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8月11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国务院办公厅发出通知
加强对外开放港口地区、旅游点和宾馆管理
新华社北京8月10日电 国务院办公厅8月2日发出《关于加强对外开放的港口地区、旅游点和宾馆管理的通知》。
《通知》说,最近一个时期,一些对外开放的港口地区、旅游点和宾馆的社会秩序混乱,损害了国家声誉,造成了很坏的影响,如不坚决纠正,任其滋长蔓延,势将造成更大的危害。根据中央和国务院领导同志“要认真予以整顿,订出管理办法,纠正不良风气”的指示精神,作如下通知:
一、各地人民政府、各主管部门和有关单位,要结合精神文明建设和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进行爱国主义、文明礼貌和职业道德教育,使所有涉外工作人员和有关地区的人民群众,在同外宾接触中,自觉遵守外事纪律,顾大局,识大体,不卑不亢,自尊自重,维护国家的尊严,爱惜自己的人格。广大群众对有损国格、人格的事情和违法犯罪行为要进行坚决斗争。
二、各地人民政府、各主管部门和有关单位,应对对外开放的港口地区、旅游点和宾馆等的社会秩序进行一次认真的检查和整顿,并定出纠正和防止涉外工作中不良行为的措施,以及监督检查的办法。
三、各地要按照国务院发布的《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的规定,在风景名胜区设立人民政府或管理机构,加强管理工作。在较大的旅游点,也要参照《条例》规定的原则,由当地人民政府指定有关部门切实搞好管理工作。
四、各开放口岸要加强对港区和锚地的管理,严禁无关人员随便进入港区和锚地。要加强对登轮人员的教育,所有登轮人员必须严格遵守《登外轮工作人员守则》。
五、在旅游点出售商品,不论国营、集体单位或个体商贩,都必须持有营业执照。农民临时出售土特产品,须持临时营业执照,并定点设摊销售,亮照经营。不得随意流动出售,不得尾随围堵外宾强行兜售。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切实加强管理,对无照经营的,一律取缔;对不遵守市场管理规定,不听从管理人员劝阻的,要根据情节按有关规定处理。


第2版()
专栏:

森工企业应以营林为主
——长白山林区采访札记
新华社记者 苏午辰 辛明华
营林和采伐,是森工企业两大生产任务,企业以哪个为主,是能否实现采育平衡的关键。最近我们在长白山林区调查的许多材料表明,要真正做到采育平衡,森工企业必须以营林为主。
采育失调仍然严重
建国以来,长白山林区,特别是森林工业区的采育比例失调严重。1984年,长白山森工区的有林地面积二百七十七万公顷,比1975年减少了十七万公顷;1984年实有成熟、过熟和近熟林一百二十二万七千四百公顷,比1975年减少四十一万八千四百公顷;森林资源的消耗量大于生长量。每年消长赤字约二百五十万立方米。
上述事实说明,采育失调仍很严重。一方面,连年过量采伐;一方面,造林和抚育跟不上去。结果,可供采伐的树种和林木越来越少,荒山荒地日渐增多,天然次生林、疏林地的比例提高。如今长白山林区的十七个森工企业,已有五家资源接近枯竭,还有十家再过十几年就无成熟林可采。
根本的出路是以营林为主
森工区实现采育平衡,根本办法是调整生产方针,把木材生产为主变为营林为主。
“以营林为基础”是1964年提出的发展林业的指导思想。二十多年过去了,它并未真正落实。重要原因之一是以木材生产为主的方针,对企业生产活动起着支配作用。
调整生产方针要解决好几个问题
首先,对营林工作的认识必须来个根本转变。改变森工企业就是砍木头、多砍木头就能多获利等旧观念,树立新观念。
其次,调整现行的林业企业管理体制,建立适应营林生产的管理体制。
第三,把营林生产同企业的经济利益挂起钩来,使企业营林有经济效益。
(本报有删节)


