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8月26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更多拉美国家直接参加和平解决中美洲冲突
孔塔多拉集团和利马集团外长会议开幕
新华社卡塔赫纳(哥伦比亚)8月24日电 (记者吴惠忠)为实现中美洲和平而召开的孔塔多拉集团和利马集团八国外长会议,今天上午在这里开幕。会议表明,有更多的拉美国家直接参加了和平解决中美洲冲突的努力。
出席这次会议的除孔塔多拉集团的墨西哥、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巴拿马四国外长以外,还有阿根廷、巴西、乌拉圭和秘鲁四国外长。这后四个国家,今年7月28日在利马参加秘鲁新总统就职仪式时成立了一个支持孔塔多拉集团的集团,因而被称为利马集团。今天的会议是八国外长第一次坐在一起共同讨论中美洲形势。
哥伦比亚总统贝坦库尔主持了会议开幕式。他在讲话中说,“中美洲问题不仅是政治问题,同时也是经济和社会问题。”“阻止中美洲冲突变成东西方对抗,不让这种对抗扩大”,是拉美国家一直关心的问题。因此,孔塔多拉集团作为在中美洲地区恢复和平和避免发生全面冲突的有效选择,它的和平斡旋活动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最大关心和一致支持,利马集团的成立就是对孔塔多拉集团的一种“无条件的支持”。
贝坦库尔指出,现在两个集团在一起举行外长会议,“是对和平努力的有意义的贡献,是拉美对当前这种形势关心的见证。它最清楚地表明,我们这些国家的命运同中美洲的未来分不开。”
在开幕式结束后,八国外长前往位于卡塔赫纳一个海军基地的迎宾馆举行两天的秘密会议。
这次会议是在孔塔多拉集团的和平斡旋遇到困难的时刻召开的。拉美舆论界对会议的召开十分重视,认为它将推动孔塔多拉集团今后的工作,从而加速和平解决中美洲危机的进程。阿根廷等四国的参与还表明,拉美国家希望把中美洲问题严格限定在拉美地区范围之内来解决。(附图片)
23日,一群法国农民截住一辆装载着西班牙梨子的卡车,并将梨子全部捣毁,理由是“法国的利润喂饱了他们”。 本报电视照片


第6版()
专栏:

南通社评苏《真理报》和《新时代》的文章说
苏报刊对社会主义发展观点有变化
《真理报》强调普遍规律后《新时代》说并非千篇一律
新华社贝尔格莱德8月22日电 南通社今天播发的该社驻莫斯科记者发回的报道认为,苏联《新时代》周刊第三十四期发表的关于“社会主义大家庭内部关系”的文章,同《真理报》两个月前发表的文章调子明显不同。
报道说,《新时代》文章把社会主义世界比作“由各种颜色组成的拼花板”,“在解决社会主义任务的形式和方法上每个国家都表现出鲜明的民族特征和特点,但这决不妨碍社会主义国家多方面的紧密合作”。莫斯科的观察家把《新时代》发表的这篇文章同两个月前《真理报》发表的谈同一题目的文章联系了起来。而《真理报》的那篇文章在某些东欧国家当中的确引起了不良反应,这一情况莫斯科官方也是清楚的。
报道说,《真理报》文章把重点放在“最大限度地尊重普遍利益”上,批评了“民族主义和修正主义的观点”,坚持“普遍规律”,反对“社会主义小国家在国际政治中发挥特殊作用”等等。而《新时代》文章则认为,每个社会主义国家都以“具有本国特色的方式”走上了新的道路,这取决于各国国内条件,根据不同情况解决不同问题,在尊重普遍规律的同时也同样要求尊重每个国家的国情和历史特点。
南通社报道指出,人们曾预料苏联会对《真理报》6月发表的那篇文章公开作某些纠正。因此才有《新时代》发表的这篇文章。
新华社莫斯科8月24日电 苏联《新时代》周刊第三十四期发表的一篇文章说,社会主义世界今天呈现出色彩斑斓的图景,“在解决社会主义任务的形式和方法上每个国家都表现出鲜明的民族特征和特点,但这决不妨碍社会主义国家多方面的紧密合作”。
文章指出,“每个社会主义国家走上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方式不同,各国共产党人开始社会主义事业的环境有不少特殊性。而且,根本改造社会的道路本身要求在每种情况下运用马列主义理论寻找不千篇一律的解决办法”。
文章认为,“各社会主义国家有着某种民族利益。它并不由于世界社会主义体系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大家庭的形成而溶化和消失掉。所有这些都是显然的。但同样显然的是,在主要的和根本的方面,社会主义各国的利益相吻合”。


