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8月13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
专栏:社论

瞻前顾后 统筹安排
——谈宏观控制和微观放活的统一性
从去年第四季度以来,全国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不断膨胀。今年上半年,基本建设投资比去年同期又大幅度增长,导致钢材、木材、水泥等建筑材料、能源供应和交通运输全面紧张,工程竣工率下降,并且间接地刺激了消费基金的增长。这个问题已经引起中央的注意,及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为了保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使经济体制改革有一个良好的经济环境,必须坚决按照中央的部署,对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加强控制,对基本建设投资结构进行必要的调整。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膨胀,说明我们一些同志,还未能很好地掌握宏观控制与微观放活的统一性。最近一个时期的情况表明,许多地区、部门预算外投资增长速度大大超过预算内的;地方基建项目的增加大大超过中央项目;在总投资额中,自筹投资和银行贷款的数量大大超过国家计划。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我们一些同志较多地重视微观放活,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宏观控制的指示。宏观控制和微观放活是个统一体,二者不可偏废。我们讲“微观放活”,就基本建设管理来说,是因为过去过分强调集中统一,国家管得过多过死,挫伤了地方、企业的积极性,影响了建设事业的顺利发展。但是,在进行基建管理体制改革,实行微观放活时,决不能片面强调放活而放松统一管理,还必须强调宏观控制。否则,微观虽然“活”了,如果各自为政,自行其是,滥上项目,必然打破财力、物力的综合平衡,这样不仅影响宏观经济效益,而且微观经济效益也不会好。
加强宏观控制,要着重扭转片面追求高指标、高速度的现象。不少地方和企业,不顾财力、物力的实际可能,攀比速度,急于求成,建设摊子铺得过大,在投资方向上,不问宏观效果如何,盲目发展价高利厚的加工工业,忽视发展能源、交通等基础工业。表面上看,微观效益一时上去了,实质上却损害了社会效益。有些干部缺乏经济建设的全局观念,拍板决策不能瞻前顾后,往往顾此失彼。对此应当加强教育,促使他们尽快端正认识。中央领导同志曾经深刻指出,急于求成,把本来应当后十年办的事勉强拿到前十年来办,乱上基本建设,这就可能使整个经济出现混乱现象。
安排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一定要瞻前顾后,统筹安排。今后审批基建项目,必须严格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办事,并从全局出发,做好综合平衡,既要考虑需要,也要考虑可能,不能再搞那种低水平的重复建设,盲目铺新摊子。否则就一定会继续拉长基本建设战线,使有限的资金和物资白白流失。
加强银行对基本建设贷款和企业自筹资金的管理,也是加强宏观控制的重要一环。前一个时期,发放基建贷款存在着“多龙喷水”的情况,各银行争相贷款,势必扩大投资。这样做不利于控制预算外基建投资规模。对此,中央已有明确的政策:凡属基本建设投资,今后一律归建设银行管理。各地的基本建设贷款,都必须以批准的计划为限度,不得突破。对企业自筹资金,实行“先审后存,先存后批,先批后用”的制度。各专业银行应该积极贯彻这些政策,迅速关闭不该敞开的贷款大门。
社会集资是解决建设资金不足,加强资金横向联系的一种好形式,但也要加强管理,有领导,有计划地进行,其规模必须纳入国家计划,不能乱集资,乱筹款。
加强宏观控制要贯彻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论在建的或新开工的项目,都要逐个进行认真审查,分别轻重缓急,该保的保,该缓的缓,该停的停。一方面不搞“一刀切”,另方面又要下狠心“切一刀”,砍掉那些不合理的建设项目,腾出力量保证能源、交通、原材料等计划内重点项目的建设,促进国民经济有条不紊地按比例发展。


第1版()
专栏:

改革统收统支“大锅饭”体制实行“分灶吃饭”
江苏五十个县建立乡一级财政
调动了乡政府当家理财、开源节流的积极性;便于乡政府统筹安排支出,更好地管好、用好各项建设资金;制止了乱摊派现象,减轻农民负担
本报讯 记者朱维群、通讯员李豫平报道:江苏省积极建立健全乡一级财政。到7月底,全省六十四个县(市)中已有五十个实行乡一级财政管理,年内即可全部实行。这项改革打破了以往乡(镇)财政同县财政“合灶吃饭”、统收统支的“大锅饭”体制,对于乡镇努力完成国家财政收入,用好国家支持农村的各项资金和自有资金,促进农村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发展,巩固基层乡镇政权,都将发挥重要作用。
江苏农村实行政社分设后,不断加强基层财政建设,全省二千多个乡中有99.7%建立了乡财政所,乡财政人员达七千多人。但是在财政管理体制上,乡财政还不是完整的一级财政,收入全部上交,支出靠县财政拨款。国家用于乡的资金都由县财政先拨至主管局,局再按条条下拨或直接支出,以致资金分散,效益较差,乡政府无法监督。基层干部反映说:“县里管得着看不见,乡里看得见管不着。”
根据中央、国务院有关建立乡(镇)财政的要求,去年江苏省财政厅确定丰县、武进、吴县作为建立乡一级财政的试点县,其他县也都选择了试点乡。试点的主要内容包括:按简政放权的原则划分乡财政的收入来源和支出范围,建立相应的乡预决算制度;从实际出发确立乡一级财政的管理体制,对国家预算内、预算外资金和乡有资金实行统一管理,分别设帐核算;乡财政发挥指导监督乡镇企业财务工作的职能,等等。
江苏省一年多的实践证明,建立乡一级财政,实行县、乡“分灶吃饭”有多方面的优越性:
首先是调动了乡政府当家理财、开源节流的积极性,各试点乡财政收入普遍有较大幅度上升。丰县二十五个乡建立一级财政后,改变了过去只争资金,不抓收入的倾向,堵塞了农业税、工商税征收中的漏洞,去年财政收入比上年增加22.4%。
乡政府有了财权,可以统筹安排支出,更好地管好、用好各项建设基金。全省各试点乡从乡有资金中支出用于文化、教育、卫生事业的经费达七百万元以上。江阴县月城乡对全乡文教经费缺口进行调查,措筹十五万元为中、小学改善教学条件。
许多乡财政所对名目繁多的摊派进行了整顿,按县政府规定统一提留和管理农民应交的各项费用,制止乱开口子摊派钱物增加农民负担。丰县农民负担的各项提留比上年减少30%。


第1版()
专栏:

培养队伍 抓好教育 开展科研
我国中医事业得到较快恢复和发展
本报讯 记者白筠报道:正在合肥召开的全国中医和中西医结合工作会议所提供的材料表明:自1982年全国中医工作会议以后,卫生部和各地卫生部门认真贯彻中央精神,使中医事业得到了较快的恢复和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1982年以来,中央和地方财政共拨出中医专款超过一亿元。1984年和1981年相比,全国中医队伍已由二十八万九千人发展到三十二万多人,县及县以上中医医院由三百多所发展到一千一百多所,中医病床由五万七千多张发展到八万五千多张,各地中医机构在保持和发扬中医特色上做了大量工作,初步端正了中医事业的方向。地市以上中医药研究机构发展到四十六所。
中医教育开展了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人才培养工作。除加强正规院校教育和招收硕士、博士研究生外,在职教育得到加强,函授、夜大陆续开展,社会办学正在兴起,同时也提倡中医带徒,自学成才。
据初步估计,几年来中医和中西医结合工作共取得部级以上科研成果七十六项。在大力开展以提高常见病、多发病防治能力为目的的研究工作同时,还开展了中医治疗危急重症的研究工作,加强了中医古籍文献的整理和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的继承工作,电子计算机等先进技术开始在中医领域应用。
中医药的国际学术交流活动近几年也十分活跃。在来华学习自然科学的各国留学生中,学习中医的人数占第一位。世界卫生组织已在我国北京,上海,南京等地设立了六个传统医学合作中心。通过举办国际针灸班,我国已为十六个国家和地区培训了一千多名针灸医生。由我国牵头的世界针联筹委会已在北京成立。


第1版()
专栏:

庆祝西藏自治区成立二十周年前夕
拉萨呈现一派节日欢乐景象
援藏项目中规模最大的拉萨饭店交付使用
据新华社拉萨8月12日电 (记者宗子度、昂旺丁增)9月1日是西藏自治区成立二十周年纪念日。8月的拉萨,到处呈现出西藏人民迎接自己政治生活中这一喜庆节日的欢乐景象。
作为前来参加庆祝活动的中央代表团下榻之所的拉萨饭店,已装饰一新。饭店大厅入口处的一株铁树已开了花,圆锥形的驼色花蕊鳞片密集,生机旺盛。这株铁树是拉萨饭店的援建单位两个月前从江苏省南通市运来的,树龄已有七十多年。
庆祝自治区成立二十周年筹委会办公室里不断响起电话铃声,藏汉族工作人员进出繁忙。筹委会负责人对记者说,这次庆祝活动本着团结、热烈、简朴的精神,各项准备工作正在顺利进行。
内容丰富的《西藏概况展览》和首次举办的《西藏民俗展览》已布置就绪。一套以介绍西藏,包括西藏民族问题论文、戏剧、小说等内容的大型藏汉文丛书开始在拉萨发行。
拉萨市民喜气洋洋,家家户户挂起了黄、红、白三色帷帘,窗前摆设了鲜艳的盆花。他们象过藏历新年一样仔细清扫街道庭院,打扫干净的地方,用白土撒上吉祥图案。八角街一带,店铺生意兴隆,青稞酒香气四溢。
本报拉萨8月12日电 记者罗茂城报道:豪华壮丽的拉萨饭店,于今天提前竣工“交钥匙”。
援藏建设工程中规模最大的拉萨饭店,由江苏南通市援建,占地五万七千平方米,建筑面积近四万平方米,分北楼、中楼、南楼和两栋元首别墅楼,最高为九层,共有床位一千一百三十二个。客房内备有空调、音响、闭路电视、供氧设备、中式床、西式席梦思床、沙发和高级组合家具、卫生设备等。还备有八百门自动电话和十一部电梯。此外,有中、西餐厅,大宴会厅、咖啡厅、藏式接待厅、邮电所、银行等。
又讯天津市援建的西藏那曲地区人民医院住院部于8月10日竣工。这项工程是中央确定西藏四十三项重点工程项目之一。新建成的住院部为三层混合结构,总建筑面积六千多平方米。住院部有二百零三张病床,设有六个病房科室,六个技术科室,三个手术室和营养食堂等。(黄锡景)


