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联播 文字版 1985-07-30

1985-07-30新闻联播 文字版

反反这种“官僚主义”

第8版()<br/>专栏:<br/><br/> 反反这种“官僚主义”<br/> 木森<br/> 前不久,新华社发了一篇《陈希同市长和农民菜贩》的通讯报道,说的是北京几个民警、工商管理人员在菜市场正和小贩争吵之际,陈希同市长微服过问,一位民警看到此人无首长派头,认准是平头百姓在太岁头上多管闲事,于是硬拉着他“跟我到那边去说”。幸亏一旁的一位市委副书记提醒一句“他是陈希同市长”,把民警吓得怒气顿消,赶紧承认了错误。<br/> 北京菜市场出现的这一场小小风波看来已经平息下去了,然而它使我联想起的却是另一件事:假如陈希同同志是驱车而来呢?假如车停之后前呼后拥,秘书先向纠纷双方通报了小车主人的官衔呢?可以肯定的是,陈希同同志是不会受到如此“非礼”的待遇,而且还会听到许多甜蜜蜜的汇报之类。<br/> 但是我们有些公安人员和工商管理人员动不动训人,或其他作风不正的问题,还有类似农民进城卖菜中的一些问题,市委书记、市长们从公安局长、工商局长、菜店经理的汇报中,是否能听得到,以及是否有如此深刻的感受呢?恐怕未必。<br/> 我想,由此也可以给我们更多的启示,多年以来,由于我们有些领导干部滋长了官僚主义作风,下乡下厂调查研究,习惯于人马未动,电话先行,前呼后拥,“走马观花”,“蜻蜓点水”,有的同志满足于长期浮在上面,听汇报,看材料。至于那汇报与材料的真伪虚实他是不去多想的,反正汇报是出自下级领导之口,材料是出自下级领导之手。一些不正派的基层干部摸准了这类上级领导的“脾气”,你下达给我指标吗?我月月超额完成;你提倡优质服务吗?我保证“过得硬”,至于这些不正派的人如何变幻风云,鸡生蛋,蛋生鸡地给你搞出许多虚假数字和情况,以及由此而给“四化”建设和群众生活带来的损失,上级领导怎么会知道?有份材料说,有个老革命根据地的领导机关不断夸耀他们那里群众如何生活富裕,万元户比例多少多少,一露了馅,却原来不少农民还得吃国家救济粮。几位“地方官”制造了这许多虚假美妙的数字和情况,其动机是在一股搞花架子,弄虚作假之“风”中不甘落后;抑或弄个“形势大好,功劳不小”升“官”而去?群众的疾苦常常到不了我们某些领导的耳朵里去,更到不了他们的眼睛里去,不肯迈开双腿到群众中去,怎能了解群众的疾苦呢?此事留下的一个深刻教训是,反对浮夸,反对虚假,首先得反对官僚主义才是。<br/> 毛泽东同志有句忠告:使号召停止在嘴上、纸上或会议上,是官僚主义的领导。这种官僚主义有相当的普遍性,千万不可忽视!

