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联播 文字版 1985-07-04

1985-07-04新闻联播 文字版

让千军万马有用武之地

第8版()<br/>专栏:纵横集<br/><br/> 让千军万马有用武之地<br/> 石季元<br/> 胡耀邦同志说,改革科技体制,就是要动员千军万马上山摘桃子。赵紫阳同志说,千军万马,勤学苦练,无非是要有用武之地。中央领导同志的话,道出了几百万科技人员的心声。<br/>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把知识分子看成政治上的异己力量的问题已逐步得到解决。现在的问题是由于长期“左”的影响和习惯势力的束缚,知识分子以至知识分子集中的单位(如许多科研、设计机构)在许多场合依然处在不平等的地位。这个问题解决了,千军万马就能真正有用武之地。<br/> “自主实体”与“使用工具”<br/> 中央关于科技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改善政府机构对科技工作的宏观管理,让独立的科研机构面向社会,成为自主的研究开发实体。然而不少政府部门却长期习惯于用行政方法处理科技问题,他们也要运用科技机构,但有一个前提就是要作为领导机关的“使用工具”,放在手边随时听使唤,说一不二。有的领导一听说科技机构要面向生产,面向社会,领导机关交给任务也要订合同,就大为恼火,说什么这是要“争权”,要“平起平坐”。有的公然声称:什么面向生产,面向社会,不管是谁说的,反正不符合我们行业的情况就不行。<br/> “气破肚子”与“可批性研究”<br/> 有些机关的负责人,从来不习惯也不善于,甚至压根就不愿意听取科技人员根据客观规律提出的论证意见,特别是同自己主观意愿相反的意见。近年来,国家规定凡是重大的引进与开发项目,一律要先做“可行性研究”,经论证方案可行才能批准立项目。这类任务由科技机构来承担,应该给科技人员以平等的说话权利和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机会。然而,事实上如果真提了一个不符合领导者意愿的方案,不仅通不过,还往往受到无理的指责。有一位负责同志对科技人员说:“看了你的方案,我肚子都气破了。”谁的方案对姑且不论,就算那位负责同志的方案对,科技人员提出不同意见也可以讨论,决策权还是在领导机关,为什么一听不同意见就要“气破肚子”呢?这就说明在他心目中科技人员没有平等的说话权利。因而现在有些“可行性研究”只能按领导意图做到上级可以批准的程度,科技人员称之为“可批性研究”。<br/> 计算机与针线包<br/> 由于以上这类偏见的影响,领导机关往往对科技机构和科技人员只管使用,不管提供必要条件。不少引进技术的项目,谈判与出国考察都不让科技人员去,而设计研究却要他们做。有一个同国外合作设计的项目,上级批准派一个成套的设计组出国去搞合作设计,这本是理所当然的事,却招来了非议——上级机关收到了一封未署真名的“人民来信”,说什么搞设计为什么不派人到“现场”去,却派这么多人到国外去?实在令人啼笑皆非。<br/> 有的科技人员说,希望有关部门把我们当计算机用,不要当针线包来用。计算机也是工具,但使用计算机首先要给它输入信息;针线包是想用时就拿来,用完了就扔在一边。这个比喻并不一定完全恰当,却还是颇能说明一些问题的。

