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7月9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始觉今朝眼界开”
——南通市调整农村产业结构见闻
本报记者 朱维群
记者最近从南通县沿江东下,至启东后又沿海岸线北上,沿途既看到广大干部和农民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这场巨大变革中的艰苦探索,更看到发展商品生产、扩大市场调节给农村带来的巨大活力。不禁使人想起北宋改革家王安石在南通写的两句诗:“遨游半是江湖里,始觉今朝眼界开。”
百里不同风
南通市以往以种棉为主,棉花实播面积达到全部耕地的一半,所产棉花主要依赖于统购包销。近几年棉花市场发生变化,从去年起国家不再实行指令性调拨,全市到今年2月底还积存棉花二百二十五万担,占用贷款二亿七千万元。形势逼着人们迈开改革的步子。今年全市在确保国家棉花订购任务的基础上,一下子减少棉田一百多万亩。腾出田来种什么?不少人根据省内外许多地方的模式,主张扩种特种经济作物。但市委、市政府没有轻率行动,而是对市内外、省内外市场作了一番调查,算了一笔大帐:南通由于长期“棉花铺开来种,粮食叠起来种”,加上近年来养殖业迅速发展,去年人均占有粮食只有七百斤,低于全国全省水平。按去年差进八点八亿斤算,今年全市也将增加一大笔开支,而且今年购粮并非易事。如果在粮食种植上失算,不仅部分群众吃粮将增加困难,而且将使畜牧业、养殖业以至整个调整工作失去稳定的基础。根据这种情况,南通腾出的棉田除三十多万亩发展薄荷、黄麻、果木等经济作物外,其余六十多万亩扩种了粮食。
鉴于南通各地自然条件和经济水平差异大,市里提出不同地区应根据自己的优势,寻求最佳经济结构和全面协调发展的路子,不搞一刀切。目前全市农村南北百余里,出现了五种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类型:南部三县,接近上海市场,侧重走“贸工农”路子,工副业和特种经济作物占有较大比重;北部三县,有农业高产的传统优势,侧重利用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在加工业上寻求突破;中部经济基础较差的高沙土地区,走粮桑牧林综合发展的路子,从初级产品加工入手发展乡镇企业;东部沿海地区利用特有的滩涂资源,致力于建立多种海产品综合经营基地;而经济基础较好的城镇郊区,重点抓菜、果、鱼,从为城市服务中寻求自身的发展。
龙尾变龙头
两三年前,南通农村兴起一桩新事业:大批农民用自行车载着一笼笼活禽,或南下上海,或西走南京,这就是名噪一时的“百万雄鸡下江南”。然而,两三年后的今天,农民已不再继续满足于农副产品以原料形式供应市场了。他们要求发展活禽、鲜蛋、生猪、蚕茧的就地加工,通过多次增值获得更多的实惠。如皋县近年内涌现出一百七十多家食品厂和上千家乡村个体食品加工场,大批农民干起家禽宰杀、肠衣加工、果品蔬菜加工储运,去年食品工业产值近二亿元。一位乡干部说:“百万雄鸡下江南,没有什么大了不起。什么时候上海市场能象欧美一样只有光鸡,不见活禽,我们如皋人才算有真本事。”农村食品工业开始从农民种什么、养什么就加工什么、销售什么的被动状态中走了出来,而逐渐发挥出引导、汇总、调节生产的作用。龙尾变成龙头了。如皋县食品罐头厂去年在公路沿线扶持起四个农民宰鸡场,大量收购活鸡,就地净膛,然后由罐头厂加工后统一销往城市。今年罐头厂在大城市订了二千零七十吨的供货合同,然后根据加工需求量在农村设立了十五个农民宰鸡场,预计将收购活鸡二百多万只,约占全县饲养量的四分之一。
宰鸡场的兴起又调动了四乡农民养鸡的积极性,这又增加了农村对种鸡、孵坊、饲料工业的需求,进一步扩大了转化粮食的能力。
有人提出一种看法:我们过去提“种养加”,实际反映了在种植业、养殖业商品率低的条件下,加工业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性增值手段。随着农产品商品率提高,与市场直接联系的加工业就日益成为主导因素,“种养加”就会变成“加养种”。
开启我东疆
本世纪初,张謇以“开启我东疆”的决心在南通开始了江苏滩涂近代开发事业。据说启东县县名就是由此而来的。今天的南通,农村劳力已逾三百八十万人,人均耕地缩减到九分。向一百八十万亩滩涂要土地资源,向“东疆”要发展经济的后劲,成为全市一项具有紧迫性的战略课题。
去年春,有成千上万农民从内地迁往沿海。但当时还是沿袭着以种植为主的传统,没有充分考虑滩涂的特殊条件;有的仍然采取小农经济的经营方式。但一年后的南通海岸带开始从传统束缚中跳了出来。全市以对外开放后面临的国际市场为目标,按照大农业良性循环的要求制订了滩涂开发总体规划,畜牧、贝类养殖、紫菜养殖、鱼虾养殖、耐盐特种经济作物和林业等六个滩涂商品生产基地已见雏形。同内地一样,水产品加工和冷藏保鲜业日益显示出带头作用。为了打破有些地方对滩涂占而不用的小农经营意识,启东县规定,邻近单位和农民可以从事跨地区开发,一经批准,经营权同样长期不变。如东县在上海宣布欢迎国内外人士合作开发海涂,共享利益,结果仅一年就确定四个较大规模的合作项目,其中一项是与内地单位合资建立家禽养殖加工基地,三项是以土地投资或补偿贸易等形式与港商、外商合作建设对虾、鳗鱼及蔬菜基地。
如东县县长徐相林满怀信心地说:“江苏科技界通过五年综合调查和开发试点,不久前提出建立一个与苏南、苏北并列的现代化苏东海滨区的战略设想。我们准备通过农业调整,使大规模开发利用阶段加快到来,在滩涂上建起全新的第二个如东。”


