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7月5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大地文学作品专页

洛阳岂只牡丹红
草明
正值牡丹初开、扬花飞舞的时节,我来到了古都洛阳。这是个既古老又年轻的工业城市。从公元前七百七十年到公元三百六十年左右的绵长岁月中,曾有九个朝代在这儿建都(现在考古又发现了夏、商的宫殿遗址)。它有悠久的文化传统和淳朴的民风;这儿有我国三大名窟之一的龙门窟,有在唐三藏之前的北魏时期就建成的存储佛经的白马寺,还有关林、白居易的陵墓。解放后,旧貌添新颜,大小工厂林立,形成了机械工业的城市;就业人数多,全市生机勃勃,人民生活安谧。走出火车站,给我第一个印象是街道整洁,四周一片绿油油的,初绿的穿天杨掩映着赭红色的楼房;街心花坛中,庄严的雪松间种着迎客开放的牡丹。这景象令初到洛阳的人心头爽快。啊,这是绿的城市,花的城市。万里同志曾指出这儿是属于绿化搞得好的城市之一。
我们初到那天,还有点微寒,谁知两个大晴天,太阳的热力催开了牡丹花。我们急不可待地大清早就跑到了王城花园去观赏牡丹。接待的同志说:“前人作诗曰:‘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王城花园牡丹的品种比洛阳公园的牡丹品种多,姚黄、豆绿、赵粉,才喜人呢。”我们进得园来,真个万紫千红,十分悦目。走近花丛,近二百个牡丹品种的名字,使人想象丰富;名字的雅丽与花的姿色同样使人收到美的享受的效果。这里大量的是雍容华丽的洛阳红、海云紫、红梅点翠、火炼金丹、酒醉杨妃、昭君出塞、山花烂漫等品种;而白雪塔、川白、雪映朝霞、夜光白、玉骨冰脂等白色的牡丹点缀在紫红的花的海洋中,更显得光彩耀眼。忽然,我发现那株花朵微黄似绿、千瓣重叠的大牡丹花,象个淡装雅致、风韵异常的迷人的少女,我看得呆住了。接待的同志说:“那就是姚黄。”
“为什么叫姚黄呢?”
“这些品种,有前人培养的,就用他的姓命名,有各地培养的就叫地名,也有从她的形似和神韵而给她起个美丽的名字的。”
名叫赵粉、鲁粉的粉红牡丹,有如娇羞妩媚的新娘子,令人百看不厌。我们还看到了黑牡丹,她们叫青龙卧墨池、墨撒金等。她们其实是深紫近墨,故有黑牡丹之称。此外,还有稀少迟开的豆绿和一朵两色或一株两色的二乔,各具特色,争妍斗丽。
我们恋恋不舍地足足欣赏了两个小时,兴犹未尽;真是“洛阳牡丹好,羡煞京城人。”不过,下午我们还要去访问工厂,只好回寓所了。
下午,当我们一行走进洛阳拖拉机厂时,远远望见广场上一片红艳艳。我惊奇地思忖:啊,难道工厂里还有个牡丹园?但我再朝前走时,才恍然大悟——那不是花,而是整齐地排列着的履带式拖拉机和多用的小拖拉机,何止数百呀。这种喜人的景象又把我迷住了。我们到车间参观,但见熟练工人们六分钟就装配了一部履带式拖拉机。厂的负责人和劳动模范、生产标兵与我们座谈,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原来搞经济改革以来,厂的生产搞活了。洛阳拖拉机厂在五十年代就负盛名,但产品单一,只生产履带式的大型拖拉机。农村经济搞承包,这就将了这个厂的军。铁牛,农民不要了;市场上手扶拖拉机却供不应求。于是这个厂才被经济改革的风吹苏醒了,它按市场需要安排生产,既生产一部分履带式的大型拖拉机,也生产大量的多用的小拖拉机,还有柴油机、十吨的载重汽车,品种越来越多了,推土机啦,中型坦克和自行车等等。改革使局面打开了。1984年的总产值达四亿二千万元。上交利润七千万元。他们还雄心勃勃地要在第七个五年计划时达到年总产值十亿元哩。
我们也访问了矿山机械厂。它是机械工业部等几个部门的全面改革的试点单位。由于实行厂长负责制等一系列的改革,带来活力,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增加了12.7%。一场改革的风,还吹出了许多生产能手、生产标兵,技术革新的捷报有如春雨后的新笋。
