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8月21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

难忘的太行岁月
——访北京军区司令员秦基伟
本报记者 姜庆肇
今年春天,我随秦基伟同志访问太行山的时候,得知他在抗日战争时期,一直跟随刘邓大军战斗在太行山上。最近,在隆重纪念抗日战争、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四十周年的日子里,我又一次前去访问他,请他谈谈这段艰苦而光荣的战斗历程。
秦基伟同志爽快地说:“作为太行抗战的一个老战士,战斗的岁月是难忘的。虽然我个人的经历有限,但我永远不会忘记太行军民艰苦奋斗、浴血抗战的献身精神。
秦基伟十六岁参加红军,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不久,他就奔赴华北前线,来到了太行山。在八年抗战中,他策马太行,一直坚持在敌后从事抗日斗争。他是当年八路军一二九师第一支游击武装——“秦赖支队”的司令员,后来又担任过太行一、二分区和太行军区的司令员。
他说,八年抗战期间,太行人民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作出了重大牺牲和贡献。当时五百万人口的太行地区,被日寇屠杀和战死的人数达几十万,家园财产的损失不计其数,许多地区出现过“无人区”和“万人坑”。但是英雄的太行人民是不屈的,他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同仇敌忾,前仆后继,先后参加八路军的青年有几十万,组织起民兵十多万,在“有人的出人,有钱的出钱,有粮的出粮,有力的出力”的口号下,家家户户、男女老少都奋起支援八路军,支援前线。他激动地说,“如果没有太行人民的大力支援、英勇苦斗和流血牺牲,就没有我们太行八路军的生存、壮大和胜利。”
他回顾了一二九师“秦赖支队”成立的经过。他说,这是由一群太行英雄儿女组成的游击武装。1937年秋,八路军一二九师从陕甘宁边区东渡黄河,挺进华北,到达山西抗日前线。当时,咄咄进逼的日寇在占领北平、天津以后,正以二十万兵力沿平汉、津浦、正太、平绥诸铁路线大举进犯。一二九师首长为了贯彻执行党中央和毛主席关于大力开展华北敌后游击战争的指示,派遣了秦基伟和赖际发同志深入太原以东地区,发动群众,组织抗日武装,创建抗日根据地。当时,人们奔走相告,拥护党的抗日主张。阳泉的煤矿工人,太谷的知识青年,四邻八乡饥寒交迫的农民、小商人和从东北流亡内地的学生,都纷纷拿起武器,打击侵略者。支队一成立,一下子就有三百多人前来参加。开始,我们活跃在太原市周围,以后,把队伍拉上了太行之巅的和顺县。
太行山是英雄山,
抗日烽火遍地燃;
到处展开游击战,
打得鬼子丧了胆。
秦基伟说,这首民谣反映了当年太行地区风起云涌、气壮山河的抗战形势。
当时,太行山除了“秦赖支队”外,相继成立了十多支抗日游击队。他们配合主力部队在敌后沉重地打击了日寇。“秦赖支队”依靠人民,在十个县的广阔领域建立了山区游击根据地,不断袭击敌人的据点,炸毁敌人的碉堡,破坏敌人的交通线,伏击“扫荡”的日军,到处神出鬼没地打击敌人,保卫人民的生命财产。支队还开展群众工作,利用战斗间隙助民劳动,并组织了文艺宣传队,每到一地都为群众演出节目,宣传党的抗日主张,宣传全民族抗战救国的道理。第二年春天,“秦赖支队”发展到了五千多人,配合主力部队参加了粉碎三万多日寇分九路对太行山围攻的斗争,取得重大胜利。秦基伟说:参加游击支队的都是热血青年,他们有理想,有志气,守纪律,平时不怕吃苦,打起仗来不怕流血牺牲。为了民族解放事业,他们不惜献出自己的青春和生命。一些同志已经长眠在太行山上。幸存者后来大都成了军队和国家的骨干。他们不愧为英雄的太行儿女!
