泰国宣布解除曼谷紧急状态
新华社曼谷9月16日电 泰国政府16日宣布解除曼谷市的紧急状态。
紧急状态是从9日开始实行的。这天曼谷发生了军事政变,并于当天被粉碎。
由于曼谷局势已恢复正常,因此泰国武装部队最高司令阿铁要求炳·廷素拉暖总理解除紧急状态。


第6版()
专栏:

  日本筑波国际科技博览会圆满结束
  观众逾二千万 六百万人参观中国馆
本报东京9月16日专电 记者孙东民报道:会期半年、以“人·居住·环境与科学技术”为主题的日本国际科技博览会今天在筑波科学城圆满结束。
这次由四十八个国家、三十七个国际组织和二十八家日本民间企业集团参加的博览会,以其丰富多采的影象、实物,生动地展示了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成果。自3月16日开幕至今,约有二千零三十三万观众前往参观。这个数字相当于日本总人口的六分之一。
占地二千平米的中国馆,展出了中国在电子、航空等领域里取得的部分成果,也介绍了中国悠久的科学文明。约有六百万人前往中国馆参观,不少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参观后,赞叹祖国取得的巨大成就,盼望祖国早日统一。
为纪念筑波国际科技博览会的成功,今天下午在展览会场内科学广场举行闭幕仪式。


第6版()
专栏:

  我人大代表团抵达渥太华访问
新华社渥太华9月15日电 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任重率领的中国人大代表团在结束了对加拿大安大略湖畔的城市多伦多的逗留后,于今晚抵达加拿大首都渥太华访问。
今天上午,中国人大代表团参观了位于离休伦湖不远的格雷文赫斯特市的白求恩大夫纪念馆,并向这位献身于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的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的塑像敬献了鲜花。王任重副委员长还在纪念馆的留言簿上签名留言,他写道:白求恩大夫为中国人民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斗争作出了伟大的贡献,他的伟大贡献是无与伦比的。
中国人大代表团是13日晚上到达多伦多的。14日中午,加拿大安大略省政府司库罗伯特·尼克松代表省政府举行午宴,款待中国人大代表团。宾主共同表示,希望加中两国间的经济与贸易合作继续发展。
中国人大代表团抵达和离开多伦多时,中国驻多伦多总领事夏仲成到机场迎送。


第6版()
专栏:

  我留学生编导短片在威尼斯电影节获奖
本报巴黎9月16日专电 记者翟象乾报道:我国留法学生戴思杰编导的一部短故事片《高山庙》,在9月6日晚闭幕的第四十三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的《威尼斯人》短片比赛中,获得青年电影家鼓励奖。
今年二十六岁的戴思杰是法国国立高等电影学院的肄业学生,现正在巴黎大学艺术学院电影系攻读博士学位。《高山庙》是他去年在中央电视台、四川电视台、峨眉电影制片厂、四川医学院电教科的支持和帮助下回国制作的第一部学生习作短片。片长二十四分钟,叙述了在“四人帮”横行的时代,四川某山区一个老农民在艰苦劳动中的幽默,在不幸失足跌入悬崖后表现出的坚韧生命力,以及对自己一只旧背篓的特殊感情。


第6版()
专栏:

  世界空间无线电行政大会结束
  强调各国有权享有卫星轨道及其相应频段
新华社日内瓦9月15日电 (记者任正德)世界空间无线电行政大会第一次会议经过激烈讨论,今天终于达成原则协议:每个国家都有权享有卫星轨道及其相应的频段。同时还确定对卫星轨道和频谱实行双重规划,即:在某些频段上实行分配规划,而在常用频段上实行改进程序、多边协调的规划。但对如何实行改进程序的规划,会议仍存在分歧。
中国代表团今晚在向大会秘书处递交的声明中说,中国代表团曾对双重规划方法作为一个整体表示接受。但遗憾的是,大会对改进程序的规划方法没做出明确决定。因此,中国代表团无法判断改进程序的规划方法是否能打破“先登先占”,是否能够在实际上保证在常用的、最拥挤的频段上公平进入轨道和频谱。为此,中国代表团对是否接受双重规划方法持保留立场。
目前运行于空间的静止卫星,绝大多数属于美、苏和其他发达国家。由于卫星轨道和频段有限,因此,发展中国家要求对轨道和频谱实行规划,使各国都享有使用轨道的平等权。