在地中海滨友好人士家做客——访法小记

第8版()<br/>专栏:<br/><br/> 在地中海滨友好人士家做客<br/> ——访法小记<br/> 戈宝权<br/> 打开法国的地图一看,在滨临地中海的东南角一带,通称为“蔚蓝海岸”。这里的名城尼斯,经常举行国际电影节的戛纳,还有距离意大利边境不远的摩纳哥公国和赌城蒙特卡洛,都是些风景如画的旅游胜地。11月25日,我和我的爱人由在巴黎第八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李升恒同志陪同,乘高速火车前往访问。<br/> 上午十点半,我们离开巴黎的里昂车站,路经法国中南部的里昂、阿维尼翁等城,沿途看到了初冬的法国农村景色。下午路过马赛港、土伦港,蔚蓝的地中海呈现在我们眼前,六点钟我们就到了尼斯。<br/> 在尼斯大学任教的两位中年的汉学家夫妇到车站来迎接我们,魏让方先生专门研究我国明清之际的政治思想史,写过有关顾炎武哲学思想的论文。他的夫人王枫初女士,是已故的工于书画的王冷樵先生的女儿,现在主要研究二十年代中国留法勤工俭学生的历史。当晚我们就住在他们家,看到他们家收藏的满壁中西文图书,可以想见他们钻研和治学之勤。第二天上午,承魏让方先生陪同我们游览了尼斯的海滨、新城和旧城;又承王枫初女士陪同拜访了法国当代名作家米歇尔·布托尔先生。他是法国“新小说”派的代表人物,现任日内瓦大学的文学史教授,他的代表作品小说《变》已译成中文。临别时,他送了一个写着《五枚春卷》几个字的纸盒给我,打开一看,盒里装着五个印着他的诗作的纸卷,原来这不是物质食品,而是精神食品,大家相顾不禁失笑。<br/> 中午我们和魏让方夫妇告别,乘火车前往摩纳哥公国。我们攀登上在上顶的摩纳哥公国的王宫,俯瞰万顷茫然的地中海;我们游览了蒙特卡洛的港湾和市区。当晚又乘上火车前往尼斯附近的儒安湾,到法中友好人士比爱雅夫妇家做客。<br/> 比爱雅夫妇是一对慈祥善良的退休老工人。比埃尔·比爱雅先生已是七十八岁的高龄,他的夫人阿妮达也已经七十五岁。三十多年来他们一直在法国的“蔚蓝海岸”从事法中友好的活动,而且多次到我国访问。他们曾在自己的家里接待过不少中国友人,其中即有我国名作家巴金同志。去年到法国参加中国儿童画展的五位小画家,也在他们家里住过。不少年轻的中国留学生,也常利用节假日来儒安湾看望他们,因此他们的家就成了名符其实的“中国留学生之家”。我们当晚一边吃饭,一边长谈到深夜。他们夫妇把美好的希望都寄托在中国人民身上,阿妮达对中国则更是怀着深厚的感情,甚至谈话时激动到流出眼泪。<br/> 第二天清晨起床后,我们从阳台上透过金黄色的含羞花树,远眺蔚蓝的地中海。这天由比爱雅先生开车,陪同我们访问了以陶瓷闻名的瓦尔洛里斯和安蒂贝斯古堡,寻访了与毕加索的雕塑和壁画《战争与和平》等有关的地点;到了比奥,看了画家莱热的绘画馆和当地的人工吹制玻璃器皿的工厂。午饭后又到了戛纳,看了新建的举行国际电影节的会议厅和海港。三时在戛纳车站同比爱雅先生握别。一路上吃着阿妮达为我们准备的晚餐,我们长久地想着这对令人难忘的为法中友好事业献身的老夫妇!

楞垛,深山的船

第8版()<br/>专栏:<br/><br/> 楞垛,深山的船<br/> 方叶<br/> 茂密苍翠的森林,汹涌起伏的波涛,高高堆叠的楞垛,深山里一艘艘待航的船——<br/> 松柏的风骨,雕筑它壮美的船舷;<br/> 楠木的奇伟,铺砌成宽坦的甲板;<br/> 还有云杉的挺拔,为它竖立一根根百折不挠的桅杆;<br/> 当船儿静静停泊在开阔的山脊上、峻峭的岩崖边,造船工——深山伐木人那火一样的目光久久、久久地凝望着。<br/> 哦,明天,船就要远航了:连同山泉的歌声,松涛的遥梦,以及伐木人的汗水和希冀,一齐驶向山外,驶向一个更加辽阔的世界;那里,有摩天的高楼在张望,有幽深的矿井在等待,有崭新的轨道在翘盼……<br/> 于是,伐木工默默脱下挂着草叶的藤帽,用汗津津的脸,在那粗犷的原木上轻轻贴了贴,然后,沿着铺满暮色的林中小路,恋恋不舍地走了。<br/> 深山的船,在大山的怀抱里,再做一夜温馨的梦吧,明早,载一颗红色鲜亮的太阳匆匆起航……