“八年抗战的环境是极其险恶的,生活是十分艰苦的。”秦基伟说,单是日寇对太行山区发动的五千人至五万人的大规模“扫荡”,就有十七次之多。敌人不断对这块土地进行“铁壁合围”和杀光、抢光、烧光的“三光政策”,再加上连年的自然灾害,太行军民承受了严重的困难和考验。特别是在1940年和1941年,人民生活极端困苦。但是,英雄的太行人民,宁愿自己吃糠咽菜,也要把在“坚壁清野”中保存下来的仅有的一点点粮食送给八路军。秦基伟说,那时候,他任一分区司令员,每天也只有半斤小米,要掺上野菜分做两顿吃。冬天,冰雪盖地,战士们挖不到野菜,就把玉米核碾碎充饥,吃得肚子发胀,大便不通。但是英雄的军民斗志十分高涨,官兵之间和军民之间团结得就象一个人一样。
1942年,太行军民响应党中央、毛主席的号召,开展了大生产运动。上至军区和一二九师首长,下至每一个战士,都利用战斗间隙,自己动手开荒种地,改善部队生活,减轻人民负担。同时,还抽出人力、物力,积极帮助群众发展生产。在旱灾严重的涉县,刘伯承、邓小平同志就亲自率领一二九师机关和部队指战员,冒着炎炎烈日,修起了一条长达三十多里的漳南渠,解决了数百亩良田的溉灌问题。当地群众编的歌谣唱道:“水流南山头,吃饭不用愁;没有八路军,这水怎能流。”
秦基伟兴奋地说,经过军民齐心协力,边战斗边生产,到1943年就战胜了灾荒,打破了敌人的经济封锁,度过最艰难的岁月。太行山更加兵强马壮!1945年8月,抗日战争进入总反攻。身为军区司令员的秦基伟指挥千军万马下太行,配合兄弟部队,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就横扫平汉线五百里,连续收复了七座县城,消灭日伪军一万多名。在攻打临城的战斗中,守敌垂死挣扎,不肯缴枪投降。八路军战士英勇冲杀,前仆后继。在紧急关头,秦基伟司令员自己抱起机关枪,猛烈扫射,掩护战士们冲上去消灭顽敌,夺取战斗的最后胜利。
回忆太行峥嵘岁月,秦基伟同志感慨地说:八年抗战,我们的胜利来之不易呀!抗日战争的历史证明,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是不可欺侮的!今天,我们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四十周年,我希望年轻的同志要好好学习中国革命的历史,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我国人民发扬大无畏的献身精神,曾经打败日本侵略者,拯救了中华民族;今天,我们继续发扬这种革命献身精神,就一定能够实现振兴中华的宏伟大业。


第5版()
专栏:纪念抗日战争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四十周年

抗日怀壮志 杀敌岂顾身
——访全国政协副主席董其武
石肖岩 阎立宏
抗日战争胜利四十周年纪念日到来的前夕,我们访问了全国政协副主席、抗战时期担任国民党高级将领的董其武将军。董其武将军今年已是八十六岁高龄。提起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他用洪亮的声音说:“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广大爱国的国民党官兵也是坚持抗日的,他们中凡已为国尽忠捐躯的,今天也应当得到我们的崇敬和纪念。”
董其武将军先后担任过国民党军队的排长、连长、营长、团长、旅长、师长、军长……,但在他的记忆中印象最深的,是狠狠教训日本侵略者的三次战役。
“宁做战死鬼,不当亡国奴”
1933年,日本侵略者强占我东北全境后,又开始觊觎我华北大片土地。3月热河失陷,全国大为震动。国民党军队在长城一线拒敌抗战。当时侵华日军分兵进犯,沿长城冷口、喜峰口、罗文峪口、古北口,由北向南推进,其罪恶目的是突破长城,侵占平津,以威慑中华。喜峰口、古北口的守军顽强抵抗,最终被迫撤退,侵华日军关东军第八师团直趋南下,北平岌岌可危。
这时北平军委会何应钦急调傅作义第五十九军开往怀柔以西一线集结待命,当时董老担任团长的四三六团也进入石场一带,阻击日军进犯。5月19日大战开始,侵华日军以两倍于我方的兵力,依仗机械化装备向我方猛烈进攻。我方修筑了坚固的工事和又宽又深的战壕,迫敌坦克、步兵难以逾越,敌人的阴谋未能得逞。5月23日拂晓,侵华日军开动十余辆坦克,数十门大炮,在十余架飞机的掩护下,向董老所属部队的十连防御阵地猛烈进攻。一百多名官兵与敌人反复拚搏,最后只留下八名官兵,几乎全部壮烈殉国。这一天整整血战了十五个小时。
董老说,“当时我们部队里有一句口号,叫做‘宁做战死鬼,不当亡国奴’,人人以此激励自己。”“就这样,我们横下了一条心,流血也好,拚命也罢,只要扼守住通往北平的要冲,我们与敌寸土必争,一步不让!”
