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7月12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

巴格达的常州姑娘〔报告文学〕
周国勇
你看过阿拉伯文艺名著《一千零一夜》吗?
巴格达,美丽迷人的伊拉克名城,历史上曾闪耀过多么神奇、灿烂的光彩!而今在发展本民族的经济事业中,因为缺乏技术劳力而又成为中东劳务市场中的一个“热点”。不同国度的人们纷纷前往竞争、角逐。在对外开放政策指引下,我国的许多劳务人员,也以自己特有的风貌走向世界,来到巴格达。本文记录的只是其中一个小小的侧面,一片淡淡的掠影……
巴格达椰尔木克区。
黄昏时分。火一般红的落日贴在远天的边际,依然令人目眩。高大俊青的椰枣林披着灿烂的夕照,在清风中轻轻地舞动扇形的羽叶。绿树掩映之中,一幢幢奶白色的活动房屋,象集装箱似的,座落在离地一尺的钢梁上。每一扇窗口下,空调机在嗡嗡地浅唱。
从活动房屋后面,传来一阵阵清脆悦耳的欢声笑语。那里是一大片新开辟的菜园,几十位中国姑娘穿着色彩鲜丽的衬衫在忙碌着。两小时前,她们刚下早班,稍事休息,又精神抖擞地来到自己的“责任田”干开了。
她们是中国常州的棉纺、毛纺工人,受中国成套设备出口公司的派遣,到伊拉克提供技术服务,分别在巴格达机织地毯厂、簇绒地毯厂、手织地毯厂工作。她们一百多人中,有的已来这里一年多了,有的刚来不到三个月。她们的平均年龄才二十多岁,不少人第一次出家门,可大多是劳动模范、先进生产者呢!
此刻,她们的脚下,是新近从底格里斯河畔拉来的沃土,湿润而清新的气息在菜园上空飘荡。她们的手中,攥着一把把菜籽……正值巴格达的春天,她们在播种。怀着信念、伴着汗水,她们在播种理想、播种友谊……

手是人类的骄傲,记录着劳动的艰辛,凝聚着心灵的智慧。
织地毯,当然要纺纱。常州来的细纱工,在国内都是操作能手。接断头、拔纱管,可说是胜任愉快。乍到这里的地毯厂,姑娘们犯难了——
问题出在设备与原料上。工厂里的细纱车适于当地男工操作,一个纱管重五公斤,姑娘们说它“就象是一颗小炮弹”,取换纱管可真费劲。吸尘装置年久失修,不起作用。皮辊磨损严重,也未能及时更新。更挠头的是原料,当地产的毛,纤维短、油性大、杂质多,一会儿断头,一会儿缠在皮辊上打卷。挡车时,又要接断头,又要拔纱管,还要用特制的带弯钩的小刀清除皮辊上的卷毛。一不小心,杂毛未刮下,锋利的刀刃却将左手划得鲜血淋淋。
难啊,开始一阵子,哪个姑娘的手没有一道道带血的口子?岂止是左手!右手因为经常拔沉重的纱管、刮除卷毛,也变得异常粗糙。
但是,常州姑娘心中燃烧的理想之火,始终是那么炽烈。她们是把自己放到世界水平线上来竞争的。这里强手如林,而且经营多年。而我国,这种对外劳务合作刚刚起步,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站稳脚跟吗?如果能以自己双手的艰辛劳动,使祖国的形象更为高大美好、使劳务合作的事业更加兴旺发达,那么,一切的困难、苦痛,都是甘之如饴了。她们说得多好:“祖国的尊严第一,集体的荣誉第一,人的信誉第一!”
姑娘们互相勉励,咬紧牙关。不仅苦干,而且巧干。勤观察、勤思考,虚心学习当地工人一点一滴的长处,很快熟悉了工厂机台的特点,掌握了因地制宜的操作方法,在不到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扭转了生产上被动的局面,平均日产为车间外籍工人的两倍!伊方的管理人员谁不为常州姑娘的意志与实力而折服呢?
姑娘们反复寻思,认为提高产量、保证质量的关键之一是整修机台,使它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生产任务紧,平日腾不出时间,她们便利用假日,到车间义务劳动,配皮圈、换皮辊,做机台的清扫、整洁工作。假日主动加班,分文不计,这在各国劳务人员中感觉多么新鲜!仿佛在“天方夜谭”的故事中又增添了第一千零二夜,在伊拉克工人中间流传。他们津津乐道,说中国姑娘“象中国瓷器一样有光彩”。伊拉克国家纺织公司总经理亚辛先生闻讯后,特地派人把一袋袋鲜桔送到现场,表示慰劳与感谢。
当姑娘们用带伤的双手剥开金红色的桔皮,品尝那一瓣瓣饱满多汁的桔子时,她们会想起什么?也许想起中国女排姑娘们的双手,也许想到国际比赛中获奖的中国女钢琴家的双手,也许什么也没想,只觉得这不同寻常的桔子甜透甜透……
奇迹
局面打开了,信誉树立了。常州姑娘心高,追求的岂止是现有的摊子!