第6版()
专栏:

黎巴嫩南部局势再度紧张
新华社贝鲁特8月24日电 黎巴嫩南部局势24日再度紧张。以色列已派出大批坦克和装甲车到以色列和黎巴嫩边境地区集结。
黎巴嫩民兵从23日晚到24日早晨对以色列军队及其扶植的“南黎巴嫩军”进行了多次袭击。
一名黎巴嫩民兵24日上午带着炸药包冲入在代尔米马斯公路上行驶的一支以色列车队,使一辆军车上的以色列士兵被炸死或炸伤。以色列军队和“南黎巴嫩军”用大炮轰击了黎巴嫩南部的一些村庄作为报复。
目前事态还在发展中。


第6版()
专栏:

穆加贝总理视察我援建的体育场工地
新华社哈拉雷8月24日电 津巴布韦总理穆加贝今天在哈拉雷视察了中国援建的津巴布韦国家体育场工地,并高度赞扬参加建设的中国工程技术人员。
穆加贝说,他对这项工程的建设速度和质量以及对工地的安全措施表示满意,印象十分深刻。
他对陪同视察的津巴布韦官员说,中国人进行的这项工作,对津巴布韦的其它建设项目来说,“应该作为一个样板”。
他建议组织其它项目的建设人员到这个工地参观,向中国工程技术人员学习。
穆加贝指出,他相信这座体育场建成后,将成为永远象征津、中两国友谊的纪念碑。
这座可容纳六万名观众的体育场于去年10月动工兴建,现已完成工程的40%。(附图片)
穆加贝总理为津巴布韦国家体育场奠基。
本报记者摄


第6版()
专栏:

面对苏联对美国进行强烈指责
里根说希望美苏首脑会晤取得成果
本报华盛顿8月25日专电 记者景宪法报道:据《纽约时报》报道,里根总统昨天在加利福尼亚州对记者表示:他期待着在今年11月的日内瓦美苏首脑会晤,并希望这次会晤取得成果。
里根总统说,他认为这次两国首脑会晤将有助于缓和美苏两国之间的紧张状态。他说:“我不仅希望这次会晤争取能够在具体问题上达成协议,而且还希望我们能就此对我们之间存在的难题和今后的议事日程认真地进行讨论,以致我们能在可能的情况下消除我们之间的敌意和互不信任。”
在此之前,美国国务院发言人雷德曼23日声称,尽管美苏之间最近在一些问题上的矛盾加剧,里根政府仍然打算设法改善与苏联的关系。
此间观察家注意到,里根政府的这些言论,是在莫斯科对美国进行一系列强烈指责的时候发表的。塔斯社和《真理报》接连发表评论,猛烈抨击美国坚持进行核试验和反卫星武器,并强烈驳斥美国关于苏联对美外交官使用化学物质的指责。这些评论还同美苏最高级会晤一事联系起来,认为美国的行为,同它关于正在认真准备美苏首脑会晤,并希望会晤取得成果的说法,无法吻合。