董老不无感慨地回忆说:就在前方战事方酣之际,《塘沽停战协定》签定了。五十九军接到何应钦的停火命令,傅作义军长心情十分沉重,他气愤地对人说:“牺牲了如此多的官兵,他们宝贵的生命换来的却是妥协停战,阵亡将士何能瞑目啊!”直到何应钦第三次打电话命令部队后撤,傅作义还坚定地回答:“只有敌军先撤,我决不在敌人火力下撤退!”
董老告诉我们,怀柔之战是长城抗战的最后一仗,我方牺牲了三百七十六名将士,但以烈士的鲜血保卫了古都北平,洗去了“城下之盟”的一部分耻辱。
“全国抗战之先声”
1936年,董其武担任傅作义部二一八旅旅长。这一年,日本侵略者为了实现其“满蒙政策”,在华北和绥远各地大肆扶植傀儡政权。在绥远,侵华日军扶植德穆楚克栋鲁普(德王)和李守信,成立了“蒙古军政府”,收买伪军头目王英,组织了“蒙汉西北防共自治军”和“大汉义军”。他们在日寇的配合下,于11月向绥远猖狂进犯。
董其武将军说,大敌当前,傅作义将军当即指示我攻击绥东一带进犯之敌。我十分激动和兴奋,觉得作为一个军人,为人民守土保疆,驱除侵略者,死而无怨。我分析了绥东一带的地理环境,决定在红格尔图一线开辟战场。红格尔图属陶林县境,是绥远东北的门户,也是日伪军进攻绥远的必争之地。果然不出所料,11月12日,敌人向红格尔图进犯了。
两军刚一交锋,敌军前线总指挥王英的部队就散了架,完全丧失了战斗力。日军指挥部又派特务机关长田中隆吉率领五千余人,向董其武部连续发动了七次大规模的冲锋。“敌人象输红了眼的赌徒,不惜血本,把飞机、大炮、坦克都搬了出来,可是这些无济于事。11月18日凌晨二点,我们向日伪军发动了总攻,各路大军有如猛虎下山,在寂静的夜幕中,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扫荡了敌营。”董老说到这里,脸上露出了笑容,“王英急于逃命,连他平时最心爱的四套全由金银镶饰的豪华大马车也丢下了。”
红格尔图战役全歼日伪军五千余人,俘敌三百余人,它的成功,为随即进行的百灵庙大战铺平了道路。绥东抗战是1937年全面抗战之前全国可数的一次大胜仗。
当时经过长征到达陕北的中国共产党和红军闻讯之后,首先给他们送来了绣有“为国御侮”的锦旗,毛泽东主席专门委托南汉宸同志送来了亲笔贺信:绥远抗战“四万万人闻之,神为之王(通旺),气为之壮”,它开辟了“全国抗战之先声”。
气吞河岳的“五原大捷”
绥东抗战获胜后的1937年11月,董其武升任三十五军一○一师师长,所部转战于晋西北的抗日战场。这时傅作义将军从民族利益和大局出发,积极与共产党、八路军配合,董其武也在其部大唱抗战歌曲,大讲抗日救国的道理,积极改善军民关系。国民党顽固派中有的人说他的部队“赤化”了,有的人别有用心地说他的部队成了“七路半”。董其武将军回忆起这些往事时,无限深情地说:“我率部抗日,是基于多年的爱国热忱和民族意识,共产党的影响和帮助,也是激励我抗日的巨大精神力量。”
1940年初,侵华日军主力向绥西大举进犯,其据点五原城十分孤立,傅作义决心采取掏心战术智取五原。于是,董其武将军率部先将黄河大坝掘开,引黄河之水淹没了五原外围,使敌机械化部队处于瘫痪状态。接着突击队于3月20日午夜奇袭五原城内敌司令部,给敌以致命打击。
