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9月15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经济之窗

迷上了一个切字
  ——日本迪斯柯公司的启示
  冯昭奎
为制造集成电路,一个重要的工序就是将印制有数百个集成电路图形的大圆硅片按一个个图形整齐地切割成数百块小薄片。而制造这种极为精密的切割机的一个著名厂家,就是日本的迪斯柯公司。
迪斯柯公司原是一家创立于1937年的磨刀石企业。在五十年代,该公司应钢笔企业的要求,利用从英国学来的制造薄磨刀片的技术,制成了厚度只有一百二十微米(相当于0.12毫米)的薄刀片,用来给钢笔尖切缝。从此,这家公司就与“切”字结下了不解之缘。
晶体管发明之后,该公司为了满足电子工业切割半导体材料的需要,努力研制又薄又硬的刀片,积累了丰富的技术、诀窍和经验。虽然公司小,人手少,但上下一心,迷上了一个“切”字,简直达到了“看见可切的东西,都想切它一下”的着迷程度。
集成电路发明以后,电子工业对刀片的要求更高了。尽管该公司当时已能制造一百微米的薄刀片,但为了切割集成电路,要求刀片厚度不超过七十微米。于是,该公司又向“超薄刀片”“进攻”,终于在1968年制成了四十微米的超薄刀片,荣获“日刊工业新闻社”1968年度的“十大新产品”奖。
该公司由于研制超薄刀片出了名,于1969年受东京大学委托,将美国阿波罗飞船带回的月亮上的岩石切成极薄的试验片,以便用显微镜观察分析。
超薄刀片必须在高速旋转中进行切割。迪斯柯公司从集成电路企业买来大量废硅片,进行了无数次试验,发现刀片切割硅片的最佳转速不是每分钟一万转,也不是五万转,而是三万转。1975年,该公司经过七年的开发努力,终于研制成将许多刀片安装在同一旋转轴上的多刃切割机,又获当年度的“十大新产品”奖。
“业精于勤”,1979年,该公司研制成全自动的多刃切割机,第三次获得“十大新产品”奖。
现在,迪斯柯公司已能制造十五微米的超薄刀片,如果把头发丝拉直粘住,切割机即可精确地将它沿纵向劈成两半。如果再观察一下,几十片比纸张还要薄得多的刀刃,在每分钟三万转的旋转状态下,迅速、准确地把坚硬的硅片切成数以百计的小薄片,仅留下宽度为头发丝的几分之一的切缝,这是何等高超的技术,又是多少技术开发者努力的心血结晶啊!
在过去十年间,世界各国共有二三十家企业曾向这种高度精密的硅片切割机挑战。由于技术竞争激烈,目前坚持生产这种机器的仅有少数几家企业,迪斯柯公司即是其中的佼佼者,产品占领该机器在世界市场的70%以上。
迪斯柯公司的成长过程可给予人们许多启示。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虽然资本的活动仅仅围绕着一个字:“钱”,但这并不排斥企业中能够涌现许多具有强烈事业心和业务、技术专长的经营者、技术专家和能工巧匠。而具体到迪斯柯公司,这种事业心和专长就归结于一个字:“切”。精益求精,终于使他们在社会上登上了“切”的技术高峰。
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大批有专长的人和有专长的企业,更需要人们有强烈的事业心和刻苦的钻研精神,当然也需要有能够推动个人和企业去攀登各个专门领域高峰的竞争。惟有这样的竞争,而不是搞各种歪门邪道,才能有利于生产力发展,有益于社会进步。


第7版()
专栏:

  柴科夫斯基故居行
  九兰
湖水粼粼,轻波荡漾。芦苇丛中,缓缓地浮游出一群雪白可爱的天鹅。正在岸边的王子看得入神了。忽然,天鹅群幻变成一群美丽的仙女,翩翩起舞……
多少年月,芭蕾舞剧《天鹅湖》美妙的音乐旋律和动人的故事情节,使世界上众多观众心驰神往。在向柴科夫斯基故居疾驰的汽车中,我也陶醉在那美妙的音乐意境中。
“到了”,主人说。我不禁一怔,如梦初醒。原来,我们已抵达莫斯科远郊的克林地区——俄罗斯伟大作曲家柴科夫斯基纪念馆。这里是他生命最后一年,即1892年5月到1893年10月的居住地。
举目环顾,四周如此恬静。在一片不大的花园中,矗立着一幢两层小楼。主人领我们往门边走去,只见楼门上嵌着一块铜牌,上面刻着:“每周一、四下午3点至5点会客”。纪念馆负责人告诉我们,柴科夫斯基很怕来人打扰他作曲,严格限制会客时间。但另方面,他对听众来信却是十分热心的。他收到很多来信,几乎每信必复。走进小楼,在一间不大的客厅中,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架大三角钢琴。室内挂着他一家人的照片。
也许,人们从世界闻名、至今仍经常占领世界芭蕾舞台的《天鹅湖》、《睡美人》等乐曲声中,会想象这位音乐大师的生活该是多么欢乐、惬意啊。谁会料到他的一生,竟是在充满苦难、悲伤中度过!
对生命、生活的憧憬,对美好未来寄托的无限希望,与个人一生的坎坷遭遇,在他作品中交织出一阕阕美与丑、善与恶、理想与现实激烈冲突的乐章,而那取之于民歌的“大众之声”,则是他作品的灵魂,这是他的作品受到广大劳动人民喜爱、享有崇高声誉的原因。
柴科夫斯基于1840年诞生在乌拉尔地区的伏特琴斯克市。父亲是个冶金部门的检查员,母亲是一位法国移民的女儿。在兄弟姐妹中,柴科夫斯基排行第二。在法国家庭女教师的影响下,他五岁已对钢琴发生极大的兴趣。每听音乐,他都深受感动,简直到了着魔的地步。后来,父亲把他送进他并不喜爱的法律学校,十九岁毕业。他开始工作了,但心灵深处总觉得缺少什么。音乐大师莫扎特和贝多芬的乐曲给他以很大影响,从中找到了抒发感情的途径。而后,他到欧洲一些国家,又受到世界名作曲家的许多启迪,终于毅然走上作曲之途。那时他正当二十二岁,在音乐上开始显露非凡的才华。
但柴科夫斯基真正的音乐生涯始自1862年。在彼得堡的音乐学院学习时,老师很欣赏他的才华。民族音乐的先驱格林卡对他影响尤深。1865年他毕业后,经好友尼古拉·鲁宾斯坦介绍,到莫斯科新成立的音乐学院当作曲教授。由于薪金少得可怜,柴科夫斯基过着半温饱的教书生活,夜晚作曲以解寂寥。
在纪念馆客厅的墙上,挂着一幅中年贵妇人的照片。那美丽的双眸,仿佛正深情地注视着柴科夫斯基弹奏乐曲。她,就是影响音乐家一生的梅克夫人。他们的相交,成为柴科夫斯基当年作曲生活的支柱。梅克夫人是个闲居田庄别墅、经济优裕的寡妇。她从小爱好音乐。一天,当她听到柴科夫斯基的密友鲁宾斯坦弹奏柴科夫斯基的《暴风雨》时,感到无限倾慕和宽慰。从此,她在经济上给予柴科夫斯基资助达十几年。他们作为音乐之友互相通信,但十多年只偶尔短促见过一面。
对于柴科夫斯基的音乐才华和创作之勤奋,我们在参观他故居时有了深刻的体会。二楼一间十几平方米的卧室,窗明几净,房屋十分简朴。他的床前放有一张小写字桌,桌上有一只烛台。就在这小小写字桌的烛台下,柴科夫斯基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年完成了多少部扣人心弦的名作啊!也就是在这支烛光下,音乐大师呕心沥血地谱写了他生命最后的一曲——代表作《B小调第六交响曲》,即《悲怆交响曲》。按音乐家自己的说法:“当我写它时,我将我的灵魂整个都埋进去了!”是的,不知多少次,他在谱写这支乐曲时,那禁忍不住的泪水一滴滴地落到乐谱上。
就在这小桌旁,纪念馆负责人告诉我们,柴科夫斯基每天生活很有规律节奏:上午伏案三个多小时谱曲,中午不管天气好坏总在花园中散步两小时,下午坐在钢琴旁弹奏,晚间散散步,读读书或继续弹琴谱曲。他生前很喜欢自己栽花植树。纪念馆负责人说,中午在花园中散步的两小时,是柴科夫斯基一天中工作最紧张的时刻。他口袋里放着小本子,散步时他紧张构思,把他得意的构思及时记在小本上。下午就在钢琴上弹奏出他构思的曲子,晚间或次日上午挥笔而就。
在纪念馆里,我们看到作曲家的一些手稿和许多名人对他的评价,其中有列宁的。列宁最喜欢他的《悲怆交响曲》。1903年列宁远离祖国寄寓伦敦,怀着激动的心情欣赏了这支名曲,赞赏道:“我们入冬以来头一次欣赏了一个很好的音乐会,感到非常满意——特别是柴科夫斯基的最后一部交响曲《悲怆交响曲》。”
在这里,主人向我们介绍了音乐大师作品中的民族性、人民性特征。柴科夫斯基主张从俄罗斯民众中寻找音乐灵感。当时,在黑暗的社会里,这条创作道路布满荆棘,上层社会对民歌非常鄙夷。他与这种思想进行了顽强的斗争。他反对当时俄国音乐界跟着欧洲古典音乐跑,主张吸取民歌、民谣的精髓,到人民中寻找创作灵感。据介绍,一次,柴科夫斯基到农村他妹妹家去,在那里为邻居们弹奏一支农村牧童所唱的歌曲。而就是这支曲子,俄国大文豪托尔斯泰听后满含热泪地说:“我听到了我们俄罗斯人民忍耐着的、受着苦难的灵魂。”柴科夫斯基还在他创作著名的《第四交响乐》时说过:“在自己生命中找不到的,就到人民中间去寻找生命的欢乐!”这句话,正足以说明他所走的创作道路。我们在纪念馆的玻璃柜中看到音乐家的指挥棒和音乐爱好者送给他的礼物。他曾带着这根指挥棒在世界各地旅行演出。
人们指出,柴科夫斯基最后创作的芭蕾舞曲《胡桃夹子》和《悲怆交响曲》,最能代表他的性格:对未来充满美好的憧憬,而现实生活又使他悲伤。柴科夫斯基创作完《悲怆交响曲》后,曾亲自到彼得堡去指挥演出。不幸的是,在一次演出后他突患霍乱而身亡,终年仅五十三岁。
柴科夫斯基纪念馆专门盖了一座演出大厅。参观后,主人请我们到这座有数百座位的大厅中欣赏柴科夫斯基的最后一曲——《悲怆交响曲》。乐曲以幽暗的序曲开始,全曲充满作者的激情、豪放与忧伤,倾注了这位伟大的音乐家对人间的无限留恋。
怀着对柴科夫斯基的敬意,我步出故居的花园,踏上归途。想到如今这位伟大的音乐家的作品不断地在世界各地回荡时,心中又觉欣慰。那小小的卧室,那小桌上的烛台,那一支支名曲,构成一幅幅动人的画,深深嵌在我的心里。(附图片)