美的追求

第8版()<br/>专栏:<br/><br/> 美的追求<br/> 章永顺<br/> 春雨潇潇,犹如珠玑喷洒的玉帘,轻轻地降落在这名闻遐迩的山东平度大泽山一带。雾霭使山影淡淡,虚无缥缈。我坐在车上,欣赏着这氤氲的山光水影,诵读着清代剧作家孔尚任游山时抒写的“蓬山海上来,峰峰气磅礴”的诗句。透过历史烟云,我仿佛看到:风景旖旎的大泽山,使“始皇游而不返”、“武帝过以乐留”、“唐太宗射石出泉”……在狂飚怒卷的抗日战争年代,这里燃烧的火焰又是埋葬侵略者的“石雷之乡”……奔驰的思绪又把我淡入这飘飘洒洒的雨帘……哦,万物在流动,美也在流动着……远远近近,一簇簇红的、绿的、黄的、蓝的花朵般的雨伞在车前晃过。为采访新芽芽似的“春泥诗社”,汽车追踪似地开进崮山乡文化站。<br/> 乡文化站屋子里先后走进七八位生气勃勃的男女青年。他们有的是民办教师,有的是高中回乡青年,如今他们都是“春泥诗社”的成员。<br/> 诗社发起人、民办教师张文华朗声向我们讲述诗社的成长。去年,她和张素兰两位姑娘敢于从<br/> “封闭型”的农村家庭走出来,要为新生活歌唱。她们捧着自己的诗歌习作来到县文化馆,羞怯怯地静候在门前。县文化馆的人员发现后,热心地对她们进行指点。于是,两颗萌芽的诗心熊熊燃烧起来。她们从县上归来,进行诗歌创作的思想更加充实了。她俩鼓着勇气找到乡党委书记邹书良,提出“繁荣农村文化生活,推动全县诗歌创作”,成立诗社的想法,乡党委审时度势,把这看作是青年人在解放了的土地上思想的腾飞,并给予了热情的支持。乡党委决定腾出三间办公室给青年们办诗社。1984年,金色的十月,在巍巍大泽山下的下马村小学,“春泥诗社”正式宣告成立。短短月余,他们就写出了上千首诗。邹书良喜不自禁地捧读着青年人的诗行,捡拾着串串珠玑,夜不能寐。他亲自写信给《平度大众》编辑部:“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向你们推荐这组诗,这组充满乡土气息的习作出自我乡农村青年创办的‘春泥’诗社的社员们之手……”《平度大众》热情支持这一新鲜事物,发了党委书记的信,并摘选了部分诗作。接着,《大众日报》、《文汇报》、《农民日报》等全国十多家报刊发了创办“春泥诗社”的消息。这信息象翩翩飞舞的彩蝶,象展翅翱翔的金凤,送来了大江南北的祝贺、投稿、希望。来自全国十六个省、市的一千五百多封来信,有的邮自晋冀,有的来自巴蜀,有的寄自江浙,有的发自长白山。一位驻守广西前线的边防战士表示:“要把前线战斗生活写成诗寄来……”我一边听着青年们的讲述,一边追忆着人们的介绍。<br/> 这时,乡党委书记邹书良笑吟吟地走了进来:“欢迎你们来指导”。他落座后稍顷便深有感触地说:“如今,春泥诗社引起了那么多男女青年的关注,给我们一个启示,青年们渴求上进,对新生活充满向往。当前,缔造现代文明的浪潮把千千万万青年的心系连。我们一定要深切看到青年们正在中国腾飞的大趋势里崛起。”我在沉思着邹书良这富有哲理的远见卓识。<br/> 屋内,男女青年发言更为活跃了。一位青年吟着他才写成的一首诗:“……我把种子播进春的泥土,殷切希冀一棵理想的苗。”一个男青年接上说:“我们不再满足这绿的恬静。社会在前进,我们要开拓、创造、进取……”一个女青年又补充说:“秋天的色彩是美丽的,但它是辛勤劳动换取的,它经受着春天的耕耘,夏日严峻的考验……”此起彼伏的发言激动着一代青年。这是美的探讨,这是美的求索、执着的追求呵,女青年脸上飞红了,男青年脸上跳动着火焰……<br/> 我在飞快地记录着、捕捉着……<br/> 窗外,飘飘洒洒的春雨,为大地弹拨着一曲曲美好的春的旋律……

壮别

第8版()<br/>专栏:<br/><br/> 壮别<br/> 叶延滨<br/> 向羊鞭告别,告别一个<br/> 光着脚丫的刺棵子里的童年<br/> 向镢头告别,告别一个<br/> 汗水洗刷得透明的青春<br/> 向诱人的暖烘烘的热炕头<br/> 告别了啊,告别一个<br/> “老婆娃娃热炕头”的谚语<br/> ……<br/> 一辆汽车将属于你<br/> 属于一个庄稼汉儿子<br/> 在陕北,人们称庄稼汉是“受苦人”<br/> 这一半自豪一半自怜的称呼<br/> 不再属于你——<br/> 送别你的后生嘴角含着妒嫉<br/> 送别你的老汉眼中噙着忧虑<br/> ……<br/> 你的岁月将旋转起来——<br/> “陡坡”“急转”“限速”……<br/> 你的日子将颠沛起来——<br/> 抛锚、塌方和难堪的违章登记<br/> ……<br/> 你是第一个不吃公粮的司机<br/> 你是第一个离开土地的农民<br/> ——土地却离不开你!<br/> 富饶是羊鞭能赶来的吗?<br/> 鞭短莫及,而你有五十匹马力!<br/> 镢头能刨出个金娃娃吗?<br/> 金娃娃坐在你的绿车厢里!<br/> 只是真舍不得热炕头啊<br/> “舍不得孩子打不了狼”<br/> 何况司机回家还是容易……<br/> 给山村按声笛,给父老按声笛<br/> 给倚着门儿的婆姨按声笛<br/> 车笛三声,你把山民的历史<br/> 整整三千年历史翻过去!<br/> 你的亲爹为你这不安分的儿子<br/> 叹了口气,半喜半忧的老泪<br/> 落在养你育你的这块土地……

