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6月3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

凉咖啡与温酒
孟嘉风
吃人的老虎成了审美的对象,是因为它已经关在栏里的缘故。一些通俗读物里的皇帝和特务,能给人多少美感我说不清,但那些津津有味手不释卷的读者,显然是感到了书中的皇帝和特务对自己已不再形成实际的威胁。宫帏秘事和特务内幕的不胫而走,正好满足了这些读者局外旁观的好奇心,以至排闼而入、探隐发微的优越感,就如同过去人们逛故宫想在金銮殿一试宝座,今天人们花三块钱进颐和园中的德和园——大戏台,一睹死的慈禧和光绪的蜡像,来体验一下宫廷气氛一样。
对中外的有关皇帝的珍闻秘事,我是“尽信书不如无书”的存疑派。因为无从核实,而且受过骗。十月革命后沙皇尼古拉二世被枪决,有一本书上说尸体被一个法国人偷运走了,后来一本书又否定了此说。但我对历史记载却并不采取虚无主义的态度。凡是不涉及具体人事是非功过和阴谋隐私之处,特别是典章制度之类,大抵没有羼假和伪造。比方传说法国国王路易十四要喝咖啡,按奇妙的等级手手相传,到陛下手里时,往往因微温而全凉了。传说可能略有夸张,但是我以为基本可信。前些时看法国影片《罗拉·蒙苔丝》,演的已是十九世纪的故事,那位皇帝陛下一声“拿针线来”,逐级下达,然后逐级上送,使我想到路易十四的咖啡该也是这么有声有色地呈上来的。
路易十四自称“朕即国家”,他使法国封建专制达到顶点,却又不得不受制于层层叠叠的等级制度和尾大不掉的官僚机构。喝凉咖啡是对他的小惩罚。
稍晚于路易十四的中国清代雍正皇帝,看来是不满足于喝“凉咖啡”的。他要越过因等级森严、机构臃肿、奏章程序所造成的消息迟缓和闭塞,大行密折制度。他的耳目遍布国中,监视官场,密告民情,连雨水、收成、物价这些并无机密之事,都用密折直接通到皇帝那里,他还及时批复。雍正在位十三年,经他朱批的密折现存达二万二千余件,数量相当可观。但是这一做法目的在于彼此牵制,以致可以“隔省弹劾,风闻入告”,这一来皇帝的情报网固然扩大,威胁力也很强,而情报的准确性则大打折扣。就是说,送来的虽是没有冷却的热饮,但不一定保证确是想要的咖啡。
路易十四也好,雍正也好,作为封建最高统治者,处于金字塔尖的阶级地位,注定他们不可能懂得倾听人民群众的舆论,也找不到下情上达和上下交通的真正渠道;“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对他们不过是句空话,他们终于只能以闭目塞听的孤家寡人走向自己的末日。
我们不是皇帝也不是国王,但路易十四喝凉咖啡的轶闻,至少启示我们思考怎样切实提高效率:该趁热打铁的,不要七拖八拖拖凉了事。《三国演义》中的“温酒斩华雄”,杯酒尚温,已斩华雄头掷于地上,除了武艺高强以外,大概也因为挺出阵前,没有重重遮拦,更不容闲人掣肘吧。


第8版()
专栏:

培育人才的苗圃
裴毓荪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读了《少年宫,我事业的摇篮》,有一种无比欣慰的感觉。
文章的作者都是五十年代的少年,都在北京市少年宫度过了他们美好的年华。如今,他们已是风华正茂、学有专才的科学家、工程师、教师、歌唱家、钢琴家、画家、舞蹈家、相声演员、运动健将、围棋手……。他们在回忆自己成长的道路时,就象儿女依恋母亲一样,深情地歌颂着他们事业的摇篮——少年宫。他们以真挚朴实的语言,倾诉着在少年宫所受的教育和严格训练,对他们选择人生道路和确定终身事业所起的决定性影响。
获得日本工学硕士学位的余达太说,“少年宫就是我事业的摇篮;余洪绪老师就是用科学的乳汁把我喂养起来的人!”他回忆在日本九州工业大学研究院毕业后,在一家世界著名的机器人制造公司的研究所实习时遇到的一件事时,就自豪地写道:“一次,当我把我所承担设计的具有人工智能机器人的部分控制系统的图纸提交给技术部长审查后,他要求我用两个星期的时间把它焊接出来,然后进行调试,并对我说:如果两个星期不够,可以适当延长。我听了暗暗好笑,想起在少年宫,我们就经常进行五灯机焊接比赛,我曾达到只用九十分钟就焊接完毕的成绩。……于是,我什么也没说,就干起来。上百个元件,上千条引线的控制装置,在我手里仅仅用了六个小时就完成了。”
年青的二胡演奏家周耀锟说:我怎能忘得了那象黄金般的少年时代?怎能忘得了使我走上音乐岗位,成长为音乐工作者的第一步——北京市少年宫——这个培养我的音乐才能,哺育我茁壮成长,奠定我终身事业的摇篮呵?
现在海军文工团从事作曲工作的马海星,也有一段难忘的回忆:有一次少年宫钢琴小组和外宾联欢。因为时间关系,她的钢琴独奏和其他节目临时决定不演了。看着外宾给表演节目的小朋友戴上纪念章,她心里感到特别委屈,含着眼泪往外跑去。会后,辅导员亲切地帮助她认识到学会一种本领,是为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祖国服务,而不是为了争个人的荣誉,荣誉应该属于集体。多少年来,她都把这一教诲记在心里。
这些真实感人的事迹,有力地证实:少年宫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不可缺少的组织部分,它配合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促进少年儿童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它是培养人才幼苗的园地。少年宫的工作人员、辅导员循循善诱,精心培育少年儿童一代的一片赤诚之心,深深地感染了孩子们;他们的一言一行对少年儿童起着深远的影响。他们不仅受到孩子们的爱戴和尊敬,也应受到社会的尊敬,人民的信任。
北京市少年宫,自从诞生以来,就受到党的亲切关怀和社会有关方面的支持和赞助。党和国家的领导人曾多次来到少年宫与孩子们欢度节日或参加活动。许多知名的教育家、科学家、作家、诗人、舞蹈家……经常来少年宫进行指导,有的还担任孩子们的辅导员。
少年宫根据少年儿童特点,通过组织各种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孩子们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热爱集体的思想感情和优秀品德;另一方面,通过设立科技、体育、文艺、美术等各种学习小组,吸收某一方面有兴趣和才能的少年儿童,给予训练辅导,提高他们的专门知识,培养红专结合的人才幼苗。每年约有三十万人次的少年儿童参加少年宫组织的夏令营、报告会、联欢会等各种活动。少年儿童在这里受到了专业的启蒙教育,许多组员是在这里选定了终身的志向。
关心我们的下一代,就是关心我们祖国的伟大前程。祝愿少年宫为祖国的四化建设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


第8版()
专栏:

清风
谢致红
星期天,去对门的商亭买点东西,一进门,便被高处挂着的几条连衣裙“粘”住了目光。我暗自惊异:素白的面料,镶几条深蓝色的细边罢了,何以如此打动了我。
正默想着,一声细小然而清亮的叹息传来:“真——好——看——啊!”一个六七岁的小姑娘仰着脸,出神地凝视着那高悬的白裙,眼中闪动着光点,全然没有意识到情不自禁的赞叹已惊扰了旁人。我竟非常非常地感动起来,几乎想走过去,搂住那陌生的女孩。
这样一个偶然的场合,为一条裙子,一条我早已过了穿着的年龄、那小姑娘由于太小不可能穿的裙子,我们两个心心相印,这里面必定隐藏着神秘的魅力。
几天过去了。女孩梦幻般陶醉、飘忽的叹息,充满了崇尚神圣的光点的流盼,仍时时感动着我,呼唤着我许多思恋和回忆。
我们家里没有男孩,只有三姐妹。父母喜欢用相同的衣服打扮我们,领着三个花骨朵般鲜嫩的小姐妹走在街上,曾引来多少人的艳羡和赞叹。
记得每年春夏之交的时节,我们三姐妹总是商量着走到妈妈面前,一齐恳求:“妈妈,好妈妈,今天让我们穿裙子吧!”叽叽喳喳,象是撒娇的小鸟雀。如果天气实在还太凉,得不到妈妈的允许,我们就会不由分说地爬到妈妈的腿上、背上,钻进她的怀里,勾住她的脖子,亲她的脸,直到妈妈笑着妥协为止。当然,附加条件是要在裙子里再套一条裤子。
不管怎样,第一天穿裙子,总是我们的节日。我们奔跑到楼下,让太阳晒着我们光着的小腿,轻盈地跳来跑去。在仍然穿着裤子的孩子面前,转着圈,炫耀我们漂亮的花裙子。
我的妈妈也有一条很漂亮的裙子。那时候,她三十多岁。虽说生过我们姐妹三人,腰身比过去粗了,但丰腴的身材充满了成熟女性的韵味。
她有一只大盒子,里面装着一身漂亮的套裙。那是我头一次知道,好的衣服是要放在盒子里的。那裙似乎是纱的,又似乎比纱硬挺些。我当时还小,分辨不出面料,只有花样记得清楚:灰白的底色上,洒落着三三两两的小荷叶,很绿,令人想起南国水乡的清风。
妈妈一直舍不得穿,甚至没在我们面前试穿过。我永远无法知道妈妈穿上它会是怎么个样子。没多久,大盒子和许多旗袍、裙子、皮鞋一起,在动乱的年代里奇怪地失踪了。
往事如烟,妈妈如今已是年老体胖,只能穿些色调重或极素气的衣服了。这些年来,我从没有告诉过妈妈,我一直记得那个大盒子和那些绿沉沉的荷叶,还不止一次地想象过妈妈穿着它的样子。
那女孩让我想起那么多往事。但这些记忆的尘埃中,却又不住地飘动着清新的风。