第6版()
专栏:

  中匈科技合作委员会会议议定书签字
新华社布达佩斯9月13日电 中国和匈牙利科技合作委员会第二十四届会议议定书今晚在这里签字。
中国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委员会中方主席赵明生和匈牙利工业部副部长、委员会匈方主席加博尔·安德拉什在议定书上签字。
议定书说,委员会通过了中匈相互提供科技援助项目和中匈双方共同研究项目的决议,同意今后每年相互推荐科技合作项目和新技术,进一步研究双方在加强农业和煤炭领域科技合作的措施。


第6版()
专栏:国际要闻简报

国际要闻简报
  埃及与美国签订三项新的协定
埃及和美国九月十五日签订了三项价值为九千六百万美元的新协定。
据中东通讯社报道,九千六百万美元是美国一九八五年向埃及提供八亿一千五百万美元援助的一部分。埃及将用这笔资金来兴建埃及五年计划工程中的一些项目。
  以色列驱逐十八名巴勒斯坦人
以色列九月十五日把居住在约旦河西岸的十八名巴勒斯坦人驱逐到东岸并指控这些人反对以色列的占领。
据约旦通讯社报道,这些被驱逐的巴勒斯坦人是被捆着手,蒙着眼沿着以色列军事当局指定的路线到达东岸的。
据报道,这些被驱逐的巴勒斯坦人被以色列监禁了十多年,他们是今年五月才被释放的。
 亚洲音乐论坛在乌兰巴托举行
为期七天的第七届亚洲音乐论坛,九月十三日下午在蒙古首都乌兰巴托闭幕。
蒙古部长会议副主席、本届音乐论坛组委会主席策伯格米德以及应邀前来参加本届音乐论坛的外国代表团或代表出席了闭幕式。
本届音乐论坛除了举办论坛和研讨会两项活动外,增加了文艺演出的内容。包括中国在内的九个国家和地区的文艺工作者共举行了六场演出。(据新华社)