第2版()
专栏:

立足本地优势 开辟生产门路
解甲庄镇建材业蓬勃发展
本报讯 山东省牟平县解甲庄镇,立足本地优势,积极发展建材业,收到较好效果。目前,全镇已有建材企业一百二十多个,从业人员达一千多人。今年头五个月纯收入三百多万元,比往年同期增长20%。
解甲庄镇靠山临海,石灰石、粘土和建筑石料资源丰富。但是,近几年,部分干部群众忽视了这一点,盲目学习外地,搞起脱离本地实际的工副业项目。随着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筑业的不断发展,建筑材料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镇党委和镇政府认识到发展建材业大有前途,在着手组织进一步扩大镇办水泥厂、砖瓦厂和石灰窑场等生产能力的同时,引导各村立足本地优势,大搞以砖瓦、石灰、采石等为主的建材生产。去年以来,全镇有二十多个村先后办起了烧砖瓦、烧石灰、石子加工、采石等项目的建材企业三十多个。这些企业认真加强管理,注意产品质量,生产情况良好。今年1至5月,这些企业纯收入共达一百四十多万元。
石子加工、开采建筑石等项目,不仅简单易干,而且投资少、见效快,适合农民个体兴办。因此,镇里放宽政策,鼓励农民个人投资或者联户投资办厂矿,搞建材生产。他们还热心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遇到的一些实际困难,对从事开采、加工的农民,登记造册,实行统一管理,定时、定量发放炸药,定期提供平价柴油,并经常对他们进行各种技术培训。镇、村两级还分别成立起各类服务组织,帮助搜集信息,联系业务,推销产品。现在全镇个人投资和联户投资搞建材业的农民达四百多人,今年1至5月纯收入共达三十多万元。
(祝春业 孙先逊 李福山)


第2版()
专栏:

总结教训 珍惜土地
五四村修复利用废弃地
本报讯 黑龙江省集贤县福利镇五四村,注意修复、利用前些年挖沙、取土造成的废弃耕地。一年多来,共修复耕地三百三十多亩,植树四百二十亩。
五四村建筑用砂资源丰富。多年来,由于兴办砖厂、砂厂,挖沙取土,使数百亩耕地,变得不能耕种了。去年春,针对耕地逐年减少的情况,这个村学习外地认真管理、合理利用土地的先进经验,决定把整修废弃地、回土造田抓起来。村干部仔细查看了砂坑的分布和土地损坏的情况,具体研究制订了修复方案,并指定人员专门负责这项工作。决定以后,他们立即行动,雇了一台推土机,推填砂坑,回土造田,当年就修复农田三百三十亩,分别承包给了八户农民。这八户农民马上播上黄豆、谷子等,秋后共获纯收入六千七百多元。另外,村里还把四百二十亩荒沟地、荒坡地承包给了八户贫困户植树,签订了五年植树造林承包合同。今年春,这个村又填土造田十三亩多,承包给菜农建了蔬菜温室。
为了保证现有耕地不继续被侵占,村里尽量安排要求建房户在废弃地上建房。今年春天,全村有二十七户填平砂土坑,在原来的废弃地上盖起了总面积为一万二千多平方米的新居,节约耕地二十五亩多。
(杨松涛)