第6版()
专栏:津巴布韦通讯

为中津友谊建丰碑
——记中国专家援建津巴布韦国家体育场
本报记者 马世琨 鲍世绍
中国援建的倚山而筑的津巴布韦国家体育场,以其规模和施工质量及其进度,引起了各方面的注目。
十个月前还只存在于蓝图上的体育场,现在基础工程已经竣工,主体工程也渐露雏型。这是一座现代化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大型体育场,高三十五米,拥有六万个座位和现代化音响设备,连同附属设施,占地二百五十多亩。对这一工程,中津两国领导人都十分重视。赵紫阳总理指示一定要把工程搞好。穆加贝总理在奠基剪彩仪式上,称它为“津中友好的永久性纪念碑”。
这座位于哈拉雷市西南郊的体育场,由中国成套设备出口公司承建。工程一开始,困难便接踵而至。体育场建于山脚,地势起伏,施工费力,土石方量特别大。而工程所急需的两台挖土机和两台推土机却在长途运送过程中受到损坏。津巴布韦又久旱逢雨,阴雨连绵,增加了施工难度和劳动强度。为了不延误工期,中国专家在实行“四段并进,平行流水,立体交叉”的科学施工方法的同时,提出小雨不停工,白天误工,夜里补回。当地实行每周五天工作制,但在这里工作的中津两国建设者们两周才休息一天。工作是劳累的,但谁也没怨言。因为他们认识到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是在为中津友谊建造丰碑,平凡的劳动含有重大意义。他们终于赢得了时间,目前工程进度已比计划提前了一个多月。出于同样的认识,中国专家高度重视施工质量。他们的口号是:确保工程创全优,发现缺陷,推倒重来。
工地负责人指着一根六米多高的混凝土支柱,告诉记者:今年3月27日,在浇灌此柱时,因牵拉的八根钢丝绳中有一根松动,致使柱子上端偏斜三点五厘米。中国专家发现后,决定将它炸毁重建,并将此事向津方派驻工地监督员作了解释,得到赞赏。体育场五米以上的柱梁均采用清水钢筋混凝土,即不加任何粉饰,以体现其自然美。这种方法,中国国内尚不流行,中国专家们自然也不太熟悉。但他们认真钻研,反复实践,终于获得成功。一根根高高矗立的清水钢筋混凝土方柱,光滑平整,色泽一致,内坚外美,人见人爱。
在共同的紧张劳动中,中津两国建设者的友谊在日益加深。中国专家对当地工人诚恳相待,工作上严格要求,生活上关心体贴,特别是,中国专家毫无保留地向他们传授技术,使他们初步胜任技术性工作,有的还学会看图纸。遇到难度大的工作,中国专家总是带头干。在浇灌五米平台以上的清水钢筋混凝土斜柱时,混凝土班班长李玉才亲自下到十米深的钢模中,一干六个小时,柱子浇灌成了,他自己却成了泥人,疲惫得几乎站不住。这一幕幕场景,深深刻在当地工人的记忆中。
中国专家和津巴布韦工人结下了诚挚的友情。他们相互尊重对方的习惯,学习对方的语言。如今,混合使用的汉语、英语和绍纳语,已基本消除了施工中的语言障碍,并有助于两国人员进一步沟通情感。有不少当地工人邀请中国专家去他们家里作客,来往密切。黑人朋友质朴好学,同“中国师傅”互教互学。
8月,此地繁花竞艳,绿草如茵。前往体育场工地参观者络绎不绝。在穆加贝总理的关怀和津巴布韦政府的支持下,中津两国专家和工人们建筑的这座体育场,将成为中津两国人民友谊的丰碑。


第6版()
专栏:国际要闻简报

国际要闻简报
希腊决定结束与阿的战争状态
希腊政府人士八月二十四日说,希腊社会党政府已经决定结束与邻国阿尔巴尼亚自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战争状态。
希腊政府发言人二十三日晚上也说,采取上述决定是“不可逆转的”。驻雅典的外交官员说,希腊政府的这一决定对于改善希、阿两国关系是一个有力的推动。
希腊政府人士说,希腊官员正在讨论宣布结束希、阿两国战争状态的程序问题。其中一个可能的步骤是由议会提出一项议案。
法国和西德将建立“热线”联系
法国总统密特朗和西德总理科尔八月二十四日决定建立“热线”联系,以加强协调双方的防务和安全问题。
这是密特朗在法国布雷冈松堡宣布的。目前他正在这里同西德总理科尔就东西方关系等问题进行会谈。
乌干达各方同意举行和平会议
据乌干达《星报》八月二十四日报道,乌干达军事委员会和其它战斗部队已经同意于九月二日举行一次和平会议。
参加和平会议的有乌干达五大政党——民主党、人民大会党、民族主义党、保守党和自由运动的代表,此外还有各游击组织的领导人、宗教领导人和乌干达各地区的两名代表。
这一消息是乌干达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乌干达国防部长托科上校二十三日晚上向《星报》记者透露的。
(据新华社)