董老追忆当时的战斗情景说:“敌我双方完全处在人、烟、火和水的汪洋之中,战斗打得十分艰苦。我部团长贾世海、营长赵寿江、阎梦云、冯增波及连排长三十余人为国捐躯;负伤者更多,仅我师三个团长就全部负伤。”
然而,爱国壮士的鲜血没有白流。五原一役,狠狠地打击了侵华日军的骄横气焰,共歼日、伪军四千余人,俘敌一千余人,缴获大炮三十余门,汽车五十余辆,轻重机枪五十余挺,拔除了日军在绥远西部的最后一个据点。
董其武将军高兴地告诉我们,“这次战役,我们还取得了两大成果。第一,击毙了日本皇族水川中将,这是继八路军击毙‘名将之花’阿部规秀后四个月,又击毙的另一个日军中将,使得日本朝野为之哗然。第二,这是全面抗战以来,国民党军队一次收复失地的战役,也是在国民党军队纷纷南撤的情况下所取得的一次胜利,因而它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
事实确如董老所讲,“五原大捷”之后,全国各党派、团体纷纷发出贺电,香港爱国华侨还组成慰问团专程前来慰问,国内报刊盛赞五原战役“气吞河岳”,是“历史上的空前伟绩”。
董其武将军认为,抗战胜利是两党合作的结果。“合作对外的精神是可贵的,这是我们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取得民族解放战争胜利的法宝。”他十分怀念海峡彼岸的官长袍泽、亲朋故旧,希望有一天能重新聚首欢乐一堂。
访问即将结束时,董其武将军起身从房内取来了1982年重游西北战场时写下的一首五律,其中最后的四句是:“抗日怀壮志,杀敌岂顾身,再拜告英灵,大地已回春”。董其武将军爽朗地说:“这几句诗,就当作我对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四十周年的纪念吧!”


第5版()
专栏:

上课
——忆抗日战争中日本人民反战同盟的一次喊话
高粮
1942年,侵华日军大头目冈村宁次亲率五万日军进行大扫荡,我冀中平原根据地出现十分困难的境况。日本侵略军为了困死我们,除设置三道封锁沟外,又在我边区大门口的抱阳山脚和魏公山嘴修筑了两座大炮楼。炮楼内除有少数伪军外,各有一小队日军防守。这里距满城县城仅十华里,对我威胁颇大。到年底,情报证实日军为了加强其太平洋战争,抽走了许多老兵,换来了一批新从国内征调来的娃娃兵和胡子兵。
恰在这时,我们一分区首长请来了在华日人反战同盟支部的小野、金刚等五位朋友,要对蚕食和封锁我根据地的日军进行喊话教育。团部把配合这一行动的任务交给了我们五连,并指定我带一个排去执行,要求确保日本朋友的安全。我当时任三团五连指导员。我立即打电话给满城县县委书记石济公,了解抱阳炮楼上伪军人数、姓名、籍贯、日常表现,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去团部接小野等五位日本朋友。
虽是初次见面,但他们给我的印象是热情,朴素,认真,见面就向我行了个敬礼,说:“同志您好!我们前来报到,愿意在您的指挥下完成‘上课’任务。”