第6版()
专栏:巴基斯坦通讯

  沿喀喇昆仑公路旅行
  本报记者 史宗星
不久之前,我们从伊斯兰堡驱车北上,沿喀喇昆仑公路,作了一次令人难忘的旅行。
一、青龙腾飞
车出伊斯兰堡,北行不久,就到了一个叫哈维里安的小镇。充满神奇色彩的喀喇昆仑公路以此为起点,一直延伸到中巴边境的红其拉甫山口,全长七百五十三公里。
从哈维里安到塔科特约一百四十公里。汽车在山中穿行,山势不高,沿途不少绝妙风景,使人感到目不暇接而又轻松愉快。
过了塔科特大吊桥,汽车一头钻进印度河谷,景象便迥然不同。黑魆魆的大山傲然峙立峡谷两旁,山外有山,重峦叠嶂,连绵不断。群峰争雄,千姿百态:有的一片翠绿;有的闪出黑光;有的则披着白雪。在这深山幽谷间,喀喇昆仑公路象长空降下的一条青龙,环绕着丛山的腰身,千回万转,欢腾跳跃。
公路宽阔,铺有沥青,但总叫人摆脱不了惊险之感。透过车窗向前看,似乎有无数座大山挡着去路。有时眼见一道绝壁把路拦断;有时危崖临头,不禁叫人担心出路何在。幸而急弯一转,每每别有一番天地。从车窗探头仰望,只见狰狞的巨石突伸出来,龇牙咧嘴,汽车不时钻进“虎口”之中。俯视脚下,车轮子就在万丈深渊的边缘,只见印度河水象奔腾的骏马,喧嚣南去。
喀喇昆仑公路穿越的地带,素称“上帝不准进入的地区”。喜马拉雅山、喀喇昆仑山、兴都库什山和帕米尔高原在这里相会,形成千谷万壑,仅长度超过五十公里的大冰川就有六条,夏天常有泥石流为患。地质结构相当复杂,有的大山似一块完整的巨石,有的则已风化成碎石泥沙。加上印巴板块和欧亚板块在此接缝,地震频繁,山崩不断。
从1974年开始,中国和巴基斯坦的两万多名工程技术人员和筑路工人团结奋斗,冒着严寒酷热,战胜地震、塌方和泥石流,硬是在印度河谷和洪扎河谷的悬崖峭壁上,劈出了一条七米宽的全天候公路。沿途建桥九十多座、涵洞一千七百多处。公路于1978年6月竣工,年底通车,被世界舆论称为“二十世纪一大奇迹”。在巴基斯坦,人们通常把这条公路称为“巴—中友谊公路”。由于公路的一些路段与古代“丝绸之路”平行,也有人叫它“现代丝绸之路”。
二、投宿帕坦兵营
按预定计划,我们要在一个叫巴夏姆的小镇过夜。谁知到了那里,旅馆客房全满。我们只好向前赶路。
继续行车约四十公里,来到一个叫帕坦的山村。村边有个兵营,我们便贸然去叩门。这是巴基斯坦工程兵的一个营部,负责维修喀喇昆仑公路。营长纳尔桑中校,个头不高,精明能干,甚为热情。我们向他报了身份,说明来意。同行的小单还自我介绍说,他参加过喀喇昆仑公路的施工,当时在中方的总指挥部当翻译,有段时间就住在兵营附近的河滩上。听了这些,中校越发热情,连声说:“没问题,没问题。一定让你们在这里过个愉快的夜晚。”他在营部专设的军人招待所里为我们腾出一个房间,派士兵送来了茶水和可口的晚餐。
夜幕降临,这里象秋天一样凉爽。天空闪烁着明亮的星星,群山从夜色中透出朦胧的影子,山脚下传来印度河哗哗的流水声,气氛显得幽深和静谧。突然,山腰里闪出一排明亮的灯光,伴随着??的响声。这是一支满载物资的运输车队,正沿着喀喇昆仑公路驶来。纳尔桑中校告诉我们,据他的士兵最近统计,每天平均有近百辆载重卡车从这里经过,载人的旅游车和小汽车也越来越多。
归途中,我们停下车来看望纳尔桑中校,他又留我们在兵营住了一夜。因为有过一次交往,这第二次见面便成了老朋友。他安排我们住进了专供将军们住的高级客房,招待十分周到。傍晚,中校介绍他来队探亲的母亲和妻子与我们见面。大家围坐在凉风习习的小院里,边喝茶边聊天,话题自然离不开从附近穿过的喀喇昆仑公路。我们告诉中校,据我们沿途观察,这条公路通车七年来维护得很好。中校却说,这首先是因为公路当初修建得好,经得起考验。他说,他特别欣赏中国的建桥技术,速度快,质量好,桥的造型也很漂亮。他在军事工程学院当教员时,曾专门向学员们作过介绍,还让学员们看过中国工人在喀喇昆仑公路上修建桥梁的录像。
交谈中我们了解到,纳尔桑中校指挥的这个营,担负三百公里路段的维修任务,工作繁重,除加固路基和桥梁外,每年要为公路铺设一层新的沥青路面。清理沿途塌方的任务也很艰巨。由于沿途地质情况不佳,塌方、滑坡几乎天天有,夏季一场大雨过后,会同时发生二三十起。中校深情地说:“修这样一条公路很不容易,许多人还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我们应该尽最大的努力把它维护好。”
(待续)(附图片)
  喀喇昆仑公路的一段。本报记者摄


第6版()
专栏:

为纪念具有二千一百年历史的“丝绸之路”,一列载有一百一十名旅客的旅游专列于9月15日上午9时15分离开英国伦敦,开往“丝绸之路”的起点——中国西安(见图)。专列行程长达七千多英里,沿途经由十个国家的二十八个城市。它将沿着中国通往西方最早的“丝绸之路”的路线行驶,行程时间为四十五天。
这项纪念活动由英国朱尔斯·维恩旅游公司经理菲利普·莫雷尔组织。
本报电视照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