第2版()
专栏:市场随笔

远近高低各不同
段跃中
北京大明眼镜公司的镜架柜前,常见到这样的“盛况”:前面的人鼻子几乎贴到玻璃台面,眼睛眯成缝,后面的人踮着脚、探着身,拚命把脑袋往前伸。原来,镜架离台面有二尺左右,价钱写得如蝇头小楷,苦了目力不及者。
做生意贵在活。要活,就要熟悉顾客特点。大明眼镜公司的顾客,患远视、近视、散光眼疾的都有。这个商店陈列商品时居然连“远近高低各不同”都没有想到,不知是因为粗心,还是因为缺少“方便群众”的思想。


第2版()
专栏:

大寺上供销社倒闭的教训
本报通讯员 李虎 本报记者 王庚南
改革经济体制,搞活企业,目的在于加速四化建设,富国利民。可是,却有那么一些人,乘机钻改革的空子,营私利己,肆意侵吞国家和集体资财。河北省肥乡县大寺上供销社的倒闭,就是这样一个典型。

大寺上供销社只有职工二十九名,流动资金四十三万六千元,固定财产四万六千多元。1982年以前是个盈利单位。1983年1月实行承包以后,下属十二个门店班组,就有八个单位的职工贪污占用公款。百货门市部全部商品金额七万元,被职工个人贪占数竟达三万二千六百八十多元,占全部家底的46.6%。到1984年8月底,全供销社实有债务四十五万一千七百元,而全部资产折合价值仅有三十六万六千七百多元。

这个供销社的部分职工,乘承包之机,钻改革的空子,凭借职权和工作之便,采用极为恶劣的手段,吞噬国家和集体的财产。
从1983年1月到1984年8月,供销社有八个门市部、分店、班组,已查出职工个人贪污占用公款达四万二千多元。百货门市部的刘仁良、杨丙其二人承包该门市部以后,刘仁良把自己的老婆和妹妹招进商店,自己当“甩手掌柜”;杨丙其把自己的小舅子招进商店,他自己四处奔跑,为己谋利,人称“外交部长”。1984年春,杨丙其以给供销社购货为名,到南方用公款购回近十万元的商品,运到邯郸后私自卖掉,牟取暴利。
在一年零八个月中,这个供销社被个人挪用的公款达六万六千七百四十多元。供销社主任郝金玉、副主任芦勤等人,挪用公款六千六百元。
“现金交易,不准赊欠”,是供销社工作的一条规矩。但是,这个供销社的一些干部和工人,不按章程办事,大开后门,把畅销商品赊销给自己的亲朋好友,赊销外欠金额达三万八千二百六十多元。芦勤曾以个人名义在供销社仓库挑选畅销商品,转给他人出售,赊欠金额达四千六百九十多元,占用资金达十个月之久。

大寺上供销社在实行承包后,为什么会出现如此严重的后果呢?它给我们的教训是什么呢?
一、企业搞改革,干部是关键。不按干部“四化”的标准,建立起一个好的领导班子,承包责任制就不能行之有效。
二、企业不论大小,都必须有健全的规章制度。这个供销社实行经济承包以后,放任自流,一包了事,造成门店班组各行其是。有的单位十个月不搞盘点,给别有用心的人留下了可钻的空子。
三、上级领导机关的检查监督是必不可少的,不能认为各级都承包了,就可以不管不问了。这个供销社的问题,县社早有耳闻,但是没有及时采取果断措施加以解决。
最近,肥乡县委、县政府决定:分别给予大寺上供销社三个正、副主任和四名职工撤职、记大过、严重警告处分。司法部门已依法逮捕了两名贪污犯。


第2版()
专栏:

订购日本菠萝豆生产线要把好审批关质量关
大连发现进货破旧及时索赔
据新华社北京8月10日电 (记者陈乃进)记者最近从商检部门获悉:大连从日本引进的菠萝豆生产线,经检验,设备竟是一些旧货或残次品。日方同意退货并赔偿厂方损失。
大连食品厂进口的一套日本东洋电机制作所生产的儿童菠萝豆食品生产线,成交总额五千五百万日元,约合二十三万美元。
辽宁进出口商品检验局于6月27日签发了检验证书。当日,日本东洋电机制作所安装工人与日中贸易株式会社代表到大连,全部确认了上述问题,并在备忘录上签了字。
据了解,国内一些省正在准备向日本厂家订购菠萝豆生产线,国家商检局建议有关部门要把好审批关和质量关。


