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6月28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

推荐《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
刘尊棋 徐慰曾
1979年11月26日和1980年9月8日,邓小平同志曾分别接见美国不列颠百科全书(旧译《大英百科全书》)公司编委会副主席吉布尼和该公司董事会代表团。在谈到中美合作出版《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时,他指出:“这是一件好事情。几乎全世界都知道你们的百科全书在学术领域享有权威性的地位。我们中国的科学工作者将把你们的百科全书翻译过来,从中得到教益,这是很好的一件事情。这个工作同四个现代化有关……当然,这件事也不容易,特别是中国自己的部分。外国的部分搬你们的就是了。将来中国的部分自己来写。”
1980年8月12日,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和美国不列颠百科全书公司正式签订合作出版《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的协议。四年多来,由于中美双方密切合作和有关部门及学术界的积极支持,经过全国近五百位专家、学者、翻译及编辑的共同努力,该书于1984年上半年开始分卷发稿付印。
1984年12月19日,在中英发表香港问题联合声明的喜庆日子里,胡耀邦同志将刚刚印刷和装订好的《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第一卷的试印本签名作为纪念品赠送给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这是很有意义的历史事件。
现在世界上百科全书不下数百种,我们为什么单单选定《不列颠百科全书》来翻译,用以介绍西方文化科技知识呢?主要是它内容全面和具有学术权威性。该书第一版1768年在苏格兰爱丁堡问世,到1929年已出第十四版,尔后每年修订,共重印四十一次。二十世纪初,该书开始由英、美两国人士合编,随后是两国编辑部的影响此消彼长的时期。1943年全部版权转让给芝加哥大学,开始由美国人士主编。1974年,在芝加哥大学校长赫琴斯主持下,以崭新的面目推出第十五版。该版由三部分共三十卷组成。第一部分是“类目”(prop?dia),只一卷,是全书知识分类目录;第二部分是“简编”(Microp?dia)十卷,共十万余条目,包罗万象,除起索引作用外,又是一部可供独立使用的简明百科全书,而每条字数不超过英文750词;第三部分是“详编”(Macrop?dia),共十九卷,仅四千二百余条,但每条达几千乃至几万英文词,较系统地介绍在“简编”中只有提要的重要人物、历史、地理、事物及各大学科的条目,以保持原书的学术传统。我国出版的《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以翻译“简编”为主,同时也摘译了绝大多数“详编”条目。它的编译方针是:
(一)对原文只译不改。中译文篇幅较英文篇幅约删减三分之一,删减的主要是对我国读者来说不太重要的部分,以免因为篇幅太多而增加卷数,售价太高;
(二)所有关于中国的条目,均由中国学者专家参照原文文体另行撰写;
(三)见于“详编”的主要条目,一概根据“详编”译文摘要翻译;
(四)在编译过程中注意到各种情况的变化及科技的发展,随时更新资料;
中文版第十卷有两套条目索引,一套是英汉条头对照索引,是按英文条头字母顺序排列的;一套汉文对照索引,是按条头汉字的笔划顺序排列的。全书正文条目则按汉语拼音顺序排列,凡会汉语拼音或会查《新华字典》的人,都不需要先查索引,即可翻阅。
《不列颠百科全书》有二百多年的悠久历史。最新的第十五版有全世界各学科、各领域中的四千二百余位专家、学者参加撰稿。属于英、美国籍的,不过半数。写电力的是日本原子能委员会的成员,写核聚变的是苏联原子能专家,写俄罗斯文学家拿勒科夫的是位澳大利亚教授,写罗马史的是位加拿大学者。可见,它具有国际学术权威性。但不容讳言,书中在某些问题上的观点和评价自然是和我们不同的,有些甚至是相反的。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是一部综合性的工具参考书,它不是任何学科的专门著作,但是可以满足各种读者的需要。一个专业科学工作者不可能从本书中获得详尽的专业知识,但可以查到各门学科的概念、定律,了解世界著名学者的学术成就和生平事迹。对于作家、编辑、翻译工作者、新闻工作者和教员,它更是一部很好的参考工具书。他们在工作中遇到的涉及古往今来各个学术领域的问题,大都可以从这部百科全书中得到简明扼要的权威性的解答。广大的中青年读者有强烈的求知欲,为了使自己成为一个有文化修养的人,他们需要了解西方乃至世界文化的各个侧面。通过对本书的系统阅读或有目的的查阅,一定会受益匪浅。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共十卷,从今年9月份起正式发行(1—3卷),全书将于1986年9月出齐。我们期待着它作为沟通文化的桥梁,了解世界文明的窗口,为广大读者投身四化建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强国,起到积极的作用。
(《群言》杂志供稿。刘尊棋系中文版《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美联合编审委员会中方主席)


