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8月3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外国人士看中国

中国出现了奇迹时代
法芬人士评价我开放政策和经济改革
本报巴黎8月2日专电 记者马为民报道,法国《晨报》1日用两个整版刊登的题为《中国的第二次革命》的文章,积极评价了我国的开放政策和经济改革,盛赞中国出现了“奇迹的时代”。
作者弗朗索瓦·戈德芒是法国社会党亚洲事务负责人,他刚于上个月再次访华。
文章说,1977年中国在食品方面尚不能自给,而今年它将成为亚洲重要的农产品出口国;个人收入在八年中翻了一番;过去影响到一亿人口的贫困和饥饿如今仅限于交通不便的偏僻地区;几年之内人口年增长率由2%降到了1%。
文章认为,“这些不可思议的预言得以实现”,是由于在经济上实行改革和在国际贸易上实行开放的结果。“中国改革试验的气势是惊人的”,“中国正在成为解决共产主义面临的经济和社会问题的实验室”。
文章说:“中国已经翻开其发展史上新的一页,这种发展很可能会象十九世纪美国的经济飞跃那样令人振奋”。
本报讯 芬兰《晨报》最近刊登的马蒂·雷伊诺宁写的访华文章说,中国创造了令人惊讶的稳定的社会环境,确保人们生活的基本权利。
作者说,他在中国逗留近一个月得到的印象是,中国人勤劳,全国各地在整修旧的,建设新的。工人的月平均工资大约六十五元,但工资不需要纳税。基本食品和房租非常便宜。按照联合国确定的人均国民生产收入的标准,中国无疑属于发展中国家。尽管如此,中国为其公民创造了令人惊讶的稳定的社会环境,确保人们生活的基本权利。
文章说,中国人穿着整洁。同北欧国家相比,城市住宅比较狭窄,光线较暗,设备较差。中国人拥有充足的食物、住房、学校和工作岗位。生病或工伤可以得到补助。自行车和电视机已经成为最普通的家庭用品。从这样的背景来看,当今的中国最令人为之倾倒的一个特点是社会安宁,无论是其他发展中国家还是许多富裕的西方国家对此都应该是羡慕的。


第7版()
专栏:

朝鲜大力发展日用消费品生产
工厂企业家庭一起上取得可喜成果
新华社平壤8月2日电(记者李突)朝鲜一年来大力发展日用消费品的生产,以满足人民改善生活的需要。
去年8月以来,作为全党全民狠抓轻工业革命的一部分,朝鲜为生产日用消费品做了大量的组织工作。据宣布,现在已有七百多家工厂和企业成立了专门生产日用必需品的车间或作业班,各道、市、郡组织了一万九千个家庭作业班和副业班。
一年来,朝鲜在增加消费品品种和提高产品质量方面已取得可喜的进展。最近在平壤举办的一个展览会上,展出了这方面的成果。展品有两千四百种,共一万六千五百件。其中主要是与人民生活有密切关系的服装、鞋类、家庭用品、炊事用具、日用杂货和文化用品等。这些展品深为广大消费者所喜爱。
据介绍,朝鲜群众性日用消费品生产之所以得到发展,其主要原因有:社会上有一定数量的闲散劳动力可直接参加日用消费品的生产,这对社会和个人都有好处;政策上实行按劳取酬的原则,今年又取消了收益限额,从而提高了从业人员的生产积极性;生产原料全部利用大工厂的下脚料或自行采集和种植天然原料,不依赖国家分配,原料比较有保证。
现在,朝鲜各地日用必需品的生产积极性很高。
今年上半年,全国日用品车间和作业班生产的消费品产量,比去年同期增加了两倍。在平壤市、平安南道和咸镜北道,生产了七千到八千种适合群众需要的消费品。
朝鲜平壤爱国针织厂的青年工人活跃在生产第一线,他们发挥生产突击队的作用,保证全厂年年完成生产计划。新华社记者高浩荣摄


第7版()
专栏:

苏联加紧建设国内外信息网络
本报讯 据塔斯社报道,苏联正在加紧建设联结全国和国外一些国家的计算机信息网络,以开发信息资源。
莫斯科应用自动化系统研究所所长奥列格·斯米尔诺夫最近说,以该所为基础的“中心”信息—计算系统已开始试用,它把苏联科学院位于俄罗斯联邦中央地区的最主要的研究所和实验室彼此连接了起来。
他还说,近期内,苏联其他城市的类似系统也将开始工作。这样,苏联将连接成“科学网”圈,能够保证彼此相距数百和数千公里的研究所之间自动交换信息,同时还将大大扩大苏联可能向外国用户提供的信息—计算机资源的数量。
同时,苏联的信息“中心”还同外国计算机网和数据库交换信息。它同保加利亚、捷克斯洛伐克、古巴的同类中心进行了联合工作,同匈牙利、波兰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建立了自动交换信息的系统。


第7版()
专栏:

迪马说苏对欧洲安全问题可能持灵活态度
豪说不要对美苏领导人会晤抱过高期望
新华社赫尔辛基8月1日电 法国对外关系部长罗朗·迪马今天在赫尔辛基举行记者招待会说,苏联准备在有关欧洲安全的问题上表现出更大的灵活性,这特别涉及到旨在增加信任和安全措施的斯德哥尔摩裁军会议和关于武器的会谈。
迪马说,这是他和美国国务卿舒尔茨分别同苏联外长谢瓦尔德纳泽会谈后得出的结论。
今天上午,在舒尔茨离开芬兰以前,迪马同他举行了会晤。舒尔茨说,他从同谢瓦尔德纳泽的会谈得出的印象是,苏联准备在上述两个方面迈出前进的步子。
然而,迪马强调,苏美对更为广泛的裁军问题的立场没有变化。两国外长在7月31日的会谈中只是重复了各自对一些问题的看法。
英国外交大臣杰弗里·豪今天也说,苏联对国际问题的看法没有实质性的变化。他对美苏领导人即将举行的高级会晤持谨慎的态度,并告诫说,不要对这一会晤和两国关系可能出现突破寄予过高的期望。
他强调,东西方关系的改善是一个长时期的问题,现在看不到世界会出现剧烈的变化。
谢瓦尔德纳泽今晚在离开赫尔辛基回国前发表谈话说,他在欧安会庆祝会期间同其他国家的外长进行了许多有益的会晤,他表示要为缓和国际局势而工作。


第7版()
专栏:

美国众院再次通过制裁南非议案
美国大通曼哈顿银行停止向南非发放新的私人贷款
本报华盛顿8月2日电 记者景宪法报道:美国国会众议院8月1日以三百八十票对四十八票的压倒多数,通过了参众两院7月31日共同提出的对南非政权实行经济制裁的议案。但由于参院部分人阻挠,仍须拖到9月才能实施制裁措施。
6月上旬,众院首先提出并通过对南非当局的种族主义行为实行经济制裁的议案。议案包括禁止美国银行向南非政府提供新贷款,禁止美国在南非进行新投资项目,禁止向南非政府出售电子计算机,禁止从南非进口金币以及向南非出售用于核生产的材料等。7月中旬,参院也提出并通过一项对南非的制裁案,但内容要缓和得多。美国政府则主张实行“建设性接触”政策,拒绝批准制裁案。
由于最近南非当局强行颁布“紧急状态法”,残酷镇压并野蛮杀害示威的黑人群众,美国公众反对南非种族主义行径的呼声不断高涨。美国国会不得不再次采取措施,由众参两院通过谈判达成一项妥协的经济制裁案。
据悉里根总统仍不会批准众参两院的这份经济制裁议案。
但由于该议案是在众参两院原有的压倒多数的基础上作出的,因此行政首脑的否决可能不起作用。
新华社纽约8月1日电 据《纽约时报》1日报道,美国第三大银行大通曼哈顿银行决定停止向南非发放新的私人贷款,同时拒绝延长现有贷款的期限。
报道说,虽然大通曼哈顿银行向南非发放的贷款数额不到五亿美元,但是,由于这家银行在国际银行界的声望可能使美国其它银行也采取类似政策。


第7版()
专栏:

西德一失业工人
步行五千公里抗议长期失业
新华社波恩8月1日电(记者夏治沔)西德一位已失业六年的房屋清洁工瓦尔特·贝雷今天开始全程五千公里的徒步行军,以抗议他长期失业。
四十五岁的贝雷家住汉诺威附近的哈默尔恩市。他先骑自行车到北方边境城市弗伦斯堡,再从那里出发沿边界步行。他计划每天走七十多公里,两个月完成全程,每走二十公里休息一次,并请当地的加油站、商店或饭馆在他准备的登记本上签字,证明他的确到了那里。
贝雷随身携带一个十公斤重的背包,放一些生活必需品。晚上他将借宿或者干脆露宿。