第1版()
专栏:

中共中央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
肖华同志逝世
新华社北京8月12日电 中共中央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肖华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今天上午八时十五分在北京逝世,终年六十九岁。
肖华同志是江西省兴国县人,生前曾先后担任少共国际师政委,抗日挺进纵队司令员兼政委,一一五师政治部主任兼山东军区政治部主任,第四野战军特种兵司令员,兵团政委,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政委,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兰州部队第一政委等职。(附图片)
肖华同志遗像 新华社发


第1版()
专栏:

李先念会见丁肇中
新华社北京8月12日电 李先念主席今天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丁肇中夫妇。
中国科学院院长卢嘉锡参加了会见。
丁肇中这次来华主要是为他主持的研究机构招收研究生并进行访问的。(附图片)
李先念会见丁肇中和夫人。新华社记者 王传国摄


第1版()
专栏:

香港中华文化促进中心成立
新华社香港八月十一日电 香港中华文化促进中心今天在香港正式成立。香港署理总督钟逸杰主持了开幕式。文化促进中心名誉会长及赞助人霍英东致开幕词。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许家屯等到场祝贺。
香港中华文化促进中心始创于今年一月,由霍英东基金会赞助,名誉会长为霍英东、冯秉芬、黄丽松、马临、饶宗颐等香港知名人士。此中心是一个非牟利的民间文化团体,旨在提倡、介绍、发扬中华文化,联系香港和各地文化界及学术机构,推动香港和海内外华人文化界的沟通,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和中外文化的交流。


第1版()
专栏:

赵总理电贺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大会第一届会议召开
新华社北京8月12日电 国务院总理赵紫阳今天打电报给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大会第一届会议,代表中国政府和人民对这一重要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
赵总理在电报中说,“工业发展组织成为联合国的专门机构,是各国长期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工发组织发展史上的新起点。我诚挚地希望工发组织今后在促进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加强南南工业合作、推动南北工业合作、促进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等方面作出更大的贡献”。


第1版()
专栏:今日谈

看在孩子们的份上
瑞天
今年的中小学暑假刚刚开始,社会上举办各种暑期训练班的广告便纷至沓来,音乐、美术、武术等等,门类俱全,向孩子们发出了诱人的召唤。
让孩子们过一个有意义的暑假,是社会的责任,家长的愿望,也是孩子们的幸事。但不幸的是,各种训练班收费过高,吓退了不少孩子。有的每周活动不过二、三次,每次个把钟头,便要收费十几元、甚至几十元。为孩子们传授知识、技艺,本是件好事,适当收费也应该,但要合情合理。若把办班当作生财之道,在孩子身上打主意,压根儿大方向就错了。
在这里,不妨看看最近的《南方周末》小报,上有广告说:“八月份给全国各地学生赠阅四期报纸。”这也算为丰富孩子们的暑期生活而献出的一份礼物。为了未来,应当提倡多向孩子们奉献,少向孩子们索取!


第1版()
专栏:今日谈

棋声带来的感受
孙大光
某省直单位在整党前,每到星期六下午三点以后,便可听见“啪啪”的下棋声。
在整党的一年当中,棋声听不见了。然而,并未沉默多久,整党后棋声又传入我的耳鼓。那一声声不紧不慢、却能传遍办公楼的掷棋声,敲在人们的心上,不能不引起深思。
且不说上班时间下棋,明显违犯劳动纪律,值得注意的是:为什么整党期间棋声中断,整党之后又重操旧“艺”呢?这些人整党期间“规规矩矩”;整完党,大功告成,依然故我。这说明他们的思想没有触动,更不用说联系实际,解决问题了。
象这样的单位,整党一年连劳动纪律都未整顿好,其他重要问题解决得如何,就不能不令人怀疑了。