第2版()
专栏:

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讨论会召开
本报讯 新华社记者田川、本报记者吴长生报道:中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讨论会今天在西北重镇兰州召开。此会旨在探讨如何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为迎接本世纪末、下世纪初整个国民经济建设重点向西部转移作准备。
这次讨论会是由国务院经济技术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等部门和西部十一个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发起召开的。会议收到近五百篇专题报告和学术论文。


第2版()
专栏:长话短说

谁之过
楠客
好端端的大寺上供销社被几个私欲熏心的承包者弄得倒闭了,其中教训是不少的。如果问一句,这是谁之过?承包者胡作非为当然要负主要责任。但是令人深思的是:这个供销社实行承包责任制好久了,许多营私舞弊的事情早有暴露,但有关领导部门却甩手不管,导致问题日渐严重。这个教训是很深刻的。
承包的目的,是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搞好,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违背这个目的,有碍承包者行使应有权力的干预,当然是要不得的。但这和正当的管理是两回事。一个企业实行承包,承包者有了管理企业的权力,并不等于可以胡作非为、违法乱纪、以权谋私。因此,承包之后上级主管部门按党纪国法和经济规律加强管理,显得格外重要。
大寺上供销社的上级领导明明知道少数承包者在干不正当的事情,不闻不问,坐看国家利益受损失,是严重的失职。有感于此,我以为在实行了承包责任制的单位,有关领导要经常听听群众对承包者的反映,查一查承包者是否真正在按承包合同办事,该帮助的(包括批评教育在内)要热忱帮助,该给予处分的要及时处分,决不能等到企业倒闭以后才作处理。


第2版()
专栏:

苏南新型农业的开端
本报记者 宋琤
进入苏南农村,记者从无锡、江阴赴沙洲,经常熟到吴县转吴江,到处可见新开挖的鱼塘、新栽种的桑田、新建和扩建的畜禽饲养场;在丘陵地带,花圃、苗圃、果园都比过去多了;湖荡中,大群大群的鹅鸭也多于往年。近年来,这些县在乡村工业突飞猛进的同时,粮食生产依然稳定;水产、蚕丝、花果苗木等都大幅度增长,在整个农业生产中所占比重逐渐上升。锦绣江南的丰富多彩的传统农业正在恢复、发展,而我们更为欣喜振奋的是:这里的传统农业有了新的突破。
新突破
进入吴县的车坊乡,可以看到一片片长势旺盛的席草。原来这是车坊乡从日本引进的一种优质席草——蔺草。这种草原产中国,日本人引种后对品质进行改良,几年前,苏南人又把它接回故土,同时也引进了日本的一种织席机,准备发展草织业,生产榻榻密等出口产品。经过几年摸索,席草试种成功。这个乡自制了成套设备,建起了以织席为主的草织品工艺厂。今年,全乡已种植席草三千二百亩,每亩收入五百元以上,织席厂可获得利润三十万元。他们正在着手改善席草品种,提高织席技术,设计新的产品,在两三年内把席草种植面积扩大到万亩左右,要使车坊乡的草织工艺品成为当地外贸出口的拳头产品。在沙洲县也看到了类似的情况,为了开阔外贸产品的新项目,他们在投资兴建麻纱厂的同时,投资支持农民开始种植苎麻。苎麻也好,席草也好,都是作为外贸产品的原料而成为当地种植业的一个新项目。
吴江县是有名的兔毛之乡,最多时曾饲养长毛兔一百多万只。前几年记者来到吴江,看到农民只能养兔卖毛,本地没有一点加工能力。那时候,有些人把加工兔毛的技术说得神乎其神,似乎中国人连试验一下的可能也没有,不久便吃到苦头,受国外市场影响,外贸部门压级压价减少收购兔毛。农民手里攥着白茸茸的兔毛卖不出去,气得大量杀兔。吴江县的养兔业一度衰落。现在,国内外市场上兔毛紧俏,养兔业也随之重新兴旺起来。而使记者特别感兴趣的,首先还不是吴江县饲养的长毛兔又回升到六十万只、八十万只,而是吴江县经委和外贸部门合资引进设备,兴建了加工兔毛的建华毛纺厂。第一步,他们已能把兔毛和澳毛、尼龙混纺为十六支兔毛纱。去年,这个厂生产了三百吨兔毛纱,获利润二百八十万元。建华厂的第二期和第三期工程即将竣工和动工,三期工程完工后,不但兔毛纱的产量、质量将大为提高,而且有了兔毛衫生产车间。不要几年,这里从种兔繁殖、毛兔饲养,到纺兔毛纱、织兔毛衫等,将形成兔毛及其织品的生产系列,既可出口创汇,又可供应国内市场。只能生产原料而依赖国际市场所引起的兔毛生产大起大落的被动局面就将成为过去。兔毛和兔毛织品将会象吴江县一带的蚕桑丝绸一样,形成又一个系列化的拳头产品。
无锡县羊尖乡南庄桥村的养殖专业户刘国良,今年迈出新步伐,成立了国良畜禽公司。他以新的技术和新的经营方式打破了旧的种养传统,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的复合农业和生态农业结构。他承包土地生产饲料,用以养鸡,又用发酵了的鸡粪喂猪,猪粪入池养鱼,鱼池塘泥又用来肥田……去年一年,他靠饲养业转化粮食二十七万斤,总产值七万多元,纯收入一万一千元。今年,他扩大经营,新建了一百多间鸡舍,养鸡五万只。加上养猪、养鱼,全年转化粮食八十万斤,同时,还培育蘑菇(更充分地利用猪粪)和加工烧鸡(进一步增加鸡的产值)。这就形成了具有相当规模的种、养、加一条龙的配套生产,将会取得更高的经济效益。无锡县堰桥乡麻岐村的农民黄鹤清自费去上海农业科学院学习技术,自筹资金购买全套“组织培养”设备,经过辛勤努力,应用“组织培养技术”培育花木植株已取得初步成果,成为著名的科技(花木)专业户。
我们参观了一个人工培育食用菌的村办香菇场。原来以为这个场可能是江南农村常见的那种蘑菇房的扩大或集中,到现场一看,这个场的规模、设备、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以及经营者的雄心,都使我们感到惊讶和振奋。这是一个基建和设备投资一百五十万元、拥有四百四十名职工的新型农业企业。占地二十亩的菌种培育车间已经建成,开始产出菌种;占地六十多亩的香菇栽培车间正在紧张施工,它们生产的香菇将按照合同提供给一个著名的食品厂加工出口,每天生产出的香菇,需要用十五辆解放牌卡车运出。承包这个场的是一位香菇生产能手。他在介绍情况之前,恳切地向记者提出,暂时不要公布这个场的场名、地名和他的姓名的要求。因为今后几个月正是他们成败的关键时刻,今年8月份一定要培育出全部合格的菌种,10月份必须按合同提交第一批香菇,明年5月,第一年的全部效益可见分晓。全部生产过程有九十道工序,每一道都不可稍有疏忽,因此,这期间他们需要集中精力,需要谢绝参观免受干扰。这位负责人几年前在香菇生产方面就曾下过一番功夫。他搜集研究了国内外有关食用菌的大量资料和信息,才选定了大规模人工培育香菇这个项目。他看到中国虽然是出产香菇的国家,可是,我们的香菇却未能占领国际市场。从市场动向来看,香菇的需要量势将逐步上升。他希望经过若干年的奋斗,使我们的香菇在国际市场上能占据应有的地位。