第7版()
专栏:

  国外尊师重教点滴
朝鲜 从老人到儿童,人人尊敬老师。学生经常到老师家去做好事,或送老师几支金达莱花。朝鲜儿童见了老师,不但行礼问好,对老师的父母也视同自己的长辈。
匈牙利 匈牙利是鲜花之国。学生在家中栽培的各种花树开花之时,都高兴地选摘最美的花枝,送给自己的老师。
日本日本的师范学生都有一种职业自豪感。他们从考进师范的第一天起,就穿上“教师服”。当穿着“教师服”的师范生乘坐公共车辆时,人们往往会自动起立让座,以示尊敬。
法国 法国人把教师看成是“人类智慧的天使”。农村和小市镇有这样的风俗习惯:每年12月25日圣诞节,学生的家长都要携带一些礼品送给教师,教师必须全部接受,并祝福孩子学业进步。在每学期开学的第一天,当地的地方长官和社会贤达,都得来参加开学典礼或听课。
捷克斯洛伐克 捷克斯洛伐克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当学生取得学位时,或学者获得某项成就时,都要去看望自己的启蒙者——小学教师。
美国 现任总统里根曾宣布过:第一个获准乘坐航天飞机遨游太空的美国公民将是中小学教师。
农芳珩辑


第7版()
专栏:

  名作荟萃的艺术展览
劳崇聘
阿贝蒂那博物馆是奥地利最大的艺术品收藏博物馆,藏品丰富,名作荟萃一堂。9月12日起在北京举行的《奥地利阿贝蒂那博物馆名作展览》,展出七十四幅名作,包括欧洲众多流派,各具风格,丰富多彩。
著名画家莫里茨·冯·施温德的《帕米娜和三个男孩》名画(见上图),是维也纳莫扎特大厅圆形墙上用歌剧《魔笛》剧情创作的装饰组画中的第六幅,表现剧中女主角由于不幸的爱情正想自尽,却受到三个男孩阻拦的情景。画家以出色的技巧,利用一个半圆形面积安排了这一动人的画面,布局合理,工笔精细,绮丽悦目,引人入胜。