第1版()
专栏:纪念抗日战争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四十周年

反法西斯东方战场的光辉篇章
——“抗日战争馆”巡礼
本报记者 马鹤青 欧庆林 翟启运
四十年前的8月,从欧洲到亚洲,枪炮声渐渐平息,第二次世界大战——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结束了。
这场反法西斯战争,是首先在中国打响的。1937年7月7日深夜,日本法西斯侵略军在北平近郊的卢沟桥蛮横地发动进攻,中国军民立即奋起战斗。随着战争的持续,苏联、美国、英国等盟国也先后出兵反击德国、意大利和日本侵略者,东西方战场连成一片,形成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战争一直进行到1945年,德、意、日三国先后战败投降。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的“抗日战争馆”,这次经过重大调整和补充,生动地再现了中国人民经历的这八年苦战。走进这个“抗日战争馆”,六十岁以上的人会想起当年受过的屈辱和参加的战斗;四五十岁的人会想起少年时代经历的风云变迁;而年轻人到这里,会怀着崇敬的心情,为前辈们的爱国之心和丰功伟绩感到骄傲。
用鲜血和烈火写成的这段历史,是当代人一部很好的历史教科书。
举起统一战线的旗帜
在历史上,一个国家,可能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变化甚微,近似停滞。可是当内忧外患一齐到来,国家和民族处于生死存亡关头,就可能发生迅速的巨变,使历史出现令人震惊的前进速度。这种情况,在卢沟桥事变前后的中国,显示得很清楚。
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之心,由来已久。从上个世纪后期到本世纪初期,日本资本主义不断发展,国力不断增强,对中国的侵略也步步加紧。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日军侵占我东北三省,是日本灭亡中国的一次重大行动。从那时起,中国人民的抗日呼声就到处响起,一些优秀的中华儿女已经拿起抗日的武器。在历史大变革的前夜,南京的国民政府,仍在坚持“先安内而后攘外”的错误方针,用很大的军事力量对付主张抗日的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
但是,国难当头,人民的抗日要求,有如紧锣密鼓,有如大海浪潮。这里展出的文物、史料,说明了历史转折的由来:
1935年8月1日,在万里长征途中的中国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1935年12月,北平学生要求抗日的“一二·九”运动,波及到全国;
1936年5月,沈钧儒、邹韬奋、史良等知名人士成立“抗日救国联合会”,要求全国各界团结抗日;
1936年9月1日,中共中央向全党提出:“目前中国人民的主要敌人是日本帝国主义,所以把日本帝国主义与蒋介石同等看待是错误的,‘抗日反蒋’的口号也是不适当的”;
1936年11月,日军在华北挑衅,傅作义将军率领部队起来抵抗。可是,南京的国民政府仍没有抗战的决心;
1936年12月,张学良、杨虎城将军发动“兵谏”,把蒋介石扣留在西安,规劝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1937年2月,国民党左派人士宋庆龄、何香凝、冯玉祥等十四人联名向国民党的中央全会提出重建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的提案;
1937年7月8日,日军进攻卢沟桥的第二天,中共中央向全国人民呼吁:“全国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
1937年7月13日,毛泽东主席在延安的党员大会上,动员共产党员,到前线去,不惜一切牺牲,参加抗日战争;
日益深重的国难,全国人民的呼声,中国共产党的正确主张,终于促成一个新局面的产生。
1937年7月17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先生在庐山发表了抗战演说。蒋先生发表演说的照片,这次也高挂在展览厅里。
9月23日,蒋先生又发表谈话,承认了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同意实行国共两党的第二次合作。
大敌当前,短短两年之间,中国发生了如此迅速、巨大的变化,这就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多难兴邦”,近百年来,备受侵略,多灾多难的中国人民,终于盼来了团结抗战的日子。那时候,全国人民精神振奋,到处成立抗日组织,建立抗日武装。旅居海外的侨胞们也出钱出人,支持祖国抗战。当时,全国人民的心情,可以用宋庆龄先生的一段话来描述。宋先生在上海的报纸上写道:“这几天读了中国共产党共赴国难宣言和中国国民党领袖蒋委员长团结御侮的谈话,使我异常地兴奋……中共宣言和蒋委员长谈话都郑重指出两党精诚团结的必要。我听到这个消息,感动得几乎要下泪。”中流砥柱
一贯主张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中国共产党,立即实现自己的诺言,履行自己的责任。按照毛泽东主席关于放手发动群众,实行全民抗战的号召,成千上万的共产党员从延安出发,到华北去,到东北去,到华中、华南去,日本侵略者在哪里出现,哪里就有共产党人领导的抵抗。