第6版()
专栏:

印日英调查波音飞机事故
本报讯 最近印度、日本和英国接连发生波音大型客机坠毁事故后,都在调查失事原因。
印度方面对波音747客机在大西洋坠毁的调查表明,根据打捞上来的“黑匣子”的记录,已排除坠毁原因是由于“炸弹爆炸”的假设。有人推测这架失事客机的结构有毛病,目前调查仍在进行。
日本运输省航空事故调查委员会认为,日航波音747客机的坠毁,是由于客舱和机身尾部之间的气密隔板破裂,垂直尾翼在空中解体造成的。
日本四家航空公司还对正在飞行中的六十九架波音747飞机进行普查,结果表明,在被检查的四十一架飞机中,发现有二十三架飞机的三十五处存在着裂缝、螺栓断裂等不同程度的“异常状况”。其中有七架飞机的机尾后部给压隔板部位有毛病。在飞行次数超过一千五百次以上的十六架同型飞机中,就有十二架飞机的二十处有毛病。
目前英国也正在调查本月22日一架波音737客机在曼彻斯特机场的坠毁原因。这是这种型号飞机自1968年投入使用以来的第三次坠毁。美国航空安全委员会宣称,波音737飞机上使用的引擎曾造成七次飞行事故。


第6版()
专栏:

中朝友谊长城般牢固
——朝鲜五百青年游览长城
本报记者 张云方
一夜滂沱大雨,25日清晨仍是风啸雨疾。团中央的同志担心,这样恶劣的天气,朝鲜青年友好参观团的同志们能否去长城。朝鲜同志的反应却是:机会难得,何况我们绝非只是去游览,而是要更多地了解中国,结识中国青年,建树朝中青年圣洁的友谊。
七点正,中朝青年友好联欢的车队出发了。烟雨茫茫,两公里长的车队在公路上溅起阵阵水花,形成了一条绚丽壮观的白练,这真是别具诗情画意。车队在向着八达岭前进,车上中朝青年的心也在向着长城靠近。毋庸置疑,他们是去攀登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可是此时此刻,有谁会怀疑中朝青年不是在向着友谊的长城攀登呢?!
长城逼近,骤然间风住雨歇,甚至天空还透出一丝光亮。但是,雾色浓重,山峦和长城都笼罩在白雾之中。登上长城,几米外的景物无法辨认。但是,这并不足以妨碍中朝青年们的兴致。你看他们,有的在背倚城垛摄影留念;有的在和中国青年深深地交谈着;还有的摸着历尽风霜的长城的青砖在沉思……。参观长城的一些我国外地的青年也围了过来,他们在喊:是朝鲜同志!一时节,欢声笑语不断,友谊的热浪迭起。尽管雾色隐去了长城雄伟的全貌,但它却无以遮盖中朝青年心灵中的眼睛,友谊把他们拉得更紧了。
昨天刚刚度过第三十六个生日的李英洙团长更是兴致盎然。他一口气就登上了八达岭的南高峰。他对记者说,这是他第二次登临长城,心里很高兴。他说,“长城的建筑艺术很高,是勤奋智慧的中国人民建造了它,当时没有水泥,是用石条和石灰垒起来的。现在成了青年和人民群众的游览胜地,令人感到高兴。”
今天也正是朝鲜青年友好参观团第一分团二队队长韩君宝的生日。他激动地对中国同志说,“在我生日的这一天,登上了万里长城,这对我来说,是很有意义的,它将鼓励我为朝中两国人民的世代友谊而鞠躬尽瘁”。
中午,当中国陪同韩立新举杯向他祝贺生日之喜时,他感动地说,来到中国,就好象回到了家,每天都在过生日的气氛中度过,令人难忘。韩立新告诉他,中国有句俗话,叫做不到长城非好汉。他听后立刻说,我们朝中两国人民都是好汉。这话说得多么好啊!我们中朝两国人民正是要做卫护世界和平的好汉。
也许有人会对朝鲜青年来长城未能一睹长城雄伟的全貌而感到遗憾。但是朝鲜同志说,朝中友谊是长存的,我们一定还会再来中国,再次造访长城。从某种意义上说,长城给我们留下了不尽的美好记忆,留下了再次登临的余韵。这正是:山似无形,人有意,长结友谊世代情。让我们祝愿中朝友谊象长城般的牢固吧。(附图片)
图为朝鲜青年友好参观团的同志们游览长城。 本报记者摄