第2版()
专栏:长话短说

农村建材业两面观
吴酩
解甲庄镇土石资源丰富,过去人们双眼只盯着别人,不重视本地资源的开发,辜负了山川之利。去年以来,人们豁然开窍,积极兴办各类建材企业,很快获得相当可观的经济效益,令人颇有举业恨晚之慨。这反映了发展农村建材业有利的一面。
五四村的情况大不相同。尽管未能身临其境,但数百亩地凹凸不平、满目疮痍的景象可以想见。人们推土填砂坑、回土复田,办的是建材业的“后事”。此举无可非议,但事情毕竟反映了当初发展农村建材业的另一面。
前者,诱人跃跃欲试;后者,又让人望而却步。是进,还是退呢?这就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根本不具备办建材业条件的,硬把上好的田土挖得乱七八糟,烧砖卖土,为了眼前之利,搞得没处种地了,那是不可取的。有条件兴办的则要积极去干,但也要认真筹划,统筹安排,既考虑经济效益,也考虑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要有长久之计,不能乱来。多想想问题的另一面,有助于保持头脑清醒,搞好规划。只认准一面,难免干先挖后填的蠢事,甚至造成无法补救的恶果。


第2版()
专栏:

“促产丰”对低产田增产作用大
天津市郊万亩小麦试验地比对照地增产二成
本报讯 记者杨传春报道:天津市静海县杨成庄乡万亩“促产丰”试验地,每亩小麦产量比未使用“促产丰”的对照地增产二成。
这万亩试验地,处于闻名的低产地区团泊洼之中。在前不久召开的“促产丰”田间示范评议会上,许多农业专家认为,“促产丰”万亩试验的成绩,对于面积广大的低产地区来说,有着重要意义。
“促产丰”是应用农业化学和地球化学原理,按适当的配比,将稀土与相应的有关元素配制而成的农药,它对小麦等粮食作物和西瓜等,能起到增加养分、激活等作用,对低产农田的增产作用尤其明显。
这种农药的主要科研人员,是农牧渔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高粱同志。他在科研单位和生产单位的支持和帮助下,从事这项试验已经十多年。


第2版()
专栏:记者来信

专业大户为何成了负债大户?
本报记者 王艾生
在山西农村采访中发现,有的县、乡的领导者,沿袭过去那种“吃偏饭”的办法,“培养”专业大户:多给贷款,卖给紧缺生产资料(平价化肥等),甚至提供一般专业户得不到的经济信息,等等。例如,特殊“培养”的养鸡专业大户,可以买到别人买不到的平价饲料;特殊“培养”的林业专业大户,可以得到稀缺的经济苗木和珍贵树籽;特殊“培养”的粮食专业大户,可以优先售粮等。经过这样“培养”的专业户,既不用下苦工夫改善经济管理,运用新技术,又不用从本行业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发,开发资源,开发智力,创造财富。只要领导者批个条,点个头,说句话,他们的经济就可以“活”起来。
然而,这种“培养”,经济基础不牢,有的因资金很少,贷款额很大,经营管理上长期依赖“上级”,负债累累,陷于困境。有的则因为热衷于当“典型”,挂牌匾,戴红花,成“能人”,不扎扎实实提高生产率,成为“绣花枕头”。山西省保德县二十八个专业大户去年户均贷款五万元,共贷款一百四十万元,占全县农贷总额的10%。今年5月底已经到期的四十二万元,也无力偿还,成为负债大户。据运城地区万荣等七个县(市)调查,农村专业户贷款一万元以上的就有一千余户,这些户大多是县、乡重点“培养”的大户。在垣曲县窑头信用社贷款千元以上的专业户共九十户,占这个信用社农贷总额的61%。某县有个重点“培养”的专业大户,贷款竟达九十余万元。用贷款“扶”起来的专业大户,自有资金很少,几乎是躺在国家怀里过日子,成为“畸型户”或“空壳企业”。
用这种“吃偏饭”办法培养起来的专业大户,已经在一些地方造成不良影响。这是一些县、乡领导者作表面文章的一种表现。有些被“培养”的大户,经济效益不高,甚至在产值、利润、个人收入上,看领导的脸色行事,“要多少,就有多少”,弄虚作假司空见惯,有的为撑“门面”,赶浪头,还硬拿出钱兴办教育事业,赞助公共福利事业。实际是拿着国家的贷款以个人名义办“好事”。
6月中旬,记者就这一问题访问了山西省副省长郭裕怀。他说:这是一种极不正常的现象。一定要改变这种不踏实的工作作风。对欠贷款的专业大户,要帮助他们因地制宜发展生产,决不能再给他们帮倒忙了。