徐老师的女儿

第8版()<br/>专栏:<br/><br/> 徐老师的女儿<br/> 牛雅杰<br/> 一连三天,上班去的路上,总看到她——一位十六七岁的姑娘,站在墙根下的钉鞋摊旁。那表情,是在认真地看人家钉鞋、补鞋。不旁视,不说话,似痴若傻。她是谁呀?看脸面,似曾相识;又苦于想不起姓名。<br/> 就在第三天晚上,我下班走到家属院大门口,听到两个老太太小声说:“劝劝她去,年轻轻的姑娘,学钉鞋,别神经了。”我猜想她们说的和我见的是一个人。便问:<br/> “你们说的是谁呀?”<br/> “徐老师的女儿。”她们答。<br/> 噢,我想起来了,就是她。多象!长得和她妈妈一模一样。<br/> 徐老师是我们街道小学校最有名望的老师。住得离我们不算近,但常来大院里家访。她,穿着朴素,黑黄色脸,高额头。精明,严肃。也许是孩子们常传说她的好话吧,人们对她特别尊敬。连我这个从未同她说过一句话,也不爱打听闲话的人,对她的事也知道一些:她丈夫是位医生,前几年死了。她带着一个女儿和一个小男孩,生活不宽裕。学校曾多次提出补助她,她都婉言谢绝。有一次过年,学校补助她三十元,校长把钱送到她家。开学时,她买了三十元钱的书,送交学校图书室了。她的耿直、要强的故事,我听到过不少。前些天,徐老师不幸患癌症去世了,街道上大人小孩都掉泪。听说她的女儿去年高中毕业,没考上大学,在一所中学的补习班听课,小儿子在上初中。<br/> 她年纪轻轻,既要照料弟弟,又要操持家务,不容易呀!<br/> 当天,几位学生家长商量一番,捐出一百多元钱,送到徐老师家,算是街坊邻居对两个孩子的一点资助。<br/> 徐老师的女儿说:“这个,我们不能收。收下,就对不起妈妈。”她的脸象徐老师一样严肃,语言象徐老师一样干脆。<br/> 把钱留给她,她又送出;再留下,再送出。最后,她把门闩上了。<br/> “唉!这孩子,真执拗。”送钱的人只好无可奈何地返回。<br/> 星期日,我带上孩子去体育场看了一场球赛。<br/> 回来路过补鞋处,我不禁大吃一惊。啊?那不是她吗?这位十六七岁的年轻姑娘,正神态自然地“咚!咚!咚!”地钉着鞋,手艺娴熟,利利索索。面前放着一堆活儿。<br/> 人们向她送递破旧鞋时,她双手接过;人们向她取走补好的鞋时,她点头示意,彬彬有礼。<br/> 我和我的儿子,站在一旁看了很久。<br/> 她收拾摊子了,我才走上前去帮助她。<br/> “不用了,叔叔,谢谢您!”<br/> “这要耽误您很多学习时间,影响升学呵。”我劝告她。<br/> “今天是星期日。平时,下午上完正课我才来的。这也是课外活动嘛!方便了人,休息了脑子,又解决了生活问题。一举三得呢!”她说着,抿嘴笑了,笑得那么自在。接着,她补充说:“我考不上大学也没什么,我弟弟能上学就行了。”<br/> 她走了,我久久地望着她的背影,对孩子说:“她真好!不愧是徐老师的女儿……”

孩子(外一首)

第8版()<br/>专栏:<br/><br/> 孩子(外一首)<br/> 杨灵芝<br/> 一<br/> 孩子<br/> 当你奔跑的时候<br/> 妈妈说你是在飘<br/> 因为,你那美丽的<br/> 衣裳<br/> 是妈妈眼里的<br/> 彩云<br/> 二<br/> 孩子<br/> 你干净的脸蛋儿<br/> 是妈妈的明月<br/> 黑夜里伴着妈妈的甜梦<br/> 若是你将脸蛋儿<br/> 抹脏了<br/> 就好比飘来一朵黑云<br/> 遮掩了妈妈的心<br/> 三<br/> 孩子<br/> 当你在一张<br/> 洁白的纸上<br/> 用红笔画一个太阳在天上<br/> 和你自己的模样在地上<br/> 妈妈就知道<br/> 你,懂事了<br/> 因为,早晨<br/> 你和妈妈一起睁开了眼睛<br/> 黄昏的浏阳河<br/> 黄昏的浏阳河<br/> 太阳和月亮<br/> 温存地<br/> 在涟漪上亲吻<br/> 拖延着离去的夕阳<br/> 不知是焦急的等待<br/> 还是这温存的气氛<br/> 她那颗跳动的心<br/> 染红了天边的云<br/> 东边的月亮<br/> 早早地跳出<br/> 缩短了离别的时间<br/> 那缕缕的情丝<br/> 却随着九曲的河水<br/> 延伸……延伸<br/> 传递着他们彼此的体温……

志在振兴中华

第8版()<br/>专栏:<br/><br/> 志在振兴中华<br/> 林熙<br/> 我是来美国进修实验动物科学的一个医生,在海外兴奋地读了《中共中央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以及人民日报评论员《依靠科技人员的自觉行动》一文,使我既回想起过去曾被毁掉的科学事业和年华,也看到眼前的好形势,更向往将来的四化社会。情不自禁地写了一首五律,并于最近欣然命刀,刻就“上山摘桃”的诗印,以表心意。<br/> 上山摘桃子,志在振中华。<br/> 万马齐飞跃,千军皆可嘉。<br/> 时时循大治,刻刻却诸邪。<br/> 四化生强国,福临百姓家。<br/> 一九八五年六月于美国

黄河之滨(图片)

第8版()<br/>专栏:大地<br/><br/> 黄河之滨(木刻) 裴广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