第6版()
专栏:

美航天飞机电子计算机发生故障再度延期发射
本报讯 美国航天飞机“发现”号25日因电子计算机发生故障而再度延期发射。
美国宇航局负责人决定,“发现”号将于星期一升空。这是“发现”号两天以来第二次推迟发射。这架载有五名宇航员的航天飞机原定在24日发射,但由于发射地点佛罗里达州的天气不好,而在发射前的最后一分钟取消了原计划。
“发现”号计划飞行八天。飞行期间将施放三枚卫星,有两名宇航员将进行太空行走,以收回并修理一枚废弃的卫星。这将是美国航天飞机的第二十次飞行。


第6版()
专栏:最后消息

摩洛哥特使调解利、突争端
本报讯 据报道,摩洛哥国王哈桑二世派遣他的顾问格迪拉和外交大臣菲拉利于24日下午到达突尼斯东南部的莫纳斯提尔,同突尼斯总理姆扎利就突尼斯和利比亚争端进行了会谈。格迪拉在会谈结束后对记者发表谈话说,他们讨论了“国王哈桑二世在两国间可以起的调解作用”。这两特使后来到达的黎波里,会见了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


第6版()
专栏:

马耳他航空事业发展迅速
据新华社瓦莱塔8月17日电 (记者黄昌瑞)8月中旬,正值旅游旺季,记者从罗马来到这个地中海岛国采访。马耳他航空公司董事长米卡尔夫热情地向记者介绍了马耳他航空事业的发展情况。
马耳他于1973年成立航空公司,1974年4月正式开航,起初同巴基斯坦国际航空公司合办。1980年,马耳他买回了巴航的股份,开始独家经营。十一年来,马航不断发展,现在已拥有六架客机、一千二百名职工,其中有一百多名机组人员,共有国际航线十四条,通往欧洲、北非和大洋洲的十多个国家的城市。1974—75年度,营业额只有四百一十万马镑(一马镑合二点二八美元),1983—84年度已增到三千一百五十三万马镑。扣除税收后的利润也从1974—75年度的五十三万七千马镑,增至1983—84年度的七十八万马镑。
米卡尔夫接着说,在世界各国航空公司竞争加剧的情况下,小小的马耳他航空公司的盈利之所以不断增加,其主要原因是:第一,采取灵活的经营方针,不断扩大业务范围;第二,讲究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第三,加强宣传。马耳他航空公司的经营方针十分灵活,根据旅游淡旺季节和旅客多少的变化,灵活地增减航线和航班,并大力开展包机业务。去年正常航班运客人数为三十六万五千,包机运客人数达二十五万。由于包机业务经常同旅行社和旅馆挂钩,游客只需交款一次,飞机航班、住宿的旅馆房间、旅行日程等全部安排妥当,而且收费合理。这就受到旅客特别是老年游客的欢迎。(附图片)
马耳他首都瓦莱塔市商业区大街。
陆永祯摄(新华社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