第2版()
专栏:我说经济改革

包装管理要立法
苗玲
我国商品因包装不善和没有包装,每年损失上百亿元。去年开展的全国包装大检查,对二十种大宗商品包装破损情况进行了重点检查,少者损失几千万元,多者高达几亿元,究其原因,重要的一条就是无法可依。
有些企业为了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竟在产品包装上打降低成本的主意,包装不善造成商品损失,不仅不犯法,还可以报销,允许计入成本,允许转嫁给其他单位,允许加在消费者身上。因此,不少生产部门只顾产品的生产,而不注重产品的包装;只算本部门的经济帐,不算国家的经济帐,宁肯造成巨大损失也不愿花钱改进包装。水泥袋名为四层牛皮纸,实际中间往往夹两层再生纸,给国家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产品包装不善,运输部门照样发运,只要货主填上一纸合同:“货物损失货主自负”,运输部门就万事大吉。水泥、玻璃、水果、鲜蛋、自行车、电冰箱、洗衣机等商品破损率很高,主要发生在运输环节。野蛮装卸事件时有发生,不该摔的商品,从几米高的汽车上往下摔;不该倒置的商品,随意倒置。
出口商品因包装不善被外商索赔和好货卖不上好价钱的情况也较多,这也是我国出口商品亏损严重的一个重要原因。改变我国出口商品“一等商品,二等包装,三等价格”的状况,靠买进包装来解决出口商品的需要,不是长久之计。商品质量我们可以搞上去,包装质量为什么就搞不上去?包装是现代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的重要支柱,国际间商品交换,包装优劣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优质包装不仅可以保护商品,还可以提高商品身价,扩大商品销路。劣质包装不仅影响商品身价,造成的一切损失都要加在自己头上,严重地影响商品信誉,甚至断送商品的国际市场。
包装管理要立法,不立法,包装不善所造成的损失就减少不下来。
(注:作者是中国包装总公司干部)


第2版()
专栏:

以纸代草 改进包装
景德镇瓷器正向稻草包装告别
本报讯 历史悠久、饮誉国内外的景德镇瓷器,正在向沿袭了千年的稻草包装告别。半年以来,景德镇市积极推行以纸代草,目前,出口瓷全部用优质纸箱包装,内销瓷已有30%不再用稻草包装,套装瓷器已全部用纸箱、纸盒包装。
用稻草包装瓷器,不仅不够卫生、有碍美观,而且破损率一般达20%—30%,越来越不适应国内外市场的需要。去年全国包装大检查开展以来,江西省的领导同志重视起景德镇瓷器包装,要求彻底改变用稻草包装的落后状况。景德镇市政府决定从今年1月起逐步取消稻草包装。半年来,内销瓷纸包装已试制了一百三十六个品种,并制订了标准。
以纸代草,改进包装后,瓷器破损率降到1—5%;包装费也降低了,人民瓷厂去年由于稻草霉烂损失包装费五千五百元,今年1至5月包装费用已降低了50%,而上半年的产品销售量比去年同期扩大了近两倍。(白颖)


第2版()
专栏:

二百多个地质专家、学者提出
要改革地质行业管理体制
本报讯 记者肖体焕报道:中国地质学会矿床普查勘探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全国学术讨论会于7月1日至6日在北京举行。出席会议的十三个部门二百多个地质矿产专家、学者提出要加强地质行业管理,改革管理体制。
我国矿产资源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共生矿多、伴生矿多,而从事找矿的地质勘探队伍却分属于九个部门管理,各干一行,互不通气,互不协作,割断了地质矿产工作的内在联系,导致了抢矿点、争地盘、重复工作等混乱局面,造成了人力、财力和资源的严重浪费。
这次会议是建国三十五年来,第一次有这么多从事矿床普查勘探的专家、学者汇聚到一块,来专门共同研究探讨全国的矿床普查勘探工作,交流各个方面的成果和经验。他们说:地质矿产部门早就该加强跨部门、跨行业的横向联系,目前专家、学者已经行动起来,但这还不够。“部门所有”的地质矿产管理体制,已成为发展地质普查勘探工作,提高经济、社会效益的巨大障碍,改革势在必行。他们建议:从根本上改变当前“山头林立”的分散管理局面,成立国家矿产资源委员会,代表国务院来对全国的矿产资源工作,实行全面、统一的管理。