第5版()
专栏:

杂谈精神界的生态平衡
刘再复
科学家们早已注意到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了。他们从人类的现在与将来着想,正在为此努力奔走。我由此而想起我们的精神界也有一个生态平衡的问题。
我们吃过不平衡的苦头实在太多了。先是吃自然界生态平衡被破坏的苦头,那是1958年“以钢为纲”大炼钢铁的年月,人们无情地砍伐大片森林。“文化大革命”中,又因为“以粮为纲”,许多经济作物也遭到惨重的浩劫,其损失叫人想起来就痛心。而在文化界,生态平衡被破坏得更加惊人。在“文化大革命”中,“以阶级斗争为纲”,因此,一切精神产品,全是阶级斗争的宣传品,其他种类的精神产品几乎灭绝,结果造成一次我国民族精神的空前大倾斜。
鲁迅的《科学史教篇》最后有这么一段话,他说:“顾犹有不可忽者,为当防社会入于偏,日趋而之一极,精神渐失,则破灭亦随之。”又说如果“举世惟知识之崇,人生必大归于枯寂,如是既久,则美上之感情漓,明敏之思想失,所谓科学,亦同趣于无有矣。”他的这段话是针对当时的具体社会情况而发的。那时整个社会注意科学技术,鲁迅的文章也是提倡科学技术的,但他天才地提醒人们不能忘记文学艺术,以免使社会失去平衡,一旦失去平衡,科学技术也会归于“无有”。因此,他认为社会不仅要有牛顿,而且要有莎士比亚;不仅要有波义耳,而且要有拉斐尔;不仅要有康德,而且也要有贝多芬;不仅要有达尔文,而且应当有卡莱尔。鲁迅说:“凡此者,皆所以致人性于全,不使之偏倚,因以见今日之文明者也。”这段话给我留下的印象很深,我领悟到:文化界、精神界不也需要生态平衡吗?
社会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构成体,组成社会的人群,精神上的需求是非常复杂、无限多样的。任何人都有自然欲求(物质欲求)和精神欲求(文化欲求),这两种基本欲求又派生出无数种需求。特别是精神上的需求更是千差万别。如果把人的精神需求看作一个整体性的巨大系统,那么,描绘这个系统,展示这个系统的各个层次,将不是容易的事。在这个大系统中,如果我们按年龄、性格、文化水平、民族、职业、性别等项来划分需求的子系统,那么每个子系统又仍然是非常复杂的。可以说,天底下没有一个人与另外一个人的精神需求是完全一致的。因此,从事精神生产和管理精神生产的人,就不能不全面地考虑社会的各个方面的精神需要。人类的多方面精神需求,就要求社会给予他们多方面的精神满足,而只有精神界的生态平衡,才可能实现这种满足。我们所说的精神界的生态平衡,就是要求社会的精神产品尽可能地满足社会成员的全面精神需求,保护一些社会需要的、但却常常被忽视、被排斥的精神产品。
精神生产考虑满足社会需求时,应当有一种广阔的、长远的眼光,而不能急功近利。我国过去文化界有一种弊病就是太着急,眼光太狭窄。国家有某项具体政策,精神生产部分都一窝蜂地去表现这种题材。这样就必然破坏精神界的生态平衡。其实,精神产品的社会功利价值是非常广阔的,它的有用性,是一种极广泛的概念。有的是直接之用,有的是间接之用,有的则是迂回之用,有的是深远之用,有的是低层次之用,有的是高层次之用,有的是教育之用,有的是审美之用。而且每个人的精神需求都是不断流动变迁着的,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心境下有不同的要求。
我们讲生态平衡,不是不讲倾向性,不是不分高低、优劣与文野,不是不分美丑,恰恰相反,我们讲生态平衡是为了给各种风格的美打开广阔的道路。但是,分清高低文野,不等于一色化,不等于一窝蜂。不管是一个民族还是一个人,它要赢得精神上的丰富和平衡,视野一定要广阔,眼光一定要开放。因此,不要再以“倾向性”为借口,武断地剥夺某些精神产品的生存权。不能只讲“倾向性”而忘记整体性。许多讲“倾向性”的人,常常忘记精神生态的整体性平衡,因此,他们的“倾向”,就变成“倾斜”,变成文化上贫乏的、沙漠似的“倾斜”。
我们所讲的生态平衡,也不是刻板的平均分配,而是一种动态平衡,是发展竞赛中的平衡。在竞赛发展中,会出现非平衡态,但是,我们如果克服这种非平衡态,就会迈向更高层次的平衡。我们的双百方针,就是保证积极的、流动的精神界的生态平衡的最好的方针。可惜,这一方针发生过变质,变成了阶级斗争的策略,“文化大革命”中竟变成了全面专政的一种形式,因此,百花变成只有一花。然而,只有一花的大地,则必定是荒芜的大地,所以“文化大革命”的结果是“大地茫茫真干净”,我们党和国家的优秀人材几乎被打扫得干干净净,古今中外的精神产品也几乎被打扫得干干净净,于是,我们的精神便处于一种纯粹的痛苦,纯粹的疯狂,纯粹的不幸。我们的教训实在太丰富了,我们不会再象过去那么傻了,那么片面化了。
(摘自《读书》1985年第4期)