第8版()
专栏:

韩佘娟〔雕塑〕 赵瑞英


第8版()
专栏:

歌乐山的红石榴
张天授
在重庆歌乐山原“中美合作所”集中营的“白公馆”监狱里,当年狱中秘密党支部书记许晓轩种下了一棵小小的石榴树。宋绮云烈士的小儿子“小萝卜头”宋振中常常给它浇水。1949年11月重庆解放前夕,他们都壮烈牺牲。三十五年来,这棵石榴树不断长大,年年开花。据报载:“小萝卜头”的哥哥宋振镛用这棵石榴树衍生的枝条,培育成活了一株新苗。去年10月13日,这株幼苗移栽到北京市宣武区少年宫。三千多名少先队员为它举行了庄严的移栽仪式。当年越狱脱险的韩子栋同志领呼:“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三千多童稚的嗓音汇成一声巨响:“时刻准备着!”我在山城看到这则消息,心头涌出一支歌,献给北京、重庆两市的少先队员们。
石榴树听着烈士的嘱咐扎根,
石榴树含着烈士的鲜血开花。
石榴花是遗言,是旗帜,
是呼唤晨光的早霞。
红石榴的老一代,呼唤你,呼唤我,呼唤他。
红石榴的新一代,就是你,就是我,就是他。
石榴树来自歌乐山下,
石榴花要开遍中华。


第8版()
专栏:

故乡笨钟
杨献瑶
我的故乡有一口笨钟
老人说,自从铸造了它
就不曾有人把它敲响
说它比木头还蠢
比石头还笨
故乡忽然传来消息
说笨钟不敲自响
发出金子的声音
说它好象有一簇
比电子还灵敏的弦
老人说,笨钟不鸣则已
一鸣必有大喜我翘首
我的家乡
果然,两只白天鹅
飞落碧波千顷的湖面
久违了,故乡的笨钟
久违了,不朽的先哲
告诉你,我骄傲
我是你的子孙
让我从远方奉上心香一瓣


第8版()
专栏:大地漫笔

“三五牌”
五十岁左右,正当壮年,在生命途中,正是比较成熟老练时期。五十岁左右的知识分子、干部,被人们戏称为“三五牌”(五十年代毕业、工作,五十岁上下)。因有一种“三五牌”台钟,经久耐用,上一次发条嘀嘀嗒嗒地可走上半个月。“三五牌”,受良好的党风民风的熏陶,在“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歌声中成长,当初的小青年,而今也已有二三十年的阅历,积累了不少正反面经验,而经验也正是一种精神财富,他们中颇多我们事业中的骨干,起承前启后的作用。
选拔年轻人才是时代的强音,但同时也要启用别的音阶,才能奏出抑扬顿挫、优美动人的乐章。事业上的高手,讲究恰当的组合,讲究各种层次各类人才的各得其所,这委实是高超的领导艺术。
倪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