第2版()
专栏:

金牛区第三产业由分散走向集中
两万农民兴建“农民街”、“城外城”,方便商品交易
据新华社成都7月7日电 (记者毛朝敬)四川省成都市近郊金牛区农民兴办的第三产业网点由星罗棋布迅速向连片成街发展。目前,已有近两万农民在成都市近郊建起了四十多条(座)农民街或城外城。
著名的武侯祠一带,就形成了这样一座城外城。昔日说“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如今农民新建的饭馆、旅馆,修理门市、烟酒、花木门市,一字儿排开,已经同老城连成一片。在这里,永丰乡农民集资新建的“儿童游乐小世界”吸引着上千小游客。天真活泼的儿童有些在做电子游戏,有些坐碰碰车,有些坐电气小火车穿过“三毛站”、“阿童木站”,一个个高兴得合不拢嘴。记者在围城近郊的金牛区农村看到,在成都市区至近郊的七条大公路的一些路段,在一些工厂、院校、科研单位和游览场所周围,农民设置的第三产业网点已排串成行,开始形成一个个小商业服务中心。金牛区委负责同志说,目前,全区平均每天有十多万人到“农民街”或“城外城”进行交易活动。去年,光从“农民街”和“城外城”获得的收入就达六千万元左右,占全区农村第三产业总收入的将近一半。
金牛区与成都市区接壤,农村把市区四面包围。近三年多来,特别是去年以来,金牛区委、区政府根据地处大城市近郊的特点和“服务城市、富裕农村”的设想,发动农民兴办第三产业,逐步形成“包围”成都市区的“农民街”、“城外城”。


第2版()
专栏:市场随笔

也说和气生财
肖茂修
日前在南京某商场买活页并配螺钉,在卖活页的同一柜台里明明摆着我所需要的螺钉,可女售货员却说“没有”。后经了解,原来那是另一女售货员的“辖区”,而她俩之间“井水不犯河水”。
俗话说:“人无笑脸不开店”。对顾客服务态度好,生意自然兴隆。但仅此似乎还不够。一家店堂要办好,还需得全店职工以店为家,彼此团结一心,协调共事。如若都象那两位售货员那样,商店怎能把生意做好?


第2版()
专栏:

浙江春茧收购量创历史最高纪录
浙江省今年春茧喜获丰收。全省共收购春茧六十二点八万担,比去年增长12.9 %,创历史最高纪录。
浙江省是我国重点产茧省之一。今年全省共放养七十一万张春蚕种,广大蚕农积极培育桑园,精心饲养春蚕,终于夺得春茧丰收。(据新华社)


第2版()
专栏:

拉萨市销毁万余斤变质食品
拉萨市卫生防疫站六日在拉萨监督销毁了万余斤腐败变质食品香肠和松花蛋。
这批变质食品是四川省新津县交通商业服务部与拉萨市城关区城乡联营开发公司共同经营的。三个月之前,拉萨市食品卫生监督人员就对他们经营的食品不符合卫生要求提出过警告,并提出处理意见。六月十五日,食品卫生监督人员再次查看库房,发现这里存放的一万多斤香肠和六万多个松花蛋,已经全部腐败变质,无法食用。根据食品卫生法的规定,拉萨市卫生防疫站决定就地销毁。


第2版()
专栏:

山东夏粮总产创历史最高水平
本报济南电 记者贾建舟报道:山东省今年夏粮总产预计可达二百七十亿斤以上,比去年增产十四亿斤,创历史最高水平。
去年秋种时,山东省委、省政府针对农业生产中出现的新问题对农作物种植结构进行了再调整。他们把发挥自然优势和适应市场需要结合起来,果断地压缩了棉田,扩大了麦田。今年,全省小麦收获面积达五千九百五十多万亩,比上年增加二百三十多万亩,保证了粮食的稳定增产。


第2版()
专栏:

石家庄市一至五月税收大增长
本报讯 河北省石家庄市税收人员把帮助企业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益作为税收基础,今年一至五月完成工商税收两亿五千六百二十五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百分之三十。(刘春兴 张香蒲)


第2版()
专栏:

“马超龙雀”飘洋过海
甘肃省酒泉夜光杯工艺厂生产的“马超龙雀”工艺品,以新颖、优质畅销国际市场。图为雕刻车间的工人在精心制作“马超龙雀”。
新华社记者 刘发辉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