“抗日战争馆”提供的大量图片、资料、录像和实物说明,整个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一整套正确的政治主张和军事战略策略,指明了抗战胜利的道路,鼓舞了全国人民的胜利信心。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东北抗日联军、华南人民抗日游击队和敌后人民开辟了广大敌后战场,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抗击了大部侵略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作出了最大的牺牲和卓越贡献,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这些,对抗日战争的胜利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卢沟桥的枪声响过刚刚一个月,中共中央在陕北洛川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制定了坚持全面抗战路线,争取抗战胜利的基本方针和政策。陕北红军根据国共两党的协议,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后,随即东渡黄河,开赴华北抗日前线对日作战。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一一五师在平型关东北的山地设伏,在友军的配合下首战告捷,一举歼灭敌精锐部队第五师团第二十一旅团一千余人,取得了八路军出师之后的第一次大胜利。
抗战初期,中国共产党满怀胜利信心,准备长期战斗;而在国民党内,有人散布亡国论,也有人鼓吹速胜论,亲日派汪精卫是亡国论的突出代表。早在卢沟桥事变后二十几天,国民党政府在南京召开国防会议的时候,中共中央就派周恩来、朱德、叶剑英参加会议,提出了持久抗战的正确主张。后来,毛泽东主席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上作了论持久战的报告,撰写了《论持久战》光辉著作,系统、科学地论述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战略总方针——持久战。历史已经证明,速胜论毫无根据,亡国论早已破产,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战略方针,是指引人民夺取胜利的唯一正确方针。
巍巍宝塔山,凝聚了亿万人民排山倒海的力量。挺进华北、华中敌后的八路军、新四军,放手发动群众,组织抗日武装,独立自主地广泛开展游击战争,在华北、华中开辟了广大敌后战场。这样,中国战场就出现了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相互依存、相互配合的军事战略态势。敌我战略相持阶段到来以后,东江纵队和琼崖纵队又开辟了华南敌后战场。八路军并于1940年8月在华北发动了著名的百团大战,进一步鼓舞了全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心。
声音宏亮的解说员,站在展览大厅里,仿佛历史的见证人,详实地介绍着一幅幅图片、实物所蕴含着的可歌可泣的斗争。1941年至1942年,敌后战场进入最艰苦的时期。日本侵略者实行残酷的“扫荡”、“蚕食”、“清乡”和“三光政策”,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军民进行了英勇的战斗。活跃在白山黑水间的东北抗日联军,穿靰鞡,吃树皮,喝雪水,同敌人周旋;延安的军民,吃糠咽菜,开展大生产运动,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坚持抗日的中国共产党人,不仅正面受敌,而且侧面还遭到国民党顽固派和伪军的夹击。1941年1月,袭击新四军的“皖南事变”,充分暴露了国民党一些主要当权者的反动立场。没有被困难吓倒的中国共产党和根据地军民,坚信这是“黎明前的黑暗”。党中央先后制定和实行了巩固根据地的十大政策,彻底发动群众,争取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抗日力量,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大力巩固根据地。回顾以往,人们清楚地看到,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利益为重,顾全大局,作出了最大的牺牲。
走进“抗日战争馆”东侧大厅,迎面有一座雕塑。雕塑是一位双手抱着地雷、准备与敌人决一死战的民兵英雄的形象。他的脚下展览着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根据地人民制造的各种地雷。在这之后,还有一些模型和实物,都告诉人们,在敌后战场的反“扫荡”作战中,广大军民发挥了无穷的智慧,创造了地道战、地雷战、水上游击战、麻雀战、破袭战、围困战和联防战等各种巧妙战法,造成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使日本侵略军处于日益困难的境地。
从1944年开始,抗日战争由相持阶段转化为中国军民的局部反攻。展览大厅悬挂的上百幅照片,展示了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游击队的各种战斗场面,他们给日军以有力的打击,从而配合了正面战场的豫湘桂作战,并使敌后战场得到了扩大。到反攻前夕,中国国土上被日军占领的大多数中心城市和交通要道都处于我敌后军民包围之中。在战争的最后阶段,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游击队,经过反攻作战,取得了辉煌胜利。大厅里的醒目的数字表明:在八年抗战中,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游击队,共对敌作战十二万五千多次,消灭日伪军一百七十一万四千余人(其中日军五十二万多人,伪军一百一十多万人)。在这些战绩的后面,有着多少牺牲,有着怎样的你死我活的搏斗啊!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儿女、八路军的左权将军、新四军的彭雪枫司令员和东北抗日联军的杨靖宇、李兆麟将军,以及赵一曼、“狼牙山五壮士”等许许多多的抗日英雄,他们用鲜血为我们换来了今天的幸福。