第7版()
专栏:

欧安会最后文件签署十周年庆祝大会闭幕
三十五国外长认为最后文件的条款没有得到全面的贯彻
新华社赫尔辛基8月1日电(记者:郑焕清、郄霜涛)为期三天的欧安会最后文件签署十周年庆祝大会今天傍晚在赫尔辛基结束。
芬兰外长韦于里宁在闭幕式上对大会作了简短的总结。他说,这次会议表明,各与会国将继续致力于执行赫尔辛基最后文件的各项条款和推动欧安会进程。
由于美国和西方国家的反对,会议没有发表任何新闻公报。
会议期间,三十五国外长就《欧安会最后文件》签字十年来的情况进行了回顾和总结。他们对十年来欧洲局势普遍感到忧虑,认为最后文件的条款没有得到全面的贯彻。他们要求缓和欧洲大陆严重的军事对峙局面,希望欧洲国家为促进和平,加强经济和其它方面的合作而努力。与会国还利用这一机会展开广泛的双边和多边会晤,就相互关系和国际局势交换了意见。


第7版()
专栏:

澳大利亚决定召回驻南非大使
本报讯 澳大利亚已决定召其驻南非大使“回国述职”。澳大利亚外长海登说,召回驻南非大使是为了听取他的意见,以便政府进一步采取措施,敦促南非废止种族隔离政策。


第7版()
专栏:芬兰通讯

欧安会十年回顾与展望
本报记者 刘绪民
8月1日是赫尔辛基最后文件签署十周年。参加欧洲安全和合作会议的三十五国外长从7月30日起在这里连续举行三天庆祝会,对最后文件的执行情况进行总结,对欧安会的未来进行展望。
欧安会给欧洲带来了多少“安全”,这是大家议论的中心。联邦德国外长根舍说,欧安会十年来的进程“充满着失望和分歧”。此间许多观察家认为,十年来,欧安会续会一个接着一个,从赫尔辛基开到贝尔格莱德,从马德里开到斯德哥尔摩,但是这些会议几乎没有产生任何实际结果。十年中,唯一可以称为成果的是东西方国家在举行大规模的军事演习时,在自愿的基础上互相作了预报或者互派了观察员;在记者采访以及被分离的家庭团聚上稍有松动。但欧安会后的十年,正是欧洲局势紧张的十年。苏、美在欧洲竞相部署新的中程导弹。中欧裁军会议和中程核武器谈判停滞不前,而违反“赫尔辛基精神”的事件又不断发生。
各成员国对欧安会发展进程缓慢的原因各有各的解释。美国攻击苏联不履行“文件”所规定的义务,迫害国内持不同政见者,侵犯人权。苏联谴责美国借人权问题干涉别国内政,批评西方国家大批青年失业,使基本人权得不到保证,特别是指责美国在西欧部署新导弹以及发展太空武器。
一些欧洲中小国家则批评超级大国践踏“文件”精神,侵略和干涉别的国家。它们要对话、不要对抗,要和平、不要战争,要裁军、不要军备竞赛的呼声很高。他们呼吁美苏达成减少核武器、停止发展太空武器的协议,普遍希望美苏对话能导致国际局势缓和。有些欧洲国家在会上反对超级大国主宰他们的命运,要求欧洲人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法国外长罗朗·迪马在发言中说,涉及欧洲安全的裁军谈判必须有欧洲国家参加,不能由大国一手包办。
与会各国在三天会议期间,进行了双边和多边接触。不少国家对“最后文件”所确立的准则仍怀有良好的愿望,他们希望继续保持这一对话渠道,举行经常性的多边的和双边的接触,认为这种接触冲破了集团的界线,有助于消除东西方国家之间的隔阂,增进东西欧人民之间的互相了解,同时也为欧洲中小国家在涉及欧洲的事务中提供了平等的发言权和论坛。
多数外长在发言中强调将继续欧安会进程。然而,这一进程将如同既往,进展将是缓慢的,曲折的,而且仍将充满着复杂的矛盾和斗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