第5版()
专栏:

中国苏联东欧史研究会成立
中国苏联东欧史研究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学术讨论会四月份在西安举行。参加会议的有全国三十三个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代表。会议分组进行了学术讨论。俄国史小组着重讨论了俄国近代化的问题,包括近代化的含义,俄国近代化的开始时间,以及俄国近代化过程的特点等问题。苏联史小组着重讨论了赫鲁晓夫执政时期(一九五三—一九六四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问题。大会选出了十七名理事,组成了中国苏联东欧史研究会第一届理事会。


第5版()
专栏:

简讯
△由丁凤麟、施宣圆合写的《护国运动主将蔡锷》,最近已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本书是《祖国丛书》的一种,以青年读者为主要对象。
(史之)


第5版()
专栏:学点革命史

五四时期的进步社团
在中国反帝反封建革命风起云涌的五四时期,全国各地涌现出一批进步社团。这些由当时先进青年组织的团体,积极研究和传播新思潮,探索社会的改造,开展爱国活动,推动了五四新文化运动和爱国运动的发展,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五四时期出现众多社团,有其社会根源。辛亥革命后,中国徒具民国之名,而无民国之实。袁世凯在政治上实行封建专制统治,竭力复辟封建帝制;在思想文化领域里提倡尊孔,刮起一股复古逆流。中国人民依然呻吟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压榨之下。真是“国家坏到了极处,人类苦到了极处,社会黑暗到了极处”。1915年,一部分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发起了一场新文化运动,向封建的旧思想、旧伦理、旧道德展开猛攻,宣传民主和科学,提倡文学革命。这场新文化运动使广大青年受到了启蒙教育,激发了他们对真理的追求。1917年苏俄十月革命的胜利和世界革命高潮的勃起,对中国也产生了深远影响。先进青年从国际无产阶级革命经验中不仅受到了鼓舞,增强了民族解放的信心,也看到了“民众大联合”的威力,开始认识到民众大联合也是我们中国挽救危亡、改造社会的一个有效方法。于是,“五四”前后许多青年纷纷组织起来。因此,五四时期雨后春笋般出现的进步社团,可以看成是新文化运动和十月革命影响的产物。
在五四时期,人数较多、影响较大的社团有:
新民学会 它是五四时期出现较早的一个社团,其成员虽都是湖南青年,但影响远远超出了湖南省界。1918年4月14日成立时,基本会员有二十一人,1920年底发展到七十余人。毛泽东、蔡和森是新民学会的主要发起人,成员还包括李维汉、向警予、蔡畅、谢觉哉等。学会初建时,“以革新学术,砥砺品行,改良人心风俗为宗旨”。当选为学会干事的毛泽东力争把它建成一个革命团体,主张不出风头,脚踏实地,多做实际工作。在他努力下,新民学会成了湖南革命运动的核心,在五四运动、驱张运动(驱逐军阀张敬尧)以及早期的马克思主义宣传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920年5月,毛泽东在上海半淞园主持在沪会员会议,讨论确定学会的态度是“潜在切实,不务虚荣,不出风头”。同年7月,旅居法国的会员在蒙塔尔集会,议定学会方针为“改造中国与世界”,但在改造方法上出现分歧和争论:以蔡和森为首的革命派主张走十月革命的道路,组织共产党,实行无产阶级专政;改良派则反对走十月革命道路,主张“温和的革命”。毛泽东12月1日去信,对蔡和森等的主张“表示深切的赞同”。1921年1月,在长沙的会员召开新年大会,毛泽东发表重要讲话,重申学会方针应为“改造中国与世界”,批判了形形色色的改良主义,认为最宜采用“激烈方法的共产主义,即所谓劳农主义”。毛泽东还和蔡和森通过书信来往,为创建共产党做理论上和组织上的准备。在他们的影响下,不少会员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后来参加了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正式建立后,新民学会便逐渐停止了活动。