下午两点从团部驻地杨家庄出发,五点到达石井镇,在赵大娘家休息。当我把五位同我们一样穿戴的“日本八路”介绍给大妈时,大妈开始一楞,一会儿就哈哈笑起来,随即将家中仅有的几斤白面煮来一大盆片汤,一碗一碗盛上,督促大家“快吃!快吃!”当她看到日本朋友们犹疑时,就爽朗地说:“欺侮中国人的日本豺狼来,我什么也不给。帮助我们打倒豺狼的日本朋友来,我什么都愿拿出来。”我目睹这几位日本朋友是含着激动的泪花吃下这顿饭的。
夜幕降临,我们沿着干河的北岸奔向抱阳炮楼。二十里路,一个多小时就到了。一钩淡淡的弯月挂在东南方,我利用一个地坎洼地把班排长们召来布置任务:四班负责掩护日本朋友,五班派出两个战斗小组去警戒,六班封锁吊桥,侦察班随连指挥所,班长贾立功负责开枪开炮叫醒敌人,规定不见敌人行动不许乱打枪。喊话开始与结束以两发小炮弹为号,即:向炮楼顶端打一炮,跟着三声枪响,做为叫醒敌人,最后打一炮算结束,队伍立即撤出。
据点里一片漆黑,寂静得连十里外村庄的犬吠都听得清清楚楚。约在夜十一点钟,我命令贾立功“开始”,只见“嗵”的一声,一发小炮弹撕破夜空在炮楼顶上开花,接着贾立功射出清脆的三枪。他用高亢的男中音喊道:“炮楼上的日中弟兄们醒醒,听着!现在八路军给你们上课!”只听炮楼里一片细微的响声,大概是日伪军们穿衣取枪了。我也喊道,‘伪军弟兄们听着,你们炮楼上有张德功、李得胜,你们分别是某某村人,你们的父母和乡亲带信给你们,叫你们留条后路。你们的一举一动,八路军和县政府都记有帐,干了好事记红点,办了坏事记黑点,到时候和你算总帐……。
这时炮楼上的日本兵不耐烦了,砰!砰!打了几枪。一听我们不还枪,停止了射击。“尼宏偌,嘿达伊隆!”反战同盟支部的日本朋友喊话了。开始,楼上楼下有对话,好象是对骂了几句,后来日本朋友用日语讲开了世界形势:苏德战场上法西斯希特勒被红军的冬季反攻打得落花流水,日本军国主义头子东条英机的“大东亚共荣圈”实际是套在日本人民头上的绞索,不然怎么能让你们这些老少爷儿们来中国当炮灰,奉劝你们千万不要再遭害中国老百姓了,也不要再同八路军作对,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如果有机会,欢迎你们到我们反战同盟支部来。
“上课”就要结束了,金刚告诉楼上的日本人,我们走后,你们可以打几枪,以便让你们的长官知道,八路军来攻击过你们。
归途,迎着凛冽的西北风,走出五六里才听到抱阳炮楼上打出的枪声。我凑近小野同志,问刚才他唱的那日本民歌的内容是什么?小野高兴地用熟练的汉语说:“风凛冽,长夜凄凉,知心人远离故乡,两心常在一起,只恨隔重洋,无奈何珠泪汪汪,湿透象牙床。”
天将破晓时返回驻地。团总支书记洪朴同志代表团首长迎接辛苦归来的日本朋友。握手寒暄后,他问日本同志,这一路有何感受?朋友们激动地说:“首长,我们是给抱阳炮楼上的日军上了一课,但更重要的是石井镇赵大娘先给我们上了一课。我们深深体会到,中华民族是可爱的,她们是爱憎分明的。”


第5版()
专栏: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最近在南京建成(见下图)。
纪念馆座落在南京西南郊江东门外当年侵华日军屠杀南京人民的万人坑旧址,占地一万三千多平方米。纪念馆采用墓穴式格局,邓小平同志亲笔为纪念馆题了馆名(见上图)。 刘小元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