扩大业务的机会有么?有!
伊方在同我技术组商谈扩大劳务合作时,明确表示:毛纺项目可以增加人员,但要以提供双层提花织机的挡车工为前提。这并非是苛求,前面的纺纱工序扩大得再多,要是织不出地毯来也是白搭呀。
然而,提供双层提花织机的挡车工谈何容易!
这是巴格达机织地毯厂进口的先进设备,在我国国内未见同类型的织机。它算得是织机中的庞然大物:机身高达五点八米,机台长有十米,起绒五种色纱,有七千多根纱头;底组织的白纱,为九千多根纱头。上下两层同时编织,一次就能生产两块地毯。
这种织机构造复杂,操作技术难度大。当时厂里使用的全部是外籍男挡车工。但由于开机不足,厂方为增加生产,亟需补充新的挡车工。
这项要求,也非伊方首次提出。早在1981年,我国某地区就曾与伊方签订合同,准备提供此工种。但先遣组到现场一看,在这庞然大物面前望而却步了,踌躇再三,最后还是取消了合同。
这难啃的骨头到底啃不啃?问题就是如此尖锐地摆在常州姑娘的面前。
姑娘们的回答是:外籍工人能做的,为什么中国工人不能做?男工能做的,女工也能做!
这可不是空洞的口号,也不是虚张声势的豪言。这是对机械原理、操作方法作了详尽的了解、分析,进行可行性论证之后唱出来的志气歌!扩大业务的合同终于签下来了,在原来七十六人的基础上增派五十二人,其中包括十二名双层提花织机女挡车工。
真正的挑战还在后面呢!
请看一看下面这张简要的日程表:
2月3日十二名挡车姑娘飞抵巴格达。
2月4日姑娘们下厂看车。
2月5日实习试车。
2月6日开始与外籍工人合作挡车。
2月20日开始上车操作。
3月23日姑娘们包下一台双层织机,独立挡车。
这就是常州姑娘的速度!这就是常州姑娘的效率!中国姑娘在起飞,在跑!眼下虽还不是遥遥领先者,但谁又能断定未来的金牌不是属于她们的呢?然而在这快节奏、高效率的背后,挥洒了多少汗水、多少心血,闪耀着多少集体的智慧呵。
挡车女将蔡巧兰,讲述了自己的感受——
“我第一天下厂,一看车,脚都软了。虽说在国内作了吃苦的准备,但毕竟没到现场。这么高大的织机,人上上下下,跑前跑后,就象猢狲爬山。回到宿舍,饭吃不下,觉睡不好。老是在想,怎么完成任务,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开始跟二个外籍工人实习。语言讲不通,急得满头大汗,幸好我们的翻译、经理、工程师都在现场指导。厂方要我们实习半年,还说当地工人要两年才上车。我急得不得了,每天在车上干十个钟头,好早点掌握技术。
“下班回来,发现右腿、臀部都撞得紫一块、青一块。当时工作紧张,撞了也不知道。不到一个月,人瘦了十斤,不过现在又胖了。
“独立挡车那天,厂方还不放心,派专人在机旁巡视。一天下来,检验地毯质量,他们都说‘克鲁兹,克鲁兹’(阿语:好)!”小蔡讲到这里,不由得抿嘴笑了。参加挡车的尽管只有小蔡她们十二个姑娘,但她们的后盾却是整个团结战斗的集体。在那些日子里,每天下班回来,由她们的组长、原常州市纺织工业公司副经理胡忠泽召集大家交流新的体会,互相取长补短,第二天再在实践中尝试。工程师虞兆钦天天下车间观察姑娘们的操作,经常结合实际,绘制一幅幅彩色示意图,详细讲解操作与处理的要领,回答姑娘们各种疑难问题。还有翻译朱永生,随叫随到,以一口流利的阿拉伯语,充分发挥语言桥梁的作用。
经过一个半月的实践,当我技术组正式提出由我挡车女工包下一台双层织机时,双方曾有一段耐人寻味的对话:
伊方经理坦率地对胡经理说:“你凭良心说,你们的女工能不能单独开车?”
胡经理以同样坦率的态度答道:“我凭良心说,我们的姑娘能开!”她随即又加了一句:“不能开就不来了!”
伊方经理凝视着胡经理庄重的神色,沉吟良久,终于吐出一个字:“好!”
一个多月以后,伊方经理见到胡经理时,惊喜地说:“中国女工能挡双层织车,真是一个奇迹!也是对伊拉克妇女的一种鼓舞和推动!”