人民不可辱
这里是一组惨绝人寰的照片:1941年1月25日,在冀东地区,一场大屠杀于凌晨开始。水井里,场院里,猪圈里,到处是无辜人民的尸体,血流成河……这是抗日战争史上日军制造的令人切齿的潘家峪大屠杀,总计惨死者一千零三十三人,负伤者八十六人,烧毁房子一千三百余间……
死者已矣,仇恨未了!血债必须用血偿还!在侵略者的大屠杀面前,英雄的潘家峪人民没有被征服、被吓倒——“五十多岁的潘国生老人脱去着火的衣服,高喊‘跟我来,和鬼子们拚了!’带头冲向大门。他猛扑向一个持着机枪扫射的敌人,夺过机枪,抡起枪托,砸开了敌人的头颅。”解说员讲解着,充满着激情。“潘树密的母亲,五十多岁了,抓起冒烟的手榴弹,投向敌群,炸得敌人血肉横飞。”“民兵潘善绪单身越墙冲出大院,在村外赤手空拳砸死一个敌人,打瞎一个敌人的眼睛……”解说员最后告诉参观者:幸存下来的潘家峪人民,组织了复仇团,于1942年6月,配合主力部队参加了有名的“甘河槽伏击战”,全歼了押送粮食的一百五十多名日军和部分伪军,并当场击毙了“潘家峪惨案”的罪魁祸首、杀人魔王佐佐木,收缴了他的指挥刀。
历史记载下来的这些篇章,是爱国主义的生动教材。在艰难的八年抗战中,在日本侵略军的铁蹄下,敌后根据地人民表现的崇高气质和情操,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体现。它再一次证明:“中国人民不可辱”,“中华民族有自立于世界之林的能力”。
“抗日战争馆”,不仅用大量史实介绍了敌后根据地人民的“反扫荡”、“反蚕食”和“反清乡”的斗争,而且新增加了敌占区人民斗争的内容。在这一部分里,我们可以看到,敌占区的同胞不甘心忍受日本侵略者及其走狗的摧残、掠夺,采用各种形式,和敌人展开英勇顽强的斗争。特别是有些地区在中国共产党地下组织的领导下,利用公开的与隐蔽的、合法的与“非法”的手段,与日伪进行斗争,不仅对打击和动摇日伪统治起了一定的作用,而且还不断地给敌后战场转送人员和采购各种物资,有力地支援了抗日战争。
在展厅的一隅,我们听到一个“泅水送旗壮军威,少女抗日传佳话”的故事。1937年8月13日淞沪战争打响,上海中国守军对进犯的日军进行了激烈的回击。日军由于战事失利,偷偷地从金山卫登陆,抄守军的后路。守军八十八师副团长谢晋元率领八百名壮士据守苏州河北的“四行”(当时的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的仓库,继续作战,掩护张治中的第五军后撤。“四行孤军”在外无援兵,内少粮食、弹药、医药的艰险处境下,殊死抗击。在坚守仓库的前四天里,上海的工人、学生和商界人士,曾利用黑夜掩护,给失去援助的八百壮士送面包、饼干、馒头、罐头、医药品、毛毯等。一天深夜,一位十余岁的女孩子,勇敢地从苏州河泅水潜至守军阵地,将一面国旗献给壮士们,并对他们说:“敬爱的战士们,请高悬祖国的旗帜,继续战斗吧!”这位女孩就是今天还活着的江苏镇江籍的杨惠敏。
新增加的敌占区人民斗争的展栏,还陈列了上海市汽车司机业余联谊社和祥生四大汽车公司的司机为四名被日军暗杀的工友而举行抗议示威的照片,有中共上海地下党员茅丽英烈士被敌人暗杀后的照片,有沦陷区的民众组织慰问团,通过敌人的重重封锁到达皖南慰问新四军的照片。特别是一幅《宜兰烽火》的大型油画,表现了台湾宜兰民众于1942年举行抗日武装起义的悲壮情景。所有这些都说明:敌占区人民通过各种形式所进行的抗日斗争,是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日战争的一个组成部分。“举国上下,同仇敌忾,共赴国难”,这就是抗战八年中,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所演奏的一首最雄壮最光辉的史诗。正面战场上的业绩
军事博物馆的“抗日战争馆”,过去侧重展出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以及各地人民游击队的抗战事迹。这次作了重大调整,力求展示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历史。因此,由国民党领导的军队承担的正面战场的重大战役和许多国民党军政人员在抗战中流血牺牲的业绩,以及无党派人士、知识分子、港澳同胞和海外华侨在抗战中的贡献,也分别展示出来。
1937年抗战开始,日本侵略军7月进攻北平,8月进攻上海。驻扎在这些地方的国民党守军,在全国人民的声援下,立即奋起抵抗。时过四十余年,至今许多北京人还记得当年保卫北平的二十九军和军长宋哲元将军。北京还把一条街命名为佟麟阁路,把另一条街命名为赵登禹路。佟麟阁是二十九军副军长,是在指挥部队在京郊南苑作战时英勇牺牲的。赵登禹是二十九军一三二师师长,他在永定门外大红门一带的战斗中全身负伤十三处,仍坚持指挥部队冲杀。一三二师官兵看到赵师长阵亡,高呼救国复仇的口号,挥舞大刀向敌人杀去,用鲜血为师长复仇。参观的人们,面对佟、赵二将军的照片,一齐致哀致敬。真正抗日的英雄,人民是不会忘记的。