第7版()
专栏:域外漫记

  假文凭与伪博士
  陈封 文并图
目前,在英国用一百五十英镑以下的价钱,便可买到一张印刷精致、足以乱真的“博士文凭”。这是伪货市场上出现的一个新品种。据警方说,制造假文凭或其它证件的犯罪活动很难破获。估计英国已有三十五家制造并贩卖假文凭的地下工厂,生意相当兴隆。
一个衣冠楚楚的“绅士”到某公司应聘,先摸出名片,比方说上面印着“西尼·劳伦斯教授”,底下一行小字是“理学博士”或“文学博士”之类,接着又掏出他的“文凭”以加深对方对他的信任。几句应酬话之后,新职位便算谈妥,约定日期上班。这类事情屡见不鲜。至于以后那位“博士”在工作上能否胜任,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假文凭为何通行无阻?这主要是由于用人机关或企业的主管人员盲目相信文凭,再加上粗枝大叶的工作作风,不经过仔细核查就作出决定。一旦发现问题,再去处理,不仅造成了损失,手续也很麻烦。
八十年代以来,英国的正规大学学费猛增,使很多家境不好的学生望而却步。1983—1984学年,全英外国留学生实际在校人数为五万五千六百人,比四年前减少了三万二千四百人。可是在这四年内,从外国到英国的留学生数目却增加了15%,总数达十二万四千人。原来这些持学生护照的人到英国后,大部分没有进入政府备案的大学学习。他们多半是拿着本国的公费,在伦敦或其它城市优哉游哉混上二三年,然后买一张假文凭回国去蒙哄本国的“傻瓜”去了。
《经济学家》周刊8月31日报道,英国还有一些骗钱的“函授学校”,在国外大作广告,引诱许多中东和东南亚国家的青年汇款报名入学。他们都是慕英国“学术水平高超”之名,诚心诚意想学些知识的,但往往一无所获,不过最后却能得到一张“毕业证书”。英国的教育和科学部对这些事深感恼火,认为是败坏了英国教育的声誉,但是至今尚无法加以杜绝。
无独有偶。美国在这方面也不落后于英国。在美国,假文凭是用电子计算机排印出来的,多半是冒充名气较小、甚至于根本不存在的学校。文凭印刷精美,标准规格,纸料也是羊皮纸,火漆钢印,院长和校长的签名等等一应俱全,很难辨别真伪。一位美国联邦调查局人员近五年内查出四十份假文凭,但假文凭的持有者已顺利地找到了工作,其中有政府工作人员、教师、军事机关和宗教团体工作人员。甚至有人靠假文凭当上了医生,开诊治病。这种“医生”自然害人不浅。
1983年,一名造假文凭的人被英国警方抓获,经审讯他供认在三年内卖假文凭共赚了一百四十五万美元。他出售的一张“医学博士”文凭,索价高达五千二百二十五美元。


第7版()
专栏:世界风物

  阿拉伯世界的椰枣
  刘积镛
每年九月十五日,是阿拉伯国家的椰枣日。
椰枣树在阿拉伯世界是一种吉祥树,享有盛名的伊拉克蜜枣就是椰枣经加工后制成的。
椰枣味美可口,含有丰富营养,历来深受阿拉伯人民喜爱。“古兰经”中记载着有关椰枣的文字。相传真主的使者穆罕默德很爱吃椰枣。穆斯林认为,吃了椰枣可以和真主离得更近一些。
关于椰枣的故乡,有的说它的原籍在非洲;有的说它的原籍在海湾,因为那里属于热带气候,雨量少,气候适宜,种植椰枣又是阿拉伯民族的传统。据统计,现在全世界大约有一亿棵椰枣树,其中百分之六十九在阿拉伯世界。伊拉克是世界上椰枣树最多的国家,约有二千二百万棵。联合国粮农组织估计,全世界现在的椰枣年产量为二百五十万吨,其中阿拉伯国家的年产量就有二百万吨,而仅伊拉克的年产量就将近五十万吨。
椰枣树的树干笔直、高大,少有枝叉,树顶生羽状复叶,叶片狭长。它不需要很多水,也不需要太复杂的管理和太多的照料,在比较恶劣的土质、环境中也能生长。如能及时授粉,一棵椰枣树多的一次能结上百斤椰枣。
根据不同的产地、形状、颜色和味道,椰枣有许多不同的名字和别名。据说全世界有好几百种椰枣,味道也有很大差别。但椰枣的主要成份是碳氢化合物、葡萄糖等。此外,椰枣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钙、磷、铁,及维生素B。椰枣树可保护土壤,防止水土流失,抵挡沙漠的扩张;树干可作木材和一些工业部门的原料;果实可吃,也可入药,还可用来制果酱、糖、酒及各种点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