眼泪
姑娘毕竟是姑娘,感情丰富、细腻,有时似乎还挺脆弱呢。
身居异国他乡,家书抵万金。家里来信了,姑娘激动的心,就象小兔似的,“卜卜”直跳,连拆信的手都会微微颤抖。一封鸿雁,越过千山万水,拿在手中要反反复复读多少遍呵。想起了温馨的家或可爱的小宝宝,心中不免荡漾起眷念之情,泪水会不由自主地淌下来。
要是收不到预期中的信呢?那就更加焦虑不安了。对着床头的全家福相片,又会掉几滴思念的眼泪。尤其一到节日,“每逢佳节倍思亲”,还会悄悄地擦一下噙在眼角的热泪。
有的姑娘,在车间里干活,再重再累,从不叫苦。可回到宿舍里,浑身酸疼,象散了架似的,却忍不住要哭鼻子了。
阿拉伯文学大师纪伯伦不是说过么:“连你那涌溢欢乐的井泉,也常是充满了你的眼泪。”
在姑娘们流泪的同时,也曾一次次地感受到组织的关心、集体的温暖、同志的情谊。
她们有一个好大姐——她们的组长胡经理,今年也不过三十九岁。在姑娘们的眼里,她是严师,也是挚友。她以严著称,要求姑娘知难而进,积极向上,有时严得似乎不留情面。同时她又强调:“管理要严,但必须有解决问题的办法。”
她天天同姑娘们起早上班,对生产情况、每个人的特长与弱点了如指掌,现场指挥果断得当。
姑娘们下班累了,她顾不上擦擦自己脸上的汗水,便端着清凉可口的绿豆汤,送到姑娘的床头。一边看着她们喝,一边安慰、鼓励:“现在的活是难做。我们很体谅大家,但也代替不了大家。来了,就只能进,不能退。我们常州人是不走回头路的。”
空闲时,她同姑娘们海阔天空,谈笑风生。谁的情绪有起伏,都瞒不住她那双敏锐的眼睛。
国内来信了,不管多少,她总是先点一下数,将信封一一过目。谁来信,谁没来信,谁丰收,谁歉收,她心里都有一本账。然后,观言察色,有的放矢地做工作。
在这里,还有一位四十二岁的随组医生杨静玉,她原是常州市第四人民医院的内科医师。到国外后,身兼数职,又是医生、又是会计,又是总管。事无巨细,她都为姑娘们操心。一颗拳拳慈母心,难怪姑娘们一个个都亲昵地叫她杨妈妈!
远离家乡的姑娘们情同手足,你帮我,我帮你,前道工序为后道创造条件,上一班为下一班提供方便。有的姑娘,为了让身材较矮小的伙伴能尽快适应国外机台的操作,先后调动了五六个工作岗位而毫无怨言。有个姑娘患慢性腹泻,病休三周,她的工作量全由伙伴们承包完成,丝毫未影响全局的进程。
这样的伙伴、这样的集体、这样的领导,构成了中国劳务队伍的又一特色。当姑娘们谈起这一切又怎能按捺住内心的激情而不热泪盈眶呢?这是自豪的眼泪、幸福的眼泪啊……
现在,让我们回到常州姑娘的菜园里来吧。
高远的蓝天。火红的夕照。青青的椰枣林。奶白色的活动房屋。色彩绚丽而又和谐。一切都沉浸在傍晚的宁静、安谧之中。姑娘们迎着拂面的春风扬手播种。每一粒种子是一个愿望。她们撒下了多少颗种子,又将收获多少美好的愿望?要不了多久,这里将是满园青翠、生机勃勃的世界,而姑娘们心中的绿洲,也将永远是一片姹紫嫣红的灿烂景象。
听,歌声响起来了。在美丽迷人的巴格达上空,她们的歌声久久地回旋着:
我们的家乡
在希望的田野上……
1985年4月于巴格达


第8版()
专栏:

苏兆征
张永枚——纪念省港大罢工六十周年林莽的翡翠岛,浮在金星海的波心,海,高举钢铁的大拳——摩天岭擎着赤帜般的云。岭下,牛车挤不进去的小巷,三间平房,四面风涛声,如一艘起锚远航的海轮,怒潮击天,苦孩子出生。长成四海的骄子,摩天岭高大的人。人说:科西嘉出了拿破仑,琪澳岛出了苏兆征。拿破仑是统帅、皇帝,苏兆征是海员、工人,这个一身风浪的香港苦力,曾使王冠感到颤震!海员大罢工,省港大罢工……工人阶级的炮垒上,屹立着指挥员苏兆征!金星照亮他,他举着金星,金星海是热血沸腾的工人,工人群众中的金星是苏兆征!星芒要缀好被割裂的岛天,星云要驱散祖国领土的不幸;壮志未酬,留下沧海恨,血红海日是我工人魂。上海珠海金波相挽,龙华坟土寸寸花星,那是琪澳岛的寸星花,飘来告慰敬爱的乡人。他在花丛中年年盼望:华夏被攫掠的美丽珍珠,何时回到人民的手中,他,不时地睁开眼睛……他没有想到吧?历史会出现一个奇迹:不以铁血,不用罢工,宏愿在友好谈判中完成!将来必是繁荣稳定的国土,每一寸都闪耀着金星的光荣,摩天岭——工人阶级炮垒上,微笑着工人的领袖苏兆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