洛阳轴承厂是个赫赫有名的厂,它的产品畅销国内五千多个企业,和世界上五十多个国家与地区。它的产品大的外径有五米,重九吨半,小的内径只十毫米,重七克。你瞧,不论是在葛洲坝还是油田钻井台也好,在潜艇和卫星上也好,都有洛阳轴承在运转呢。那儿的职工特别感到自豪,干劲倍增。
洛阳玻璃厂也有它的辉煌的经历,它创造了浮法玻璃生产线。这条浮法生产线的出现,曾经震动了国际上的玻璃行业。浮法生产线原是英人发明,费了十九年时间才搞成。它的专利权卖给十几个国家,唯独向我国严密封锁。但是,龙的子孙决不气馁,一批科技人员、技术工人经过不屈不挠的研究试制,于1971年建成了五百米长的中国式的浮法巨龙;到1981年,这条巨龙日臻完善。引动了不少外国的企业家来洛阳观摩探索。不过,这有什么好奇怪的哩。世界上的四大发明,不就是我们古老的祖先创造的吗?现代的龙的子孙,在没有任何资料的情况下搞成了浮法巨龙,那也是顺理成章的事呀。可是有谁计算得出来这批科技人员和工人绞尽了多少脑汁,挥下了多少汗水?人们只能计算出这条巨龙1981年比1971年的产量提高了三倍,利润提高十倍。他们还荣获了国家二等发明奖。
洛阳市,又何止这几个大厂哩,冶金、化工、发电、纺织、单晶硅厂,建筑、耐火材料和著名的富有民族特色的唐三彩美陶厂等,不少是获得国家的金质或银质奖的。访问了这些工厂和先进人物,使我们得益不浅,精神振奋。是呀,洛阳真是人杰地灵,得天独厚,地下矿藏丰富、古迹文物引人注目。洛阳是众山环抱的盆地,四条河穿流其中,气候温和,无霜期长,土地肥沃,不仅牡丹甲天下,而且林木和农作物也生长繁茂哩。
不过,几千年来,洛阳盛衰起伏、改朝换代,却始终是统治者的领地。只有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立了新中国,洛阳人民才当上了城市的主人,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地区的优势,这是千真万确的。特别是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以来,实行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使洛阳踏上了更灿烂的前程。我们到处都听到群众赞成改革,称赞他们市有个好的领导班子。经过反复了解,我们才知道这个市的领导班子团结得较好。市长是个实干家,善于发挥老同志的余热,尊重老同志,两次把分给他的房子让给老同志,自己一家四口至今还住在两间旧的单元楼里。是呀,他是贫苦人出身,又是在基层工作了二十年,深知下情。他设置了一部市长的公开电话,群众有什么困难,他当天就知道,因此解决问题较快。有个工人说:“俺市长虽然姓武,但是他对文的也很关心,他对知识分子看得很重……”
为了加快搞活经济的步伐,去年一年,市里就办了十件大事。光是植物园,三个月就建成了。由于工业的发展,城乡经济交流活跃以及旅游业的兴起,公路的普修、改造、新建就占了重要的地位。经过调查研究,在扎实可行的基础上,务求条条公路限期完成。虽然每段都有专人负责,但市长武振国每天都要到各处检查一遍,有困难就地解决。由于他早出晚归,致使他的女儿常常几天都见不到父亲的面。去年的十件大事如期完成了,他今年又要再办十件大事,以便促进经济体制的改革,有利于四化。干部和群众都有信心,因为他们有一个干起事来能一竿子插到底的“放心市长”。
洛阳,只是我国许多省属城市之一,它的发展生动地说明,只要上下团结奋斗,就能踏上美好的前程。事实证明,我们党的开放、搞活经济的政策是成功的,调整各地领导班子,让中青年挑重担的措施也见到了成效。要是全国大、中、小城市都切实贯彻中央的政策,我国兴旺发达,就指日可见了。今年春寒,但洛阳的牡丹还是开得很红火。其实,洛阳又岂只牡丹红火呢!