记者无意以上述这些突出的事例来概括苏南农业的现状。这还只是早春时节在大地上刚刚显露出来的点点花苞。但是,这些新人新事的出现却决非偶然,而是预示着苏南农业的发展趋势,人们将从中得到启示,去回顾和总结苏南农业生产的过去和现在,去展望农业生产的未来。
新趋势
苏南一带被称为锦绣江南,因为它既是鱼米之乡,又是丝绸之乡、花果之乡、工艺之乡和著名的风景区。这里的水、土、山、川和气候,形成了发展生产的不可多得的优势,这里又是我国智力最为密集的地带之一,怎样更加充分地利用这较高质量的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使之为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呢?
苏南是粮食高产地区——这是七十年代人们的看法。这是事实,这里的粮食在那些年确实是高产的。原苏州地区1979年粮食平均亩产量达到一千四百多斤,七十年代的十年,苏州地区平均每年向国家交售粮食二十三亿斤。但是,由于片面地强调粮食的高产量、高贡献,随之而来的是粮食的高成本和农民的低收入,而且影响了渔业、牧业、林业的全面协调发展。苏南的群众、干部已经接受了这种违背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的教训,国家也调整了有关的政策,谁也不会再片面地去追求粮食高产了。当然,粮食是宝中之宝,不可忽视。在稳定粮食产量的基础上,苏南正在开发粮食品种,在提高粮食品质上做文章。
苏南是乡镇企业发达地区——这是八十年代人们的看法。这也是事实。这里的乡镇工业的确是越办越兴旺,短短几年间,已经成为农村经济的“顶梁柱”。许多县的乡村工业产值已经占到工农业总产值的80%左右,乡村工业的工人已经占农村劳动力的50%左右。工业年利润、年税额都在千万元左右的乡和百万元左右的村成批出现。乡村工业的兴起,给有限土地上容纳不了的大量劳动力找到了出路,为现代化的建设作出了几倍于以往的贡献,也改变了苏南农村的面貌。人们确实从这里得到了初步富裕的实惠,看到了光明的前景。一时间,这里的人们在乡村兴办工业,可以说是“入了迷,上了瘾”。而值得注意的是,乡村工业的兴旺发达,在一定程度上转移了一些人对于苏南发展现代化大农业的注意力。
当然,这里不乏有识之士。他们在新形势下进行着冷静的思考,以创造性劳动来迎接乡村工业大发展对农业提出的挑战,他们抓紧改革农村统派购制度带来的大好时机,遵循“贸、工、农”的新方针,并借重乡村工业的力量,开拓着现代化、商品化大农业的新路。
苏南是我国商品生产发展较早的地方,这里的传统农业也是比较发达的。但是,传统的带有商品性的农业毕竟还不是现代化的商品化的大生产。它缺少现代科学技术的武装,不大注意专业分工和综合经营,缺少为种植、养殖业服务的加工以及储运能力,不大注意产品的竞争能力,因此,难以走进广阔的市场,形成高效益的大规模的商品化生产。现在,车坊搞草织席的厂规模还不算很大,沙洲的麻纺产业系统还正在兴建,但是,从这里可以看到农业生产的传统观念正在改变;可以看到他们力求对产业结构作合理的配置,根据国内外市场的需要,种、养和加工同时发展,农产品在这里是明确的作为工业原料而生产的,产品加工增值之后,是要投入广阔的市场参与竞争的;而且加工、储运条件的改善,将使农产品的销售越来越少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贸、工、农”方针,在这里得到了初步体现。
苏南这些新型农业的出现,应当说也是乡镇工业大发展的成果的一部分。苏南乡村工业的兴展,使这里的农村聚集起比较雄厚的经济实力,有助于新型农业的开发;还使农民受到商品生产的锻炼和熏陶,一部分先进农民眼界大开,思想活跃,不怕风险,敢于突破传统去开拓现代化农业的新领域,去追求新技术、新经营方式,面对国内外广阔的大市场,发展新型的大农业。