少年中国学会 是“五四”时期一些不满现状、主张社会改造的青年组成。昔日马志尼在西方创造“少年意大利”的历史令他们向往,他们立志在东方创造一个“少年中国”。1918年6月30日发起筹备,翌年7月1日正式成立。发起人是王光祈、周太玄、李大钊、陈愚生、曾琦、雷宝菁、张梦九。王光祈是学会初期的主要负责人。这个学会存在达六年之久,先后入会的有一百二十多人。总会设在北京,在南京和成都设有分会,国内许多省份都有它的会员。在国外,旅居法国的会员最多。学会出版的刊物有《少年中国》(北京)、《少年世界》(南京)和《星期日》(成都)。会员思想比较庞杂,随着革命发展,内部分化日趋严重。学会中的左翼,有李大钊、高君宇、黄日葵、恽代英、毛泽东、张闻天、赵世炎、沈泽民等,他们都主张共产主义;中间派的代表人物是当时倾向无政府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的王光祈;右翼则是后来国家主义派的骨干曾琦、李璜、左舜生、陈启天、余家菊等。1925年五卅运动兴起后,学会中的左右两派已势同水火,互不相容,少年中国学会便无形中解散,停止了活动。
国民社 1918年5月,广大中国留日学生因反对《中日共同防敌军事协定》罢学归国后,曾在上海成立了学生救国团。5月21日,北京两千多名学生前往新华门总统府请愿,要求取消中日军事协定。这次请愿虽无结果,但学生们却组织了起来,成立了学生救国会。当年暑假,救国会代表许德珩等南下联络,得到了天津、济南、南京、上海等地学生的积极支持,最后成立了全国性的学生救国会。为便于开展活动,救国会成员于1918年10月20日在北京成立国民社,1919年1月创刊《国民》杂志。国民社得到蔡元培、李大钊等的支持,团结了许多具有爱国思想的青年知识分子,会员近二百名,其中许多人都是五四学生爱国运动中的骨干和组织领导者。
新潮社 是北大学生组织的一个社团,主要发起人是傅斯年、罗家伦。该社1918年11月19日开始成立,1919年元旦创刊《新潮》月刊,1920年8月15日正式改成学会。成立时会员二十一人,1919年底发展到三十七人。《新潮》创刊后,协助《新青年》大力鼓吹“伦理革命”,反对纲常名教,提倡个性解放和男女平等;它宣传文学革命,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新潮》第一卷在一年内曾重印三次,可见其当时的影响是不小的。但是这个刊物也存在着严重的改良主义和形式主义的倾向,对民族文化遗产完全采取虚无主义态度。随着五四新文化运动统一战线的分化,傅斯年、罗家伦等跟着胡适进一步向右转。“五四”后不久,傅、罗先后出国留学,新潮社便渐渐地销声匿迹了。
北京大学平民教育讲演团 也是北大学生组织的一个社团,主要发起人是邓中夏、廖书仓等。他们认为,中国社会的黑暗落后,是因为人们的知识缺乏,教育不普及,“想要改革社会,自然要从灌输人民知识上入手”,而“中国劳动阶级的人,识字的不多,所以现在第一步的方法,就在乎讲演了。”显然,讲演团当时是想走教育救国的道路。它于1919年3月成立,到1925年结束活动,会员曾发展到六七十人。开始,他们在城市街头不定期讲演,继而利用官立讲演所定期讲演,1920年春假后又开始到通州、丰台、长辛店等地工厂农村讲演。讲演内容,起初主要是民主自治,破除迷信,提倡学习文化科学知识,反对封建的家族制度等;五四运动兴起后,讲演内容和政治斗争紧密结合,进行反日爱国宣传。这个社团的成份虽然也比较复杂,但其领导机构一直掌握在左翼青年手里。邓中夏长期担任该团的编辑干事和总务干事,负责实际领导工作。北京大学早期的共产党人大都是这个讲演团的成员。邓中夏等后来去长辛店创办劳动补习学校,开展工人运动,就是利用讲演团的名义。
觉悟社 在五四爱国运动中,天津男女学生的组织是分开的。随着斗争的深入,学生运动中的骨干迫切感到需要打破男女界限,建立统一的组织。于是,1919年9月16日觉悟社诞生了。当时社员有二十人,男女各半。其中包括周恩来、邓颖超、郭隆真、马骏、刘清扬、谌志笃等。这个组织比较严密,发展新社员必须有三名以上社员介绍,由全体社员讨论决定。社内还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他们对外废除姓名,用抓阄办法决定每人的代号,如周恩来抓到五号,代号就是“伍豪”;邓颖超抓到一号,代号就是“逸豪”。1920年1月该社创刊《觉悟》,只出了一期。其中的《觉悟的宣言》等,是由周恩来撰写的。不久,周恩来、郭隆真等因领导学生运动被捕,觉悟社便转入了地下。
此外,北京大学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武汉的互助社、利群书社,北京的工读互助团等,在五四时期也都比较著名,影响较大。 (李义彬)