1985年5月4日于北京


第8版()
专栏:大地文学作品专页

天目山观树
史中兴
这是一个阳光灿烂的春日,整座天目山象浸进金色的显影液里,绿的底色显出深浅浓淡不同的层次。青绿、翠绿、黄绿、金绿、银绿、灰绿,墨绿,依着山的不同坡度、高度,随着大气流动,绿,不停地变幻着自己的颜色。徐步登西天目山,繁茂的林木,覆地蔽天,阔叶林、针叶林、阔叶针叶混合林,层迭而上。庞大的绿色家族的各个类、科、属、种,繁荣兴旺,生机勃勃。秀木良才,各展其长,各得其所。不着地的附生性植物,也在树隙间找到自己的位置,有的依附大树枝干搭起小阁楼,有的连接群树成为一座座空中桥梁。这些绿色家族的成员们,生活是富有情趣的。那两棵拥抱在一起的大树,四周围着一群小树,已经儿女成群了,老两口还如此相亲相爱,且以自己高大的身躯遮挡着风雨雷电,让子女们茁壮成长。那棵老树杈上长出的一棵小树,多象爷爷抱着自己心爱的孙儿,孙儿还撒娇地在扯爷爷的胡子呢。那连理连枝的鸳鸯树,双双对对,手臂勾着手臂,说不尽的柔情蜜意。可她们也是非常勤劳的。那几棵大树合抱住一块巨石,象是运料上山。那两棵小树捂住一块石头,象是俩兄弟在工地打夯。那棵“百孔千疮树”,似是个残疾者:原是三棵并肩耸立、根枝相连的树,一场雷击,大姐二姐死了,只剩小妹了,她依然迎风挺立,充满生命的活力。
这兴旺发达的绿色家族,基础雄厚,栋梁之材比比皆是。最著名的是柳杉,如同一座座顶天立地的绿屏风,又象撑起一顶顶绿色的华盖,万棵以上,集中成片,巍巍壮观。胸径一米以上、高度四十米以上的出类拔萃之材,就有三百九十八棵。这些大树都是编号在册的,最大的一棵六号柳杉,高耸云霄,材积七十五点四六立方米。可她也面临强劲对手的竞争,耸立在五里亭边的四○一号柳杉,材积已到七十二立方米,她地处优越,雄心勃勃,大有不夺冠军誓不休之意。
在危岩迭嶂、山势险要的“倒挂莲花峰”一侧,皮如龙鳞、拔地而起、树干挺直的金钱松,一株株都高达三、四十米,卓然挺立在浓郁的树群中。最高的高达五十六米,被誉为“冲天树”,在全国同类树中名列前茅。 盘坐在七星塔旁的野银杏树,五世同堂,死死生生,绵延不断。它系中山代孑遗树种,一亿七千万年前曾遍布欧亚大陆,与恐龙同时代生长,后于第四纪冰期濒临灭绝,只在西天目山有少量幸存下来,又发展到全球,被誉为“活化石”,也称得上是国宝了。
其它如天目铁木、天目紫荆、天目领春木、连香树、天目夏腊梅等,都是珍稀树种。
领我们参观的老杨同志告诉我们:一些到西天目山来过的国内外植物学家,盛赞天目山自然保护区是真正的保护区。象这样巨树林立、集中成片、珍稀树木之多,在世界上是罕见的。画家叶浅予五十年后重来天目山写生,留诗中有“灵山依旧世事迁,参天古木喜无恙”之句。可见天目山的森林保护工作确实做得好。当然小的破坏还是有的。在一棵枯焦的大树上,我看到贴着一张“大树诉冤”的布告,写的是在某年某月某日,一个游客丢下烟蒂引起的大火,怎样毁了她青春的容颜,敦促人们进山防火护林。在这方面,“大树王”的故事也是发人深省的。这棵树生于何年已无从考证。宋代已称她为“千秋树”。明代冯梦桢在《西天目记略》中记载,当时已是四围大杉。相传清乾隆皇帝两次游天目山,曾解下御袍带量过此树,并敕封为“大树王”。一时间,善男信女们相互传说,说什么封王之树“树皮是灵丹妙药,有病能治百病,无病能益寿延年。”从此它就不得安宁。有人以四字诗形容说:“封王尔后,不得安康,剥皮题刻,遍体鳞伤,四十年前,由衰而亡”,今天,这棵大树好象冤魂不散,虽然早已枯萎了,还是屹立如塔。