美国来的信

第8版()<br/>专栏:<br/><br/> 美国来的信<br/> 於梨华<br/> 我刚来奥本尼时,买的房子是流线形的平屋。看到它的那天,正是初秋,一溜白木条的房子,漆黑的窗柜里是大玻璃窗,灰顶。悄静地立在被枫叶围住的斜坡上,枫叶正转色,是半带着浅红,在晶亮而不猖獗的阳光里,无声。十分钟不到的交易,我变成了它的主人,不,半主。<br/> 买下房子,也买下各种头痛。房龄十多岁,维修的时候到了,外墙要粉刷,房顶有裂缝要补,澡间的墙漏水要修,洗碗机抽水阻塞要通。一个电话,这些问题都可以解决的,且慢,这些专业工,一脚踩进门,就要你进门费二十五元以上,修理东西再算钟点,外加零件费用,等他修好送账单来,百元以下的算你幸运。这还不算,这些行业,生意兴隆得很,他答应来修理,但你得干等一两个星期。有的家庭,既等不及,又付不起,怎么办?自己来!象我们这种在中国是读书门第出身的,手无缚鸡之力的人就倒霉了。硬着头皮学吧,学不会花钱请人做,请不起就只好由它去了。<br/> 美国人在这方面不但十分能干,而且十分肯干。我有一个好朋友兼邻居,丈夫是通用公司一个高薪主管,除了一年四季的冬天铲雪、夏天割草、秋天扒叶砍树、春天修屋这些事完全自己做以外(有儿子帮忙),大的工程,如粉刷整幢木墙、加阔车房、车道上铺沥青都一手包办。周末,经常可以看到他一身工人装,一顶鸭舌帽,高高站在梯上维修二十多年旧的两层楼木板房。劳动完毕,洗澡以后,一杯威士忌加苏打在手,坐在后廊的藤椅上,面对被他调理得绿如茵的草地,与草地外围的几排白桦,经他整理过的、挺立茁壮的树,享受日落,享受宁静,享受他劳动的成果。星期一清早,他一身布鲁克斯兄弟牌的西装,坐着浅灰色的“巨鸟”车,低吼一声,飞驰出门,做他的高薪主管去了。美国人的哲学就是这样,会享受,更会劳动。他们不相信世界上有不劳而获的东西。<br/> 他们家对面住的中国人,我也认识,大学教授,文弱书生,拥有一个聪明的头脑,也拥有一双纤细的、他母亲从不让他劳动过的双手。他倒是入境随俗,许多体力的事,勉强,不,学着去做。但毕竟不是从小经过训练的,铲雪闪了腰,在床上躺了几天。上高梯会头晕心跳,更怕摔下来,推车时,割草机差点切了手指,扫落叶时手心起了水泡,修理车房的门时不知怎么累着了,痔疮发作,连忙躺在床上,让全家人侍候着。倒不是他不肯做,而是做不来。不知是从小的君子远厨的观念使他心理上不能接受劳动,还是从小被人侍候惯了的生活使他体力上劳动不了。反正,与他的美国对邻比起来,他是相当“难为情”的。<br/> 你们在电视上一定看到美国郊区的景色,一幢幢的洋房,一片片的绿草,一丛丛的树木,车道上停着各色汽车,不要在心里感叹,呀,人家的生活多美呀!让我告诉你,小李:这些房子,甚至车子的真正主人是银行。而他们的暂时主人们花了几年所有他们的休息时间去修理维持它们整洁动人的画面的。住在这些屋里的女主人,十有八九没有清洁工帮忙。除料理一家三餐之外,她们得擦地板、打蜡、洗马桶、吸尘,做各种维持室内清洁的工作。为了保持房子的容貌,她们还得糊墙纸,做书架,装盆景,以及在院子里种花、拔杂草。不但悦己,还要悦人。如果别家的房子都修理得如画一般,你非得和他们看齐不可!<br/> 城里住家,农村住家,活动房子,汽车房子等等,这封信里来不及谈,等下次吧。<br/> 於阿姨<br/> 1985年4月4 日<br/> 纽约首府奥本尼<br/> (十六)

多请示就是尊重吗?

第8版()<br/>专栏:群言录<br/><br/> 多请示就是尊重吗?<br/> 段新生<br/> 有个机关为了解决职工洗澡难的问题,新建了一个男女合用的浴池。面积不大,但设施倒还可以。按说,建成后,后勤部门就可以作主,男职工在星期一、三、五洗澡,女职工在星期二、四、六洗澡。再规定几条,要大家遵守,也就行了。可是后勤股长请示了主管后勤工作的张厂长,又请示了王厂长。张厂长说男职工在一、三、五,女职工在二、四、六,王厂长说女职工在一、三、五,男职工在二、四、六。结果使他无所适从,没办法,他又去问王书记。王书记批评他说,这些无关大局的具体事情,你们自己就应该定,不必搞这些多余的请示,以致造成好事多磨。<br/> 有的人认为,遇事多向领导请示就是尊重领导,而一些领导就很看重这种“尊重”,而且把此种“请示”看成是组织纪律性强的表现;也有一些干部养成了一种对工作不负责的坏作风。本是自己职权范围内可以决断也应当机立断的事,却不大胆作主,而是三番五次地向领导请示,这是为推脱责任而采取的对策。自然,好搞多余请示的人,很可能本身就是一个庸才,对事不能多谋善断,所以只好事事讨领导点头,靠领导拿主意做工作、过生活。

秋江果月(图片)

第8版()<br/>专栏:<br/><br/> 秋江果月(水印套色木刻) 谢才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