第5版()
专栏:书刊评介

书刊评介
在知识爆炸的当代世界里,百科知识的编纂者的任务变得更加复杂了。他们必须将知识加以系统整理、鉴别、评定,简言之,就是要浓缩成读者一览便知的条目。百科全书不仅提供知识,还应鼓励读者去探索和寻求更广泛、更深入的了解。百科全书所根据的事实必须经过仔细汇集和客观地陈述,否则便没有用处。对于人物、史地、事物,各种发明创造,在涉及事实和真理时,必须超越国界,以世界性观点来记述。我们和各国合作出版各种文本的不列颠百科全书,其目的也是为了试图沟通各种文化和社会制度。在和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的合作过程中,我们很高兴有中国各方面的学术界人士参与这项工作。这部中文版《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对广大读者是十分有价值的,特别是青年读者以及好学和渴望新思想、新概念的各阶层的读者。它作为权威性的教育工具书,将使亿万学生获得世界性的知识,并将促进国际了解。
弗兰克·吉布尼
(中文版《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
中美联合编审委员会美方主席)
《不列颠百科全书》自1768年第一版起已发行了两个多世纪。目前的第十五版是三十卷的巨著,被誉为英语世界中的知识宝库和学术权威。由中国各方面的专家、学者以及译者参与翻译、撰稿,以及经中美联合编审的《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除中国部分条目外,保持着原有的风格,这对我国人民了解外国特别是西方世界的文化艺术、历史地理、社会经济、科学技术以及宗教习俗等情况和有关的西方观点,提供了可靠资料,对于促进我国开放政策的实施和加强国际间的友好交流,增进互相了解,也是十分有益的。该书中的科技条目除直接译自《简编》外,还选译了和四化建设直接有关的《详编》条目数百条,对科技工作者也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钱伟长
(中文版《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
中美联合编审委员会委员)
中国有悠久的传统文化,但是,要想现代化必须吸收西方文化。“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他山之上不仅有石,也还有玉。不妨补充一句:他山之玉,可以雕龙。《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的主要作用,不在给人高深的专业知识,而在给人常识。科技分工使专业者的知识深而不广。边缘科学首先要求有多方面的常识。常识是专门知识的基础。缺乏专门知识固然难于有所创造,而缺乏常识极容易闹出大乱子来,把好事办成坏事。所以国外有句俗话说,常识不足最为危险。《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是中国第一部中文翻译的外国百科全书,可以充当我们的常识顾问。不知道的,它告诉我们;忘记了的,它提醒我们。它是我们脑袋的延长,也可以说是一个综合知识大成的袖珍图书馆,好学之士人人宜备。
周有光
(中文版《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
中美联合编审委员会委员)


返回顶部