华北战火正烈,江南又起烽烟。8月13日进攻上海的日军,遭到中国六个集团军的反击,战斗进行了三个月。上海人民至今还记得张治中将军,不仅因为他是共产党的朋友,为建立新中国出过力,还因为他当年在淞沪战役中就是一位卓越的爱国将领。他当时是淞沪警备司令,多次指挥部队在上海街头同敌人拚杀。现在这里展览着张治中将军在杨树浦军工路指挥作战时写的战报,从战报中可以看出,中国军队的英勇和日本侵略军付出的代价。在淞沪战役中,中国还首次动用了空军,8月14日,中国空军轰炸了日军的航空母舰,中国空军不畏占绝对优势的日本空军,英勇地起飞迎战,将日本飞机打落。
淞沪战役结束后,日军直扑南京,中国守军步步抵抗。攻入南京的日军发了疯,制造了震惊世界的南京大屠杀,杀人竟达三十万!多年来,日本有些人总想掩盖这一滔天罪行,编造过许多谎言。可是展览馆里展出了日本人拍摄的日军杀人照片,展出了当时日本报纸上登的日军在南京进行杀人比赛的报道,展出了众多幸存者的血泪控诉。历史,是不能篡改的。
在日军侵占上海和南京的同时,还在华北发动了对太原的进攻。1938年5月,又发动了对徐州的进攻。在保卫太原和徐州这两个战役中,人们高兴地看到国共两党领导的军队,互相配合,共同作战。展览厅里展出了八路军朱德总司令和彭德怀副总司令在太原前线指挥作战的电报和八路军夜袭阳明堡敌人机场,炸毁日本飞机二十四架的战斗照片。展览厅里还展出了八路军总部指示八路军一二九师攻击津浦铁路沿线,支援徐州守军的作战命令。
“抗日战争馆”还以很大的篇幅展出国民党领导的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几次重大胜利。1938年春天,主要由李宗仁将军指挥的台儿庄大战,一举歼灭日本侵略军一万多人,捷报传出,引起全世界注目,全世界看到,狂妄的日本侵略军并非不可战胜。
展览大厅里还连续展出了1939年的长沙战役和在桂南作战中的昆仑关大捷。1940年在湖北枣宜地区的激烈战斗中,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上将壮烈牺牲。张将军出征前亲笔写给副总司令冯治安将军一封信,说明他抗战的决心。这封信现在展览在大厅里。人民一直在纪念这位将军。在北京东城区,当年孙中山先生住过的那条街,一直叫作张自忠路。
四十年前在国民党军队里任过要职的老人们,来参观“抗日战争馆”时,看到他们和他们的同事,在抗战期间任过的军职,立下的战功都展览出来了。最使老人们感动的是,许多在抗战中牺牲的国民党军人,如张自忠、佟麟阁、赵登禹、郝梦龄、刘家祺、戴安澜、李家钰、王家本等人,在“抗日战争馆”里都有大幅照片,以烈士相待。同呼吸共命运并肩战斗“历代祖宗开拓了广大的疆场,流着血汗辟植了这一大片广袤的田园,怎能在我们这一代手中断送?
我们要做炎黄的肖子贤孙!”
这是南洋华侨为支援祖国抗战,进行募捐而演出的《光辉海宇》一剧中的话,它呼出了海外侨胞的心声。
港澳同胞和侨居国外的炎黄子孙,面对日本帝国主义对祖国的侵略、对同胞的蹂躏,人人义愤填膺。他们团结一致,抵制日货,募捐筹款,购买作战物资支援抗日战争,有的还组织回国工作团,青年战时服务团,回国参加抗日工作,有的还参军、参战,在祖国土地上直接打击敌人。
在新辟的港澳同胞和海外华侨支援抗日战争的专栏陈列中,展出了不少实物和珍贵的照片。其中有著名华侨领袖陈嘉庚、庄西言和潘国渠等人的照片,有周恩来、董必武、邓颖超等同志与美国爱国华侨、洪门致公堂主席司徒美堂及黄兴夫人徐宗汉在红岩村的合影,有旅缅华侨向中国远征军献旗、旅印侨胞慰劳中国驻印军队的照片,有广东籍侨胞为支援抗战集资购买十五架飞机,在成都机场举行献机的情形。旅美侨胞飞行员回国请缨杀敌的照片,纽约华侨举行示威游行反对日本侵略的照片,以及南洋华侨从香港秘密运送给琼崖纵队的收发报机都展览在这里。一群侨胞推着一辆救护车在泥泞的道路上行进的照片,吸引了许多观众的注意。马来亚华侨为支援抗战,筹集资金购置的这台救护车,由回国服务团的侨胞开回祖国,途经仰光、昆明、贵阳、重庆、西安,亲自送到延安八路军的手里。这万里送车的故事,充分表达了海外侨胞赤诚的爱国主义精神。
港澳同胞和海外华侨为了祖国的抗战,不仅奉献了大批资金实物,有的还浴血疆场,为了祖国,为了中华民族的安危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侨居印度尼西亚的李林,十四岁回国读书,参加了抗日救亡运动,后来在北平民国大学学习时,参加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36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爆发后,她投身到抗日的烽火中,战斗在最前线。1940年,她率领一个骑兵连掩护边区特委突围,为祖国献出了宝贵生命。她牺牲时,年仅二十四岁。
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这些可歌可泣的英勇壮举,谱写了一曲炎黄子孙“忠爱祖国”、“尽瘁祖国”的赞歌。他们的光辉业绩,永存在祖国的抗日战争史册上,万古留芳。
正义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也得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同情和支持,许多国家的共产党人和反法西斯战士先后来到中国,与中国人民并肩战斗,为中国的抗日战争贡献了力量。加拿大共产党员白求恩大夫和护士尤恩,印度援华医疗队的柯棣华、爱德华和巴苏华大夫,美国医生马海德、记者埃德加·斯诺和作家史沫特莱,奥地利傅莱和罗申特大夫,德国米勒大夫和记者希伯,新西兰友人路易·艾黎,英国记者乔治·阿克和爱泼斯坦等都是中国抗日军民亲密的战友。
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不仅遭到世界人民的强烈反对,也违背了日本人民的意愿,激起了日本人民的强烈不满,他们利用各种形式反对战争,要求和平。这次展出的日本反战同盟的传单和信件,以及日本作家鹿地亘向被俘日军揭露日本军阀发动侵略罪行的演讲照片,就是极好的证明。周恩来同志给日本反战同盟的亲笔题词陈列在展览大厅,他称赞“日本同志对日军的宣传工作,很值得我们每一个同志学习。”“抗日战争馆”存放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长陈诚给日本作家鹿地亘的亲笔信,也表达了对日本友人的感激之情。