新矛盾
苏南发展现代化大农业面临着一个矛盾:责任田过于分散。这里几乎家家有人务工,已经很少有纯农户。责任田分散承包给务农的劳动力,一人一般二三亩,加上口粮田和饲料田,一户不过耕作四五亩农田。这既给调整农业布局带来诸多不便,更不利于进一步挖掘劳动力潜力,以发展多样化的新型农业。
无锡县玉祁乡的芙南村进行了商品粮专业化生产的试验,效果很好。芙南村的五百多亩责任田,原来由三百三十七户的四百五十四个劳力分散承包,每个劳动力只包一亩多田。去年,他们把责任田集中到六十户的七十个劳动力手下,结果每个劳动力提供的商品粮比过去提高六倍多,而且,从责任田上转移出去了三百八十四个劳动力,其中二百六十多人去发展村办企业,一百二十人去经营桑田、鱼池、果园、食用菌以及瓜果蔬菜等,使这一部分农业产值增加一倍多。这情况说明,商品粮专业化生产大有好处,是必然趋势。但是,象芙南村这样做的,在苏南农村还只是少数的“点”。
目前,苏南农村的一般情况是“家家都愿种点田,家家不愿多种田”。愿种的是口粮田,为的是吃新米、吃好米,烧草方便,全属自给性生产。不愿多种田,是因为作为商品生产,种田收益大大低于务工,更不能和个体经商搞运输相比,而要象芙南村那样实行粮食生产专业化,又需要有一定的条件:农业服务体系健全,机械化程度和农田基本建设水平比较高,粮食专业户在大忙季节不用多请帮工;同时,乡村企业要有力量补贴农业。芙南村每亩田约补贴百元左右。但是,也要看到,在苏南还有一些村和芙南村条件类似,甚至好于他们,问题是所在地方的领导,还没有把农业如何进一步专业化商品化作为重大、迫切的问题来认真对待。
对于经营农副产品加工业特别是食品工业的积极性不高,是发展现代化大农业的又一个困难。主要原因是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利率比较低。特别是那些乡村工业起步早、发展快的地方,已经发展起相当规模的利润率较高的机械加工业、毛纺、化纤为主的纺织业,以及电器、电子、塑料等工业,对于发展食品工业的兴趣就更小了。相比之下,那些乡村工业起步晚一点的地方,对发展现代化的食品工业倒是比较重视。
对于食品工业的效益,应当有比较全面的看法。第一,食品工业中也有效益高、利润高的,如沙洲县杨舍镇城西村办了个拥有三百头奶牛的饲养场,在这基础上又办了乳制品厂,生产多品种的麦乳精、巧克力等,产品销路好,经济效益高。记者去参观时,看到这个厂子正在兴建新的厂房,厂里一派兴旺景象。吴江县黎里乡兴建了一个年产万吨的啤酒厂,与此相应,附近的农村多种了大麦,预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都会较好。第二,不少食品工业确实利润较低,但是,它的社会效益则是比较高的。吴江庙港乡有一个拥有一百三十多名职工的蔬菜、果品加工厂,每年利润不过九万元。这个乡是蔬菜、瓜果产区,以往农民常为卖菜吃苦,为烂菜烂果发愁。有了这个厂,解除了农民的后顾之忧。这里的农民们把菜卖给加工厂,每年收入二十多万元,在厂做工每年还可拿到八万多元工资。这个厂看到这些社会效益,经营的积极性很高。在少数工业发达的地方已经出现了鱼价、菜价昂贵的现象,因为那里的人们不注意发展水产、蔬菜,认为做工收入高了,可以去买外地的鱼和菜,却没有想到这样做的结果,会引起当地工资贬值。
发展食品工业还遇到了技术力量不足的困难。吴县车坊乡正在建设生产软包装铝箔和软包装罐头食品的工厂。原来负责解决技术问题的一个研究所,却因为任务过多而不能再承担这个厂的任务。这使车坊乡的同志们大为焦急。与其它产业相比,食品工业的技术力量更为薄弱,这是需要引起整个社会注意解决的问题。
苏南发展现代化大农业碰到的困难和障碍当然不只这些。但是,社会经济生活本身的力量是最强大的,新的道路已经开辟,不论前进道路上会有多少困难,终于都会找到有效的克服办法。苏南人不是已经克服重重困难,把日益强大的乡村工业办起来了吗?按照“贸、工、农”的方针发展新型农业,在苏南不仅是大势所趋,而且是大有希望、大有可为的。


第2版()
专栏:

辽宁省营口县高坝镇上土台村裁缝曹玉芝(左三),从青岛市裁剪学校毕业回村后,自筹资金办起了服装裁剪学习班。三年来为本省和外省培养了五百多名学员。图为她正在给学员讲课。
肖莹摄(新华社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