领我们观林的老杨同志,充满敬意和怀念地谈到了原天目山林场场长宋永增同志。林间小路和路边的大树小草,都熟悉宋永增的脚步声。在那暴雨之夜,起山火是龙卷风到来的时刻,宋永增牵挂的就是她们。三十个春秋,为保护这片林木,他浇注了多少心血啊。“大办钢铁”中有人要用天目山巨树用于所谓“国防工程”,都被他一一阻止、挫败。使耸立长江金三角屋脊上的天目山,至今生命之树常绿。
默默无闻的宋永增同志已经离休了,可我感到他的身影仍在树丛中移动。这无边的绿色,由于溶进了人的生命,变得更加多姿壮丽。


第8版()
专栏:大地文学作品专页

夜登泰山(外一章)
胡立东
在泰山,日夜都有攀登的人。在淡淡的月光下或是漆黑的夜幕中,多的是妙龄男女,也有龙钟老人。前者大概喜爱夜的朦胧,后者大概喜欢夜的恬静。但人们夜登泰山的共同愿望,是赶在天亮之前到达泰山极顶,观赏日出。
带着这种希冀来了,在夜色中登了数千级石阶,付出了气力和汗水。岂不知泰山地处欧亚大陆边缘,既受东亚季风的影响而四季分明,又有雨雾多、风大、寒冷的高山气候特点。正值登山旺季的春秋时节,时常云雾升腾,小雨凄凄,难得晴空丽日的好天气。看不到日出,只得自认晦气,败兴而归。
我在几番自认晦气之后,仍不死心。虽然看不到日出,但夤夜上山别有一种意境,在夜色中的泰山似比白天更有魅力。去秋淫云初霁的一天,“有朋自远方来”,久慕泰山日出之名,不睹不快,我于是偕同又一次“夜行军”,但并未抱一线希望。登上山顶,东方欲晓,遥远的地平线上云海翻滚……不料那些云朵忽而变橙、变紫、变红,突然一轮富有弹性的红球跳跃而出,开始并不耀目,转瞬间金光四射,映照得天地山川一片金黄……
返回路上,飒飒山风使头脑清醒,我想:希望太多容易失望,甚至绝望;不抱希望的事,却忽然达到目的。人世间难道是这样的吗?
后来从一本古书上看到,泰山观日有三遇之说:正月无雨,海晕不升;春秋气爽,新霁无尘;仲冬雪后,晓绝云烟;此三遇也。这是古人的经验之谈,今人登泰山看日出更得讲究气象科学。任何希望都应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才可能实现。
凝固的乐章
从登山起步的岱宗坊到泰山极顶,九公里长的山路迂回起伏,是一首古老的乐曲。
几千年的历史造就了泰山沿途坚实嵯峨的建筑和琳琅满目的石刻。它们或隐身于秀木丛林之中,或盘桓于危崖湍流之上,与青山绿水相互辉映。这些古老的建筑和石刻是青山绿水间的一组组凝固的音符。
这音符合成的曲子,旋律是悲怆的,闻之可见朝圣者愚昧的虔诚,挑山者勇敢的拚搏,坐轿者骄横的肆虐……
这音符合成的曲子,旋律是激昂的,它奏出了山洪咆哮,砂石轰鸣,松涛怒吼……
而今,我置身于凌空飞驰的缆车里,饱览泰山美景,同时听到缆车的低音喇叭里传出“我爱你中国……”。这庄重欢快的歌声,唱出了多少人的心声啊!你看,那凌空飞架的巨形钢索在阳光下熠熠闪光,是时代的琴弦,缆车举起钢铁臂膀,正弹奏着我们民族起飞的交响乐呢!
泰山啊,在祖国辽阔的版图上,你是一组凝聚了中华民族浩然正气的乐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