国际友人对中国抗日战争做出的贡献,中国人民不会忘却。他们那种国际主义和自我牺牲的精神,将永远受到中国人民的尊敬。历史不会忘记
1945年8月15日,是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难以忘却的日子。
从日本天皇宣布“终战诏书”向盟国无条件投降之时起,标志着中国人民浴血奋战八年的伟大抗日民族解放战争胜利结束,也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同时结束。这是中华民族一百多年来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的伟大胜利,也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斗争的共同胜利。
以1937年卢沟桥事变为起点,中国人民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的东方战场,中国战场无论是正面战场,还是敌后战场,都直接或间接地配合盟军作战。展览馆里展出的1941年12月至1942年6月太平洋战场军事形势示意图,说明当时日本陆军总兵力为二百一十余万人,陷在中国战场上的就达一百四十万人,占日本陆军总兵力的66%以上。如果这些日军不被中国牵制在中国战场,将会给盟国造成极大的困难。这些事实充分显示了中国战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重要地位,表明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的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中国抗日战争不但在战略上配合了苏、美、英等盟国的作战行动,而且同盟军实行了战役上的协同作战。1942年春,中国远征军的三个军进入缅甸支援英军作战,第五军第二○○师师长戴安澜将军,捐躯于异国战场。1943年11月至1945年3月,中国先后以八个军共二十二个师的兵力,在中国滇西和缅甸北部地区与盟军并肩战斗,收复大片被日军侵占的地方。在整个印缅地区作战中,中国远征军和驻印军协同盟军一道,共歼日军十六万余人。
中国的抗日战争,有力地支援和配合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同样,世界各国的反法西斯战争也给予中国多方配合和支持。
中国人民不会忘记,最早援助中国人民抗战的是苏联。抗战初期,苏联就派出航空队与我国人民并肩战斗;在抗战胜利的前夜,即1945年8月8日,苏联政府宣布对日宣战,并出兵我国东北,对日本关东军展开全面进攻,加速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进程,加速了日本帝国主义向盟国无条件投降的进程。
中国人民不会忘记,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英国及其他盟国对中国抗日战争的支援。纪念馆以大量的图片、资料,反映出在抗战中期和后期,中国、美国、英国军队并肩对日作战的史实。美国空军十四航空队配合中国军队作战的镜头,英国军队在缅甸北部与中国驻印军会师的照片,生动地反映了当年反法西斯同盟军的战友之情。
中国人民更不会忘记,在中国东北三省的林海雪原里,成千上万的朝鲜游击队战友们,在十分艰难的条件下,同中国抗日联军的战士一道,同生死共患难的日子。有几位参加过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老战士,在这里向朝鲜义勇军的照片举手敬礼。中朝两国人民并肩战斗的历史,不只是四十年,已超过半个世纪了。
规模宏大的“抗日战争馆”所展示的一场真刀真枪的战争,是本世纪前半叶世界历史的主要组成部分,蕴藏着丰富的历史经验,提供了深刻的历史教训。许多参观的人在这里留连忘返,在这里回忆思考。四十年前的那场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也给日本人民造成了家破人亡。这几天,日本人民在悼念原子弹下的死难者,那痛苦心情,中国人民也是理解的。值得庆幸的是中日邦交已经恢复,十多年来,中日两国政府和人民往来不断,日本朋友给中国送来的石碑上刻着“日中不再战”五个大字,中国送往日本的是一座巨大的和平女神雕像。中日两国领导人多次互相访问,两国政府和人民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合作兴办了许许多多经济、文化建设项目,有的已经开花结果。中日两国人民已经开始了友好合作的新纪元。
在“抗日战争馆”里,人们议论得最多的还是我们中国人民自己的事。人们说,四十多年前,在中华民族处于危亡关头,中国人何以自救?靠统一战线,靠精诚团结。统战不是什么“阴谋”,而是团结救国之道。今天,中华何以振兴?仍靠统一和团结这条救国之道。这些,全体中华儿女是看得清清楚楚的。(附图片)
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日本侵略军向卢沟桥发动攻击后,驻守在宛平城的中国军队紧急赴战。
一九三七年七月八日,中国共产党就发表了号召抗战的通电,七月十五日又提出国共合作的宣言。图为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在延安检阅即将开赴抗日前线的八路军。新华社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